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教案 帕特里克·亨利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2.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学习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演讲是一门艺术。有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连下数城:也有人单枪匹马,面对众多敌人,慷慨陈辞, 结果竟化敌为友:而陈胜当年揭竿而起,振臂呼,天下便能风云呼应,这其中的原因,虽然主要是因为客观因素,但 也不能说与他的那篇“演说词”毫无关系 场成功的演讲,仍是一枝神奇的枪,一柄锋利的剑。而一场成功的演讲,又首先取决于一篇成功的演讲稿。 简介作者与背景 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从1607到17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 制的政策。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 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 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殖民地中的一些 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帕特里克·亨利与之相反,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 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 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 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三、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演讲思路 1.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首先,演讲稿的内容、风格要根据对象、场合,甚至演讲者本人的一些特定情况而定。用美国演讲专家多利斯·莎劳夫 的话讲,即演讲稿既要适合你,又要适合他,同时,还要适合当时的场合以及规定的时间。 所谓适合你,是说演讲稿正好适合演讲人的年龄、身份、气质以及特长等。否则,不仅会影响演讲效果,有时甚至还会 弄得人啼笑皆非。比如你是一个中学生,却偏偏要你去演讲一篇老成持重,带有严重教训口吻的演说词,你试试看?再 比如你是一个饱经沧爽的成熟老练的长者,那么,你去对一群天真活泼的青年作一次情绪激昂、甚至不合自己身份的演 说试试看?这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演讲稿一般来讲要适合演讲人。像1987年曲啸的题为《我的路》的演讲, 就非常适合演讲者本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以及气质。这次演讲的听众是大学生和大学里的老师们。而演讲者本人就是 一个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他把自己的遗遇以及当时知识分子的真实心态呈现在听众面前,深深地打动了听众。正因 为这篇演讲稿准确地把握住了演讲者本人的身份以及其它一些特定的情况,所以,它隽永动人,易于接受 所谓适合他,适合场合,这也是写演讲稿时必须考虑的。比如你对一批山区的老农演讲,却不断地使用着“是可忍,孰 不可忍”之类的文言句子,那么,尽管你的拳头握得再紧,你的声音提得再高,但听众的表情反映恐怕也只能是一片茫 然。而像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瑞典斯得哥尔摩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的题为《我在美国的日子》的演讲,尽管它 文气十足,讲究优美,但由于它适合到会的听众,适合当时的环境,所以,被认为是一篇著名的演说词。 总之,演讲稿的写作,一定要注意它的适合性。只有适合“你”的,才能易于表达,表达得更好:只有适合“他 才容易被人接受,取得应有的、更好的效果 其次,演讲稿一定要有充沛的感情,有较强的说服力。当然,二者在一篇演讲稿中有时允许有所偏重。如果是一篇呼吁 性的演讲,由于要考虑到它的煽动性,可以偏重于充沛的激情:如果是一篇辩论性的或是一篇劝导性的演讲,由于要以 理服人,所以,它可以偏重逻辑性、论证性。不过,如果能将二者统一在一篇演讲稿中,则更好。 像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讲演》,便可以说是一篇富于激情,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演讲稿。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不仅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 帕特里克•亨利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2.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学习时间]:1 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演讲是一门艺术。有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连下数城;也有人单枪匹马,面对众多敌人,慷慨陈辞, 结果竟化敌为友;而陈胜当年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便能风云呼应,这其中的原因,虽然主要是因为客观因素,但 也不能说与他的那篇“演说词”毫无关系。 一场成功的演讲,仍是一枝神奇的枪,一柄锋利的剑。而一场成功的演讲,又首先取决于一篇成功的演讲稿。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 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从 1607 到 1733 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 13 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 制的政策。18 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 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1774 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 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殖民地中的一些 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帕特里克•亨利与之相反,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 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1775 年 3 月 23 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 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 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三、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演讲思路 1.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首先,演讲稿的内容、风格要根据对象、场合,甚至演讲者本人的一些特定情况而定。用美国演讲专家多利斯•莎劳夫 的话讲,即演讲稿既要适合你,又要适合他,同时,还要适合当时的场合以及规定的时间。 所谓适合你,是说演讲稿正好适合演讲人的年龄、身份、气质以及特长等。否则,不仅会影响演讲效果,有时甚至还会 弄得人啼笑皆非。比如你是一个中学生,却偏偏要你去演讲一篇老成持重,带有严重教训口吻的演说词,你试试看?再 比如你是一个饱经沧爽的成熟老练的长者,那么,你去对一群天真活泼的青年作一次情绪激昂、甚至不合自己身份的演 说试试看?这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演讲稿一般来讲要适合演讲人。像 1987 年曲啸的题为《我的路》的演讲, 就非常适合演讲者本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以及气质。这次演讲的听众是大学生和大学里的老师们。而演讲者本人就是 一个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他把自己的遭遇以及当时知识分子的真实心态呈现在听众面前,深深地打动了听众。正因 为这篇演讲稿准确地把握住了演讲者本人的身份以及其它一些特定的情况,所以,它隽永动人,易于接受。 所谓适合他,适合场合,这也是写演讲稿时必须考虑的。比如你对一批山区的老农演讲,却不断地使用着“是可忍,孰 不可忍”之类的文言句子,那么,尽管你的拳头握得再紧,你的声音提得再高,但听众的表情反映恐怕也只能是一片茫 然。而像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瑞典斯得哥尔摩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的题为《我在美国的日子》的演讲,尽管它 文气十足,讲究优美,但由于它适合到会的听众,适合当时的环境,所以,被认为是一篇著名的演说词。 总之,演讲稿的写作,一定要注意它的适合性。只有适合“你”的,才能易于表达,表达得更好;只有适合“他”的, 才容易被人接受,取得应有的、更好的效果。 其次,演讲稿一定要有充沛的感情,有较强的说服力。当然,二者在一篇演讲稿中有时允许有所偏重。如果是一篇呼吁 性的演讲,由于要考虑到它的煽动性,可以偏重于充沛的激情;如果是一篇辩论性的或是一篇劝导性的演讲,由于要以 理服人,所以,它可以偏重逻辑性、论证性。不过,如果能将二者统一在一篇演讲稿中,则更好。 像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讲演》,便可以说是一篇富于激情,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演讲稿。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不仅
在演讲的当时便获得了数次的热烈掌声,而且,它至今仍回响在我们的耳畔,使我们缅怀先烈,痛恨敌人,时时想起闻 先生的音容笑貌。 最后,演说词的写作还要注意文学性、技巧性。为了使演说词写得生动、形象,人们常常采用比喻的手法,甚至有时采 用通篇用比的手法。 为了加强演说词的感人效果和说服力量,还可以在文中适当地采用排比、反问和重复等修辞手法 2.根据演讲稿的写作要求,看看本文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1)这次演讲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为了使议员们接受自己的主张,争取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亨利在演讲时十分注意策略,采用了后发制人、逐层推进的方法。 (2)演讲一开始,他先对其他发言人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表示了钦敬。接着话锋一转,说明自己毫无顾忌、毫无 保留地讲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并非不敬和冒犯,而是在论及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时,不能缄口沉默,很自然地转到 坚持斗争、反对妥协的观点上来 亨利对议会中主张和解的保守派的心理了解得十分清楚,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沉湎于希望的幻觉”、“不愿正视痛苦 现实”的心理倾向,批评他们对“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然后,以“我只有一盏指路明灯 就是经验之灯”领起,详尽陈述求和的历史事实与大兵压境的严峻现实,逐层批驳和解妥协的思想,用连续的问句启 发人们从对经验的回顾中判断未来,呼吁人们“再也不能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和平希望之中了”,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反复 强调“必须战斗”,“我们的惟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 接下来针对“力量太单薄”、不能与强敌“抗衡”的畏惧心理,分三层展开说理。先说力量并非指日可待,等待的结 果是束手就擒:次说利用自然条件,发动民众为正义而战,任何敌人都无法战胜我们:最后说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别无 选择 随着演讲的逐步展开,亨利的语调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激烈,感情越来越高昂,直到最后,以“不自由,毋宁 死”的警句表达了誓为自由而战的坚定决心,将整篇演讲推向高潮,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学生选择语段演讲 1.教师指导 亨利的演讲表现了高超、机敏的技巧。他谙熟口语表达的特点,使用大量的排比、呼告、设问、反问,以及感叹、长短 句交错等表现手法,强化了听觉效果。例如,最后一段就连用了六个反问句和设问句,层层推进,气势磅礴,大大增强 演讲的鼓动性和说服力。 他为了强调形势的紧迫,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可我们的请愿受到轻侮:我们的抗议招来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 被人家置之不理:我们被人家轻蔑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通过这一连串的排比句的运用后,作者接着又采用一系列的 排比句和重复句:“假如我们想得到自由…假如我们……假如我们……那么我们必须战斗!我再重复一遍,必须战斗! 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适当运用,作者“诉诸武力”的思想和理由表 得异常鲜明,异常坚定,异常有力 文章又来一连串的责问和反问:“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 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回响送到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 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 吗?…不自由,毋宁死!”由于排比、重复、反问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这篇演说词咄咄逼人,气勢酣畅。 2.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有体会的语段进行演讲,小组交流,并进行评点 3.全班交流 [相关资料 北美独立战争 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北美洲成为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争夺殖民的地区。在北美洲 法国人建立了新法兰西(包括圣劳伦斯河流域下游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处):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 和美国西南部的广大地区) 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到达殖民地的大多数是西欧贫苦的劳动人民 也有贵族、地主、资产阶级,以英国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和荷兰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战祸和宗教迫害者,有自愿 和非自愿的“契约奴”以及乞丐、罪犯:还有从非洲被贩运来美的黑人。1607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一詹姆
在演讲的当时便获得了数次的热烈掌声,而且,它至今仍回响在我们的耳畔,使我们缅怀先烈,痛恨敌人,时时想起闻 先生的音容笑貌。 最后,演说词的写作还要注意文学性、技巧性。为了使演说词写得生动、形象,人们常常采用比喻的手法,甚至有时采 用通篇用比的手法。 为了加强演说词的感人效果和说服力量,还可以在文中适当地采用排比、反问和重复等修辞手法。 2.根据演讲稿的写作要求,看看本文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1)这次演讲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为了使议员们接受自己的主张,争取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亨利在演讲时十分注意策略,采用了后发制人、逐层推进的方法。 (2)演讲一开始,他先对其他发言人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表示了钦敬。接着话锋一转,说明自己毫无顾忌、毫无 保留地讲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并非不敬和冒犯,而是在论及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时,不能缄口沉默,很自然地转到 坚持斗争、反对妥协的观点上来。 亨利对议会中主张和解的保守派的心理了解得十分清楚,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沉湎于希望的幻觉”、“不愿正视痛苦 现实”的心理倾向,批评他们对“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然后,以“我只有一盏指路明灯, 那就是经验之灯”领起,详尽陈述求和的历史事实与大兵压境的严峻现实,逐层批驳和解妥协的思想,用连续的问句启 发人们从对经验的回顾中判断未来,呼吁人们“再也不能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和平希望之中了”,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反复 强调“必须战斗”,“我们的惟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 接下来针对“力量太单薄”、不能与强敌“抗衡”的畏惧心理,分三层展开说理。先说力量并非指日可待,等待的结 果是束手就擒;次说利用自然条件,发动民众为正义而战,任何敌人都无法战胜我们;最后说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别无 选择! 随着演讲的逐步展开,亨利的语调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激烈,感情越来越高昂,直到最后,以“不自由,毋宁 死”的警句表达了誓为自由而战的坚定决心,将整篇演讲推向高潮,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学生选择语段演讲 1.教师指导 亨利的演讲表现了高超、机敏的技巧。他谙熟口语表达的特点,使用大量的排比、呼告、设问、反问,以及感叹、长短 句交错等表现手法,强化了听觉效果。例如,最后一段就连用了六个反问句和设问句,层层推进,气势磅礴,大大增强 了演讲的鼓动性和说服力。 他为了强调形势的紧迫,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可我们的请愿受到轻侮;我们的抗议招来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 被人家置之不理;我们被人家轻蔑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通过这一连串的排比句的运用后,作者接着又采用一系列的 排比句和重复句:“假如我们想得到自由……假如我们……假如我们……那么我们必须战斗!我再重复一遍,必须战斗! 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适当运用,作者“诉诸武力”的思想和理由表 达得异常鲜明,异常坚定,异常有力。最后,文章又来一连串的责问和反问:“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 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到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 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 吗?……不自由,毋宁死!”由于排比、重复、反问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这篇演说词咄咄逼人,气势酣畅。 2.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有体会的语段进行演讲,小组交流,并进行评点 3.全班交流 [相关资料] 北美独立战争 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 一 18 世纪,北美洲成为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争夺殖民的地区。在北美洲, 法国人建立了新法兰西(包括圣劳伦斯河流域下游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处);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 和美国西南部的广大地区)。 从 1607 到 1733 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 13 个殖民地。到达殖民地的大多数是西欧贫苦的劳动人民, 也有贵族、地主、资产阶级,以英国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和荷兰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战祸和宗教迫害者,有自愿 和非自愿的“契约奴”以及乞丐、罪犯;还有从非洲被贩运来美的黑人。1607 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詹姆
士城。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船来到北美,建立了普利茅茨殖民地。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政策。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英 国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存七年战争前,英国虽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的航海法 贸易法、工业法,限制北美殖民地经济的独立发展,但当时英、法矛盾甚于英国和殖民地的矛盾,英国还要利用北美殖 民地的人力、物力来抵抗法国,因而执行不力。北部殖民地商人通过与西、法所属西印度群岛进行走私贸易,获利甚巨 促进了北部殖民地工商业的发展。七年战争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强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为王室产业 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税,严厉缉私,限制殖民地人民的经济活动。18世纪60年代,英国颁布《糖税法》、《印 花税法》、《唐森德税法》等法令,严重地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从1619年弗吉尼亚建立议会起,各殖 民地相继成立议会,与英国相抗衡,1765年9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印花税大会,掀起反抗怒潮 18世纪加年代,英国进一步执行高压政策,177年波士顿惨案发生。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 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1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殖民地人 民的抗英斗争。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 继而通过《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的宣言》,同时向英王呈递请愿书。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和康 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次年7月,大陆会 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北美独立战争开始时,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战争进行了8年。到1781年10月,美、法联军攻下英军最后据点约克镇 独立战争基本胜利结束。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北美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 族解放的战争,它是由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独立战争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岀的政治家,如大陆 的总司令G·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人T.杰弗逊、外交家B.富兰克林、文化战士T.潘恩。 战争过程中,大陆会议制定了邦联条例,1781-1787年,13个州组成了邦联国会,宣布成立美利坚共和国,它是一 松散的州际联盟。1786年,爆发谢司起义,使资产阶级和奴隶主震惊。他们决心强化中央政权,保护有产者的经济利 益。1787年,在费城秘密地召开制宪会议。在会议期间,大州和小州的代表经过争论,同意每州均选出两名参议员:在 蓄奴制问题上,北部资产阶级对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也作出了重大妥协,默认奴隶制存在,在征税及分配众议员席位方面, 南部黑奴均以3/5的人口计算,最后制定了宪法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8年6月,由9个州批准生效 根据宪法,美国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联邦制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对宪法不附载任何权利法案感 到不满,掀起抗议运动,由此增加了宪法前10条修正案,于1791年12月,经11个州批准生效。其中,以《权利法案》 著称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4月,华盛顿就任美国首届总统。1792年连任。1789-1791年问组织了联邦党,主张中央集权 外交上亲英,控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国务卿T.杰弗逊派主张维护国内人民民主权利,同情法国革命,组织了民主共 和党。1793年,华盛顿在欧洲列强联合干涉法国革命时,采取中立政策。1794年11月,联邦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损害美 国主权的《杰伊条约》。亲英和亲法成为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在外交政策上的分野。在内政方面,联邦政府制定关税条 例,建立银行,稳定经济,但实行不利于贫苦人民的偿还国债、州债的办法,并征收国产税。当西宾夕法尼亚农民因抗 缴国产酒税而举行起义时,汉密尔顿亲自率领部队前往压。1798年,联邦党人1.亚当斯政府颁布了4项摧残人民民 主权利的法令,其中《客籍法》是为驱逐来自法国和爱尔兰的侨民而制定的,《镇压煽动叛乱法》规定对总统或国会以 言论、文字“意图中伤”或“加以轻蔑诋毁”的人予以惩处。这些措施激起人民群众的愤慨。联邦党由此声誉衰落 1801年,由民主共和党T.杰弗逊任总统。杰弗逊政府废除了上述4项法令,削减开支,减轻税收,取消了酒税,鼓励 农产品出口。1803年,从法国手中购买了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英国一直不甘心丧失北美殖民地。英 舰在公海上继续拦截美国船只,强制征用美国海员。为维护航海自由,1812一1814年美国第二次发动了对英战争。除 战外,优势在英军方面。1814年8月,英军曾攻占华盛顿首府,焚烧总统府及国会。1814年12月,英、美在今比利 时的根特签订和约。这次战争使美国得以摆脱英国在政治上的控制、经济上的渗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士城。1620 年,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船来到北美,建立了普利茅茨殖民地。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政策。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英 国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存七年战争前,英国虽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的航海法、 贸易法、工业法,限制北美殖民地经济的独立发展,但当时英、法矛盾甚于英国和殖民地的矛盾,英国还要利用北美殖 民地的人力、物力来抵抗法国,因而执行不力。北部殖民地商人通过与西、法所属西印度群岛进行走私贸易,获利甚巨, 促进了北部殖民地工商业的发展。七年战争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强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为王室产业, 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税,严厉缉私,限制殖民地人民的经济活动。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颁布《糖税法》、《印 花税法》、《唐森德税法》等法令,严重地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从 1619 年弗吉尼亚建立议会起,各殖 民地相继成立议会,与英国相抗衡,l765 年 9 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印花税大会,掀起反抗怒潮。 18 世纪 70 年代,英国进一步执行高压政策,1770 年波士顿惨案发生。1773 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 年颁布了 5 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 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1772—1774 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殖民地人 民的抗英斗争。 1774 年 9 月 5 日,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 继而通过《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的宣言》,同时向英王呈递请愿书。1775 年 4 月 18 日,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和康 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5 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次年 7 月,大陆会 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 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北美独立战争开始时,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战争进行了 8 年。到 1781 年 10 月,美、法联军攻下英军最后据点约克镇, 独立战争基本胜利结束。1783 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北美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 族解放的战争,它是由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独立战争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如大陆 军的总司令 G•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T.杰弗逊、外交家 B.富兰克林、文化战士 T.潘恩。 在战争过程中,大陆会议制定了邦联条例,1781—1787 年,13 个州组成了邦联国会,宣布成立美利坚共和国,它是一 个松散的州际联盟。1786 年,爆发谢司起义,使资产阶级和奴隶主震惊。他们决心强化中央政权,保护有产者的经济利 益。1787 年,在费城秘密地召开制宪会议。在会议期间,大州和小州的代表经过争论,同意每州均选出两名参议员;在 蓄奴制问题上,北部资产阶级对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也作出了重大妥协,默认奴隶制存在,在征税及分配众议员席位方面, 南部黑奴均以 3/5 的人口计算,最后制定了宪法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8 年 6 月,由 9 个州批准生效。 根据宪法,美国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联邦制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对宪法不附载任何权利法案感 到不满,掀起抗议运动,由此增加了宪法前 10 条修正案,于 1791 年 12 月,经 11 个州批准生效。其中,以《权利法案》 著称。 1789 年,联邦政府成立。4 月,华盛顿就任美国首届总统。1792 年连任。l789—1791 年问组织了联邦党,主张中央集权, 外交上亲英,控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国务卿 T.杰弗逊派主张维护国内人民民主权利,同情法国革命,组织了民主共 和党。1793 年,华盛顿在欧洲列强联合干涉法国革命时,采取中立政策。1794 年 11 月,联邦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损害美 国主权的《杰伊条约》。亲英和亲法成为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在外交政策上的分野。在内政方面,联邦政府制定关税条 例,建立银行,稳定经济,但实行不利于贫苦人民的偿还国债、州债的办法,并征收国产税。当西宾夕法尼亚农民因抗 缴国产酒税而举行起义时,汉密尔顿亲自率领部队前往镇压。1798 年,联邦党人 I.亚当斯政府颁布了 4 项摧残人民民 主权利的法令,其中《客籍法》是为驱逐来自法国和爱尔兰的侨民而制定的,《镇压煽动叛乱法》规定对总统或国会以 言论、文字“意图中伤”或“加以轻蔑诋毁”的人予以惩处。这些措施激起人民群众的愤慨。联邦党由此声誉衰落。 1801 年,由民主共和党 T.杰弗逊任总统。杰弗逊政府废除了上述 4 项法令,削减开支,减轻税收,取消了酒税,鼓励 农产品出口。1803 年,从法国手中购买了面积达 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英国一直不甘心丧失北美殖民地。英 舰在公海上继续拦截美国船只,强制征用美国海员。为维护航海自由,1812 一 1814 年美国第二次发动了对英战争。除 海战外,优势在英军方面。1814 年 8 月,英军曾攻占华盛顿首府,焚烧总统府及国会。1814 年 12 月,英、美在今比利 时的根特签订和约。这次战争使美国得以摆脱英国在政治上的控制、经济上的渗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