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题贛选 B.作者多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 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 一、知识 C.多用“不”使文章笔调诙谐,读来生动 引人入胜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 D.多言“不”,显示了作者的消极思想 笔,让人击节叹赏 (1)经 (2)急甚箭:() (3)互相轩:()( 4)瓢碧:( 0请仿照下面的对话,再写一组句 2.解释下列句子 明月,你在等待什么呢?”“向我必须让位给它的太阳致敬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片断 (2)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根据原文默写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泉水激石 (1)为文中加点字注音 ,判下列即方是正确正确的面下,谷 好鸟相 果 (2)对下列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比喻)(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吃马的人,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马也:这是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4)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对偶)( 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一样 (3)“千里马”不能被发现的原因是(用课文原句回答) (1)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阅读李商隐的《无题》 6·唐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景诗句,你能从这篇文章 出与之相同意韵的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 晓钱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莲山此去无多路,青鸟股勤为探看 7.文中作者面对这样清丽的山水,由衷地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1)下列字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A·鬢binl吟(ying2蓬peng看(kan4)B.鬓(h)吟(…n)蓬(P6ng)看(kdg) 2习還精选 C.鬓(binl)吟(yn2)蓬(peng2)看 一、基础部分 吟(yin)蓬(peng2)看(kanl) A嗜酒(qf 褐色(he) 衔觞( s hang) (2)解释下列词 晏如(yan) C.黔娄(qidn) 萧然(xia0)D.箪瓢(dan) 宅(zhal) (3)这首诗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4)有人认为·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句中说的是诗人自己,这种说法对吗?为 在必醉(期望)B.造饮辄尽(制造)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D.衔觞赋诗(酒杯)+么?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习周精逸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箪瓢屡空 (2)先生不知何许人: )媵人()叱咄()()玻裂()容臭() (3)亦不详其姓字: 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阅读下文,完成4-9题 ①无从致书以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生不知何许人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没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乎?衔觞赋诗,以乐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④未尝稍降辞 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本文作者 (朝)人.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 章,作者以幽默的笔调,⑤疑质理()() 着重表现了自己的 ⑦右备容臭() ⑨俟其欣悦( 语段阅读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幼时即嗜学……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1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假:古义 (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③走:古义 ④游:古义 6.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为何“不求甚 他的个性特点是_ 2翻译下列句子 8.“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本文多用否定句,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间 A多用否定句的原因是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 3.哪些句子写出了读书的艰难?
1 21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并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 . ( 1 )经纶..:( )( ),________________.( 2 )急 湍.甚箭:( ),________________. ( 3 )互相 轩邈..:( )( ),________________.( 4 )缥.碧:( ),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 . ( 1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争高直指 , 千百成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根据原文默写 . ( 1 ) ______ _ _, 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 ,______ __. ( 2 )泉水激石 ,______ __ ;好鸟相鸣 ,_____ _____. ( 3 ) ______ __,______ __. 游鱼细石 ,_____ _____. 4 .判断下列修辞方法是否正确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1 )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 (比喻)( ) ( 2 )横柯上蔽 , 在昼犹昏 . (比喻)( ) ( 3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拟人)( ) ( 4 )疏条交映 , 有时见日 . (对偶)( ) 5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 ( 1 )风烟俱静 , 天山共色 . ( 2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 6 .唐诗中有“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的写景诗句 , 你能从这篇文章中也找出与之相同意韵的文 句吗 ? 7 .文中作者面对这样清丽的山水 , 由衷地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 22习题精选 一、基础部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嗜 酒(qí) 褐 色(hè) B. 衔 觞(shānɡ) 晏 如(yàn) C. 黔 娄(qián) 萧 然(xiāo) D. 箪 瓢(dān) 宅 (zhái) 2.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期 在必醉(期望) B. 造 饮辄尽(制造) C. 常 著文章自娱(写作) D. 衔 觞赋诗(酒杯)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 ( 1 )箪瓢 屡空..: ( 2 )先生不知何 许人..: ( 3 )亦不.. 详其姓字: ( 4 )亲. 旧.知其如此: 阅读下文 , 完成 4~9 题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不戚戚于贫贱 , 不汲汲于富贵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 以乐 其志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 本文作者 ______,______ (朝)人 .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 ________ 文章 , 作者以幽默的笔调 , 着重表现了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5. 翻译句子 . ( 1 )环堵萧然 , 不蔽风日 . ( 2 )常著文章自娱 , 颇示己志 . ( 3 )不戚戚于贫贱 , 不汲汲于富贵 . ( 4 )衔觞赋诗 , 以乐其志 . 6.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______________ __, 他的个性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7. 陶渊明“好读书” , 为何“不求甚解”呢? 8. “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 9. 本文多用否定句 , 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多用否定句的原因是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 . B. 作者多言“不” , 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 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 . C. 多用“不”使文章笔调诙谐 , 读来生动活泼 , 引人入胜 . D. 多言“不” , 显示了作者的消极思想 , 故作奇笔 , 让人击节叹赏 . ★试一试 10 请仿照下面的对话 , 再写一组句子 . “明月 , 你在等待什么呢?” “向我必须让位给它的太阳致敬 . ” (二)阅读《马说》片断 .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1 )为文中加点字注音 . 粟.:. 食.: 见. ( 2 )对下列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马者:吃马的人 . B .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是马也:这是马 . C .才美不外见 . 见:看见 .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等:等同 , 一样 . ( 3 ) “ 千里马 ” 不能被发现的原因是(用课文原句回答): (三)阅读李商隐的《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于 . 晓钱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 . 莲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 ( 1 )下列字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鬓 bin1 吟( ying2 蓬 peng2 看( kan4) B .鬓( bh )吟( …n )蓬( P6ng )看( kdg ) C .鬓( bin1 )吟( yin2 )蓬( peng2 )看 (kan1 ) D .鬓( bin4 )吟( yin2 )蓬( peng2 )看 (kan1 ) ( 2 )解释下列词语 . 丝: __ _. 泪: _ ___ ( 3 )这首诗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 4) 有人认为 ‘ 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 ”. 句中说的是诗人自己 , 这种说法对吗?为 什 么? 24习题精选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俟.( ) 烨.( ) 曳屣..( ) 媵.人( ) 叱咄..( )( ) 皲.裂( ) 容臭.(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 ④未尝..稍降辞.色( )( ) ⑤援.疑质.理( ) ( ) ⑥腰.白玉之环( ) ⑦右备.容臭( ) ⑨俟.其欣悦( ) 三、语段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①余:古义 今义 ②假:古义 今义 ③走:古义 今义 ④游:古义 今义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哪些句子写出了读书的艰难?
4请概括出两个极写先达的身价和影响的词语 三、翻译下列句子 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译: 25习题选 2、日光下彻 一、积累与运用 四、《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所作的,文中寄托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请摘出文中暗示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当时心境的语句 折戟()宫阙() 峰() 27习题精选 2.解释加点的词语 给下列加黑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暂凭杯酒长精神 折戟沉沙铁未销( 谪守巴陵() a d ithe 2属予作文() a zhub sh u ③千里共婵娟(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 3浩浩沥汤() a d aa ng4霪雨() Afife 3.默写、填空 5山岳形() A qi a nbi an6宠辱借忘() A changba ng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 酬”的意思是 “乐天”是 7阴风怒号() A ha biao 8樯倾楫摧() A q I ng qI ng 铜雀舂深锁二乔 9樯倾楫摧() A j IB i B qing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⑤但愿人长久 兴,百姓苦 写出汉字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水调歌头苏轼 2忧chan()畏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煮怀子由 4锦lin()游泳5虎x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代杰出的 他与父亲 弟弟 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 合称1朝晖夕阴()A日光B光辉 2春和最明()A风景B日光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 3薄暮冥冥()A淡薄B迫近 4甕辱借忘()A宠爱B荣耀 ①琼楼玉宇 弄清 5去国怀乡()A都城B国家 6.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它的含义是 五、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们的本字 在词中,这句词是对 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了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7.翻译词句 六、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衔远山,吞长江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8.这首词的上阙写 下阙写 七、选出下列句子的正确译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 通人和,百废具兴.( 10.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 A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l.用“/”划分下列词句的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家园又兴建起来了 C到了第二年,政事通顺,人都和气,许多荒废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了 山坡羊潼关怀古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峰峦如聚,波渀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A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B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唐贤今人的诗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C写文章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就归我了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3.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A游览自然景物后的思想感情,能够不相同吗? B看了自然景物后产生的愉快心情,会有 1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5.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4而或长烟一空 26习輪通 可能有的时候长长的一片烟雾扩散充满了天空 B或许是细长的烟雾飘散在一片天空 一、解释加 的词语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失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 5沙翔集,锦鳞游泳,( 美丽的鱼时而在水面,时而在水底游动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美丽的鱼时而在水面,时而在水底游动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声音和形态 来,并分别指明C沙鸥时而飞翔 五颜六色的鱼时而在水面,时而在水底游动 是用什么比喻什么(可结合课文)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闻水声,如鸡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似与游者相乐 A不因为外物好而欢喜,不因为自己失意而悲伤B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悲.C不因为外界环境好而高兴,不因为自己处境不好而悲伤
2 4.请概括出两个极写先达的身价和影响的词语. 5.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5习题精选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烂 柯.( ) 折 戟.( ) 宫 阙.( ) 峰 峦.( )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 ①暂凭杯酒 长.精神( ) ②折.戟沉沙铁未销( ) ③千里共 婵娟..( ) ④伤心秦汉 经行处 ...( ) 3. 默写、填空 .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 ________, “酬”的意思是 _________, “乐天”是 __ 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________ ____. ③ _________ 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 .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 ⑤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 ⑥兴 , 百姓苦; 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 , 回答文后问题 (一)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4. 苏轼 ,______ 代杰出的 _______ 家 , 号 ________. 他与父亲 ________, 弟弟 _________ 合称 为“三苏” . 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 被后人誉称为“ ____ _______ ” . 5. 结合语境 ,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 ①琼楼..玉宇: ____________ ②弄.清影: ____________ 6. 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 它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 在词中 , 这句词是对 ___________ 说的 , 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 表达了 _______ _____. 7. 翻译词句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8. 这首词的上阙写 ____ ________, 下阙写 ____ ________. 9.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 _________ ___. 10. 词也要押韵 , 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 _______ _____________. 11. 用“ / ”划分下列词句的节奏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二)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 聚 , 波涛如 怒 , 山河表里潼关路 . 望西都 , 意踌躇 . 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兴 , 百姓苦; 亡 , 百姓苦! 12. 本曲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 ___________ 家 . 山坡羊是 ___________. 13.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___ _________. 14.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 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15. 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 , 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 , 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 26习题精选 一、解释加 [ ] 的词语 . l 、闻水声 , 如鸣佩环 , 心 [ 乐 ] 之( ) 2 、下见小谭 , 水尤 [ 清洌 ] ( ) 3 、中鱼 [ 可 ] 百许头( ) 4 、其岸势 [ 犬牙 ] 差互( ) 5 、 [ 斗折 ] 蛇行 , 明灭可见( ) 6 、凄神寒骨 , 悄怆幽 [ 速 ] ( ) 二、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声音和形态 , 请从下边的句子里把比喻句挑出来 , 并分别指明 是用什么比喻什么(可结合课文) . l 、闻水声 , 如鸡佩环 2 、皆若空游无所依 3 、似与游者相乐 4 、潭西南而望 , 斗折蛇行 5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翻译下列句子 . l 、全石以为底 , 近岸 , 卷石底以出 . 译: 2 、日光下彻 , 影布石上 , 佁然不动 . 译: 四、《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所作的 , 文中寄托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 , 请摘出文中暗示他 当时心境的语句 . 27习题精选 一、给下列加黑字选择正确读音 . 1 谪. 守巴陵( ) A d í B zh é 2 属. 予作文( ) A zh ǔ B sh ǔ 3 浩浩 汤汤..( ) A d à ng B sh ā ng 4 霪雨 霏霏..( ) A f ě i B f ē i 5 山岳 潜.形( ) A qi ǎ n B qi á n 6 宠. 辱偕忘( ) A ch ǒ ng B p á ng 7 阴风怒 号.( ) A h à o B h á o 8 樯 倾.楫摧( ) A q ī ng B q ǐ ng 9 樯倾 楫.摧( ) A j ǐ B j í 10 一碧万 顷.( ) A q ǐ ng B q ī ng 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1 薄暮m í ng( )m í ng( ) 2 忧ch á n( )畏饥 3 岸芷t ī ng( )兰 4 锦l í n( )游泳 5 虎xi à o( )猿啼 三、填字组成成语 . 政 人 具兴 心 神 气象 四、给加黑字选择正确解释 . 1 朝 晖.夕阴( ) A 日光 B 光辉 2 春和 景.明( ) A 风景 B 日光 3 薄. 暮冥冥( ) A 淡薄 B 迫近 4 宠. 辱偕忘( ) A 宠爱 B 荣耀 5 去 国.怀乡( ) A 都城 B 国家 五、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 写出它们的本字 . 1 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 ( )通( ) 2 属予作文以记之 .( )通( ) 六、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 A 北通巫峡 , 南极潇湘 B 朝晖夕阴 , 气象万千 C 衔远山 , 吞长江D 日星隐耀 , 山岳潜行 七、选出下列句子的正确译文 . 1 越明年 , 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 ( ) A 到了第二年 , 政事顺利 , 百姓和乐 , 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 B 到了第二年 , 政事顺利 , 百姓和乐 , 许多荒废的家园又兴建起来了 . C 到了第二年 , 政事通顺 , 人都和气 , 许多荒废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了 . 2 属予作文以记之 . ( ) A 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B 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唐贤今人的诗 . C 写文章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就归我了 . 3 览物之情 , 得无异乎?( ) A 游览自然景物后的思想感情 , 能够不相同吗? B 看了自然景物后产生的愉快心情 , 会有 什么不同呢? C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 , 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 而或长烟一空 . ( ) A 可能有的时候长长的一片烟雾扩散充满了天空 . B 或许是细长的烟雾飘散在一片天空 . C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失 . 5 沙鸥翔集 , 锦鳞游泳 . ( ) A 沙鸥时而飞开 , 时而聚拢 , 美丽的鱼时而在水面 , 时而在水底游动 . B 沙鸥时而飞翔 , 时而停歇 , 美丽的鱼时而在水面 , 时而在水底游动 . C 沙鸥时而飞翔 , 时而停歇 , 五颜六色的鱼时而在水面 , 时而在水底游动 . 6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 ) A 不因为外物好而欢喜 , 不因为自己失意而悲伤 .B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 悲 . C 不因为外界环境好而高兴 , 不因为自己处境不好而悲伤
7微斯人,吾谁与归?()A这种渺小的人,我能和他在一起吗? 佳木秀 靠近 B没有这种人我归属于谁呢?C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颓然 阴 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嗟夫!尝求古仁人之心,戚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五、来,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六、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相信我,你能行!) 1对上文加黑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A或者作法在先没有 B有人心情在先微小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C或者作法在之前轻微D或许心情在 之前没有 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从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3“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的句式特点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A宾语前置B判断句C介词结构后置D定语后置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 者”指的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感极而悲者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6“何哉?”这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问题?文中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 7读“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②”退”指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 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8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9“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先天下/之/忧而忧 其中核心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 29习是精选 10本段文字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B议论C抒情 本段文字节选自《 》,作者是 朝的文学家 的谥号 课文选自《 A.甘二日天稍和(qan)B.燕地寒(yan)C.若脱笼之鹊(hu)D.恶能无纪?(wu) 28习造 2.解释加点的词 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含“亭即可,加油啊!) (1)冻风时作 (2)土膏微润 (3)泉而茗者: (4)呷浪之鱗 测测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准哦 3.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环 )琊()饮少辄 )醉林霏( A.一男附书至 蔌( 鼓作气C.长烟一空D.在洞庭一湖 岩穴() 山肴 )弈 者胜 阴翳 )4.“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翼( 然 酒洌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助词,的,两个“之”一样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相信你!没错的!) C.两个“之”都是代词 D.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水声 c han c han 然岩穴min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明变化ya 提携gong_chou交错宴han 之乐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支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蔚然 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而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 翼然临于泉上 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 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 醉翁之意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 7 微斯人 , 吾谁与归?( ) A 这种渺小的人 , 我能和他在一起吗? B 没有这种人我归属于谁呢? C 没有这种人 , 我同谁一道呢? 阅读 九、阅读下段文字 , 回答文后问题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或. 异二者之为 , 何哉?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是进亦忧 , 退亦忧 .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先. 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 下之乐而乐 ” 乎 . 噫! 微.斯人 , 吾谁与归? 1 对上文加黑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者 作法 在先 没有 B 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C 或者 作法 在 …… 之前 轻微 D 或许 心情 在 …… 之前 没有 2 从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① —— ② —— ③ —— ④ —— 3 “ 微斯人 , 吾谁与归? ” 这句的句式特点是( ) . A 宾语前置 B 判断句 C 介词结构后置 D 定语后置 4 “ 古仁人之心 ” 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5 “ 予尝求古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 ” 中的 “ 二者 ” 指的是( ) . A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B 感极而悲者 , 喜洋洋者 . 6 “ 何哉? ” 这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问题?文中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7 读 “ 是进亦忧 , 退亦忧 ” 一句 , 用原文回答问题 . ①“ 进 ” 指 ②“ 退 ” 指 ③ 两个 “ 忧 ”, 依次 “ 忧 ” 什么? 忧 : 忧: 8 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A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C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9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一句的正确读法是( )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 先天下/之/忧而忧 C 先天下/之忧/而忧 D 先/天下之忧/而忧 10 本段文字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 . A 记叙 B 议论 C 抒情 11 本段文字节选自《 》, 作者是 , 字 , 朝的文学家 , 是他的谥号 , 课文选自《 》 . 28习题精选 一、做客“联想吧” 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 , 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 (含“亭”即可 , 加油啊!)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准哦!) 环 滁.( ) 琅.( ) 琊.( ) 饮少 辄.( )醉 林 霏.( ) 岩 穴.( ) 山 肴.( )野 蔌.( )弈.( )者胜 阴 翳.( ) 翼. ( )然 酒 洌.( )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相信你!没错的!) 林hè _____ wèi _____ 然 水声chán chán _____tuí _____ 然 岩穴mínɡ _____ huì____ 明变化 yǔ ____lǚ ____提携 ɡōnɡ _____chóu ____交错 宴hān _____ 之乐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蔚然.. 遮盖 翼然.. 临于泉上 茂盛的样子 醉翁之 意.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 这里形容醉态 佳木 秀. 靠近 颓然.. 情趣 阴 翳. 开花 , 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五、来 , 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 山水之乐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2. 朝而往 , 暮而归 , 四时之景不同 , 而乐亦无穷也 . 六、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相信我 , 你能行!) ①环滁皆山也 . 其西南诸峰 , 林壑尤美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琅琊也 . 山行六七里 , 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酿泉也 . 峰回路转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醉翁亭也 . 作亭者谁?山之 僧智仙也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饮少辄醉 , 而年又最高 , 故自号曰醉翁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 而繁阴 , 风霜高洁 , 水落而石出者 , 山间之四时也 . 朝而往 , 暮而归 , 四时之景不同 , 而乐亦无 穷也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 溪 而渔 , 溪深而鱼肥 , 酿泉为酒 , 泉香而酒洌 , 山肴野蔌 , 杂然而前陈者 , 太守宴也 . 宴酣之乐 , 非丝非竹 , 射者中 , 弈者胜 , 觥筹交错 , 起坐而喧哗者 , 众宾欢也 . 苍颜白发 , 颓然乎其间者 , 太守醉也 .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 2.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 _____ 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________. 3.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 (1)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 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 5. 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 , 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其中核心为 ________. 29习题精选 一、基础部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廿. 二日天稍和(ɡān) B. 燕. 地寒(yān) C. 若脱笼之 鹄.(hú) D. 恶. 能无纪?(wū) 2. 解释加点的词 . (1) 冻风时 作: (2) 土 膏微润: (3) 泉而 茗者: (4) 呷 浪之鳞: 3. 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土膏微润 , 一 望空阔 A. 一 男附书至 B. 一 鼓作气 C. 长烟 一空 D. 在洞庭 一湖 4. “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 ) A.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独立性 . B. 助词 , 的 , 两个“之”一样 . C. 两个“之”都是代词 , 它 . D. 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独立性 . 阅读下文 , 完成 5~10 题 . 廿二日天稍和 , 偕数友出东直 , 至满井 . 高柳夹堤 , 土膏微润 , 一望空阔 , 若脱笼之鹄 . 于时冰 皮始解 , 波色乍明 , 鳞浪层层 , 清澈见底 ,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山峦为晴雪 所洗 , 娟然如拭 , 鲜妍明媚 . 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柳条将舒未舒 , 柔梢披风 , 麦田 浅鬣寸许 . 游人虽未盛 , 泉而茗者 , 罍而歌者 , 红装而蹇者 , 亦时时有 . 风力虽尚劲 , 然徒步则 汗出浃背 . 凡曝沙之鸟 , 呷浪之鳞 , 悠然自得 ,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把下列句子翻译 10.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村的两句诗是“ (1)高柳夹堤,土 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1l.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填2字) (2)始知郊田之外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本段所写的时间、地点是 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 7.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14.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 8.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9.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 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 30习是精逸 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 箸() 突兀() 大庇 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 布衾() 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 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①结庐在人境 ②问君何能尔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瀚海阑于百丈冰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①采菊东篱下 ②长风破浪会有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 3: 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 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 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 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 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 ①铁衣 ②锦衾 9.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4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高柳夹堤 , 土膏微润 , 一望空阔 , 若脱笼之鹄 . (2)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6. 本段所写的时间、地点是 . 7. 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8. 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9. 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 10. 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30习题精选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 金 樽( ) 投 箸( ) 突 兀( ) 大 庇( ) 岑参 ( ) 狐 袭( ) 布 衾( ) 己 亥( )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 ① 结庐在人境. ②问君何能 尔. ③直挂云帆 济.沧海 ④秋天漠漠 向.昏黑 ⑤ 瀚海阑干..百丈冰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3. 默写 . ①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 ③ ____ __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 ,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 , 回答后面的问题 .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 卷我屋上三重茅 . 茅飞渡江洒江郊 . 高者挂罥长林梢 , 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 忍能对面为盗贼 . 公然抱茅入竹去 , 唇焦口燥呼不得 , 归来倚杖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 , 秋天漠漠向昏黑 . 布衾多年冷似铁 , 娇儿恶卧踏里裂 . 床头屋漏无干处 , 雨脚 如麻未断绝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4. 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 , 并对其分析 . 5. 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 , 并对其进行分析 . 6. 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 , 并对其分析 . 7. 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 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 , 狐裘 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 , 都护铁衣冷难着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 饮归客 , 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 , 去时雪满天山 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8. 解释词语 . ①铁衣: ____________ ②锦衾: ____________ 9. 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 10. 本诗中 , 从视觉角度看 , 色彩鲜明 , 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 ,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____________. (填 2 字) 12.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 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 (限 40 字) 14. 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 , 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 . 请就 “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 塞外苦寒 , 北风一吹 , 大雪纷飞 . 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 , 极为新颖贴切 . “忽如”二字写 得甚妙 , 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 , 大雪来得急骤 , 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 “千 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 , 颇富有浪漫色彩 . 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 , 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 朵一朵 , 而且是一团一团 , 花团锦簇 , 压枝欲低 , 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 . 春风吹来梨花开 , 竟至“千树万树” , 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 “春雪满空来 , 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 ” , 也以花喻雪 , 匠心略同 , 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 . 诗人将春景比冬景 , 尤其将南方春 景比北国冬景 , 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 , 造境俱称奇绝 . 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 , 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