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边塞诗派 、什么是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 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归纳特征 (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秋月、雪山、孤城、雁飞、箭飞、马走。 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 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回朝后,任右补 阙、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 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 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 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 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 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 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走 马行川》《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 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 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岑诗的主 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 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 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 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 才子传》。…
1 第二课 边塞诗派 一、什么是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 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归纳特征 (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三、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 2.形象分析法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秋月、雪山、孤城、雁飞、箭飞、马走。 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20 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 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回朝后,任右补 阙、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 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 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 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 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 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 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走 马行川》《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 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 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岑诗的主 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 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 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 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 才子传》。……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如果 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 俊逸之感;那么《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则是奇而壮一一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 给人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 这首诗为封送行。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岀征的自然环境。起句以飞来之笔描绘了令人触目 惊心而又神奇壮阔的异域风光,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暗示了出征的艰 险。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 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 唐军将士征战的是黄沙滚滚的戈壁大漠。出发时,狂风怒吼,漆黑一片。途经地,碎 石斗大,满地乱滚。边塞奇景,苍茫壮阔。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 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 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 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 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环境描写, 夸张而不失真,惊险而不畏怯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烟尘飞” 三字,描写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表现了匈奴进军的气势,也 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然后,诗由造境转而写人一一顶风冒寒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 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 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 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晩一片漆黑,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 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 花连铁旋作冰。”诗人对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以 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气氛的紧张。“幕中草檄砚水 凝”,巧妙地抓住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岀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 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像水 到渠成一样自然。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 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 精神。全篇奇句豪气,因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而“奇而入理”,“奇而实确” 如风发泉涌,别具一格又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有力,情韵 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2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如果 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 俊逸之感;那么《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 给人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 这首诗为封送行。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起句以飞来之笔描绘了令人触目 惊心而又神奇壮阔的异域风光,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暗示了出征的艰 险。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 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 唐军将士征战的是黄沙滚滚的戈壁大漠。出发时,狂风怒吼,漆黑一片。途经地,碎 石斗大,满地乱滚。边塞奇景,苍茫壮阔。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 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 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 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 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环境描写, 夸张而不失真,惊险而不畏怯。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烟尘飞” 三字,描写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表现了匈奴进军的气势,也 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然后,诗由造境转而写人——顶风冒寒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 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 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 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 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 花连铁旋作冰。”诗人对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以 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气氛的紧张。“幕中草檄砚水 凝”,巧妙地抓住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 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像水 到渠成一样自然。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 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 精神。全篇奇句豪气,因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而“奇而入理”,“奇而实确”, 如风发泉涌,别具一格又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有力,情韵 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