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潮州金山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 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 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 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 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 播一直有两种方式一一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 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 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 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 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 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 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 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 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 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 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髙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髙效, 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 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 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 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 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 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 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 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 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 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 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 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 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1.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潮州金山中学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第 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 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 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 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 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 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 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 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 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 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 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 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 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 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 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 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 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 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 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 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 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 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 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 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 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 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 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 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 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1.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 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 界则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 中的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 明相互促进的愿景 2.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 极端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 便消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 现实的必然要求。 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 走出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 是国人的自我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 文化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 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 达到取长补缺的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 繁荣之道。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 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 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 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 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 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已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 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 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 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 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以论 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 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 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 界则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 中的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 明相互促进的愿景。 2.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 极端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 便消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 现实的必然要求。 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 走出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 是国人的自我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 文化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 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 达到取长补缺的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 繁荣之道。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 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 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 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 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 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 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 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 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 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以论 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 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
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 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 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 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 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 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 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 十三》节选) 【注】①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木兰诗》有“归来见天 子,天子坐明堂”句。②释菜:亦作“释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 种典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明经髙第,授河内郡博士博士:古代官名B.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 遣客刺之阴:暗中 C.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折:折磨 D.后致仕,卒, 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 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 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勤奋聪颖,博学多才。八岁就从师学习,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 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所治为古代典籍,但能借解释经义不失 时机向皇帝及太子进谏 C.孔颖达辛勤撰述,成绩卓著。因为著书的功劳,皇帝对他加官进爵,提拔为 散骑常侍、封为子爵,并且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D.孔颖达著书虽丰,但不够谦虚坦荡。他与颜师古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 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 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 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 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 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 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 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 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 十三》节选) 【注】①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木兰诗》有“归来见天 子,天子坐明堂”句。 ②释菜:亦作“释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 一种典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博士:古代官名 B.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 遣客刺之 阴:暗中 C.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折:折磨 D.后致仕,卒, 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 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 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颖达勤奋聪颖,博学多才。八岁就从师学习,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 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所治为古代典籍,但能借解释经义不失 时机向皇帝及太子进谏。 C.孔颖达辛勤撰述,成绩卓著。因为著书的功劳,皇帝对他加官进爵,提拔为 散骑常侍、封为子爵,并且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D.孔颖达著书虽丰,但不够谦虚坦荡。他与颜师古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 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 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 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 宝末年中进土,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 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8.“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5分) 9.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最佳配偶美]斯蒂芬·麦克勒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 他手里在搬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 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 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 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 忽地打开。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 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 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 语调放温和些。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 对结果感到满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 7 3 9 年-7 9 9 年) , 字允言, 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 宝末年中进士, 旋即安史之乱爆发, 未能为官, 后重新应试, 但屡试不第。受举 荐为官, 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 终身不得重用。 8. “却望千门草色闲” 一句中的“闲” 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5 分) 9. 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 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 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最佳配偶 [美]斯蒂芬•麦克勒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 他手里在搬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 “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 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 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 忽地打开。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 “沃 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 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 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 语调放温和些。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 对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31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 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 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扎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 公司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 那一扎“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 欢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好看书、看球赛、睡觉 时爱把窗户关上、养狗、养猫、养金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将来要 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住在郊外、参观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属于贤妻良 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我和爱丽丝结婚整整9年了,已经有3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 听着古典音乐和弗兰基拉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 以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 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姻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叙述了弗兰克借助计算机筛选结婚对象,进而结识邓菲尔德小姐并与之 结婚,到后来厌倦了完美的婚姻生活想要离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B.本文叙述平淡无奇,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短短千余字,却写出了一对夫 妻婚姻生活美满和谐的真谛,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C.“我”在和邓菲尔德小姐见面时“唯唯诺诺”,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 能、胆小怕事,这也是“我”在婚姻生活九年后才打算离婚的原因。 D.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 鲜活生动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31 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 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 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扎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 公司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 那一扎“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 欢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好看书、看球赛、睡觉 时爱把窗户关上、养狗、养猫、养金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将来要 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住在郊外、参观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属于贤妻良 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我和爱丽丝结婚整整 9 年了,已经有 3 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 听着古典音乐和弗兰基•拉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 以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 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姻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⑴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小说叙述了弗兰克借助计算机筛选结婚对象,进而结识邓菲尔德小姐并与之 结婚,到后来厌倦了完美的婚姻生活想要离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B.本文叙述平淡无奇,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短短千余字,却写出了一对夫 妻婚姻生活美满和谐的真谛,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C.“我”在和邓菲尔德小姐见面时“唯唯诺诺”,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 能、胆小怕事,这也是“我”在婚姻生活九年后才打算离婚的原因。 D.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 鲜活生动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
E.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 签人,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人沉闷室息 (2)文章倒数第三段中“我们非常相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结局,有人认为安排巧妙,出人意料;有人认为生硬突兀,不 合情理。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 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 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一一就是林璎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 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 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一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 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 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 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 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 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 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 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 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 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 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 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 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 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 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 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 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 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 思索。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 声却自然的诗。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
E.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 签人,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人沉闷窒息。 ⑵文章倒数第三段中“我们非常相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6 分) ⑶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⑷关于这篇小说的结局,有人认为安排巧妙,出人意料;有人认为生硬突兀,不 合情理。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 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 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 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 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 才华。 如今,50 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 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 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 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 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 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 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 年 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 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 1421 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 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 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 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 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 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 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 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 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 思索。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 声却自然的诗。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
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 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 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 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 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 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 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 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 “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 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 (2010年3 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露出一种 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是因为这些作品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和浮夸的装饰。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 的姑母林徽因的影响颇多。 C.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黄种外国 人”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D.“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 思索”,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 索生活的意义 E.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 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此前她已经凭借自己的作品获得巨大成功 (2)从全文来看,林璎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6分) (3)你认为林璎能够取得成功得原因有哪些?(6分) 4)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 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 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 4 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 第 5 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 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 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 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 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 2050 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 “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 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 西。” (2010 年 3 月 18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露出一种 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是因为这些作品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和浮夸的装饰。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 的姑母林徽因的影响颇多。 C.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黄种外国 人”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D.“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 思索”,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 索生活的意义。 E.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 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 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此前她已经凭借自己的作品获得巨大成功。 (2)从全文来看,林璎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6 分) (3)你认为林璎能够取得成功得原因有哪些?(6 分) (4)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 5 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 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①当涉及到干群关系时,很多事情都变得复杂,我们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难免发 表 的见解。 ②当初,很多人连电子商务是什么都不知道,便武断地认为实体经营模式绝对不 会给这种新模式任何机会,现在看来,这真是 ③原本以为我们的设计理念够先进了,去外地一学习,才知道自己平时真的 不知道天外有天。 A.鼠目寸光坐井观天管窥蠡测 B.管窥蠡测鼠目寸 光坐井观天 C.坐井观天鼠目寸光管窥蠡测 D.鼠目寸光管窥蠡 测坐井观天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 果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 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査。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 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 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⑥④②⑤①③ B.⑤③⑥④①② C.⑤③②⑥④① D.⑥④③②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生的悲剧尤其能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现实生活中 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_①_。他看到了 悲剧的积极意义。他甚至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 为② 这话表面看来,矛盾至极,但是其实含有至理。因为如果件件事 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所以, 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17.下图是020(即 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对020 模式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六、作文(60分)
①当涉及到干群关系时,很多事情都变得复杂,我们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难免发 表 的见解。 ②当初,很多人连电子商务是什么都不知道,便武断地认为实体经营模式绝对不 会给这种新模式任何机会,现在看来,这真是 。 ③原本以为我们的设计理念够先进了,去外地一学习,才知道自己平时真的 是 ,不知道天外有天。 A.鼠目寸光 坐井观天 管窥蠡测 B.管窥蠡测 鼠目寸 光 坐井观天 C.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管窥蠡测 D.鼠目寸光 管窥蠡 测 坐井观天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 果。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 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 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该企业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 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 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⑥④②⑤①③ B.⑤③⑥④①② C.⑤③②⑥④① D.⑥④③②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生的悲剧尤其能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现实生活中, 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 ① 。他看到了 悲剧的积极意义。他甚至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 为 ② 。”这话表面看来,矛盾至极,但是其实含有至理。因为如果件件事 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所以, ③ , 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17.下图是 O2O(即 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对 O2O 模式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六、作文(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不小心摔碎一把小茶壶。这把小茶壶跟随她多年,是她的 一件心爱之物。所以,壶碎令她心痛。但是,新凤霞马上安慰自己:“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我得马上赔自个儿一把壶!”于是,新凤霞不再责怪自己,扔掉碎壶, 迅速上街,买了一把更加漂亮的小茶壶赔给自个儿。新凤霞把新壶摆在原处,禁 不住露出舒心的微笑。这件小事体现出的是一种“与自己讲和”的智慧 但巴金又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 己的手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 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度潮州金中揭阳一中第二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科答案 1.D(可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相关的语段,然后仔细辨识 选项与之的细微差别,A项错,原文为“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 各有千秋”;B项说“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是无中生有;C项错,“推广快速 而高效的中国模式”违背作者文化交流的观点。所以选D。) 2.A(可在整体感知文中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相关 的语段,然后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不正确,原 文中无“极端仇视西方”的信息和内容。所以选A。) 3.C(可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项,有意曲解,原文没有与其他文化 相融之意;B项,为主观臆断,原文为“‘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 主流文化”;D项,“成人之美”为无中生有。所以选C。) 4.C【解析】折,批评、指责。(3分) 5.D【解析】通过结构分析法推断。“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 就……”“内……外……”“中……容……”(“仍就”是连词不能断开)(3 分) 6.C【解析】“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的赏赐不是因为著书,而是因为太宗知 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 7.(1)(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不礼待他,等到 他请求提出疑问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5分,“造”“初不 之礼”“大”各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1分) (2)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上下不 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5分。“据”“恃”“乖”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 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 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 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 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 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不小心摔碎一把小茶壶。这把小茶壶跟随她多年,是她的 一件心爱之物。所以,壶碎令她心痛。但是,新凤霞马上安慰自己:“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我得马上赔自个儿一把壶!”于是,新凤霞不再责怪自己,扔掉碎壶, 迅速上街,买了一把更加漂亮的小茶壶赔给自个儿。新凤霞把新壶摆在原处,禁 不住露出舒心的微笑。这件小事体现出的是一种“与自己讲和”的智慧。 但巴金又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 己的手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 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2015-2016 学年度潮州金中揭阳一中第二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科答案 1.D(可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相关的语段,然后仔细辨识 选项与之的细微差别,A 项错,原文为“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 各有千秋”;B 项说“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是无中生有;C 项错,“推广快速 而高效的中国模式”违背作者文化交流的观点。所以选 D。) 2.A(可在整体感知文中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相关 的语段,然后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 项,不正确,原 文中无“极端仇视西方”的信息和内容。所以选 A。) 3.C(可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 项,有意曲解,原文没有与其他文化 相融之意;B 项,为主观臆断,原文为“‘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 主流文化”;D 项,“成人之美”为无中生有。所以选 C。) 4.C 【解析】折,批评、指责。(3 分) 5.D 【解析】通过结构分析法推断。“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 就……”“内…… 外……”“中……容……”(“仍就”是连词不能断开)(3 分) 6.C 【解析】“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的赏赐不是因为著书,而是因为太宗知 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 7.(1)(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不礼待他,等到 他请求提出疑问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5 分,“造”“初不 之礼”“大”各 1 分;补充省略成分,1 分;大意,1 分) (2)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上下不 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5 分。“据”“恃”“乖”各 1 分;大意,2 分)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 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 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 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 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 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
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 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 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 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 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 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 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 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 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 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 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 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 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 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 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 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 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 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 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 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 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 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 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 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 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8.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春草 的自由、舒展,(1分)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 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闲”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9.答案:①“望”“何日到”可体现思乡之情;②结合注释和尾联“逢世难”表 达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衰鬓”等表达了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 感伤;④“客秦关”“独将”表达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每点概括加分析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解析:抓住关键词“望”“何日到”可体现出思乡之情;结合注释和尾联,可体 现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 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 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
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 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 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 “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 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 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 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 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 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 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 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 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 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 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 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 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 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 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 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 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 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 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 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 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 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8.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1 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了春草 的自由、舒展,(1 分) 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 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 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闲”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9.答案:①“望”“何日到”可体现思乡之情;②结合注释和尾联“逢世难”表 达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衰鬓”等表达了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 感伤;④“客秦关”“独将”表达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每点概括加分析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解析:抓住关键词“望”“何日到”可体现出思乡之情;结合注释和尾联,可体 现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 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 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