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三12月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明代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农村流入 城镇的人口日益增多。城镇生活不同于农村,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男耕女织,各管各的。城镇居民相对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附,人际关系更紧密, 人的自主意识也变强。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出现了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异端” 思想,许多剧作家受此影响,更多地思考戏曲应如何针砭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市场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有余暇,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人民 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 操檀板,粉墨登场。这一切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明入清,以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国破家亡,转而更多地思 考社会现实问题,力图借鉴兴亡教训。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讲求情与理合一的 思潮让进步剧作家们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大众,反思历史得失。时代 的呼唤,社会的变革,正是推动明清戏曲创作走向繁荣的前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他们 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总之,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长 生殿》“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成”。孔尚任说《桃花扇》写“朝政得失,文人 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又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凡三易稿而书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还在于作者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汤显祖曾指 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他认为作品所立之“意”,要有超越常人 和前人的新意。他通过写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冲突,对明代社 会现实作总体性控诉。《牡丹亭》一经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趣”是指戏曲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结构完整,能准确表现内容。《牡丹亭》写 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曲折微妙地凸显封建时代青年对理想的 追求。情节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入乎情理之中。把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创新性和 戏剧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是明清戏曲经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神”指人物形象具有神采、神韵。正由于明清优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 求,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才各具个性、各有特点。即使是次要人物,其性格也是 多面的、微妙的。像《牡丹亭》里的陈最良,固然是个迂腐塾师,却又有圆滑一 面 至于“色”,是要求剧作要多彩多姿,具有很强的戏剧观赏性。运用伎艺性表演 以加强戏剧观赏性,是我国戏曲的审美特色。戏曲中的唱、做、念、打本身就有 着浓重的伎艺色彩。明清经典作品成功之处,就是有机地结合剧情,丰富“色” 的成分,充分展现传统审美趣味 明清经典戏曲作品,均能做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这四字箴言引导 下的明清戏曲创作,将戏曲文学推向高峰 (选自黄天骥《明清戏曲高峰的启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市场的发展使人口结构和城镇居民的生活需要发生了变化,此外,文化 的变化,使戏曲创作发生了变化。 B.由明入清,社会经济和政治大变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作家和王夫之等知 识分子转而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
广东省肇庆市高三 12 月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明代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农村流入 城镇的人口日益增多。城镇生活不同于农村,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男耕女织,各管各的。城镇居民相对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附,人际关系更紧密, 人的自主意识也变强。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出现了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异端” 思想,许多剧作家受此影响,更多地思考戏曲应如何针砭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市场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有余暇,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人民 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 操檀板,粉墨登场。这一切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明入清,以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国破家亡,转而更多地思 考社会现实问题,力图借鉴兴亡教训。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讲求情与理合一的 思潮让进步剧作家们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大众,反思历史得失。时代 的呼唤,社会的变革,正是推动明清戏曲创作走向繁荣的前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他们 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总之,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长 生殿》“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成”。孔尚任说《桃花扇》写“朝政得失,文人 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又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凡三易稿而书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还在于作者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汤显祖曾指 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他认为作品所立之“意”,要有超越常人 和前人的新意。他通过写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冲突,对明代社 会现实作总体性控诉。《牡丹亭》一经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趣”是指戏曲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结构完整,能准确表现内容。《牡丹亭》写 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曲折微妙地凸显封建时代青年对理想的 追求。情节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入乎情理之中。把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创新性和 戏剧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是明清戏曲经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神”指人物形象具有神采、神韵。正由于明清优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 求,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才各具个性、各有特点。即使是次要人物,其性格也是 多面的、微妙的。像《牡丹亭》里的陈最良,固然是个迂腐塾师,却又有圆滑一 面。 至于“色”,是要求剧作要多彩多姿,具有很强的戏剧观赏性。运用伎艺性表演 以加强戏剧观赏性,是我国戏曲的审美特色。戏曲中的唱、做、念、打本身就有 着浓重的伎艺色彩。明清经典作品成功之处,就是有机地结合剧情,丰富“色” 的成分,充分展现传统审美趣味。 明清经典戏曲作品,均能做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这四字箴言引导 下的明清戏曲创作,将戏曲文学推向高峰。 (选自黄天骥《明清戏曲高峰的启示》,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代市场的发展使人口结构和城镇居民的生活需要发生了变化,此外,文化 的变化,使戏曲创作发生了变化。 B. 由明入清,社会经济和政治大变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作家和王夫之等知 识分子转而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
C.明清的一些优秀戏曲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其作者追求全面,苦心孤诣, 而且他们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D.明清经典的戏曲作品都能达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这是那 些作品的创作者自觉追求的理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部分在论证明清戏曲高峰产生的外在条件时,从经济、文化、政治多 个领域进行了分析。 B.文章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证明其作者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 生,认真检索文献。 C.文章后部分在论证明清经典戏曲的作者掌握的创作规律时,采取了“总 分一一总”的结构 D.文章几次举了《牡丹亭》为例,是要证明重视“意、趣、神”是明清戏曲经 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思想是进步思想,它被称为“异端”,可能由于当时的 统治者认为它对自己不利 B.剧作家对自我创作的反思;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戏曲作家自操檀板,粉 墨登场:都有益于戏曲发展。 C.无论是《牡丹亭》的主角杜丽娘还是配角陈最良,都是具有神韵的人物形象, 其性格都是多面的,微妙的。 D.戏曲创作规律中的“色”就是指运用伎艺性表演,它是我国戏曲的传统,明 清经典作品发扬光大了它 【答案】1.A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 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张冠李戴。国破家亡的是王夫之 等知识分子,原文中说剧作家是“进步的”。C项扩大了作者追求的范围,原文 是“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D选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明清优 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求”,并未说就是“‘意、趣、神、色’的完美统 的理论。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 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 难。B项,文章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证明其作者“苦心孤诣才进行写 作”,《长生殿》不能表现其作者“认真检索文献”。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结合文本内容“戏 曲中的唱、做、念、打本身就有着浓重的伎艺色彩。明清经典作品成功之处,就 是有有机地结合剧情,丰富‘色’的成分”可知,“运用伎艺性表演”只是戏曲 创作规律中的“色”中的一种,缩小了对象的外延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王波
C. 明清的一些优秀戏曲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其作者追求全面,苦心孤诣, 而且他们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D. 明清经典的戏曲作品都能达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这是那 些作品的创作者自觉追求的理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前部分在论证明清戏曲高峰产生的外在条件时,从经济、文化、政治多 个领域进行了分析。 B. 文章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证明其作者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 生,认真检索文献。 C. 文章后部分在论证明清经典戏曲的作者掌握的创作规律时,采取了“总—— 分——总”的结构。 D. 文章几次举了《牡丹亭》为例,是要证明重视 “意、趣、神”是明清戏曲经 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思想是进步思想,它被称为“异端”,可能由于当时的 统治者认为它对自己不利。 B. 剧作家对自我创作的反思;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戏曲作家自操檀板,粉 墨登场:都有益于戏曲发展。 C. 无论是《牡丹亭》的主角杜丽娘还是配角陈最良,都是具有神韵的人物形象, 其性格都是多面的,微妙的。 D. 戏曲创作规律中的“色”就是指运用伎艺性表演,它是我国戏曲的传统,明 清经典作品发扬光大了它。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 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 项张冠李戴。国破家亡的是王夫之 等知识分子,原文中说剧作家是“进步的”。C 项扩大了作者追求的范围,原文 是“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D 选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明清优 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求”,并未说就是“‘意、趣、神、色’的完美统 一”的理论。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 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 难。B 项,文章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证明其作者“苦心孤诣才进行写 作”,《长生殿》不能表现其作者“认真检索文献”。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 项结合文本内容“戏 曲中的唱、做、念、打本身就有着浓重的伎艺色彩。明清经典作品成功之处,就 是有有机地结合剧情,丰富‘色’的成分”可知,“运用伎艺性表演”只是戏曲 创作规律中的“色”中的一种,缩小了对象的外延。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王波
(1)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差点儿就是这样。通往老房子 的3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2)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 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 认最壮实的女人。看到比我母亲略年长的她,刚刚年届六十已衰老至此,我忍不 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3)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4)在倚山而居的自然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1984年 夏秋之际,开始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12户人家,如今空无 人。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 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桔园。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 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5)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6)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大都因癌症而不 治。我对这些人的记忆,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 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他们有些人进了城,有的人依旧留在农 村,但他们结局大致相似一一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 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7)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8)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人女人们,先后成了 “城里人”。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空间里,他们觉得天地顿然开阔。再回望 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 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丛林记忆。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 血流的人们,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后,已然能微笑致意:他们的后代 则继续在城市里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嘲笑父辈们的目光短浅和不识时务。 (9)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反倒一如既往,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 争执,不肯在村里村外丢面子,有时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 “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的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 更多的是丛林法则式的愚昧、狭隘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身份,劝导执拗 不化的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 ⑩0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 了 ①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 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 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石块 填埋。 ①2时间打败了这些属于农村的公共设施,也就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 方式,即便是村里最强势的男人和最壮实的女人,也只能自生自灭。被扼住咽喉 的故乡,只能苟延残喘。 3“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在他们这茬人嘴里,这是形容故乡衰 落的最有力道的话;而在心里,这句话也时时让步入晚年的他们不安和恐惧。 0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我一度以为, 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
⑴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差点儿就是这样。通往老房子 的 3 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⑵实际上,5 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 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 认最壮实的女人。看到比我母亲略年长的她,刚刚年届六十已衰老至此,我忍不 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⑶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⑷在倚山而居的自然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1984 年 夏秋之际,开始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 12 户人家,如今空无 一人。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 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桔园。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 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⑸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⑹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大都因癌症而不 治。我对这些人的记忆,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 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他们有些人进了城,有的人依旧留在农 村,但他们结局大致相似——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 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⑺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⑻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人女人们,先后成了 “城里人”。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空间里,他们觉得天地顿然开阔。再回望 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 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丛林记忆。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 血流的人们,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后,已然能微笑致意;他们的后代 则继续在城市里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嘲笑父辈们的目光短浅和不识时务。 ⑼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反倒一如既往,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 争执,不肯在村里村外丢面子,有时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 “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的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 更多的是丛林法则式的愚昧、狭隘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身份,劝导执拗 不化的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 ⑽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 了。 ⑾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 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 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石块 填埋。 ⑿时间打败了这些属于农村的公共设施,也就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 方式,即便是村里最强势的男人和最壮实的女人,也只能自生自灭。被扼住咽喉 的故乡,只能苟延残喘。 ⒀“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在他们这茬人嘴里,这是形容故乡衰 落的最有力道的话;而在心里,这句话也时时让步入晚年的他们不安和恐惧。 ⒁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我一度以为, 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
5只是现在我才发现,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败得 溃不成军。不满三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 亲神情凝重;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 坡”;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眼前的老人孩子,对她来说, 全是陌生人,倒是邻居养的一只踱步的公鸡和几只母鸡以及拴在树下的山羊令她 兴奋,那是她在电视和手机视频甲认识已久的“朋友”。 0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选自2015年02月25日《中国青年报》,略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于故乡被时间打败始终感到无可奈何。 B.本文环境、人物描写和情节的推进,都能很好地为表现主题服务 C.作者将客观叙述描写和主观感受抒写相结合,笔调凝重深沉 D.作者内心苦苦挣扎,对故乡被时间打败心有不甘。 5.第5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作简答。 6.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得知在安徽桐城老家的家人与邻居争 墙基地界的事后,写了一封信给家人,该信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 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便拆墙,后退三尺让路。 请联系这个故事与本文内容,简要说说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内涵与张英诗句的 内涵有何异同。 【答案】4.B 5.反衬(“对比突出”),了女儿对于故乡的人、事、物 的陌生淡漠,更加突出表现了作者面对面目全非的故乡所感受到的无奈和失 6.参考要点:相同处都是说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值得为眼前利益斤斤计较)。 不同处:张英诗句主张强势一方应该主动作为,谦让友善。(态度主动退让,与 邻为善);第(⑨)段画线句子意思是争执双方的任何得失都经不起时间消磨,无须 斤斤计较。(态度消极无奈,在时间面前人很可怜,任何争斗都无价值) 【解析】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中, B项,“本文环境、人物描写和情节的推进”有误,本文不是小说,没有情节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 科§网 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 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 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 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 标题的关系一一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一一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 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 感基调。本题中,考生应抓住题干中“表达作用”这一提示语,说明本题主要是 从内容上回答画线句的作用。 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联系这个故事与本文内容,简要说说本文第(9)段画线 句子的内涵与张英诗句的内涵有何异同”,这是比较题,比较的点是“句子的内
⒂只是现在我才发现,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败得 溃不成军。不满三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 亲神情凝重;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 坡”;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眼前的老人孩子,对她来说, 全是陌生人,倒是邻居养的一只踱步的公鸡和几只母鸡以及拴在树下的山羊令她 兴奋,那是她在电视和手机视频里认识已久的“朋友”。 ⒃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选自 2015 年 02 月 25 日《中国青年报》,略有删节)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于故乡被时间打败始终感到无可奈何。 B. 本文环境、人物描写和情节的推进,都能很好地为表现主题服务。 C. 作者将客观叙述描写和主观感受抒写相结合,笔调凝重深沉。 D. 作者内心苦苦挣扎,对故乡被时间打败心有不甘。 5. 第⒂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作简答。 6. 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得知在安徽桐城老家的家人与邻居争 墙基地界的事后,写了一封信给家人,该信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 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便拆墙,后退三尺让路。 请联系这个故事与本文内容,简要说说本文第⑼段画线句子的内涵与张英诗句的 内涵有何异同。 【答案】4. B 5. 反衬(“对比突出”),了女儿对于故乡的人、事、物 的陌生淡漠,更加突出表现了作者面对面目全非的故乡所感受到的无奈和失 落。 6. 参考要点:相同处都是说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值得为眼前利益斤斤计较)。 不同处:张英诗句主张强势一方应该主动作为,谦让友善。(态度主动退让,与 邻为善);第⑼段画线句子意思是争执双方的任何得失都经不起时间消磨,无须 斤斤计较。(态度消极无奈,在时间面前人很可怜,任何争斗都无价值)。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中, B 项,“本文环境、人物描写和情节的推进”有误,本文不是小说,没有情节。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 科§网... 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 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 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 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 标题的关系——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 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 感基调。本题中,考生应抓住题干中“表达作用”这一提示语,说明本题主要是 从内容上回答画线句的作用。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联系这个故事与本文内容,简要说说本文第⑼段画线 句子的内涵与张英诗句的内涵有何异同”,这是比较题,比较的点是“句子的内
涵”,要求是“异同”。“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 打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 皇 将来都会……”“让他……不见……”,这是说不要为眼前的利益而斤 斤计较,要放开眼界,这是相同点;再从两句话的情境来分析,文中的这句话, 争执的双方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人类在时间面前很可怜,而 题中,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是强势的一方,他主动退让,表现出 的是谦让友善的一面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杭州网2017-09-18 事件:学校取消“家长作业” 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一一实验小学教师公约 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 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 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 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一一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 篇》,内容大致如下:“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 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 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状: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 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査,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金 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的 东阳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 信的形式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看到记者在朋友 圈的调查后,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 字的。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 是怎么想的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接送、陪做作 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 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 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 压力,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 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 《新京报》2017年09月23日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新京 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査。 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单选) 有 81.1% 没有
涵”,要求是“异同”。“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 一打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 皇”,“将来都会……”“让他……不见……”,这是说不要为眼前的利益而斤 斤计较,要放开眼界,这是相同点;再从两句话的情境来分析,文中的这句话, 争执的双方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人类在时间面前很可怜,而 题中,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是强势的一方,他主动退让,表现出 的是谦让友善的一面。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杭州网 2017-09-18 事件:学校取消“家长作业” 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 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 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 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 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 篇》,内容大致如下:“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 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 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状: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 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查,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金 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的。 东阳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 信的形式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看到记者在朋友 圈的调查后,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 字的。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 是怎么想的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接送、陪做作 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 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 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 压力,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 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 《新京报》 2017 年 09 月 23 日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新京 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单选) 有 81.1% 没有 18.9%
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单选) 合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 34.9% 不好说 10.8% 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多选) 学校尽职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 45.1% 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 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 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1343人) 性别 男:49.5% 女:5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125%大专/高职:25.9%大学本科:53.8%顾士及以上:7 7.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 A.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B.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C.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D.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 8.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 度高。 B.从杭州网的调查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C.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 关于检查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 州网的近似 E.“京报调查”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查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 联,应该删除 9.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 见。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40字表述出来。 【答案】7.B 8. CE 9.答案示例一:为了落实教师职责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职责),应该让 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应该取消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答案示例二: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为保证家长知情权和发挥其指导作用), 应该由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应该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解析】 7.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 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三是题干中有无限制性
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单选) 合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54.3% 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 34.9% 不好说 10.8% 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多选) 学校尽职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 45.1% 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 13.0% 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 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1343 人) 性别 男:49.5% 女:5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12.5% 大专/高职:25.9% 大学本科:53.8% 硕士及以上:7.8% 7. 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 A. 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B. 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C. 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D. 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 8. 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 度高。 B. 从杭州网的调查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C. 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 D. 关于检查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 州网的近似。 E. “京报调查”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查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 联,应该删除。 9. 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 见。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 40 字表述出来。 【答案】7. B 8. CE 9. 答案示例一:为了落实教师职责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职责),应该让 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应该取消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答案示例二: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为保证家长知情权和发挥其指导作用), 应该由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应该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 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三是题干中有无限制性
的要求。比如本题中,“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考生 应先到文中找出“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A项 “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无,“制止”不对。材料一中只是说 “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 作业签字的要求”。C项,“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有误,“社 会的普遍要求”不对,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字来看,“54.3%”的家长认为合理, 督促孩子完成作业。D项,“主要原因”不对。 8.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两项”。C项,“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不对,文 中说的是“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 赖性……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査,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 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 的事,不是妈妈的事”。D项,“与调查……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不 对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 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见。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 40字表述出来”。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答案中心,然后圈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如选取“金东 区实验小学的校长”,考生可以圈出如下内容,“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 接送、陪做作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 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 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 的责任”,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要求,“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 理由)用不超过40字表述出来”,考生可以选取比较明确的一方,如“金东区 实验小学的校长”,然后到文中找出他所说的话,“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 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是怎么想的呢”,可见答 案主要在下面,“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说明答案就在下面两段文字 中,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鹏,字腾霄,涞水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上疏言:“怀利事君,人臣所 戒。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有四海 岂借是足国哉宜一切停罢,塞谄谀奔竞之途。”疏凡四事,帝颇采用。出按大同、 宣府,奏:“两镇军士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设义冢, 俾飨历祭。死者蒙恩,则生者劝。”帝立报可,且命诸边概行之。奏停淮、扬征 赋,给牛种。 天顺元年,同官杨瑄劾石亨、曹吉祥。鹏亦偕刘泰、魏瀚、康骥论劾。俱得罪 下诏狱。诸御史多谪官,而鹏、瑄戍辽东。顷之赦免,复戍南丹。宪宗立,廷臣 交荐,召复原官。寻超擢福建按察使 成化四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剿蛮寇有功。其冬罢巡抚官,改督漕运,兼 抚淮、扬四府。寻解漕务,复还南院,进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召还,历兵部左、 右侍郎
的要求。比如本题中,“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考生 应先到文中找出“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A 项, “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无,“制止”不对。材料一中只是说 “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 作业签字的要求”。C 项,“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有误,“社 会的普遍要求”不对,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字来看,“54.3%”的家长认为合理, 督促孩子完成作业。D 项,“主要原因”不对。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两项”。C 项,“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不对,文 中说的是“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 赖性……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 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 的事,不是妈妈的事”。D 项,“与调查……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不 对。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 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见。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 40 字表述出来”。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答案中心,然后圈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如选取“金东 区实验小学的校长”,考生可以圈出如下内容,“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 接送、陪做作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 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 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 的责任”,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要求,“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 理由)用不超过 40 字表述出来”,考生可以选取比较明确的一方,如“金东区 实验小学的校长”,然后到文中找出他所说的话,“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 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是怎么想的呢”,可见答 案主要在下面,“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说明答案就在下面两段文字 中,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鹏,字腾霄,涞水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上疏言:“怀利事君,人臣所 戒。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有四海 岂借是足国哉宜一切停罢,塞谄谀奔竞之途。”疏凡四事,帝颇采用。出按大同、 宣府,奏:“两镇军士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槥,设义冢, 俾飨历祭。死者蒙恩,则生者劝。”帝立报可,且命诸边概行之。奏停淮、扬征 赋,给牛种。 天顺元年,同官杨瑄劾石亨、曹吉祥。鹏亦偕刘泰、魏瀚、康骥论劾。俱得罪, 下诏狱。诸御史多谪官,而鹏、瑄戍辽东。顷之赦免,复戍南丹。宪宗立,廷臣 交荐,召复原官。寻超擢福建按察使。 成化四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剿蛮寇有功。其冬罢巡抚官,改督漕运,兼 抚淮、扬四府。寻解漕务,复还南院,进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召还,历兵部左、 右侍郎
十八年代陈钺为兵部尚书。守珠池宦官韦助乞往来髙、肇、琼、廉,会守巡官捕 寇。鹏执不可,帝竟许之。是年,帝复欲遣内侍,鹏等执不可。帝勉从之,命俟 后仍如故事。镇守大同中官汪直言小王子将大举,请发京兵援。鹏等言:“大同 士马四万已足用,所请宜勿许。且京军困营造,精力销沮,猝有急,何以作威厉 气,请悉停其役。”诏可。寻加太子少保。 鹏初为御史,刚直尚气节,有盛名。后扬历中外,惟事安静。群小窃柄,阁臣万 安、刘吉辈专营私,鹏循职而已,不能有所匡救。二十一年,鹏偕僚属言:“传 奉武职至八百余人,乞悉令闲住,非军功毋滥授。”廷臣亦交以请,下兵部复核 鹏畏中官,不敢坚其议,帝遂尽留之。时论皆咎鹏。奸民章瑾献珍宝,得为锦衣 镇抚。理刑缺,鹏所上不允。知帝意属瑾,即推用焉。台谏劾大臣不职者多及鹏, 鹏力求去,遂赐敕给驿以归。弘治四年卒。谥懿简。 (节选自《明 史·张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 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B.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 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C.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 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D.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 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顺元年,年号纪年法。就是用皇帝继位后所颁布的年号来纪年。年号是由 汉武帝始创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运输措施,为古代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主要是利用河道、海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其掌管选用武官及 兵籍、军械、军令等。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 D.《明史》,是二十四部断代史中的最后一部。《明史》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 次于《宋史》。《明史》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鹏年轻时恪尽职守。刚担任御史之职时,他先后提出反贪污、禁送礼、恤 边民、减赋税、给牛种等建议,均得到皇上采纳 B.张鹏工作中正直敢言。天顺元年,御史杨瑄弹劾石亨、曹吉祥,张鹏也偕同 刘泰、魏瀚、康骥等御史附议,结果反而和杨瑄一起被外放辽东 C.张鹏官职上时有变迁。他能力很强,屡建功勋,先后担任御史,福建按察使, 右佥都御史,副都御史,兵部左、右侍郎,加封太子少保。 张鹏晚年间明哲保身。他看穿官场,得过且过,见风使舵,虽然偶有建议 也是瞻前顾后,意志不坚定,最终辞职归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京军困营造,精力销沮,猝有急,何以作威厉气,请悉停其役 (2)群小窃柄,阁臣万安、刘吉辈专营私,鹏循职而已,不能有所匡救
十八年代陈钺为兵部尚书。守珠池宦官韦助乞往来高、肇、琼、廉,会守巡官捕 寇。鹏执不可,帝竟许之。是年,帝复欲遣内侍,鹏等执不可。帝勉从之,命俟 后仍如故事。镇守大同中官汪直言小王子将大举,请发京兵援。鹏等言:“大同 士马四万已足用,所请宜勿许。且京军困营造,精力销沮,猝有急,何以作威厉 气,请悉停其役。”诏可。寻加太子少保。 鹏初为御史,刚直尚气节,有盛名。后扬历中外,惟事安静。群小窃柄,阁臣万 安、刘吉辈专营私,鹏循职而已,不能有所匡救。二十一年,鹏偕僚属言:“传 奉武职至八百余人,乞悉令闲住,非军功毋滥授。”廷臣亦交以请,下兵部复核。 鹏畏中官,不敢坚其议,帝遂尽留之。时论皆咎鹏。奸民章瑾献珍宝,得为锦衣 镇抚。理刑缺,鹏所上不允。知帝意属瑾,即推用焉。台谏劾大臣不职者多及鹏, 鹏力求去,遂赐敕给驿以归。弘治四年卒。谥懿简。 (节选自《明 史·张鹏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 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B. 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 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C. 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 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D. 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 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顺元年,年号纪年法。就是用皇帝继位后所颁布的年号来纪年。年号是由 汉武帝始创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B.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运输措施,为古代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主要是利用河道、海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C.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其掌管选用武官及 兵籍、军械、军令等。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 D. 《明史》,是二十四部断代史中的最后一部。《明史》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 次于《宋史》。《明史》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鹏年轻时恪尽职守。刚担任御史之职时,他先后提出反贪污、禁送礼、恤 边民、减赋税、给牛种等建议,均得到皇上采纳。 B. 张鹏工作中正直敢言。天顺元年,御史杨瑄弹劾石亨、曹吉祥,张鹏也偕同 刘泰、魏瀚、康骥等御史附议,结果反而和杨瑄一起被外放辽东。 C. 张鹏官职上时有变迁。他能力很强,屡建功勋,先后担任御史,福建按察使, 右佥都御史,副都御史,兵部左、右侍郎,加封太子少保。 D. 张鹏晚年间明哲保身。他看穿官场,得过且过,见风使舵,虽然偶有建议, 也是瞻前顾后,意志不坚定,最终辞职归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京军困营造,精力销沮,猝有急,何以作威厉气,请悉停其役。 (2)群小窃柄,阁臣万安、刘吉辈专营私,鹏循职而已,不能有所匡救
【答案】10.C 12.A 13.(1)并且京军被土木营造所困扰,精力消损,突然有紧急情况,拿什么展示 威权、提振士气?请取消京军所承担的所有劳役 (2)小人们窃取国家要职,内阁大臣万安、刘吉之辈专营私利,张鹏只是做好本 职工作而已,对此不能有所匡正和补救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本句中的关键词“圣节”“羊马锦绮” (并列短语)“自非”“安有”“四海”是断句的重要依据。由“圣节”排除B、 D;名词“羊马”“锦绮”共同做“进”(进献)的宾语,排除A、B、D;“四 海”做“富有”的宾语,再次排除B、D。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 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 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如本题由“圣节”排除B、D。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D项以偏概全,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断代史。而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则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 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 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 点。A项无中生有,对应原文信息在第一段,原文说“奏‘两镇军士敝衣菲食 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椹,设义冢,俾飨历祭’”,并没说“恤边民” 说他“奏停淮、扬赋税”,也不是“减赋税”,系无中生有,“均得到皇上采纳” 也言过其实。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 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1)“营造”译为土木建造,“销沮”译为消损,“猝”译为突然,“作威厉 气”译为展示威权、提振士气。(2)“窃柄”译为窃取国家要职,“循职”译 为做好本职工作,“匡救”译为匡正和补救 参考译文: 张鹏,字腾霄,涞水人。景泰二年(1451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他上书说 为了私利去侍奉君王,是做臣子应警戒的。近来每逢圣上生日,有人进献羊马 锦绮,交错于殿廷之上。如果不是贪污受贿,怎么会有余财来进奉?况且陛下富 有四海,怎么会靠这些东西来富国呢?应禁止这一切行为,堵住阿谀奉承和奔走 请托之途。”他的奏疏共提了四项建议,皇上大都加以采用。出京巡察大同、宣 府时,他上奏说:“两镇的士兵穿破衣吃粗劣的食物,病了无药可治,死了无棺 可葬。乞请国家拨给医药和棺材,设立义冢,使他们享受供祭。这样,死者蒙恩, 生者也会受到鼓舞。”皇上立即回复批准,并且命各边镇一律贯彻实行。他还要 求停止征收淮安、扬州的赋税,拨给耕牛和种子。 天顺元年(1457年),同官杨瑄弹劾石亨、曹吉祥。张鹏也和刘泰、魏瀚、康 骥一起弹劾。他们都因此获罪,被皇上投进诏狱。御史们多被贬官,而张鹏、杨 瑄被遣去戍守辽东。不久被赦免,又戍守南丹。宪宗即位后,廷臣纷纷推荐他。 皇上把他召回复官,不久越级提升他为福建按察使
【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并且京军被土木营造所困扰,精力消损,突然有紧急情况,拿什么展示 威权、提振士气?请取消京军所承担的所有劳役。 (2)小人们窃取国家要职,内阁大臣万安、刘吉之辈专营私利,张鹏只是做好本 职工作而已,对此不能有所匡正和补救。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本句中的关键词“圣节”“羊马锦绮” (并列短语)“自非”“安有”“四海”是断句的重要依据。由“圣节”排除 B、 D;名词“羊马”“锦绮”共同做“进”(进献)的宾语,排除 A、B、D;“四 海”做“富有”的宾语,再次排除 B、D。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 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 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如本题由“圣节”排除 B、D。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D 项以偏概全,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断代史。而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则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 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 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 点。A 项无中生有,对应原文信息在第一段,原文说“奏‘两镇军士敝衣菲食, 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槥,设义冢,俾飨历祭’”,并没说“恤边民”, 说他“奏停淮、扬赋税”,也不是“减赋税”,系无中生有,“均得到皇上采纳” 也言过其实。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 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1)“营造”译为土木建造,“销沮”译为消损,“猝”译为突然,“作威厉 气”译为展示威权、提振士气。(2)“窃柄”译为窃取国家要职,“循职”译 为做好本职工作,“匡救”译为匡正和补救。 参考译文: 张鹏,字腾霄,涞水人。景泰二年(1451 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他上书说: “为了私利去侍奉君王,是做臣子应警戒的。近来每逢圣上生日,有人进献羊马 锦绮,交错于殿廷之上。如果不是贪污受贿,怎么会有余财来进奉?况且陛下富 有四海,怎么会靠这些东西来富国呢?应禁止这一切行为,堵住阿谀奉承和奔走 请托之途。”他的奏疏共提了四项建议,皇上大都加以采用。出京巡察大同、宣 府时,他上奏说:“两镇的士兵穿破衣吃粗劣的食物,病了无药可治,死了无棺 可葬。乞请国家拨给医药和棺材,设立义冢,使他们享受供祭。这样,死者蒙恩, 生者也会受到鼓舞。”皇上立即回复批准,并且命各边镇一律贯彻实行。他还要 求停止征收淮安、扬州的赋税,拨给耕牛和种子。 天顺元年(1457 年),同官杨瑄弹劾石亨、曹吉祥。张鹏也和刘泰、魏瀚、康 骥一起弹劾。他们都因此获罪,被皇上投进诏狱。御史们多被贬官,而张鹏、杨 瑄被遣去戍守辽东。不久被赦免,又戍守南丹。宪宗即位后,廷臣纷纷推荐他。 皇上把他召回复官,不久越级提升他为福建按察使
成化四年(1468年),他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广西,剿蛮寇有功。这年冬 天撤销巡抚官,改为漕运总督,兼任淮安、扬州等四府的巡抚。不久他解去漕运 职务,又回南都察院,升为副都御史,担任宁夏巡抚。被召回后,历任兵部左、 右侍郎。 十八年(1482年),他取代陈钺任兵部尚书。守卫珠池的宦官韦助请求往来髙 州、肇庆、琼州、廉州,会同守巡官员捕寇。张鹏反对,皇上竟答应了韦助的请 求。这一年,皇上又想派宦官去,张鹏等人坚决反对,皇上勉强听从了,命令以 后仍然按照旧例处理。镇守大同的宦官汪直说小王子将大举入侵,请调发京兵增 援。张鹏等人说:“大同战士马匹四万,已足够用,他的请求不宜批准。并且京 军被土木工程所困,精力消损,突然有紧急情况,拿什么展示威权、提振士气? 请取消京军所承担的所有劳役。”皇上下诏同意。不久加封他为太子少保。 张鹏初任御史时,刚正而有气节,大有名气。后来历任朝廷内外官职,只追求政 治安静(明晢保身)。小人们窃取国家要职,内阁大臣万安、刘吉之辈专营私利, 张鹏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对此不能有所匡正和补救。二十一年(1485年 张鹏偕同他的属官上书说:“朝廷任命的武职宦官到了八百多人,请下令让他们 全部免职居家,不是立有军功不要滥授官衔。”廷臣也纷纷请求,(皇上)交兵 部重新考察。张鹏害怕宦官,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皇上于是把那些宦官全部留 下了。当时舆论都指责张鹏。奸民章瑾献上珍宝,得仼锦衣卫镇抚官。理刑官出 缺,张鹏所推荐的皇上不批准。他知道皇上看中章瑾,就推荐他。台谏官员弹劾 不称职的大臣时大多提到张鹏,张鹏极力请求离去。皇上于是赐给敕书,发给驿 车让他回去。弘治四年(1491年),张鹏去世,赠谥懿简。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cha):指小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出时令,为写景规定了时间;点题写出事件,交代了沿途的作为。 B.第二联描写了“芳草”、“落花”扣首句“暮春”,营造了萧条、冷凄之境。 C.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D.第三联写昔日经行之处,这些景物勾起诗人对昔日徜徉山水之乐的回忆 E.第四联展示了山宅风貌,写出了鸟散去前后环境的对比、作者心情的对比。 15.本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作简析。 【答案】14.BE 15.写出了作者轻松自在悠然自得心无挂碍的心情。沿 途不急不忙徘徊赏玩的行为、对沿途所见景物的观赏之细、欣悦之情,回到旧宅 后对熟悉景物的认同和舒适之感,都表现了轻松自如的心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 综合考査题,考査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营造了萧条、 冷凄之境”有误,这与全诗意境不符。虽是暮春,但并无萧条、冷凄之感。E项
成化四年(1468 年),他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广西,剿蛮寇有功。这年冬 天撤销巡抚官,改为漕运总督,兼任淮安、扬州等四府的巡抚。不久他解去漕运 职务,又回南都察院,升为副都御史,担任宁夏巡抚。被召回后,历任兵部左、 右侍郎。 十八年(1482 年),他取代陈钺任兵部尚书。守卫珠池的宦官韦助请求往来高 州、肇庆、琼州、廉州,会同守巡官员捕寇。张鹏反对,皇上竟答应了韦助的请 求。这一年,皇上又想派宦官去,张鹏等人坚决反对,皇上勉强听从了,命令以 后仍然按照旧例处理。镇守大同的宦官汪直说小王子将大举入侵,请调发京兵增 援。张鹏等人说:“大同战士马匹四万,已足够用,他的请求不宜批准。并且京 军被土木工程所困,精力消损,突然有紧急情况,拿什么展示威权、提振士气? 请取消京军所承担的所有劳役。”皇上下诏同意。不久加封他为太子少保。 张鹏初任御史时,刚正而有气节,大有名气。后来历任朝廷内外官职,只追求政 治安静(明哲保身)。小人们窃取国家要职,内阁大臣万安、刘吉之辈专营私利, 张鹏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对此不能有所匡正和补救。二十一年(1485 年), 张鹏偕同他的属官上书说:“朝廷任命的武职宦官到了八百多人,请下令让他们 全部免职居家,不是立有军功不要滥授官衔。”廷臣也纷纷请求,(皇上)交兵 部重新考察。张鹏害怕宦官,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皇上于是把那些宦官全部留 下了。当时舆论都指责张鹏。奸民章瑾献上珍宝,得任锦衣卫镇抚官。理刑官出 缺,张鹏所推荐的皇上不批准。他知道皇上看中章瑾,就推荐他。台谏官员弹劾 不称职的大臣时大多提到张鹏,张鹏极力请求离去。皇上于是赐给敕书,发给驿 车让他回去。弘治四年 (1491 年),张鹏去世,赠谥懿简。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chá):指小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写出时令,为写景规定了时间;点题写出事件,交代了沿途的作为。 B. 第二联描写了“芳草”、“落花”扣首句“暮春”,营造了萧条、冷凄之境。 C. 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D. 第三联写昔日经行之处,这些景物勾起诗人对昔日徜徉山水之乐的回忆。 E. 第四联展示了山宅风貌,写出了鸟散去前后环境的对比、作者心情的对比。 15. 本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作简析。 【答案】14. BE 15. 写出了作者轻松自在悠然自得心无挂碍的心情。沿 途不急不忙徘徊赏玩的行为、对沿途所见景物的观赏之细、欣悦之情,回到旧宅 后对熟悉景物的认同和舒适之感,都表现了轻松自如的心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 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 项,“营造了萧条、 冷凄之境”有误,这与全诗意境不符。虽是暮春,但并无萧条、冷凄之感。E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