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淮南师范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8)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224.0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即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 基础以及该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了解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基本纲 领:了解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内容: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学生应 该明白: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成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才能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 家独立、民族解放,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是中国走向社 会主义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4.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专题式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 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1、民主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 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旧民主主义革命:从时间看是指鸦片战争一五四运动:领导阶级是资产 阶级 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失败而宜告结束。失败的原因:客观上:国内外反动势力 过于强大:主观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没能提出彻底 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没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 政党 失败的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时间看是指1919年一1949年: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第一,革命的领导者力量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 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 革命的。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领导者。民族资产阶级虽然继续参加了 革命,但已不再是革命的领导者。这种领导权的更替,成为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即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 基础以及该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了解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基本纲 领;了解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内容;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学生应 该明白: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才能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 家独立、民族解放,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是中国走向社 会主义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4.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专题式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 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1、民主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 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旧民主主义革命:从时间看是指鸦片战争—五四运动;领导阶级是资产 阶级。 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失败而宣告结束。失败的原因:客观上:国内外反动势力 过于强大;主观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没能提出彻底 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没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 政党。 失败的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时间看是指1919年—1949年;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第一,革命的领导者力量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 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 革命的。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领导者。民族资产阶级虽然继续参加了 革命,但已不再是革命的领导者。这种领导权的更替,成为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最本质的标志。第二,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 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第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以前,先进的中国人用以指 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理论武器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十月革命以后,中国 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 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第四,革命的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 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 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近代中国国情和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后, 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 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 本主义的入侵,使封建经济解体,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但在整个经济 中不占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国情下,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 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当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第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十月革命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的领导 三、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革命实践的产物:第一、1922年7月党的二大上,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第二、1923年6月党的三大,进一步加深了对寻找无产阶级同盟 军问题的认识,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广泛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 1925年1月党的四大: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国共合作以来的经验,提出了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第四、1925年底一1926年秋, 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国民党右派分离 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1925年冬)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

的最本质的标志。第二,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 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第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以前,先进的中国人用以指 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理论武器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十月革命以后,中国 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 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第四,革命的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 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 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近代中国国情和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 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 本主义的入侵,使封建经济解体,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但在整个经济 中不占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国情下,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 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当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第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十月革命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的领导。 三、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革命实践的产物:第一、1922年7月党的二大上,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第二、1923年6月党的三大,进一步加深了对寻找无产阶级同盟 军问题的认识,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广泛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 三、 1925年1月党的四大: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国共合作以来的经验,提出了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第四、1925年底—1926年秋, 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国民党右派分离 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1925年冬)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

年9月)等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出了比较系 统的科学的分析,初步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第五、抗日战争时 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在科学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30年代末40 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 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科学完整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 论、路线和纲领。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193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第一次把中 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六、抗日战 争胜利后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发表《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 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 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文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和总政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以及一系列相应的方针、政策作 了进一步的阐述,从理论和政策上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 基础。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 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就没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 没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没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总之,没有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结果。从1922 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到1939 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 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再到1948年4月毛泽东于《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完整表述总路线的内容,经过了长达26年的探索。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以上的内容理解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国,获得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首先,把帝国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之所以把帝国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因为:(1)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近 代中国丧失了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从19世纪中叶开

年9月)等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出了比较系 统的科学的分析,初步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第五、抗日战争时 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在科学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30年代末40 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 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科学完整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 论、路线和纲领。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193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第一次把中 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抗日战 争胜利后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发表《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 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 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文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和总政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以及一系列相应的方针、政策作 了进一步的阐述,从理论和政策上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 基础。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 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就没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 没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没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总之,没有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结果。从1922 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到1939 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 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再到1948年4月毛泽东于《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完整表述总路线的内容,经过了长达26年的探索。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以上的内容理解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国,获得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首先,把帝国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之所以把帝国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因为:(1)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近 代中国丧失了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从19世纪中叶开

始,他们就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先后割占香港、澳门以及西部、北部15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台湾省,并在中国划 分势力范围、设立租界,享有关税自主、领事裁判、驻军等种种特权。尽管中国拥 有表面的“独立”,但实际上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在帝国主义手里。(2)帝 国主义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 其殖民地,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为此,帝国主义不惜采取 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并同中国的封建主义勾结起来, 严重地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国根本无法走上独立的资本 主义发展道路。(3)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军事力量,是中国封 建势力的主要支持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决定了它必然要大力扶持、 栽培、保存中国的封建势力及其官僚军阀的上层建筑,以作为自己统治中国的工 具。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其他反动势力也必然要以帝国主义为靠山,附属于帝国主 义。近代中国的历届政府,无论是晚清王朝,还是北洋军阀统治集团,以及国民党 南京政府都不过是“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 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中国人民欲求得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必先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故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贯穿于整个民主革 命始终。 其次,把封建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另一个对象。因为,封建主义是中国最落 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又一个主要障 碍:不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特别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就无法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中国 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创造最起码的条件。 再者,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所以把官僚资本主义也作为中国 革命的对象,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 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它对外依附于帝国主义,成为国际资 产阶级的附庸,对内压迫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损害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地主阶级相勾结,与地主阶级一样,代表 中国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人民大众”。这里的“人民大众”包括工 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工人和农民是主要的力量,是根 本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 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首要问题,也是核心问题。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 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还是资产阶级领导,这是中国革命能否获胜 的关键。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是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

始,他们就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先后割占香港、澳门以及西部、北部15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台湾省,并在中国划 分势力范围、设立租界,享有关税自主、领事裁判、驻军等种种特权。尽管中国拥 有表面的“独立”,但实际上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在帝国主义手里。(2)帝 国主义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 其殖民地,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为此,帝国主义不惜采取 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并同中国的封建主义勾结起来, 严重地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国根本无法走上独立的资本 主义发展道路。(3)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军事力量,是中国封 建势力的主要支持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决定了它必然要大力扶持、 栽培、保存中国的封建势力及其官僚军阀的上层建筑,以作为自己统治中国的工 具。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其他反动势力也必然要以帝国主义为靠山,附属于帝国主 义。近代中国的历届政府,无论是晚清王朝,还是北洋军阀统治集团,以及国民党 南京政府都不过是“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 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中国人民欲求得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必先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故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贯穿于整个民主革 命始终。 其次,把封建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另一个对象。因为,封建主义是中国最落 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又一个主要障 碍;不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特别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就无法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中国 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创造最起码的条件。 再者,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所以把官僚资本主义也作为中国 革命的对象,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 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它对外依附于帝国主义,成为国际资 产阶级的附庸,对内压迫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损害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地主阶级相勾结,与地主阶级一样,代表 中国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人民大众”。这里的“人民大众”包括工 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工人和农民是主要的力量,是根 本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 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首要问题,也是核心问题。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 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还是资产阶级领导,这是中国革命能否获胜 的关键。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是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

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 略。进行武装斗争,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必要条件。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实 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有明显的区别: A.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社会主义革命属 于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B.对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 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C.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 民主自由: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 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目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即无产阶级领 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当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有密切的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进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 然趋势。对这两个阶段的理解错误,就会导致,“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 论”的错误。 “二次革命论”:主要观点是,坚持要在两个革命阶段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 义的发展阶段,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等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代表人物:陈独秀。错误根源是,将新民主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绝对割裂开来,只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看 不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次革命论”:主要观点是,主张把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 于一役”,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 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把两个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利。代表人物:王明。错误根源是,只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看不到二者之间的区 别。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1945年《论联合政府》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 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新 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 略。进行武装斗争,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必要条件。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实 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有明显的区别: A.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社会主义革命属 于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B.对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 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C.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 民主自由;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 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目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即无产阶级领 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当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有密切的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进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 然趋势。对这两个阶段的理解错误,就会导致,“二次革命论”和 “一次革命 论”的错误。    “二次革命论”:主要观点是,坚持要在两个革命阶段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 义的发展阶段,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等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代表人物:陈独秀 。错误根源是,将新民主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绝对割裂开来,只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看 不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次革命论”:主要观点是,主张把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 于一役”,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 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把两个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利。代表人物:王明 。错误根源是,只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看不到二者之间的区 别。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1945年《论联合政府》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 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新 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 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 主主义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 质的,但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 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其中: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 僚资本包含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革命性质。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 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可能性)。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从社会性质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外反动势 力紧紧勾结起来,凭借手中强大的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残暴的军事专政和独裁恐 怖统治。中国人民要翻身得解放,必须而且只能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同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b)从城乡发展状况看,中国是一个 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从敌我力量对比及分布情况看,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领着中 心城市,农村则是敌人统治最薄弱的环节。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 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上城乡割据,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 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有生存的经济条件);政治上封建 割据,中国反动统治集团内部长期分裂与战争,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有 生存的地域空间);国土的广大使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的余地(有游韧的余地)。 (b)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必备条件。(C)向 前发展的革命形势,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相当力 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共产党正确领导,是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 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 主主义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 质的,但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 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其中: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 僚资本包含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革命性质。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 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可能性)。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a)从社会性质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外反动势 力紧紧勾结起来,凭借手中强大的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残暴的军事专政和独裁恐 怖统治。中国人民要翻身得解放,必须而且只能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同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b)从城乡发展状况看,中国是一个 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从敌我力量对比及分布情况看,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领着中 心城市,农村则是敌人统治最薄弱的环节。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 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上城乡割据,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 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有生存的经济条件);政治上封建 割据,中国反动统治集团内部长期分裂与战争,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有 生存的地域空间);国土的广大使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的余地(有游韧的余地)。 (b)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必备条件。(c)向 前发展的革命形势,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d)相当力 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e)共产党正确领导,是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2、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即途径)一一“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 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有机统一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归纳四点:第一、该理论的创建,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 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第二、该理论 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的唯 一正确的革命理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 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 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 乡村移到了城市。”(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1949年)第三、该理论从中国 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第四、该理论的形 成,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 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不仅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而且对于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理论的形成,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走自己的道 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 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毛泽东:《发刊词》)也就是党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 (1)、统一战线的含义,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为了战胜自己的敌人,而与 中国社会的其他进步阶级、进步政党、进步阶层以及各种可能争取到的社会政治力 量,在一定条件之下结成的一种政治联盟。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 盟:第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劳 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第二个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 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其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 的基础。 (2)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首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必须建立最广泛的 统一战线。因为敌人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远远超过革命力量;中国是一个“两头 小、中间大”的社会;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 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

2、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即途径)——“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 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有机统一。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归纳四点:第一、该理论的创建,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 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第二、该理论 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的唯 一正确的革命理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 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 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 乡村移到了城市。”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1949年)第三、该理论从中国 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第四、该理论的形 成,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 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不仅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而且对于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理论的形成,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走自己的道 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 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毛泽东:《发刊词》)也就是党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    (1)、统一战线的含义,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为了战胜自己的敌人,而与 中国社会的其他进步阶级、进步政党、进步阶层以及各种可能争取到的社会政治力 量,在一定条件之下结成的一种政治联盟。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 盟:第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劳 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第二个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 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其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 的基础。     (2)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首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必须建立最广泛的 统一战线。因为敌人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远远超过革命力量;中国是一个“两头 小、中间大”的社会;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 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

可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矛盾重重的国家,多种矛盾交 织在一起,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成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提供 了可能。 ()从主要矛盾的角度看:在半殖民跌、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 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真正甘心附庸于外敌 的,是很少的一小撮,这就使整个民族中的各革命阶级、党派和一切爱国典、不甘 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有可能团结在一起。 (b)从敌对势力内部的情况看: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受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 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他们之间利 益的不统一,就决定了旧中国统治营垒的不统一,这就给革命者利用矛盾,争取暂 时的或的间接同盟者,以结成更广大的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从农民阶级的自身利益看:农民长期受本国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近 代以来又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有很强的革命性。无产阶 级只要加强对农民的领导,就完全能够争取农民参加统一战线,并建立起巩固的工 农联盟,为统一战线打下基础。 ()从资产阶级的实际情况看: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都有矛 盾,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革命的力量 之一。买办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在各个帝国主义之间 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对着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 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 帝国主义的斗争。 (3)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在统一战线中既讲统一性又讲独立 性,才有利于合作,否则就会将合作变为“混一”,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就会变成资 产阶级的尾巴。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对他们实行又联合、又斗争 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 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例 如,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是综合团结和斗争两方面的政 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 方针 (4)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第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线的策略,但工农联盟始终是 统一战线的基础。第二、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第 三、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针。第四、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 级领导权

可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矛盾重重的国家,多种矛盾交 织在一起,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成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提供 了可能。 (a)从主要矛盾的角度看:在半殖民跌、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 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真正甘心附庸于外敌 的,是很少的一小撮,这就使整个民族中的各革命阶级、党派和一切爱国典、不甘 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有可能团结在一起。    (b)从敌对势力内部的情况看: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受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 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他们之间利 益的不统一,就决定了旧中国统治营垒的不统一,这就给革命者利用矛盾,争取暂 时的或的间接同盟者,以结成更广大的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c)从农民阶级的自身利益看:农民长期受本国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近 代以来又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有很强的革命性。无产阶 级只要加强对农民的领导,就完全能够争取农民参加统一战线,并建立起巩固的工 农联盟,为统一战线打下基础。    (d)从资产阶级的实际情况看: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都有矛 盾,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革命的力量 之一。买办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在各个帝国主义之间 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对着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 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 帝国主义的斗争。     (3)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在统一战线中既讲统一性又讲独立 性,才有利于合作,否则就会将合作变为“混一”,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就会变成资 产阶级的尾巴。 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对他们实行又联合、又斗争、 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 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例 如,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是综合团结和斗争两方面的政 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 方针。     (4)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第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线的策略,但工农联盟始终是 统一战线的基础。第二、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第 三、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针。第四、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 级领导权

2、武装斗争 第一、武装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革命从空想变为理想的基本要求;第 二、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这是由中国历史和国情决定的,同 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第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取胜的法 宝。“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1927年“八七会议”) 3、党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 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进程 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社会历史特点,把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理论,成为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1935年 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 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 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 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1939年, 毛泽东在《发刊词》一文中,首次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这项伟大的工程,这项伟大的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坚持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基本任务,是一个包括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 设在内的系统工程。其中,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放在首位。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即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 首位,是党的建设理论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它 对于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对于党的发展壮大和团结统一,都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从党的建设的内在关系来看,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着重于 从思想上建设党,是由党的建设的内在关系、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党的实际状况决定 的。党能否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自己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党能不能 正确地进行思想建设,特别是取决于党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通过 思想建设,达到了思想上的一致,才会有组织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一致:只有通过 思想建设,增强党性,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为党的作风建设奠定 坚实的基础。从中国社会的特点来看,在小资产阶级极其广大的中国,无产阶级政 党时刻都受若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危害。只有加强思想建设,才能保持党的无 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从党的实际状况来看,既存在党成立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 不足的缺陷,又有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建设不够的问题。因而,通过思想建

2、武装斗争 第一、武装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革命从空想变为理想的基本要求;第 二、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这是由中国历史和国情决定的,同 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第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取胜的法 宝。“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1927年“八七会议”) 3、党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 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进程 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社会历史特点,把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理论,成为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935年 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 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 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 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1939年, 毛泽东在《发刊词》一文中,首次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这项伟大的工程,这项伟大的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坚持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基本任务,是一个包括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 设在内的系统工程。其中,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放在首位。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即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 首位,是党的建设理论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它 对于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对于党的发展壮大和团结统一,都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从党的建设的内在关系来看,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着重于 从思想上建设党,是由党的建设的内在关系、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党的实际状况决定 的。党能否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自己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党能不能 正确地进行思想建设,特别是取决于党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通过 思想建设,达到了思想上的一致,才会有组织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一致;只有通过 思想建设,增强党性,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为党的作风建设奠定 坚实的基础。从中国社会的特点来看,在小资产阶级极其广大的中国,无产阶级政 党时刻都受着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危害。只有加强思想建设,才能保持党的无 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从党的实际状况来看,既存在党成立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 不足的缺陷,又有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建设不够的问题。因而,通过思想建

设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党的思想建设有许多具体 内容,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形势和任务 教育,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情操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等。其中,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最基本的内容。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 级思想,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 又一个基本内容。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之,共产 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 模范党员和干部。此外,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还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组织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长期革命斗争 中,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特有的政治优势。 (B)坚持民主集中制。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把民主集中制概括为“民主 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 方面,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是辩证统 一的关系。党内的集中,就是党的意志统一和行动一致。其根本原则是个人服从组 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 上的,不是离开民主的,不是个人专制主义。党内民主,从本质上讲是指党员在党 内当家作主的权利。但党内民主制,不是没有领导的民主,不是极端民主化,不是 党内的无政府状态。刘少奇指出,所谓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主要是说党的一切会议 是由领导机关召集的,一切会议的进行是有领导的,一切决议和法规的制订是经过 充分准备和仔细考虑的,一切选举是有审慎考虑过的候选名单的,全党是有一切党 员都要履行的统一的党章和统一的纪律的,并有一切党员都要服从的统一的领导机 关的 (C)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马 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自身建设实际相结合,培养并总结了自己的优良作风。1945年4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明确的 概括,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 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集中反映了党的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动体现了我们党正确对待马克思 主义理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和正确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 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具体讲来,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把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行动上的表 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毛泽东也把它叫做学风问题。从党的建设这个角度来

设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党的思想建设有许多具体 内容,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形势和任务 教育,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情操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等。其中,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最基本的内容。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 级思想,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 又一个基本内容。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之,共产 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 模范党员和干部。此外,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还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组织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长期革命斗争 中,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特有的政治优势。 (B)坚持民主集中制。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把民主集中制概括为“民主 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 方面,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是辩证统 一的关系。党内的集中,就是党的意志统一和行动一致。其根本原则是个人服从组 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 上的,不是离开民主的,不是个人专制主义。党内民主,从本质上讲是指党员在党 内当家作主的权利。但党内民主制,不是没有领导的民主,不是极端民主化,不是 党内的无政府状态。刘少奇指出,所谓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主要是说党的一切会议 是由领导机关召集的,一切会议的进行是有领导的,一切决议和法规的制订是经过 充分准备和仔细考虑的,一切选举是有审慎考虑过的候选名单的,全党是有一切党 员都要履行的统一的党章和统一的纪律的,并有一切党员都要服从的统一的领导机 关的。 (C)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马 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自身建设实际相结合,培养并总结了自己的优良作风。1945年4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明确的 概括,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 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集中反映了党的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动体现了我们党正确对待马克思 主义理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和正确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 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具体讲来,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把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行动上的表 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毛泽东也把它叫做学风问题。从党的建设这个角度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