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一中2012届高三第六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分七个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 (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遒劲/劲敌擂鼓/打擂台巷道/大街小巷 B.颤动/颤栗露天/露马脚徘徊/低徊唏嘘 C.奔赴/投奔什物/什刹海量具/无法估量 D.熨斗/熨帖炽热/白炽灯蛮横/横征暴敛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声名鹊起鞭辟入里 坐收渔利前倨后恭 B.两全齐美甘之如饴 礼尚往来 变本加厉 C.美伦美奂座无虚席 至死不渝 贸然从事 D.交口称誉遗笑大方 应急预案商界巨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2)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 总的 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 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3)“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 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A.不齿不过/也整治/整顿 B.不耻不过/也整理/整改 C.不齿但/而 整治/整改 D.不耻但/而 整理/整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利比亚反对派攻人的黎波里,宣告卡扎菲政权结束。8月22日,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也改弦 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 B.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折騰得筋疲力尽, 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C.当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鼓声响起时,一向沉稳的父亲拍案而起,兴奋得叫起来。 D.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一种。其实,吃燕窝只能 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穿越四姑娘山的“驴友”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们虚报人数、违规穿越 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 B.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 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 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 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 停职处分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敬老影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 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 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 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 可言吗
山东省日照一中 2012 届高三第六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七个大题,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第 I 卷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 II 卷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遒劲./劲.敌 擂.鼓/打擂.台 巷.道/大街小巷. B. 颤.动/颤.栗 露.天/露.马脚 徘徊./低徊.唏嘘 C. 奔.赴/投奔. 什.物/什.刹海 量.具/无法估量. D. 熨.斗/熨.帖 炽.热/白炽.灯 蛮横./横.征暴敛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声名鹊起 鞭辟入里 坐收渔利 前倨后恭 B.两全齐美 甘之如饴 礼尚往来 变本加厉 C.美伦美奂 座无虚席 至死不渝 贸然从事 D.交口称誉 遗笑大方 应急预案 商界巨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⑵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 总的 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 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⑶“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 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 A. 不齿 不过/也 整治/整顿 B.不耻 不过/也 整理/整改 C. 不齿 但/而 整治/整改 D.不耻 但/而 整理/整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利比亚反对派攻人的黎波里,宣告卡扎菲政权结束。8 月 22 日,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也改弦.. 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 B. 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 ....,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 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C. 当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鼓声响起时,一向沉稳的父亲拍案而 ...起.,兴奋得叫起来。 D.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 ....的一种。其实,吃燕窝只能 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穿越四姑娘山的“驴友”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们虚报人数、违规穿越 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 B. 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 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 C. 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 5000 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 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D. 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 停职处分。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 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 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 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 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 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 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 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 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 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 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 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 清代的康煕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 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 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 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 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 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 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岀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 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 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 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7.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 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 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 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 乞归养。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 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 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遺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 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 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相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撈掠,血 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 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 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 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 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 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 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 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 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 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 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 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 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 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 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 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 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 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 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 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 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选自 2011 年 10 月 13 日《文汇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7.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 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 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 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 乞归养。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 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 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 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 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相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 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 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 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 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
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 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 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爵曰:“伯起之祥至矣。”果三日而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 任一子。万历中,赐谥忠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投牒直之,并系系:拘囚 B.从同郡韩邦奇游 游:交往 C.爵抵家甫十日 甫:刚刚 D.比三人至 比:等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爵因使王府还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母老乞归养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逾月乃上书极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果三日而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撈掠 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B.①③⑥ C.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爵少年时就因为为兄长鸣冤而被称为“奇士”。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王府回来后向皇帝上 奏章,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家 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乩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们。杨爵被捕时非常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 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高三第六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 语文试题 2012.1.15 第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3分)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4分) (3)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 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 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爵曰:“伯起之祥至矣。”果三日而.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 任一子。万历中,赐谥忠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投牒直之,并系. 系:拘囚 B.从同郡韩邦奇游. 游:交往 C.爵抵家甫.十日 甫:刚刚 D.比.三人至 比:等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爵因.使王府还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母老乞归养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逾月乃.上书极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果三日而.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 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爵少年时就因为为兄长鸣冤而被称为“奇士”。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王府回来后向皇帝上 奏章,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家 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乩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们。杨爵被捕时非常 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 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高三第六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 语 文 试 题 2012.1.15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3 分)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4 分) (3)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3 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4分)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1)子日 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细雨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为其拟写一个简明的标题。(4分) 《人民日报》北京2月18日电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今日在京举行“万 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政银企三方携手打造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 根据合作协议,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将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流 通网络为载体,整合三方优势资源,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改造,促进农村商流、信息流 资金流融 据悉,三方合作后将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和农家店进行信息化改造,配备硬件终端设备, 安装管理软件,开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农村商品流通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农村 流通效率,提高农村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 17.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4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 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18.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两句其他老师的说法。(运用比喻、结构相同)(4分) 例句:语文教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选择 邹德学 姥爷那年十六岁 十六岁的姥爷性情随和,还没啥自己的主见,在家都听爹娘的,出门全听兄长的,一直被人视为听话 的好孩子,人们有啥事总乐意叫上他 那年过年前,三十多里外的刘庄搭台唱大戏,村里好些年轻人都赶去看热闹,姥爷也随人去了。回来 时,姥爷跟四个人说说笑笑地一起走。谁知走着走着,天就变脸了,先是刮起呜鸣的北风,卷得尘土细沙 飞扬,落叶碎草漫天,人都没法睁眼。紧接着,云就像从天边赶来的羊群,从挤挤拥拥到一下铺开,眼看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4 分)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 3 小题)(6 分) (1)子日:“ ,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细雨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3)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4)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五、(12 分) 16. 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为其拟写一个简明的标题。(4 分) 《 人民日报 》北京 2 月 18 日电 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今日在京举行“万 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政银企三方携手打造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 根据合作协议,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将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流 通网络为载体,整合三方优势资源,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改造,促进农村商流、信息流、 资金流融合。 据悉,三方合作后将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和农家店进行信息化改造,配备硬件终端设备, 安装管理软件,开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农村商品流通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农村 流通效率,提高农村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 17. 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4 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 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 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18. 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两句其他老师的说法。(运用比喻、结构相同)(4 分) 例句:语文教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选 择 邹德学 姥爷那年十六岁。 十六岁的姥爷性情随和,还没啥自己的主见,在家都听爹娘的,出门全听兄长的,一直被人视为听话 的好孩子,人们有啥事总乐意叫上他。 那年过年前,三十多里外的刘庄搭台唱大戏,村里好些年轻人都赶去看热闹,姥爷也随人去了。回来 时,姥爷跟四个人说说笑笑地一起走。谁知走着走着,天就变脸了,先是刮起呜呜的北风,卷得尘土细沙 飞扬,落叶碎草漫天,人都没法睁眼。紧接着,云就像从天边赶来的羊群,从挤挤拥拥到一下铺开,眼看
着就到了头顶,铺满整个天,并且越积越厚,越压越低,接着就散散落落地下起了雪,越下越大,越下越 二柱哆嗦着一声喊:“雪怕是要下疯了,咱不能再走大道,太远,抄近道吧!”大伙一声应,想也没 就抱着脑袋窜上了山间小路 山里的雪似乎小点,可谷里的风却特别厉害,劈头打脸地吹,一阵紧似一阵,鬼哭狼嚎般响,刮得人 都跌跌冲冲站不稳脚。五个人没走多久就抗不住了。“不能再走了,快找个地方避避!”二柱大模大样地喊。 五个人中他年龄最大,力气也最大,他早把自个当成了这伙兄弟中说一不二的领头人。“前面沟边有个山洞, 我领你们去。”风里,三牛缩着脖子闷闷地应了一声,大伙就跟着他往前拱 山洞寻到了,很小,五个人进去都快挤满了。洞里没风没雪,也不太冷,更让人惊喜的是,不知什么 人在里面落了一捆树枝。二柱点上火,就别提有多暖和多舒坦了。外面的风刮得更紧,大团大团的雪像扯 破了的棉絮一样直直往下掉,小道一下就被掩住了,看不清了。 柱哥,咱还是趁早走吧。不能歇,歇了怕就走不出去了。”一向不大爱说话的丫头站在洞口,看着 满天风雪突然说。丫头当然是个小子,他爹怕不好养,给他取了这么个贱名。丫头凡事爱琢磨,认准理就 闷头做。二柱一向看不起丫头,嫌他没爷们气,这回见丫头跟他唱反调,顿时很不高兴,马上拉下脸来: “你要怕死,你就自个走吧。”“二柱哥,天真的很怪,雪只怕越下越大……”丫头结结巴巴地说,急得都 冒汗珠子了。二柱手一甩,不让丫头往下说:“要走你走,我们不走。”这时,一直没吭声的姥爷开口说 “丫头哥说得对,咱是该走。”显然,没人料到一向顺从的姥爷会说出这样的话,大伙顿时一愣。二柱突然 发起牛脾气:“走什么走?傻蛋才走!”三牛也嘟囔道:“就是嘛,烤着火又不冷,等雪小了再走嘛。”二柱 又大吼起来:“你让他俩走!” 话说到这份上,谁也不能再说啥了,就僵着。丫头终于一跺脚,扭头看看姥爷,拧身钻出洞去。姥爷 看一眼外面的天,又看一眼二柱他们,说声“那我和丫头哥先走了”,毫不迟疑地闯进呼啸的风雪里 姥爷在将要出洞的那一瞬间,耳朵边好像听到了他爹常说的那句话:人哪,凡事自己得看准了,才不 会吃亏 掌灯时分,两人才跌跌撞撞回到村,都冻得腿打不得弯,话说不出来。 那夜,大风呼呼地一直没歇过,大雪一直刷刷地没停过,老天冷得出奇。第二天响午风雪小了点,村 里的人趟着没大腿的深雪,随着姥爷和丫头到山里找人。山里的树上都压着厚厚的雪,小树都压趴了压没 了,山崖上挂着粗粗的冰柱,有的大石头都冻裂了,脚一蹬就碎。好不容易摸到那山洞前,洞口却给雪堵 住了,扒开后只见洞里四壁上也全是冰霜,柴早烧光了,三个人抱在一起,冻成了冰人 十六岁以后的姥爷,又爬过了无数沟沟坎坎,在东北的山村里一直活到了八十八岁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9.文中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描写恶劣的风雪天气?(4分) 20.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21.小说中是五人出行去看戏,但没有单独写第五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分) 22.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憧憬: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 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 请以“期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
着就到了头顶,铺满整个天,并且越积越厚,越压越低,接着就散散落落地下起了雪,越下越大,越下越 密。 二柱哆嗦着一声喊:“雪怕是要下疯了,咱不能再走大道,太远,抄近道吧!”大伙一声应,想也没想, 就抱着脑袋窜上了山间小路。 山里的雪似乎小点,可谷里的风却特别厉害,劈头打脸地吹,一阵紧似一阵,鬼哭狼嚎般响,刮得人 都跌跌冲冲站不稳脚。五个人没走多久就抗不住了。“不能再走了,快找个地方避避!”二柱大模大样地喊。 五个人中他年龄最大,力气也最大,他早把自个当成了这伙兄弟中说一不二的领头人。“前面沟边有个山洞, 我领你们去。”风里,三牛缩着脖子闷闷地应了一声,大伙就跟着他往前拱。 山洞寻到了,很小,五个人进去都快挤满了。洞里没风没雪,也不太冷,更让人惊喜的是,不知什么 人在里面落了一捆树枝。二柱点上火,就别提有多暖和多舒坦了。外面的风刮得更紧,大团大团的雪像扯 破了的棉絮一样直直往下掉,小道一下就被掩住了,看不清了。 “二柱哥,咱还是趁早走吧。不能歇,歇了怕就走不出去了。”一向不大爱说话的丫头站在洞口,看着 满天风雪突然说。丫头当然是个小子,他爹怕不好养,给他取了这么个贱名。丫头凡事爱琢磨,认准理就 闷头做。二柱一向看不起丫头,嫌他没爷们气,这回见丫头跟他唱反调,顿时很不高兴,马上拉下脸来: “你要怕死,你就自个走吧。”“二柱哥,天真的很怪,雪只怕越下越大……”丫头结结巴巴地说,急得都 冒汗珠子了。二柱手一甩,不让丫头往下说:“要走你走,我们不走。”这时,一直没吭声的姥爷开口说: “丫头哥说得对,咱是该走。”显然,没人料到一向顺从的姥爷会说出这样的话,大伙顿时一愣。二柱突然 发起牛脾气:“走什么走?傻蛋才走!”三牛也嘟囔道:“就是嘛,烤着火又不冷,等雪小了再走嘛。”二柱 又大吼起来:“你让他俩走!” 话说到这份上,谁也不能再说啥了,就僵着。丫头终于一跺脚,扭头看看姥爷,拧身钻出洞去。姥爷 看一眼外面的天,又看一眼二柱他们,说声“那我和丫头哥先走了”,毫不迟疑地闯进呼啸的风雪里。 姥爷在将要出洞的那一瞬间,耳朵边好像听到了他爹常说的那句话:人哪,凡事自己得看准了,才不 会吃亏。 掌灯时分,两人才跌跌撞撞回到村,都冻得腿打不得弯,话说不出来。 那夜,大风呼呼地一直没歇过,大雪一直刷刷地没停过,老天冷得出奇。第二天晌午风雪小了点,村 里的人趟着没大腿的深雪,随着姥爷和丫头到山里找人。山里的树上都压着厚厚的雪,小树都压趴了压没 了,山崖上挂着粗粗的冰柱,有的大石头都冻裂了,脚一蹬就碎。好不容易摸到那山洞前,洞口却给雪堵 住了,扒开后只见洞里四壁上也全是冰霜,柴早烧光了,三个人抱在一起,冻成了冰人…… 十六岁以后的姥爷,又爬过了无数沟沟坎坎,在东北的山村里一直活到了八十八岁。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 年第 2 期,有删改) 19.文中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描写恶劣的风雪天气?(4 分) 20.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 分) 21.小说中是五人出行去看戏,但没有单独写第五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 分) 22.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憧憬;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 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 请以“期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 jing, lei/lei, hang/xiang b chan/zhan, lu/lou, huai/ht liang d yun/yu, chi, heng/heng 2.A(B两全其美C美轮美奂D贻笑大方) 3.C(不齿:不屑提起。不耻:不以为耻。“但”“不过”都表示转折,“不过”用在后半 句的开头,表示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而这里如果用“不过”却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所以应选“但是/而”。整治:整顿治理。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改:整顿并改革) 4.B(A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此处不合语境。C拍案而起:形容 愤慨,不能用于形容兴奋。D众望所归: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使 用对象错误) 5.A(B项主谓不搭配,“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不能作“带 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的主语:C句式杂糅,删去“为主轴”:D表意不明,句子表述有歧义 、(9分) 6.B(A.“崇文”仅仅指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缩小了“崇文”的内涵。C.以偏概 全。“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明显错误。D.偷换概念。“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该 题后面表述的内容,而不是“敬老崇文”。) 7.C(A.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 造力”。B.历史上文化获得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敬老崇文”一个因素, 犯了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的毛病。D.无中生有。“敬老崇文”的目的说是为了发挥老者的 智慧和经验,原文中没有提到:而且在此选项中也只是解释了“敬老”,而忽视了“崇文”。) 8.A(本题考査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后一句不对。从第三段谈到的近代文明史的几个事 例可以做参照,我们可以推测,二者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可以互为因果。现代科技与人文精 神的脱节,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10.B(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为。A趁着;经由,通过。C就;竟然,却。D连词 表示修饰,可不译;连词,表示递进,并且。) 11.A(⑤说明杨爵泰然面对死亡:④⑥不是杨爵的行为 12.D(“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文中没有提及) 四、(24分) 13.(1)即使周公制作的礼仪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衰老、瘦弱、饥饿、寒冷的百姓又有 什么补益呢!(“制作”1分,“复”1分,整句通顺1分)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1.B(A jìng,léi/lèi,hàng/xiàng B chàn/zhàn,lù/lòu,huái/huí C bēn/bèn,shí, liáng D yùn/yù,chì,hèng/héng) 2.A(B 两全其美 C 美轮美奂 D 贻笑大方) 3.C (不齿:不屑提起。不耻:不以为耻。 “但”“不过”都表示转折,“不过”用在后半 句的开头,表示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而这里如果用“不过”却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所以应选“但是/而”。整治:整顿治理。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整 改:整顿并改革) 4.B(A 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此处不合语境。C 拍案而起:形容 愤慨,不能用于形容兴奋。D 众望所归: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使 用对象错误) 5.A (B 项主谓不搭配,“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不能作“带 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的主语;C 句式杂糅,删去“为主轴”;D 表意不明,句子表述有歧义) 二、(9 分) 6.B(A.“崇文”仅仅指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缩小了“崇文”的内涵。C.以偏概 全。“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明显错误。 D.偷换概念。“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该 题后面表述的内容,而不是“敬老崇文”。) 7.C(A.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 造力”。 B.历史上文化获得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敬老崇文”一个因素, 犯了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的毛病。 D.无中生有。“敬老崇文”的目的说是为了发挥老者的 智慧和经验,原文中没有提到;而且在此选项中也只是解释了“敬老”,而忽视了“崇文”。) 8.A(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后一句不对。从第三段谈到的近代文明史的几个事 例可以做参照,我们可以推测,二者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可以互为因果。现代科技与人文精 神的脱节,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三、 9.B(游学。) 10.B(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为。A 趁着;经由,通过。C 就;竟然,却。D 连词, 表示修饰,可不译;连词,表示递进,并且。) 11.A(⑤说明杨爵泰然面对死亡;④⑥不是杨爵的行为) 12.D(“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文中没有提及) 四、(24 分) 13.(1)即使周公制作的礼仪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衰老、瘦弱、饥饿、寒冷的百姓又有 什么补益呢!(“制作”1 分,“复”1 分,整句通顺 1 分)
(2)等嘉靖帝到了中年,更加讨厌进谏的人,朝廷内外的人都互相告诫,不敢去触犯他的 忌讳。(“益”1分,“恶”1分,“相”1分,整句通顺1分) (3)杨爵终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周围观看的人都为他流下了眼泪。(“竞”1分,“顾”1 分,整句通顺1分) 14、(1)描写了傍晚时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 枝)鹤飞蝉鸣的景象。(2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2 (2)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2 分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 字,结构严谨。(2分) 15.(1)君子坦荡荡危樯独夜舟 (2)天生我材必有用渺沧海之一粟 (3)今宵酒醒何处钩心斗角 (4)石破天惊逗秋雨落霞与孤鹜齐飞 16.政银企联手建设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4分,关键词:政银企建设现代化农 村流通网络) 17.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 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 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4分) 18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物理老师说,友谊是 根巨大的扛杆,能撬开紧闭的心扉;政治老师说,友谊是一東心灵的火花,能点燃生命的火 把;音乐老师说,友谊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能在四海五湖找到知音 六、19.(4分)为故事设置真实生动的自然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紧张气氛: 烘托人物焦急的心理 评分标准:每条1分。 20.(4分)为姥爷做出出洞的选择提供心理依据,推动情节发展:引发读者更广泛而 深刻的人生思考,深化主题 评分标准:每点2分 21.(4分)第五人是陪衬人物,这样安排使作品详略得当:没有写他的言行更可看出 他是二柱的顺从者和支持者,从而衬托出了姥爷选择得不易,使主题内涵更加丰富。 评分标准:每条2分 22.(6分)①人在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2分,若答“凡事自己得看准了, 才不会吃亏”可得1分)②不贪图暂时的安逸;不听命于强势;有自己的思考;听“凡事爱 琢磨”的人的话;认准了就坚定地“毫不迟疑”地做。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答出4点可得满分;其他合理回答,也可得分。 七、(60分) 建议参照2011年山东省作文评分标准、以43分为基准分评分 附:参考译文: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20岁时才开始读书。家里贫穷,烧柴代替蜡烛。到田间耕作 时,总是带上书来诵读。他的兄长做县吏,得罪了知县被囚在狱中。杨爵投状申诉,被一并
(2)等嘉靖帝到了中年,更加讨厌进谏的人,朝廷内外的人都互相告诫,不敢去触犯他的 忌讳。(“益”1 分,“恶”1 分,“相”1 分,整句通顺 1 分) (3)杨爵终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周围观看的人都为他流下了眼泪。(“竟”1 分,“顾”1 分,整句通顺 1 分) 14.(1)描写了傍晚时分 (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 枝)鹤飞蝉鸣的景象。(2 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2 分) (2)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2 分)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 字,结构严谨。(2 分) 15.(1)君子坦荡荡 危樯独夜舟 (2)天生我材必有用 渺沧海之一粟 (3)今宵酒醒何处 钩心斗角 (4)石破天惊逗秋雨 落霞与孤鹜齐飞 16.政银企联手建设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4 分,关键词:政银企 建设 现代化 农 村流通网络) 17.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 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 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4 分) 18.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物理老师说,友谊是一 根巨大的扛杆,能撬开紧闭的心扉;政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的火花,能点燃生命的火 把;音乐老师说,友谊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能在四海五湖找到知音。 六、19.(4 分) 为故事设置真实生动的自然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紧张气氛; 烘托人物焦急的心理。 评分标准:每条 1 分。 20. (4 分)为姥爷做出出洞的选择提供心理依据,推动情节发展;引发读者更广泛而 深刻的人生思考,深化主题。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 21.(4 分)第五人是陪衬人物,这样安排使作品详略得当;没有写他的言行更可看出 他是二柱的顺从者和支持者,从而衬托出了姥爷选择得不易,使主题内涵更加丰富。 评分标准:每条 2 分。 22.(6 分) ①人在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2 分,若答“凡事自己得看准了, 才不会吃亏”可得 1 分)②不贪图暂时的安逸;不听命于强势;有自己的思考;听“凡事爱 琢磨”的人的话;认准了就坚定地“毫不迟疑”地做。 评分标准: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4 分,答出 4 点可得满分;其他合理回答,也可得分。 七、(60 分) 建议参照 2011 年山东省作文评分标准、以 43 分为基准分评分。 附:参考译文: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20 岁时才开始读书。家里贫穷,烧柴代替蜡烛。到田间耕作 时,总是带上书来诵读。他的兄长做县吏,得罪了知县被囚在狱中。杨爵投状申诉,被一并
关押。适逢知县的代任到了,立即释放了他,并且资助他学习的费用。杨爵更加发奋学习, 立志做一个有才能有节操的人。他跟随同郡的韩邦奇游学,以学识与品行而闻名。 嘉靖八年他考中进士,被授予行人的职务。皇帝当时正崇尚礼仪,杨爵趁着出使王府回 来,向皇上进言:“臣奉命出使湖广,看到百姓满脸饥色,提着筐子拿着刀,割取路边饿死 人的尸体吃。即使周公制作的礼仪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老弱饥寒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 呢!”奏书呈上后,得到皇上同意 在这以前,嘉靖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变清,皇帝派人祭祀黄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 璁等多次上疏请求祝贺,御史鄞人周相上奏疏反驳说:“黄河没有变淸,不值得亏陛下之德 如今喜好阿谀喜事的大臣夸大文辞美化这件事,谗佞的风气一旦开始,献媚的人将接踵而至 希望取消祭告,停止称贺,下令天下的巨子和百姓不要奏报祥瑞,水灾旱灾蝗灾随时奏报。” 嘉靖帝非常生气,就把他下狱拷打,又在朝廷上施杖刑,贬为韶州经历 嘉靖帝累年不临朝听政。连年发生旱情,皇上却早晩忙着建设斋醮,修立雷坛,屡次兴 建工程。方士陶仲文因此加官宫保,太仆卿杨最因进谏而死,翊国公郭勋还蒙受皇帝宠幸执 掌政权。二十年的第一天,下了点小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人都作了颂文称贺。杨爵 抚胸长叹,半夜睡不着觉。过了一个月,就上书极力劝谏。 等嘉靖帝到了中年,更加讨厌进谏的人,朝廷内外的人都互相告诫,不敢去触犯他的忌 讳。杨爵上书诋毁符瑞,并且言辞过于激切。皇帝震怒,立即下令把他入狱拷打,把他打得 血肉模糊,运用了各种酷刑,他昏死一夜才苏醒过来。锦衣卫奏请把他送往法司定罪,嘉靖 帝不允许,命令把他严加看管。狱卒因为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杨爵的家人给他送饭。杨 爵多次瀕于死亡,但他仍处之泰然。不久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因为救助杨爵,先后被杖死 在监狱中,从此没有人再敢去救他了 过了一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又过了一年,给事中周怡,都因为进言被收捕,过了五年 还没被释放。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在扶乩的时候有神降临了。嘉靖帝被神言感动,下令 立即把杨爵、刘魁、周怡三人从狱中放了出来。之后还不到一月,尚书熊浃上疏说乩仙的话 是虚妄不实的。嘉靖帝生气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释放杨爵后,那些乱说话乱诿过的人就会 纷纷而至了。”于是就命令东厂特务追捕杨爵等三人。杨爵被释放回家后刚刚十天,追捕他 的校尉就到了。杨爵与校尉们吃完麦饭,就要上路。校尉说:“为会么不把家中的有关事情 安排一下呢?”杨爵站到屏风前对他的妻子说:“朝廷逮捕我,我要走了。”终究头也不回地 随校尉走了,周围观看的人都为他流下了眼泪。等到杨爵等三人都被抓来了,又一同被关押 在镇抚的狱中,给他们所施的刑罚更加严酷了,饮食也多次断绝,幸亏老天保佑他们得以不 死。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宫中大高玄殿发生了火灾,嘉靖帝于是在露台祈祷消灾。听见火 光中好像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于是传诏立即把三人释放了。 杨爵在家里住了两年,一天早上起床,看见有大鸟聚集在屋舍上。杨爵说:“当年伯起 死时的祥瑞又到了。”果然三天后他就去世了。穆宗隆庆初年,朝廷追复了他的官职,并赠 予光禄卿之职,荫任一个儿子。神宗万历年间,朝廷赐予他“忠介”的谥号 精品资源,欢迎下载!!
关押。适逢知县的代任到了,立即释放了他,并且资助他学习的费用。杨爵更加发奋学习, 立志做一个有才能有节操的人。他跟随同郡的韩邦奇游学,以学识与品行而闻名。 嘉靖八年他考中进士,被授予行人的职务。皇帝当时正崇尚礼仪,杨爵趁着出使王府回 来,向皇上进言:“臣奉命出使湖广,看到百姓满脸饥色,提着筐子拿着刀,割取路边饿死 人的尸体吃。即使周公制作的礼仪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老弱饥寒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 呢!”奏书呈上后,得到皇上同意。 在这以前,嘉靖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变清,皇帝派人祭祀黄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 璁等多次上疏请求祝贺,御史鄞人周相上奏疏反驳说:“黄河没有变清,不值得亏陛下之德。 如今喜好阿谀喜事的大臣夸大文辞美化这件事,谗佞的风气一旦开始,献媚的人将接踵而至。 希望取消祭告,停止称贺,下令天下的巨子和百姓不要奏报祥瑞,水灾旱灾蝗灾随时奏报。” 嘉靖帝非常生气,就把他下狱拷打,又在朝廷上施杖刑,贬为韶州经历。 嘉靖帝累年不临朝听政。连年发生旱情,皇上却早晚忙着建设斋醮,修立雷坛,屡次兴 建工程。方士陶仲文因此加官宫保,太仆卿杨最因进谏而死,翊国公郭勋还蒙受皇帝宠幸执 掌政权。二十年的第一天,下了点小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人都作了颂文称贺。杨爵 抚胸长叹,半夜睡不着觉。过了一个月,就上书极力劝谏。 等嘉靖帝到了中年,更加讨厌进谏的人,朝廷内外的人都互相告诫,不敢去触犯他的忌 讳。杨爵上书诋毁符瑞,并且言辞过于激切。皇帝震怒,立即下令把他入狱拷打,把他打得 血肉模糊,运用了各种酷刑,他昏死一夜才苏醒过来。锦衣卫奏请把他送往法司定罪,嘉靖 帝不允许,命令把他严加看管。狱卒因为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杨爵的家人给他送饭。杨 爵多次濒于死亡,但他仍处之泰然。不久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因为救助杨爵,先后被杖死 在监狱中,从此没有人再敢去救他了。 过了一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又过了一年,给事中周怡,都因为进言被收捕,过了五年 还没被释放。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在扶乩的时候有神降临了。嘉靖帝被神言感动,下令 立即把杨爵、刘魁、周怡三人从狱中放了出来。之后还不到一月,尚书熊浃上疏说乩仙的话 是虚妄不实的。嘉靖帝生气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释放杨爵后,那些乱说话乱诿过的人就会 纷纷而至了。”于是就命令东厂特务追捕杨爵等三人。杨爵被释放回家后刚刚十天,追捕他 的校尉就到了。杨爵与校尉们吃完麦饭,就要上路。校尉说:“为会么不把家中的有关事情 安排一下呢?”杨爵站到屏风前对他的妻子说:“朝廷逮捕我,我要走了。”终究头也不回地 随校尉走了,周围观看的人都为他流下了眼泪。等到杨爵等三人都被抓来了,又一同被关押 在镇抚的狱中,给他们所施的刑罚更加严酷了,饮食也多次断绝,幸亏老天保佑他们得以不 死。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宫中大高玄殿发生了火灾,嘉靖帝于是在露台祈祷消灾。听见火 光中好像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于是传诏立即把三人释放了。 杨爵在家里住了两年,一天早上起床,看见有大鸟聚集在屋舍上。杨爵说:“当年伯起 死时的祥瑞又到了。”果然三天后他就去世了。穆宗隆庆初年,朝廷追复了他的官职,并赠 予光禄卿之职,荫任一个儿子。神宗万历年间,朝廷赐予他“忠介”的谥号。 七彩教育网独家 精品资源,欢迎下载!! 七彩教育网 ~~
七彩教育网 七彩教育网 七彩教育网
~~~K@s%U~~~ 七彩教育网 七彩教育网 七彩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