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屏息′屏蔽着陆/着凉落脚/炮烙钦慕/倾情 B、薄命/薄被颤动/颤栗嗔怪/瞋目赍发/赏赉 C、便利/便宜和牌/和诗畋猎/恬淡地壳/俏丽 D、玩弄/弄堂拱券/债券漂泊/湖泊桎梏/纨绔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 C、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接访人员一定要专心、耐心、细心,推诿敷衍, 粗心大意,搞官僚主义那一套。 ②一个思想成熟的人决不会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才能取信 于人。 ③天天批阅语文作业,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长此以往,我就养成了的习惯。 ④“神来”也好,“顿悟”也罢,其实都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千锤百炼之后 必然产生的。 A、切忌隐晦咬文嚼字手到擒来B、切忌隐讳咬文嚼字瓜熟蒂落 C、切记隐讳字斟句酌瓜熟蒂落D、切记隐晦字斟句酌手到擒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苹果手机的销量最近开始下降,以前每天能卖上百台,现在每天只卖出两三 台,有消息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3.15”曝光所造成的。 B、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难以解决钓鱼岛争议,起码可以就如何防止危 机不再升级而作出努力,这有助于中日战略关系重新起航 C、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 Style》,那有 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期下 去,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 艾斐 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 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 面临安全风险,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 削弱,甚至还会招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维护文化安全成为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防范不仅是重要的,而 且是必要的,但防范决非封闭自囿。最有效的防范,永远都是自强自律;警惕对 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把群众文化看作“下里巴人”的态度,更警惕一味崇洋 媚外,紧紧盯着国外的领奖台,把文化创造的着眼点一骨脑儿放在对奖项的拼争 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自律自强还要求我们警惕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创造中的趋 利、媚俗、浅薄、浮躁、恶搞、收视率为王、“娱乐至死”等现象,切实回到以
四川省重点中学 2015 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屏息 / 屏蔽 着陆 / 着凉 落脚 / 炮烙 钦慕 / 倾情 B、薄命 / 薄被 颤动 / 颤栗 嗔怪 / 瞋目 赍发 / 赏赉 C、便利 / 便宜 和牌 / 和诗 畋猎 / 恬淡 地壳 / 俏丽 D、玩弄 / 弄堂 拱券 / 债券 漂泊 / 湖泊 桎梏 / 纨绔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切磋 食不果腹 慌乱 兵荒马乱 B、寒喧 立竿见影 报怨 以德报怨 C、磨炼 门可罗鹊 怡然 毅然决然 D、针灸 心悦臣服 相亲 文人相轻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接访人员一定要专心、耐心、细心, 推诿敷衍, 粗心大意,搞官僚主义那一套 。 ②一个思想成熟的人决不会 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才能取信 于人。 ③天天批阅语文作业,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长此以往,我就养成了 的习惯。 ④ “神来”也好,“顿悟”也罢,其实都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千锤百炼之后 必然产生的 。 A、切忌 隐晦 咬文嚼字 手到擒来 B、切忌 隐讳 咬文嚼字 瓜熟蒂落 C、切记 隐讳 字斟句酌 瓜熟蒂落 D、切记 隐晦 字斟句酌 手到擒来 4.下 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苹果手机的销量最近开始下降,以前每天能卖上百台,现在每天只卖出两三 台,有消息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3.15”曝光所造成的。 B、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难以解决钓鱼岛争议,起码可以就如何防止危 机不再升级而作出努力,这有助于中日战略关系重新起航。 C、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 Style》,那有 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 期下 去,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 艾斐 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 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 面临安全风险,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 削弱,甚至还会招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维护文化安全成为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防范不仅是重要的,而 且是必要的,但防范决非封闭自囿。最有效的防范,永远都是自强自律;警惕对 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把群众文化看作“下里巴人”的态度,更警惕一味崇洋 媚外,紧紧盯着国外的领奖台,把文化创造的着眼点一骨脑儿放在对奖项的拼争 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自律自强还要求我们警惕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创造中的趋 利、媚俗、浅薄、浮躁、恶搞、收视率为王、“娱乐至死”等现象,切实回到以
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而最有力的维护,则始终都是开拓创新。因为,对我 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除了诸多外部因素,内部开拓创新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相较于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积累与文脉延亘,只有200多年建国史的美国为什 么能拥有文化强势并称霸全球?关键就在于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他们在文化创 造中不仅将从欧洲带去的骑士精神、绅士精神和现代科技发挥到极致,还从包括 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中“猎取”要件和元素。花木兰、孙悟空、熊猫、武术, 以及《道德经》、《论语》、《庄子》、《易经》、《孙子兵法》和四大名著等 就常常成为其开发新项目和创造新产品的素材。不独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 些国家,在其文化产业的生产链上也少不了中国文化元素。 面对安全威胁若单纯防堵与抵挡,效力不大。只有不断加大我们自身的开拓创新 力度,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造出足以征服人心的文化产品,才能从根本上 解决这些问题。文化与其他一切“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只有从被吸引、认 同、接受、欣赏、消化与感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生命并产生价值。有效的文化 安全屏障要在主动进取中而不是被动圈地中筑起,这是由文化的本质特性决定 的。文化有活力有魅力,是传播、影响和发挥功能的前提,也是维护自身阵地的 基础。只有开拓创新,才能把文化资化成精品佳作;只有精品佳作形成阵势,才 能产生文化魅力;文化有魅力、有召唤力,才能在全球化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壮大 与发展,维护文化安全的信心与能力才会不断增强。文化的特性以及文化交流的 形势提醒我们,维护文化安全,需要我们有效防范,更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变消 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文化安全是民族传承、国家稳定、人民得享文明之光的重要保障,坚决而持久地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势在必行。在文化创造、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的全过程中 应当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包容性的吸纳,进 行开放式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赢得主动权,保持中华文化 在世界文化之林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3月15日24版 5.下列有关“文化安全”问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安全问题是指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 与削弱,甚至招致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而带来的风险问题 B.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往往缘于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 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 C.防范文化安全风险,须靠自强自律,发展民族文化,抵御文化,警惕各种不 良文化现象,让创作导向真正围绕人民这个中心 D.防范文化安全风险,除了要解决许多外部因素之外,还要立足于内部,实现 文化创造、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开拓创新 6.以下对文化“开拓创新”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开拓创新,不仅仅是让民族文化得到充分发展,还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从中获取创造新产品的素材 B.开拓创新,要靠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造出足以征服人心的文化产品, 而是不靠单纯的防堵与抵挡。 C.开拓创新,要吸收消化有价值的外文化以发展壮大中国文化,但不能无选择 性地全部吸纳而丧失自我。 D.开拓创新,是保持我国文化在世界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并进一步增强抗冲 击能力、始终不受非本土文化影响的关键
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而最有力的维护,则始终都是开拓创新。因为,对我 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除了诸多外部因素,内部开拓创新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相较于中国 5000 多年的文化积累与文脉延亘,只有 200 多年建国史的美国为什 么能拥有文化强势并称霸全球?关键就在于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他们在文化创 造中不仅将从欧洲带去的骑士精神、绅士精神和现代科技发挥到极致,还从包括 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中“猎取”要件和元素。花木兰、孙悟空、熊猫、武术, 以及《道德经》、《论语》、《庄子》、《易经》、《孙子兵法》和四大名著等, 就常常成为其开发新项目和创造新产品的素材。不独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一 些国家,在其文化产业的生产链上也少不了中国文化元素。 面对安全威胁若单纯防堵与抵挡,效力不大。只有不断加大我们自身的开拓创新 力度,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造出足以征服人心的文化产品,才能从根本上 解决这些问题。文化与其他一切 “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只有从被吸引、认 同、接受、欣赏、消化与感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生命并产生价值。有效的文化 安全屏障要在主动进取中而不是被动圈地中筑起,这是由文化的本质特性决定 的。文化有活力有魅力,是传播、影响和发挥功能的前提,也是维护自身阵地的 基础。只有开拓创新,才能把文化资化成精品佳作;只有精品佳作形成阵势,才 能产生文化魅力;文化有魅力、有召唤力,才能在全球化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壮大 与发展,维护文化安全的信心与能力才会不断增强。文化的特性以及文化交流的 形势提醒我们,维护文化安全,需要我们有效防范,更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变消 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文化安全是民族传承、国家稳定、人民得享文明之光的重要保障,坚决而持久地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势在必行。在文化创造、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的全过程中, 应当始终坚持 以中华文化为本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包容性的吸纳,进 行开放式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赢得主动权,保持中华文化 在世界文化之林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选自《人民日报》2013 年 3 月 15 日 24 版) 5.下列有关“文化安全”问题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安全问题是指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 与削弱,甚至招致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而带来的风险问题。 B.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往往缘于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 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 C.防范文化安全风险,须靠自强自律,发展民族文化,抵御文化,警惕各种不 良文化现象,让创作导向真正围绕人民这个中心。 D.防范文化安全风险,除了要解决许多外部因素之外,还要立足于内部,实现 文化创造、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开拓创新。 6.以下对文化“开拓创新”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开拓创新,不仅仅是让民族文化得到充分发展,还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从中获取创造新产品的素材。 B.开拓创新,要靠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造出足以征服人心的文化产品, 而是不靠单纯的防堵与抵挡。 C.开拓创新,要吸收消化有价值的外文化以发展壮大中国文化,但不能无选择 性地全部吸纳而丧失自我。 D.开拓创新,是保持我国文化在世界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并进一步增强抗冲 击能力、始终不受非本土文化影响的关键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维护文化安全,最有效的防范是自强自律,最有力的维护是开拓创新。防范 是针对外部因素而言,维护则是针对内部因素而说。 B.只有200多年建国史的美国能称霸全球,原因在于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而强 势的文化,这种文化既有欧州因素,也不乏中国元素。 C.文化有活力有魅力,是传播、影响和发挥功能的前提,也是维护自身阵地的 基础,也是增强维护文化安全的信心和能力的重要条件。 D.只要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包容性的吸纳, 进行开放式的发展,就能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赢得主动权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 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 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 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 则己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 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 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 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 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 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 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 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 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己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 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 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 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 9、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士有自京师来者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B、尽以告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维护文化安全,最有效的防范是自强自律,最有力的维护是开拓创新。防范 是针对外部因素而言,维护则是针对内部因素而说。 B.只有 200 多年建国史的美国能称霸全球,原因在于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而强 势的文化,这种文化既有欧州因素,也不乏中国元素。 C.文化有活力有魅力,是传播、影响和发挥功能的前提,也是维护自身阵地的 基础,也是增强维护文化安全的信心和能力的重要条件。 D.只要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包容性的吸纳, 进行开放式的发展,就能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赢得主动权。 三、(6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 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 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 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 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 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 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 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 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 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 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 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 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 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 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9、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士有自京师来者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B、尽以告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 123 分)
四、(31分)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11.根据文意,分析作者“见属为叙”而“不敢辞”的原因。(6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3分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 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 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取材于《吕氏春秋》) 1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龙潭夜坐 王守仁【注1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注2】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1)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 时 (2)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反鲁,见到隐 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么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4分) (2)请任选两种艺术手法对本诗进行赏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同心而离居,。(《涉江采芙蓉》) (4),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鸟倦飞而知还。(刘禹锡《陋室铭》) (⑦)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任重而道远。(《论语》)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1)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2)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 许多地方。 (3)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4我不知道 (5)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潮畔是我的出生地 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四、(31 分)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1 1.根据文意,分析作者“见属为叙”而“不敢辞”的原因。(6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9 处)(3 分) 故 师 之 教 也 不 争 轻 重 尊 卑 贫 富 而 争 于 道 其 人 苟 可 其 事 无不可 所 求 尽 得 所 欲 尽 成 此 生 于 得 圣 人 圣 人 生 于 疾 学 不 疾 学 而 能 为 魁 士 名 人 者 未 之尝 有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1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龙潭夜坐 王守仁【注 1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注 2】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1 )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 时。 (2)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反鲁,见到隐 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么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4 分) ( 2)请任选两种艺术手法对本诗进行赏析。(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小题)(6 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4)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6) ,鸟倦飞而知还。(刘禹锡《陋室铭》) (7)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 ,任重而道远。(《论语》)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1)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2)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 许多地方。 (3)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4 我不知道 (5)19 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潮畔是我的出生地。 离杭州 100 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6)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 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 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 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 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 悠远去…… (7)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当并不真正认识 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 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已的根性。 (8)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 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 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 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9)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 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 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 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10)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 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 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 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 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 格格不入 11)我究竟来自何方 (12)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 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 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 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 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 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 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13)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 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 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 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 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14)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飘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15)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16)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17)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 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 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 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6)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 30 岁时,才 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 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 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 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 悠远去…… (7)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当并不真正认识 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 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已的根性。 (8)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 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 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 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9)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 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 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 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10)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 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 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 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 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 格格不入…… (11)我究竟来自何方? (12)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 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 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 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 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 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 21 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 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13)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 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 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 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 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14)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飘泊动荡的青春年 华。 (15)我 19 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 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16)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17)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 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 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 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18)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 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 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 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作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迹天涯”,从而 发出“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的疑问,正是这些疑问,使作 者走上了对故乡探寻的心灵之旅。 B.文中一共描绘了作者经历的四个故乡:祖籍广东新会、外婆家-江南小镇洛舍、 出生地-杭州和献出青春岁月的北大荒。这些故乡中惟有北大荒给作者留下过深 刻的印象。 C.第(10)段作者主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杭州的喜爱,但自十九 岁离开后,作者渐渐感到这里不属于她,回家探亲有了“生人味”而显得格格不 入 D.在文中作者将冰天雪地的寒冷的北大荒与温馨、湿润的杭州城进行鲜明的对 比,主要目的是想表达自己年轻时曾对出生地杭州产生过强烈的思念之情。 E.本文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作者借助于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 体悟,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对“故乡”的更深意 义的探求。 16.在写北大荒生活前,作者写了新会、洛舍、杭州三个故乡,请说说作者眼中 这三个故乡的共同点。(6分) 17.身在城市,作者为何时时想起那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6分 18.作者笔下的“故乡”究竟指什么?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 以探究。(6分) 六、(10分) 19.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组团到成都三日游,请你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将 下表内容告知已经到达候车室的游客。(4分) 车型 发车时间到达时间途经地返回时间旅游景点 武侯祠 凯斯鲍尔10月2日8:10月2日12遂宁10月4日14:杜甫草堂 青城山 20.请以下段文字的首句为论点,按照要求补写一个事例。(6分) 要求:①请从达尔文、巴金、苏武中任选一人续写;②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 选人物事迹;③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有坚持才会有奇迹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 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 后的“大用”。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 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 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8)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 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 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 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 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文章开头作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迹天涯”,从而 发出“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的疑问,正是这些疑问,使作 者走上了对故乡探寻的心灵之旅。 B.文中一共描绘了作者经历的四个故乡:祖籍广东新会、外婆家-江南小镇洛舍、 出生地-杭州和献出青春岁月的北大荒。这些故乡中惟有北大荒给作者留下过深 刻的印象。 C.第(10)段作者主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杭州的喜爱,但自十九 岁离开后,作者渐渐感到这里不属于她,回家探亲有了“生人味”而显得格格不 入。 D.在文中作者将冰天雪地的寒冷的北大荒与温馨、湿润的杭州城进行鲜明的对 比,主要目的是想表达自己年轻时曾对出生地杭州产生过强烈的思念之情。 E.本文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作者借助于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 体悟,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对“故乡”的更深意 义的探求。 16.在写北大荒生活前,作者写了新会、洛舍、杭州三个故乡,请说说作者眼中 这三个故乡的共同点。(6 分) 17.身在城市,作者为何时时想起那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6 分) 18.作者笔下的“故乡”究竟指什么?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 以探究。(6 分) 六、(10 分) 19.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组团到成都三日游,请你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将 下表内容告知已经到达候车室的游客。(4 分) 车型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途经地 返回时间 旅游景点 凯斯鲍尔 10 月 2 日 8: O0 lO 月 2 日 12: O0 遂宁 10 月 4 日 14: O0 武侯祠 杜甫草堂 青城山 20.请以下段文字的首句为论点,按照要求补写一个事例。(6 分) 要求: ①请从达尔文、巴金、苏武中任选一人续写;②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 选人物事迹;③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 字。 有坚持才会有奇迹。 七、(60 分) 21.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 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 后的“大用 ”。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 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 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 字书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 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