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2018.7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节选) 李向阳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 秩序。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它既有适应当时客观条件的 面,也有不完善、不合理、不适应新形势的一面: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随着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以及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的难题日益凸显。 全球治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公共属性。贸易投资自由化、移民问题、环境保护、互 联网治理、反恐等问题事关所有国家的利益,但全球治理的提供者通常并不能独享全球治理 所带来的收益,因而缺乏供给的积极性。这就会引发全球治理中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全球性 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供给不足。这种失衡被称为“全球治理赤字”。消除这种 赤字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全球治理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规则的非中性。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构件,国际规则对不 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例,倘若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执行同 样的减排标准,发展中国家将难以承受。而且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加工 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很不公平。而且全球治理又 长期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不能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因而,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是 全球治理面临的又一难题。 全球治理还存在一个“发展缺位”问题。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然 而,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不能 保证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群体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主要 根源。而这种浪潮又给全球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其一,逆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动 摇了全球治理的基础。当各国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时,全球治理就失去了意义。 其二,在国际层面,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需要大国作出更多努力,然而,个别 大国拒绝提供公共产品,严重削弱了全球治理的功效。其三,少数大国奉行以邻为壑的对外 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那么全球治理就有陷入瘫痪的风险。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国正在失去应对的积极性和动力,而众
高二语文试题2018.7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节选) 李向阳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 秩序。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它既有适应当时客观条件的 一面,也有不完善、不合理、不适应新形势的一面: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随着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以及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的难题日益凸显。 全球治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公共属性。贸易投资自由化、移民问题、环境保护、互 联网治理、反恐等问题事关所有国家的利益,但全球治理的提供者通常并不能独享全球治理 所带来的收益,因而缺乏供给的积极性。这就会引发全球治理中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全球性 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供给不足。这种失衡被称为“全球治理赤字”。消除这种 赤字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全球治理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规则的非中性。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构件,国际规则对不 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例,倘若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执行同 样的减排标准,发展中国家将难以承受。而且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加工 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很不公平。而且全球治理又 长期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不能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因而,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是 全球治理面临的又一难题。 全球治理还存在一个“发展缺位”问题。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然 而,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不能 保证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群体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主要 根源。而这种浪潮又给全球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其一,逆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动 摇了全球治理的基础。当各国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时,全球治理就失去了意义。 其二,在国际层面,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需要大国作出更多努力,然而,个别 大国拒绝提供公共产品,严重削弱了全球治理的功效。其三,少数大国奉行以邻为壑的对外 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那么全球治理就有陷入瘫痪的风险。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国正在失去应对的积极性和动力,而众
多小国则缺乏应对能力。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就成为解决全球治理难 题的最佳方案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战后的全球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能适应客观条件,但不完善、不合理。 B.某些国家不肯让其他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导致了全球治理的“发展缺位”问题。 消除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逆全球化浪潮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难题 全球治理规则的非中性特征,是指国际规则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提出了全球治理的难题,中间三段分述,末段总结上文,指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 B.第二段点明了全球治理的公共属性特征后,接着又指出了全球治理供给不足的原因 C.第三段举温室气体减排的例子,论述了在全球治理上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的观点。 D.文章挖掘了逆全球化浪潮出现的主要根源,并分析了它给全球化治理带来的新挑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设2008年没有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如今全球治理的难题就不会这么多而严重 B.全球治理供给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提供者往往不能独享它带来的收益,积极性不足 C.全球治理如果总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就很难得到满足,这不公平 D.要想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必须大小国一起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孙少平已经在黄原度过近两个月的时光,过几天就是大暑,天气开始热起来了。 两个月来,少平一直在阳沟大队曹书记家做活。书记两口子知道他原来是个教师后,对 他比一般工匠都要尊重一些,还让他们领工的亲戚不要给他安排最重的活。这使孙少平对他 做活的这家人产生了某种爱戴之情。 既然主家对自己这么好,少平就不愿意白白领受人家这份情意。他反而主动去干最重的 活,甚至还表现出了一种主人公的态度来。除过分内的事,他还帮助这家人干另外一些活 比如有时捎着担一两回水:扫扫院子,给书记家两个上学的娃娃补习功课,他一直称呼曹书 记两口子叔叔婶婶。所有这一切,换来了这家人对他更多的关照。有时候,在大灶上吃完饭 后,书记的老婆总设法把他留在家里,单另给他吃一点好饭食。 这家人一线五孔大石窑眼看就要箍起来了。 合拢口这一天,除过雇用的工匠,阳沟队的一些村民也来给书记帮忙。少平他舅马顺也 来了。 少平看见,他舅带着巴结书记的热情,争抢着背最重的合口石;由于太卖劲,不小心把 手上的一块皮擦破了,赶快抓了一把黄土按在手上
多小国则缺乏应对能力。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就成为解决全球治理难 题的最佳方案。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战后的全球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能适应客观条件,但不完善、不合理。 B.某些国家不肯让其他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导致了全球治理的“发展缺位”问题。 C.消除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逆全球化浪潮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难题。 D.全球治理规则的非中性特征,是指国际规则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提出了全球治理的难题,中间三段分述,末段总结上文,指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 B.第二段点明了全球治理的公共属性特征后,接着又指出了全球治理供给不足的原因。 C.第三段举温室气体减排的例子,论述了在全球治理上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的观点。 D.文章挖掘了逆全球化浪潮出现的主要根源,并分析了它给全球化治理带来的新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假设2008年没有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如今全球治理的难题就不会这么多而严重。 B.全球治理供给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提供者往往不能独享它带来的收益,积极性不足。 C.全球治理如果总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就很难得到满足,这不公平。 D.要想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必须大小国一起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孙少平已经在黄原度过近两个月的时光,过几天就是大暑,天气开始热起来了。 两个月来,少平一直在阳沟大队曹书记家做活。书记两口子知道他原来是个教师后,对 他比一般工匠都要尊重一些,还让他们领工的亲戚不要给他安排最重的活。这使孙少平对他 做活的这家人产生了某种爱戴之情。 既然主家对自己这么好,少平就不愿意白白领受人家这份情意。他反而主动去干最重的 活,甚至还表现出了一种主人公的态度来。除过分内的事,他还帮助这家人干另外一些活。 比如有时捎着担一两回水;扫扫院子,给书记家两个上学的娃娃补习功课,他一直称呼曹书 记两口子叔叔婶婶。所有这一切,换来了这家人对他更多的关照。有时候,在大灶上吃完饭 后,书记的老婆总设法把他留在家里,单另给他吃一点好饭食。 这家人一线五孔大石窑眼看就要箍起来了。 合拢口这一天,除过雇用的工匠,阳沟队的一些村民也来给书记帮忙。少平他舅马顺也 来了。 少平看见,他舅带着巴结书记的热情,争抢着背最重的合口石;由于太卖劲,不小心把 手上的一块皮擦破了,赶快抓了一把黄土按在手上
上中窑的合口石时,少平发现他舅扛上来的一块出面子料石糊了一丝血迹。按老乡俗, 一般人家对新宅合拢口的石头是很讲究的,决不能沾染什么不吉利的东西,尤其是忌血。少 平虽然不迷信,但出于对书记一家人的好感,觉得把一块沾血的石头放在一个最“敏感”的 地方,心理上总是不美气的。 可这血迹是他舅糊上去的,而且众人谁也没有看见! 他要不要提醒一下正在旁边指手划脚的主人呢?如果说出这事来,他舅肯定会不高兴: 而不说出来,他良心上对主人又有点过不去 这时候,一个大工匠已经把那块石头抱起来,准备安放到位置上。少平不由自主地对书 记说:“这石头上有点血迹……” 曹书记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一——他显然知道这块石头是谁背上来的。他立刻喊叫 下面的人提上来一桶水,亲自把那块石头洗干净。 少平看见,立在一边的马顺满脸通红,而且把他狠狠瞪了一眼 他知道,他把他舅惹下了。他心里并不为此而懊悔。 合罢拢口不久,工程已经基本结束了。所有雇用的大工小工,被主家款待了一顿丰盛的 午餐后,就开始结算工钱。主家把少平的工钱留在了最后结算 这时候,所有的工匠都 打发得一个不剩了。 少平已经在心里算好了自己的钱,除过雨工,他干了整整五十天。一天一元五角,总计 七十五元钱。他中间预支十元,现在还可以拿到六十五元 当书记的老婆把工钱递到他手里,他点了点后,发现竟然给了他九十元 他立刻抽出二十五元说:“给得多出来了。” 曹书记把他的手按住,说:“没有多。我是一天按两块钱给你付的。” 你就拿上!”书记的老婆接上话茬,“我们喜欢你这娃娃!给你开一块半钱,我们就亏 你了!” “不,”一种男子汉气概使孙少平不愿接受这馈赠。他说:“我说话要算话。当初我自 己提出一天拿一块半工钱,因此这钱我不能拿。”他挣脱书记的手,把二十五元钱放在炕席 片上,然后从自己手中的六十五元钱里,又拿出五元,说:“我头一回出门在外,就遇到了 你们这样好的主家,这五块钱算是我给你们的帮工! 曹书记两口子一下呆在了那里。他们有点惊恐地看着他,脸上的表情似乎说:哈呀,你 倒究是个什么人?这么个年纪,怎就懂得这么高的礼义? 两口子半天才反应过来,紧接着把那二十五元工钱和他让出来的五元钱拿起来,争抢着 给他手里塞。 但孙少平说什么也没有接。 少平带着六十元工钱,带着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当天下午,就告别了曹书记一家人。因 为他当时还没个去处,只好又来到他的远亲舅舅马顺家里。但是,他舅一家人接待他太勉强
上中窑的合口石时,少平发现他舅扛上来的一块出面子料石糊了一丝血迹。按老乡俗, 一般人家对新宅合拢口的石头是很讲究的,决不能沾染什么不吉利的东西,尤其是忌血。少 平虽然不迷信,但出于对书记一家人的好感,觉得把一块沾血的石头放在一个最“敏感”的 地方,心理上总是不美气的。 可这血迹是他舅糊上去的,而且众人谁也没有看见! 他要不要提醒一下正在旁边指手划脚的主人呢? 如果说出这事来,他舅肯定会不高兴; 而不说出来,他良心上对主人又有点过不去。 这时候,一个大工匠已经把那块石头抱起来,准备安放到位置上。少平不由自主地对书 记说:“这石头上有点血迹……” 曹书记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他显然知道这块石头是谁背上来的。他立刻喊叫 下面的人提上来一桶水,亲自把那块石头洗干净。 少平看见,立在一边的马顺满脸通红,而且把他狠狠瞪了一眼。 他知道,他把他舅惹下了。他心里并不为此而懊悔。 合罢拢口不久,工程已经基本结束了。所有雇用的大工小工,被主家款待了一顿丰盛的 午餐后,就开始结算工钱。主家把少平的工钱留在了最后结算———这时候,所有的工匠都 打发得一个不剩了。 少平已经在心里算好了自己的钱,除过雨工,他干了整整五十天。一天一元五角,总计 七十五元钱。他中间预支十元,现在还可以拿到六十五元。 当书记的老婆把工钱递到他手里,他点了点后,发现竟然给了他九十元。 他立刻抽出二十五元说:“给得多出来了。” 曹书记把他的手按住,说:“没有多。我是一天按两块钱给你付的。” “你就拿上!”书记的老婆接上话茬,“我们喜欢你这娃娃! 给你开一块半钱,我们就亏 你了!” “不,”一种男子汉气概使孙少平不愿接受这馈赠。他说:“我说话要算话。当初我自 己提出一天拿一块半工钱,因此这钱我不能拿。”他挣脱书记的手,把二十五元钱放在炕席 片上,然后从自己手中的六十五元钱里,又拿出五元,说:“我头一回出门在外,就遇到了 你们这样好的主家,这五块钱算是我给你们的帮工!” 曹书记两口子一下呆在了那里。他们有点惊恐地看着他,脸上的表情似乎说:哈呀,你 倒究是个什么人? 这么个年纪,怎就懂得这么高的礼义? 两口子半天才反应过来,紧接着把那二十五元工钱和他让出来的五元钱拿起来,争抢着 给他手里塞。 但孙少平说什么也没有接。 少平带着六十元工钱,带着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当天下午,就告别了曹书记一家人。因 为他当时还没个去处,只好又来到他的远亲舅舅马顺家里。但是,他舅一家人接待他太勉强
了。两口子都黑丧着脸,几乎把他看成了上门讨吃的叫化子 唉,出门人不仅要忍受熬苦,还得要忍受屈辱,他为讨得他舅和他妗子的欢心,又故伎 重演,赶忙提了桶担去给这家人担水。 少平怀着一种难言的痛苦来到沟底的水井上。绞水的时候,由于他一只手有伤,没把握 住,辘轳把一下子脱手而飞,把他的另一只手也打破了!他顾不得擦手上的血,先拼命把两 桶水提上来 手上的疼痛使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愤怒的情绪。为了止血,他竟忍不住把那只流血的手 猛一下插进了一桶水中。血止住后,他索性赌气担起这担水往他舅家走去。哼,让他们喝他 的血吧! 爬到半坡上时,少平感觉自己太过份了。他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使他意识到他的行为是野 蛮的,一刹那间,对别人的不满意和对自己的不满意,使他忍不住两眼噙满了泪水。 他随即把那担掺和着他的血的水倒掉,重新到沟底的水井上担了两桶 少平把他舅家的水瓮担满后,天已经快黑了。 但他看见,他舅家没有给他管饭的迹象,孙少平知道,这是因为书记家合拢口的时候, 他曾经“揭发”过他,让他失了面子。 很明显,他不能在这家亲戚家住下去了。而且凑合一个晚上都不行一一现在就得马上离 开 这没有什么可伤心的。他收拾起自己的行李,向他舅和他妗子告辞 这两口子谁也没有挽留,甚至没有出门来送一送他。 少平背着一卷烂被褥,手里提着那个破黄帆布提包,离开他的亲戚家,出了阳沟,来到 了大街上 落日再一次染红了梧桐山和古塔山。东方远远的天空飞起几朵红霞,边上镶着金色的亮 光。初伏已经来临,城市的傍晚一片燥热。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孙少平这一为了心中的梦 想而愿意独自去闯荡的揽工汉形象 B.文中画线句子写到马顺“满脸通红”“把他狠狠瞪了一眼”,生动地刻画出马顺被孙 少平“揭发”失去面子之后的难堪、自责和气愤之情。 C.当曹书记夫妇看到孙少平拒绝接受他们的馈赠,并又拿出五元钱表示感谢时,他们除 了感到意外和惊恐,更多的是对少平的喜欢和敬重。 D.马顺两口子对少平的冷漠与曹书记一家对少平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人 和人之间的情意,并不在于是否有血缘关系。 小说中的孙少平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了。两口子都黑丧着脸,几乎把他看成了上门讨吃的叫化子。 唉,出门人不仅要忍受熬苦,还得要忍受屈辱,他为讨得他舅和他妗子的欢心,又故伎 重演,赶忙提了桶担去给这家人担水。 少平怀着一种难言的痛苦来到沟底的水井上。绞水的时候,由于他一只手有伤,没把握 住,辘轳把一下子脱手而飞,把他的另一只手也打破了! 他顾不得擦手上的血,先拼命把两 桶水提上来。 手上的疼痛使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愤怒的情绪。为了止血,他竟忍不住把那只流血的手 猛一下插进了一桶水中。血止住后,他索性赌气担起这担水往他舅家走去。哼,让他们喝他 的血吧! 爬到半坡上时,少平感觉自己太过份了。他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使他意识到他的行为是野 蛮的,一刹那间,对别人的不满意和对自己的不满意,使他忍不住两眼噙满了泪水。 他随即把那担掺和着他的血的水倒掉,重新到沟底的水井上担了两桶。 少平把他舅家的水瓮担满后,天已经快黑了。 但他看见,他舅家没有给他管饭的迹象,孙少平知道,这是因为书记家合拢口的时候, 他曾经“揭发”过他,让他失了面子。 很明显,他不能在这家亲戚家住下去了。而且凑合一个晚上都不行——现在就得马上离 开! 这没有什么可伤心的。他收拾起自己的行李,向他舅和他妗子告辞。 这两口子谁也没有挽留,甚至没有出门来送一送他。 少平背着一卷烂被褥,手里提着那个破黄帆布提包,离开他的亲戚家,出了阳沟,来到 了大街上。 落日再一次染红了梧桐山和古塔山。东方远远的天空飞起几朵红霞,边上镶着金色的亮 光。初伏已经来临,城市的傍晚一片燥热。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孙少平这一为了心中的梦 想而愿意独自去闯荡的揽工汉形象。 B.文中画线句子写到马顺“满脸通红”“把他狠狠瞪了一眼”,生动地刻画出马顺被孙 少平“揭发”失去面子之后的难堪、自责和气愤之情。 C.当曹书记夫妇看到孙少平拒绝接受他们的馈赠,并又拿出五元钱表示感谢时,他们除 了感到意外和惊恐,更多的是对少平的喜欢和敬重。 D.马顺两口子对少平的冷漠与曹书记一家对少平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人 和人之间的情意,并不在于是否有血缘关系。 5.小说中的孙少平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文章最后一段写景的文字有什么艺术效果?请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79题 徐悲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 ①1915年夏天,20岁的徐悲鸿穿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布鞋,带着家乡的泥土气息, 来到了不夜之城 上海 ②烦闷而炎热的夏季在焦虑中过去了。为了消磨时间,找不到职业的悲鸿常去商务印书 馆门市部站读。夜晚,他在旅店的昏暗灯光下,忧郁地怀念着家乡,思念母亲和弟妹 ③秋风起了,街道两旁葱绿的树叶渐渐变黄,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寒冷和饥饿开始 威胁着他。他踏着落叶,徘徊在街头,悲伤地感到人生的道路是多么艰难和狭窄。正在彷徨 无计时,忽然接到徐子明先生从北京的来信,嘱咐他去见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的编辑恽铁 樵先生,请他帮助谋个小职。这飞来的希望使悲鸿振奋起来。他立即挟上自己的画和徐子明 的信,来到恽铁樵先生的办公室。悲鸿恳切地向他说明自己的境况十分窘迫,有燃眉之急。 恽铁樵留下了悲鸿的画,答应尽力帮忙,嘱他过几天来听回音 ④稠密的秋雨绵绵不断地下着,仿佛要给大地织起一个阴冷的密网。悲鸿没有雨伞,只 好冒雨去打听回音。这时,街上锣鼓喧天,到处扎着五彩缤纷的牌楼,许多人在欢天喜地迎 接国庆。悲鸿被雨淋得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当他站在恽铁樵面前时,雨水沿着他浓密的黑发 直往下流淌。恽铁樵先生见到悲鸿,便立即快活而兴奋地说:“事情已经办成了!商务印书 馆同意让你担任给中小学教科书画插图的工作,日内便可以搬到商务印书馆宿舍里住宿。” ⑤一阵温暖的感觉顿时涌到悲鸿的心里,他觉得呼吸变得均匀了,血液又开始在他身上 畅流。当他踩着湿漉漉的街道走回旅店时,虽然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寒风卷着冷雨扑打着他 的头发、面孔和全身,但他却满意地、几乎是快乐地望着这风雨的帘幕,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他已暂时忘记了饥饿和寒冷。 ⑥当他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到旅店,正打算脱衣休息时,忽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叩门声 他慌忙打开门,看见恽铁樵先生站在门前,手里拿了一个纸包,神色仓皇地说:“事情绝望 了!” ⑦悲鸿接过纸包,急忙打开,只见里面除了自己的画以外,还附有一份批札:“徐悲鸿 的画不合用。” ⑧悲鸿感到全身都在颤栗,心好像突然裂开了,血不断地涌出来。一种难以遏制的痛苦 和失望强烈地攫住了他,他不顾一切地狂奔到黄浦江边。沦落上海的苦闷,找不到职业的烦 恼,饥寒交迫的痛苦,已经把悲鸿折磨得精疲力竭:而这一次,突然降临的希望又这样突然 破灭,使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再也忍受不了。 ⑨他濒于绝望,准备在这滚滚不息的黄浦江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⑩奔腾而混浊的江水汹涌地冲击着江岸,发出沉重的响声。外国商船和兵舰遍布在远近
6.文章最后一段写景的文字有什么艺术效果? 请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7~9题。 徐悲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 ①1915年夏天,20岁的徐悲鸿穿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布鞋,带着家乡的泥土气息, 来到了不夜之城———上海。 ②烦闷而炎热的夏季在焦虑中过去了。为了消磨时间,找不到职业的悲鸿常去商务印书 馆门市部站读。夜晚,他在旅店的昏暗灯光下,忧郁地怀念着家乡,思念母亲和弟妹。 ③秋风起了,街道两旁葱绿的树叶渐渐变黄,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寒冷和饥饿开始 威胁着他。他踏着落叶,徘徊在街头,悲伤地感到人生的道路是多么艰难和狭窄。正在彷徨 无计时,忽然接到徐子明先生从北京的来信,嘱咐他去见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的编辑恽铁 樵先生,请他帮助谋个小职。这飞来的希望使悲鸿振奋起来。他立即挟上自己的画和徐子明 的信,来到恽铁樵先生的办公室。悲鸿恳切地向他说明自己的境况十分窘迫,有燃眉之急。 恽铁樵留下了悲鸿的画,答应尽力帮忙,嘱他过几天来听回音。 ④稠密的秋雨绵绵不断地下着,仿佛要给大地织起一个阴冷的密网。悲鸿没有雨伞,只 好冒雨去打听回音。这时,街上锣鼓喧天,到处扎着五彩缤纷的牌楼,许多人在欢天喜地迎 接国庆。悲鸿被雨淋得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当他站在恽铁樵面前时,雨水沿着他浓密的黑发 直往下流淌。恽铁樵先生见到悲鸿,便立即快活而兴奋地说:“事情已经办成了! 商务印书 馆同意让你担任给中小学教科书画插图的工作,日内便可以搬到商务印书馆宿舍里住宿。” ⑤一阵温暖的感觉顿时涌到悲鸿的心里,他觉得呼吸变得均匀了,血液又开始在他身上 畅流。当他踩着湿漉漉的街道走回旅店时,虽然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寒风卷着冷雨扑打着他 的头发、面孔和全身,但他却满意地、几乎是快乐地望着这风雨的帘幕,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他已暂时忘记了饥饿和寒冷。 ⑥当他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到旅店,正打算脱衣休息时,忽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叩门声。 他慌忙打开门,看见恽铁樵先生站在门前,手里拿了一个纸包,神色仓皇地说:“事情绝望 了!” ⑦悲鸿接过纸包,急忙打开,只见里面除了自己的画以外,还附有一份批札:“徐悲鸿 的画不合用。” ⑧悲鸿感到全身都在颤栗,心好像突然裂开了,血不断地涌出来。一种难以遏制的痛苦 和失望强烈地攫住了他,他不顾一切地狂奔到黄浦江边。沦落上海的苦闷,找不到职业的烦 恼,饥寒交迫的痛苦,已经把悲鸿折磨得精疲力竭;而这一次,突然降临的希望又这样突然 破灭,使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再也忍受不了。 ⑨他濒于绝望,准备在这滚滚不息的黄浦江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⑩奔腾而混浊的江水汹涌地冲击着江岸,发出沉重的响声。外国商船和兵舰遍布在远近
的江面,汽笛尖锐地吼叫着。悲鸿感到呼吸困难,浑身像着了火,有一种燃烧般的痛楚。他 猛力扯开衣襟,让无情的风雨打在他的胸脯上。当一阵寒冷的颤栗从他的脚跟,慢慢传布到 全身时,他才清醒过来。他想起了父亲临终时的教导,想起了自己的责任和曾经有过的壮志, 也想起了母亲和弟妹他低声对自己说:“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 算懦弱呵!” 他徘徊在潮湿而阴冷的街头,异常苦恼地想着:现在,我到什么地方去呢?他茫 然四顾,包围他的,只是一片沉沉的黑夜。他的脚步本能地向故乡走去 屺亭桥畔那所小屋依旧顽强地屹立在风雨之中,但是,这个家却更加贫困了。弟 妹们都失学,在田地里劳动,母亲那裹在粗布衣服里的身子也更加瘦削了。悲鸿不愿对母亲 说出自己的苦恼。然而,悲鸿那颗年轻的心没有屈服,犹如路边被践踏的小草一样,它仍旧 要向广阔的天空,向着阳光和雨露探出头来。他把自己的悲哀与忧郁,向镇上一位和善的民 间医生法德生先生倾诉。善良的医生十分爱惜悲鸿的才华,他邀集了镇上的一些朋友,那些 朴实的小手工业者,拼凑了一些钱,送给悲鸿。 悲鸿含着眼泪接过这些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这些乡亲们的生活也十分 艰难,但是为了他,都慷慨地伸出了援助的手,他应当怎样刻苦努力,才能报答乡亲们的关 怀与爱护呢?他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摘编自《徐悲鸿的一生》,作者廖静文,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记叙了徐悲鸿在遭遇家庭不幸后到上海谋求出路结果以失败告终的经历,塑造了 主人公不屈从现实的鲜明形象,文字朴实而又饱含深情 B.第③段关于秋风、落叶、街景的描写,使他感到“人生的道路是多么的艰难和狭窄”; 烘托了徐悲鸿求职而不得的烦闷、痛苦。 C.第④段中,徐悲鸿冒雨去打听回音,与锣鼓喧天、人们欢天喜地迎接国庆的场面形成 鲜明对比,表现了徐悲鸿处境的艰难和对这份工作势在必得的信心。 D.文章最后写悲鸿含着眼泪接过乡亲们凑起来的钱,感觉到了民风的淳朴,心情久久不 能平静,暗示悲鸿已经走出失败的阴影。 8.本文展示了徐悲鸿复杂的心路历程,请把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3分) 找不到工作的焦虑悲伤一——接到推荐信的振奋一——等待回音时的忐忑 一—遭到拒绝后的痛苦——② 面对未来的茫然 回到家乡后的悲哀忧郁 9.徐悲鸿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联系文本加以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的江面,汽笛尖锐地吼叫着。悲鸿感到呼吸困难,浑身像着了火,有一种燃烧般的痛楚。他 猛力扯开衣襟,让无情的风雨打在他的胸脯上。当一阵寒冷的颤栗从他的脚跟,慢慢传布到 全身时,他才清醒过来。他想起了父亲临终时的教导,想起了自己的责任和曾经有过的壮志, 也想起了母亲和弟妹他低声对自己说:“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 算懦弱呵!” 他徘徊在潮湿而阴冷的街头,异常苦恼地想着:现在,我到什么地方去呢? 他茫 然四顾,包围他的,只是一片沉沉的黑夜。他的脚步本能地向故乡走去。 屺亭桥畔那所小屋依旧顽强地屹立在风雨之中,但是,这个家却更加贫困了。弟 妹们都失学,在田地里劳动,母亲那裹在粗布衣服里的身子也更加瘦削了。悲鸿不愿对母亲 说出自己的苦恼。然而,悲鸿那颗年轻的心没有屈服,犹如路边被践踏的小草一样,它仍旧 要向广阔的天空,向着阳光和雨露探出头来。他把自己的悲哀与忧郁,向镇上一位和善的民 间医生法德生先生倾诉。善良的医生十分爱惜悲鸿的才华,他邀集了镇上的一些朋友,那些 朴实的小手工业者,拼凑了一些钱,送给悲鸿。 悲鸿含着眼泪接过这些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这些乡亲们的生活也十分 艰难,但是为了他,都慷慨地伸出了援助的手,他应当怎样刻苦努力,才能报答乡亲们的关 怀与爱护呢? 他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摘编自«徐悲鸿的一生»,作者廖静文,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记叙了徐悲鸿在遭遇家庭不幸后到上海谋求出路结果以失败告终的经历,塑造了 主人公不屈从现实的鲜明形象,文字朴实而又饱含深情。 B.第③段关于秋风、落叶、街景的描写,使他感到“人生的道路是多么的艰难和狭窄”; 烘托了徐悲鸿求职而不得的烦闷、痛苦。 C.第④段中,徐悲鸿冒雨去打听回音,与锣鼓喧天、人们欢天喜地迎接国庆的场面形成 鲜明对比,表现了徐悲鸿处境的艰难和对这份工作势在必得的信心。 D.文章最后写悲鸿含着眼泪接过乡亲们凑起来的钱,感觉到了民风的淳朴,心情久久不 能平静,暗示悲鸿已经走出失败的阴影。 8.本文展示了徐悲鸿复杂的心路历程,请把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3分) 找不到工作的焦虑悲伤———接到推荐信的振奋———等待回音时的忐忑——— ① ———遭到拒绝后的痛苦——— ② ———面对未来的茫然———回到家乡后的悲哀忧郁 ——— ③ 9.徐悲鸿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联系文本加以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 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 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 “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 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 广而苦程不识。 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 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 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 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 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 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 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 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诚,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 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 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鞴醪遗 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 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 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 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 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 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节选自《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 射。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 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 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 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 “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 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 广而苦程不识。 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 “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 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 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 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 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 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 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 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 ,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 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 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 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 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 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 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 岂非天哉!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太史公曰:«传 »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 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 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节选自«李将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 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B.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 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C.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 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 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刁斗:铜制的小军锅,白天用它做饭,夜里用来打更警卫。 B.结发:古时候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成年了 C.数奇:命运不好。数,命运;奇,单数。古代占卜以得偶为吉,奇为不吉 D.传:汉朝人称儒家经典为经,解说经书的著作都称为“传”。文中的“传”指《左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治兵简便易行。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 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B.李广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 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C.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被胡骑活捉后,先是装死,后又寻找时机夺胡 儿马,取其弓,后遇到他的残部,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D.李广勇于承担过错。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 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4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与蔺相如》)(3分) (3)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信陵君窃符救赵》)(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②些(sa):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 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B.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 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C.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 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 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刁斗:铜制的小军锅,白天用它做饭,夜里用来打更警卫。 B.结发:古时候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成年了。 C.数奇:命运不好。数,命运;奇,单数。古代占卜以得偶为吉,奇为不吉。 D.传:汉朝人称儒家经典为经,解说经书的著作都称为“传”。文中的“传”指«左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广治兵简便易行。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 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B.李广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 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C.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被胡骑活捉后,先是装死,后又寻找时机夺胡 儿马,取其弓,后遇到他的残部,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D.李广勇于承担过错。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 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4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与蔺相如»)(3分) (3)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信陵君窃符救赵»)(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②些(sā):
句末语助词。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 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 息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 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 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15.赏析词的最后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观《踏莎行》中“ 写他独自在客馆的所闻 所见,表现被贬谪的悲戚。 (2)苏轼《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 的句子是 (3)柳永《雨霖铃》中想象自己酒醒后之所见,表达寂寞孤凄之感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高考结束,许多家长在没有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借箸代筹,为孩子规划着未来 ②中芯国际前任CEO张汝京在辞职当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辞职实为负荆请罪,希望 辞职能够让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真心和解,不至于影响中芯国际的运营。 ③这次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 观众侧目而视,赞叹不已。 ④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重逢,看到彼此白头如新,回忆着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 经历,他们感慨万千。 ⑤世界杯小组赛结束后,不少传统豪强表现令人大失所望,球队的教练也因为用人不当、 布阵无方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 ⑥许多作曲家都没有珠圆玉润的歌喉,他们创作的歌曲必须经过歌手二次创作,才能产 生打动听众的效果 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三国演义》不适合学生阅读的观点自提出后,社会各界反应强烈,不少专家明确表示
句末语助词。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 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 息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 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 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15.赏析词的最后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__________) (1)秦观«踏莎行»中“ , ”写他独自在客馆的所闻 所见,表现被贬谪的悲戚。 (2)苏轼«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 的句子是: ,。 (3)柳永«雨霖铃»中想象自己酒醒后之所见,表达寂寞孤凄之感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高考结束,许多家长在没有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借箸代筹 ,为孩子规划着未来。 ②中芯国际前任CEO 张汝京在辞职当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辞职实为负荆请罪 ,希望 辞职能够让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真心和解,不至于影响中芯国际的运营。 ③这次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 观众侧目而视 ,赞叹不已。 ④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重逢,看到彼此白头如新 ,回忆着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 经历,他们感慨万千。 ⑤世界杯小组赛结束后,不少传统豪强表现令人大失所望,球队的教练也因为用人不当、 布阵无方陷入了四面楚歌 的尴尬境地。 ⑥许多作曲家都没有珠圆玉润 的歌喉,他们创作的歌曲必须经过歌手二次创作,才能产 生打动听众的效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三国演义»不适合学生阅读的观点自提出后,社会各界反应强烈,不少专家明确表示
与其限制孩子读什么书,不如教会他们如何读书 B.二胎家庭中,父母应当在“二宝”诞生后,多创造机会,让“大宝”参与到照顾弟妹 的过程中,而不是让他觉得自己被冷落了,是多余的。 C.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把古代经典诗词留在教科书中,就是一种重视诗教传 统,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D.中国提出亚太地区安全构架理念,不是要推倒现有的安全机制框架,而是对现有亚太 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完善,补充基于双边同盟的亚太安全理念的局限和不足 19.下列关于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上阕从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 物阜民丰的人文景观等方面表现钱塘繁华,其中对西湖的描摹尤为生动。 B.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 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融在一起 C.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以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词 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D.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ν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全词 淡淡叙来,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仰视与俯视往往是并存的。常常仰视人的人,在另一种场合,必定会居高临下、仗势欺 人:常常俯视人的人,在另一些对象面前,①。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 要情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国与国平等看待,才 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②,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平视是 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③ 21.从《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1)符合 原著故事情节:(2)语言简练生动;(3)不超过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学期,同学们阅读了《史记》的精彩篇章,了解了不少历史人物。比如蔺相如、申包胥、 信陵君、程婴、鲍叔牙、鲁仲连、毛遂、孙膑、荆轲、项羽等,这些人物的言行和事迹给了 我们很多启示 请从中选择两个或三个你印象深刻的人物,结合他们的事迹或精神,写一篇议论文,谈 谈你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要求:(1)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2)选好角度, 自拟标题;(3)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7
与其限制孩子读什么书,不如教会他们如何读书。 B.二胎家庭中,父母应当在“二宝”诞生后,多创造机会,让“大宝”参与到照顾弟妹 的过程中,而不是让他觉得自己被冷落了,是多余的。 C.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把古代经典诗词留在教科书中,就是一种重视诗教传 统,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D.中国提出亚太地区安全构架理念,不是要推倒现有的安全机制框架,而是对现有亚太 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完善,补充基于双边同盟的亚太安全理念的局限和不足。 19.下列关于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上阕从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 物阜民丰的人文景观等方面表现钱塘繁华,其中对西湖的描摹尤为生动。 B.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 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融在一起。 C.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以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词 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D.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全词 淡淡叙来,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仰视与俯视往往是并存的。常常仰视人的人,在另一种场合,必定会居高临下、仗势欺 人;常常俯视人的人,在另一些对象面前, ① 。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 要情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国与国平等看待,才 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 ② ,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平视是 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 ③ 。 21.从«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1)符合 原著故事情节;(2)语言简练生动;(3)不超过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学期,同学们阅读了«史记»的精彩篇章,了解了不少历史人物。比如蔺相如、申包胥、 信陵君、程婴、鲍叔牙、鲁仲连、毛遂、孙膑、荆轲、项羽等,这些人物的言行和事迹给了 我们很多启示。 请从中选择两个或三个你印象深刻的人物,结合他们的事迹或精神,写一篇议论文,谈 谈你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要求:(1)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2)选好角度, 自拟标题;(3)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