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2MB 文档页数:112
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及洗涤剂去垢作用原理。 2、肥皂的概念、分类、品种、制皂工艺及肥皂的质量检验。 3、合成洗涤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特点和合成洗涤剂的分类、品种、质量检验。 4、化妆品的定义、成分、分类和质量检验。 2.1 洗涤用品 2.1.1 洗涤去污过程相关问题概述 2.1.2 肥皂 2.1.3 合成洗涤剂 2.2 化妆品 ❑ 化妆品概述 ❑ 各类化妆品的成分、性能和质量要求 ❑ 化妆品的质量检验 ❑ 化妆品消费的趋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KB 文档页数:3
一、浮选分离概述 1.在本世纪初用于精选矿石,已有70-8年历史,1959年 Sebba提出用于分析分离。 2.方法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试液吹入气体使生成表面带电荷的气泡,将欲分离组分吸在气泡的表面,浮到表面收集起来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溶液必须加入浮选剂(表面活性剂) 3.特点: (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2).分离效果好,富集倍数高,可达1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6MB 文档页数:7
以人造石墨为原料制备了低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MOG),并研究了具有不同极性基团和不同碳链长度的表面活性剂对氧化石墨的插层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和Zeta电位仪对插层前后的氧化石墨进行表征,探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插层能力的影响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插层机理。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其极性端与氧化石墨的羧基、羟基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进入氧化石墨层间进行插层,其插层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容易增大氧化石墨的层间距。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通过与氧化石墨之间形成氢键和疏水作用力来进行插层。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的分子大小越大,非极性端的碳链越长,其插层能力越强。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表面活性在氧化石墨层间的插层机理,同时也对氧化石墨插层改性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4.05KB 文档页数:5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Ta(10nm)/NiFe(8nm)/Cu(2.6nm)/NiFe(3.6nm)/FeMn(9nm)/Ta(10nm)自旋阀多层膜.在Cu/NiFe界面沉积适量厚度的Bi原子能够有效地提高交换耦合场,沉积过量的Bi原子会导致交换耦合场下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在Cu/NiFe界面的Bi原子可以有效地抑制Cu原子在NiFe层表面的偏聚;当沉积过量的Bi原子时,Bi原子会进一步迁移到FeMn中,形成杂质,从而破坏了FeMn的反铁磁性,使交换耦合场降低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6.5KB 文档页数:9
1.羧酸盐 肥皂即为一种羧酸盐(一般是脂肪酸钠盐即所谓的钠皂;钾盐为钾皂),低于10个碳 原子的脂肪酸钠亲水性过强,表面活性较低,不适于实际应用;高于18个碳原子的则溶度太 小,也不利于应用。肥皂比较容易制造,物理性质优良,适于制成皂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1MB 文档页数:6
利用RTO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了γ-AlOOH薄膜切片中的晶格点阵条纹像,分析了添加复合添加剂后异型纳米AlOOH的微观晶体结构,从原子层面揭示了由于铁离子的同晶替代以及硫酸根离子的插层而导致的晶格畸变.阐述了极性添加剂在晶须生长过程中首先形成复合的高聚体、进而定向生长的诱导机理,并指出了非极性表面活性剂对异型纳米AlOOH晶体形貌表面的修复和\美容\作用.用能谱及红外光谱佐证了复合多聚体的存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2.36KB 文档页数:6
以柠檬酸铋、硫脲为反应原料,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直径为30~50nm的硫化铋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硫化铋纳米棒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β-CD)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有利于形成硫化铋纳米棒,并且较低浓度的β-CD(约0.005 mol·L-1)有利于形成分散性较好的硫化铋纳米棒.初步探讨了制备方法对硫化铋纳米棒晶型和合成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微波法制备纳米硫化铋与回流法相比,其晶格的生长方向不同,并且可以节省约80%的反应时间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7KB 文档页数:26
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种类、结构特征和应用 2.掌握液体制剂的特点、分类,常用溶剂、常用附加剂的类型及选用原则 3.掌握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的概念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5.29MB 文档页数:123
§8.1 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表面吉布斯函数σ 表面张力σ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巨大表面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 §8.2 纯液体的表面现象 1.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2. 曲率对蒸气压的影响 3. 液体的润湿与铺展 4. 毛细管现象 §8.3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1.气固吸附的一般常识 2.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等温式 3.BET吸附等温式:多分子层气固吸附理论 4.其它吸附等温式 §8.4 溶液的表面吸附 1. 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2. Gibbs吸附公式 3.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层结构 4. 表面膜 §8.5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1.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 3.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8.6 分散系统的分类 §8.7 溶胶的光学和力学性质 1.丁达尔(Tyndall)效应 2. 布朗(Brown)运动 3. 扩散 4. 沉降和沉降平衡 §8.8 溶胶的电性质 1.电动现象:电泳;电渗 2.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3.溶胶粒子的双电层 4.溶胶粒子的结构——胶团 §8.9 溶胶的聚沉和絮凝 1. 外加电解质对聚沉的影响 2. 溶胶的相互聚沉 3. 絮凝 §8.10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8.11 高分子溶液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