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8.61KB 文档页数:6
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四氯化钛电解的阴极过程。找出了工艺试验中电解过程初期电流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并用控制阴极电位或带隔膜的小电解对极化曲线的结果作了验证。此外,还利用工艺试验数据作电量平衡估算验证了极化曲线的结果。结果表明,我国四氯化钛电解工艺试验电流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工艺制度下阴极筐的电位接近或达到钠的析出电位,处于钛与低价钠和钠共同析出的状态。阴极筐外表面析出的低价钠和钠由于反复的二次反应而降低电效约30~40%。其次,低价钛窜出到阳极区进行二次反应的结果,在较正常的操作条件下约降低电效5~15%。试验还表明,没有隔膜的敝口四氯化钛电解,若控制阴极电位在析钛区,也能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4.18KB 文档页数:6
应力腐蚀开裂(SCC)是一种应力与腐蚀的协同作用,它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国外有人认为,保守地讲每年由于SCC所造成的材料结构破坏至少占15%以上。在与之有关的各种因素中,电化学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研究SCC过程的有力工具。本文就SCC研究中的电化学方面做一简单的归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5
利用电阻炉研究了凝固条件对AlSi7Mg 合金半固态加热时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电磁搅拌的AlSi7Mg 合金在589或597℃下保温,在较短的时间内(5~10 min),共晶体即可重熔,α相可转变为球状,而且保温温度越高,试样共晶体重熔和α相球化的过程越快;相比较,未电磁搅拌的细小枝晶的AlSi7Mg 合金在同样的加热温度下,即使保温60min,也无法获得完全球状α相的半固态组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2.68KB 文档页数:5
对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的硅衬底金刚石薄膜,做了在液氮温区注入载流子,升温测其电流-温度关系的实验.观察到as-grown样品有明显的热激发电流峰.重复实验时,峰基本消失.经氢等离子体在~900℃处理2.5h后,再重复实验,该峰又出现.推断热激发电流峰是由硅衬底金刚石薄膜内氢致陷阱中的载流子撤空引起的.这些能级在金刚石禁带中的陷阱是可以通过适当热处理消除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7.68KB 文档页数:4
应用X射线衍射,选区电子衍射和同步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Li1/9Mn5/9]O2的结构和充放电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Ni1/3Li1/9Mn5/9]O2可标定为单相α-NaFeO2,并具有$\\sqrt 3 $ahex.×$\\sqrt 3 $ahex.×$\\sqrt 3 $chex.超结构特征.电池充电时,伴随锂离子的脱出,相邻氧原子层间的静电斥力逐渐增大,当电压为3.8V时应力达到最大.接近4.6V时,晶胞常数c急剧下降,绝大多数Li+从材料的锂层拔出,Ni2+发生氧化.4.6~4.8V之间c增大,a变化很小,说明过渡金属层中的Li+拔出,而过渡金属离子的氧化状态未改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9.31KB 文档页数:5
在金属材料的腐蚀电化学研究中,了解材料表面瞬态电化学响应与变化的方法之一是测量表面瞬态的电势分布或阻抗分布,采用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新的方法,着重介绍该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60.5KB 文档页数:41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36KB 文档页数:5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况研究 第三节 现况研究实例 第四节 生态学研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2KB 文档页数:24
一、目的要求: 了解知觉研究中的变量以及知觉现象的实验研究。 二、讲授内容: (一)知觉研究的基本变量 (二)知觉现象的实验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81.65KB 文档页数:33
【教学目的】了解科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理解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管理学科研究的属性、基本特点和基本要求;领会管理学学科背景,掌握科学研究的 基本流程和管理学科研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科学研究流程与类型;管理学研究基本步骤。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研究 第二节 管理学科学研究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