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723)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683KB 文档页数:23
17-1.PWM调速基本原理 17-2.P89V51RD2的PWM功能模块结构与应用 17-3.智能小车电机调速案例分析 17-4.课后思考和实验准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1.96KB 文档页数:5
对楔横轧轴类零件的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轧制实验.从断面收缩率角度研究了轧件的金属变形特点,发现小断面收缩率与常规断面收缩率的分界点在35%左右.对比分析了小断面收缩率与常规断面收缩率轧件的金属变形规律.结果显示:小断面收缩率轧件的主要变形发生在轧件外层附近,而常规断面收缩率轧件的主要变形是在轧件内部;小断面收缩率轧件比常规断面收缩率轧件存在更大的轴向拉伸不均匀变形,易导致轧件在横截面上呈现出椭圆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8.65KB 文档页数:7
充填节理的破坏主要有充填物破坏和充填物与节理接触面破坏两种形式,其抗剪强度与最小抗剪部分的强度相同.当充填物破坏时,单独对充填物部分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此时的节理抗剪强度公式.讨论了充填节理强度随法向压应力及充填厚度的变化规律:随着法向压应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但随充填厚度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对不同厚度的砂浆充填节理进行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其剪切强度与破坏模式有关;在同一破坏模式下,不同充填厚度的节理其剪切强度变化不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2MB 文档页数:7
为了研究在冶金轧钢加热炉富氧燃烧条件下炉内钢坯的氧化状况,自行设计搭建了可控气氛钢坯传热传质过程实验平台,研究富氧燃烧气氛对钢坯氧化传质的影响规律及不同温度下氧化层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钢坯的氧化过程可以分为快速氧化阶段和慢速氧化阶段.在高温环境中,随着氧化温度的提高,CO2和H2O的浓度变化对钢坯氧化的影响逐渐加强,随着CO2和H2O浓度的提高,钢坯的氧化烧损程度也变得越来越严重.钢坯氧化层主要是由Fe3O4和FeO组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1MB 文档页数:11
楔横轧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金属成型新工艺。用它生产某些轴类零件毛坯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高、无冲击、少噪音及工人劳动条件好等优点,因而在国内外得到很快的发展。本文在实验与生产的基础上,对楔横轧的一个重要条件——轧件能否旋传进行了运动力学分析,导出了计算旋转条件的理论公式,並由此转换成轧棍孔型设计最重要参数之一——展寛角β的计算公式。运用导出的理论公式对许多轧辊孔型进行计算与校核,证明它是正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9.05KB 文档页数:9
探索了一种采用转炉由高碳铬铁\一步法\冶炼中低碳铬铁的新工艺.该工艺与氩氧混吹脱碳法(Argon Oxygen Decarburization,AOD)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用CO2代替氩气作为搅拌气体吹入熔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O2对高、中碳铬铁脱碳是可行的;在高碳铬铁冶炼中碳铬铁初始阶段大量喷吹CO2能取得更好的脱碳效果,而在冶炼后期,高比例的O2适量添加CO2则更有利于脱碳,在当前实验条件下,较佳的脱碳气氛为25% CO2+75% O2(体积分数);CO2的引入对提高铬的回收率有积极作用,同时CO2含量越高,保铬效果越好.实验同时发现,CO2对高碳铬铁脱硫有积极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7.5KB 文档页数:13
一、目的:在设计新的机械或分析现有机械的工作性能时,都必须首先计算其机构的运动参数。 二、方法: 图解法:形象直观,精度不高,速度瞬心法,相对运动图解 解析法:较高的精度,工作量大 实验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MB 文档页数:7
对高固含体系下Intermig桨搅拌槽内的桨叶搅拌性能以及颗粒的混合与悬浮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光导纤维技术对不同桨径、搅拌转速和桨叶离底距离下搅拌槽内底部以及轴向颗粒密度进行测量,同时对临界悬浮转速和搅拌功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对高固含液-固搅拌体系,所采用的Intermig搅拌桨具有很好的轴向混合特性,该桨适合在较大的桨径和较低的桨叶离底距离下应用,可在促进颗粒悬浮与均匀分布的同时,大大降低功率消耗.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拟合得出底部均匀度与搅拌槽内弗劳德数有关,Q=0.58Fr-0.35,Intermig搅拌桨功率准数在0.2~0.3之间,且与雷诺数关系为NP=2.1Re-0.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48
2.3.5 误差的传递 2.3.6 标准曲线及线性回归 §2.4 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2.4.1 减小测量误差 2.4.2 控制随机误差 2.4.3 消除系统误差 §2.5 有效数字 §2.6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 2.6.1 取样的质量保证 2.6.2 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2.6.3 标准物质 2.6.4 标准方法 2.6.5 质量评定 内部质量评定 外部质量评定 2.6.6 实验室认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8MB 文档页数:66
8.1 概论 8.2.1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8.2.2 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与富集 8.2 沉淀分离法 8.3 溶剂萃取分离法 8.3.1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8.3.2 萃取分离的类型及条件 8.3.3 萃取分离的实验方法 8.3.4 萃取分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8.3.5 萃取分离技术的发展(自主研究学习) 8.4 离子交换分离法 8.4.1 离子交换树脂 8.4.2 离子交换亲合力 8.4.3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方法 8.4.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8.5 色谱分离法 8.5.1 柱色谱 8.5.2 纸色谱 8.5.3 薄层色谱
首页上页26326426526626726826927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72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