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期4月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纶巾(1 瓦砾(11)霎(sha)时刽(kudi)子手 遥岑(cen)憔悴(cui)料峭(qiao)重湖叠巘(yan) C.绣衾(jin)奇葩(p)吁(xa)气哥哥行(hang) D.凝噎(ye)檣橹(lu)玉枕(zhen)鲈鱼堪脍(hui)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参差天堑望其项背声名鹊起 B.今霄羌管歪风斜气拾人牙慧 C.雨具箫瑟形销骨立失口否认 D.巷陌烽火乌和之众誓不两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令我敬佩的是钱学森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 今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 B.“3·11”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各地纷纷举行了悼念仪式,举国上下哀鸿遍 野,沉浸在悲痛之中 C.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后果和影响耸人 听闻。 D.2012年春晚上,萨顶顶演唱的《万物生》受到了观众的极大关注。她的歌声如空谷足音 般美妙动听,让人如痴如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观众普遍认为,新版《雷雨》演员台词功底深,演戏老道,张弛有度,凸现人性回归的 命运主题,他们让经典老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 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C.定期对国民基本阅读数据进行调查统计,不仅关系到出版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在全 社会范围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建设书香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雅安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二下期 4 月试题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33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18 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纶.巾(lún) 瓦砾.(lì) 霎.(shà)时 刽.(kuài)子手 B.遥岑. (cén) 憔悴(cuì) 料峭.(qiào) 重湖叠巘.(yǎn) C.绣衾.(jīn) 奇葩.(pā) 吁.(xū)气 哥哥行.(háng) D.凝噎.(yē) 樯橹.(lǔ) 玉枕(zhěn) 鲈鱼堪脍.(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参差 天堑 望其项背 声名鹊起 B.今霄 羌管 歪风斜气 拾人牙慧 C.雨具 箫瑟 形销骨立 失口否认 D.巷陌 烽火 乌和之众 誓不两立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令我敬佩的是钱学森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 ....,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 今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 B.“3·11”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各地纷纷举行了悼念仪式,举国上下哀鸿遍 ... 野.,沉浸在悲痛之中。 C.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后果和影响耸人.. 听闻..。 D.2012 年春晚上,萨顶顶演唱的《万物生》受到了观众的极大关注。她的歌声如空谷足音 .... 般美妙动听,让人如痴如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观众普遍认为,新版《雷雨》演员台词功底深,演戏老道,张弛有度,凸现人性回归的 命运主题,他们让经典老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 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C.定期对国民基本阅读数据进行调查统计,不仅关系到出版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在全 社会范围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建设书香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 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四位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 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曹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 出》、《茶馆》、《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C.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D.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根据作家的主要创造倾向分成豪放派 和婉约派两种风格 6.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 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 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 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 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 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 投入 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 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 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 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 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 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 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 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 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 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 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 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 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 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 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
D.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 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四位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 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曹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 出》、《茶馆》、《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C.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D.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根据作家的主要创造倾向分成豪放派 和婉约派两种风格。 6.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 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 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 ,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 投入 。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谈 吟 诵 陈 向 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 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 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 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 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 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 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 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 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 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 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 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
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岀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岀,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 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①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 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 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 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 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 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 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 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 性情” 【注】①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7.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B.吟诵,其 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7分)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 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 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 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 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
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 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①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 “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 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 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 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 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 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 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 “性情”。 【注】①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7.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B.吟诵,其 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8.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3 题。(17 分)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 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 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 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 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
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 仆诉诉如也,唯谨。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 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 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 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 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 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取材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车驾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 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言语迟钝,寡言。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其万石之谓邪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C.①高祖曰:若能从我乎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12.简要概括万石君这一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3分) 答 13.把(1)(2)题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用斜线将(3)题文言语段断句。(8分) (1)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4分)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翻译: (2)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4分) 翻译 (3)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2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 仆诉诉如也,唯谨。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 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 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 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 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 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取材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车驾。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 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 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语迟钝,寡言。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①其万石之.谓邪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C.①高祖曰:若.能从我乎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7 分) 12.简要概括万石君这一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3 分) 答: 13.把(1)(2)题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用斜线将(3)题文言语段断句..。(8 分) (1)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4 分)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翻译: (2 )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4 分) 翻译: (3)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2 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内容。(每空1分,共7分)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2)执手相看泪眼, (3人生如梦,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5)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7)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8分) 满江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 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 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 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 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4分)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20题。(共21分) 读 张腾蛟 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 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 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 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 ①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 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②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 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 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 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③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的青翠,形成了这些丰厚的卷册中的美丽篇 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④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 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⑤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来,成长起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内容。(每空 1 分,共 7 分)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2)执手相看泪眼, (3 人生如梦, 。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5)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7)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8 分) 满 江 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 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 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 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 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 分)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4 分)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7--20 题。(共 21 分) 读 山 张腾蛟 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 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 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 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 ①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 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②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 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 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 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③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的青翠,形成了这些丰厚的卷册中的美丽篇章, 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④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 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⑤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来,成长起
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⑥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去健 壮自己 ⑦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 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 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有一天,当我正读着另外的一摊浓绿时,发现 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的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 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 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昵? ⑧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 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鸣。有时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 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 ⑨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事件。就像那年春天,当 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 并且,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杀杀砍砍的声音,我便立刻 攀登山巅,举目远眺,噢!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 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冬天。 ⑩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了巉岩再读山林,还有那些挺耸的峰呢?还有那 些深幽的谷呢? 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 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17.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山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侧重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B.这篇散文,虚实相生。实写读岩与读林,虚写读峰与读谷,给读者以想象、补充的 空间 C.作者以自己的真实见闻描写了发生在山林中生物之间的争斗,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D.这篇散文,景中寓理,如第⑥段蕴含着弱者要自立、自强,必须顽强拼博的人生哲 E.这篇散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满怀激情,描写了游山时所见的各种景物,富有情趣
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⑥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去健 壮自己。 ⑦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 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 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有一天,当我正读着另外的一摊浓绿时,发现 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的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 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 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⑧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 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鸣。有时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 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 ⑨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事件。就像那年春天,当 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 并且,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杀杀砍砍的声音,我便立刻 攀登山巅,举目远眺,噢!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 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冬天。 ⑩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了巉岩再读山林,还有那些挺耸的峰呢?还有那 些深幽的谷呢? ○11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 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17.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山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侧重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B.这篇散文,虚实相生。实写读岩与读林,虚写读峰与读谷,给读者以想象、补充的 空间。 C.作者以自己的真实见闻描写了发生在山林中生物之间的争斗,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D.这篇散文,景中寓理,如第⑥段蕴含着弱者要自立、自强,必须顽强拼博的人生哲 理。 E.这篇散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满怀激情,描写了游山时所见的各种景物,富有情趣
与理趣 18.联系全文看,(1)“读”的含义是什么?(2)“读山”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1) 19.(1)第⑦段中画线的三个问句表达了什么意思?(2)第0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 答:(1) (2) 20.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作者从巉岩中读出了什么?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5分) 六、语言运用。(共8分) 21.填入横线上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 象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演绎我字正腔圆 的对白 教会我富情于物的感观: ,牵动 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①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③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④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⑤②①③④ B.①⑤②③④ C.①⑤②④③ D.⑤②③④① 22.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哈姆莱 特、苏轼、窦娥和辛弃疾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 在答题线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 种修辞手法。(5分)
与理趣。 18.联系全文看,(1)“读”的含义是什么?(2)“读山”的含义是什么?(6 分) 答(1) (2) 19.(1)第⑦段中画线的三个问句表达了什么意思?(2)第⑩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 答:(1) (2) 20.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作者从巉岩中读出了什么?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 (5 分) 答: 六、语言运用。(共 8 分) 21.填入横线上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 象;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演绎我字正腔圆 的对白; ,教会我富情于物的感观; ,牵动 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① 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② 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③ 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④ 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⑤ 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⑤②①③④ B.①⑤②③④ C.①⑤②④③ D.⑤②③④① 22.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哈姆莱 特、苏轼、窦娥和辛弃疾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 在答题线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 一种修辞手法。(5 分)
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种坚守,是 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题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期4月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B 2.A 3A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常被误用为贬义词,理解成没有文化或 没学问。形容人没有心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单纯。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 揣测的深远用心。含褒义。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在痛苦中呻吟的无家可归的灾民。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事物 4.答案:D(A“演员”和“凸现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搭配不当;B句式杂糅;C语序 不当,应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5答案:D(A王实甫应为郑光祖:B《茶馆》的作者是老舍:C应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 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6.A 定:①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②决定的事项:③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 起主导作用:④客观规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发展变化。确定:固定:明确肯定;坚定。 文中意为“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应用“决定”。“即使”和“也”搭配。提升:提拔; 用卷扬机等向高处运送。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产业” 应与“提升”搭配。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 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应用“息息相关”。 7D(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而非“随意生发”) 8.A(此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
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种坚守,是 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800 字。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题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雅安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二下期 4 月试题 语 文 参考答案 1. B 2.A 3A 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常被误用为贬义词,理解成没有文化或 没学问。形容人没有心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单纯。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 揣测的深远用心。含褒义。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在痛苦中呻吟的无家可归的灾民。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事物. 4. 答案:D(A “演员”和“凸现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搭配不当;B 句式杂糅;C 语序 不当,应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5.答案:D(A 王实甫应为郑光祖;B《茶馆》的作者是老舍;C 应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 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6.A 决定:①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②决定的事项;③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 起主导作用;④客观规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发展变化。确定:固定;明确肯定;坚定。 文中意为“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应用“决定”。“即使”和“也”搭配。提升:提拔; 用卷扬机等向高处运送。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产业” 应与“提升”搭配。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 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应用“息息相关”。 7.D(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而非“随意生发”) 8.A(此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
9.C(A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 符:D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 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 10.A.(“趋”,小步快走。) 11.D(A“之”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因”①通过, 经由:②乘,趁机。C.①“若”人称代词“你”②及,比得上。D.“以”两个“以”都当 因为”讲。) 12.出身低微,但为人恭敬且为官治家都能做到恭敬孝谨:品行忠厚,善于教化:汉景帝称 石奋为“万石君” 13.(1)翻译:万石君一家因为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国,即使是齐、鲁一带那些品行质 朴的儒生,都自认为比不上他。“以”“质”“不及” (2)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 名字 (3)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奋”“信”“兼” 翻译:相如一旦振奋其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 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四处断句共2分 14.略 15.(4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 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1分)然后写了动景:江上 渔船飞快的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飞短艇”,“载”“归村落 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1分) 16.(4分)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2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 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 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1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 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 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1分) 17.B、D(A.此文重在理而不在情:C.并非真实见闻,“争斗”也说得不当:E.游踪为序 说得不对。 18.(1)观察、思考(2)表面上是观察山中之景,实际上是思索社会、人生的哲理。 19.(1))赞美了第一个踩出山径的人为后人做出的贡献,赞美了小径忍辱负重、默默奉 献的品格 照应第①段,总结上文(②一⑨段) 20(5分)读出了巉岩的坚韧、能经受得住考验、威武、温顺、能耐寂寞、宽宏大度的品格 启 示言之成理即可 21、C(解题采用文体特点对号入座的方法。想象——童话:亲临其境——小说 寓情于物——散文:对白——戏剧:独抒性灵——诗歌。)(4分)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高祖东进攻打项羽, 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年纪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 谨慎的态度,问他说:"你家中有些什么人?"回答说:"我家中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已失明 家中很贫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又说:“你能跟随我吗?"回答说:"愿竭尽全力侍 奉。"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 事,他的家迁徙到长安的中戚里,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 功劳升至太中大夫。他不通儒术,可是恭敬谨慎无人可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后被免职。文帝选择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 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 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丞相。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 都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 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景帝末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在朝廷举行盛大典礼朝令时,他都作为 大臣来参加。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
9.C(A 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 符;D 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 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 10.A.(“趋”,小步快走。) 11.D (A“之”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因”①通过, 经由;②乘,趁机。C.①“若”人称代词“你”②及,比得上。D.“以”两个“以”都当 “因为”讲。) 12.出身低微,但为人恭敬且为官治家都能做到恭敬孝谨;品行忠厚,善于教化;汉景帝称 石奋为“万石君” 13.(1)翻译:万石君一家因为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国,即使是齐、鲁一带那些品行质 朴的儒生,都自认为比不上他。“以”“质”“不及” (2)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 名字。 (3)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奋”“信”“兼”, 翻译:相如一旦振奋其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 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四处断句共 2 分 14.略 15. (4 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 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 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1 分)然后写了动景:江上 渔船飞快的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 “飞短艇”,“载”“归村落”, 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1 分) 16. (4 分)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2 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 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 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1 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 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 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1 分) 17.B、D(A.此文重在理而不在情;C.并非真实见闻,“争斗”也说得不当;E.游踪为序 说得不对。 18.(1) 观察、思考(2) 表面上是观察山中之景,实际上是思索社会、人生的哲理。 19.(1))赞美了第一个踩出山径的人为后人做出的贡献,赞美了小径忍辱负重、默默奉 献的品格。 (2) 照应第①段,总结上文(②—⑨段) 20(5 分)读出了巉岩的坚韧、能经受得住考验、威武、温顺、能耐寂寞、宽宏大度的品格。 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21、C(解题采用文体特点对号入座的方法。想象——童话;亲临其境——小说; 寓情于物——散文;对白——戏剧;独抒性灵——诗歌。)(4 分)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高祖东进攻打项羽, 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年纪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 谨慎的态度,问他说:"你家中有些什么人?"回答说:"我家中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已失明。 家中很贫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又说:"你能跟随我吗?"回答说:"愿竭尽全力侍 奉。"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 事,他的家迁徙到长安的中戚里,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 功劳升至太中大夫。他不通儒术,可是恭敬谨慎无人可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后被免职。文帝选择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 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 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丞相。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 都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 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景帝末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在朝廷举行盛大典礼朝令时,他都作为 大臣来参加。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
手扶在车轼上表示致意。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 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 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 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允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既 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 别谨慎。皇帝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在皇帝面前 样。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悼。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 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侯国,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 他们。 建元二年(前141),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 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 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石建年老发白,万石君身体还能健康无病。石建做了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拜 见父亲时,先是进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询问父亲情况,拿走他的内衣去门外水沟亲自 洗涤,再交给侍者,不敢让父亲知道,而且经常如此。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事要向皇帝谏说, 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极为恳切:及至朝廷谒见时,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因此皇 帝就对他亲自表示尊敬和礼遇。 万石君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门时没有下车。万石君听到 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恐惧,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仍不允许。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 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才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 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是应该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 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 万石君在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去世。大儿子郎中令石建因悲哀思念而痛哭,以致手 扶拐杖才能走路,过了一年多,石建也死了。万石君的子孙们都很孝顺,然而石建最突出 超过了万石君。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p/shop7 caiedu. cn/shopI0
手扶在车轼上表示致意。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 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 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 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允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既 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 别谨慎。皇帝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在皇帝面前一 样。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悼。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 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侯国,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 他们。 建元二年(前 141),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 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 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石建年老发白,万石君身体还能健康无病。石建做了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拜 见父亲时,先是进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询问父亲情况,拿走他的内衣去门外水沟亲自 洗涤,再交给侍者,不敢让父亲知道,而且经常如此。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事要向皇帝谏说, 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极为恳切;及至朝廷谒见时,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因此皇 帝就对他亲自表示尊敬和礼遇。 万石君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门时没有下车。万石君听到 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恐惧,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仍不允许。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 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才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 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是应该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 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 万石君在武帝元朔五年(前 124)去世。大儿子郎中令石建因悲哀思念而痛哭,以致手 扶拐杖才能走路,过了一年多,石建也死了。万石君的子孙们都很孝顺,然而石建最突出, 超过了万石君。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shop.7caiedu.cn/shop1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