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 语文试题 (命题人:西校语文组) 第I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绮丽/犄角折腾/折耗唆使/日月如梭纰缪/未雨绸缪 B.庇佑/毗邻说服/游说桎梏/纨绔子弟蔓草/顺蔓摸瓜 C.逡巡/峻峭刨床/刨除赡养/蟾宫折桂地壳/金蝉脱壳 D.糜烂/靡费囤聚/粮囤龋齿/踽踽独行款识/识文断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市侩破相闹义气咎由自取声嘶力竭 B.邀功撮和集散地实至名归权宜之计 C.棘手纠葛黄金档慢条丝理疾言厉色 D.邋遢迂腐吉祥物一笔勾销披肝沥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惩前毖后,省城工商、卫生、食品等部门对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的多家餐 饮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罚,使餐饮企业的卫生意识有很大提高 B.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等事项,决定在全省实施“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工程,加大对重污染源及白山黑水的治理力度。 C.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持续发酵,除事件本身的反常和诡异外,民众追问 最多的是为何不能让病死的畜禽死得其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D.“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 业打理得风生水起,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往往达到上万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 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 思考 B.“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髙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 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C.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 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 D.《京华时报》曝出新闻,称已拍摄过半的长篇音乐电视剧《幽兰操》,是姜 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该说法被质疑为炒作并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正是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的纷繁征象:有的依旧如金子般闪光,有的则不 断刺痛人们的良心,也引发时代的追问一一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B.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有些同学就是在高中突击几个月,把素描 练好后顺利考入大学的,但究竟什么是美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 C.“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好、收入高的职位, 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纪宝成批评教育的功利主义时说。 D.有很多玩具、交到很多好朋友、外出旅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心中的幸 福。这种看似触手可及的幸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得到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山东省日照市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西校语文组)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绮丽/犄角 折腾/折耗 唆使/日月如梭 纰缪/未雨绸缪 B.庇佑/毗邻 说服/游说 桎梏/纨绔子弟 蔓草/顺蔓摸瓜 C.逡巡/峻峭 刨床/刨除 赡养/蟾宫折桂 地壳/金蝉脱壳 D.糜烂/靡费 囤聚/粮囤 龋齿/踽踽独行 款识/识文断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市侩 破相 闹义气 咎由自取 声嘶力竭 B.邀功 撮和 集散地 实至名归 权宜之计 C.棘手 纠葛 黄金档 慢条丝理 疾言厉色 D.邋遢 迂腐 吉祥物 一笔勾销 披肝沥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惩前毖后,省城工商、卫生、食品等部门对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的多家餐 饮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罚,使餐饮企业的卫生意识有很大提高。 B.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等事项,决定在全省实施“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工程,加大对重污染源及白山黑水的治理力度。 C.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持续发酵,除事件本身的反常和诡异外,民众追问 最多的是为何不能让病死的畜禽死得其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D.“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 业打理得风生水起,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往往达到上万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 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 思考。 B.“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 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C.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 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 D.《京华时报》曝出新闻,称已拍摄过半的长篇音乐电视剧《幽兰操》,是姜 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该说法被质疑为炒作并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正是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的纷繁征象:有的依旧如金子般闪光,有的则不 断刺痛人们的良心,也引发时代的追问——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B.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有些同学就是在高中突击几个月,把素描 练好后顺利考入大学的,但究竟什么是美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 C.“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好、收入高的职位, 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纪宝成批评教育的功利主义时说。 D.有很多玩具、交到很多好朋友、外出旅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心中的幸 福。这种看似触手可及的幸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得到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 孙和平 ①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 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 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 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 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 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 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 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 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 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②“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 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 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 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 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 ③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 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 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 钮 ④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 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 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上,强 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 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 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 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 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 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髙 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 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 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 培养目标。(节选自《人民论坛》) 6.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 态的滋养最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 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 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 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 孙和平 ①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 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 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 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 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 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 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 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 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 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②“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 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 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 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 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 ③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 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 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 钮。 ④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 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 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上,强 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 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 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 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 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 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 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 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 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 培养目标。(节选自《人民论坛》) 6.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 态的滋养最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 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 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 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 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 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 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 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 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 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 与“仙人”,佛家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 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 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 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 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 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 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 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 作为终极目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 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 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 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 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 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 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 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 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 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日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 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 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 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 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 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殊死战,遂大破之。(《隋书贺若弼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 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 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 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 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 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 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 与“仙人”,佛家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 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 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 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 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 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 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 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 作为终极目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2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 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 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 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 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 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 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 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 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 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 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 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 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 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 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 贺若弼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骁勇便弓马便:熟悉B.轨让其背己让:避让,让开 C.轨竟见诛见:看见D.伐罪吊民吊:吊唁、悼念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吾以舌死后以为常 B.因引锥刺弼舌出血因拔刀斫前奏案 C.恐祸及己及宣帝嗣位 D.死且不恨士卒且惰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④将渡江,酹酒而祝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⑥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⑦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⑧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⑦C.①②④⑧D.③⑤⑥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小心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 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 保住了性命。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 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髙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弻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 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 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6分) ②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2分) ③课内句子: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简要赏析词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字?(4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 表》) (2) 任重而道远。(孔子《论语》)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4)群贤毕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6)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语言表达(12分)
A.骁勇便弓马 便:熟悉 B.轨让其背己 让:避让,让开 C.轨竟见诛 见:看见 D.伐罪吊民 吊:吊唁、悼念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吾以舌死 后以为常 B.因引锥刺弼舌出血 因拔刀斫前奏案 C.恐祸及己 及宣帝嗣位 D.死且不恨 士卒且惰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④将渡江,酹酒而祝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⑥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⑦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⑧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⑧ D.③⑤⑥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小心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 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 保住了性命。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 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 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 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6 分) ②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2 分) ③课内句子: 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2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简要赏析词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字?(4 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 《出师 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孔子《论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群贤毕至, 。 (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语言表达(12 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①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②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③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 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④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 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⑤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⑥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 相同,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A.③⑥①⑤②④B.①⑥③⑤②④C.③⑤⑥①②④D.①④⑥⑤②③ 17.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 (5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 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 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团队通宵鏖战,用力攻坚, 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为他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而感动。 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返回着陆过程,不超过 60字。(4分)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张素蔡金曼)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1日宣布,北京时间 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 着陆,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凌晨5时许,记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看到,地面测控站向再入返回飞行试 验器注入导航参数。5时53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在距地面 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分离 6时13分,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 至预定髙度后,返回器向上跃起,跳出大气层,到达跳出最高点后开始逐渐下降 此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 度时,返回器降落伞顺利开伞,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科研人员将对回收后的返 回器及此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为优化完善嫦娥五号任 务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称,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 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髙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 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荷园织梦 从维熙 ①几次去北戴河,竟然不知与其一桥相隔的南戴河,有个方圆600多亩的水上中 华荷园。直到今年7月,我才在南戴河畔,见到了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荷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 。 。 。 。 。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①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②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③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 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④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 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⑤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⑥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 相同,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A.③⑥①⑤②④ B.①⑥③⑤②④ C.③⑤⑥①②④ D.①④⑥⑤②③ 17.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 (5 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 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 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团队通宵鏖战,用力攻坚, 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为他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而感动。 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返回着陆过程,不超过 60 字。(4 分) 中新社北京 11 月 1 日电 (张素蔡金曼)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 1 日宣布,北京时间 11 月 1 日 6 时 42 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 着陆,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凌晨 5 时许,记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看到,地面测控站向再入返回飞行试 验器注入导航参数。5 时 53 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在距地面 高约 5000 公里处正常分离。 6 时 13 分,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 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起,跳出大气层,到达跳出最高点后开始逐渐下降。 此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 10 公里高 度时,返回器降落伞顺利开伞,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科研人员将对回收后的返 回器及此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为优化完善嫦娥五号任 务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称,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 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 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荷园织梦 从维熙 ①几次去北戴河,竟然不知与其一桥相隔的南戴河,有个方圆 600 多亩的水上中 华荷园。直到今年 7 月,我才在南戴河畔,见到了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荷 园
②所以用诗、梦、痴、醉的字眼,来诠释我在荷园时的心怀,全然因为我从没有 见过这么大的水上荷园和这么多品种的荷花。当小舟在荷花丛中荡过时,朵朵白 荷犹如千百名京剧中的青衣,在微风中舞动着水袖;那一望无边的朵朵粉荷,时 而在清风中低垂下粉腮,时而又高仰起醉红的脸,真像一代艳后在水上重现《贵 妃醉酒》时的狂癫。此情此景,引人遐想万千,流连忘返。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是 在红荷、白荷的绿裙之下,间或还看见一丛丛睡莲,它们的稚嫩的叶片像是娃儿 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冠,似在窥视着中国“青衣姐”和“花旦姐”的表 演。睡莲的家园是欧洲,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官的珍藏馆里,曾见过法国大画家莫 奈笔下的长卷《睡莲》。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 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 观 ③月下,我再次走到荷园水边,品味荷塘月色之雅。面对几百种美荷,我突然想 起了纷繁文坛里,独具雅荷品格的作家孙犁。他辞世于202年7月,而此时此 刻是2009年的7月,是不是他不死的灵魂光环,把我吸引到中华荷园来的?散 文学会的作家红孩,电话中请我来南戴河时,我内心有点犹豫;当他说到我们下 榻在中华荷园时,我就勃然为之心动了。荷园之所以对我产生磁场般的强大引力, 全然在于莲荷的美,正是孙犁形影的化身。他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他多次 自我瘦身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 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他说:“影响刘绍棠、从 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 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如此淡定的人生恪守,不但让评论 界仰目,连我们深受其影响的一代作家,都感到孙犁行文和做人,都是我们高巍 的生活坐标。以此,对比文坛中那些自肥其身、自封大师的人来说,不是楚河汉 界、清浊分明了吗? ④回到宾馆,虽然极度疲劳,却难以成眠。我记起当年的7月15日,去天津参 加他的告别仪式时,难以忘怀的一瞬:他平静地卧在灵堂上,周围摆满了荷花。 那是荷乡人民,特意在当天黎明从白洋淀采摘下来,马不停蹄地运到灵堂与孙犁 告别的。所以,当天津报刊对我采访时,我举起灵堂前的一束红荷,回答记者说: “她就是孙犁的精灵。荷花已然雅致无瑕,花儿凋谢了头上结岀莲蓬,根下还盘 结出甜藕。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 野荷!” ⑤过了午夜,我才模模糊糊地睡去,但荷花织成的夜梦,却又闯进我的心扉:我 看见一身素衣足穿布鞋的孙犁,含笑地向我走来,我急忙地迎了上去,想握住他 的手;但是我的手抓到的只是一朵荷花。 ⑥我惊奇地喊道:“您在哪里?您在……” ⑦没有任何回声。但我手里的那朵荷花,却魔术般地变了形体一一它变成了一盏 荷灯。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二 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我正陷入茫然之中时,素衣布鞋的 孙犁,突然又出现了,他站立于荷灯光环的中心,向远方凝思远望… ⑧我再一次呼喊他的名字,却把我自己叫醒了。我马上明白过来,刚才是一个午 夜之梦;而做梦的缘由,是美丽荷园勾起了我的思绪万千。至于那身着素衣的孙 犁,我也找到切入心扉的依据:白洋淀的荷花丛中,水乡人给他立起一座银色的 雕像一一全身是用汉白玉石雕塑而成,他是从白洋淀的荷花丛中走来,到这个名 冠全国的荷园赏荷来了。于是引发了这儿荷花仙子们的祭悼,万朵美荷摇身变成 了万盏荷灯
②所以用诗、梦、痴、醉的字眼,来诠释我在荷园时的心怀,全然因为我从没有 见过这么大的水上荷园和这么多品种的荷花。当小舟在荷花丛中荡过时,朵朵白 荷犹如千百名京剧中的青衣,在微风中舞动着水袖;那一望无边的朵朵粉荷,时 而在清风中低垂下粉腮,时而又高仰起醉红的脸,真像一代艳后在水上重现《贵 妃醉酒》时的狂癫。此情此景,引人遐想万千,流连忘返。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是, 在红荷、白荷的绿裙之下,间或还看见一丛丛睡莲,它们的稚嫩的叶片像是娃儿 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冠,似在窥视着中国“青衣姐”和“花旦姐”的表 演。睡莲的家园是欧洲,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官的珍藏馆里,曾见过法国大画家莫 奈笔下的长卷《睡莲》。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 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 观。 ③月下,我再次走到荷园水边,品味荷塘月色之雅。面对几百种美荷,我突然想 起了纷繁文坛里,独具雅荷品格的作家孙犁。他辞世于 2002 年 7 月,而此时此 刻是 2009 年的 7 月,是不是他不死的灵魂光环,把我吸引到中华荷园来的?散 文学会的作家红孩,电话中请我来南戴河时,我内心有点犹豫;当他说到我们下 榻在中华荷园时,我就勃然为之心动了。荷园之所以对我产生磁场般的强大引力, 全然在于莲荷的美,正是孙犁形影的化身。他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他多次 自我瘦身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 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他说:“影响刘绍棠、从 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 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如此淡定的人生恪守,不但让评论 界仰目,连我们深受其影响的一代作家,都感到孙犁行文和做人,都是我们高巍 的生活坐标。以此,对比文坛中那些自肥其身、自封大师的人来说,不是楚河汉 界、清浊分明了吗? ④回到宾馆,虽然极度疲劳,却难以成眠。我记起当年的 7 月 15 日,去天津参 加他的告别仪式时,难以忘怀的一瞬:他平静地卧在灵堂上,周围摆满了荷花。 那是荷乡人民,特意在当天黎明从白洋淀采摘下来,马不停蹄地运到灵堂与孙犁 告别的。所以,当天津报刊对我采访时,我举起灵堂前的一束红荷,回答记者说: “她就是孙犁的精灵。荷花已然雅致无瑕,花儿凋谢了头上结出莲蓬,根下还盘 结出甜藕。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⑤过了午夜,我才模模糊糊地睡去,但荷花织成的夜梦,却又闯进我的心扉:我 看见一身素衣足穿布鞋的孙犁,含笑地向我走来,我急忙地迎了上去,想握住他 的手;但是我的手抓到的只是一朵荷花。 ⑥我惊奇地喊道:“您在哪里?您在……” ⑦没有任何回声。但我手里的那朵荷花,却魔术般地变了形体——它变成了一盏 荷灯。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一 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我正陷入茫然之中时,素衣布鞋的 孙犁,突然又出现了,他站立于荷灯光环的中心,向远方凝思远望…… ⑧我再一次呼喊他的名字,却把我自己叫醒了。我马上明白过来,刚才是一个午 夜之梦;而做梦的缘由,是美丽荷园勾起了我的思绪万千。至于那身着素衣的孙 犁,我也找到切入心扉的依据:白洋淀的荷花丛中,水乡人给他立起一座银色的 雕像——全身是用汉白玉石雕塑而成,他是从白洋淀的荷花丛中走来,到这个名 冠全国的荷园赏荷来了。于是引发了这儿荷花仙子们的祭悼,万朵美荷摇身变成 了万盏荷灯
19.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二段是怎样描写荷园的。(4分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2)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 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 21.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以“荷园织梦”为题。(4分) 22.“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 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从其中所获得的启示。(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僧见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迅速将其捞起,怎奈,被蝎子刺伤。次日 这位老僧又遇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不假思索,又迅速将蝎子捞起,又被刺伤。 路人不解,问:大师为何不吸取教训?如此毒蝎,由它去吧!老僧曰:蝎蜇人乃 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 非佛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5分,每小题3分) 1.B(分别读作bi/pi,shuo/shui,gu/ku,man/wan。A项分别读作qi/j, zhe/she,suo/suo,mit/mouC项分别读作qun/jn,bo/po,shan/chdn, qido/qio。D项分别读作m/m,tun/dun,q/j,zhi/shi。) 2.D(A闹意气;B撮合;C慢条斯理。) 3.选DA项,“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毖,谨慎:小心。这里属范围不当。B项,“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指我 国东北地区。这里属望文生义。C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属于褒义词,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D项,“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 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4.选CA项,因成分残缺而导致搭配不当,“收录……作家”不当,应在“作 家”后加“的作品”;B项,表意不明;D项,不合逻辑,“《幽兰操》”是电 视剧名,不能说成是“姜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 5.选CA项,冒号只能管到“良心”,其后逗号应改为句号。B项,“什么是 美术”没有疑问语气,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省略号与“等等”不能连用。 6.C(“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错。原文中说“因此,正是在这文化 的影响下”的“这”,从前后语境看,应是指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 文化”) 7.A(“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于文无据,也与事实不符。一般说,德育 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8.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错,原文是说“‘诗书教化,所以明人 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诗书教化”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明人 伦”;在本文作者看来,“明人伦”才是“儒家的思想核心”) 9.A(B.轨让其背己,让:责备C.轨竟见诛,见:被D.伐罪吊民,吊:慰
19.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二段是怎样描写荷园的。(4 分)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2)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一 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 21.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以“荷园织梦”为题。(4 分) 22.“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 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从其中所获得的启示。(6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老僧见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迅速将其捞起,怎奈,被蝎子刺伤。次日, 这位老僧又遇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不假思索,又迅速将蝎子捞起,又被刺伤。 路人不解,问:大师为何不吸取教训?如此毒蝎,由它去吧!老僧曰:蝎蜇人乃 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 非佛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B(分别读作 bì∕pí,shuō∕shuì,gù/kù,màn∕wàn。A 项分别读作 qǐ/jī, zhē∕shé,suō∕suō,miù∕móu。C 项分别读作 qūn∕jùn,bào∕páo,shàn∕chán, qiào∕qiào。 D 项分别读作 mí∕mí,tún∕dùn,qǔ∕jǔ,zhì∕shí。) 2.D(A 闹意气;B 撮合;C 慢条斯理。) 3.选 D A 项,“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毖,谨慎;小心。这里属范围不当。B 项,“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指我 国东北地区。这里属望文生义。C 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属于褒义词,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D 项,“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 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4.选 C A 项,因成分残缺而导致搭配不当,“收录……作家”不当,应在“作 家”后加“的作品”;B 项,表意不明;D 项,不合逻辑,“《幽兰操》”是电 视剧名,不能说成是“姜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 5.选 C A 项,冒号只能管到“良心”,其后逗号应改为句号。B 项,“什么是 美术”没有疑问语气,问号应改为逗号。D 项,省略号与“等等”不能连用。 6.C (“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错。原文中说“因此,正是在这文化 的影响下”的“这”,从前后语境看,应是指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 文化”) 7. A (“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于文无据,也与事实不符。一般说,德育 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8. B (“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错,原文是说“‘诗书教化,所以明人 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诗书教化”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明人 伦”;在本文作者看来,“明人伦”才是“儒家的思想核心”) 9.A (B.轨让其背己,让:责备 C.轨竟见诛,见:被 D.伐罪吊民,吊:慰 问
10.B(A.以:因为;以:把B.因:于是就C.恐祸及己:牵连,累及;及: 等到。 D.且:尚且;且:将要。) 11.D(①②说的不是军事才能。④说的是祈祷祭祀鬼神。⑦是他治军严明,是。 12.B解析错误:密,口实严密。 13.①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使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 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怨恨(或:即使死 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②贺若弼率领大军渡过长江,陈人却没有发觉他们(这件事) ③朱亥故意不答谢(答复感谢),公子认为这个人很奇怪 译文: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 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来对他说:“我 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 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 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 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 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来做记室的官。 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 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他这件事, 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来灾祸,就假答道:“皇太子德 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 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 会失掉大臣(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 易地发表意见啊。”等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 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十座城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隋高祖 受禅让,登基为帝,心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 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 对了。”开皇九年,隋大举伐陈,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大军将要渡江,贺若 弼举酒祭奠、祈祷说:“我贺若弼从宗庙里领受了祖宗的指示,将要征讨远方, 以振国威,讨伐有罪的人,安抚受苦的百姓,剪除凶恶残暴之徒。上天长江,请 看着我做这些事,如果能赐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大军就会渡江顺利;如果事 情不顺利,被江水吞没死在鱼腹之中,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在这之前, 贺若弼先请命让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防交接的时候,一定聚集在历阳。于是军 旗林列,营帐遍野。陈国人以为大兵将至,让国中军队全部开拔出来设防。知道 是换防交待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来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 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的南徐州,逮 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 买酒,贺若弼立刻把他斩首。大军前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 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人率领兵马抗拒,田瑞先来攻打贺若弼大 军,贺若弼将他击退。鲁达等人相继依次而进,弼军屡屡(假装)退却。贺若弼揣 测他们渐渐骄傲自大,士兵也疲惫懈怠,于是就督促激励将士拼死战斗,这样就 大破敌军,取得了胜利。 14.(1)“恨”怅恨。万千怅恨皆因思念之人远在天涯。(2分)写出了词中 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深。(2分)
10.B (A.以:因为;以:把 B.因:于是就 C.恐祸及己:牵连,累及;及: 等到。 D.且:尚且;且:将要。) 11.D (①②说的不是军事才能。④说的是祈祷祭祀鬼神。⑦是他治军严明,是。 12.B 解析错误:密,口实严密。 13.①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使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 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怨恨(或:即使死 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②贺若弼率领大军渡过长江,陈人却没有发觉他们(这件事)。 ③朱亥故意不答谢(答复感谢),公子认为这个人很奇怪。 译文: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 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来对他说:“我 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 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 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 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 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来做记室的官。 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 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他这件事, 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来灾祸,就假答道:“皇太子德 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 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 会失掉大臣(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 易地发表意见啊。”等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 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十座城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隋高祖 受禅让,登基为帝,心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 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 对了。”开皇九年,隋大举伐陈,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大军将要渡江,贺若 弼举酒祭奠、祈祷说:“我贺若弼从宗庙里领受了祖宗的指示,将要征讨远方, 以振国威,讨伐有罪的人,安抚受苦的百姓,剪除凶恶残暴之徒。上天长江,请 看着我做这些事,如果能赐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大军就会渡江顺利;如果事 情不顺利,被江水吞没死在鱼腹之中,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在这之前, 贺若弼先请命让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防交接的时候,一定聚集在历阳。于是军 旗林列,营帐遍野。陈国人以为大兵将至,让国中军队全部开拔出来设防。知道 是换防交待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来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 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的南徐州,逮 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 买酒,贺若弼立刻把他斩首。大军前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 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人率领兵马抗拒,田瑞先来攻打贺若弼大 军,贺若弼将他击退。鲁达等人相继依次而进,弼军屡屡(假装)退却。贺若弼揣 测他们渐渐骄傲自大,士兵也疲惫懈怠,于是就督促激励将士拼死战斗,这样就 大破敌军,取得了胜利。 14.(1)“恨”怅恨。万千怅恨皆因思念之人远在天涯。(2 分)写出了词中 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深。(2 分)
(2)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2分)主人公满腹哀怨, 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以物之“无情”写人之 “有情”,突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哀伤。(2分) 15.1.陟罚臧否 2.士不可以不弘毅 3.挟飞仙以遨游 4.少长咸集 5.银瓶乍破水浆迸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6.A(③中的“处处”对应首句“息息相关”;⑥与①构成因果关系,①中的 “口彩”对应⑥中的“人丁兴旺”;①的“过去”和⑤的“今天”按照时间顺序 排列,⑤中的“这种习俗”指代前文;②是在灯笼中突出“元宵节的花灯”的特 殊地位;④承接上句的“元宵花灯”加以展开。) 17、示例:①“事情”改为“喜讯”;②“顷刻”改为“顿时”;③“预想”改 为“原本”;④“用力”改为“努力”;⑤“难点”改为“困难”。每改对一处 给1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的,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向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注入导航参数(1分),服务舱与返回器正常分离(1 分),返回器经过两次气动减速(1分),降落伞顺利开伞(1分),在预定区 域着陆。(4分。每个过程1分。超出字数扣1分) 19.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用“青衣”喻“白荷”,“花 旦”喻“粉荷”;用“低垂”、“髙仰起”、“托起”、“窥视”等词将荷人格 化。形象地描绘了白荷、粉荷和睡莲等景物或轻盈、或娇羞、或狂癫、或髙雅的 不同特征和“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欣赏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南戴河中华 荷园无比喜爱的情感。(3分) 20.(1)①说我从孙犁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名普通作家。②孙犁是一株 美荷,他的人品作品就是一节节的甜藕。③表达出“我”对孙犁伟大人格的敬佩 之情。(2分) (2)①表层意指荷灯照亮荷塘,呈现一片光明的景象。②深层意指出孙犁人格 的伟大,光彩照人。③表达我对孙犁先生的“敬仰”。(2分) 21.①作者在美丽的中华荷园,即景生情,睹物思人,想到了独具荷花品格的作 家孙犁,且在梦中见到孙犁先生。(2分)②表达作者对独具荷花品格的孙犁先 生的无限崇敬、缅怀之情。(2分) 22.①孙犁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是他多次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 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 严正声明。如此淡定的人格恪守,是我们高巍的生活坐标。(2分)②无论是他 的行文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是我们崇高的榜样;那些沽名钓誉、自封为大师与他 相比是清浊分明的。当我们人生路上面临荣誉与赞美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孙犁先 生的伟大人格,谦虚礼让,低调真诚,这样在谈笑风生的背后便有着人生沉甸甸 的重量。(4分)(答其他方面的启示,能结合文本内容,又言之有理,可酌情 给分。)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寓意型新材料作文。寓意型新材料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新材 料作文从材料含意明暗显隐看,大致可分为直白型—一材料的内容明显,多指现
(2)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2 分)主人公满腹哀怨, 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以物之“无情”写人之 “有情”,突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哀伤。(2 分) 15.1.陟罚臧否 2.士不可以不弘毅 3.挟飞仙以遨游 4.少长咸集 5.银瓶乍破水浆迸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6.A(③中的“处处”对应首句“息息相关”;⑥与①构成因果关系,①中的 “口彩”对应⑥中的“人丁兴旺”;①的“过去”和⑤的“今天”按照时间顺序 排列,⑤中的“这种习俗”指代前文;②是在灯笼中突出“元宵节的花灯”的特 殊地位;④承接上句的“元宵花灯” 加以展开。) 17、示例:①“事情”改为“喜讯”;②“顷刻”改为“顿时”;③“预想”改 为“原本”;④“用力”改为“努力”;⑤“难点”改为“困难”。每改对一处 给 1 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的,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向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注入导航参数(1 分),服务舱与返回器正常分离(1 分),返回器经过两次气动减速(1 分),降落伞顺利开伞(1 分),在预定区 域着陆。(4 分。每个过程 1 分。超出字数扣 1 分) 19. 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用“青衣”喻“白荷”,“花 旦”喻“粉荷”;用“低垂”、“高仰起”、“托起”、“窥视”等词将荷人格 化。形象地描绘了白荷、粉荷和睡莲等景物或轻盈、或娇羞、或狂癫、或高雅的 不同特征和“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欣赏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南戴河中华 荷园无比喜爱的情感。(3 分) 20.(1)①说我从孙犁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名普通作家。②孙犁是一株 美荷,他的人品作品就是一节节的甜藕。③表达出“我”对孙犁伟大人格的敬佩 之情。(2 分) (2)①表层意指荷灯照亮荷塘,呈现一片光明的景象。②深层意指出孙犁人格 的伟大,光彩照人。③表达我对孙犁先生的“敬仰”。(2 分) 21.①作者在美丽的中华荷园,即景生情,睹物思人,想到了独具荷花品格的作 家孙犁,且在梦中见到孙犁先生。(2 分)②表达作者对独具荷花品格的孙犁先 生的无限崇敬、缅怀之情。(2 分) 22.①孙犁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是他多次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 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 严正声明。如此淡定的人格恪守,是我们高巍的生活坐标。(2 分)②无论是他 的行文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是我们崇高的榜样;那些沽名钓誉、自封为大师与他 相比是清浊分明的。当我们人生路上面临荣誉与赞美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孙犁先 生的伟大人格,谦虚礼让,低调真诚,这样在谈笑风生的背后便有着人生沉甸甸 的重量。(4 分)(答其他方面的启示,能结合文本内容,又言之有理,可酌情 给分。)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寓意型新材料作文。寓意型新材料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新材 料作文从材料含意明暗显隐看,大致可分为直白型——材料的内容明显,多指现
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审题时无须引申;寓意型一一材料内 容有寓意,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有所寄托, 意思是隐含的,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由此及彼,与 现实对接 寓意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要弄清材料“言在此”的 此”的内容;第二步要找出材料“意在彼”的“彼”(本体)的内容。着眼于 喻比性,切忌停留于文本的表层。寓意型材料的“意”埋藏的深度不一,必须有 一个由表入里的读解过程,才能切入“本质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一个字 也不放过,每句话细细推敲。如果读材料是浮光掠影,粗心大意,满足于“一望 即有得”,往往会偏离题意 寓意型新材料作文题。要注意紧扣材料,准确审题:善于捕捉关键句一一关 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 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 能事半功倍。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 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 正确立意。 1.概括内容,明确对象一一老僧救蝎子反被蝎子咬,但仍不改被刺救蝎子的 初衷,路人不解,老僧道出缘由一一救人(物)是人的本性。由此明确对象 材料陈述对象分别是老僧、蝎子、路人。 2.选取角度,抓关键点一一材料重点写老僧,可以老僧这个角度入手为重点, 当然也可以从蝎子和路人的角度入手。抓关键一一抓材料的关键句或关键点。找 出有关陈述老僧的关键句:老僧曰: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 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 3.分析原因,由此及彼(寓意)一一老僧为什么被刺伤还救蝎子?(从老僧 讲的话中可以找到原因)蝎子为什么蜇人?路人为什么不解?进而由此及彼,辨 明是非(寓意)一一辨明材料陈述对象老僧、蝎子和路人的寓意。本则“老僧救 蝎子”的故事,表面上与当前的政治热点、社会时事并无关联,实际上小故事有 大道理,命题者关注的是“善良本性与知恩图报”这一核心问题,倡导坚守善良 本性,走自己的路,不随波逐流……其内涵深刻,而且可供发挥的空间很大 由上述分析,就能得出准确的立意 、从老僧的角度立意 1.抓住“老僧坚持救蝎子,不因被刺和路人的不解而改变”这些文字信息, 由此切入,可提炼出以下观点: ①行善不需要理由(或讲条件),不能因怕受损失受伤害就拒绝行善 ②做人要坚守善良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操守、本心等等,不能 因外在环境的不利(或外在压力等)而改变甚至放弃 2.抓住“老僧关于天性的论述”的文字切入,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①尊重其它事物的天性,不苛责于人; ②顺乎自己好的天性,不随波逐流。 3.抓住“老僧救蝎子的结果”的文字切入,结合路人的问话,可以提炼出以 下观点: ①行善也要看对象,讲方法,行善要理性。 ②不适当的善行,不仅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有可能是养懒与纵恶 、从蝎子的角度来立意
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审题时无须引申;寓意型——材料内 容有寓意,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有所寄托, 意思是隐含的,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由此及彼,与 现实对接。 寓意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要弄清材料“言在此”的 “此”的内容;第二步要找出材料“意在彼”的“彼”(本体)的内容。着眼于 喻比性,切忌停留于文本的表层。寓意型材料的“意”埋藏的深度不一,必须有 一个由表入里的读解过程,才能切入“本质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一个字 也不放过,每句话细细推敲。如果读材料是浮光掠影,粗心大意,满足于“一望 即有得”,往往会偏离题意。 寓意型新材料作文题。要注意紧扣材料,准确审题:善于捕捉关键句——关 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 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 能事半功倍。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 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 正确立意。 1.概括内容,明确对象——老僧救蝎子反被蝎子咬,但仍不改被刺救蝎子的 初衷,路人不解,老僧道出缘由——救人(物)是人的本性。由此明确对象—— 材料陈述对象分别是老僧、蝎子、路人。 2.选取角度,抓关键点——材料重点写老僧,可以老僧这个角度入手为重点, 当然也可以从蝎子和路人的角度入手。抓关键——抓材料的关键句或关键点。找 出有关陈述老僧的关键句:老僧曰: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 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 3.分析原因,由此及彼(寓意)——老僧为什么被刺伤还救蝎子?(从老僧 讲的话中可以找到原因)蝎子为什么蜇人?路人为什么不解?进而由此及彼,辨 明是非(寓意)——辨明材料陈述对象老僧、蝎子和路人的寓意。本则“老僧救 蝎子”的故事,表面上与当前的政治热点、社会时事并无关联,实际上小故事有 大道理,命题者关注的是“善良本性与知恩图报”这一核心问题,倡导坚守善良 本性,走自己的路,不随波逐流……其内涵深刻,而且可供发挥的空间很大。 由上述分析,就能得出准确的立意: 一、从老僧的角度立意 1.抓住“老僧坚持救蝎子,不因被刺和路人的不解而改变”这些文字信息, 由此切入,可提炼出以下观点: ①行善不需要理由(或讲条件),不能因怕受损失受伤害就拒绝行善。 ②做人要坚守善良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操守、本心等等,不能 因外在环境的不利(或外在压力等)而改变甚至放弃。 2.抓住“老僧关于天性的论述”的文字切入,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①尊重其它事物的天 性,不苛责于人; ②顺乎自己好的天性,不随波逐流。 3.抓住“老僧救蝎子的结果”的文字切入,结合路人的问话,可以提炼出以 下观点: ①行善也要看对象,讲方法,行善要理性。 ②不适当的善行,不仅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有可能是养懒与纵恶。 二、从蝎子的角度来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