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高2015届阶段性检测(一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4页,第 二部分5至8页,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 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种。考试结東后,只交答题卷,本试题卷请妥善保存。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满载zai下载 颓圮pi杞人忧天qi B.饲养si伺候ci 荤腥hun晕头转向yun C.旋涡xuan旋转xuan纤腰xian保媒拉纤qian D.琴弦xian船舷xuan韶光shao年高德劭sha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桅杆精典憔悴锻炼在所不辞 B.孽障纨裤溺爱别致宽宏大量 C.斑斓逶迤飘泊嘻戏绿树成阴 D.惺忪忸怩媛女簿子九霄云外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愁”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一种怀着乡愁寻找家园 的冲动。”毋庸讳言,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城镇尤 其是古城镇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更有的 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被任何新建筑新景观唤起的一时兴 奋,终弥补不了城镇应有的“乡愁”的失去 A.毋庸讳言 B.尤其 C.风雨飘摇 D.殊不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越来越多的食物被老百姓提及与回味;它不只 用来充饥,更能体现一种文化 B.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讲话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 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 C.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也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 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将引发其他城市的效仿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1 页 共 8 页 郫县高 2015 届阶段性检测(一)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第一部分 1 至 4 页,第 二部分 5 至 8 页,共 8 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 题无效。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种。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本试题卷请妥善保存。 第 Ⅰ 卷(单项选择题,共 27 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 3 大题,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组是( ) A.满载.zài 下载. zǎi 颓圮.pǐ 杞.人忧天 qǐ B.饲.养 sì 伺.候 cì 荤.腥 hūn 晕.头转向 yūn C.旋.涡 xuàn 旋.转 xuán 纤.腰 xiān 保媒拉纤.qiān D.琴弦.xián 船舷.xuán 韶.光 sháo 年高德劭.sh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桅杆 精典 憔悴 锻炼 在所不辞 B.孽障 纨裤 溺爱 别致 宽宏大量 C.斑斓 逶迤 飘泊 嘻戏 绿树成阴 D.惺忪 忸怩 媛女 簿子 九霄云外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乡愁”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一种怀着乡愁寻找家园 的冲动。”毋庸讳言 ....,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城镇尤. 其.是古城镇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 ....,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更有的 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 ...,被任何新建筑新景观唤起的一时兴 奋,终弥补不了城镇应有的“乡愁”的失去。 A.毋庸讳言 B.尤其 C.风雨飘摇 D.殊不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A.《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越来越多的食物被老百姓提及与回味;它不只 用来充饥,更能体现一种文化。 B.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讲话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 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 C.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也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 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将引发其他城市的效仿
D.业内人士分析,三精制药目前这种“广告+开会”的营销模式面临着众多挑战,未来 能否实现业绩提升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 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 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 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 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 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 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 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 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 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 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 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 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 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 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 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 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 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 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 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 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 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 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 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 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5.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 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2 页 共 8 页 D.业内人士分析,三精制药目前这种“广告+开会”的营销模式面临着众多挑战,未来 能否实现业绩提升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 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 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 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 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 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 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 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 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 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 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 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 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 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 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 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 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 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 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 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 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 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 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 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 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5.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 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 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 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 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 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 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 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 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 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 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 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 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一主张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毎接对陈使。周 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 时兵革屡动,国用虛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 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乃上书 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 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 今通式。岂容遽褫衰銍,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 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 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务, 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3 页 共 8 页 B.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 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 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 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 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 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 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 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 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 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 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7.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 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 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 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 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 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 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 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一主张。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 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 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 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乃上书曰:“臣 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 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 今通式。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 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 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务
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反,上书曰:臣闻古先晢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 其嗜欲,謇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礼》 《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 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過止华伪。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 搢绅。开皇四年,普诏夭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 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綺,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 兹世。 注释:①引预:引荐。②参厕:参与;置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解属文 属:写作 B、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 见:接见 C、何能赞务 赞:辅佐 D、流宕忘反 反:返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朝闻其死 吾其还也 C.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 以其无礼于晋 D.子孙辄嫁卖之 自以为关中之固 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4 页 共 8 页 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反.,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 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礼》、 《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 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 搢绅。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 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 兹世。 注释:①引预:引荐。②参厕:参与;置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解属.文 属:写作 B、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 见:接见 C、何能赞.务 赞:辅佐 D、流宕忘反. 反:返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 朝闻其.死 吾其.还也 C. 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 以.其无礼于晋 D. 子孙辄嫁卖之. 自以为关中之.固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3分) (2)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3分) (3)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4分)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4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 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 必信,行必果①,砼姪然小人②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注]①果:果断,坚决。②弪砼然小人:弪弪然,这里指像石块一样坚固的样子。小人, 器量小的人 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士”? 12.(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君(袁枚)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 山水佳处皆遍。 (选自《借抱轩全集》,有删改)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2-23题。(8分) 梅花引①·荆溪阻雪 宋蒋捷②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 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 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释:①梅花引:古代的词牌名。②蒋捷:威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 之痛,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1)这首词开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何作用?(4分) (2)赏析画线的诗句,说说作者为何而愁?。(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3) 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5 页 共 8 页 第 Ⅱ 卷(非单项选择题,共 123 分) 四、(31 分) 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3 分) (2)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3 分) (3)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4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4 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 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 必信,行必果①,硁硁然小人②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注]①果:果断,坚决。②硁硁然小人:硁硁然,这里指像石块一样坚固的样子。小人, 器量小的人。 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 “士”? 12.(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君(袁枚)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 为 知 县 著 才 矣 而 仕 卒 不 进 自 陕 归 年 甫 四 十 遂 绝 意 仕 宦 尽 其 才 以 为 文 辞 歌 诗 , 足迹造东南 山水佳处皆遍。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22—23 题。(8 分) 梅花引①·荆溪阻雪 宋 蒋捷②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 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 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释:①梅花引:古代的词牌名。②蒋捷: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 之痛,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1)这首词开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何作用?(4 分) (2)赏析画线的诗句,说说作者为何而愁?。(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小题)(6 分) (1)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3) ,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4)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引》 ,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7)后值倾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8)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戈壁听沙(节选) 韩少功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一一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 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得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 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 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 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④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 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 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 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⑤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 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 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 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⑥在乌音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 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 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⑦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 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⑧远古时期的戈璧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 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 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 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夭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 《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鞋,却向昆仑 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6 页 共 8 页 (4)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引》) (6) ,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7)后值倾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8)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五、(2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戈壁听沙(节选) 韩少功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 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得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 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 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 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④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 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 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 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⑤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 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 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 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⑥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 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 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⑦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 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⑧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 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 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 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 《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鞋,却向昆仑 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⑨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璧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 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 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⑩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 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哭泣。 ①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 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舂恋和向往。 ⑩②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 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日本 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 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3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 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第③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C.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 状 D.文末对维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 美 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16.文章第⑧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6分) 17.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8.请解释画线句“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意,并结合你的阅读 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6分) 六、(10分) 19.热词热字,能真实反映民意和舆情,表达民众诉求和期望,例如囧、扶、霾、通、 房、廉、假等等。你心中的热字是什么?请参照示例,在括号里填出你心中的热字(可不选 例字),然后写一副对联表达你此字的感受。(不少于10字)(4分) 示例:(梦)同舟畅游学海路蓄志共铸中国梦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新京报快讯(记者许路阳)9月4日上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 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意见》要求,保持统 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7 页 共 8 页 ⑨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 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 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⑩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 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哭泣。 ⑪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 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⑫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 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日本 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 ——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⑬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 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第③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C.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 状。 D.文末对维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 美。 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16.文章第⑧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6 分) 17.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6 分) 18.请解释画线句“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意,并结合你的阅读 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6 分) 六、(10 分) 19. 热词热字,能真实反映民意和舆情,表达民众诉求和期望,例如囧、扶、霾、通、 房、廉、假等等。你心中的热字是什么?请参照示例,在括号里填出你心中的热字(可不选 例字),然后写一副对联表达你此字的感受。(不少于 10 字)(4 分) 示例:( 梦 ) 同舟畅游学海路 蓄志共铸中国梦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分) 新京报快讯(记者许路阳) 9 月 4 日上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 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意见》要求,保持统一 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告别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 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传 统高考,将上升为国家级考试,教育部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管理。 是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命题,二是考试在国家标准考场进行,三是统 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意见》显示,将 于今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 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 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綜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2、结合以上新闻,自选角度,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4分)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位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 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 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 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高三语文第8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8 页 共 8 页 告别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 个科目 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传 统高考,将上升为国家级考试,教育部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管理。 一是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命题,二是考试在国家标准考场进行,三是统 一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2015 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意见》显示,将 于今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 2014 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7 年全面推进,到 2020 年基本建立中国 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2 分) 2、结合以上新闻,自选角度,写一段 80 字左右的新闻短评。(4 分) 七、(60 分) 21.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 6 首世界名曲,共演 奏了 45 分钟。在这 45 分钟里,大约有 2000 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 6 个人停下来听了一 会儿,有 20 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 32 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 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 200 美元。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阶”语文参考答案 1.B下载zdi 涡xuan保媒拉纤qian船舷xidn 2.D经典纨绔嬉戏 3.C.风雨飘摇:形容局势动荡不安,地位不稳。可用“风吹雨打”或“风雨沧桑”,风吹雨打,原指花 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风雨沧桑:指经历了很多困难和艰苦 A.毋庸讳言:用不着忌讳,可以坦率地说。B尤其:更加,特别,表示更进一步。D。殊不知:竟不知道(强 后面所述情况,纠正别人的意见) 4.D.(A,中途易辙,将“《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改为“随着活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播出”或“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时”:B句式杂糅,“从.出发”与“把..作为”杂糅;C表 意不明,“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有歧义。) 5.C(文章第二段结尾和第三段多次表述这个政治主张表现出来的是“朦胧”的民族意识,而不是“强 烈”的民族意识 一直”一词表述不准确:“杂处的局面最终导致民族战 发”无中生有。) 7.D(“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误,其作用是双重性的。 8.答:B。见:他 9答:C(A前“也”都表判断语气,后“也”表疑问语气:B前“其”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后“其” 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C两“以”都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D前“之”第三人称代词,“她 们”,后“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10(1)李谔见隋高祖有奇异面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各1分) (2)假如不是心怀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就)不能引荐入仕途。(各1 分) (3)丛此公卿大臣感觉到(圣人学说)是正道,没有人不深入钻研古籍经典,彻底抛弃奢浮华丽的 文风。(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翻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好学,知道作文章。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北周武帝 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李谔见隋高祖有奇异面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 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那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高祖对群臣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常求放外任。李谔陈述十二策,苦劝我不要到外地任职,我于是 决意在朝内作官。如今这番事业,是李谔出的力啊。”赐他缣丝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敝,公卿刚死,其爱妾、侍婢,就被子孙嫁掉、卖掉,于是形成了风俗。李谔上书说:“我 听说,追念远逝的人,善始善终,民德才能归于忠厚:三年之丧无改,才称为孝顺。我听说朝中大臣,有父 亲祖父去世,日月还不久,其子孙为无赖之徒,就瓜分他们的的女妓爱妾,嫁了、卖了,以取钱财 使只有一个事例在如今,就实在有损风化。爱妾虽然微贱,但亲自承接先人的衣服和鞋子,为之服丧三年 这是古今的通例。岂能容忍急急脱下丧服,强迫施上粉黛,让她们在先人的灵牌前哭泣告辞,送到他人的房 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尚且伤心,何况还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们之间平 生交好,情如兄弟。但到朋友死后,却把朋友当作路人,早晨听到朋友死了,傍晚就劝朋友的爱妾改嫁,方 便时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爱妾为目的,毫无廉耻之心,抛弃朋友的情义。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 官府上,既不能正家,又怎能有助于治国?”皇上看了表章,很赞赏 李谔又因写作文章的人,崇尚轻薄,转相师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记返回正道,于是上书道:我听说, 古代的先贤圣哲教化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视听,防备他们的嗜好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肆的心,显示他 们以淳朴平和的道路。五教六行,是训导人民的根本:《诗》、《书》、《礼》、《易》,是崇尚道义的门 径。所以能够恢复孝顺慈爱,让人人都知道礼让,调正民风民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凡有上书献赋,写 诔文刻铭文的,都是用来褒扬功德,赞扬贤能,注明功勋,证明大理。如非惩恶扬善,于道义上,不让白写 白刻这些东西。到了后代,风俗教化逐渐差了。 习)。假如不是心怀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就)不能引荐入仕途。开皇四年, 广泛地诏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书信,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记载。这一年的九月,泗州刺史所写的公 文表章华美艳丽,被送到有关的部门问罪。自此以后,公卿大臣都感觉道了(文章的)正路,没有谁不深入 研究古代典籍,彻底抛弃华丽绮艳(的文风),选择先王的完美典籍,在当今之世倡行大道 11、首先“士”有羞耻之心,有能力担当国家使命:其次,“士”能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再次 :”能说到做到,行为坚决果断 (必须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翻译: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 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 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 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 高三语文第9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9 页 共 8 页 “一阶”语文参考答案 1.B 下载 zài 旋涡 xuán 保媒拉纤 qiàn 船舷 xián 2.D 经典 纨绔 嬉戏 3.C. 风雨飘摇:形容局势动荡不安,地位不稳。可用“风吹雨打”或“风雨沧桑”,风吹雨打,原指花 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风雨沧桑:指经历了很多困难和艰苦。 A.毋庸讳言:用不着忌讳,可以坦率地说。B.尤其:更加,特别,表示更进一步。D。殊不知:竟不知道(强调 后面所述情况,纠正别人的意见)。 4.D.(A,中途易辙,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改为“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播出”或“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时”;B 句式杂糅,“从...出发”与“把...作为”杂糅;C 表 意不明,“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有歧义。) 5. C(文章第二段结尾和第三段多次表述这个政治主张表现出来的是“朦胧”的民族意识,而不是“强 烈”的民族意识。) 6.B ( “一直”一词表述不准确;“杂处的局面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无中生有。) 7.D (“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误,其作用是双重性的。 8.答:B。见:他 9.答:C(A前“也”都表判断语气,后“也”表疑问语气;B前“其”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后“其” 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C两“以”都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D前“之” 第三人称代词,“她 们”,后“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10(1)李谔见隋高祖有奇异面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各 1 分) (2)假如不是心怀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就)不能引荐入仕途。(各 1 分) (3)从此公卿大臣感觉到(圣人学说)是正道,没有人不深入钻研古籍经典,彻底抛弃奢浮华丽的 文风。(各 1 分) 附 文言文参考翻译: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好学,知道作文章。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北周武帝 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李谔见隋高祖有奇异面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 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那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高祖对群臣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常求放外任。李谔陈述十二策,苦劝我不要到外地任职,我于是 决意在朝内作官。如今这番事业,是李谔出的力啊。”赐他缣丝二千段。 李谔见礼教凋敝,公卿刚死,其爱妾、侍婢,就被子孙嫁掉、卖掉,于是形成了风俗。李谔上书说:“我 听说,追念远逝的人,善始善终,民德才能归于忠厚;三年之丧无改,才称为孝顺。我听说朝中大臣,有父 亲祖父去世,日月还不久,其子孙为无赖之徒,就瓜分他们的的女妓爱妾,嫁了、卖了,以取钱财。 即 使只有一个事例在如今,就实在有损风化。爱妾虽然微贱,但亲自承接先人的衣服和鞋子,为之服丧三年, 这是古今的通例。岂能容忍急急脱下丧服,强迫施上粉黛,让她们在先人的灵牌前哭泣告辞,送到他人的房 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尚且伤心,何况还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们之间平 生交好,情如兄弟。但到朋友死后,却把朋友当作路人,早晨听到朋友死了,傍晚就劝朋友的爱妾改嫁,方 便时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爱妾为目的,毫无廉耻之心,抛弃朋友的情义。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 官府上,既不能正家,又怎能有助于治国?”皇上看了表章,很赞赏。 李谔又因写作文章的人,崇尚轻薄,转相师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记返回正道,于是上书道:我听说, 古代的先贤圣哲教化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视听,防备他们的嗜好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肆的心,显示他 们以淳朴平和的道路。五教六行,是训导人民的根本;《诗》、《书》、《礼》、《易》,是崇尚道义的门 径。所以能够恢复孝顺慈爱,让人人都知道礼让,调正民风民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凡有上书献赋,写 诔文刻铭文的,都是用来褒扬功德,赞扬贤能,注明功勋,证明大理。如非惩恶扬善,于道义上,不让白写 白刻这些东西。到了后代,风俗教化逐渐差了。 当大隋王朝承受天命之后,圣人之道很快(开始)振兴,屏退贬黜轻浮(之风),大力阻止华丽虚伪(之 习)。假如不是心怀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就)不能引荐入仕途。开皇四年, 广泛地诏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书信,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记载。这一年的九月,泗州刺史所写的公 文表章华美艳丽,被送到有关的部门问罪。自此以后,公卿大臣都感觉道了(文章的)正路,没有谁不深入 研究古代典籍,彻底抛弃华丽绮艳(的文风),选择先王的完美典籍,在当今之世倡行大道。 11、首先“士”有羞耻之心,有能力担当国家使命;其次,“士”能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再次, “士”能说到做到,行为坚决果断。 (必须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对一点 1 分,两点 2 分,三点 4 分) 翻译: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 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 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 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
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12.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3分,错 两处扣一分) 13.(1)答:以拟人手法,借白鸥设问(1分),引起读者的兴趣,(1分)构思新颖,没有直接描绘 雪景,也没有直叙受阻,只是虚笔侧写(1分),含蓄地揭示了孤舟遇雪受阻这一题旨(1分)。 2)答:直写夜雪,扣题“荆溪阻雪”(1分),表达了诗人被迫滞留荆溪的愁思(1分):引入梅花 这一高洁的形象(1分),使立意更深刻,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隐居不仕的经历,使人感到他的愁思中, 还应有忧国伤时的愁怀(1分) 14.(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顛。(陶渊明《归园田居》 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引》) (6)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7)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5.解析B项,“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的原因并不是“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C项, “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表现戈壁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E项,本 文并不是“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答案A 16.答案①印证上文,从历史角度说明东迁种族为西部山川所养育:②用情感强烈的诗句引出下文对 西部山川孕育中华民族的感叹和眷恋:③引用名人诗句,丰富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信性。 17.答案①严酷的自然环境:②人们展现出的精神力量:③繁荣、悠久、壮丽的西部文化:④人们对 未来的憧憬与展望。(答出三点即可 18.答案句意理解:“母胎”是孩子的诞生地,正如西部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根脉,“眷恋和向 往”表达作者对本源文化的追寻和怀想,这正是作者文化寻根意识的体现 结合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感悟时,可以从本文或其他作品中挖掘出人们对于曾给予中华民族营养的某 种文化追寻和怀想的深意。 19.答案示例: 廉:勤政爱民弘正气,扬清激浊倡廉风, 惩治腐虫,大树参天增活力:保行廉政,中华立世展雄姿 不慕虚名垂野史,要留清白在人间。 0.1、参考标题部分 (1)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2)高考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3)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公布 (1)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制度,把考生和家长从一考定终 身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2)不分文理科,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优势、志向的课程,增强了学生的选择权,减轻了学 生的学业负担,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 3)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了公平竞争 l、世人浅薄,重名轻实,不懂艺术,不知道艺术的价值和美。(否定世人) 2、生活的节奏太快,人们没有对艺术、美和诗意的敏感和兴趣。(否定现代人的生活) 3、艺术是温饱之后的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迫于生计四处奔波的人们不会为艺术驻足。(肯定世人) 4、高雅艺术与草根的距离太大。(否定高雅艺术) 5、在对的地方,对对的人,做对的事情,才有意义。(否定艺术家) 高三语文第10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 10 页 共 8 页 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12.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3 分,错 两处扣一分) 13.(1)答:以拟人手法,借白鸥设问(1 分),引起读者的兴趣,(1 分)构思新颖,没有直接描绘 雪景,也没有直叙受阻,只是虚笔侧写(1 分),含蓄地揭示了孤舟遇雪受阻这一题旨(1 分)。 (2)答:直写夜雪,扣题“荆溪阻雪”(1 分),表达了诗人被迫滞留荆溪的愁思(1 分);引入梅花 这一高洁的形象(1分),使立意更深刻,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隐居不仕的经历,使人感到他的愁思中, 还应有忧国伤时的愁怀(1 分)。 14.(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引》) (6)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7)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5.解析 B 项,“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的原因并不是“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C 项, “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表现戈壁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E 项,本 文并不是“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答案 AD 16.答案 ①印证上文,从历史角度说明东迁种族为西部山川所养育;②用情感强烈的诗句引出下文对 西部山川孕育中华民族的感叹和眷恋;③引用名人诗句,丰富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信性。 17.答案 ①严酷的自然环境;②人们展现出的精神力量;③繁荣、悠久、壮丽的西部文化;④人们对 未来的憧憬与展望。(答出三点即可) 18.答案 句意理解:“母胎”是孩子的诞生地,正如西部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根脉,“眷恋和向 往”表达作者对本源文化的追寻和怀想,这正是作者文化寻根意识的体现。 结合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感悟时,可以从本文或其他作品中挖掘出人们对于曾给予中华民族营养的某 种文化追寻和怀想的深意。 19.答案示例: 廉:勤政爱民弘正气,扬清激浊倡廉风。 惩治腐虫,大树参天增活力;保行廉政,中华立世展雄姿。 不慕虚名垂野史,要留清白在人间。 20.1、参考标题部分 (1)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高考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3)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公布 2、参考立论角度 (1)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制度,把考生和家长从一考定终 身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2)不分文理科,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优势、志向的课程,增强了学生的选择权,减轻了学 生的学业负担,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 (3)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了公平竞争。 立意参考: 1、世人浅薄,重名轻实,不懂艺术,不知道艺术的价值和美。(否定世人) 2、生活的节奏太快,人们没有对艺术、美和诗意的敏感和兴趣。(否定现代人的生活) 3、艺术是温饱之后的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迫于生计四处奔波的人们不会为艺术驻足。(肯定世人) 4、高雅艺术与草根的距离太大。(否定高雅艺术) 5、在对的地方,对对的人,做对的事情,才有意义。(否定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