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3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5.99KB 文档页数:7
当前,为了改善负荷传感器的性能,传感器经常设计成:迫使由被测负荷所形成的应力均布及集中于弹性体上的一个或几个力路中。被集中的应力由应变计来检测,其输出将精确的对应于被测负荷。在本文中,这种集中应力的技术被概括为集中应力原理。文中详细介绍了此原理及通过例子介绍了这种技术在负荷传感器设计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27.5KB 文档页数:57
1.1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 1.2供应链的概念 1.3供应链的结构 1.4供应链的特征 1.5供应链的类型 1.6供应链流程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7MB 文档页数:7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6111铝合金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其在变形温度为350、450和550℃以及应变速率为0.1、1和10 s-1时的热变形行为.6111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其热变形从应变硬化阶段过渡到稳态变形阶段.建立了综合考虑应变、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以及耦合位错密度的统一黏塑性本构模型,并通过遗传优化算法求解出本构模型中的材料常数.模型计算得到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8.19KB 文档页数:7
采用压汞仪测量焦炭与CO2或H2O反应后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孔隙率、平均孔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对焦炭高温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焦炭孔隙率和平均孔径随反应率升高而增加.平均孔径小于30μm时气化反应以造孔为主,比表面积随反应率升高先增后减,大于30μm时以扩孔为主,随反应率升高而减小.与CO2相比,H2O反应后焦炭平均孔径小,比表面积大,抗拉强度高.焦炭抗拉强度随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增加而降低,平均孔径小于30μm时抗拉强度随比表面积增加而降低,大于30μm时随比表面积减小而降低.焦炭中小孔数量越多抗拉强度越高,大孔数量越多抗拉强度越低.相同反应率下,H2O反应后焦炭中小孔数量增加,比表面积大,有利于保护气孔壁结构,抑制高温抗拉强度的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6.36KB 文档页数:6
采用恒应变速率凸轮塑性计,对4种铝合金的流动应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率对流动应力的影响.通过对5种不同结构型式的流动应力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比较,提出了拟合精度较高的4个铝合金流动应力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学模型的回归系数值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4MB 文档页数:133
第六章 绿色化学的应用 第一节: 绿色化学反应 第二节:绿色原料 • 一、从葡萄糖合成己二酸和邻苯二酚 • 二、生物质转化为化学品 • 三、CO2作发泡剂 • 四、 非光气法合成异氰酸酯 • 五、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 • 六、苄氯羰化合成苯乙酸 第四节 绿色溶剂 第五节 改变反应方式和反应条件 一、串联反应组合 二、异布洛芬的合成 三、碳酸二苯酯的固态聚合 四、辐射促进反应 (一)二硫代保护基的可见光光敏裂解 (二)Friedel-Crafts反应的光化学方法 第六节 绿色化学产品 • 一、更安全的腈的设计 • 二、海洋船舶防垢剂 • 三、低毒杀虫剂 • 四、聚天冬氨酸作阻垢剂 • 五、过氧化氢漂白活化剂 第七章 绿色化学发展趋势 第一节:不对称催化合成 第二节: 酶催化和生物降解 第三节:分子氧的活化和高选择性氧化反应 第四节: 清洁的能源 第五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5
采用直流电沉积工艺,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为56nm的致密纳米晶铜.室温下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发现纳米晶铜的强度和韧性均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特别是韧性的速率敏感十分显著.应变速率由1.04×10-5s-1升至1.04s-1时,断裂应变由23.2%增至39.4%,同时抗拉强度由309MPa增至451MPa.这一现象可归因于两个方面:首先,纳米晶铜的应变硬化行为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从而使其均匀变形阶段的应变增加;其次,高应变速率下纳米晶铜颈缩时发生晶粒转动,这有助于其失稳阶段的应变增加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39
◼ 烯胺的性质和在合成中的应用 ◼ Mannich 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 Knoevenagel反应 ◼ Perkin反应、机理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 Darzen 反应 ◼ 安息香缩合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53
第七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 一、应力状态的概念 二、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三、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四、三向应力状态 五、广义胡克定律 六、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七、强度理论概述 八、种常见的强度理论及强度条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5.5KB 文档页数:12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 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 Information简称IT)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IT的 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 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 率
首页上页222324252627282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3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