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黄州快哉亭记》 授课时间:2008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至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归纳本文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2、学习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的章法布局。 3、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 说明:本文主旨是作者对“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被贬之后能“不以谪为患”,反而造亭 观景,放任于山水之间的乐观处世态度的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借此劝慰自己和手足情深的兄 长苏轼。但它的行文构思非常独特:紧扣“快哉”两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 之中,显示了苏辙散文的风格。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紧扣“快哉”一步一步引导学 生仔细体会感悟景中之情。 二、方法与过程 1、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进行组间互难或将讨论成果展示于黑板,集体评价,达到 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目标。 2、采用“感悟阅读教学法”,依循“读一一疑一一思一一悟一一品”程序组织教学,让学生 掌握文言散文的学习方法,体验阅读的快乐。 说明:(1)、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文言基础 知识和阅读能力这一资源,发挥小组互动、合作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对文本阅读、质疑、思 考、赏鉴
第二课、《黄州快哉亭记》 授课时间 :2008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至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归纳本文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2、学习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的章法布局。 3、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 说明:本文主旨是作者对“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被贬之后能“不以谪为患”,反而造亭 观景,放任于山水之间的乐观处世态度的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借此劝慰自己和手足情深的兄 长苏轼。但它的行文构思非常独特:紧扣“快哉”两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 之中,显示了苏辙散文的风格。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紧扣“快哉”一步一步引导学 生仔细体会感悟景中之情。 二、方法与过程 1、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进行组间互难或将讨论成果展示于黑板,集体评价,达到 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目标。 2、采用“感悟阅读教学法”,依循“读——疑——思——悟——品”程序组织教学,让学生 掌握文言散文的学习方法,体验阅读的快乐。 说明:(1)、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文言基础 知识和阅读能力这一资源,发挥小组互动、合作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对文本阅读、质疑、思 考、赏鉴
(2)、理解作者由被贬而寓情于自然风光,进而得出只有“自得”才能“快哉”的人生体验, 单着力于作品是有限的,必须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感悟”,才能产生积 极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张梦得贬谪后,随遇而安的心境及作者慰人勉己的用心。 2、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自信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的章法布局 教学难点: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作者苏辙兄弟的相关资料及文章写作背景 2、将全文三段内容分别分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初步整 理归纳出本段中的重要字词句。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预习和交流,了解“记”、作者、写作背景: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
(2)、理解作者由被贬而寓情于自然风光,进而得出只有“自得”才能“快哉”的人生体验, 单着力于作品是有限的,必须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感悟”,才能产生积 极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张梦得贬谪后,随遇而安的心境及作者慰人勉己的用心。 2、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自信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的章法布局。 教学难点: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 课时 课前预习: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作者苏辙兄弟的相关资料及文章写作背景。 2、将全文三段内容分别分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初步整 理归纳出本段中的重要字词句。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预习和交流,了解“记”、作者、写作背景;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
式,翻译课文,把握全文结构及内容。 教学过程: 、预习与交流: 1、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 2、回顾与发现: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王安石 的《游褒禅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然后归纳:“记”是- 种形成于唐代、始于柳宗元的、用于记游且发表议论的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 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 作者 旨趣与性质 桃花源记陶渊明纯记叙文一一纯寓言 岳阳楼记 范仲淹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 抒情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 3、预习与交流 (1)感知作者。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与同学交流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幼 年与其兄苏轼从母读书,有才思。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与 其父苏洵、史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一生仕途坎坷,随着革新与保守 派人物的交替上台执政。苏辙为官也几起几落,到崇宁元年(1102),革新派又当权,苏辙 再度被贬,于是他决意退职,回颍川居住,平日或静坐禅诵,或读书著述,如此达十年之久, 政和二年(11)卒,七十四岁。苏辙一生的进退出处和政治态度,与其兄苏轼很相似。在 文学方面,虽然诗文作品很多,但成就不如苏轼。其文多议论而少记叙,比较重视“养气”, 所以文势奔放,笔力雄健,说理透辟。《黄州快哉亭记》是其游记文的代表作,把记事、描 写、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就“快”与“不快”层层写来,有开有合,有眼前景,有历史回 顾,写得波澜起伏,汪洋恣肆。他的诗歌创作,没有什么特色,多系生活实录,缺乏提炼
式,翻译课文,把握全文结构及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习与交流: 1、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 2、回顾与发现: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王安石 的《游褒禅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然后归纳:“记”是一 种形成于唐代、始于柳宗元的、用于记游且发表议论的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 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 作者 旨趣与性质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纯记叙文--纯寓言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 抒情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 3、 预习与交流: (1)感知作者。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与同学交流。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幼 年与其兄苏轼从母读书,有才思。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与 其父苏洵、史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一生仕途坎坷,随着革新与保守 派人物的交替上台执政。苏辙为官也几起几落,到崇宁元年(1102),革新派又当权,苏辙 再度被贬,于是他决意退职,回颍川居住,平日或静坐禅诵,或读书著述,如此达十年之久, 政和二年(1112)卒,七十四岁。苏辙一生的进退出处和政治态度,与其兄苏轼很相似。在 文学方面,虽然诗文作品很多,但成就不如苏轼。其文多议论而少记叙,比较重视“养气”, 所以文势奔放,笔力雄健,说理透辟。《黄州快哉亭记》是其游记文的代表作,把记事、描 写、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就“快”与“不快”层层写来,有开有合,有眼前景,有历史回 顾,写得波澜起伏,汪洋恣肆。他的诗歌创作,没有什么特色,多系生活实录,缺乏提炼
缺乏形象和美感。晚年退居颍川后写的一些诗作,较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即使是描写个人心 境和情态的,也多具有真情实感。如《秋稼》、《南斋竹》和《游西湖》等。有《栾城集》传 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 人 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2)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 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 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 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三个人 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 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3)注:文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山东密州 任上写过一篇《超然台记》,所记“超然台”台名“超然”有其弟子由所命:元丰六年(1083), 苏辙谪监江西筠州监酒税时,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快哉亨”之名却是其兄子瞻所题。 超然”出于《庄子》,“快哉”语本《楚辞》,二者皆含“自乐其乐”之意。《超然台记》是 流传后世的名篇,而《黄州快哉亭记》也足可与之媲美。此文题中的黄州,别号齐安,治所 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张梦得曾谪居此地,于元丰年间修建快哉亭。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 作于被贬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 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 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畅加洗发。风 格雄放而雅致,笔势迁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堪称千古快文! 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 三、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逐段掌握重点字词句,以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翻译,教师指导点拨。 (1)第一段:
缺乏形象和美感。晚年退居颍川后写的一些诗作,较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即使是描写个人心 境和情态的,也多具有真情实感。如《秋稼》、《南斋竹》和《游西湖》等。有《栾城集》传 世。 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 人。 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2)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 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 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 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三个人 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 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3)注: 文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山东密州 任上写过一篇《超然台记》,所记“超然台”台名“超然”有其弟子由所命;元丰六年(1083), 苏辙谪监江西筠州监酒税时,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快哉亭”之名却是其兄子瞻所题。 “超然”出于《庄子》,“快哉”语本《楚辞》,二者皆含“自乐其乐”之意。《超然台记》是 流传后世的名篇,而《黄州快哉亭记》也足可与之媲美。此文题中的黄州,别号齐安,治所 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张梦得曾谪居此地,于元丰年间修建快哉亭。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 作于被贬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 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 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畅加洗发。风 格雄放而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堪称千古快文! 二、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 三、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逐段掌握重点字词句,以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翻译,教师指导点拨。 (1)第一段:
出:流出。始:开始。肆大:水流阔大。南、北:向南,向北。益张:越发盛大。浸灌: 意思都是“注”。相若:差不多。即:靠近。为:建造。胜:美景。名:命名,名词作动 ●本文第一段是从什幺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答:江水。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答:“奔放肆大” 其势益张” 波流浸灌” 眼界与心境:始宽 渐宽 全开 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2)第二段: 盖:大概。阖:通“合”。闭藏,消失。倏忽:忽然。玩:观赏,欣赏。举:抬。足:足 够 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所以…者:…的原因。睥睨:伺机夺取。骋骛:纵横 驰骋。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 ●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答:使人快意的江景。前半讲地理一一即空间,后半谈历史一一即时间:前半的地理风景之 中,又有远近、昼夜之别 ●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答:(1)江山风物足以观赏。(2)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3)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 从:带领。披:敞开。当:迎着。盖:大概。异:差别。遇: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变: 不同。与:参与。自得:舒畅。病:忧愁。性:本性。适:往 中心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出:流出。 始:开始。肆大:水流阔大。南、北:向南,向北。益张:越发盛大。浸灌: 意思都是“注”。 相若:差不多 。即:靠近。为:建造。胜:美景。名:命名,名词作动 词。 ●本文第一段是从什幺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答:江水。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答:“奔放肆大” “其势益张” “波流浸灌” 眼界与心境 : 始宽 渐宽 全开 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2)第二段: 盖:大概。阖:通“合”。闭藏,消失。 倏忽:忽然。 玩:观赏,欣赏。举:抬。足:足 够。 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所以……者:……的原因。睥睨:伺机夺取。 骋骛:纵横 驰骋。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 ●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答:使人快意的江景。前半讲地理——即空间,后半谈历史——即时间;前半的地理风景之 中,又有远近、昼夜之别。 ●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答:(1)江山风物足以观赏。 (2)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3)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 从:带领。披:敞开。当:迎着。盖:大概。异:差别。遇: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变: 不同。与:参与。自得:舒畅。病:忧愁。性:本性。适:往。 中心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4)第四段: 患:病,忧愁 :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 余功:功劳之余,即剩余时 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穷:尽享 胜:美景。 自适:自求安适。 振:吹拂 胜:禁 乌:哪里。 濯:洗濯。 宜:应该 2、理清每段大意。 第一段: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第二段: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第三段: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第四段: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文眼“快哉”;通过合作探究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体 会情、景、理交融的写法;总结 教学过程: 、理解文眼一—“快哉”:
(4)第四段: 患:病,忧愁。 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 余功:功劳之余,即剩余时 间。 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穷:尽享。 胜:美景。 自适:自求安适。 振:吹拂。 胜:禁。 乌:哪里。 濯:洗濯。 宜:应该。 2、理清每段大意。 第一段: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第二段: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第三段: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 第四段: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文眼“快哉”;通过合作探究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体 会情、景、理交融的写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理解文眼——“快哉”:
1、朗读全文,找出全文文眼。 快哉”一词贯穿全文,是本文的“文眼”,划出含有“快”的句子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将何 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文眼“快”) 2、你们认为怎样理解题目中的“快”呢? 明确:快乐、内心的豁达 3、在我们曾经所学过的古诗文中,与“快”有关的句子有那些呢? 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一一因朋友而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一以经常巩固学习而乐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以喝酒为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一以民之乐为己乐 4、朗读含有“快”字的句子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归纳 (一)景之“快” ①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②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一—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 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1、朗读全文,找出全文文眼。 “快哉”一词贯穿全文,是本文的“文眼”,划出含有“快”的句子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 将何 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文眼“快”)。 2、你们认为怎样理解题目中的“快”呢? 明确:快乐、内心的豁达。 3、在我们曾经所学过的古诗文中,与“快”有关的句子有那些呢? 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因朋友而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经常巩固学习而乐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以喝酒为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民之乐为己乐 4、朗读含有“快”字的句子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归纳: (一)景之“快” ①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②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 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二)人之“快” ①“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 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②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三)情理之“快”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 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辙就是一个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笔下才 有如此气势雄伟的美景,使情景理浑然一体,全文酣畅淋漓、境界高旷 合作探究 1、第 段和第三、四段的写法差异又何在? 答:前两段叙事写景:后两段缘景抒情。 2、本文共提到几个人? 答:10人。今人三:张梦得为亭:余兄子瞻名之:余作记。古人七:曹、孙、周、陆之流 风遗迹,称快世俗:楚王与宋玉之对话引出“快哉”,景差陪衬 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两种忧乐观,是哪两种? 明确:一般人的忧乐观:“人有遇不遇之变”,地委处境不同,心情亦自不同。苏辙在这里提 出了更高一级的忧乐观:“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 性,将何适而非快”。这也是文章的中心 4、文章引用楚襄王问宋玉关于风的故事有何寓意?
(二)人之“快” ①“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 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②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三)情理之“快”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 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辙就是一个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笔下才 有如此气势雄伟的美景,使情景理浑然一体,全文酣畅淋漓、境界高旷。 二、合作探究 : 1、第一、二段和第三、四段的写法差异又何在? 答:前两段叙事写景;后两段缘景抒情。 2、本文共提到几个人? 答:10 人。今人三:张梦得为亭;余兄子瞻名之;余作记。古人七:曹、孙、周、陆之流 风遗迹,称快世俗;楚王与宋玉之对话引出“快哉”,景差陪衬。 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两种忧乐观,是哪两种? 明确:一般人的忧乐观:“人有遇不遇之变”,地委处境不同,心情亦自不同。苏辙在这里提 出了更高一级的忧乐观:“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 性,将何适而非快”。这也是文章的中心。 4、文章引用楚襄王问宋玉关于风的故事有何寓意?
明确:宋玉是对楚襄王微妙地进行了讽刺,寓意在借风之雌雄来说明人间之不平等。风无雌 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襄王认为是快乐,而庶人则认为是忧患,这是人之地位境遇 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感觉。正像江上行船,乘船者悠然如飘然驭风,纤夫却脑库憔悴,哪有 什么悠然之感。 5、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命名,苏辙作记。那么他们有没有共同点? 明确:有 共同点是:都在被贬之中。身处逆境,但都很达观。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更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6、找出本文中的对句 (1)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2)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3)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4)动心骇目。(自对) (5)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6)烟消日出。(自对) (7)流风遗迹。(自对) (8)蓬户瓮牖。(自对) (9)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 (10)连山绝壑,(自对) (11)长林古木。(自对 (1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明确:宋玉是对楚襄王微妙地进行了讽刺,寓意在借风之雌雄来说明人间之不平等。风无雌 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襄王认为是快乐,而庶人则认为是忧患,这是人之地位境遇 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感觉。正像江上行船,乘船者悠然如飘然驭风,纤夫却脑库憔悴,哪有 什么悠然之感。 5、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命名,苏辙作记。那么他们有没有共同点? 明确:有。 共同点是:都在被贬之中。身处逆境,但都很达观。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更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6、找出本文中的对句: (1)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2)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3)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4)动心骇目。(自对) (5)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6)烟消日出。(自对) (7)流风遗迹。 (自对) (8)蓬户瓮牖。(自对) (9)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 (10)连山绝壑,(自对) (11)长林古木。(自对) (1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3)骚人思士。(自对) 感悟艺术特色 1、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 3、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四、拓展练习 1、文中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试略 举四人为世人所乐道的故实? (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 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2)孙杈: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 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 (3)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4)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黄武七年,与魏 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 2、辨析与表达:本文作者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 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 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 解这两种观点?畅所欲言 五、课堂总结: 本文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写景气势雄浑,视野 开阔,种种自然景观,尽收笔底,又各具特色。然后转入议论,揭出文章主题:心中坦然则
(13)骚人思士。(自对) 三、感悟艺术特色 1、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 3、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四、拓展练习: 1、文中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试略 举四人为世人所乐道的故实? (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 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2)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 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 (3)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4)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黄武七年,与魏 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 2、辨析与表达:本文作者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 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 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 解这两种观点? 畅所欲言。 五、课堂总结: 本文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写景气势雄浑,视野 开阔,种种自然景观,尽收笔底,又各具特色。然后转入议论,揭出文章主题:心中坦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