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2-10 激活补体 2-11 Ig的调理作用 2-12 ADCC作用 2-13c IgE介导的超敏反应 2-14 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 2-15 IgG通过胎盘 2-16 SIgA的合成和分泌 2-17 穿过胎盘和粘膜 2-18 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2-19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2-2 Ig的重链和轻链 2-20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 2-2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23 免疫球蛋白Fc受体 2-24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2-3 Ig的可变区和恒定区 2-4 Ig的铰链区 2-5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6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2-7 免疫球蛋白的连接链和分泌片 2-8 水解片段 2-9 特异性结合抗原 4-1 细胞因子的概念 4-10 介导和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4-11 诱导凋亡 4-12 刺激造血 4-13 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 4-14 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4-15 细胞因子的亚单位和共用亚单位 4-16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4-17 治疗感染性疾病 4-18 治疗肿瘤 4-2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4-20 其它 4-21 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征 4-22 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4-23 外源性抗原的处理 4-24 TCR-抗原肽-MHC三元体 4-25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4-26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4-28 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4-29 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4-3 白细胞介素 4-4 干扰素 4-5 肿瘤坏死因子 4-6 集落刺激因子 4-7 生长因子 4-8 趋化因子 4-9 介导天然免疫 5-1 补体的发现 5-10 补体各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5-11 补体的自身调控 5-12 调节因子调控经典途径 5-13 调节因子调控旁路途径 5-14 调节因子调控膜攻击复合物 5-15 C3分子及其裂解产物的结构 5-16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5-17 补体的调理作用 5-18 补体引起炎症反应 5-19 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 5-2 补体的概念 5-20 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5-21 补体的遗传缺陷 5-22 血清补体水平与临床疾病 5-23 补体与II III型超敏反应 5-3 补体系统的组成 5-4 补体系统的命名 5-5 补体成分的理化性质 5-6 补体激活的特点 5-7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5-8 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5-9 补体激活的MBL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