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 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 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 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 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 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 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 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 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 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 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 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 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 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 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 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 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 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 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 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 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 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 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 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 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 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 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 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 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 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一—“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 中,也不可无“我
广东省深圳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4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 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 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 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 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 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 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 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 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 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 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 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 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 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 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 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 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 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 “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 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 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 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 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 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 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 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 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 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 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 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 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 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 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 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 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 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 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 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 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文学艺术作品既是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 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从表演艺术上来说,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僧感情 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的世界中 找回了“我”。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琵琶行》中,自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 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B.创作者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 秦桧像秦桧,就是从“我”进入“非我” C.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 活动中迷失了“我”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 我”中迷失了“我”。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无论是创作还足欣赏,首先都要有一个体验的过 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那是艺术的门外汉。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真切 的体验才能进行创作,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C.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欣赏者而言,只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 度和鲜明个性,就一定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地界的联系。 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读书就是我阅读、我体会、我理解;吸收什 么、摒弃什么,都有一个“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堂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洶,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 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 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 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 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 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 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 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 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 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文学艺术作品既是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 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从表演艺术上来说,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 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 非我”的世界中 找回了“我”。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琵琶行》中,自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 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B.创作者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 秦桧像秦 桧,就是从“我”进入“非我”。 C.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 活动中迷失了“我”。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 我”中迷失了“我”。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无论是创作还足欣赏,首先都要有一个体验的过 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那是艺术的门外汉。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真切 的体验才能进行创作,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C.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欣赏者而言,只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 度和鲜明个性,就一定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地界的联系。 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读书就是我阅读、我体会、我理解;吸收什 么、摒弃什么,都有一个“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堂 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 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 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冲出门的张爷,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此 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丢物而逃。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 看,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 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张爷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 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上小学一年级 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 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 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 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说着,就安排我 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父亲掉头出 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 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査看,循着 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那天半夜时 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三人直 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这件事的 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 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 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 业。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 每人都娶了一位好姑娘。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 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把堂号“敦本堂”三个 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几年后,“文革”开始,“红卫兵”的“破四旧”将我家的牌位、堂号掷于火堆, 焚烧一尽。 当时,大伯为了保护堂号,和“红卫兵”们撕打起来。结果,大伯的一条腿被“红 卫兵”们打伤致残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 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冲出门的张爷,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此 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丢物而逃。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 一看,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 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张爷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 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上小学一年级 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 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 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 伯一眼,鼻子 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 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说着,就安排我 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父亲掉头出 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 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 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那天半夜时 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三人直 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这件事的 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 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 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 业。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 每人都娶了一位好姑娘。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 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把堂号“敦本堂”三个 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几年后,“文革”开始,“红卫兵”的“破四旧”将我家的牌位、堂号掷于火堆, 焚烧一尽。 当时,大伯为了保护堂号,和“红卫兵”们撕打起来。结果,大伯的一条腿被“红 卫 兵”们打伤致残
从此,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 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我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 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我大伯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 一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一一其实,大伯前胸 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既可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 实感 B.张爷爱憎分明: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 家 C.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 D.“我们家”优良家风之所以能得以传承,离不开父辈们对“堂号”的坚守与 保护 5.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5分) 6.“敦本堂”这个堂号对“我们家”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 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 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 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 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 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 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 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 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 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 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从此,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 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我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 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我大伯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 ——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 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 年第 6 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既可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 实感。 B.张爷爱憎分明: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 家”。 C.作者善于通 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 D.“我们家”优良家风之所以能得以传承,离不开父辈们对“堂号”的坚守与 保护。 5.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5 分) 6.“敦本堂”这个堂号对“我们家”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 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 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 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 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 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 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 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 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 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 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 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 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 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 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 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 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 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 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 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 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一一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 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 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 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 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 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 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 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 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 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 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 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 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 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来源:Z*x*kCom]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 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 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 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 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奧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 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 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 武亦妹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 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 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 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 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 入,可 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 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 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 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 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 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 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 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 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 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 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 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 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 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 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 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 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 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来源:Z*xx*k.Com]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 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 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 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 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 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
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 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 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 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 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 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 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 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 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完全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 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 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 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 行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也。为阉人徐成养子。后有参定功,神武命为弟,仍云 渤海蒨人。 初,行台于晖引为郎中,与神武深相结托。后从起兵于山东,累迁并州刺史, 为尚书右仆射。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构营之制,皆委 隆之。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水碾硙,并有利于时。 魏自孝昌之后,天下多难。朝贵多假常侍以取貂蝉之饰。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陈 诸假侍中服者,请亦罢之。诏皆如表。自军国多事,冒名窃官者,不可胜数。隆 之奏请检括,旬日获五万余人。而群小罐嚣,隆之惧而止。诏监起居事,进位司 武定中,除尚书令。文襄作宰,风俗肃清。隆之时有受纳,文襄于尚书省大加责 让。齐受禅,进爵为王。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隆之性好小 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于射堋土上 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冫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 旦射人隆之无以对。[来源:Zxxk.Com]
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 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 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 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 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 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 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 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 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 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完全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 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 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 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 行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也。为阉人徐成养子。后有参定功,神武命为弟,仍云 渤海蓨人。 初,行台于晖引为郎中,与神武深相结托。后从起兵于山东,累迁并州刺史,入 为尚书右仆射。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构营之制,皆委 隆之。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水碾硙,并有利于时。 魏自孝昌之后,天下多难。朝贵多假常侍以取貂蝉之饰。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陈 诸假侍中服者,请亦罢之。诏皆如表。自军国多事,冒名窃官者,不可胜数。隆 之奏请检括,旬日获五万余人。而群小讙嚣,隆之惧而止。诏监起居事,进位司 徒。 武定中,除尚书令。文襄作宰,风俗肃清。隆之时有受纳,文襄于尚书省大加责 让。齐受禅,进爵为王。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隆之性好小 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于射堋土上 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 日射人隆之无以对。[来源:Zxxk.Com]
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 文宣以隆之旧齿,委以政事。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 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文宣以其任既久,知有冤狱,便宜申涤,何过要 名,非大臣义。天保五年,禁止尚书省。又帝未登庸日,隆之意常侮帝。帝将受 禅,大臣咸言未可,隆之又在其中。帝深衔之,令壮士筑百余拳,放出。因从驾 死于路中。竟不得谥。 (节选自《北史卷·高隆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 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B.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 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C.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 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D.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 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也 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领,兼任某职务,可以指兼任高级或低级的官职。如“又领营构大将,以十 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 C.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时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 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之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 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赞誉的称号,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隆之是宦官徐成的养子,有参与定策的功勋,北齐神武帝把他当作弟弟, 而他自己却依旧声称自己是渤海蓓人 B.在主抓邺城的建设工程时,髙隆之凿渠引漳水环城郭而流,增设水碾等水利 设施,这些举措对当时的百姓很是有利 C.连年军国多事,官场有很多冒名窃取官位的人,高隆之奏请进行排查,结果 十天就査出了五万多人,群小叫嚣反对,他畏惧而停止 D.齐文宣帝时,因种种原因,高隆之受到崔暹等人的诋毁。文宣帝在位之时 高隆之时常在心里轻视皇帝,并反对受禅,因此,皇帝十分痛恨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 见许。 (2)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 能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减字木兰花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 文宣以隆之旧齿,委以政事。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 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文宣以其任既久,知有冤狱,便宜申涤,何过要 名,非大臣义。天保五年,禁止尚书省。又帝未登庸日,隆之意常侮帝。帝将受 禅,大臣咸言未可,隆之又在其中。帝深衔之,令壮士筑百余拳,放出。因从驾, 死于路中。竟不得谥。 (节选自《北史卷·高隆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 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B.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 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C.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 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D.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 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也 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领,兼任某职务,可以指兼任高级或低级的官职。如“又领营构大将,以十 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 C.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时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 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之一。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 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赞誉的称号,始于西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隆之是宦官徐成的养子,有参与定策的功勋,北齐神武帝把他当作弟弟, 而他自己却依旧声称自己是渤海蓨人。 B.在主抓邺城的建设工程时,高隆之凿渠引漳水环城郭而流,增设水碾等水利 设施,这些举措对当时的百姓很是有利。 C.连年军国多事,官场有很多冒名窃取官位的人,高隆之奏请进行排查,结果 十天就查出了五万多人,群小叫嚣反对,他畏惧而停止。 D.齐文宣帝时,因种种原因,高隆之受到崔暹等人的诋毁。文宣帝在位之时, 高隆之时常在心里轻视皇帝,并反对受禅,因此,皇帝十分痛恨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 见许。 (2)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 能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减字木兰花[注]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 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 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 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 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 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E.这首词语言虽然明白如话,晓畅自然,具有民歌特色,但用词艳丽。看似平 淡无奇,实际上却饱含血泪。 15.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 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2)杜甫的《登高》中,“,”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 年老体衰的处境。 (3)在《赤壁赋》中,苏子以“,”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 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阿尔法诺表示,朝鲜大使必须离开意大利,以便让 平壤知道,如果再一意孤行,将无可避免地遭到孤立。 ②“戏曲进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在各地的展开如火如荼。这些 文化惠民的措施使得有迫切文化需求的最基层的群众享受到了艺术发展的成果 ③在自由组合成队的过程中,由于王乾同学平时性格孤僻,平时危言危行,让人 捉摸不透,没有人敢于与其同组,完成这次合作探究的任务。 ④办公室的小卫耳软心活,但凡看到办公室同事有为难之事,他都热心热肠,主 动帮助对方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故而备受大家欢迎 ⑤石晓菲出身在书法世家,她擅用长锋,用笔酣畅,圆转遒劲,又时而放荡不羁, 龙飞凤舞,跌宕生姿,法中有度 ⑥在这个冬雪飘飞,梅花绽放的南方小城,张升和阔别了十年的几位好友相聚于 此,青梅煮酒,把酒言欢,共叙天伦之乐。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 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 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 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 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一 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 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E.这首词语言虽然明白如话,晓畅自然,具有民 歌特色,但用词艳丽。看似平 淡无奇,实际上却饱含血泪。 15.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 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 ”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2)杜甫的《登高》中,“ , ”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 年老体衰的处境。 (3)在《赤壁赋》中,苏子以“ , ”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 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第Ⅱ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①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阿尔法诺表示,朝鲜大使必须离开意大利,以便让 平壤知道,如果再一意孤行,将无可避免地遭到孤立。 ②“戏曲进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在各地的展开如火如荼。这些 文化惠民的措施使得有迫切文化需求的最基层的群众享受到了艺术发展的成果。 ③在自由组合成队的过程中,由于王乾同学平时性格孤僻,平时危言危行,让人 捉摸不透,没有人敢于与其同组,完成这次合作探究的任务。 ④办公室的小卫耳软心活,但凡看到办公室同事有为难之事,他都热心热肠,主 动帮助对方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故而备受大家欢迎。 ⑤石晓菲出身在书法世家,她擅用长锋,用笔酣畅,圆转遒劲,又时而放荡不羁, 龙飞凤舞,跌宕生姿,法中有度。 ⑥在这个冬雪飘飞,梅花绽放的南方小城,张升和阔别了十年的几位好友相聚于 此,青梅煮酒,把酒言欢,共叙天伦之乐。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 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B.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 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 可,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D.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个贫困户能够掌握一两门种植或养殖技术,在 增收的同时也能增智,这是文化扶贫的重要手段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 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B.家尊将于明日在富兴酒店大厅举行七十大寿的祝寿活动,特嘱咐我邀请您如 果时间方便,还请光临参加此次活动 C.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 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 D.与第一部的让观众意犹未尽相比,两年后的《战狼2》诚意满满,票房爆炸 剑指60亿,吴京也因此一战封神,堪称狗尾续貂之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①?它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实现个体区分的一种技术,一般包括图像采集、特 征定位、身份的确认和査找三个环节。简单来说,②_,比如骨骼特征、眉毛高 度等,通过比对输出结果。目前,③,对于准确率要求极髙的金融支付等领域 更加谨慎。因此,在这个刷脸时代,人脸识别的创业者还有一段漫长的突围之路 21.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 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 询的小张,当面口头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 连贯,不超过85字。(6分)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8年,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其“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 为政以德”的政治理念、“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和合天下”的崇高理想、 “见贤思齐”的道德主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而且成为全人类共 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你有机会与孔子进行一次促膝长谈,你会与他谈论什么 话题?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你和孔子(主客问答)两人对话的形式,或者以给孔子写 封信的形式,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期末高三实验班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B项“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错误,而又不应该使自己变成龙, 变成虎。 2.(3分)DD项错误,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不是迷失“我” 3.(3分)C“只要……就”改成“只有……才”,“一定”过于绝对
B.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 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 可,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D.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个贫困户能够掌握一两门种植或养殖技术,在 增收的同时也能增智,这是文化扶贫的重要手段。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A.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 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B.家尊将于明日在富兴酒店大厅举行七十大寿的祝寿活动,特嘱咐我邀请您如 果时间方便,还请光临参加此次活动。 C.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 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 D.与第一部的让观众意犹未尽相比,两年后的《战狼 2》诚意满满,票房爆炸 剑指 60 亿,吴京也因此一战封神,堪称狗尾续貂之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① ?它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实现个体区分的一种技术,一般包括图像采集、特 征定位、身份的确认和查找三个环节。简单来说,② ,比如骨骼特征、眉毛高 度等,通过比对输出结果。目前,③ ,对于准确率要求极高的金融支付等领域 更加谨慎。因此,在这个刷脸时代,人脸识别的创业者还有一段漫长的突围之路。 21.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 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 询的小张,当面口头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 连贯,不超过 85 字。(6 分) 四、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孔子诞辰 2568 年,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其“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 “为政以德”的政治理念、“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和合天下”的崇高理想、 “见贤思齐”的道德主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而且成为全人类共 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你有机会与孔子进行一次促膝长谈,你会与他谈论什么 话题?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你和孔子(主客问答)两人对话的形式,或者以给孔子写一 封信的形式,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018 期末高三实验班语文参考答案 一、 (一) 1.(3 分)B B 项“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错误,而又不应该使自己变成龙, 变成虎。 2.(3 分)D D 项错误,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不是迷失“我”。 3.(3 分)C “只要……就”改成“只有……才”,“一定”过于绝对
(二)(14分) 4.(3分)C(没有外貌描写) 5.(5分)交待“偷鸡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遭遇水灾,全镇困顿;推动情 节发展:正是由于几乎家家缺吃少穿,才会发生“偷鸡事件”;为张爷误会“我 们家”埋下伏笔:初来乍到的外来户且生活艰辛;④从侧面交待父亲坚持“自证 清白”的原因:投奔同乡且立足未稳;⑤用生存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家对家风的坚 持:再困难的生活,人也不会堕落 (每点1分,答到4点给满分) 6.(6分) 对家族整体层面的影响:“偷鸡事件”中坚持自证清白,赢得张爷及乡邻的信任 让大伯三兄弟找到工作;大伯三兄弟在纸厂任劳任怨,在黑龙江扎下了根; 对家族个体成员的影响: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名声,坚持自证清白:大伯极力保护 祖辈牌位与堂号,并将堂号刺在胸口;“敦本堂”早已在我心中生根,为官多年, 尘不染 (对家族整体和个体的影响各3分) 7.B。(3分,解析: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 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 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 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 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A、D(5分。解析:B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 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 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 体的受众有交叉。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 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 和初衷。(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9.(4分)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 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 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 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 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 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 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解析: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四、古诗文 10.【答案】C正确断句为: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 /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11.【答案】D【解析】题中D项错误,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 性的恶谥三种。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平谥: 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恶谥,如:厉、灵、炀,都含 有否定的意思。 12.【答案】D【解析】题中D项,表述错误,文宣帝没有即位前,高隆之常对 他流露出轻蔑的神态,他即将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大臣们都认为不应该,隆 之也在持反对意见的人当中
(二)(14 分) 4.(3 分)C(没有外貌描写) 5.(5 分)交待“偷鸡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遭遇水灾,全镇困顿;推动情 节发展:正是由于几乎家家缺吃少穿,才会发生“偷鸡事件”;为张爷误会“我 们家”埋下伏笔:初来乍到的外来户且生活艰辛;④从侧面交待父亲坚持“自证 清白”的原因:投奔同乡且立足未稳;⑤用生存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家对家风的坚 持:再困难的生活,人也不会堕落。 (每点 1 分,答到 4 点给满分) 6.(6 分) 对家族整体层面的影响:“偷鸡事件”中坚持自证清白,赢得张爷及乡邻的信任, 让大伯三兄弟找到工作;大伯三兄弟在纸厂任劳任怨,在黑龙江扎下了根; 对家族个体成员的影响: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名声,坚持自证清白;大伯极力保护 祖辈牌位与堂号,并将堂号刺在胸口;“敦本堂”早已在我心中生根,为官多年, 一尘不染。 (对家族整体和个体的影响各 3 分) (三) 7.B。(3 分,解析:A 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 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 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 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 性思考。D 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 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A、D(5 分。解析:B 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 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 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 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 体的受众有交叉。E 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 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 和初衷。(选对一项得 3 分,选对两项得 5 分。) 9.(4 分)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 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 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 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 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 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 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解析: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意思对即可。) 四、古诗文 10. 【答案】C 正确断句为: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 /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11. 【答案】D 【解析】题中 D 项错误,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 性的恶谥三种。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平谥: 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恶谥,如:厉、灵、炀,都含 有否定的意思。 12. 【答案】D 【解析】题中 D 项,表述错误,文宣帝没有即位前,高隆之常对 他流露出轻蔑的神态,他即将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大臣们都认为不应该,隆 之也在持反对意见的人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