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淮南师范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8)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1,文件大小:199.2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理解和掌握科 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科学发展观的 历史地位,并联系国家发展实际,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解决新情况新 问题,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充实完善了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 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 教学设计: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和研究式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综观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重大理论的提出,都有它赖以形成的经济 思想来源,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现实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等方面的条件。在新 世纪新阶段的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有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就是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列宁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 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 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 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提 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自己没有经验和环境十分艰难的情况 下,初步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兼顾各个 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等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理解和掌握科 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科学发展观的 历史地位,并联系国家发展实际,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解决新情况新 问题,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充实完善了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 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 教学设计: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和研究式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综观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重大理论的提出,都有它赖以形成的经济 思想来源,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现实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等方面的条件。在新 世纪新阶段的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有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就是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列宁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 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 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 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提 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自己没有经验和环境十分艰难的情况 下,初步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兼顾各个 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等重要思想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 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效益等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原则,实 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 内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 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 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 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 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二)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体现为十七大概 括的“十个结合”: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 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 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 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六是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 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 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地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股实,就必须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 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根本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 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使我国 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面临着许多 机遇。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 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征,主要性特是: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第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 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第六,社会主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 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效益等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原则,实 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 内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 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 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 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 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二)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体现为十七大概 括的“十个结合”: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 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 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 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六是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 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 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地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必须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 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根本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 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使我国 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面临着许多 机遇。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 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征,主要性特是: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第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 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第六,社会主

义文化更加繁荣;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但我国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 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 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这些矛盾的凸现又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要是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 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而要是应对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 荡。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为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它旨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 展前景。 (四)时代背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的基础上 二战以后,在世界各国把加快经济增长奉为共识的情况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 济增长奇迹,但因片面地追逐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 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因而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国家为解决能源资源消耗过大 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发展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 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的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 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不仅是 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还包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应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 应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 展。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适应社会现实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也是适应我 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 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而提出来的。 (一)酝酿提出阶段 在经历了2003年“非典”后,我们党开始把科学发展问题提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 程上来。这年的4月15日,胡锦涛在赴广东地区考察听取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汇 报时,强调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7月1日,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发展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 续发展。”7月28日,胡锦涛在《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 出:“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 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 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8月28日至9月1 日,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期间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即牢固树立 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

义文化更加繁荣;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但我国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 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 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这些矛盾的凸现又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要是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 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而要是应对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 荡。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为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它旨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 展前景。 (四)时代背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的基础上 二战以后,在世界各国把加快经济增长奉为共识的情况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 济增长奇迹,但因片面地追逐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 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因而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国家为解决能源资源消耗过大 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发展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 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的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 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不仅是 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还包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应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 应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 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适应社会现实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也是适应我 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 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而提出来的。 (一)酝酿提出阶段 在经历了2003年“非典”后,我们党开始把科学发展问题提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 程上来。这年的4月15日,胡锦涛在赴广东地区考察听取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汇 报时,强调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7月1日,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发展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 续发展。”7月28日,胡锦涛在《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 出:“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 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 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8月28日至9月1 日,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期间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即牢固树立 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 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二)丰富完善阶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 个新的高度。2003年11月27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重要的是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 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 则。”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把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到“经济工作必须 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的高度。 从2004年年初开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再次上升到 一个新的层次,其具体标志就是把“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正式纳入科学发展 观的科学内涵之中,从而使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更为明确,精神实质更加鲜 明。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由此开 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便正式表述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作出全面、系统的阐释。2004 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从2005年开始,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提升到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 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 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用科学发展观统 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2006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把 科学发展观称之为“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 持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战略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提升。 发展成熟阶段 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进行概括和总结起始于2007年。2007年6月25 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六大 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 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二)丰富完善阶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 个新的高度。2003年11月27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重要的是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 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 则。”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把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到“经济工作必须 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的高度。 从2004年年初开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再次上升到 一个新的层次,其具体标志就是把“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正式纳入科学发展 观的科学内涵之中,从而使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更为明确,精神实质更加鲜 明。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由此开 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便正式表述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作出全面、系统的阐释。2004 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从2005年开始,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提升到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 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 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用科学发展观统 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2006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把 科学发展观称之为“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 持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战略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提升。 发展成熟阶段 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进行概括和总结起始于2007年。2007年6月25 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六大 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

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 中进一步重申和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理论体系和基本要 求,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并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中央已经初步 总结和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进一步明确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 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七大之后,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一系列新的论述。这些新论述进 步丰富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体系。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 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作了深刻阐释。2010年12月28日,胡锦涛在中央 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 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切实落实到经济 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实践中不断开 拓科学发展之路”。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 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的时代本质和基本要求,是对科学发展 观基本内涵、基本要求和科学理论体系的新阐释、新拓展 201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 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 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 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讨论:科学发展观是怎样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发展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 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 设“五位一体”;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 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

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 中进一步重申和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理论体系和基本要 求,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并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中央已经初步 总结和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进一步明确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 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七大之后,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一系列新的论述。这些新论述进一 步丰富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体系。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 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作了深刻阐释。2010年12月28日,胡锦涛在中央 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 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切实落实到经济 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实践中不断开 拓科学发展之路”。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 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的时代本质和基本要求,是对科学发展 观基本内涵、基本要求和科学理论体系的新阐释、新拓展。 201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 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 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 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讨论:科学发展观是怎样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发展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 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 设“五位一体”;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 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 问题的“总钥匙”。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 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 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 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更加有效 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 又好又快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回答了“为了谁”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 量。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 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日标。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 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 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以人为本,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各项合法权益,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 共同富裕道路,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 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不 断取得新成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创造性地回答了“发展什么”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 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 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 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要 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保证一代又 一代的永续发展。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 问题的“总钥匙”。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 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 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 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更加有效 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 又好又快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回答了“为了谁”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 量。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 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 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 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以人为本,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各项合法权益,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 共同富裕道路,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 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不 断取得新成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创造性地回答了“发展什么”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 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 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 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要 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保证一代又 一代的永续发展。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 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实现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 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 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 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进程中,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主线。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 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结 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 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 中的一个重大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 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 的根本途径: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重要动力。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愈发展, 民主也愈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 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 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 性、包容性。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前提:有法可依;基础: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 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实现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 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 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 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进程中,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主线。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 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结 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 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 中的一个重大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 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 的根本途径;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重要动力。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愈发展, 民主也愈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 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 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 性、包容性。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前提:有法可依;基础: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 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 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胡锦涛 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 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 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科学发展观强调,要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倡导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积极培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明确指出:“社 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党提出建设生 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把它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这是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 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 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胡锦涛 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 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 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科学发展观强调,要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倡导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明确指出:“社 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党提出建设生 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把它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这是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胡锦涛指出:“新形势 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 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 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 繁重、更为紧迫。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是: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 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 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除以上主要内容外,科学发展观还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 学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 谐世界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这些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外交国防领域的运用和展开,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 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 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 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 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 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的观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作出了明确概括,指 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 实质”,并将这一重要论断写入党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 实作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促进的思 想精髓,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始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 新之中。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每个组成部分、每个重要观点,都贯穿和体现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 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 器。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胡锦涛指出:“新形势 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 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 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 繁重、更为紧迫。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是: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 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 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除以上主要内容外,科学发展观还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 学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 谐世界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这些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外交国防领域的运用和展开,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 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 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 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 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 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的观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作出了明确概括,指 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 实质”,并将这一重要论断写入党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 实作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促进的思 想精髓,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始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 新之中。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每个组成部分、每个重要观点,都贯穿和体现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 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 器。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

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离不开解放思想。正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践中,不断地解放思想,才取得了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学发展观体现解放思想的要求,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之 上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首先就要继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 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回顾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可以清楚 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 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 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科学发展观作为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个一脉相承的“脉”最 主要的就是实事求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特质。 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规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党的十 八大报告提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 境。”实践表明,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科学发 展观的与时俱进,一方面体现在,它是立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 大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另一方面体现在,它是对当前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而全 面的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认真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着力推进实践创 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 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 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邓小平也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 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求真与务实,一个体现科学精神, 一个体现实践品 格,突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重 大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 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 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

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离不开解放思想。正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践中,不断地解放思想,才取得了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学发展观体现解放思想的要求,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之 上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首先就要继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 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回顾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可以清楚 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 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 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科学发展观作为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个一脉相承的“脉”最 主要的就是实事求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特质。 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规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党的十 八大报告提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 境。”实践表明,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科学发 展观的与时俱进,一方面体现在,它是立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 大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另一方面体现在,它是对当前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而全 面的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认真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着力推进实践创 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 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 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邓小平也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 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求真与务实,一个体现科学精神,一个体现实践品 格,突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重 大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 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 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