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堂堂书阵百重关 王充闾 ①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 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 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 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己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②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 态的思想意识。一切能够使心灵发生震撼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都应是一种心理 的共鸣和内在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 善于思索都是至关重要的。鲁迅说过,没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没有文学。有 人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学者未必就是思想 者。思想的自觉,是学者最高的自觉。有些书的作者很聪明,有才气,文章也流 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读过之后获益无多。同样,作为 读者也应该善于思索。读书应该善于提问题,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我曾写过一首七绝,描绘读书犯险历难的情态:“缒 幽探险苦般般,夜半劳思入睡艰。设问存疑挥战帜,堂堂书阵百重关 ③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 为公认的真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信息、 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信息好比是矿砂,是所有容易获得或不易获 得的事物、事实、认识的总和,可供人们据以分析与参考;知识是人们把大量的 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与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 识都是专门知识,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 准则等方面的认识;而智慧则是在生命体验、哲学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升华了的 知识,它是知识的灵魂,是统率知识的。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 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属于哲学层次。智慧是哲学的 生活化、实际化 ④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知识 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生 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智慧是指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 性的特殊能力。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出现,始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613年,一直 到清末1910年,两千余年从未间断过,总共出现过31次。这可以称作“世界的 唯一”。但是,记是记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思索、研究,不知道这出现了31 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个。到了公元187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没有掌握这份 天文记录的情况下,只是依照牛顿的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
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 2013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 卡。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堂堂书阵百重关 王充闾 ①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 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 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 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②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 态的思想意识。一切能够使心灵发生震撼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都应是一种心理 的共鸣和内在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 善于思索都是至关重要的。鲁迅说过,没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没有文学。有 人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学者未必就是思想 者。思想的自觉,是学者最高的自觉。有些书的作者很聪明,有才气,文章也流 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读过之后获益无多。同样,作为 读者也应该善于思索。读书应该善于提问题,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我曾写过一首七绝,描绘读书犯险历难的情态:“缒 幽探险苦般般,夜半劳思入睡艰。设问存疑挥战帜,堂堂书阵百重关。” ③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 为公认的真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信息、 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信息好比是矿砂,是所有容易获得或不易获 得的事物、事实、认识的总和,可供人们据以分析与参考;知识是人们把大量的 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与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 识都是专门知识,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 准则等方面的认识;而智慧则是在生命体验、哲学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升华了的 知识,它是知识的灵魂,是统率知识的。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 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属于哲学层次。智慧是哲学的 生活化、实际化 ④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知识 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生 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智慧是指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 性的特殊能力。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出现,始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 613 年,一直 到清末 1910 年,两千余年从未间断过,总共出现过 31 次。这可以称作“世界的 唯一”。但是,记是记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思索、研究,不知道这出现了 31 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个。到了公元 1875 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没有掌握这份 天文记录的情况下,只是依照牛顿的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
出现的周期一一每隔76年回归到太阳身边一次。可见,信息、知识重要,而运 用知识、从知识出发使之成为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⑤古希腊晢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 学问由死变活。思考重在找到一个准确的、独特的视角。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 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 下列对于“读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文学观念认为,读书有利于读者近距离感悟文学的生命力,接受作品 提供的那种契合自我文化心态的情感或思想 B.从某种角度说,读书有助于唤醒读者自身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 想意识。可视为一直便捷的自我发现的途径。 C.读书应善于思索,读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寻找话题,要有强烈 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 D.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这个事例 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关照能力时,它才能变 成智慧 B.智慧关乎人生,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 化 C.哲学研索重在选择一个准确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完全不同的思考与阐释。 D.信息、知识与智慧,知识,智慧与哲学,这是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的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读者重读那些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的作品会觉得了无新意,再也拉不开那 段心理距离,说明这些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开始枯萎了。 B.相对于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有些书的作者 虽然很聪明,有才气,但其作品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 C.具备悟性,人们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思考,把大量的对事实实物的认识的 总和加以分析,提炼和组合,形成可供自己参考、使用的材料。 D.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只有提髙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程序、 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使之专门化,才能成为智慧。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 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 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 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 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 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 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 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 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 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
出现的周期——每隔 76 年回归到太阳身边一次。可见,信息、知识重要,而运 用知识、从知识出发使之成为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⑤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 学问由死变活。思考重在找到一个准确的、独特的视角。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 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 1. 下列对于“读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文学观念认为,读书有利于读者近距离感悟文学的生命力,接受作品 提供的那种契合自我文化心态的情感或思想。 B. 从某种角度说,读书有助于唤醒读者自身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 想意识。可视为一直便捷的自我发现的途径。 C. 读书应善于思索,读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寻找话题,要有强烈 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 D.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这个事例 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关照能力时,它才能变 成智慧。 B. 智慧关乎人生,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 化。 C. 哲学研索重在选择一个准确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完全不同的思考与阐释。 D. 信息、知识与智慧,知识,智慧与哲学,这是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的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重读那些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的作品会觉得了无新意,再也拉不开那 段心理距离,说明这些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开始枯萎了。 B.相对于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有些书的作者 虽然很聪明,有才气,但其作品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 C.具备悟性,人们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思考,把大量的对事实实物的认识的 总和加以分析,提炼和组合,形成可供自己参考、使用的材料。 D.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只有提高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程序、 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使之专门化,才能成为智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 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 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 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 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 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 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 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 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 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
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遺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 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 吴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 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吴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 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 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 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 B.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 做:定罪 C.会帝厌兵 会:适逢 D.第遣使吊赙其家 第:按次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庞籍刚正严明的一组是(3分) 1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2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3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4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5召文贵开谕之,遺去 6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 A.123B. C.346 D.456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慧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 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干预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 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吴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 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译文 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旰荣当之 则元吴不得臣矣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其一)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 疏林欹倒出银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其二)
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 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 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 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 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 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 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 B.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 做:定罪 C. 会帝厌兵 会:适逢 D. 第遣使吊赙其家 第:按次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庞籍刚正严明的一组是(3 分) 1 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2 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3 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4 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5 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6 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 A. 123 B. 125 C. 346 D. 456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慧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 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干预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 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 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译文 (2) 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 则元昊不得臣矣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8~9 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其一)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 疏林欹倒出银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其二)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注】1龙蛇: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8.第一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和意境?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两首诗怎样表现了画面以 为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2)海日生残夜, ?归雁洛阳边。(王 湾《次北固山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物于我皆 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三大 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冬季 杨晓敏 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髙的哨卡,你难 免怨天尤人,愁肠百结。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 毫无生气可言,一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 点缀着难挨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鸟语 花香的碧波里流连忘返。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排遣心理上的屏 障,编织出彩色的梦幻。就像被哨所周围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一样,使你无法拔 着自己的头发超越过去。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头小兽。连续几天落 雪,这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哨兵 一声呐喊,大伙儿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 你看见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大伙儿头上笼罩哈 气,嘈杂着围绕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它简直不是一头小兽,该是美的精灵呢!它的眼睛是幽怨的 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亮多柔软啊,仿佛一团火焰在燃烧· 士兵们击鼓传花般传递着狐狸。 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 话。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着一会儿,说:“都说狐狸臊,我怎么会 闻到甜丝丝的味道 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 他们说,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注】1 龙蛇: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8.第一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和意境?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5 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两首诗怎样表现了画面以 为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海日生残夜, 。 ?归雁洛阳边。(王 湾《次北固山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物于我皆 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如果两题均答 则按第三大 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 题(25 分) 冬 季 杨晓敏 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哨卡,你难 免怨天尤人,愁肠百结。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 毫无生气可言,一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 点缀着难挨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鸟语 花香的碧波里流连忘返。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排遣心理上的屏 障,编织出彩色的梦幻。就像被哨所周围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一样,使你无法拔 着自己的头发超越过去。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头小兽。连续几天落 雪,这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哨兵 一声呐喊,大伙儿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 你看见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大伙儿头上笼罩哈 气,嘈杂着围绕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它简直不是一头小兽,该是美的精灵呢!它的眼睛是幽怨的, 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亮多柔软啊,仿佛一团火焰在燃烧…… 士兵们击鼓传花般传递着狐狸。 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 话。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着一会儿,说:“都说狐狸臊,我怎么会 闻到甜丝丝的味道?” 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 他们说,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作声了,只把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你。那意思再令人明白不过地 表达出来一一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上它,或许对漫 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变幻出和 氏璧、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当你充分意识到 这种思维的不现实时,却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七八双目光倏地变得复杂。有人“哼”了一声 用脚把雪花踢得迷迷蒙蒙一一对你这个哨卡最髙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 示出极大蔑视和不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内心叹息罢,弯腰从雪窝里抠出那把刀。 你再一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衷。你只好试试刀锋,左手抓过狐狸,把它 构造精美的头颅向后一扳,用嘴吹开它脖颈上飘逸的柔毛,右手缓慢而沉稳地举 起刀… 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悲戚至 极 士兵们似乎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 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 时间凝固了。脸上裂花的新兵呜咽着说:“哨长,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 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 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儿……” 你的思绪变得明晰,沉重地呼出一口浊气,爱怜地抚摩几下新兵的头,心里说你 也教育了我,尔后手一甩,刀“嗖”地飞出老远 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士兵们中间逡来逡去,待大伙儿 让开一条路,便腾跃着向雪野掠去,士兵们目送一团滚动的红色火焰,没入辽远 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之后,和哨卡从此结上不解之缘了。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品鉴赏》)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一段的“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看似闲笔,但在作者心中却 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内心的“希望”或“关怀” B.“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摸一会儿”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四川新 兵对红艳艳的狐狸的喜爱。为后文跪在雪地上替美丽的小动物求情埋下伏笔, C.小说对哨长放掉小狐狸做了层层铺垫,先是从感觉上写觉得它是个“美丽的 精灵”,再从听觉上写受不了它的哀鸣,最后又因士兵们的求情写不得不放 D.小说中的“刀”是个道具,作者围绕“刀”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一摸、递、 看、捏、抠、试、举、甩既充分揭示人物复杂的心里,又将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 潮 E.作者把故事背景放在雪域髙原的冬季。这样就使“雪域孤岛”上“毫无生机 可言”的苦寒与“你”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自适始终形成鲜明对比 (2) 小说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 做简要分析、(6分) 小说结尾说“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过后,和哨卡 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了。”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4) 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说是哨长,有人说是四川新兵,你的看 法呢?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作声了,只把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你。那意思再令人明白不过地 表达出来——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上它,或许对漫 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变幻出和 氏璧、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当你充分意识到 这种思维的不现实时,却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七八双目光倏地变得复杂。有人“哼”了一声, 用脚把雪花踢得迷迷蒙蒙——对你这个哨卡最高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 示出极大蔑视和不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内心叹息罢,弯腰从雪窝里抠出那把刀。 你再一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衷。你只好试试刀锋,左手抓过狐狸,把它 构造精美的头颅向后一扳,用嘴吹开它脖颈上飘逸的柔毛,右手缓慢而沉稳地举 起刀…… 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悲戚至 极。 士兵们似乎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 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 时间凝固了。脸上裂花的新兵呜咽着说:“哨长,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 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 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儿……” 你的思绪变得明晰,沉重地呼出一口浊气,爱怜地抚摩几下新兵的头,心里说你 也教育了我,尔后手一甩,刀“嗖”地飞出老远。 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士兵们中间逡来逡去,待大伙儿 让开一条路,便腾跃着向雪野掠去,士兵们目送一团滚动的红色火焰,没入辽远。 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之后,和哨卡从此结上不解之缘了。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品鉴赏》)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开头一段的“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看似闲笔,但在作者心中却 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内心的“希望”或“关怀” B. “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摸一会儿”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四川新 兵对红艳艳的狐狸的喜爱。为后文跪在雪地上替美丽的小动物求情埋下伏笔。 C.小说对哨长放掉小狐狸做了层层铺垫,先是从感觉上写觉得它是个“美丽的 精灵”,再从听觉上写受不了它的哀鸣,最后又因士兵们的求情写不得不放。 D.小说中的“刀”是个道具,作者围绕“刀”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摸、递、 看、捏、抠、试、举、甩既充分揭示人物复杂的心里,又将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 潮。 E.作者把故事背景放在雪域高原的冬季。这样就使“雪域孤岛”上“毫无生机 可言”的苦寒与“你”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自适始终形成鲜明对比。 (2) 小说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 做简要分析、(6 分) (3) 小说结尾说“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过后,和哨卡 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了。”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 分) (4) 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说是哨长,有人说是四川新兵,你的看 法呢?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004年月5日晚8 点30分,臧克家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正月十五的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 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 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 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 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的 深深的印记。 臧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 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他们的纯朴、刻 苦、良善深深的影响了我……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髙兴,有人说我是 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 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 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 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 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 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 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 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 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 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 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 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 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 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 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 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 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 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 《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尽 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10 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2000年1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世纪诗翁”臧克家“中 国诗人奖一终身成就奖”,如此崇高的荣誉,中国诗歌届史无前例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老先 生已经走过了99个春秋,虽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004 年月 5 日晚 8 点 30 分,臧克家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正月十五的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 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 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 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 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的 深深的印记。 臧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 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他们的纯朴、刻 苦、良善深深的影响了我……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 ‘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1923 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 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 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 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 1933 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 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 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 20 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 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 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 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 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 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 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 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 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 了 60 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 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 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 《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尽 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 10 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2000 年 1 月 20 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世纪诗翁”臧克家“中 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如此崇高的荣誉,中国诗歌届史无前例。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老先 生已经走过了 99 个春秋,虽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
童趣不失、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 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 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 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吃糖果。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 王”,童心十足。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 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 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10000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一个与诗并就而行的名字,一个和他的诗同样光辉这的名字, 像明亮的星斗,高标于中国诗坛的天空。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 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 了/他还活着。” (摘编自《大地》)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少年时代的生活,对臧克家以后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家庭浓厚 的文化氛围使他很早就认识到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 B.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录取时出版的诗集《烙印》,因其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给朱自清和王统照评价为“有血有肉”“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花光” C.尽管己在文坛上耕耘了60多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年事已高的臧克家扔 笔耕不辍,将生命的全部热情投入到阅读和创作中 D.虽历经世间沧桑,饱览人生百态,晚年的臧克家依然笑对人生,像孩子一样 天真单纯的生活着,他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儿童事业的发展 E.本文撷取成长经历、诗歌创作成就、读书写作的执着追求、童心未泯、爱心 如火等侧面对臧克家的诗人生涯进行了清晰的介绍。 (2)文章在开篇和结尾引用《有的人》中的诗句,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3)文章说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 括其转变历程。(6分) (4)文章题目说:“诗比人更长寿。”请结合臧克家的生活经历,谈谈怎样成 就卓越的艺术人生。(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一定要教育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主要涉及 到群众里的事,都要无所不为,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B.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 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C.微博在法制活动评选中获奖,这表明它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兴媒 体正成为提升法治思维、推动法治进程的重要渠道 D.临近春节,河南兰考的一场大火,吞噬了7名残疾婴童的生命,面对严峻现实 的不情之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分) A.近期,河南市场的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供过于求, 养殖户盲目大幅度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童趣不失、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 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 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 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吃糖果。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 王”,童心十足。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 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 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 10000 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一个与诗并就而行的名字,一个和他的诗同样光辉这的名字, 像明亮的星斗,高标于中国诗坛的天空。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 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 了/他还活着。” (摘编自《大地》)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少年时代的生活,对臧克家以后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家庭浓厚 的文化氛围使他很早就认识到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 B.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录取时出版的诗集《烙印》,因其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给朱自清和王统照评价为“有血有肉”“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花光”。 C.尽管已在文坛上耕耘了 60 多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年事已高的臧克家扔 笔耕不辍,将生命的全部热情投入到阅读和创作中。 D.虽历经世间沧桑,饱览人生百态,晚年的臧克家依然笑对人生,像孩子一样 天真单纯的生活着,他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儿童事业的发展。 E.本文撷取成长经历、诗歌创作成就、读书写作的执着追求、童心未泯、爱心 如火等侧面对臧克家的诗人生涯进行了清晰的介绍。 (2)文章在开篇和结尾引用《有的人》中的诗句,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6 分) (3)文章说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 括其转变历程。(6 分) (4)文章题目说:“诗比人更长寿。”请结合臧克家的生活经历,谈谈怎样成 就卓越的艺术人生。(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一定要教育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主要涉及 到群众里的事,都要无所不为,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B.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 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C.微博在法制活动评选中获奖,这表明它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兴媒 体正成为提升法治思维、推动法治进程的重要渠道。 D.临近春节,河南兰考的一场大火,吞噬了 7 名残疾婴童的生命,面对严峻现实 的不情之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分) A.近期,河南市场的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供过于求, 养殖户盲目大幅度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B.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是 谁又能否认它们不是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呢 C.经过周密的严査和暗访,央视披露了广西盈康制药厂生产的维C银翘片用工 业硫磺熏制山银花以及没有功效的山银花枝叶等杂志如药 D.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法律 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万事如意,无非一切天随人愿,心想事 成 。所有这 些都是客观存在,由此可见万事如意显然不能苛求。 1却以美中不足结束 2苦闷失意之事常常会在所难免 3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从完美的初衷出发 4但商品社会世间万象矛盾丛生 5更有一些事情是以失败告终 6人生路上风云变幻 A.215643 B.462315 C.264315 D.421563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5分) 过去十年来,我国治理水土流失想了不少办法:兴修堤坝、坡耕地改造、退耕还 林。全国有1250个县都出台封山禁牧政策,封育保护面积到72万平方公里。建 成生态型清洁小流域300多条。保住了水源,保住了生态“京津冀风沙源区、 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西北及青藏高原区等水土流失重灾区都 有了明显改观。截止2013年元月,我们国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一个四川省的面积。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以上,年均增加蓄水能 力250多亿立方米。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里面直接受益。 17.请根据前后文内容,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与前句构成排比, 使语段语意连贯。(6分) 副棋盘划开楚营汉界,几十棋子列阵对弈,博弈看似纸上谈兵,却盂 要章法,步骤瞻前顾后,方能总揽大 。做人亦如下棋一般!茫茫 人海,大千世界,有坦直大道,也有险恶崎岖。要站得起,立得直,就要懂得审 时度势,进退随缘。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60分 心若在,梦就在: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 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 柱;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髙粱一样髙,穗 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的一串串”,是不停得突破和探索,是丰富 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眼里,梦想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有梦想,有机会, 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B.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是 谁又能否认它们不是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呢? C.经过周密的严查和暗访,央视披露了广西盈康制药厂生产的维 C 银翘片用工 业硫磺熏制山银花以及没有功效的山银花枝叶等杂志如药。 D.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法律, 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万事如意,无非一切天随人愿,心想事 成。 , , 。 , , 。所有这 些都是客观存在,由此可见万事如意显然不能苛求。 1 却以美中不足结束 2 苦闷失意之事常常会在所难免。 3 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从完美的初衷出发 4 但商品社会世间万象矛盾丛生 5 更有一些事情是以失败告终 6 人生路上风云变幻 A.215643 B.462315 C.26 4 3 1 5 D.421563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5 分) 过去十年来,我国治理水土流失想了不少办法:兴修堤坝、坡耕地改造、退耕还 林。全国有 1250 个县都出台封山禁牧政策,封育保护面积到 72 万平方公里。 建 成生态型清洁小流域 300 多条。保住了水源,保住了生态‘京津冀风沙源区、 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西北及青藏高原区等水土流失重灾区都 有了明显改观。截止 2013 年元月,我们国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7 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一个四川省的面积。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 15 亿吨以上,年均增加蓄水能 力 250 多亿立方米。有 1.5 亿群众,从水土保持里面直接受益。 17.请根据前后文内容,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与前句构成排比, 使语段语意连贯。(6 分) 一副棋盘划开楚营汉界,几十棋子列阵对弈,博弈看似纸上谈兵,却需 要章法,步骤瞻前顾后,方能总揽大 局; ; 。做人亦如下棋一般!茫茫 人海,大千世界,有坦直大道,也有险恶崎岖。要站得起,立得直,就要懂得审 时度势,进退随缘。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心若在,梦就在:在“千手观音” 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 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 柱;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 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的一串串”,是不停得突破和探索,是丰富 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眼里,梦想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有梦想,有机会, 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理解有误,这个 事例从正面说明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2.D(“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 于不同的层次” 3.D(对语意重点的理解、分析有误。根据原文中第⑤段中的信息,博学成为智慧, 其关键在于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第:仅,只。) 5.(3分)A(⑤是表现庞籍有外交手段。⑥是表现庞籍勤勉为政、忠心为主的。 6.(3分)A(“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有误,应为“出知秀 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7.(10分) (1)(5分) 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 (译出大意,给2分,“数”“善”“寝”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 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 子了。 (译出大意,给2分,“称”“当”“臣”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宰相的 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上言说“过去的制 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装装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 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 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 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 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 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 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 说:“宋朝建国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诏令 有司:“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 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以祠部员外 郎罢免为广东南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 籍也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 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在山谷旁边修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 2013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D.“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理解有误,这个 事例从正面说明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2.D(“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 于不同的层次”。) 3.D(对语意重点的理解、分析有误。根据原文中第⑤段中的信息,博学成为智慧, 其关键在于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4.D(第:仅,只。) 5.(3 分)A (⑤是表现庞籍有外交手段。⑥是表现庞籍勤勉为政、忠心为主的。) 6.(3 分)A (“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有误,应为“出知秀 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7.(10 分) ⑴(5 分) 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 (译出大意,给 2 分,“数”“善”“寝”译对一处给 1 分。) ⑵(5 分) 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 子了。 (译出大意,给 2 分,“称”“当”“臣”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宰相的 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上言说“过去的制 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装装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 断不同于过去,臣下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 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 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 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 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 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 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 说:“宋朝建国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诏令 有司:“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 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以祠部员外 郎罢免为广东南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 庞 籍也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 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在山谷旁边修筑
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进行耕种,将收获的粮食来作为军需之用。戍兵十万没有 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元昊派李文 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说前来投诚,庞籍说:“这是欺骗。”于是在青涧城驻扎 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 送走。不久元吴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 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为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 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 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 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 辞十分恳切。调往定州,奉召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致 仕,封为颍国公。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 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生动传神地展示出一派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2分)秋季,水 落根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生动形象,“落涨痕”与“出霜根”前后 对比鲜明,“疏林”一词凸显秋意浓厚,(3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9.(6分) 这两首诗发挥想象,虚实结合,表现了画景以外的景和趣。(2分)这样写的好处 是:化静为动,水落根出,龙蛇挂猿,使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丰富了画面的意 趣;(2分)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龙蛇般蜿蜒屈曲 的枝干同臆想中江南的黄叶村、有猿猴在其林间栖息的险山急滩融为一体,拓展 了画面,赋予画面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在景物中融进人情,引发读者情思。(2 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 达(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不给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对这 句景物描写的分析欠妥,从上下文看,这里的太阳只是“难挨岁月的点缀”, 体现不出“一种温暖,是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内心的‘希望’或‘关怀’”的意 思;C项,分析有不恰当处,最后两句都不能算作“放掉小狐狸”的层层铺垫。 小狐狸的哀鸣声主要感染了士兵们,这不是“你”放掉小狐狸的铺垫:“最后又 从士兵们的请求上写不得不放”,不能做铺垫,理解上也欠妥。E项说“始终形 成鲜明对比”不妥,“你”一开始并没有体现出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来,是“自 己的灵魂涅槃过后”才“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的。)
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进行耕种,将收获的粮食来作为军需之用。戍兵十万没有 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元昊派李文 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说前来投诚,庞籍说:“这是欺骗。”于是在青涧城驻扎 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 送走。不久元昊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 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为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 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 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 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 辞十分恳切。调往定州,奉召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致 仕,封为颍国公。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 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5 分)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生动传神地展示出一派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2 分)秋季,水 落根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生动形象,“落涨痕”与“出霜根”前后 对比鲜明,“疏林”一词凸显秋意浓厚,(3 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9. (6 分) 这两首诗发挥想象,虚实结合,表现了画景以外的景和趣。(2 分)这样写的好处 是:化静为动,水落根出,龙蛇挂猿,使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丰富了画面的意 趣; (2 分)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龙蛇般蜿蜒屈曲 的枝干同臆想中江南的黄叶村、有猿猴在其林间栖息的险山急滩融为一体,拓展 了画面,赋予画面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在景物中融进人情,引发读者情思。(2 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6 分)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2)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 达 (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25 分) ⑴(5 分)答 B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A、E 不给分。(A 项,对这 一句景物描写的分析欠妥,从上下文看,这里的太阳只是“难挨岁月的点缀”, 体现不出“一种温暖,是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内心的‘希望’或‘关怀’”的意 思;C 项,分析有不恰当处,最后两句都不能算作“放掉小狐狸”的层层铺垫。 小狐狸的哀鸣声主要感染了士兵们,这不是“你”放掉小狐狸的铺垫;“最后又 从士兵们的请求上写不得不放”,不能做铺垫,理解上也欠妥。E 项说“始终形 成鲜明对比”不妥,“你”一开始并没有体现出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来,是“自 己的灵魂涅槃过后”才“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