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 临武一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 语文试题 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 考试时间150分钟。 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 第卷阅读题(共70分) 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 甲必考题(45分) 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 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一一手机变成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 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 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 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冋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扫而空。等待和期昐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冋同时,也扫荡了书 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 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 个新的说话机器。 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迻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 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 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 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増加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 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增加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 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答案:A。原文是“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或然变已然。 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临武一中 2016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 总分 1 5 0 分, 考试时间 1 5 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 0 分) 甲 必考题(4 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共 9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 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 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 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 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 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 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 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 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 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 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 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 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 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 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 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 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 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 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 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 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 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 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 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 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 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 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 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 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 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 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 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 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 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 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 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 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 增加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 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答案:A。原文是“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或然变已然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蒋贵,宇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从大军征交趾及沙漢,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也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 B·手机能够在仼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 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 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 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政镇守 答案:C。原文“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 在一种特殊的状态。”是充分条件,而选项变成了必要条件,“手机的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 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说法也太绝对,应“他就发现不了手机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 的意义和功能。 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睎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岀理边务,斩敬, 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贲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 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亼马群 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仝士卒以鞭击弓髑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 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答案:D.不一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是随心所欲的情怀,文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三》有删 中的情形是失落沮丧的情感。 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 也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 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 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 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答案:C。原文“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 在一种特殊的状态。”是充分条件,而选项变成了必要条件,“手机的 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说法也太绝对,应“他就发现不了手机 的意义和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 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 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 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 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答案:D.不一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是随心所欲的情怀,文 中的情形是失落沮丧的情感。 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 3 6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4~7 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 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 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 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 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 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 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 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 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 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 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 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 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 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 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 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 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 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 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 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选自《明史 列传 第四十三》有删 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 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 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都督 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 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西部边境 答案:D 答案:C、“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5分) 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 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击弓羈惊马,马尽佚。(5分) 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答案:(1)(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 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充”“乡导”“绝”“薄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 “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2)(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 “提拔任用”。 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輖,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间道”“方”“猝”“佚”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 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小题 答案: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姚合①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组起兵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总兵。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 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责蒋贵。 8、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分)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 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 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 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答案:D.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 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 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 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 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 “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 “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 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 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答案: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组起兵, 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 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 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 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 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 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 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 西部边境。 答案:C、“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5 分)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 击弓韣惊马,马尽佚。(5 分) 答案:(1)(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 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充”“乡导”“绝”“薄” 及开头省略主语各 1 分) (2)(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 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 (“间道”“方”“猝”“佚”及开头省略主语各 1 分)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 8~9 小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 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 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8、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 分)
答: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作(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答时,先要概括中间两联的内容判断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不得选做另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答案:①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情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②颔联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鹤唳”,衬托出松林的幽静;诗中的秋山、萍绿、青苔,写静态的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3分) 镜头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调进县新闻中心的第二天,县委宣传部邓部长就安排小米报道县委、 答: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D级。对作者思县政府的访贫问苦活动。小米兴高采烈地去了。回来,小米摄制的新闻 想情感的鉴赏要联系整首诗歌,特别要注意这首诗首联和尾联所提供的镜头很快出现在当晚的电视报道中。小米自我感觉良好。正沾活自喜, 信息。 家里的电话响了。 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 “小米呀,苏书记给贫困居民送红包的镜头拍得不错,可是,为什么 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没拍王县长呢?”邓部长心平气和地问 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2分)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 “王县长没给贫困居民送红包呀。”小米小心翼翼地回答 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 “这是讲不过去的,”邓部长陡地提高了嗓门儿,“王县长乃一县 生活的喜爱。(2分) 之长,他既然去了,能拍不到他的镜头?” 这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不要申述了,你这是‘漏镜’,小米同志!”邓部长当的一声放下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了话筒。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第二次报道义务植树活动,是在大河洲上种植欧美杨。坑早挖好了,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树茴也旱已植入坑中,余下的事情就是挥锹填土。县里苏书记、王县长 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等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活动。小米吸取上次报道的教训,把所有县级领导 答案:(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都一溜儿摄入了镜头。心想不会出岔子了吧,晚上也就安心地睡了一觉。 (2)《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哪知第二天,新闻中心的胡主任就通知他进邓部长办公室了。 “小米呀,这次苏书记上了五次镜头,王县长四次。还有,龙副书记 答案:(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次,张副书记三次,马副县长三次,朱副县长二次……你说怎么回事?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没等小术坐下,邓部长劈头就问。 《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都是 小米努力镇定了一下,然后认真解释说:“苏书记是一把手,王县 表达勇于超越的思想的至理名言 长是二把手,所以 答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就当你这个理成立,可是小米呀,龙副书记、张副书记 长、朱副县长他们呢?他们上镜头的次数是按职位高低敲定的吗?‘歪镜’ 乙选考题(25分) 典型的歪镜啊!”邓部长气得要拍桌子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作 答时,先要概括中间两联的内容判断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①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情结合的表现手法。(2 分)②颔联的 “鹤唳”,衬托出松林的幽静;诗中的秋山、萍绿、青苔,写静态的景 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3 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 D 级。对作者思 想情感的鉴赏要联系整首诗歌,特别要注意这首诗首联和尾联所提供的 信息。 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 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2 分)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 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2 分)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 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 生活的喜爱。(2 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 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 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 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答案:(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 《师说》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都是 表达勇于超越的思想的至理名言。 答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乙 选考题(2 5 分) (请考生从以下三、 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 2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1 题。 镜头 调进县新闻中心的第二天,县委宣传部邓部长就安排小米报道县委、 县政府的访贫问苦活动。小米兴高采烈地去了。回来,小米摄制的新闻 镜头很快出现在当晚的电视报道中。小米自我感觉良好。正沾沾自喜, 家里的电话响了。 “小米呀,苏书记给贫困居民送红包的镜头拍得不错,可是,为什么 没拍王县长呢?”邓部长心平气和地问。 “王县长没给贫困居民送红包呀。”小米小心翼翼地回答。 “这是讲不过去的,”邓部长陡地提高了嗓门儿,“王县长乃一县 之长,他既然去了,能拍不到他的镜头?” “这——” “不要申述了,你这是‘漏镜’,小米同志!”邓部长当的一声放下 了话筒。 第二次报道义务植树活动,是在大河洲上种植欧美杨。坑早挖好了, 树苗也早已植入坑中,余下的事情就是挥锹填土。县里苏书记、王县长 等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活动。小米吸取上次报道的教训,把所有县级领导 都一溜儿摄入了镜头。心想不会出岔子了吧,晚上也就安心地睡了一觉。 哪知第二天,新闻中心的胡主任就通知他进邓部长办公室了。 “小米呀,这次苏书记上了五次镜头,王县长四次。还有,龙副书记 二次,张副书记三次,马副县长三次,朱副县长二次……你说怎么回事?” 没等小米坐下,邓部长劈头就问。 小米努力镇定了一下,然后认真解释说:“苏书记是一把手,王县 长是二把手,所以……” “就当你这个理成立,可是小米呀,龙副书记、张副书记、马副县 长、朱副县长他们呢?他们上镜头的次数是按职位高低敲定的吗?‘歪镜’, 典型的歪镜啊!”邓部长气得要拍桌子了
小米察言观色,赶紧缩头乌龟似的出了邓部长的办公室 C.小说对小米采用了心理描写,简洁而恰到好处,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单 不久,县里又组织县领导深入偏僻乡村,帮助农民抢插早稻,积极纯而无辜的小人物的同情。 开展支农活动。 D.“还要不要讲政治”的语言描写,具有讽刺意味,成功刻画了一个将 春暖花开。那天参加支农活动的各位领导也兴致盎然。他们的裤腿和衣“政治”庸俗化的官员形象 袖都挽得老高,一下稻田就你追我赶地开展抢插竞赛。稻田里人声鼎沸,E.小说结尾,小米的眼泪滚滚而出,是想到因为自己工作不到位,连累 好不热闹。 领导被批评,伤心自责而哭。 依然是小米负贲新闻报道。这次,他深刻反思了前两次失误的沉痛答案:D项3分,B项2分,C项1分,A、E项0分 教训。每位县级领导一律只上一次镜头,而且确保万无一失。报道之后,(A.这一系列对比,是为了表现邓部长以官本位思想指导新闻,而不是 立即有人打来电话,盛赞此次支农活动高潮迭起,壮观感人。小米的心批评小米的新闻专业水平。错误。B.本项是对全文主题和构思的梳理, 里好不快哉,他激动得要跳起来了。 正确。但因较明显,故给2分。C.小米的形象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无辜”。 想不到的是,邓部长竟会把他叫去,十分严厉地批评他:“怎D.本项是对语言描写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给3分。E.小 么搞的?”邓部长脸色铁青,“苏书记竟然排在王县长之后,这是导向错米的眼泪是委屈的泪。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但是却无法被认可,感到 误,‘倒镜’!”邓部长把枭子拍得山响 委屈。错误。) 宛如五雷轰顶,但小米还是畏畏缩缩地解释说:“那天的确是王县 长插得最快,苏书记怎么也赶不上啊!” (2)小说中的“邓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你个小米,还要不要讲政治,啊?”邓部长牙齿咬得格格响,“怎答案:①官本位思想严重,是一个典型的官僚主义者。②可悲可怜人物 么就不对镜头作些处理?” 形象。他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的意义拴在了唯领导是命之上,并且 “邓部长,是苏书记提到了这事吗?”小米深知罪不可怒,只想弄清也屡遭批评。(每点3分,共6分。) 事情的原委 “小米同志!”邓部长如坐针毡了,“新闻报道无小事,新闻镜头关(3)文末邓部长说“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了你知 系到领导们的荣誉,荣誉啊!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道吗?”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了你知道吗?” 答案:①回应了小说前面的情节,解释了邓部长批评小米的原因。②更 如同哽噎着一枚酸枣,泪水很快从小米的眼角滚瀼而岀,一滴滴,好地塑造了“邓部长”的形象,凸显他对领导的唯命是从。③反映了当 晶莹透亮。 时的官场庸俗之风。三次批评,根据邓部长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不同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领导对他提出的。这表明具有官本位思想的领导不是个别现象 分) A.小说将三次新闻摄制事件后小米的自我感受和邓部长的反映做对比,(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小米”值得同情:有人认为,“小米”这个 表现了小米在新闻专业水平上的不足。 形象值得反思,应该被批评。你同意哪个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B.小说以漏镜、歪镜、倒镜等三个镜头,凸现了当前社会的一种不正之看法。(8分) 风,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答案
小米察言观色,赶紧缩头乌龟似的出了邓部长的办公室。 不久,县里又组织县领导深入偏僻乡村,帮助农民抢插早稻,积极 开展支农活动。 春暖花开。那天参加支农活动的各位领导也兴致盎然。他们的裤腿和衣 袖都挽得老高,一下稻田就你追我赶地开展抢插竞赛。稻田里人声鼎沸, 好不热闹。 依然是小米负责新闻报道。这次,他深刻反思了前两次失误的沉痛 教训。每位县级领导一律只上一次镜头,而且确保万无一失。报道之后, 立即有人打来电话,盛赞此次支农活动高潮迭起,壮观感人。小米的心 里好不快哉,他激动得要跳起来了。 万万想不到的是,邓部长竟会把他叫去,十分严厉地批评他:“怎 么搞的?”邓部长脸色铁青,“苏书记竟然排在王县长之后,这是导向错 误,‘倒镜’!”邓部长把桌子拍得山响。 宛如五雷轰顶,但小米还是畏畏缩缩地解释说:“那天的确是王县 长插得最快,苏书记怎么也赶不上啊!” “你个小米,还要不要讲政治,啊?”邓部长牙齿咬得格格响,“怎 么就不对镜头作些处理?” “邓部长,是苏书记提到了这事吗?”小米深知罪不可恕,只想弄清 事情的原委。 “小米同志!”邓部长如坐针毡了,“新闻报道无小事,新闻镜头关 系到领导们的荣誉,荣誉啊!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 了你知道吗?” 如同哽噎着一枚酸枣,泪水很快从小米的眼角滚滚而出,一滴滴, 晶莹透亮。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将三次新闻摄制事件后小米的自我感受和邓部长的反映做对比, 表现了小米在新闻专业水平上的不足。 B.小说以漏镜、歪镜、倒镜等三个镜头,凸现了当前社会的一种不正之 风,以小见大, 构思巧妙。 C.小说对小米采用了心理描写,简洁而恰到好处,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单 纯而无辜的小人物的同情。 D.“还要不要讲政治”的语言描写,具有讽刺意味,成功刻画了一个将 “政治”庸俗化的官员形象。 E.小说结尾,小米的眼泪滚滚而出,是想到因为自己工作不到位,连累 领导被批评,伤心自责而哭。 答案:D 项 3 分,B 项 2 分,C 项 1 分,A、E 项 0 分 (A.这一系列对比,是为了表现邓部长以官本位思想指导新闻,而不是 批评小米的新闻专业水平。错误。B.本项是对全文主题和构思的梳理, 正确。但因较明显,故给 2 分。C.小米的形象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无辜”。 D.本项是对语言描写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给 3 分。E.小 米的眼泪是委屈的泪。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但是却无法被认可,感到 委屈。错误。) (2)小说中的“邓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官本位思想严重,是一个典型的官僚主义者。②可悲可怜人物 形象。他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的意义拴在了唯领导是命之上,并且 也屡遭批评。(每点 3 分,共 6 分。) (3)文末邓部长说“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了你知 道吗?”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回应了小说前面的情节,解释了邓部长批评小米的原因。②更 好地塑造了“邓部长”的形象,凸显他对领导的唯命是从。③反映了当 时的官场庸俗之风。三次批评,根据邓部长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不同的 领导对他提出的。这表明具有官本位思想的领导不是个别现象。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小米”值得同情;有人认为,“小米”这个 形象值得反思, 应该被批评。你同意哪个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8 分) 答案一:
我认为小米值得同情。小米刚刚开始工作,满怀对工作的热情,积极认孤几。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 真。第一次采访,他是“兴高采烈地去了”,被邓部长批评后,他在接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 下来的工作中都会特别用心去注意、改正。他很单纯,完全不懂得新闻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中所谓的“政治”。小米开始报道新闻时,完全没有邓部长所要求的“政(5)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 治意识”,只是基于新闻事实去呈现。但是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非常为荣誉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 值得同情 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 答案二 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我认为小米应该被批评。小米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新闻”与官本(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 位思想的冲突中,从未想过质疑、反抗,而是一味顺从。面对邓部长的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 批评,他没有质疑,没有尝试过抗争。他的努力与积极都是用在如何迎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東这个不幸。于是 合领导的口味上。可以想象,多年之后的小米,将会是第二个“邓部长”。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8分。其中观点2分,具体理由3分,结合文本分析3分。) (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 昂地说:“祖囯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 夭,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1)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 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 “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 ”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 (2)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 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胡秋原 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 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 (3)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 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 胡秋原一生著作,达100余种3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 统一奔走四方。 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 (4)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籍,我还要尽做中囯人的力量。” 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 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
我认为小米值得同情。小米刚刚开始工作,满怀对工作的热情,积极认 真。第一次采访,他是“兴高采烈地去了”,被邓部长批评后,他在接 下来的工作中都会特别用心去注意、改正。他很单纯,完全不懂得新闻 中所谓的“政治”。小米开始报道新闻时,完全没有邓部长所要求的“政 治意识”,只是基于新闻事实去呈现。但是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非常 值得同情。 答案二: 我认为小米应该被批评。小米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新闻”与官本 位思想的冲突中,从未想过质疑、反抗,而是一味顺从。面对邓部长的 批评,他没有质疑,没有尝试过抗争。他的努力与积极都是用在如何迎 合领导的口味上。可以想象,多年之后的小米,将会是第二个“邓部长”。 (8 分。其中观点 2 分,具体理由 3 分,结合文本分析 3 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 2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2 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1910 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 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 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 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2)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 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 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 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3)1948 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 年去台后 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 胡秋原一生著作,达 100 余种 3000 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 统一奔走四方。 (4)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 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 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 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 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 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5)1988 年 4 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 为荣誉主席。9 月 12 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 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 岸隔绝 40 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 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 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 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 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 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 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 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 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 “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 年 9 月 21 日,也就是胡秋原与 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 长达 50 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 胡秋原。 (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 公里、长达 36 天的观光访问后,于 10 月 18 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 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 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 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 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 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 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
台湾一旦脱离祖囯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答案: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选A、B不给分。(A.“突 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出了他的学术成就”分析不当,应为“突出了他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精神”。 (11)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B.强加因果,前后是并列关系。C.应是“台湾高层人士”。) 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 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分) 起雷鸣般的掌声。 答案: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 【相关链接】 陆的屏障,大陆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统 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每点2分) 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 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析。(6分)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答案: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②无视台 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岀,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失志不渝。非议和谪贬,湾当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 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每点2分) 的镜子 (谢远笋《胡秋原一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 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答案:①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 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党籍”“法办”等威胁: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③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 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一切: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每点2分,必须有概 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括,没有概括酌情扣分)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 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五、语言文字及运用(共20分)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 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1)1990 年 5 月 27 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 80 寿辰演讲会, 时年 91 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 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 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 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 平著作等身,达 100 多种 3000 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 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 年,美国传 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 年 5 月 4 日,94 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 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失志不渝。非议和谪贬, 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 的镜子。”——(谢远笋《胡秋原一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 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 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 年 9 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 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 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 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答案:选 E 给 3 分,选 D 给 2 分,选 C 给 1 分;选 A、B 不给分。(A.“突 出了他的学术成就”分析不当,应为“突出了他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精神”。 B.强加因果,前后是并列关系。C.应是“台湾高层人士”。)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 陆的屏障,大陆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 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统 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每点 2 分)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 分) 答案: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②无视台 湾当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 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每点 2 分)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 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案:①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 党籍”“法办”等威胁;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 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③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 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一切;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 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每点 2 分,必须有概 括,没有概括酌情扣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 8 0 分) 五、 语言文字及运用( 共 2 0 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12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我国右”?)D,语序混乱,解析:“9月3日”作为时间状语应放在“不要 的环境治理工作已变得 稍有拖延怠慢就会使大气污染愈演参加”的后面。 愈烈。 5.依次填入下面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3分) ②在美国中期选举 之际,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低迷,甚至被称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唯其如 为民主党的“负资产”。面对国内外一大堆的棘手问题,奥巴马也慨叹这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世界变化快 ①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 ③在首相安倍晋三尚未离开中国之时,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有些 制死板 在记者会上发表违背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言论,日方这种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言而无信的态度着实令人失望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A.③①⑤④②⑥B.①③⑤④②⑥C.①③⑥②④⑤D.③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①⑥②⑤④ 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答案:D.【“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①紧跟其后具体说明书法的特 答案:B(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迫在眉睫:比征,⑥与现代艺术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②⑤④自成一体,并与“唯其如 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此”衔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A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 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① 。正因为如 B.2015年全国有749万名高校毕业生,与去年相比,今年应届毕业生期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 望到北上广深求职的比例下降了近15%左右。 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C、中国不是通过9·3阅兵搞地缘政治,我们邀请有关国家领导人前来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 出席活动也不是讲排场,显示中国的外交实力,而是因为这是世界各国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二战纪念活动的通行做法 答案: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②也要治理互联网:③都需要法 D、奥巴马政府已向韩国施压,要求韩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的9月3 净争胜利纪念活动。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 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做出任何决定 17、下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 答案:C,【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各界人士”后加“的意见”:B,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5分) 表意不明,语意费解,究竟是“下降了近15%”,还是“下降了15%左
①12 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我国 的环境治理工作已变得_____________ ,稍有拖延怠慢就会使大气污染愈演 愈烈。 ②在美国中期选举_____________之际,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低迷,甚至被称 为民主党的“负资产”。面对国内外一大堆的棘手问题,奥巴马也慨叹“这 世界变化快”。 ③在首相安倍晋三尚未离开中国之时,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有些 _____________ ,在记者会上发表违背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言论,日方这种 言而无信的态度着实令人失望。 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答案:.B(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迫在眉睫:比 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14.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3 分) A.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 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 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B.2015 年全国有 749 万名高校毕业生,与去年相比,今年应届毕业生期 望到北上广深求职的比例下降了近 15%左右。 C、中国不是通过 9·3 阅兵搞地缘政治,我们邀请有关国家领导人前来 出席活动也不是讲排场,显示中国的外交实力,而是因为这是世界各国 二战纪念活动的通行做法。 D、奥巴马政府已向韩国施压,要求韩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 的 9 月 3 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 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做出任何决定。 答案:C,【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各界人士”后加“的意见”;B, 表意不明,语意费解,究竟是“下降了近 15%”,还是“下降了 15%左 右”?) D,语序混乱,解析:“9 月 3 日”作为时间状语应放在“不要 参加”的后面。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3 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唯其如 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 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 ①⑥②⑤④ 答案:D.【“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①紧跟其后具体说明书法的特 征,⑥与现代艺术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②⑤④自成一体,并与“唯其如 此”衔接。】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 5 个字。( 6 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 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① 。正因为如 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 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 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②也要治理互联网;③都需要法 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17、下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 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5分)
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 国人民抗目战争界反法西斯战争 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 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 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 应用) 1945-2OIs 【立意分析】1.从综合的角度 (1)从文中关于稻草价值的不同观点出发,探讨:何为“价值”/人(事 物)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人(事物)的价值应怎样体现 (2)从稻草卖了螃蟹价却并不具备螃蟹的价值这一点出发,①论述看问 题不能只看表象,而应深入本质(看问题不能看表象)。②联系社会现 答案:构图要素: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实(如奢侈品消费、过度包装等)探讨“价格”与“价值”倒置的现象 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设计元素。 2.从“有人”角度 寓意:(1)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 ①依附他人可能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却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 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②人(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质量、作用等)。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 从“稻草定律”的角度 (2)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①环境可以影响/决定事物的价值。②联系现实探讨如何增加人(事物) 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附加值 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例 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 环境影响事物的特征 未来 在红得似火的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着白光,在绿得可爱的荷花上 露珠却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也许,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样的事 六、写作(共60分) 或人也会闪烁着大不相同的光茫吧?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项羽手中你只是一名小将,毫不起眼,但到刘邦手中你就是一名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令人胆怯的将军 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 韩信原本在项羽的旗下担当一名小将,韩信天生有军事才略,每次 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战事之前他总会冋项羽说岀对这场战役的看法,即使看法十分有道理, 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项羽也毫不理会,使韩信难展自己的才华,于是韩信决定转投刘邦,刘
答案:构图要素: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 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设计元素。 寓意:(1)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 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 (2)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 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 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 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 未来。 六、 写作( 共 6 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 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 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 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 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 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 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 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 应用)。 【立意分析】1.从综合的角度 (1)从文中关于稻草价值的不同观点出发,探讨:何为“价值”/人(事 物)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人(事物)的价值应怎样体现。 (2)从稻草卖了螃蟹价却并不具备螃蟹的价值这一点出发,①论述看问 题不能只看表象,而应深入本质(看问题不能看表象)。②联系社会现 实(如奢侈品消费、过度包装等)探讨“价格”与“价值”倒置的现象。 2.从“有人”角度 ①依附他人可能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却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 ②人(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质量、作用等)。 3.从“稻草定律”的角度 ①环境可以影响/决定事物的价值。②联系现实探讨如何增加人(事物) 的附加值。 【例文】 环境影响事物的特征 在红得似火的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着白光,在绿得可爱的荷花上, 露珠却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也许,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样的事 或人也会闪烁着大不相同的光茫吧? 在项羽手中你只是一名小将,毫不起眼,但到刘邦手中你就是一名 令人胆怯的将军。 韩信原本在项羽的旗下担当一名小将,韩信天生有军事才略,每次 战事之前他总会向项羽说出对这场战役的看法,即使看法十分有道理, 项羽也毫不理会,使韩信难展自己的才华,于是韩信决定转投刘邦,刘
邦并没有立刻重用韩信,直到的来荣何推荐后才对韩信改观,后来韩信 在每次战役的表现都十分出色,于是刘邦正式重用韩信,韩信亦没有令 刘邦失望,每次战役都斩杀敌人最多。后来,亦为刘邦夺天下立得大功 本来同将,去到不同君主手里就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刘备眼中你是一个未来的希望,但到刘禅的眼里你却只是个多透 烦人的丞相 刘备当时得闻诸葛亮才干之时,二话不说,立刻到南阳草庐寻找诸 葛亮,因为在刘备的眼里,诸葛亮仿佛就是自己复汉室的希望,他不在 乎三顾茅庐他只在乎诸葛亮。当诸葛亮答应时,刘备内心的喜悦又有谁 人能理解呢?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尽心尽力铺助刘备,亦为三分天下 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当刘禅继位之时,诸葛亮就当时形势时行分析然 后写出的《出师表》刘禅有去理解它的含义,依照它所提供的建议去做 即使是智慧的人,去到同样是汉室之后的两人亦会表达出不同的光 彩吧 世上本来就不存在垃圾,垃圾只是人们放错位置的资源。那就好比 雷锋那乐于助人的性格,在有些人的眼里是发自内心,在有些人的眼里 却只是有图谋。某些基因在某些细胞里并不能表达,那些基因却能在另 此细胞表达出它们的特性,这些大概说明环境景响事物的特性吧?
邦并没有立刻重用韩信,直到的来荣何推荐后才对韩信改观,后来韩信 在每次战役的表现都十分出色,于是刘邦正式重用韩信,韩信亦没有令 刘邦失望,每次战役都斩杀敌人最多。后来,亦为刘邦夺天下立得大功。 本来同将,去到不同君主手里就会发 挥不同的作用。 在刘备眼中你是一个未来的希望,但到刘禅的眼里你却只是个多透 烦人的丞相。 刘备当时得闻诸葛亮才干之时,二话不说,立刻到南阳草庐寻找诸 葛亮,因为在刘备的眼里,诸葛亮仿佛就是自己复汉室的希望,他不在 乎三顾茅庐他只在乎诸葛亮。当诸葛亮答应时,刘备内心的喜悦又有谁 人能理解呢?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尽心尽力铺助刘备,亦为三分天下 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当刘禅继位之时,诸葛亮就当时形势时行分析然 后写出的《出师表》刘禅有去理解它的含义,依照它所提供的建议去做 了吗? 即使是智慧的人,去到同样是汉室之后的两人亦会表达出不同的光 彩吧! 世上本来就不存在垃圾,垃圾只是人们放错位置的资源。那就好比 雷锋那乐于助人的性格,在有些人的眼里是发自内心,在有些人的眼里 却只是有图谋。某些基因在某些细胞里并不能表达,那些基因却能在另 一此细胞表达出它们的特性,这些大概说明环境景响事物的特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