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7届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潮州市金山中学 本试卷共8页,18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 活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 了春祈、夏伏、秋报、冬腊。开春鞭春劝农,端午驱邪避瘟,金秋荐新祭祖,腊 月祭灶扫尘……所有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 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一刀新穗、第一盘鲜果、第一把新韭、第一杯佳酿都用来祭奠先祖。人们通过 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 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节日里,天伦之乐表 现得格外充分:家人团圆,孩子们受到格外的宠爱一端午节给孩子们涂抹雄黄 戴上艾虎以避邪气,七夕、重阳在家打扮小女儿,节日期间孩子们可以随意嬉闹 而不受苛责。亲戚朋友邻里之间,互相馈赠节物时品,礼尚往来,情深意浓。千 百年来,传统节日己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 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 感、亲和力 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祈 望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吉祥如意。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如 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巫术、禁忌等直接相关。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 年、驱灾、避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祓禊、禳解等观念及活动 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节日的歌舞狂欢,意在娱神;以时品上供,旨在贿神 制作、佩戴各种节物,则是为了驱鬼。到后来,这些待遇慢慢地不再为神独占 而变成人神共享。节日也就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 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空前发展,节日风俗也以极 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爆竹不再只是驱鬼的手段,而是欢庆娱乐的工具;元宵 节的祭神灯火,发展成供人游乐观赏的花灯;中秋拜月,变成了赏月、玩月… 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如桃符、门神、辟邪剑等,因变成供人玩赏的手工艺品 而获得了审美价值。每逢重大节日,城乡还多有盛大的村社、庙会。届时,商贩 咸集,游人如织,祈福,求子,烧香,还愿,欢歌群舞,百戏杂陈,村杜、庙会 成为农村最大的交易场所和娱乐盛会。传统节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集信仰、经济 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 到近现代依然如此 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同时, 它也是一种生活节奏,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节机制。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节奏 的,人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张弛。生活不可无节日,节日不可无活动。在现实生活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 2017 届高三 8 月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潮州市金山中学 本试卷共 8 页,18 道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 活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 了春祈、夏伏、秋报、冬腊。开春鞭春劝农,端午驱邪避瘟,金秋荐新祭祖,腊 月祭灶扫尘……所有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 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一刀新穗、第一盘鲜果、第一把新韭、第一杯佳酿都用来祭奠先祖。人们通过 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 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节日里,天伦之乐表 现得格外充分:家人团圆,孩子们受到格外的宠爱--端午节给孩子们涂抹雄黄、 戴上艾虎以避邪气,七夕、重阳在家打扮小女儿,节日期间孩子们可以随意嬉闹 而不受苛责。亲戚朋友邻里之间,互相馈赠节物时品,礼尚往来,情深意浓。千 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 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 感、亲和力。 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祈 望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吉祥如意。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如 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巫术、禁忌等直接相关。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 年、驱灾、避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祓禊、禳解等观念及活动, 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节日的歌舞狂欢,意在娱神;以时品上供,旨在贿神; 制作、佩戴各种节物,则是为了驱鬼。到后来,这些待遇慢慢地不再为神独占, 而变成人神共享。节日也就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 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空前发展,节日风俗也以极 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爆竹不再只是驱鬼的手段,而是欢庆娱乐的工具;元宵 节的祭神灯火,发展成供人游乐观赏的花灯;中秋拜月,变成了赏月、玩月…… 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如桃符、门神、辟邪剑等,因变成供人玩赏的手工艺品 而获得了审美价值。每逢重大节日,城乡还多有盛大的村社、庙会。届时,商贩 咸集,游人如织,祈福,求子,烧香,还愿,欢歌群舞,百戏杂陈,村杜、庙会 成为农村最大的交易场所和娱乐盛会。传统节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集信仰、经济、 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 到近现代依然如此。 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同时, 它也是一种生活节奏,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节机制。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节奏 的,人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张弛。生活不可无节日,节日不可无活动。在现实生活
中,传统节日虽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却依然存活在民 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1.下列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传统节日的节期体现着农业社会、生活的规律性,民间节日中的春祈、夏 伏、秋报、冬腊等活动与生产中的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等活动相对应。 B.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在节日里,人们尽 享天伦之乐,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互赠节礼,使节日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C.魏晋南北朝以后,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摆脱了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但在村 社、庙会上,祈福,求子,烧香,还愿等娱神祈福的节俗活动仍占主导地位 D.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活动仍存 活在民众的生活中,在传承中发展变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的传统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和生活生产 的节奏,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活的张弛有度。 B.隋唐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节日风俗迅速向娱乐方向转变,原先用于厌 胜的节物时品的审美价值渐渐取代了其原始功用 C.诸多贵人伦、重亲情的礼俗活动,让中国人从传统节日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 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D.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直接相关,人们对人寿年丰、吉祥平 安的祈望是传统节俗活动形成的永恒推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节日祝祭活动可以强化人们的家族意识和血缘亲情,所 以现在有不少专家倡议将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为“中华圣诞节”,以增强 民族凝聚力。 B.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有两大要素,一是相对固定的节期,二是节期中要有特定 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民俗活动有抹雄黄、插艾蒿、吃粽子等, C.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也是我国广大民众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节俗活动尽管功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D.传统节俗的功能先后经历了敬天祈年、驱灾避邪、娱神驱鬼、人神共享、人神 共欢等阶段,渐渐集信仰、经济、社交、娱乐等功能于一身。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 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 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 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 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 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 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 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 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 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中,传统节日虽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却依然存活在民 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1.下列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传统节日的节期体现着农业社会、生活的规律性,民间节日中的春祈、夏 伏、秋报、冬腊等活动与生产中的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等活动相对应。 B.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在节日里,人们尽 享天伦之乐,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互赠节礼,使节日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C.魏晋南北朝以后,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摆脱了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但在村 社、庙会上,祈福,求子,烧香,还愿等娱神祈福的节俗活动仍占主导地位。 D.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活动仍存 活在民众的生活中,在传承中发展变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的传统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和生活生产 的节奏,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活的张弛有度。 B.隋唐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节日风俗迅速向娱乐方向转变,原先用于厌 胜的节物时品的审美价值渐渐取代了其原始功用。 C.诸多贵人伦、重亲情的礼俗活动,让中国人从传统节日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 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D.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直接相 关,人们对人寿年丰、吉祥平 安的祈望是传统节俗活动形成的永恒推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节日祝祭活动可以强化人们的家族意识和血缘亲情,所 以现在有不少专家倡议将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为“中华圣诞节”,以增强 民族凝聚力。 B.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有两大要素,一是相对固定的节期,二是节期中要有特定 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民俗活动有抹雄黄、插艾蒿、吃粽子等。 C.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也是我国广大民众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节俗活动尽管功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D.传统节俗的功能先后经历了敬天祈年、驱灾避邪、娱神驱鬼、人神共享、人神 共欢等阶段,渐渐集信仰、经济、社交、娱乐等功能于一身。 二、古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 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 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 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 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 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 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 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 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 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 飏等。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 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 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 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 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 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田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 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 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 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B.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C.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D.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 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 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者,主要是因 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 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 指丈夫 C.“武库”,是指是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 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 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 为继,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 进谏,不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 观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 等人就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奸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他认为,提髙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天下喜欢安定 生活的人就会前来归附;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 飏等。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 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 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 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 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 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 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 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 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B.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C.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D.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本纪” 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 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 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 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者,主要是因 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B. “公卿” 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 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 指丈夫。 C. “武库”,是指是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 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 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 为继,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 进谏,不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 观点。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 等人就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奸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他认为,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天下喜欢安定 生活的人就会前来归附;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5分) (2)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5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题目。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6分)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用“ 表现了诗 人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因为衰老更増添的一层悲愁。 (2)《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 结论,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 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塔铺 刘震云 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那是一九七八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 去碰碰运气。就这样,我来到镇上中学,进了复习班。 复习班,是学校专门为社会上大龄青年考大学办的。进复习班一看,许多人都认 识。于是谈各人复习的动机,王全说,他本不想来凑热闹,都有老婆的人了,还 拉扯着两孩子,上个什么学?可看到地方上风气恁坏,贪官污吏尽吃小鸡,便想 来复习,将来一旦考中,做个州府县官啥的,也来治治这些人。“磨桌”(豫北 土话,形容极矮的人)说,他不想当官,只是不想割麦子,毒日头底下割来割去, 把人整个贼死!最后轮到我,我说,一无所有,才来复习。 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 扭的砖塔。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教室后边传来鼾声。老师循声寻入。大家发 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老师气冲冲走了。教室炸了窝。 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唯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5 分) (2) 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题目。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6 分)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用“ , ”表现了诗 人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因为衰老更增添的一层悲愁。 (2)《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 结论,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 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塔 铺 刘震云 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那是一九七八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 去碰碰运气。就这样,我来到镇上中学,进了复习班。 复习班,是学校专门为社会上大龄青年考大学办的。进复习班一看,许多人都认 识。于是谈各人复习的动机,王全说,他本不想来凑热闹,都有老婆的人了,还 拉扯着两孩子,上个什么学?可看到地方上风气恁坏,贪官污吏尽吃小鸡,便想 来复习,将来一旦考中,做个州府县官啥的,也来治治这些人。“磨桌”(豫北 土话,形容极矮的人)说,他不想当官,只是不想割麦子,毒日头底下割来割去, 把人整个贼死!最后轮到我,我说,一无所有,才来复习。 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 扭的砖塔。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教室后边传来鼾声。老师循声寻入。大家发 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老师气冲冲走了。教室炸了窝。 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唯有一
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 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 ①河边落日将尽,一小束水流,被晩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慢慢淌着。远处河滩 上,有一农家姑娘在用筢子收草。只见那收草姑娘已将一大堆干草收起。这姑娘 竟是课堂上那独自埋头背书的女同学李爱莲。我问为什么割草,她脸蛋通红,说 家中困难,爹多病,下有两弟一妹,只好割草卖钱,维持学业。我叹息一声,说 不容易。她看我一眼,说:“现在好多着呢。以前家里更不容易。记得有一年, 我才十岁,跟爹到焦作拉煤。那是年关,到了焦作,车胎放了炮,等找人修好车, 已是半夜。我们父女在路上拉车,听到附近村里人放炮过年,心里真不是滋味 现在又来上学,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 后来我和李爱莲同桌。我给她讲当兵时在部队里如何喂猪,她给我讲小时候自己 爬榆树,一早晨爬了八棵,采榆钱回家做饭。家里妈挺善良,爹脾气不好,爱喝 酒,喝醉酒就打人 ②春天了。柳树吐米芽了。一天晚饭,我在教室吃,李爱莲悄悄推给我一个碗。 我低头一看,是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我感激地看她一眼,急忙尝了尝。 竞觉山珍海味一般 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瘦得皮包骨头的“磨桌”,突然脸蛋红扑扑的。这秘密终 于被我发现了。我到厕所解手,发现地上有几张破纸在烧。火里爬着几个刚出壳 的幼蝉。“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 起来。我眼中涌出了泪,上前拉住他,犹如拉住自己的亲兄弟:“磨桌,咱们回 去吧。” “五一”了,学校要改善生活。萝卜炖肉,五毛钱一份。穷年不穷节,同学们纷 纷慷慨地各买一碗,“哧溜哧溜”放声吃。我端菜回教室,发现李爱莲独自在课 桌前埋头趴着,也不动弹。我猜想她经济又犯紧张,便将那菜吃了两口,推给了 她。地抬头看看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我既是感动,又有些难过,还 无端生出些崇髙和想保护谁的念头,眼中涌泪,扭身出了教室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 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我爹送来馍, 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说:“来回要走一百八十里呢!’·在汲 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 第二天早晨,爹从县城回来了。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泅出 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 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爹!”我惊叫。却是哭声。 高考结束了。和王全仅分别了一个月,他却大大变了样。我想起李爱莲,忙问: “李爱莲爹的病怎么样了?她说在新乡考学,考得怎么样?” 王全叹了一口气:“她根本没参加考试,她出嫁啦!她爹这次病得不一般,要死 要活的,一到新乡就大吐血。没五百块钱人家不让住院,不开刀就活不了命。 家人急得什么似的。钱哪里借得来?这时王庄的暴发户吕奇说,只要李爱莲嫁给 他,他就出医疗费。你想,人命关天的事,又不能等,于是就……” 后来,我进了我国北方的一所最高学府。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 的眼前始终浮动着、闪现着塔铺的一切,一切。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 个农家子弟。(有删改)
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 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 ①河边落日将尽,一小束水流,被晚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慢慢淌着。远处河滩 上,有一农家姑娘在用筢子收草。只见那收草姑娘已将一大堆干草收起。这姑娘 竟是课堂上那独自埋头背书的女同学李爱莲。我问为什么割草,她脸蛋通红,说 家中困难,爹多病,下有两弟一妹,只好割草卖钱,维持学业。我叹息一声,说 不容易。她看我一眼,说:“现在好多着呢。以前家里更不容易。记得有一年, 我才十岁,跟爹到焦作拉煤。那是年关,到了焦作,车胎放了炮,等找人修好车, 已是半夜。我们父女在路上拉车,听到附近村里人放炮过年,心里真不是滋味。 现在又来上学,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 后来我和李爱莲同桌。我给她讲当兵时在部队里如何喂猪,她给我讲小时候自己 爬榆树,一早晨爬了八棵,采榆钱回家做饭。家里妈挺善良,爹脾气不好,爱喝 酒,喝醉酒就打人。 ②春天了。柳树吐米芽了。一天晚饭,我在教室吃,李爱莲悄悄推给我一个碗。 我低头一看,是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我感激地看她一眼,急忙尝了尝。 竞觉山珍海味一般。 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瘦得皮包骨头的“磨桌”,突然脸蛋红扑扑的。这秘密终 于被我发现了。我到厕所解手,发现地上有几张破纸在烧。火里爬着几个刚出壳 的幼蝉。“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 起来。我眼中涌出了泪,上前拉住他,犹如拉住自己的亲兄弟:“磨桌,咱们回 去吧。” “五一”了,学校要改善生活。萝卜炖肉,五毛钱一份。穷年不穷节,同学们纷 纷慷慨地各买一碗,“哧溜哧溜”放声吃。我端菜回教室,发现李爱莲独自在课 桌前埋头趴着,也不动弹。我猜想她经济又犯紧张,便将那菜吃了两口,推给了 她。地抬头看看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我既是感动,又有些难过,还 无端生出些崇高和想保护谁的念头,眼中涌泪,扭身出了教室。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 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我爹送来馍, 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 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说:“来回要走一百八十里呢!” 第二天早晨,爹从县城回来了。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泅出 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 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爹!”我惊叫。却是哭声。 高考结束了。和王全仅分别了一个月,他却大大变了样。我想起李爱莲,忙问: “李爱莲爹的病怎么样了?她说在新乡考学,考得怎么样?” 王全叹了一口气:“她根本没参加考试,她出嫁啦!她爹这次病得不一般,要死 要活的,一到新乡就大吐血。没五百块钱人家不让住院,不开刀就活不了命。一 家人急得什么似的。钱哪里借得来?这时王庄的暴发户吕奇说,只要李爱莲嫁给 他,他就出医疗费。你想,人命关天的事,又不能等,于是就……” 后来,我进了我国北方的一所最高学府。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 的眼前始终浮动着、闪现着塔铺的一切,一切。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一 个农家子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由一些小故事连缀而成,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将那一段生活、那 一群人物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B.王全年龄较大,因对地方官的不满而决定参加高考,以求将来做官可以整治 这些让他痛恨的地方官,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 C.小说以顺叙的手法记述了“我”参加高考的过程,虽然叙事平淡,但真实而 感人,写出了那一代人的辛酸经历。 D.小说结尾一段写“我”不敢忘记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这其实是表示“我” 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堆里挣扎出来的 E.沈从文的《边城》和刘震云的《塔铺》都把目光投向乡村,都叙述了一个发 生在塔边的凄美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纯真 (2)小说中两处画线部分写景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李爱莲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我”流泪,每次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 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 刘伟忠 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成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 夏三老”。陈老今年97岁高龄,从事摄影长达六十多年。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 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 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一一这是 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80岁。 1916年7月20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 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 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复礼八岁启 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 多古籍经典。1931年,15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 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之后遭逢战乱,“过番”① 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 活才算安定下来 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 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 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这是原广东省委书记王匡对陈 复礼的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 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 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 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 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 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许多摄影作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这篇小说由一些小故事连缀而成,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将那一段生活、那 一群人物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B.王全年龄较大,因对地方官的不满而决定参加高考,以求将来做官可以整治 这些让他痛恨的地方官,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 C.小说以顺叙的手法记述了“我”参加高考的过程,虽然叙事平淡,但真实而 感人,写出了那一代人的辛酸经历。 D.小说结尾一段写“我”不敢忘记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这其实是表示“我” 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堆里挣扎出来的。 E.沈从文的《边城》和刘震云的《塔铺》都把目光投向乡村,都叙述了一个发 生在塔边的凄美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纯真。 (2)小说中两处画线部分写景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李爱莲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三次写“我”流泪,每次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 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 刘伟忠 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成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 夏三老”。陈老今年 97 岁高龄,从事摄影长达六十多年。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 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 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 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 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 80 岁。 1916 年 7 月 20 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 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 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复礼八岁启 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 多古籍经典。1931 年,15 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 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之后遭逢战乱,“过番”① 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 活才算安定下来。 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 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 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这是原广东省委书记王匡对陈 复礼的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 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 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 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 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 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许多摄影作
品,还以著名诗词或化用诗词来命名。这个时候,“中国画意”已经不足以概括 他的作品风格,而只能形容为“中国气派”。 髙扬着“中国气派”的旗帜,沿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复 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影画合璧”。所谓影画合璧,在兼具中国画意 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 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 海粟、启功、古元、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20多位书画名家 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故去,这些独特的艺 术品变得更加珍贵 在早期作品中,陈复礼通过摄影镜头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寄望,也 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以铁丝 网中的鸽子为主角,配以布满乌云的天空背景。其子陈惊雄说:“这与父亲的经 历也是紧密相关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他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迫使他辗转越 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 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 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秀 美风光。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 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那么 系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 社会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 批判。 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颐养天年。但陈复礼先生对摄影 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2011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 品《喜雨》《朝晖颂》作为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引起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 作为当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注】①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 相关链接 ①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举一个例,潮汕 的屋脊,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 术造就。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 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陈复礼《我的艺术之路》) ②经过一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到 了高深的境界。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 (陈复礼《论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 ③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讲:“诗人的使命是爱,爱自己国家,爱自己的人民。” 复礼先生用他六十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用他 的无数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他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 广大民众的喜爱。(摘自赵阳在“陈复礼摄影艺术六十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陈复礼是著名的摄影大师,与吴印成、郎静山齐名,他们涉足摄影艺术的时 间大体相同,艺术成就也难分伯仲,因而并称为摄影界“华夏三老” B.陈复礼最初迷上摄影,既是生活环境使然,也与偶然遭逢的机遇有关。在跨 入这一行之后,他就从未懈怠,直至耄耋之年,还不断有艺术精品问世
品,还以著名诗词或化用诗词来命名。这个时候,“中国画意”已经不足以概括 他的作品风格,而只能形容为“中国气派”。 高扬着“中国气派”的旗帜,沿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复 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影画合璧”。所谓影画合璧,在兼具中国画意、 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 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 海粟、启功、古元、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 20 多位书画名家 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故去,这些独特的艺 术品变得更加珍贵。 在早期作品中,陈复礼通过摄影镜头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寄望,也 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以铁丝 网中的鸽子为主角,配以布满乌云的天空背景。其子陈惊雄说:“这与父亲的经 历也是紧密相关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他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迫使他辗转越 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 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 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秀 美风光。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 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那么一 系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 社会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 批判。 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颐养天年。但陈复礼先生对摄影 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 2011 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 品《喜雨》《朝晖颂》作为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引起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 作为当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注】①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 相关链接 ①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举一个例,潮汕 的屋脊,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 术造就。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 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陈复礼《我的艺术之路》) ②经过一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到 了高深的境界。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 (陈复礼《论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 ③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讲:“诗人的使命是爱,爱自己国家,爱自己的人民。” 复礼先生用他六十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用他 的无数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他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 广大民众的喜爱。(摘自赵阳在“陈复礼摄影艺术六十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陈复礼是著名的摄影大师,与吴印成、郎静山齐名,他们涉足摄影艺术的时 间大体相同,艺术成就也难分伯仲,因而并称为摄影界“华夏三老”。 B.陈复礼最初迷上摄影,既是生活环境使然,也与偶然遭逢的机遇有关。在跨 入这一行之后,他就从未懈怠,直至耄耋之年,还不断有艺术精品问世
C.陈复礼与多位第一流的书画名家合作的“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 书画家都已经谢世,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就更加价值连城。 D.陈复礼家境贫寒,但自幼饱读古籍史书,青年时代就读于韩山师范,成绩非 常优异。后来遭逢战乱辗转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却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E.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捕捉时代的脉搏,也犀利地批 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完 美统 (2)陈复礼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请分点概括。(6分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句话在 文中的作用。(6分) (4)陈复礼成为享誉中外的摄影艺术大师,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请结 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走在机场的彭于晏 ,哪怕身旁的美女助理不时浅笑搭话,彭于晏 也只是稍作应答。 ②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 几十年,他就可把 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③巩俐坐下来看模特演绎各种款式的泳衣时, 事后她接受访问,透 露想设计泳衣,因为她本身很喜欢色彩,希望尝试一下。 A.日不窥园目不转睛目不斜视B.目不斜视目不转睛目不窥园 C.目不斜视目不窥园目不转睛D.目不转睛目不窥园目不斜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法国民航安全调査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A320 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 B.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从鸵鸟蛋中大量成功提取能与导致中东呼吸综 合征的冠状病毒强烈结合的抗体。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 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 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孩子们不可能在温室里获得真正的成长。但正如教育学 家提醒的, ①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梦想 ②给孩子们最想要也最适合 的教育 ③审慎对待他们的精神需求 ④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 ⑤必须了解儿童 ⑥家长才能走出 “一步不能落下”的焦虑 A.⑤④⑥②①③ B.⑤④①③⑥② C.⑥②①③⑤④ D.⑥②⑤④①③
C.陈复礼与多位第一流的书画名家合作的“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 书画家都已经谢世,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就更加价值连城。 D.陈复礼家境贫寒,但自幼饱读古籍史书,青年时代就读于韩山师范,成绩非 常优异。后来遭逢战乱辗转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却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E.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捕捉时代的脉搏,也犀利地批 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完 美统一。 (2)陈复礼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请分点概括。(6 分)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句话在 文中的作用。 (6 分) (4)陈复礼成为享誉中外的摄影艺术大师,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请结 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 走在机场的彭于晏 ,哪怕身旁的美女助理不时浅笑搭话,彭于晏 也只是稍作应答。 ② 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 几十年,他就可把 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③ 巩俐坐下来看模特演绎各种款式的泳衣时, 。事后她接受访问,透 露想设计泳衣,因为她本身很喜欢色彩,希望尝试一下。 A.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B.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C.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D.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目不斜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 A320 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 B.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从鸵鸟蛋中大量成功提取能与导致中东呼吸综 合征的冠状病毒强烈结合的抗体。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 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 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孩子们不可能在温室里获得真正的成长。但正如教育学 家提醒的, , , , , , 。 ①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梦想 ②给孩子们最想要也最适合 的教育 ③审慎对待他们的精神需求 ④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 ⑤必须了解儿童 ⑥家长才能走出 “一步不能落下”的焦虑 A.⑤④⑥②①③ B.⑤④①③⑥② C.⑥②①③⑤④ D.⑥②⑤④①③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 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016年年初,引力波被科学家证实,在很多人尚未明白它究竟是何物之 际,已有商家“抢占先机”,①。在某电商网站,一款声称能够防引力波辐射 的毯子售价近200元。②?其实,引力波并不是新事物,一直存在,只是人类 技术此前无法探测到。引力波辐射对人有害是谬论。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 对零度(-273.15℃),就会向外辐射能量,但人们需要防护的是那些能量高的电 离辐射。引力波作为一种携带能量的时空波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比一般电磁波 都要弱太多,③。17.请你用简洁的说明性文字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然后用一 句话写出它的寓意。(6分) 介绍 寓意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 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 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 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 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 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 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8月联考 语文科试卷答案 1.B【解析】(A.原文为“农业社会生产”;C.“但在村社、庙会上,乞福,求 子,烧香,还愿等娱神祈福的节俗活动仍占主导地位”于文无据;D.原文为“基 本失却”。) 2.B【解析】(“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的审美价值渐渐取代了其原始功用” 理解有误。从原文来看,“厌胜的节物时品”是在变成手工艺品后才具有了审美 价值,有了审美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取代了原有的价值。) 3.D【解析】(“先后经历了”不合文意。在很多传统节俗里,“敬天祈年、驱 灾避邪、娱神驱鬼、人神共享、人神共欢”等功能是同时兼有的,只是从长期 历史发展来看,某些功能渐渐弱化,某些功能得到突显。) 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前志有之”是说以前史书有记载,接着 引述记载的内容,因此“之”后面应断开,排除A项;根据“此谓……也”的搭配, 可排除D项;而“深入险阻”是说深入险阻之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5.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武库”,是指古代储藏器物 的仓库。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 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2016 年年初,引力波被科学家证实,在很多人尚未明白它究竟是何物之 际,已有商家“抢占先机”, ① 。在某电商网站,一款声称能够防引力波辐射 的毯子售价近 200 元。 ② ?其实,引力波并不是新事物,一直存在,只是人类 技术此前无法探测到。引力波辐射对人有害是谬论。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 对零度(-273.15℃),就会向外辐射能量,但人们需要防护的是那些能量高的电 离辐射。引力波作为一种携带能量的时空波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比一般电磁波 都要弱太多, ③ 。17.请你用简洁的说明性文字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然后用一 句话写出它的寓意。(6 分) 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 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 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 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 育宣传,只有 “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 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 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 8 月联考 语文科试卷答案 1. B【解析】(A.原文为“农业社会生产”;C.“但在村社、庙会上,乞福,求 子,烧香,还愿等娱神祈福的节俗活动仍占主导地位”于文无据;D.原文为“基 本失却”。) 2. B【解析】 (“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的审美价值渐渐取代了其原始功用” 理解有误。从原文来看,“厌胜的节物时品”是在变成手工艺品后才具有了审美 价值,有了审美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取代了原有的价值。) 3. D【解析】(“先后经历了”不合文意。在很多传统节俗里,“敬天祈年、驱 灾避邪、娱神驱鬼、人神共享、人神共欢” 等功能是同时兼有的,只是从长期 历史发展来看,某些功能渐渐弱化,某些功能得 到突显。) 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前志有之”是说以前史书有记载,接着 引述记载的内容,因此“之”后面应断开,排除 A 项;根据“此谓……也”的搭配, 可排除 D 项;而“深入险阻”是说深入险阻之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 5.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武库”,是指古代储藏器物 的仓库。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
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也有称誉人的学识渊博, 干练多能的意思。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 以恩德,派军队守护”错,从原文王肃引用孙权、关羽一事可知,派军队守护是想 用他们作人质,以瓦解淮南将士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 令人痛恨。(关键词“以”“故”“隐切”“非”各1分,大意1分) (2)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 向。(关键词“昔”“降”“志”“状语后置”各1分,大意1分) 8.【解析】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两句诗上句描写了天边淡云,云边孤 雁,下句描写暮色四合、残阳如血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 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答衬托亦可,答对仗或对偶最高给3分】(6分) 9.【解析】(1)“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 漂泊的羁旅之愁。(2)“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 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5分) 10(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人生如梦 尊还酹江月 11.(1)【解析】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D“这 其实是表示‘我’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堆里挣扎出来的”显得牵强; B“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是对原文“他却大大变了样”的错误理解:C“叙事平 淡”不当,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2)【解析】第一处:傍晩的小河,绚丽的晩霞,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面面, 为两位年轻人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同时也映衬了李爱莲这个人物 的美好形象:(4分)第二处: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后面写到李爱莲送嫩柳叶 菜团子。(2分) (3)【解析】①她是个学习自觉用功的人。语文课,老师因有人睡觉被气走, 教室一片混乱,而她正专心致志地学习。②她是个勤劳吃苦、善良懂事的人。家 里穷,她割草卖钱,维持学业;十五岁时陪父亲外面拉煤;她知道家里的困难, 用心学习,不辜负父母。③她是个勇于牺牲自己、孝顺的人。父亲犯病,她不得 不中断了学业,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以此换得父亲的医疗费。(每点2分) (4)【解析】具体分析:第一次是在厕所发现“磨桌”烧蝉吃,是同情同学的 遭遇,也为那个年代物质极度贫乏而忧心。(2分)第二次是在过节时发现李爱 莲没有钱改善生活,被李爱莲感动,也为她难过,内心萌发要保护这个脆弱的女 孩的念头。(2分)第三次是看到父亲走了一百八十里路为自己借书回来时的 只血脚,是对深沉的父爱的感恩。(2分)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丰富了“我”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处于低层的人在困 顿生活中展现的善良、朴素的品质。(2分) 2.(1)【解析】B给3分,C给2分,D给1分;答AE不给分。试题分析:此 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 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项,因果关系文中无据;E项, 始终”不对,应是“改革开放后”。D项家境贫寒原文无据,其他内容正确给 1分
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也有称誉人的学识渊博, 干练多能的意思。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 以恩德,派军队守护”错,从原文王肃引用孙权、关羽一事可知,派军队守护是想 用他们作人质,以瓦解淮南将士。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 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 令人痛恨。(关键词“以”“故”“隐切”“非”各 1 分,大意 1 分) (2)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 向。(关键词“昔”“降”“志”“ 状语后置”各 1 分,大意 1 分) 8.【解析】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两句诗上句描写了天边淡云,云边孤 雁,下句描写暮色四合、残阳如血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 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答衬托亦可,答对仗或对偶最高给 3 分】(6 分) 9. 【解析】⑴“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 漂泊的羁旅之愁。⑵“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 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5 分) 10(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1.(1)【解析】答 E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D“这 其实是表示‘我’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堆里挣扎出来的”显得牵强; B“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是对原文“他却大大变了样”的错误理解;C“叙事平 淡”不当,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2)【解析】第一处:傍晚的小河,绚丽的晚霞,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面面, 为两位年轻人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同时也映衬了李爱莲这个人物 的美好形象;(4 分)第二处: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后面写到李爱莲送嫩柳叶 菜团子。(2 分) (3)【解析】①她是个学习自觉用功的人。语文课,老师因有人睡觉被气走, 教室一片混乱,而她正专心致志地学习。②她是个勤劳吃苦、善良懂事的人。家 里穷,她割草卖钱,维持学业;十五岁时陪父亲外面拉煤;她知道家里的困难, 用心学习,不辜负父母。③她是个勇于牺牲自己、孝顺的人。父亲犯病,她不得 不中断了学业,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以此换得父亲的医疗费。(每点 2 分) (4)【解析】具体分析:第一次是在厕所发现“磨桌”烧蝉吃,是同情同学的 遭遇,也为那个年代物质极度贫乏而忧心。(2 分)第二次是在过节时发现李爱 莲没有钱改善生活,被李爱莲感动,也为她难过,内心萌发要保护这个脆弱的女 孩的念头。(2 分)第三次是看到父亲走了一百八十里路为自己借书回来时的一 只血脚,是对深沉的父爱的感恩。(2 分)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丰富了“我”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处于低 层的人在困 顿生活中展现的善良、朴素的品质。(2 分) 12.(1)【解析】B 给 3 分,C 给 2 分,D 给 1 分;答 AE 不给分。试题分析:此 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 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 项,因果关系文中无据;E 项, “始终”不对,应是“改革开放后”。D 项家境贫寒原文无据,其他内容正确给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