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 语文 2017.05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 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 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丨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中/华-资*源%库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第丨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唐诗宋词吟出口,婉约的江南便款款而来了。烟雨漂洗过的西湖,宛如( 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月色(弥漫/弥散)的西湖,宛如一帘笼着轻纱的幽 梦。黛色乌篷客船轻轻摇曳着,寒山寺钟声寂寥地回响着,两岸的飞檐吊角、灰 瓦白墙,①。当草长莺飞、杨柳拂堤之时,江南春就来了:曲径通向 的深深庭院里,春色满园关不住;朱雀桥边的乌表巷口,自在矫莺恰恰啼:绿杨 阴里(清净/清静)的长堤上,隐隐笙歌处处随。 江南的春天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而中原的春天,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春 来谁敛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一千年前的四月,花的艳潮也许正在盍唐的 桥边陌上、宫内坊间肆意涌动,整个洛阳城都在为牡丹疯狂,“三条九陌花时节, 万马千车看牡丹”,人们② 诗人们酒气萦身,呼朋喝友,肥马轻裘, 踏花归去,一路马蹄馨香,写下荡气回肠的诗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yi婉约 B.曲φ径荡气回肠 C.矫莺 芳菲 D.乌篷 肥马轻裘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幅弥散清净 B.一幅弥漫清静 C.一副弥散清静 D.一副弥漫清净
2017 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 语 文 2017.05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 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 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中/华-资*源%库 3.第 I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唐诗宋词吟出口,婉约..的江南便款款而来了。烟雨漂洗过的西湖,宛如(一 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月色(弥漫/弥散)的西湖,宛如一帘笼着轻纱的幽 梦。黛色乌篷..客船轻轻摇曳.着,寒山寺钟声寂寥地回响着,两岸的飞檐吊角、灰 瓦白墙, ① 。当草长莺飞、杨柳拂堤之时,江南春就来了:曲.径通向 的深深庭院里,春色满园关不住;朱雀桥边的乌表巷口,自在矫莺..恰恰啼;绿杨 阴里(清净/清静)的长堤上,隐隐笙歌处处随。 江南的春天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而中原的春天,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春 来谁敛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一千年前的四月,花的艳潮也许正在盍唐的 桥边陌上、宫内坊间肆意涌动,整个洛阳城都在为牡丹疯狂,“三条九陌花时节, 万马千车看牡丹”,人们 ② 。诗人们酒气萦身,呼朋喝友,肥马轻裘 ...., 踏花归去,一路马蹄馨香,写下荡气回肠 ....的诗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 yì 婉约 B.曲 qǔ径 荡气回肠 C.矫莺 芳菲 D.乌篷 肥马轻裘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幅 弥散 清净 B.一幅 弥漫 清静 C.一副 弥散 清静 D.一副 弥漫 清净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 B.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 C.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 D.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 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②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如过江之鲫,投 身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③我们如果只是欣赏《赤壁赋》的华美辞章,而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进而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④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问题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 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节外生枝 ⑤河畔新区违建之风抬头;部分业主占用公用场地非法搭建,或楼顶加层,或凌 空搭建,这些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⑥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 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 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 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一些修辞手法, 而在于词语用得恰到好处。 D.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 头茅草屋 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画竹:越名教而任自然 天明 在静物之中,竹的品性尤为特殊:像树一般挺拔坚硬,却“茎中空、无年轮”, 可谓“不刚不柔,非木非草”。诗人白居易在《画竹歌》中感慨道:“植物之中竹 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那介于草木之间刚柔并济的神韵,为历代画家“望竹 兴叹”的原因。 唐代以前,即便是描绘“竹林七贤”的画作,背景也只是松、柏、柳、槐及 些无名的阔叶树,鲜有竹的出现。唐代竹画兴起,唐代萧悦和北宋文同尤为出 名。文同爱竹,到了“深入竹乡,以竹为妻”的地步,他的画竹心法被苏轼盛赞, 后凝练为成语“胸有成竹”。 苏轼认为,败笔于竹下的画家们总是纠结于对竹竿、枝、节、叶等局部的剖 析和打磨,而疏忽了对竹整体观感的把握,陷入了技术理性,使画作技巧有余而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 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 B.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 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 C.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 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 D.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 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 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②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如过江之鲫 ....,投 身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③我们如果只是欣赏《赤壁赋》的华美辞章,而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进而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 ....之憾。 ④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问题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 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节外生枝 ....。 ⑤河畔新区违建之风抬头;部分业主占用公用场地非法搭建,或楼顶加层,或凌 空搭建, 这些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 ....,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⑥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 斯泰惨淡经营 ....了整整 12 年之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 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 200 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 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一些修辞手法, 而在于词语用得恰到好处。 D.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 头茅草屋, 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画竹:越名教而任自然 天 明 在静物之中,竹的品性尤为特殊:像树一般挺拔坚硬,却“茎中空、无年轮”, 可谓“不刚不柔,非木非草”。诗人白居易在《画竹歌》中感慨道:“植物之中竹 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那介于草木之间刚柔并济的神韵,为历代画家“望竹 兴叹”的原因。 唐代以前,即便是描绘“竹林七贤”的画作,背景也只是松、柏、柳、槐及 一些无名的阔叶树,鲜有竹的出现。唐代竹画兴起,唐代萧悦和北宋文同尤为出 名。文同爱竹,到了“深入竹乡,以竹为妻”的地步,他的画竹心法被苏轼盛赞, 后凝练为成语“胸有成竹”。 苏轼认为,败笔于竹下的画家们总是纠结于对竹竿、枝、节、叶等局部的剖 析和打磨,而疏忽了对竹整体观感的把握,陷入了技术理性,使画作技巧有余而
精神不足。文同画竹之所以丰神飘洒,在于他“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同 画竹不是边看边画、边想边画,而是透过细致周到的观察,在脑海中提炼出竹 的神韵气度,察其“神”而非察其“身”,一旦下笔,便一气呵成。 元明时期竹画独立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门类,各种版本的《竹谱》更是对画竹 的理论和技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元代画家李衙认为画竹叶“粗忌桃叶,细忌柳 叶”’,竹叶是画竹尤难把握的。清代郑板桥却对前辈立下的规矩作出了反思:“始 余画竹,不敢为桃柳叶,为竹家所忌。近颇作‘桃叶柳叶而不失为竹意……古来 画家习俗皆成陋语也。”在郑板桥看来,画竹“总要以气韵为先”,所谓气韵,是 指竹子的生理结构和生长规律在自然界风霜雪雨、明晦阴晴中所呈现出来的体态 和动感,是竹子固有习性中所蕴含的自在之美。只要能把这美感表现到位,至于 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竿之粗与细等,都不必过于计较。 以气韵为先的理念,在“扬州八怪”的竹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金农喜欢观 摩竹影,“每髙舂夕晡时就日影写其状”,笔下的竹叶好似深秋的红枫;李方膺擅 长画“风”,名作《潇湘风竹图》中的竹叶好像飘扬在寒风中的碎布条,给人以 忽看不似画,侧听有秋声之感。郑板桥在《板桥题画兰竹》提到:“文与可画竹, 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 其神理具足也。……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的差别在于,前者之“成”是整体、完成之意,后者之 成”则是成例、成见之意。胸有成竹所强调的是画家要有整体感,不能把竹子 视为竿、茎、枝、叶简单的组合;胸无成竹强调的则是画家不能被已经形成的规 矩所束缚,失去艺术的想象力。画家只有具备了整体感和大局观才能不为物所役, 摆脱呆板的“匠气”;而只有做到胸无成见,才能不为人所役,从而捕捉到自然 的“灵气”。因此,“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共同体现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艺 术追求。 回顾“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这段艺术小史,我们可以领略到竹有节 虚心、刚柔并济的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之契合,同时也看到了中国艺术在处 理画竹时所展现的辩证统一的理念,这大概是国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把中国文化 称为“竹的文化”的原因之一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不刚不柔,非木非草,那刚柔并济的神韵难以表达,这也是唐代以前鲜有 竹画出现的原因 B.竹画兴起于唐代,元明时期独立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门类,对画竹的理论和技 法有了系统的总结 C.李衍认为画竹叶“粗忌桃叶,细忌柳叶”,郑板桥则认为把竹叶画成桃叶柳叶 也能表现出竹意 D.陈寅恪把中国文化称为竹的文化,是因为竹子有节、虚心、刚柔并济的意象 与中国文化相契合。 7.下面有关“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胸有成竹是指不对竹竿、枝、节、叶等作局部的技巧处理,而是对竹作整体 把握,提炼出竹的神韵气度。 B.金农竹画的竹叶似深秋的红枫,李方膺笔下的竹叶像飘扬在寒风中的碎布条
精神不足。文同画竹之所以丰神飘洒,在于他“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同 画竹不是边看边画、边想边画,而是透过细致周到的观察,在脑海中提炼出竹 的神韵气度,察其“神”而非察其“身”,一旦下笔,便一气呵成。 元明时期竹画独立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门类,各种版本的《竹谱》更是对画竹 的理论和技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元代画家李衙认为画竹叶“粗忌桃叶,细忌柳 叶”,竹叶是画竹尤难把握的。清代郑板桥却对前辈立下的规矩作出了反思:“始 余画竹,不敢为桃柳叶,为竹家所忌。近颇作‘桃叶柳叶而不失为竹意……古来 画家习俗皆成陋语也。”在郑板桥看来,画竹“总要以气韵为先”,所谓气韵,是 指竹子的生理结构和生长规律在自然界风霜雪雨、明晦阴晴中所呈现出来的体态 和动感,是竹子固有习性中所蕴含的自在之美。只要能把这美感表现到位,至于 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竿之粗与细等,都不必过于计较。 以气韵为先的理念,在“扬州八怪”的竹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金农喜欢观 摩竹影,“每高舂夕晡时就日影写其状”,笔下的竹叶好似深秋的红枫;李方膺擅 长画“风”,名作《潇湘风竹图》中的竹叶好像飘扬在寒风中的碎布条,给人以 忽看不似画,侧听有秋声之感。郑板桥在《板桥题画兰竹》提到:“文与可画竹, 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 其神理具足也。……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的差别在于,前者之“成”是整体、完成之意,后者之 “成”则是成例、成见之意。胸有成竹所强调的是画家要有整体感,不能把竹子 视为竿、茎、枝、叶简单的组合;胸无成竹强调的则是画家不能被已经形成的规 矩所束缚,失去艺术的想象力。画家只有具备了整体感和大局观才能不为物所役, 摆脱呆板的“匠气”;而只有做到胸无成见,才能不为人所役,从而捕捉到自然 的“灵气”。因此,“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共同体现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艺 术追求。 回顾“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这段艺术小史,我们可以领略到竹有节、 虚心、刚柔并济的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之契合,同时也看到了中国艺术在处 理画竹时所展现的辩证统一的理念,这大概是国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把中国文化 称为“竹的文化”的原因之一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不刚不柔,非木非草,那刚柔并济的神韵难以表达,这也是唐代以前鲜有 竹画出现的原因。 B.竹画兴起于唐代,元明时期独立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门类,对画竹的理论和技 法有了系统的总结。 C.李衍认为画竹叶“粗忌桃叶,细忌柳叶”,郑板桥则认为把竹叶画成桃叶柳叶 也能表现出竹意。 D.陈寅恪把中国文化称为竹的文化,是因为竹子有节、虚心、刚柔并济的意象 与中国文化相契合。 7.下面有关“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胸有成竹是指不对竹竿、枝、节、叶等作局部的技巧处理,而是对竹作整体 把握,提炼出竹的神韵气度。 B.金农竹画的竹叶似深秋的红枫,李方膺笔下的竹叶像飘扬在寒风中的碎布条
者都体现了胸无成竹的理念。 C.胸有成竹强调画竹要有整体感和大局观,胸无成竹则重视画竹不要被已有的 规矩所束缚,二者都是为了创作出艺术精品。 D.画家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摆脱呆板的匠气:只有做到胸无成竹,不为人 所役,才能具有自然的灵气。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板桥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其“领异标新”的 主张体现了胸无成竹的理念 B.庄周笔下的庖丁在解牛时,不用眼睛去看,全凭精神意念在活动,其高超的 技艺达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 C.近代艺术家吴昌硕将篆刻的章法、体势揉进竹画,使笔下竹叶犹如篆书之 撇捺,体现了胸有成竹的画竹理念。 D.冯骥才说:“散文随笔当胸无成竹。情如春雨,淋淋一浇,青枝碧叶盈盈全 冒出来。”这与画竹的胸无成竹观点相近。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洽,字德润,福州侯官人。隆兴元年,以太学生试春官第二。授绍兴府观 察判官。秩满,就铨选,除国子博士,继为太常丞。请外,孝宗方厉精求治,曰 “黄洽厚德,方任以事。”不许。当对,奏三事:备事莫若储才,士卒当练其心, 军政必预为谋。上矍然,沧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找以致毋易以玩寇寇扰而后 底伤根本多矣。除右正言,首奏:“谏臣非具员,职在谏争,朝政有阙,所当尽 言。”上亦以为端士,许其尽言无隐。除侍御史。会水旱频仍,上特诏:“诸路奉 行荒政不虔,差官按视安集。”洽亟奏:“使者一出,官吏必须知畏。其常平0 司,所职何事?淮、浙、江东现有使,以五使分五路,尚虑不周知。今遣一人兼 二三路。不过阅图帐户口多寡,地里辽邈,安能遍历乎?若专责常平,名正而职 举,事分而察精。”上嘉纳。除右谏议大夫,上方锐志肄武,洽因讽谏,言:“《颐》 之大象:‘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言语饮食犹谨节之,况其他乎?凡筋力喘息 之间,一有过差,皆非所以养其身也。”上曰:“卿言无非仁义忠孝,可为万世臣 子之法,朕常念之。”除御史中丞。时潭州奏强盗罪不至死应配者坐加役流°,有 旨具议。洽曰:“强盜异他盗,以其故为也。若止髡役,三年之后,圈槛一弛, 稀突四出,善良受害,可胜数耶?况役时必去防闲之具,走逸结合,患尤甚焉。” 上深然之。光宗受禅,特诏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 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夲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善一旦罪去 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摹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 大夫 节选自《宋史·黄洽传》) 【注】①常平:指提举常平司,宋官署名。掌常平仓、免役、市易、河渡、 水利等事。②加役流: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③稀突:像野猪受惊而乱奔。 比喻人的横冲直撞,流窜侵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方厉精求治 厉:振奋 B.朝政有阙,所当尽言 阙:缺失
二者都体现了胸无成竹的理念。 C.胸有成竹强调画竹要有整体感和大局观,胸无成竹则重视画竹不要被已有的 规矩所束缚,二者都是为了创作出艺术精品。 D.画家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摆脱呆板的匠气;只有做到胸无成竹,不为人 所役,才能具有自然的灵气。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板桥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其“领异标新”的 主张体现了胸无成竹的理念。 B.庄周笔下的庖丁在解牛时,不用眼睛去看,全凭精神意念在活动,其高超的 技艺达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 C.近代艺术家吴昌硕将篆刻的章法、体势揉进竹画,使笔下竹叶犹如篆书之 撇捺,体现了胸有成竹的画竹理念。 D.冯骥才说:“散文随笔当胸无成竹。情如春雨,淋淋一浇,青枝碧叶盈盈全 冒出来。”这与画竹的胸无成竹观点相近。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黄洽,字德润,福州侯官人。隆兴元年,以太学生试春官第二。授绍兴府观 察判官。秩满,就铨选,除国子博士,继为太常丞。请外,孝宗方厉.精求治,曰: “黄洽厚德,方任以事。”不许。当对,奏三事:备事莫若储才,士卒当练其心, 军政必预为谋。上矍然,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 定伤根本多矣。除右正言,首奏:“谏臣非具员,职在谏争,朝政有阙.,所当尽 言。”上亦以为端.士,许其尽言无隐。除侍御史。会水旱频仍,上特诏:“诸路奉 行荒政不虔,差官按视安集。”洽亟奏:“使者一出,官吏必须知畏。其.常平①一 司,所职何事?淮、浙、江东现有使,以五使分五路,尚虑不周知。今遣一人兼 二三路。不过阅图帐户口多寡,地里辽邈,安能遍历乎?若专责常平,名正而职 举,事分而察精。”上嘉纳。除右谏议大夫,上方锐志肄武,洽因.讽谏,言:“《颐》 之大象:‘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言语饮食犹谨节之,况其他乎?凡筋力喘息 之间,一有过差,皆非所以养其身也。”上曰:“卿言无非仁义忠孝,可为万世臣 子之法,朕常念之。”除御史中丞。时潭州奏强盗罪不至死应配者坐加役流②,有 旨具议。洽曰:“强盗异他盗,以.其故为也。若止髡役,三年之后,圈槛一弛, 豨突③四出,善良受害,可胜数耶?况役时必去.防闲之具,走逸结合,患尤甚焉.。” 上深然之。光宗受禅,特诏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 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善一旦罪去, 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摹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 大夫。 (节选自《宋史·黄洽传》) 【注】①常平:指提举常平司,宋官署名。掌常平仓、免役、市易、河渡、 水利等事。②加役流: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③豨突:像野猪受惊而乱奔。 比喻人的横冲直撞,流窜侵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方厉.精求治 厉:振奋 B.朝政有阙.,所当尽言 阙:缺失
C.上亦以为端士 端:正直 D.况役时必去防闲之具 离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常平一司,所职何事 B.∫上方锐志肄武,治因讽谏 其意常在沛公也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强盗异他盗,以其故为也 D.走逸结合,患尤甚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犹且从师而问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 多矣 B.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 多矣 C.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 多矣 D.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 多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洽任太常丞时请求京外任职,皇上正全力治国,认为他品德高尚,正要委 以重任,因而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B.水旱之年,皇帝想派使臣到各地巡视安抚,黄洽认为应专门责成常平司去巡 视安抚,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C.黄洽任御史中丞时,潭州上奏将罪不至死、应刺配边疆的强盗改判为流放加 劳役,他认为应该施以髡刑或服劳役。 D.黄洽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未获准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 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第l|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遣一人兼二三路,不过阅图帐户口多寡,地里辽邈,安能遍历乎?(5分) (2)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 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作者被贬处州任上。②元祜七年三月
C.上亦以为端.士 端:正直 D.况役时必去.防闲之具 去:离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 多矣 B.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 多矣 C.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 多矣 D.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 多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洽任太常丞时请求京外任职,皇上正全力治国,认为他品德高尚,正要委 以重任,因而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B.水旱之年,皇帝想派使臣到各地巡视安抚,黄洽认为应专门责成常平司去巡 视安抚,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C.黄洽任御史中丞时,潭州上奏将罪不至死、应刺配边疆的强盗改判为流放加 劳役,他认为应该施以髡刑或服劳役。 D.黄洽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未获准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 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遣一人兼二三路,不过阅图帐户口多寡,地里辽邈,安能遍历乎?(5 分) (2)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 (5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千秋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 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鸳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作者被贬处州任上。②元祜七年三月
作者等26人同游西池。③鸳鹭:两种水鸟,这里代指同游的同僚。 (1)请对“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2)词中说“飞红万点愁如海”,词人有哪些愁?请简要概括。(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 (《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 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 句是:“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_▲ 两 句词,描写出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烤牛肉,奏起边疆乐曲的场景。 五、(12分) 16.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4分) 俄罗斯否决了谴责大马士革4月4日在叙利亚汉谢洪使用化学武器,并要求 其提供当天所有空中行动信息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 17.以下是某高三毕业生参加自主招生时写给南航的自荐信,在语言得体方面有 4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4分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拜读我的申请材料。我是刘乙,来自××中学,成 绩优秀,爱好广泛,在写作、发明创造等方面都有建树。南京是一座美丽的历史 文化名城,南航在全国大学航空航天专业领域鹤立鸡群。我向往到贵校学习,实 现我的航空航天梦,务必给我一次机会。 18.阅读下面图表,完成题目。(4分 12016年2015年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5389元 4607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 5583元 4836元 12.3% 民人 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元 7917元 93% 请根据图表列出的数据,写出一条结论和建议。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和草木在一起 周华诚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语言会变得多余。面对草木的时候,你不需要演讲和 夸夸其谈。春天到来,牛牵引着犁铧走向喧闹的春天。在犁尖插进微热的土地, 把新鲜的泥巴翻转过来之前,二者不需要什么山盟海誓,或蜜语甜言。穿蓑衣戴
作者等 26 人同游西池。③鸳鹭:两种水鸟,这里代指同游的同僚。 (1)请对“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二字作简要赏析。 (4 分) (2)词中说“飞红万点愁如海”,词人有哪些愁?请简要概括。 (4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 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 ▲ , ▲ 。” (《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 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 句是: “ ▲ , ▲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 ▲ , ▲ ”两 句词,描写出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烤牛肉,奏起边疆乐曲的场景。 五、(12 分) 16.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4 分) 俄罗斯否决了谴责大马士革 4 月 4 日在叙利亚汉谢洪使用化学武器,并要求 其提供当天所有空中行动信息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 17.以下是某高三毕业生参加自主招生时写给南航的自荐信,在语言得体方面有 4 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4 分)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拜读我的申请材料。我是刘乙,来自××中学,成 绩优秀,爱好广泛,在写作、发明创造等方面都有建树。南京是一座美丽的历史 文化名城,南航在全国大学航空航天专业领域鹤立鸡群。我向往到贵校学习,实 现我的航空航天梦,务必给我一次机会。 18.阅读下面图表,完成题目。(4 分) 请根据图表列出的数据,写出一条结论和建议。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和草木在一起 周华诚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语言会变得多余。面对草木的时候,你不需要演讲和 夸夸其谈。春天到来,牛牵引着犁铧走向喧闹的春天。在犁尖插进微热的土地, 把新鲜的泥巴翻转过来之前,二者不需要什么山盟海誓,或蜜语甜言。穿蓑衣戴
斗笠的农人来到田间,微雨细风之中,他扶锄而立,他将要开始播种。此时此刻 他内心涌动着一些激情,但很明显,他无须发表一场施政演说。微细的雨滴继而 铺陈下来,润湿大地。很快,嫩黄色的细芽将穿透种壳,在土地上彰显力量。如 果你蹲下身来,与嫩芽们对视,你用目光抚摸它的茎叶,看清它茎秆上细细的白 色的绒毛,这就够了,这样的目光的抚摸,将会让它们更加茁壮地成长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一个人的语速将会变得缓慢。一生操持农事之人,语 言能力退化,渐渐拙于人事。你怎么对待庄稼,庄稼一定会怎么回报给你。你投 之以汗水,它报之以硕果。①农人与庄稼之间不会发生争执,他们只肯握手言欢, 不会面红耳赤。我的外公一辈子在山里劳作,在山上田间与飞禽走兽、木石流泉 为伍,夏天种得几畦辣椒,拣岀最大最红的辣椒装了一担,走十几里路挑到城里 去卖。城里人在辣椒面前挑拣,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外公嚅嗫半天,说不出 话,最后一拎扁担不卖了,又挑了那样一担辣椒走十几里路回家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会慢慢变成一个行动缓慢之人。在大地上,草木都依 照四时节气过日子。春日里开花,夏天舒枝长叶,到了秋天结出累累果实,冬天 开始落叶,脱去一身繁华。父亲在田间种水稻,他告诉我,水稻的生长过程也是 严格遵循四时节气。谷雨之后,立夏之前,父亲将要浸种,三日后谷子爆芽,五 日后谷种播到秧田,三十日后秧苗青青,可以移栽,至多不超过四十日;插秧之 后,五至七日,秧苗可以返青,之后将欣盛生长。之后,水稻们拔节,开花,灌 浆,结实,直至立秋,谷子成熟,向着大地弯下腰身,等待一场盛大的收割。 中国人的智慧里,有光阴与节气。②节气就是规矩,草木与人,都要遵循这 些规矩。节气这件事存在的意义,正是让人不要走得太快,走得太急。很多事你 急也急不来。立春的时候赶牛下地,打它两鞭子,吃两个春团;到了惊蛰,听到 几声响雷,去林竹园掘几株笋,用咸肉煮起来吃;清明的时候,思念一下远去的 亲人,看梨花在屋角绽放:小满的时候谷物在田地里抽穗拔节,到了芒种,那就 挥汗如雨,把大半年的辛劳都扛在肩上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你的脸上也就慢慢有了植物的神情。什么是植物的神 情?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位水稻科学家,他是一个博士,一年之中,他 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浙江、海南、印度尼西亚的稻田里。我观察他,发现他的脸上 有着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黑,被太阳晒黑的。第二是粗糙,他从来不抹七七 八八的化妆品。第三个特点,是似乎渐渐地与这个社会的流行脱节。整个社会都 在速成、融资、上市,他还是站在稻田里,手掌抚过一株一株水稻。 人也是大地上的草木。人有脚,可以至四方。草木无脚,我们以为它无法远 距离行走,但只要时机成熟,它其实会比有脚的野兽走得更远。借助风、鸟,以 及其他交通工具,它们将可以到达更辽阔的疆域,深远超过人的想象。一粒种子, 可以走到三千年以后,给它雨水,空气,阳光,它就可以穿破种壳,长出一片嫩 芽。好了,是的,现在你已经知道,草木其实比人有更多的自信。这样说吧,人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他走到阳光下,他就拥有了一脸的自信与淡然。 (2017年4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9.作者认为人和草木在一起会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20.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分析画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2分) (2)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2分
斗笠的农人来到田间,微雨细风之中,他扶锄而立,他将要开始播种。此时此刻, 他内心涌动着一些激情,但很明显,他无须发表一场施政演说。微细的雨滴继而 铺陈下来,润湿大地。很快,嫩黄色的细芽将穿透种壳,在土地上彰显力量。如 果你蹲下身来,与嫩芽们对视,你用目光抚摸它的茎叶,看清它茎秆上细细的白 色的绒毛,这就够了,这样的目光的抚摸,将会让它们更加茁壮地成长。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一个人的语速将会变得缓慢。一生操持农事之人,语 言能力退化,渐渐拙于人事。你怎么对待庄稼,庄稼一定会怎么回报给你。你投 之以汗水,它报之以硕果。①农人与庄稼之间不会发生争执,他们只肯握手言欢, 不会面红耳赤。我的外公一辈子在山里劳作,在山上田间与飞禽走兽、木石流泉 为伍,夏天种得几畦辣椒,拣出最大最红的辣椒装了一担,走十几里路挑到城里 去卖。城里人在辣椒面前挑拣,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外公嚅嗫半天,说不出 话,最后一拎扁担不卖了,又挑了那样一担辣椒走十几里路回家。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会慢慢变成一个行动缓慢之人。在大地上,草木都依 照四时节气过日子。春日里开花,夏天舒枝长叶,到了秋天结出累累果实,冬天 开始落叶,脱去一身繁华。父亲在田间种水稻,他告诉我,水稻的生长过程也是 严格遵循四时节气。谷雨之后,立夏之前,父亲将要浸种,三日后谷子爆芽,五 日后谷种播到秧田,三十日后秧苗青青,可以移栽,至多不超过四十日;插秧之 后,五至七日,秧苗可以返青,之后将欣盛生长。之后,水稻们拔节,开花,灌 浆,结实,直至立秋,谷子成熟,向着大地弯下腰身,等待一场盛大的收割。 中国人的智慧里,有光阴与节气。②节气就是规矩,草木与人,都要遵循这 些规矩。节气这件事存在的意义,正是让人不要走得太快,走得太急。很多事你 急也急不来。立春的时候赶牛下地,打它两鞭子,吃两个春团;到了惊蛰,听到 几声响雷,去林竹园掘几株笋,用咸肉煮起来吃;清明的时候,思念一下远去的 亲人,看梨花在屋角绽放;小满的时候谷物在田地里抽穗拔节,到了芒种,那就 挥汗如雨,把大半年的辛劳都扛在肩上。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你的脸上也就慢慢有了植物的神情。什么是植物的神 情?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位水稻科学家,他是一个博士,一年之中,他 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浙江、海南、印度尼西亚的稻田里。我观察他,发现他的脸上 有着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黑,被太阳晒黑的。第二是粗糙,他从来不抹七七 八八的化妆品。第三个特点,是似乎渐渐地与这个社会的流行脱节。整个社会都 在速成、融资、上市,他还是站在稻田里,手掌抚过一株一株水稻。 人也是大地上的草木。人有脚,可以至四方。草木无脚,我们以为它无法远 距离行走,但只要时机成熟,它其实会比有脚的野兽走得更远。借助风、鸟,以 及其他交通工具,它们将可以到达更辽阔的疆域,深远超过人的想象。一粒种子, 可以走到三千年以后,给它雨水,空气,阳光,它就可以穿破种壳,长出一片嫩 芽。好了,是的,现在你已经知道,草木其实比人有更多的自信。这样说吧,人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他走到阳光下,他就拥有了一脸的自信与淡然。 (2017 年 4 月 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9.作者认为人和草木在一起会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4 分) 20.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4 分) (1)分析画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 分) (2)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 (2 分)
21.第五段中写“我认识的一位水稻科学家”有什么作用?(4分 22.《人民日报》:“你若笃定,社会便不浮躁。”结合文本和社会生活,谈谈这句 话对你的启发。(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旅居南京的汪先生去安徽六尺巷游玩,将车停在禁停路段,被巡逻的交警发 现,交警没有对其罚款,而是手写的温馨警告:“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这 张特别的“空白罚单”在网上晒出后,引发网友转发和热议,被不少人誉为“最 美罚单”。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 征鲜明
21.第五段中写“我认识的一位水稻科学家”有什么作用? (4 分) 22.《人民日报》:“你若笃定,社会便不浮躁。”结合文本和社会生活,谈谈这句 话对你的启发。 (6 分) 七、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旅居南京的汪先生去安徽六尺巷游玩,将车停在禁停路段,被巡逻的交警发 现,交警没有对其罚款,而是手写的温馨警告:“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这 张特别的“空白罚单”在网上晒出后,引发网友转发和热议,被不少人誉为“最 美罚单”。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 征鲜明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D【解析】A项,摇曳ye;B项,曲φu径;C项,娇莺 2.B【解析】副:用于成套的东西。幅: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弥漫: 到处都是,充满。弥散: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清净:没有事物打扰。清静: (环境)安静;不嘈杂。 3.B【解析】①处,注意横线前面的主语,“随着”能与其很好地衔接, ②处,“痛饮”在前,“醉卧”在后。 4.D【解析】③④⑥正确。③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 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 新的问题。符合语境。⑥慘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 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①②⑤错误。①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分 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只用 于两者之间,此句误用于三者之间。②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 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 多。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含贬义。此处是褒贬失 当。⑤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5.A【解析】B项,有歧义,“200个”可修饰“人”,也可修饰“字” C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在“它”与“用”之间加“是否”,“恰到好 处”之前加“是否”。D项,搭配不当,“看到”与“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不 搭配。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D【解析】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这大概是”只是表推测。 7.A【解析】“不对竹竿、枝、节、叶等作局部的技巧处理”不当。 8.C【解析】应为“体现了胸无成竹的画竹理念”。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D【解析】去:除去 10.C【解析】A项,第一句为代词,那;第二句为代词,他的(项庄的)。 B项,第一句为副词,于是、就;第二句为副词,经由、通过。C项,均为连词, 因为。D项,第一句为句末语气词,不译;第二句为代词,代指老师 11.B【解析】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D 【解析】A 项,摇曳 yè;B 项,曲 qū径;C 项,娇莺。 2.B 【解析】副:用于成套的东西。幅: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弥漫: 到处都是,充满。弥散: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清净:没有事物打扰。清静: (环境)安静;不嘈杂。 3.B 【解析】①处,注意横线前面的主语,“随着”能与其很好地衔接。 ②处,“痛饮”在前,“醉卧”在后。 4.D 【解析】③④⑥正确。③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 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 新的问题。符合语境。⑥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 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①②⑤错误。①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分 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只用 于两者之间,此句误用于三者之间。②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 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 多。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含贬义。此处是褒贬失 当。⑤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5.A 【解析】B 项,有歧义,“200 个”可修饰“人”,也可修饰“字”。 C 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在“它”与“用”之间加“是否”,“恰到好 处”之前加“是否”。D 项,搭配不当,“看到”与“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不 搭配。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6.D 【解析】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这大概是”只是表推测。 7.A 【解析】“不对竹竿、枝、节、叶等作局部的技巧处理”不当。 8.C 【解析】应为“体现了胸无.成竹的画竹理念”。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9.D 【解析】去:除去。 10.C 【解析】A 项,第一句为代词,那;第二句为代词,他的(项庄的)。 B 项,第一句为副词,于是、就;第二句为副词,经由、通过。C 项,均为连词, 因为。D 项,第一句为句末语气词,不译;第二句为代词,代指老师。 11.B 【解析】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
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12.C【解析】“他认为应该施以髡刑或服劳役”错。原文“若止髡役,三 年之后,……患尤甚焉。”意思是“如果只是对他们施以髡刑或服劳役,三年之 后……祸害就特别大了。” 四、(24分) 13.(1)现在派一个人兼管二三路(地区),他不过查看图册账目户口多少, 幅员辽阔道路遥远,怎么能处处走到呢? 【评分细则】遣:派。路:宋代行政区,可不译,也可译为“地区”。辽邈 遥远;辽阔遥远。安:怎么。以上4处各1分,第2句句意1分,共5分。) (2)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的,却(怎 么能)先谋求私利呢? 【评分细则】吾书生:判断句。拔擢:提拔。有以:有……的办法,有用来 的。营私:谋求私利。以上4处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黄洽字德润,福州侯官人。隆兴元年,他以太学生的身份参加礼部考试获得 第二名。授予绍兴府观察判官。任期结束,参加铨选,授予国子监博士,继而又 担任太常丞。请求调外地就职,孝宗正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说:“黄洽品 德髙尚,正要委派他做事。”不予准许。临到觐见时,黄洽上奏三件事:筹备战 事不如储备人才,对士兵应训练他们的精神意志,军政大事必须预先做好谋划。 皇上很惊讶,黄洽慢慢地上奏:希望(陛下)告诫各州郡,不要搅扰百姓而招致 强盗贼人,不要随意改变(政令)而导致消极抵抗。盗贼扰乱之后再平定,损伤 国家的根本就太大了。授任右正言,他首先上奏:“谏臣不是处理具体事务的官 员,他的职责在于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朝廷政事有什么缺失,都是应当 毫无保留地直言。”皇上也认为他是正直之士,准许他竭尽其言不需隐讳。授任 侍御史。适逢水旱灾害接连不断,皇上特地下诏:“各路实行救荒政策不够虔诚, 需要派官员巡视安抚。”黄洽急忙上奏:“使者一旦派出,地方官吏必定知道敬畏 那常平司一个机构,所担负的职责是什么呢?淮、浙、江东现在已有使臣,把五 个使臣分作五路巡视,还恐怕不能全面了解。现在派一个人兼管二三路,他不过 看看图册账目户口多少,地域辽阔道路遥远,怎么能处处走得到呢?假如专门责 成常平司去做,名正言顺地履行职责,事情分明了观察也更精到。”皇上赞许并 采纳了他的建议。授任右谏议大夫。当时皇上正在意志坚定地练习武力,黄洽就
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12.C 【解析】“他认为应该施以髡刑或服劳役”错。原文“若止髡役,三 年之后,……患尤甚焉。”意思是“如果只是对他们施以髡刑或服劳役,三年之 后……祸害就特别大了。” 四、(24 分) 13.(1)现在派一个人兼管二三路(地区),他不过查看图册账目户口多少, 幅员辽阔道路遥远,怎么能处处走到呢? 【评分细则】遣:派。路:宋代行政区,可不译,也可译为“地区”。辽邈: 遥远;辽阔遥远。安:怎么。以上 4 处各 1 分,第 2 句句意 1 分,共 5 分。) (2)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的,却(怎 么能)先谋求私利呢? 【评分细则】吾书生:判断句。拔擢:提拔。有以:有……的办法,有用来…… 的。营私:谋求私利。以上 4 处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5 分。 【参考译文】 黄洽字德润,福州侯官人。隆兴元年,他以太学生的身份参加礼部考试获得 第二名。授予绍兴府观察判官。任期结束,参加铨选,授予国子监博士,继而又 担任太常丞。请求调外地就职,孝宗正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说:“黄洽品 德高尚,正要委派他做事。”不予准许。临到觐见时,黄洽上奏三件事:筹备战 事不如储备人才,对士兵应训练他们的精神意志,军政大事必须预先做好谋划。 皇上很惊讶,黄洽慢慢地上奏:希望(陛下)告诫各州郡,不要搅扰百姓而招致 强盗贼人,不要随意改变(政令)而导致消极抵抗。盗贼扰乱之后再平定,损伤 国家的根本就太大了。授任右正言,他首先上奏:“谏臣不是处理具体事务的官 员,他的职责在于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朝廷政事有什么缺失,都是应当 毫无保留地直言。”皇上也认为他是正直之士,准许他竭尽其言不需隐讳。授任 侍御史。适逢水旱灾害接连不断,皇上特地下诏:“各路实行救荒政策不够虔诚, 需要派官员巡视安抚。”黄洽急忙上奏:“使者一旦派出,地方官吏必定知道敬畏。 那常平司一个机构,所担负的职责是什么呢?淮、浙、江东现在已有使臣,把五 个使臣分作五路巡视,还恐怕不能全面了解。现在派一个人兼管二三路,他不过 看看图册账目户口多少,地域辽阔道路遥远,怎么能处处走得到呢?假如专门责 成常平司去做,名正言顺地履行职责,事情分明了观察也更精到。”皇上赞许并 采纳了他的建议。授任右谏议大夫。当时皇上正在意志坚定地练习武力,黄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