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淮南师范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8)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190.8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 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明 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的精辟概括, 明确了党、国家和军队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教学重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 专题讲授、讨论点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我们追求的是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 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从内容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区域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而不是一部分地区进入小康社会,其他地区还处在贫困状 态。从发展的角度看,小康社会是从温饱向富裕过渡的阶段,其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不 断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也不是无限提高的。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综合施 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 一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摸清风险底数,既要掌控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又要掌控隐性 债务风险;既要掌控银行不良贷款变化情况,又要掌控影子银行、非法集资等隐性金融风险。既要 严格控制增量风险,严防风险持续累积和发散:又要有效处置化解存量风险,努力使各类风险趋向 收敛。要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要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能力,有效防范“黑天鹅”事件、 “蝴蝶效应”和“灰犀牛”冲击,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 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 二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 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投入,健全公共服务、建 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 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明 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的精辟概括, 明确了党、国家和军队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教学重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 专题讲授、讨论点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我们追求的是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 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从内容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区域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而不是一部分地区进入小康社会,其他地区还处在贫困状 态。从发展的角度看,小康社会是从温饱向富裕过渡的阶段,其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不 断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也不是无限提高的。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综合施 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 一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摸清风险底数,既要掌控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又要掌控隐性 债务风险;既要掌控银行不良贷款变化情况,又要掌控影子银行、非法集资等隐性金融风险。既要 严格控制增量风险,严防风险持续累积和发散;又要有效处置化解存量风险,努力使各类风险趋向 收敛。要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要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能力,有效防范“黑天鹅”事件、“蝴蝶效应”和“灰犀牛”冲击,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 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 二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 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投入,健全公共服务、建 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重点解决好深度贫困问题,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结合实际实 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 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 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闲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和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让脱贫成效真实可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绿水者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绿色发展 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 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绿色低碳循环 发展,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污染排放。实施好主体功能区战略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定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之 内。强化大气、水、士壤等污染防治,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深 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督察,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健全环境损害 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和氛围。 四要确保经济社会特续健康发展。坚特稳中求讲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 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强化创新驱动,持续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新 旧发展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实 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推动经 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立业历向中高瑞水平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因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因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 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 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 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 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制度在围家治理中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没有好的围家治理体系,围家治理就无所 依从,就不会有规则、有秩序,就不可能有“善治”。同时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 也难以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现代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 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怎样的闲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是现代化的呢?概活说就是“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具体 体现是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国家治 理要有社会各主体、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互动:法制化,就是国家治理以法为据,依法施治:科学 化,就是因家治理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规范化,就是以统一制度和规则约束决策和施治行厅为:程序 化,就是遵循既定标准和流程:高效化,就是国家制度高效率运行。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西方化 因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制度关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关乎国家发 展方向的制度模式选择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和艰难探索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社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

重点解决好深度贫困问题,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结合实际实 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 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 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和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让脱贫成效真实可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绿色发展 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 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绿色低碳循环 发展,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污染排放。实施好主体功能区战略,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定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之 内。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深 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督察,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健全环境损害 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和氛围。 四要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 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强化创新驱动,持续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新 旧发展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实 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推动经 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 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 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 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 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制度在国家治理中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没有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就无所 依从,就不会有规则、有秩序,就不可能有“善治”。同时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 也难以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现代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 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怎样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是现代化的呢?概括说就是“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具体 体现是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国家治 理要有社会各主体、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互动;法制化,就是国家治理以法为据,依法施治;科学 化,就是国家治理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规范化,就是以统一制度和规则约束决策和施治行为;程序 化,就是遵循既定标准和流程;高效化,就是国家制度高效率运行。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西方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制度关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关乎国家发 展方向的制度模式选择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和艰难探索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社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

制度选择。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而是要不断割除体制机制 弊瑞,让我们的制度成热而特久。 有人主张,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模本,甚至认为现 代化就是西方化。应当承认,西方国家率先现代化,在国家治理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制度和做法, 为后起国家提供了经验。但事实证明,并非西方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更并非普适于所有国家。 比如被西方国家引以为傲的西方民主,的确成为助推西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但推广到其 他国家,常常水土不服,成为撕裂社会、引发动乱的因素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不拒绝真正好的外来成果,而且会 主动学习、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但根本方向不能偏离。我国今天的国家治 理体系,是在我因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深渐改进、内生性演 化的结果。照搬他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零 打碎敲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各领域各方面的联动和集成、系统的全面改进,为此 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 第一节 全面衣去治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经 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 党在我固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因的根本保证。党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反映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就是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 地位。习主席明确指出:“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 是坚持党的领导。 ”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以实 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已任,这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和要求。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所有主张皆体现 人民意志,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其成为国家意志,从而有效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离开了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 出来的,同时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执行宪法法 律,学又自觉在宪法法律范用内活动,做到学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实践充分证明,党 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才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习主 席指出: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只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会更加拥护 和支持党的领导,才会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聚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磅礴伟力。 方面,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实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 和因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只要人民在围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真正享有当家作 主的地位,能够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就会真心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人民当 家作主是坚特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实现了人民当家作 主,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监督法律的实施,确保良法善治落到实 处,全面依法治因方路才能执实推进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强保障。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地要求依法治国,实现民主政治运行的法治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沂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为坚持党的领导 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一方面,依法治国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我国宪 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 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有利于

制度选择。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而是要不断割除体制机制 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有人主张,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模本,甚至认为现 代化就是西方化。应当承认,西方国家率先现代化,在国家治理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制度和做法, 为后起国家提供了经验。但事实证明,并非西方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更并非普适于所有国家。 比如被西方国家引以为傲的西方民主,的确成为助推西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但推广到其 他国家,常常水土不服,成为撕裂社会、引发动乱的因素。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不拒绝真正好的外来成果,而且会 主动学习、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但根本方向不能偏离。我国今天的国家治 理体系,是在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逐渐改进、内生性演 化的结果。照搬他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零 打碎敲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各领域各方面的联动和集成、系统的全面改进,为此 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 第三节 全面依法治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经 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 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反映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就是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 地位。习主席明确指出:“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 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以实 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这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和要求。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所有主张皆体现 人民意志,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其成为国家意志,从而有效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离开了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 出来的,同时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执行宪法法 律,党又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实践充分证明,党 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才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习主 席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只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会更加拥护 和支持党的领导,才会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聚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磅礴伟力。一方面,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实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 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只要人民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真正享有当家作 主的地位,能够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就会真心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人民当 家作主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实现了人民当家作 主,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监督法律的实施,确保良法善治落到实 处,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才能扎实推进。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强保障。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地要求依法治国,实现民主政治运行的法治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为坚持党的领导 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一方面,依法治国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我国宪 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 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有利于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强 法治保障。另一方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实践证明,要实现人民当 家作主,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制度化、法律化的手段为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以保 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章人民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从而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二、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科学立法要求立法尊重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 体现立法技术的最新水平,保证立法符合法律的内在规律性。民主立法要求立法真正反映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意愿和意志,最大程度保障社会公众有效参与立法的权利,增强立法程序的公开性、公正 性。依法立法,是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立法原则上的一大变化。依法立法 要求立法遵守宪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程序和授权界限,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立法职责。 建设法治改府,推进依法行政,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法治政府是现代改治文明的标志,深 入推进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和关键环节,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全面推 进依法治围,重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上不断深化改 革,在依法行改上不断深入。各级政府要将权力清单、清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津设讲一步抓牢抓 实,以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开放透明、服务优质高效。进一步深 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探索执法新机制新方式,提高 行政执法效能。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司 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要解决司法体制改革 推进过程中的制约性、瓶颈性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改革的系统性、联动性,通过司法职 务序列管理、人财物统管、职业保障等方面健全配套,形成符合司法人员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 理体制,维护司法人员的职业尊严和履职安全保障,优化法治整体环境: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深 化司法绩效评价,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强调司法职权配置的合理化: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加快科技 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和促进司法体制改革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律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其实践所具有 的文化内涵,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法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断完善机制、创新形式,着力建设法治文化,使法治信 仰、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习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大力引 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形成守法光荣、违法 可耻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 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 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 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浩性为若力点,全面推讲党的政治律设、思想律设、组 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 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 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强 法治保障。另一方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实践证明,要实现人民当 家作主,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制度化、法律化的手段为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以保障 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从而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二、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科学立法要求立法尊重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 体现立法技术的最新水平,保证立法符合法律的内在规律性。民主立法要求立法真正反映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意愿和意志,最大程度保障社会公众有效参与立法的权利,增强立法程序的公开性、公正 性。依法立法,是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立法原则上的一大变化。依法立法 要求立法遵守宪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程序和授权界限,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立法职责。 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法治政府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深 入推进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和关键环节,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重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上不断深化改 革,在依法行政上不断深入。各级政府要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建设进一步抓牢抓 实,以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开放透明、服务优质高效。进一步深 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探索执法新机制新方式,提高 行政执法效能。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司 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要解决司法体制改革 推进过程中的制约性、瓶颈性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改革的系统性、联动性,通过司法职 务序列管理、人财物统管、职业保障等方面健全配套,形成符合司法人员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 理体制,维护司法人员的职业尊严和履职安全保障,优化法治整体环境;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深 化司法绩效评价,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强调司法职权配置的合理化;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加快科技 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和促进司法体制改革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其实践所具有 的文化内涵,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法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断完善机制、创新形式,着力建设法治文化,使法治信 仰、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习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大力弘 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形成守法光荣、违法 可耻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 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 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 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 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 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全面”是基础。体现为管 党治党对象全覆盖、领域全范围、责任全担负,人人、处处、时时纳入其中,无一例外。“严”是 关健。“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全面从严治党讲认真,就是坚持严字当 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是要害。坚持标本兼 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拔“烂树”、治“病树”、 正“歪树”。 “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 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体现了 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担当。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 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 重大创新。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 的“钙”,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 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思想上拒腐防 变的堤坝。其次,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通过科学亚密的制度安排实现从取治党的常态化。再次, 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永葆党组织的先进性。严 明党的各项纪律,增强党的纪律性。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 后,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與论监 督体系,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党内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 易腐的保障机制,彻底铲除腐败现象蔓延和滋生的土壤。 “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 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 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 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 标。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 了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 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决破 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彻底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 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动 力。 再次,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用法治手 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来提供保障。依法治国是解 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顺利进行,不断解 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全面”是基础。体现为管 党治党对象全覆盖、领域全范围、责任全担负,人人、处处、时时纳入其中,无一例外。“严”是 关键。“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全面从严治党讲认真,就是坚持严字当 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是要害。坚持标本兼 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拔“烂树”、治“病树”、 正“歪树”。 “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 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体现了 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担当。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 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 重大创新。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 的“钙”,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 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思想上拒腐防 变的堤坝。其次,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通过科学严密的制度安排实现从严治党的常态化。再次, 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永葆党组织的先进性。严 明党的各项纪律,增强党的纪律性。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 后,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 督体系,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党内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 易腐的保障机制,彻底铲除腐败现象蔓延和滋生的土壤。 “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 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 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 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 标。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 了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 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决破 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彻底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 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动 力。 再次,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用法治手 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来提供保障。依法治国是解 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顺利进行,不断解 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改革开放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只 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同样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 主义法治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改革开放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只 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同样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 主义法治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