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2014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 第I卷(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拗口/傲慢惭怍/咋舌穴位/戏谑夹袄/汗流浃背 B.稽首/滑稽箴言/缄默框架/眼眶抵押/抵掌而谈 C.作坊/作揖通缉/编辑狙击/咀嚼闷热/闷闷不乐 D.风靡/奢靡桔梗/拮据沏茶/堆砌生肖/惟妙惟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辉映禀赋 浑然天成遗人口舌 B.碰瓷枯槁 空谷足音手足无措 C.筹划歉收 见风驶舵方兴未艾 D.告罄影牒 感恩戴德昭然若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 B.“两会”期间,就百姓关心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记者们辛勤采 访,及时报道,心劳日拙,受到广泛好评。 C.一位老科学家指出,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太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 这样很难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D.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国应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 快结构调整,推动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 B.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 具有高雅、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 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中国科学院最近硏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 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 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 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 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 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 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 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
四川省雅安 2014 届高三下期 3 月月考语文 第Ⅰ卷(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拗口/傲慢 惭怍/咋舌 穴位/戏谑 夹袄/汗流浃背 B.稽首/滑稽 箴言/缄默 框架/眼眶 抵押/扺掌而谈 C.作坊/作揖 通缉/编辑 狙击/咀嚼 闷热/闷闷不乐 D.风靡/奢靡 桔梗/拮据 沏茶/堆砌 生肖/惟妙惟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辉映 禀赋 浑然天成 遗人口舌 B.碰瓷 枯槁 空谷足音 手足无措 C.筹划 歉收 见风驶舵 方兴未艾 D.告罄 影牒 感恩戴德 昭然若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 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B.“两会”期间,就百姓关心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记者们辛勤采 访,及时报道,心劳日拙,受到广泛好评。 C.一位老科学家指出,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太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 这样很难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D.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国应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 快结构调整,推动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 B.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 具有高雅、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 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 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7 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 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 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 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 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 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 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
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 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 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 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 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 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 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 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 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 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 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 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 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 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 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 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 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 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 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 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 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 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 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 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 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5.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 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 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 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 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 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 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 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 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 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 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 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 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 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 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 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 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 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 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 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 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 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 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 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 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 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 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 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 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 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5.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 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 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 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 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 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中国哲学家的 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暗示极为丰富,读者才能读出更多的新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之所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因为聪明的读者能发掘 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 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 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 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 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 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 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 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 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 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 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 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 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 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 地建滚水坝,髙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 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 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 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 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 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 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髙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 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 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 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 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 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 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中国哲学家的 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暗示极为丰富,读者才能读出更多的新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之所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因为聪明的读者能发掘 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 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 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 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 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 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 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 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 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 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 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 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 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 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 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 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 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 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 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 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 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 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 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 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 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 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 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注]①帑(tang):国库中的钱币。②葑(feng):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 或二年生草本植物。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属:连接 B.过高糜帑 糜:消耗 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弱:减少 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 相:治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王曰 B.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 焉用亡郑以陪邻 C.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D.因参用其法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 第Ⅱ卷(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4分) 答 (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4 分) 11.李清时是怎样修成了两边堤坝的?(5分) 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信责也 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 子·无官则责,进退有余》)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故地重游 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①帑(tǎng):国库中的钱币。②葑(fēng):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 或二年生草本植物。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属:连接 B.过高糜帑 糜:消耗 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弱:减少 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 相:治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王曰 B.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 焉用亡郑以陪邻 C.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D.因参用其法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 第Ⅱ卷(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4 分) 答: (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 (4 分) 答: 11.李清时是怎样修成了两边堤坝的?(5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9 处)(4 分)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信责也 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 子·无官则责,进退有余》)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故地重游 金·元 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4分)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 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4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题限选6题)(6分) 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4)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爱人者, (《孟子》) (6)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一》)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廈。(李清照《醉花阴》)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 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 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 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 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 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 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 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 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 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 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 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 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 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4 分)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 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4 分) 14.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题限选 6 题)(6 分) (1)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4) 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爱人者,__________。(《孟子》) (6)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一》)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廋。(李清照《醉花阴》)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耳边杜鹃啼 罗 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 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 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 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 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 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 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 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 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 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 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 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 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 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 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 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 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 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 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 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 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 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 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 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 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 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 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 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 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 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鵑这种鸟就这 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 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 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 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 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晢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 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16.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 分) 1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6分) 8.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 以探究。(6分)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 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 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 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 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 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 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 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 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 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 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 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 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 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 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 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 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 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 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 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 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 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 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16.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 分) 1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6 分) 18.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 以探究。(6 分)
六、(10分) 1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个短语概括出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不超过20字)(4分)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幅度较小,美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 率也随之下调,这将会促进中国对非美元地区的出口。相应地,中国对美元区的 出口,则因为对非美元区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而得到间接促进,美元贬值使得欧 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在中国进行投资,还会促进中国国际 贸易顺差的扩大,外汇储备增长加快。这样,央行需要相应地投放更多的基础货 币,若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则这些高能的基础货币可望产生克服通货 紧缩的效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菜鸟”、“粉丝”、“BT”、“PK”、 “雷人”……这些流行于网络的新词语,近年来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上亮相, 并出现在中小学生的日记、作文中 “写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这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老师和家长看 不懂。在《重庆晨报》、《课堂内外》联手打造的“2012寒假快乐作文大本营 报名处,负责培训的钟老师解释,“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现在最流行的 网络用语 对于网络用语出现在中小学生作文中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 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流畅,100字左右。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一一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 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 些门都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 说,“我这一生都在关上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 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 才可以重新开始。”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 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下期3月试题 语文试题
六、(10 分) 1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个短语概括出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不超过 20 字)(4 分)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幅度较小,美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 率也随之下调,这将会促进中国对非美元地区的出口。相应地,中国对美元区的 出口,则因为对非美元区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而得到间接促进,美元贬值使得欧 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在中国进行投资,还会促进中国国际 贸易顺差的扩大,外汇储备增长加快。这样,央行需要相应地投放更多的基础货 币,若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则这些高能的基础货币可望产生克服通货 紧缩的效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 分) 《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菜鸟”、“粉丝”、“BT”、“PK”、 “雷人”……这些流行于网络的新词语,近年来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上亮相, 并出现在中小学生的日记、作文中。 “写作业写到晚上 10 点,真是杯具!”这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老师和家长看 不懂。在《重庆晨报》、《课堂内外》联手打造的“2012 寒假快乐作文大本营” 报名处,负责培训的钟老师解释,“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现在最流行的 网络用语。 对于网络用语出现在中小学生作文中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 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流畅,100 字左右。 七、(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 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 些门都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 说,“我这一生都在关上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 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 才可以重新开始。”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自定 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雅安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三下期 3 月试题 语 文 试 题
、(12分) 1.C() 2.B(A.遗一一贻C.驶一一使D.牒一一碟) 3.C.(C.坐冷板凳: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比喻长期受冷遇:比 喻长期做清苦寂寞的工作。A.脱颖而岀: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对象有误, B.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褒贬色彩有误。 D.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望文生义。) 4.A(B搭配不当,“功能和作用”改为“特点”;C句式杂糅,删去“只属 于”或“才会有”;D成分残缺,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前加“这些 现象”。) 二、(9分) 5.BB项依据原文缺少前提条件限定“照中国的传统”。以偏概全。 6.CC项因果倒置,依据原文第五段可知。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 斥,原文也无此表述,从文章倒数第二段“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 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等语句也可以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6分) 8.C(观察,察看) 9.B(两个“以”都为连词,表目的。A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 为介词,向。C“而”为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而”为连词,表递进。D前 个“因”为连词,于是;后一个“因”为动词,依靠) 四、(31分) 10.(4分)(1)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 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涸”“奇”“而”各1分,省略句1分) (4分)(2)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却与 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 不能通过。(“制”“乃”“反”“涩”各1分) 11.(5分)①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 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②当时有几个修缮方案,花费国库银两较多 ③李清时小时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的固堤方法,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 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方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 成了两边的堤坝。 12.(4分)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 去/我无官守/我无信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 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 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13.(4分)(1)拟人。将黄莺、桃花人格化,它们都好似与诗人相识一般, 个逞弄着美妙娇柔的歌喉,一个在春风中如从前一样灼灼盛开,它们的娇美如 昔和“题诗客”错失美好而且重拾不得相映衬,这样写使得诗歌写景生动,情韵 深长 (4分)(2)诗眼是“记得”。昔日题诗客,旧地又重游,“记得”二字借桃 花勾起往事,又将诗歌推进到一个深沉的人生主题,感叹世上有多少像自己一样
一、(12 分) 1.C() 2.B(A.遗——贻 C.驶——使 D.牒——碟) 3.C.(C.坐冷板凳: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比喻长期受冷遇;比 喻长期做清苦寂寞的工作。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对象有误。 B.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褒贬色彩有误。 D.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望文生义。) 4.A ( B 搭配不当,“功能和作用”改为“特点”;C 句式杂糅,删去“只属 于”或“才会有”; D 成分残缺,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前加“这些 现象”。) 二、(9 分) 5.B B 项依据原文缺少前提条件限定“照中国的传统”。以偏概全。 6.C C 项因果倒置,依据原文第五段可知。 7.D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 斥,原文也无此表述,从文章倒数第二段“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 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等语句也可以看出 D 项表述的不妥。 三、(6 分) 8.C(观察,察看) 9. B(两个“以”都为连词,表目的。A 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 为介词,向。C “而”为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而”为连词,表递进。D 前一 个“因”为连词,于是;后一个“因”为动词,依靠) 四、(31 分) 10.(4 分)(1)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 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涸”“奇”“而”各 1 分,省略句 1 分) (4 分)(2)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却与 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 不能通过。(“制”“乃”“反”“涩”各 1 分) 11.(5 分)①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 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②当时有几个修缮方案,花费国库银两较多。 ③李清时小时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的固堤方法,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 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方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 成了两边的堤坝。 12.(4 分)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 去/我无官守/我无信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 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 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13.(4 分)(1)拟人。将黄莺、桃花人格化,它们都好似与诗人相识一般, 一个逞弄着美妙娇柔的歌喉,一个在春风中如从前一样灼灼盛开,它们的娇美如 昔和“题诗客”错失美好而且重拾不得相映衬,这样写使得诗歌写景生动,情韵 深长。 (4 分)(2)诗眼是“记得”。昔日题诗客,旧地又重游,“记得”二字借桃 花勾起往事,又将诗歌推进到一个深沉的人生主题,感叹世上有多少像自己一样
的(崔护式的)“题诗客”来寻找自己那遗落的青春梦想,而错失的人生又多么 可笑可悲。“记得”二字正是诗歌由景生情的关键处,可称“诗眼”(4分) 14、(6分)(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料峭春风吹酒醒。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爱人者,人恒爱之。 (7)塞上风云接地阴 (8)莫道不消魂。 五、(4分)15.BC[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本题是湖 北进入新课改的新题型,题型的设置和分值的分配采取的是北京卷模式,而不是 全国卷(宁夏卷)模式(宁夏卷的该类题的分值是5分,且选不同的选项有不同的 分值),模式的选择固然有对选择题分值(约占24%)的考虑,更主要的是对于语 文这一大科,北京无疑走在全国的最前沿,对试题的分值的设置,无疑更科学, 更能够指引课改的方向。B项的分析错在“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 同”。原文说:“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可 见作者虽然对事实依据不以为然,但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还是认同的。C项, 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是用杜鹃鸟的生物性的恶劣来反衬杜鹃的文 化意蕴的美,从而突出散文的主题“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16.[答案]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 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 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解析]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可以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层面分析 内容上:(1)从故事本身来说,《姑嫂鸟》通过杜鹃鸟的叫声的附会表现潮州人 美丽勤劳和这种美的毁灭,这则凄婉哀伤的故事能引发人们的同情,体现出文学 作品的美;(2)《姑嫂鸟》的较大篇幅叙述,与文章对诗词的引用,这样一简 繁,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了杜鹃鸟的文化意蕴,增强了文章的内涵; (3)作者罗琅,作为潮阳人,18岁离家赴香港,对潮州流行的民间故事,自然是 耳熟能详,笔墨之间,洋溢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前文的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常触动游子思家归心,又 为后文作者的议论作铺垫 17.[答案]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 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 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析]本题涉及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对于结构的考査,湖北试卷的命制者似乎 情有独钟。历年的高考现代文设题,大都会有此种类型。结构是解读文章的一种 快捷的途径,设计此类的考题,似乎也无可厚非,不足的是第17题也涉及了部 分结构的内容,显得有些重复之嫌。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线索(文眼),二是 段落层次。答题套路是:文章以“××”为线索(文眼),先写××,再写××, 然后写××,最后写××,一线串珠,层次清晰 18.[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 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 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 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
的(崔护式的)“题诗客”来寻找自己那遗落的青春梦想,而错失的人生又多么 可笑可悲。“记得”二字正是诗歌由景生情的关键处,可称“诗眼”(4 分) 14、(6 分)(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料峭春风吹酒醒。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爱人者,人恒爱之。 (7)塞上风云接地阴。 (8)莫道不消魂。 五、(4 分)15.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本题是湖 北进入新课改的新题型,题型的设置和分值的分配采取的是北京卷模式,而不是 全国卷(宁夏卷)模式(宁夏卷的该类题的分值是 5 分,且选不同的选项有不同的 分值),模式的选择固然有对选择题分值(约占 24%)的考虑,更主要的是对于语 文这一大科,北京无疑走在全国的最前沿,对试题的分值的设置,无疑更科学, 更能够指引课改的方向。B 项的分析错在“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 同”。原文说:“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可 见作者虽然对事实依据不以为然,但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还是认同的。C 项, 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是用杜鹃鸟的生物性的恶劣来反衬杜鹃的文 化意蕴的美,从而突出散文的主题“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16.[答案] 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 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 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解析] 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可以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层面分析。 内容上:(1)从故事本身来说,《姑嫂鸟》通过杜鹃鸟的叫声的附会表现潮州人 美丽勤劳和这种美的毁灭,这则凄婉哀伤的故事能引发人们的同情,体现出文学 作品的美;(2)《姑嫂鸟》的较大篇幅叙述,与文章对诗词的引用,这样一简一 繁,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了杜鹃鸟的文化意蕴,增强了文章的内涵; (3)作者罗琅,作为潮阳人,18 岁离家赴香港,对潮州流行的民间故事,自然是 耳熟能详,笔墨之间,洋溢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前文的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常触动游子思家归心,又 为后文作者的议论作铺垫。 17.[答案] 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 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 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析] 本题涉及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对于结构的考查,湖北试卷的命制者似乎 情有独钟。历年的高考现代文设题,大都会有此种类型。结构是解读文章的一种 快捷的途径,设计此类的考题,似乎也无可厚非,不足的是第 17 题也涉及了部 分结构的内容,显得有些重复之嫌。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线索(文眼),二是 段落层次。答题套路是:文章以“××”为线索(文眼),先写××,再写××, 然后写××,最后写××,一线串珠,层次清晰。 18.[答案] 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 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 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 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
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 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 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 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 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 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 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 学符号。 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 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 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 托着中国人对髙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 民族文化心理 (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解析]本题是对探究题型的考査。是2012年湖北髙考试卷的新题型,探究杜鹃 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考生只要抓一个角度,确定自己的观点,结 合文本分析即可。模式应该是观点+文本分析,答题时注意要点简练,只要言之 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六、(10分) 19.(4分)促进出口吸引外资加快储备克服通缩 20.(4分)(示例)不赞成。网络语言虽然是一种很流行的语言形式,但这种 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对历经几千年的汉语言文字体 系造成了一种极大的冲击。如果任其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肯定会影响中小 学生对标准语言的接受能力。所以我认为这种语言形式不应该进入学校,更不应 该出现在作文中 七、(60分) 21.命题意图:迎考复习到三月,学生多有浮躁心理。设计本题,试图引导学生 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复习中的挫折与阶段性胜利,调整心态,总结 经验,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材料中心思想:放下过去,走向未来 沉湎于过去,必与未来告别;放下过去,就能与未来握手。 向前看,获得新生;向后看,即使欢愉一时,也终会懊恼。 放下过去的得失,把握当下,才能踏实地走向未来。 人生没有完美,希望是在眼前,更在未来。 【参考译文】 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 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 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 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 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 十二年,提升为运河道
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 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 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 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 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 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 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 学符号。 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 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 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 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 民族文化心理。 (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解析] 本题是对探究题型的考查。是 2012 年湖北高考试卷的新题型,探究杜鹃 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考生只要抓一个角度,确定自己的观点,结 合文本分析即可。模式应该是观点+文本分析,答题时注意要点简练,只要言之 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六、(10 分) 19.(4 分) 促进出口 吸引外资 加快储备 克服通缩 20.(4 分) (示例)不赞成。网络语言虽然是一种很流行的语言形式,但这种 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对历经几千年的汉语言文字体 系造成了一种极大的冲击。如果任其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肯定会影响中小 学生对标准语言的接受能力。所以我认为这种语言形式不应该进入学校,更不应 该出现在作文中。 七、(60 分) 21. 命题意图:迎考复习到三月,学生多有浮躁心理。设计本题,试图引导学生 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复习中的挫折与阶段性胜利,调整心态,总结 经验,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材料中心思想:放下过去,走向未来。 沉湎于过去,必与未来告别;放下过去,就能与未来握手。 向前看,获得新生;向后看,即使欢愉一时,也终会懊恼。 放下过去的得失,把握当下,才能踏实地走向未来。 人生没有完美,希望是在眼前,更在未来。 【参考译文】 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 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 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 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 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 十二年,提升为运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