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5MB 文档页数:134
基本要求: 掌握生物碱的结构分类及碱性大小影响因素,并会应用;生物碱的鉴别方法和离子交换色谱原理; 熟悉生物碱成盐过程特点。 了解生物碱的结构鉴定方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化学结构及分类 第三节 理化性质 第四节 提取分离 第五节 波谱特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76.5KB 文档页数:60
第四节 凝胶过滤层析 (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GFC ) 第五节 离子交换层析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 第六节 疏水性相互作用层析 第七节 亲和吸附层析 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5KB 文档页数:4
色谱法 色谱法是各种分离技术中效率最高和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而其他的仪器分析法大多数偏重于作鉴 定之用。因而人们设法将色谱与其他仪器如质谱、红外光谱串联起来,构成色质或色红联用仪器,可大大 提高分析效率。最常见的色谱有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离子交换色谱及凝胶渗透色谱(也称 排阻色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MB 文档页数:106
实验一 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 实验二 碱变性法提取质粒 DNA 实验三 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DNA 实验四 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实验五 DNA 的回收与连接 实验六 基因的 PCR 扩增 实验七 用温度敏感型启动子表达系统表达目的基因 实验八 基因组合生物合成新化合物 实验九 药用甘草片中甘草酸含量的分析及其质量评价 实验十 牛奶中酪蛋白和乳蛋白素粗品的制备 实验十一 固定化细胞法生产 L-天冬氨酸和 L-丙氨 实验十二 重组水蛭素Ⅲ的制备 实验十三 酸醇提取法制备猪胰岛素 实验十四 多肽缩宫素的 Fmoc 固相合成 实验十五 酵母 RNA 的制备和单核苷酸的离子交换柱层析分析 实验十六 单核苷酸衍生物制备 实验十七 胰弹性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实验十八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 实验十九 重组门冬酰胺酶Ⅱ的纯化与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6MB 文档页数:106
第一章 蛋白质(酶)、核酸的分离纯化 第一节 引言 一、分离纯化的意义 二、分离纯化的要求 三、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蛋白质(酶)、核酸分离纯化的前处理 一、材料的选择与预处理 二、细胞的破碎 三、细胞器的分离 四、提取 第三节 分离纯化 一、 粗提纯 二、 精提纯 三、 纯度鉴定 第四节 生物大分子的浓缩、干燥及保存 第二章 离心技术 ▪ 离心技术概论 ▪ 一般制备离心 ▪ 超离心技术 第三章 层析技术 引言 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析法的分类 第一节 吸附层析技术 第二节 分配层析技术 第三节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 第四节 离子交换层析法 第五节 亲和层析法 第六节 高压液相层析(HPLC) 第四章 电泳技术 引言 第一节 电泳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三节 琼脂糖凝胶电泳 第四节 免疫电泳 一、概述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三、凝胶浓度和交联度与孔径大小的关系 四、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99.5KB 文档页数:103
生化大实验是一门综合性的实验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生命物质的分离制备,纯化,分析等综合性实验,在已掌握的基础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生化实验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术(如滴定、比色、层析、电泳等)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等重要物质的分离、纯化等的测定技术。实验一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二离子交换法血清纯化IgG实验三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血清白蛋白实验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实验五等电聚焦法测定样品的等电点实验六质粒的分离与纯化实验七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实验八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7.64KB 文档页数:10
介绍了全球的钒资源的主要分布、储量情况及其市场供需与应用状况。从中心结构、有效基团与空间效应、离子交换协同萃取三个方面综述了机磷(膦)类萃取剂的萃钒机理及其近年来萃钒的新型磷(膦)类萃取剂的研发与应用进展,指出了新型磷(膦)类型萃取剂的研发、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协同萃取是目前磷(膦)类萃取剂萃钒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了酸性磷(膦)类萃取剂萃钒、中性磷类萃取剂萃钒和其他新型磷(膦)类萃取剂萃钒的不同萃取体系的萃钒机制。分析认为有机相的损失,萃取和反萃钒的步骤,萃取和分离时间较长,出现乳化现象等是当前萃取钒体系普遍存在的难点。因此需要不断开发新型高效萃取剂,发展清洁绿色萃取技术,在原萃取剂的基础上利用协同效应,探索新的萃取剂组合方式,更好地推进中国钒工业的发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4.57KB 文档页数:5
分析了传统的双电层理论或Donnan膜平衡理论在解释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机理上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空穴传导-双电层”假说,认为离子交换膜在溶液中由于反离子的迁移在膜内留下“离子空穴”,同时在膜的两侧形成“双电层”结构,“空穴”和“双电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溶液中与反离子同号的离子能够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与反离子异号的离子无法进入离子交换膜,从而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用“空穴传导-双电层”假说对离子交换膜在无电场和有电场作用的选择透过性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9
离子交换树脂(Ionomer)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催化层中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质子传导相传导质子。本文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法(RDE),在模拟燃料电池真实的运行环境(模式一)和模拟燃料电池启停环境(模式二)两种模式下,研究了Ionomer对铂碳催化剂电压循环耐久性的影响。通过相同位置透射电镜分析法(IL-TEM),分析了铂碳催化剂经历模式二耐久性测试后的结构变化。研究发现Ionomer的存在可以提高铂碳催化剂的耐久性。在模式一的测试中:添加Ionomer后,其氧还原半波电位下降值?E从23 mV下降至11 mV;没有发生碳的腐蚀,Pt颗粒的长大是催化剂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Ionomer的存在延缓了Pt电化学比表面积(ECSA)的降低从而有利于保持Pt的活性。在模式二的测试中:添加Ionomer后,其氧还原半波电位下降值?E从25 mV下降至5 mV,除了铂颗粒长大外还发生了载体碳的腐蚀;Ionomer的存在同样可以保持Pt的活性;IL-TEM分析可以看到明显的铂颗粒长大和碳腐蚀,碳载体的腐蚀造成铂的严重流失和团聚。含Nafion的催化剂中铂颗粒平均粒径从2.7 nm增加到了3.76 nm,不含Nafion的催化剂中的铂颗粒平均粒径从2.44 nm增加到了4.19 nm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1MB 文档页数:123
• 按流动相物态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 • 按 系 统 特 征 分:柱色谱、薄层色谱、 纸色谱 •按 分 离 原 理 分: 吸附色谱、分配色 谱、 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
上页123456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