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9KB 文档页数:51
酶是生物提高其生化反应效率而产生的 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在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均在酶的催化 作用下完成,几乎所有生物的生理现象 都与酶的作用紧密联系。 生物酶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 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合成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84MB 文档页数:6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及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添加钾盐催化剂的脱灰生物质焦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及其与CO2的气化反应,并分别采用均相模型和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钾盐对脱灰生物质焦-CO2气化反应有明显催化作用,可提高整体反应速率,并减少反应时间.随着钾盐的增加(质量分数在0%~4%的范围内),附着在生物质焦表面的富钾催化点增多,催化作用逐渐增大,反应的活化能逐渐降低.由于(脱灰)生物质焦的灰分含量很低,与未反应核模型相比,均相模型更适合于描述生物质焦-CO2的气化反应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7
动用稀土氧化物固态渣饼作为脱硫剂和变质剂,借助吹氩搅拌对高硫(S=0.100%)过共晶铁水进行变质处理。实验在1450℃下进行30~45分钟得到了变质处理过程中铁水化学成分变化的规律和在过共晶铁水条件下试样中石墨形态和RE、CE含量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过共晶区当RE%≤(CE%-4.30%)/25时试样石墨形态为蠕虫状。当RE%≥(CE%-4.30%)/25时试样石墨形态为球状。对脱硫反应和稀土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讨论,在实验条件下上述反应在热力学上均成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6MB 文档页数:7
为了考察高炉内烧结矿与块矿间的高温交互反应对其初渣生成行为的影响,本文采用试验研究结合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烧结矿、块矿及其二者混合炉料的初渣生成行为及其初渣特性.结果表明:单种块矿或烧结矿的初渣生成温度区间宽;烧结矿与块矿间的高温交互反应能显著改善块矿的初渣生成行为,并降低其初渣黏度;铁矿石间高温交互反应程度的强弱受其化学成分、还原性能、气孔率等因素的影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2.5KB 文档页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化工工艺专业生物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讲述生物反应过程和 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生化工程原理和典型产品生产工艺,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 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 论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0KB 文档页数:4
利用循环伏安法对锂在苯碳黑中的插入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锂在苯碳黑中的首次插入过程伴随着一些不可逆反应,这些不可逆反应是由于电解质溶液中的溶剂化离子的插入引起的。在碳表面也存在的不可逆反应。随着具有石墨结构成分的增加,在碳中有了明显的锂插入反应。经1000℃以上温度处理过的碳黑锂的迁出电位在0.1左右,从而能代替锂作二次锂电池阳极材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1.46KB 文档页数:103
酶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 将生物催化剂应用于有机合成是目前最吸引 人的研究领域。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 化是一门以有机合成化学为主,与生物学密切联 系的交叉学科,它也是当今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 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MB 文档页数:8
为了研究铁基载氧体的反应特性,基于未反应缩核模型建立了移动床内铁基载氧体颗粒还原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铁基载氧体与H2、CO的多级还原反应,气体组分体积分数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6.9%,总还原度的平均误差为11.2%.研究表明:铁基载氧体在移动床反应器内最终还原度约为23%,主要进行的反应是第一级和第二级还原反应,第一级和第二级还原度分别为95%和40%;提高反应器内温度、选择合适的载氧体粒径及气固比有助于增加反应的深度,提高合成气及铁基载氧体的利用率,载氧体粒径建议取1~2 mm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2MB 文档页数:72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电化学电池 7.3电极电势 7.4电极电势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55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4.3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4.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4.5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首页上页222324252627282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