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谢秀媚评估人:钟海辉时间:2012年8月24日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8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 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书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处境/处理裨将/大有裨益擂台/擂鼓助威 B.累赘/累积慰藉/杯盘狼藉估量/量体裁衣 C.干劲/遒劲横竖/满脸横肉角力/勾心斗角 D.创伤/重创奢靡/所向披靡押解/浑身解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 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 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 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 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三鹿牌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导致不少婴幼儿患上结石病,在社会 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奥运会结束后,国家体育场“鸟巢”和“水立方”的清场工作基本完成,将在两个星期 之后迎来第一批游客 C.有专家认为,以标榜草根创新精神为幌子的山寨文化泛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知识产权 意识严重缺位所致 D.国家允许农民以砖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 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东源高级中学 2013 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 :谢秀媚 评估人:钟海辉 时间:2012 年 8 月 24 日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8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 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书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组是( ) A. 处境/处理 裨将/大有裨益 擂台/擂鼓助威 B.累赘/累积 慰藉/杯盘狼藉 估量/量体裁衣 C.干劲/遒劲 横竖/满脸横肉 角力/勾心斗角 D. 创伤/重创 奢靡/所向披靡 押解/浑身解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 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 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 分子就无地自容 ....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 马由缰 ...,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 ....的日子,在认识事物 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三鹿牌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导致不少婴幼儿患上结石病,在社会 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B.奥运会结束后,国家体育场“鸟巢”和“水立方”的清场工作基本完成,将在两个星期 之后迎来第一批游客。 C. 有专家认为,以标榜草根创新精神为幌子的山寨文化泛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知识产权 意识严重缺位所致。 D. 国家允许农民以砖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 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 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 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 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B.①③⑤④②⑦⑥C.②③①④⑤⑥⑦D.②⑤④①③⑦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 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 梁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 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 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 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 多大县。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 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 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 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 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 臣十馀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 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 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 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 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节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容言曰 平静的样子 B.以距吴楚 抵御 C.大治宫室 管理 D.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 暗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 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 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 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22 分)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 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 梁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 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 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 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 多大县。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 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 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 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 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 臣十馀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 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 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 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 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节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容..言曰 平静的样子 B.以距.吴楚 抵御 C.大治.宫室 管理 D.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 暗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太后亲故 以事秘,世莫知 B.迎梁王于关下 拟于天子 C.上疏因留 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 D.梁之侍中 公孙诡之属 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孝景帝猜忌梁王的是 ①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②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③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④窦太后义格 ⑤天子意梁王,逐贼 ⑥上疏欲留,上弗许 A.①②③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年,皇上同梁王刘武一起宴饮,说去世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梁王连忙说不敢当。 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B.吴楚齐赵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梁孝王亲自在雎阳守城,派韩国安、张羽等为大将与吴 楚对抗。最终吴楚等叛军被击灭。梁王被赏赐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 C.梁王入朝,表达了想留在长安的愿望,得到皇上的允许。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 外出同乘一车游猎 D.梁王在暗杀事发后,让公孙诡、羊胜自杀,并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由此怨恨梁王,但 是又对他有所期望。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 县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②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 吗?请依据词意鉴赏。(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3)蒹葭萋萋, 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4)是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A.以.太后亲故 以.事秘,世莫知 B.迎梁王于.关下 拟于.天子 C.上疏因.留 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 D.梁之.侍中 公孙诡之.属 7.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孝景帝猜忌梁王的是 ①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②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③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 ④窦太后义格 ⑤天子意梁王,逐贼 ⑥上疏欲留,上弗许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年,皇上同梁王刘武一起宴饮,说去世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梁王连忙说不敢当。 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B.吴楚齐赵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梁孝王亲自在雎阳守城,派韩国安、张羽等为大将与吴 楚对抗。最终吴楚等叛军被击灭。梁王被赏赐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 C.梁王入朝,表达了想留在长安的愿望,得到皇上的允许。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 外出同乘一车游猎。 D.梁王在暗杀事发后,让公孙诡、羊胜自杀,并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由此怨恨梁王,但 是又对他有所期望。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 县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②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致 吗?请依据词意鉴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3)蒹葭萋萋, 。 ,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4)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l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武侠小说的江湖世界 何云波 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一江湖世界。江湖中人何为?上者仗义行侠,除暴安 良:中者为报家仇,浪迹天涯:下者纯粹只为争个天下武功第一,不借身入魔道,视生命如 草芥。一句话,都是在刀剑丛中讨生活,说得俗一点,便都是在杀人。 《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教主任我行有一句名言:老夫一生杀人如麻,快意恩仇。那些大 魔头们视杀人为家常便饭,看哪个不顺眼就可以拎来宰掉,甚至可以拿活人的脑袋,炼“九 阴白骨爪”之类,这里且不去说它。那些身负“血海深仇”之人,学艺寻仇,餐风露宿,忍 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便是为求手刃仇敌那一刻的快感。于是乎,如果仇敌已为他人 所杀,寻仇之人会茫然若失,痛心疾首。剩下来的杀人,便是名门正派之侠客,为驱除邪恶、 执掌正义,正大光明之替天行道了。据说,这不仅可“快”一己之心,还可大“快”他人之 问题是,侠客自掌正义,不问官府也不求法律,自己认为该杀便干净利落一刀了断,这 里面难免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自谓一生杀了241人, 其中没有一个是好人。这里凭借的是道德律,况且,好与坏本身便是相对的。一人以为是的 可能另一人以为非,何来客观标准?比如侠客们最为嫉恨不耻的所谓淫贼淫妇,人家相好, 哪怕是偷情,其实也不关你事,侠客偏要千里迢迢“为民除害”,岂不多管闲事?何况,侠客 也是人,是人即有人作为动物的共通的劣根性,侠客也难免有杀得“性”起的时候。将人的 生命维系在某一个人的主观好恶之中,这正是武侠的可怕之处。 如果说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以爱好和平 著称的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并不逊于西方。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草菅人命、滥杀无辜之 事,可谓平常之极。鲁迅先生曾讲过,中国人有两类:一类是作示众的材料,一类是看客 看人杀头,乃成国人的一大乐趣。一刀下去,血花纷飞,刺激,过瘾,乃至当阿Q被枪毙, “看客”们竟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周作人在“二·七大屠杀”之后的 篇题为《怎么说才好》的文章中曾大为感叹:“我觉得中国人特别有一种杀乱党的嗜好,无 论是满清的杀革命党,洪宪的杀民党,现在的杀共党,不管是非曲折,总之都是杀得很起劲 武侠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国人潜藏的嗜血习性。同为通俗小说,西方的侦探小说则更 强调法律意识、人道意识—一它只再现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而不担负惩罚的职责。因为 惩罚自有法律,每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他人的生命。中国的武侠小说,则具有一种非人道倾 向。在惩恶的幌子下,千刀万剐,杀个痛快,嗜血欲望通过杀奸人而获得变态的满足,更何 况,他们杀的远非个个都是十恶不赦的奸贼。而读者,在武侠小说的“杀人如麻快意恩仇 里,大约也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满足。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 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将江湖中人分成三类,指出都是在杀人,对不同类的人的行为,作者虽然有区别对 待,但都不是完全认同 B.作者认为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人在这方面 似乎并不逊于西方。 C.作者认为,不管是杀人如麻的魔教教主任我行,还是除暴安良的名门正派的侠客,其行 为都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D.文中引述鲁迅兄弟的言论、介绍西方侦探小说的特点,都是为了说明人类具有噬血习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2—15 小题。 武侠小说的江湖世界 何云波 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江湖世界。江湖中人何为?上者仗义行侠,除暴安 良;中者为报家仇,浪迹天涯;下者纯粹只为争个天下武功第一,不惜身入魔道,视生命如 草芥。一句话,都是在刀剑丛中讨生活,说得俗一点,便都是在杀人。 《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教主任我行有一句名言:老夫一生杀人如麻,快意恩仇。那些大 魔头们视杀人为家常便饭,看哪个不顺眼就可以拎来宰掉,甚至可以拿活人的脑袋,炼“九 阴白骨爪”之类,这里且不去说它。那些身负“血海深仇”之人,学艺寻仇,餐风露宿,忍 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便是为求手刃仇敌那一刻的快感。于是乎,如果仇敌已为他人 所杀,寻仇之人会茫然若失,痛心疾首。剩下来的杀人,便是名门正派之侠客,为驱除邪恶、 执掌正义,正大光明之替天行道了。据说,这不仅可“快”一己之心,还可大“快”他人之 心。 问题是,侠客自掌正义,不问官府也不求法律,自己认为该杀便干净利落一刀了断,这 里面难免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自谓一生杀了 241 人, 其中没有一个是好人。这里凭借的是道德律,况且,好与坏本身便是相对的。一人以为是的, 可能另一人以为非,何来客观标准?比如侠客们最为嫉恨不耻的所谓淫贼淫妇,人家相好, 哪怕是偷情,其实也不关你事,侠客偏要千里迢迢“为民除害”,岂不多管闲事?何况,侠客 也是人,是人即有人作为动物的共通的劣根性,侠客也难免有杀得“性”起的时候。将人的 生命维系在某一个人的主观好恶之中,这正是武侠的可怕之处。 如果说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以爱好和平 著称的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并不逊于西方。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草菅人命、滥杀无辜之 事,可谓平常之极。鲁迅先生曾讲过,中国人有两类:一类是作示众的材料,一类是看客。 看人杀头,乃成国人的一大乐趣。一刀下去,血花纷飞,刺激,过瘾,乃至当阿Q被枪毙, “看客”们竟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周作人在“二•七大屠杀”之后的一 篇题为《怎么说才好》的文章中曾大为感叹:“我觉得中国人特别有一种杀乱党的嗜好,无 论是满清的杀革命党,洪宪的杀民党,现在的杀共党,不管是非曲折,总之都是杀得很起劲。” 武侠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国人潜藏的嗜血习性。同为通俗小说,西方的侦探小说则更 强调法律意识、人道意识——它只再现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而不担负惩罚的职责。因为 惩罚自有法律,每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他人的生命。中国的武侠小说,则具有一种非人道倾 向。在惩恶的幌子下,千刀万剐,杀个痛快,嗜血欲望通过杀奸人而获得变态的满足,更何 况,他们杀的远非个个都是十恶不赦的奸贼。而读者,在武侠小说的“杀人如麻快意恩仇” 里,大约也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满足。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项 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作者将江湖中人分成三类,指出都是在杀人,对不同类的人的行为,作者虽然有区别对 待,但都不是完全认同。 B.作者认为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人在这方面 似乎并不逊于西方。 C.作者认为,不管是杀人如麻的魔教教主任我行,还是除暴安良的名门正派的侠客,其行 为都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D.文中引述鲁迅兄弟的言论、介绍西方侦探小说的特点,都是为了说明人类具有噬血习性
及攻击性行为。 好与坏是相对的,是非各有看法,因此侠客们千里迢迢“为民除害”杀淫贼淫妇,实在 是多管闲事,是非不分。 F.作者认为,惩罚犯罪自有法律,每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他人的生命,中国的武侠小说不 必担负惩罚的职责 13.根据作者对武侠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的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武侠小说,作者既肯定了它的具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指出了它不足的一面。 B.武侠小说往往以惩恶的名义让读者的嗜血欲望在杀奸人的过程中获得变相的满足。 C.西方侦探小说强调法律意识、人道意识,只再现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至于如何惩治 罪犯,那不是小说家的职责。 D.中国武侠小说中侠客们惩恶的行为具有非人道倾向,而且他们杀的远非个个都是十恶不 赦的奸贼 14.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江湖世界。”根据文章内容, 作者所说的“江湖世界”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这一江湖世界的态度怎样?(4 分) 15.文章最后说:“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请根据文意,简要概 括作者所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 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一一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 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一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 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 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 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 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 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 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 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
及攻击性行为。 E.好与坏是相对的,是非各有看法,因此侠客们千里迢迢“为民除害”杀淫贼淫妇,实在 是多管闲事,是非不分。 F.作者认为,惩罚犯罪自有法律,每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他人的生命,中国的武侠小说不 必担负惩罚的职责。 13.根据作者对武侠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的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武侠小说,作者既肯定了它的具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指出了它不足的一面。 B.武侠小说往往以惩恶的名义让读者的嗜血欲望在杀奸人的过程中获得变相的满足。 C.西方侦探小说强调法律意识、人道意识,只再现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至于如何惩治 罪犯,那不是小说家的职责。 D.中国武侠小说中侠客们惩恶的行为具有非人道倾向,而且他们杀的远非个个都是十恶不 赦的奸贼。 14.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江湖世界。”根据文章内容, 作者所说的 “江湖世界”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这一江湖世界的态度怎样?(4 分) 15.文章最后说:“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请根据文意,简要概 括作者所说的“原因”是什么。(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 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 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 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 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 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 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 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 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 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
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 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 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 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 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一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 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 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 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 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 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一锦城一夔州一潭州, 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 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 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 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 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 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竞是杜甫 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4.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5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5分) 16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 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 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
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 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 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 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 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 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 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 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 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 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 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 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 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 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 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 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 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4. 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 分) 15.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5 分) 16.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 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 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
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 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 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 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 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 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 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 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 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 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党和政府也多 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 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 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 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 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 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 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 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 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 可说水到渠成 19从本篇文章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哪些积极意义? 20.作者为什么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理的? 请简要说明。 21.本文作者认为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持慎行、缓行的态度,有人认为不应该取 消高中文理分科,也有人认为应该尽快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对此,你怎么看?请就你认同的 种看法进行探究。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有关研究调査机构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调査结 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根据表格,回答问题。(6分)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指数
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 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 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 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 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 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 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 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 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 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党和政府也多 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 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 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 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 30 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 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 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 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 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 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 可说水到渠成。 19.从本篇文章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哪些积极意义? 20.作者为什么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理的? 请简要说明。 21.本文作者认为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持慎行、缓行的态度,有人认为不应该取 消高中文理分科,也有人认为应该尽快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对此,你怎么看?请就你认同的 一种看法进行探究。 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调查结 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根据表格,回答问题。(6 分)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指数
认为学习最重要关心学习成绩有金钱和认为“能过上普通的生活 打工意识就满足了” 0.5% 63.3% 63.3% 83.8% 50.9% 88.2% 70.7% 52.2% 73.3% 日本46.2%74.1%52.3%70.7% 77.4% 80.6% 93.4% 45.8% (1)综合图表内容,以“中国高中生”为陈述对象,得出一点结论(不要出现数字) 答: (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2分) 答 23.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出杂草的几个特点。(6分) 要求:①要点清晰;②20字以内。 棵画眉草,一次能结一万五千多粒种子;一棵狐尾草,一次结的种子达八万多粒。很 多杂草的种子很小、很轻,风一吹就会像尘土似的飞扬到空中,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杂草不 像栽培作物那样“娇贵”,能耐干旱,耐低温,也不怕土壤贫瘠,在什么地方都能繁殖生长。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俗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 就平常而言,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代价,但很多时候,你只要努力向 前跨出一步。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只不过在物理实验中把一个旋钮多 旋了几圈,一个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就这样诞生了。而在这之前,爱迪生及许多科学家都认 为电话不可行而放弃了试验 要求:请以“再向前跨一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经历、看 法,也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编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认为学习最重要 关心学习成绩 有金钱和 打工意识 认为“能过上普通的生活 就满足了”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70.7% 52.2% 73.3% 日本 46.2% 74.1% 52.2% 70.7% 77.4% 中国 80.6% 93.4% 45.8% 45.8% 82.7% (1)综合图表内容,以“中国高中生”为陈述对象,得出一点结论(不要出现数字)。 答: (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2 分) 答: 23.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出杂草的几个特点。(6 分) 要求:①要点清晰;②20 字以内。 一棵画眉草,一次能结一万五千多粒种子;一棵狐尾草,一次结的种子达八万多粒。很 多杂草的种子很小、很轻,风一吹就会像尘土似的飞扬到空中,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杂草不 像栽培作物那样“娇贵”,能耐干旱,耐低温,也不怕土壤贫瘠,在什么地方都能繁殖生长。 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俗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 就平常而言,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代价,但很多时候,你只要努力向 前跨出一步。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只不过在物理实验中把一个旋钮多 旋了几圈,一个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就这样诞生了。而在这之前,爱迪生及许多科学家都认 为电话不可行而放弃了试验。 要求:请以“再向前跨一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经历、看 法,也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编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7.B 9.(1)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 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每错2个扣1分,扣完为止,共4分,括号内的可断 可不断 ①吴楚等国的叛军终于被击灭,梁军所击溃、杀死、俘虏的敌军人数大略与汉军相等。(“略” 中分”大意各1分,共3分) ②他向北到良山狩猎,有人献上一头牛,牛背上长脚,孝王很厌恶它。(“北猎良山” “恶”大意各1分,共3分) 10(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 吹纸响拟人化了。(手法1分,句意阐发1分,解说1分,总分3分) (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 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 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 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 博大的胸襟。(结合词意分析2分,景情反衬1分:写法好处1分,总分4分) 1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4)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12.AC(B.原文是“如果……”为一种假设:D.“都是为了说明人类具有噬血习性及攻 击性行为”错;E.“是非不分”错;E两者均不是作者的观点,故“作者认为”说法错误。) 13.A(文中无积极的一面) 14.(1)①江湖世界中的人尽管行为目的不同,但都是在刀剑丛中讨生活(或:都是在杀人) ②侠客自掌正义,杀人仅凭道德律,不问官府不求法律 ③人的生命维系在某一个人的主观好恶中,人们可以仅凭主观随意杀人。(答对①及②③两 个要点中的一个即可给4分。第①点必答,②③答对一点即可。) (2)作者认为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让人觉得“可怕”,对其持否定态 度。(1分,意思对即可。)各1分,语言表达1分。) 15.人类具有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武侠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这一嗜血习性,读者潜藏 的嗜血欲望在侠客诛杀奸人的快意恩仇中获得了满足。(3个关键点各1分,语言表达1分。) 16参考答案: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现象台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这是在文章第二段的结尾处借顾复初的对 联而抒发的感慨,而下文是写杜甫的命运。因此可往前看,从对草堂引发的观感中找到本题 的答案 17参考答案: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②杜甫的苦寒人生:③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 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这一句话在第三段中起总领的作用。如
答案 1.B 2.B 3.D 4.A 5.C 6.A 7.B 8.D 9.(1)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 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每错 2 个扣 1 分,扣完为止,共 4 分,括号内的可断 可不断。 (2) ①吴楚等国的叛军终于被击灭,梁军所击溃、杀死、俘虏的敌军人数大略与汉军相等。(“略” “中分”大意各 1 分,共 3 分) ②他向北到良山狩猎,有人献上一头牛,牛背上长脚,孝王很厌恶它。(“北猎良山” “恶”大意各 1 分,共 3 分) 10.(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 吹纸响拟人化了。(手法 1 分,句意阐发 1 分,解说 1 分,总分 3 分) (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 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 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 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 博大的胸襟。(结合词意分析 2 分,景情反衬 1 分;写法好处 1 分,总分 4 分)。 11.⑴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⑵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⑷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12.A C(B.原文是“如果……”为一种假设;D.“都是为了说明人类具有噬血习性及攻 击性行为”错;E.“是非不分”错;F.两者均不是作者的观点,故“作者认为”说法错误。) 13.A(文中无积极的一面) 14.⑴①江湖世界中的人尽管行为目的不同,但都是在刀剑丛中讨生活(或:都是在杀人); ②侠客自掌正义,杀人仅凭道德律,不问官府不求法律; ③人的生命维系在某一个人的主观好恶中,人们可以仅凭主观随意杀人。(答对①及②③两 个要点中的一个即可给 4 分。第①点必答,②③答对一点即可。) ⑵作者认为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让人觉得“可怕”,对其持否定态 度。(1 分,意思对即可。)各 1 分,语言表达 1 分。) 15.人类具有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武侠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这一嗜血习性,读者潜藏 的嗜血欲望在侠客诛杀奸人的快意恩仇中获得了满足。(3 个关键点各 1 分,语言表达 1 分。) 16 参考答案: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现象台。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这是在文章第二段的结尾处借顾复初的对 联而抒发的感慨,而下文是写杜甫的命运。因此可往前看,从对草堂引发的观感中找到本题 的答案。 17 参考答案: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②杜甫的苦寒人生;③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 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这一句话在第三段中起总领的作用。如
果说第二段文字侧重写草堂的文化意义的话,那么第三、四、五段则侧重写杜甫的人生艺术 理想情怀。而第三段则是从三个方面对杜甫的人生命运作了概述,回答了“诉说什么”的问 题。理清了这一思路,本题的答案就清楚了。 参考答案: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 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通览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概括。“对比”是贯穿文 章始终的,六个方面的对比全部准确地写出恐怕不易,但要注意题干要求,“哪些方面”,只 写一点是不行的 值得指出的是,解答时语言要精练,不能摘抄原句,而要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表述, 将原文句子概括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①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的均衡,利于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②有 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③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广的学科知识。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 的整体素质。 20、(1)①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 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②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 育整体改革还没有逐步完成。(2)①教育社会学的角度。②人的智能发展角度。③现实的区 域性差异的教育情况。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利于大学的专业学 21从三种看法中选择一种谈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如果选择第一种看法,照搬原文 不给分 22.(6分)答案: (1)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比较高(1分),这与他们重视学习(1分),没有经济压力(1 分),对生活有较高理想有关(1分)。 (2)示例:中国高中生独立自主和理财能力意识比较弱,应该把打工作为锻炼社会能力的 方式,同时也应该注意生活能力的培养。 23.答案:①种子多;②传播广;③适应性强 解析:从标点来看,此段话有三句,第一句强调种子多,第二句强调传播,第三句强调生长 环境。 【写作点拨】 “再向前跨一步”’,孤立地看可有积极(赞许、颂扬)和消极(对跌λ深渊的后果加以揭示和对 行为加以批判)正反两方面立意。但联系材料和“导引”可知,本文只能正面立意,这就是 主旨的限制性。 正面立意,“再向前跨一步”而获得成功的史实、现实例子都很多,也不乏自己这方面的经 历。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一步”的地位和分量。从材料所引的俗语、名言和例子可知,这“ 步”犹如成功、失败的分水岭。在人生学业、事业的征程上,面对这关键的“一步”,是选 择“坚持”,还是“放弃”?这实在太重要了。这就是内容的限制性。内容要涉及“原来的 步”、“后来的再跨一步”以及“再跨一步”产生的飞跃,重心是后两项内容,这是写作重心 的限制 从“要求”部分可知,可记叙经历、见闻,可阐发看法、感受,可以编述故事,还可写成小 说、散文,文体范围较广。明确了以上几个关节处,选材也就不难了。但关键还在于要选取
果说第二段文字侧重写草堂的文化意义的话,那么第三、四、五段则侧重写杜甫的人生艺术、 理想情怀。而第三段则是从三个方面对杜甫的人生命运作了概述,回答了“诉说什么”的问 题。理清了这一思路,本题的答案就清楚了。 18 参考答案: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 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通览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概括。“对比”是贯穿文 章始终的,六个方面的对比全部准确地写出恐怕不易,但要注意题干要求,“哪些方面”,只 写一点是不行的。 值得指出的是,解答时语言要精练,不能摘抄原句,而要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表述, 将原文句子概括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19.①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的均衡,利于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②有 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③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广的学科知识。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 的整体素质。 20.(1)①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 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②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 育整体改革还没有逐步完成。(2)①教育社会学的角度。②人的智能发展角度。③现实的区 域性差异的教育情况。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利于大学的专业学 习。 21.从三种看法中选择一种谈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如果选择第一种看法,照搬原文 不给分。 22.(6 分)答案: (1)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比较高(1 分),这与他们重视学习(1 分),没有经济压力(1 分),对生活有较高理想有关(1 分)。 (2)示例:中国高中生独立自主和理财能力意识比较弱,应该把打工作为锻炼社会能力的 方式,同时也应该注意生活能力的培养。 23.答案:①种子多;②传播广;③适应性强。 解析:从标点来看,此段话有三句,第一句强调种子多,第二句强调传播,第三句强调生长 环境。 【写作点拨】 “再向前跨一步”,孤立地看可有积极(赞许、颂扬)和消极(对跌入深渊的后果加以揭示和对 行为加以批判)正反两方面立意。但联系材料和“导引”可知,本文只能正面立意,这就是 主旨的限制性。 正面立意,“再向前跨一步”而获得成功的史实、现实例子都很多,也不乏自己这方面的经 历。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一步”的地位和分量。从材料所引的俗语、名言和例子可知,这“一 步”犹如成功、失败的分水岭 。在人生学业、事业的征程上,面对这关键的“一步”,是选 择“坚持”,还是“放弃”?这实在太重要了。这就是内容的限制性。内容要涉及“原来的一 步”、“后来的再跨一步”以及“再跨一步”产生的飞跃,重心是后两项内容,这是写作重心 的限制。 从“要求”部分可知,可记叙经历、见闻,可阐发看法、感受,可以编述故事,还可写成小 说、散文,文体范围较广。明确了以上几个关节处,选材也就不难了。但关键还在于要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