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峡》知识点卷 、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的作者是 字,范阳涿鹿人 (朝代)的 家 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 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 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 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三峡是 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 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给下列横线上的字注音。 1阙处() 2曦月( )3沿遡( 4.飞漱( 5素()6属引( ))) 7绝巘( 8润肃( )9.叠嶂( 三、重点课下注释 1自 2.略无 3阙处: 4 5.回清: 7素湍: 8绝巘: 9.飞漱 10肃 11属引 12凄异 13哀转: 14空谷: 沿溯阻绝: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 今义 3良多趣味。古义: 今义: 五、解释下列词多义现象。 1绝:①沿溯阻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
一、文学常识填空。 1. 《三峡》的作者是___________,字_________,范阳涿鹿人,___________ (朝代)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 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 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 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 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给下列横线上的字注音。 1.阙处( ) 2.曦月( ) 3.沿溯( ) 4.飞漱( ) 5.素湍( ) 6.属引( ) 7.绝巘( ) 8.涧肃( ) 9.叠嶂( ) 三、重点课下注释 1.自:___________ 2. 略无:___________ 3.阙处:___________ 4.自非:__________ 5.回清: ____________ 6.奔: ___________ 7.素湍:___________ 8.绝巘:___________ 9.飞漱: ___________ 10.肃:___________ 11.属引: ___________ 12.凄异:___________ 13.哀转: ___________14.空谷:___________ 15: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3.良.多趣味。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1.绝:①沿溯阻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峡》知识点卷
③哀转久绝( 2清:①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 六、解释句中通假字 略无阙处( 七、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林寒涧肃 3、空谷传响 (((( 4、回清倒影 5、晴初霜旦 )))) 6、素湍绿潭 七、重点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哀转久绝.( ) 2.清:①回清.倒影( ) ②清.荣峻茂( ) 六、解释句中通假字。 略无阙处( ) 七、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林寒涧肃. ( ) 3、空谷..传响 ( ) 4、回清.倒影 ( ) 5、晴初霜.旦 ( ) 6、素湍.绿潭 ( ) 七、重点句子翻译。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七、填空。 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 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2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4.本文中形象表现了江水迅疾的句子是 5文中形象展现了江水湍急、清亮明澈的特点的句子是: 6.“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常常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 九、课文内容。 1、概括每段段意。 答: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第2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第3段: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第4段: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全文的写作顺序。 答:全文从山、水两方面来写。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 的景色。各自特点为 山:连绵不断,高峻一一高峻美 水:夏一一水势大,水流急一一奔放美 春冬一一清荣峻茂一一清幽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空。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 文 中 形 象 表 现 了 江 水 迅 疾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形象展现了江水湍急、清亮明澈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常常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文内容。 1、概括每段段意。 答: 第 1 段: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第 2 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第 3 段: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第 4 段: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全文的写作顺序。 答:全文从山、水两方面来写。 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 的景色。各自特点为: 山:连绵不断,高峻——高峻美 水:夏——水势大,水流急——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一一凄清一一凄婉美 3、本文先写山后写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山峡的水又 是最具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这里字字扣山、句句写峰,只字未提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涵盖了水。 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4、文章写水为什么不按四时顺序来写? 答: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 具特点。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单写秋天, 也是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 势而下,合情合理。 5、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 答: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 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同时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 活,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 散文。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 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 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7.本文中心思想: 《三峡》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山水和四季 风光之美,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奇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 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同情
秋——凄清——凄婉美 3、本文先写山后写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山峡的水又 是最具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这里字字扣山、句句写峰,只字未提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涵盖了水。 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4、文章写水为什么不按四时顺序来写? 答: 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 具特点。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单写秋天, 也是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 势而下,合情合理。 5、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 答: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 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同时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 活,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 散文。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 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 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7.本文中心思想: 《三峡》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山水和四季 风光之美,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奇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 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