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班级、姓名、学号填在密封线内; 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700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异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即蒙元和满清。二者 都是文明相对落后的民族靠武力征服先进民族而建立的。蒙古人在入主中原后, 仍想以落后的制度继续统治中华;而满清只以武力征服了中原的土地,自己的内 心却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折服。因此,元朝虽强大一时,却不足百年;而清朝享祚 近三个世纪,确实发人深省 从民族政策来看,元朝按照种族和地域,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 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至治二年,禁汉人执兵器出猎,禁习武艺。至 元三年,禁汉人、南人学习蒙古和色目文字。同年,右丞相伯颜向皇帝建议,屠 杀张、王、李、赵、刘等五姓汉人,好在顺帝没有同意。同年,禁止汉人、南人 髙丽人持兵器养马。早先,中使别迭等就向成吉思汗建议:“虽然得到汉人,也 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将其斩尽杀绝,只要留下空地,使草木畅茂,我们可以改作 牧场。”若不是耶律楚材极力劝阻,此种族灭绝的建议就可能成为国策。据马 可·波罗记载:“所有的中国人都厌恶大可汗(元世祖)的政体,因为他所派地 方行政首长多为鞑靼人(蒙古人),尚有色目人,其视中国人(原来中原及江南 的中国人)为奴隶,使之无法容忍。” 而清入关后,立即从“满蒙一家”转向“满汉一体”。康煕十九年,谕绿旗 部队:汉族叛乱只用汉兵平剿。清朝作战皆重用汉人。满族人虽然武力征服汉人 却在精神上崇尚汉化。满汉民族起码在法律上平等。满人世袭旗籍,汉人和蒙古 人照样可投旗入籍。 在对待汉语的态度上,元代诸帝多“不习汉文”。世祖之时“江淮一行省无 人通文墨者”。有的蒙古贵族到地方任官,执笔署事,写“七”字之钩不向右 转而向左转,“见者为笑”。陶宗仪《辍耕录》载曰,“今为官者蒙古色目人多 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 书押字”。元朝的儒臣为向皇帝“进讲”,须先翻译蒙古文。世祖虽有一定程度 的汉语水平,仍不能脱离翻译。只有最后两代皇帝一一文宗和顺帝汉语尚可 而清朝早在入关之前49年,龚正六(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就给建州女真部首 领努尔哈赤当师傅,并兼任太祖诸子的老师,受到最高的礼遇。太祖亲信侍卫中 有许多汉族读书人。太祖“精通汉语”,言必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太祖身边尚须翻译,顺治皇帝已经无须翻译。康煕、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 书画的汉学家。少年康熙只有在亲切地称呼外国传教老师汤若望为“玛珐”时, 有使用满语的记录。雍正几乎全用汉语,只有看到八弟胤禩、十四弟胤糖谋逆罪 状时大大震怒,才失口用满语大骂“塞斯黑”“阿其那”(意为猪狗)。后世皇 帝仅在个别称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清皇室学校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诸皇 子的老师都是当朝有名的国学大家。整个满清是满人保持主动汉化的态势,并且 比前朝的国学氛围更浓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16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将班级、姓名、学号填在密封线内; 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700 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异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即蒙元和满清。二者 都是文明相对落后的民族靠武力征服先进民族而建立的。蒙古人在入主中原后, 仍想以落后的制度继续统治中华;而满清只以武力征服了中原的土地,自己的内 心却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折服。因此,元朝虽强大一时,却不足百年;而清朝享祚 近三个世纪,确实发人深省。 从民族政策来看,元朝按照种族和地域,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 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至治二年,禁汉人执兵器出猎,禁习武艺。至 元三年,禁汉人、南人学习蒙古和色目文字。同年,右丞相伯颜向皇帝建议,屠 杀张、王、李、赵、刘等五姓汉人,好在顺帝没有同意。同年,禁止汉人、南人、 高丽人持兵器养马。早先,中使别迭等就向成吉思汗建议:“虽然得到汉人,也 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将其斩尽杀绝,只要留下空地,使草木畅茂,我们可以改作 牧场。”若不是耶律楚材极力劝阻,此种族灭绝的建议就可能成为国策。据马 可·波罗记载:“所有的中国人都厌恶大可汗(元世祖)的政体,因为他所派地 方行政首长多为鞑靼人(蒙古人),尚有色目人,其视中国人(原来中原及江南 的中国人)为奴隶,使之无法容忍。” 而清入关后,立即从“满蒙一家”转向“满汉一体”。康熙十九年,谕绿旗 部队:汉族叛乱只用汉兵平剿。清朝作战皆重用汉人。满族人虽然武力征服汉人, 却在精神上崇尚汉化。满汉民族起码在法律上平等。满人世袭旗籍,汉人和蒙古 人照样可投旗入籍。 在对待汉语的态度上,元代诸帝多“不习汉文”。世祖之时“江淮一行省无 一人通文墨者”。有的蒙古贵族到地方任官,执笔署事,写“七”字之钩不向右 转而向左转,“见者为笑”。陶宗仪《辍耕录》载曰,“今为官者蒙古色目人多 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 书押字”。元朝的儒臣为向皇帝“进讲”,须先翻译蒙古文。世祖虽有一定程度 的汉语水平,仍不能脱离翻译。只有最后两代皇帝——文宗和顺帝汉语尚可。 而清朝早在入关之前 49 年,龚正六(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就给建州女真部首 领努尔哈赤当师傅,并兼任太祖诸子的老师,受到最高的礼遇。太祖亲信侍卫中 有许多汉族读书人。太祖“精通汉语”,言必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太祖身边尚须翻译,顺治皇帝已经无须翻译。康熙、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 书画的汉学家。少年康熙只有在亲切地称呼外国传教老师汤若望为“玛珐”时, 有使用满语的记录。雍正几乎全用汉语,只有看到八弟胤禩、十四弟胤禟谋逆罪 状时大大震怒,才失口用满语大骂“塞斯黑”“阿其那”(意为猪狗)。后世皇 帝仅在个别称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清皇室学校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诸皇 子的老师都是当朝有名的国学大家。整个满清是满人保持主动汉化的态势,并且 比前朝的国学氛围更浓
(选自王丹誉《元清两代制度得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古人和满族人都是凭借武力入主中原,不同的是,蒙古人仍想以落后 的制度来治理天下,结果 不到一个世纪,元朝就宣告灭亡 B.在元朝,汉人和南人的地位非常低,至元三年,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 古和色目文字,也禁止 他们练习武艺和持兵器养马。 C.满清统治者崇尚汉化,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深深折服,满汉民族在法律上 人人平等,汉人和蒙古人 样可以加入旗籍 D.马可·波罗的记载表明,元朝大可汗时期的地方行政长官基本上是蒙古 人或色目人,统治阶级看 待原来中原及江南的中国人像奴隶一样,这使中国人无法容忍,都痛 恨当时的政治制度 2.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元代的帝王都“不习汉文”,不懂汉语,儒臣向皇帝“进讲”,必须先翻 译成蒙古文。元世祖虽然 有一定程度的汉语水平,但仍然不能脱离翻译。 B.满清的皇帝几乎都精通汉语,早在入关前,努尔哈赤就为自己和儿子们 请了一个绍兴的汉人做老 师,并给予最高的礼遇。 C.清朝的康熙、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书画的汉学家,雍正几乎全用汉语, 后世皇帝仅在个别称 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 D.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当时做官的蒙古人或是色目人大多数都不能用 汉字签字画押,于是就 用象牙或者木头刻上名字作为固定押印。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清用武力征服汉人之后,立即从“满蒙一家”转向“满汉一体”,打 战也重用汉人。康熙年 间曾发布命令,汉族地区发生的叛乱只用汉兵去平剿 B.元朝统治者大多对汉人和汉语都很排斥,不止一个大臣向皇帝建议对汉 人采取屠杀政策;有的蒙 古贵族在中原做官却不会写汉语的“七”字,看见的人都感到可笑 C.元朝统治者统治中原以后对汉人与汉文化也有一定的包容与接纳,比如 有有识之士主张对汉人 宽容,也有精通儒学的人在朝廷为官。 D.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和汉语的态度与元朝大不相同,尤其是对汉语,言必 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皇室学校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整个满清国学氛围甚至比明朝的更 浓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选自王丹誉《元清两代制度得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蒙古人和满族人都是凭借武力入主中原,不同的是,蒙古人仍想以落后 的制度来治理天下,结果 不到一个世纪,元朝就宣告灭亡。 B.在元朝,汉人和南人的地位非常低,至元三年,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 古和色目文字,也禁止 他们练习武艺和持兵器养马。 C.满清统治者崇尚汉化,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深深折服,满汉民族在法律上 人 人平等,汉人和蒙古人 一样可以加入旗籍。 D.马可·波罗的记载表明,元朝大可汗时期的地方行政长官基本上是蒙古 人或色目人,统治阶级看 待原来中原及江南的中国人像奴隶一样,这使中国人无法容忍,都痛 恨当时的政治制度。 2.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元代的帝王都“不习汉文”,不懂汉语,儒臣向皇帝“进讲”,必须先翻 译成蒙古文。元世祖虽然 有一定程度的汉语水平,但仍然不能脱离翻译。 B.满清的皇帝几乎都精通汉语,早在入关前,努尔哈赤就为自己和儿子们 请了一个绍兴的汉人做老 师,并给予最高的礼遇。 C.清朝的康熙、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书画的汉学家, 雍正几乎全用汉语, 后世皇帝仅在个别称 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 D.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当时做官的蒙古人或是色目人大多数都不能用 汉字签字画押,于是就 用象牙或者木头刻上名字作为固定押印。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满清用武力征服汉人之后,立即从“满蒙一家”转向“满汉一体”,打 战也重用汉人。康熙年 间曾发布命令,汉族地区发生的叛乱只用汉兵去平剿。 B.元朝统治者大多对汉人和汉语都很排斥,不止一个大臣向皇帝建议对汉 人采取屠杀政策;有的蒙 古贵族在中原做官却不会写汉语的“七”字,看见的人都感到可笑。 C.元朝统治者统治中原以后对汉人与汉文化也有一定的包容与接纳,比如 有有识之士主张对汉人 宽容,也有精通儒学的人在朝廷为官。 D. 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和汉语的态度与元朝大不相同,尤其是对汉语,言必 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皇室学校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整个满清国学氛围甚至比明朝的更 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 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 皆籍户口属吏,乃归 帝于是有大用意。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 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 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十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 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金亡其将武 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夲教万剽掠数千里。诏 会诸道兵讨之,不克。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 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初灭金 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惟中至 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 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 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 语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 可乎?” 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 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B.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C.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庶人曰死。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 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 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 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 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 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 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 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 帝于是有大用意。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 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 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 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金亡其将武 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诏 会诸道兵讨之,不克。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 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初灭金 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惟中至, 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 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 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 语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 可乎?” 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 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B.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C.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D.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庶人曰死。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 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 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 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 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 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 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 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 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 B.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 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 他前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 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 杀人之夫而夺其妻, 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 D.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 命:晚年担任江淮京湖 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5分) 译 文 (2)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5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2),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1)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 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2)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ˉ 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 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 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 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 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 B.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 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 他前 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 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 杀人之夫而夺其妻, 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 D.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 命;晚年担任江淮京湖 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5 分) 译 文: (2)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5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2),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1)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 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2)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 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 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 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 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来告诫 “后人”如不以史为鉴,将重蹈覆辙。 (3)屈原《离骚》中用景物表现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做答案。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 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少男少女 钟丽思 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 “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 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 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 几乎延伸到鬓际。 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法郎。 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 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160法郎。” “那么.我应该挣得80法郎一一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 笑,身上却只有50法郎。 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10分钟就可以了。 “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 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6个人,大哥大姐15岁,小妹才2岁。 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 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 日 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 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12岁,到地铁卖唱 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50法郎。她为难地瞧瞧 我,说是无法找我10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 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 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 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干什么呢?”“父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 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来告诫 “后人”如不以史为鉴,将重蹈覆辙。 (3)屈原《离骚》中用景物表现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做答案。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 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 分) 少男少女 钟丽思 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 “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 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 一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 几乎延伸到鬓际。 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 法郎。 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 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 160 法郎。” “那么.我应该挣得 80 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 笑,身上却只有 50 法郎。 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 10 分钟就可以了。 “那么,您就要多付 10 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 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 6 个人,大哥大姐 15 岁,小妹才 2 岁。 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 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 日。” 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 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 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 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 12 岁,到地铁卖唱。 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 50 法郎。她为难地瞧瞧 我,说是无法找我 10 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 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 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 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干什么呢?”“父
亲死了,两年前。”她说,眼圈儿便红了起来,“他是位商人,去贝鲁特做生意 时死于战乱。妈妈只在家照管我们,干不了工作 “那一一你哥哥呢?”“哥哥跟大姐是双胞胎,在学校专心读书,跳过两 级的,明年就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了。”小姑娘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你哥哥课余又干什么工作呢?”“我哥课余就到蓬皮杜图书馆看书,他 读得很多很多。” “他怎么可以这样?! “哥哥是男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男人是家庭的荣光,不是么?”我正 思量应该如何回答,她又追补一句:“你们中国人也这样,不是么?” 天后,我刚踏入地铁,乌阿玛哈就跟了进来,她冲我甜甜一笑就开口 一开口,就吓了我一跳一一那嗓门儿干干巴巴,口齿倒依旧伶俐:“小姐们女士 们先生们,请原谅我不得不打扰你们。我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国破家亡来到法兰 西……”我分明记得前几日她才对我说是阿尔及利亚人,怎么忽又变成罗马尼亚 的了呢?“……如今为大家唱支我家乡的歌。”她正眼也不瞧我,张口便唱。天 哪!那嗓子又硬又粗!当乌阿玛哈唱完时,只见乘客都不约而同长长吁出口气。 罗马尼亚语,”有先生说道,“我还听过她唱阿富汗歌哩!”说着,“噗” 地笑了起来,“我发现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她就说她是哪个国家的。也怪,这孩 子还真不知去哪儿学这些歌来唱,居然都是原文的。” 乌阿玛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钱来。 我满肚狐疑,见她下车,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着问:“嘿!你的嗓子出 什么事了?”她脆脆一笑,清清朗眀对我说:“哎呀您!地铁里噪音那么厉害, 就是认真唱,别人也无法听。我粗声粗气,人们为了图个耳根清净也会赶紧掏钱 打发我的。”忽地,那张美丽的脸庞严肃起来,“哎呀糟糕!您会觉得我这样做 不正派,不是么?”她又仰了脸,款软地求我:“您可以见见我哥哥么?” “那应该付你多少法郎呢?”我想开个玩笑,话一出口,却又后悔。 她已是红了脸,红了耳根,不过依然仰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不,不是 您付账。我请您喝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好么?”我暗自叹息,便干脆请他们翌 日上我家小聚。 第二天,乌阿玛哈如约候在我家门前。一见面,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 介绍给我。那兄长,是个目光深沉英气勃勃的卷毛小伙,举手投足都很见教养 他送给我一盒录音带,说:“希望您给予我这种荣幸一一向您介绍我故乡的音 我冲咖啡招待我的客人。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点提问题,别浪 费时间呀!”小伙子开始提问了,问及中国风貌,问及中国习俗,然后问及儒、 道、佛之宗义……我越来越惊诧于他的思路之清晰与兴趣之广泛。便忍不住打断 道:“乌阿玛哈先生,您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将来去中国经 商 “经商?”“经商。如果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对中国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 法,首先就会使对方从感情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签约的可能性就 越大……” 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 夜色越来越重,谈兴却越来越浓,我便留这兄妹俩吃饭。 饭后,乌阿玛哈小姐手脚麻利地收拾残局,她的兄长端坐着喝茶,我忍不 住向他提了个问题:“您知道您的母亲和姐妹为您所做的一切么?您心安理得
亲死了,两年前。”她说,眼圈儿便红了起来,“他是位商人,去贝鲁特做生意 时死于战乱。妈妈只在家照管我们,干不了工作。” “那——你哥哥呢?”“哥哥跟大姐是双胞胎,在学校专心读书,跳过两 级的,明年就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了。”小姑娘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你哥哥课余又干什么工作呢?”“我哥课余就到蓬皮杜图书馆看书,他 读得很多很多。” “他怎么可以这样?!” “哥哥是男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男人是家庭的荣光,不是么?”我正 思量应该如何回答,她又追补一句:“你们中国人也这样,不是么?” 三天后,我刚踏入地铁,乌阿玛哈就跟了进来,她冲我甜甜一笑就开口, 一开口,就吓了我一跳——那嗓门儿干干巴巴,口齿倒依旧伶俐:“小姐们女士 们先生们,请原谅我不得不打扰你们。我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国破家亡来到法兰 西……”我分明记得前几日她才对我说是阿尔及利亚人,怎么忽又变成罗马尼亚 的了呢?“……如今为大家唱支我家乡的歌。”她正眼也不瞧我,张口便唱。天 哪!那嗓子又硬又粗!当乌阿玛哈唱完时,只见乘客都不约而同长长吁出口气。 “罗马尼亚语,”有先生说道,“我还听过她唱阿富汗歌哩!”说着,“噗” 地笑了起来,“我发现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她就说她是哪个国家的。也怪,这孩 子还真不知去哪儿学这些歌来唱,居然都是原文的。” 乌阿玛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钱来。 我满肚狐疑,见她下车,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着问:“嘿!你的嗓子出 什么事了?”她脆脆一笑,清清朗朗对我说:“哎呀您!地铁里噪音那么厉害, 就是认真唱,别人也无法听。我粗声粗气,人们为了图个耳根清净也会赶紧掏钱 打发我的。”忽地,那张美丽的脸庞严肃起来,“哎呀糟糕!您会觉得我这样做 不正派,不是么?”她又仰了脸,款软地求我:“您可以见见我哥哥么?” “那应该付你多少法郎呢?”我想开个玩笑,话一出口,却又后悔。 她已是红了脸,红了耳根,不过依然仰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不,不是 您付账。我请您喝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好么?”我暗自叹息,便干脆请他们翌 日上我家小聚。 第二天,乌阿玛哈如约候在我家门前。一见面,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 介绍给我。那兄长,是个目光深沉英气勃勃的卷毛小伙,举手投足都很见教养。 他送给我一盒录音带,说:“希望您给予我这种荣幸——向您介绍我故乡的音 乐。” 我冲咖啡招待我的客人。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点提问题,别浪 费时间呀!”小伙子开始提问了,问及中国风貌,问及中国习俗,然后问及儒、 道、佛之宗义……我越来越惊诧于他的思路之清晰与兴趣之广泛。便忍不住打断 道:“乌阿玛哈先生,您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将来去中国经 商。” “经商?”“经商。如果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对中国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 法,首先就会使对方从感情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签约的可能性就 越大……” 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 夜色越来越重,谈兴却越来越浓,我便留这兄妹俩吃饭。 饭后,乌阿玛哈小姐手脚麻利地收拾残局,她的兄长端坐着喝茶,我忍不 住向他提了个问题:“您知道您的母亲和姐妹为您所做的一切么?您心安理得
么?”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因为我们 全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我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一一成为家庭的光荣。我是男 人 “我为您唱支歌,好么?”那妹子又轻轻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罗马尼亚 民歌。”我不懂罗马尼亚文,但知道那确是一首罗马尼亚民歌。乌阿玛哈如上次 那样,微微靠在墙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丽。 (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选取了一个非洲家庭在法国的艰难生活,以小见大,反映了西方社 会繁华背后的辛酸,揭 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丢包被乌阿玛哈敲诈80法郎,还索 要了10法郎的“误工费 又借口无钱找,唱歌抵了10法郎 C.第二次在地铁见面时,乌阿玛哈声称自己是罗马尼亚人,被一位先生揭 穿了她利用人们对战乱 地区人民的同情,讨要钱财的把戏 D.小说中描写乌阿玛哈“白如粉团”的脸蛋、“又浓又细”的眉毛、“粗 粗的褐色大辫”,流露 出“我”对她深深的同情与无尽的爱怜。 E.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误会等 艺术手法,精心剪裁,匠 心独运,读来常有峰回路转的惊喜。 (2)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6分) 答 (3)小说在刻画乌阿玛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做简要分 析。(6分) 答 (4)小说三次写到乌阿玛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都不同,请结合 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 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佩甫:“过程是不可超越的” 孔会侠
么?”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因为我们 全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我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为家庭的光荣。我是男 人。” “我为您唱支歌,好么?”那妹子又轻轻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罗马尼亚 民歌。”我不懂罗马尼亚文,但知道那确是一首罗马尼亚民歌。乌阿玛哈如上次 那样,微微靠在墙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丽。 (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选取了一个非洲家庭在法国的艰难生活,以小见大,反映了西方社 会繁华背后的辛酸,揭 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B.“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丢包被乌阿玛哈敲诈 80 法郎,还索 要了 10 法郎的“误工费”, 又借口无钱找,唱歌抵了 10 法郎。 C.第二次在地铁见面时,乌阿玛哈声称自己是罗马尼亚人,被一位先生揭 穿了她利用人们对战乱 地区人民的同情,讨要钱财的把戏。 D.小说中描写乌阿玛哈“白如粉团”的脸蛋、“又浓又细”的眉毛、“粗 粗的褐色大辫”,流露 出“我”对她深深的同情与无尽的爱怜。 E.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误会等 艺术手法,精心剪裁, 匠 心独运,读来常有峰回路转的惊喜。 (2)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6 分) 答: (3)小说在刻画乌阿玛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做简要分 析。(6 分) 答: (4)小说三次写到乌阿玛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都不同,请结合 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 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李佩甫:“过程是不可超越的” 孔会侠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李佩甫的《生命册》获此殊荣。河 南省作协主席、勤恳笔耕了三十八年的李佩甫成为河南本土作家获得茅盾文学奖 的第一人。“过程是不可超越的”,这是佩甫常挂在嘴边的话。回望李佩甫六十 二年的人生经历和三十八年的创作过程,似乎都准确而形象地印证着他的这句 1953年10月,在许昌市的一个大杂院里,李佩甫出生了。同许多穷人家的孩子 一样,佩甫生在草木灰上。后来,这个城市的街道、学校、人群,以及乡下的田 野、村民,也逐渐融入他的生命。李佩甫对生活的体验,从大杂院开始。那时候, 大杂院的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有拉煤卖炭的,有挑担剃头的,也有像李佩甫父亲 那样在工厂上班的。父亲工资低,不够维持家用,母亲就在街道上干活挣钱,补 贴家用。所以,佩甫这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对穷人的体恤和认识就成了他生 命的“底色”、他作品的“底色”。 1960年,佩甫入读小学。佩甫班里有个男同学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他家柜子里锁着许多书,调皮的孩子们将那些书偷出来,交换其他孩子的螺丝糖、 蝈蝈笼和橡皮等。就这样,佩甫读了许多书,有苏联作家的作品,有鲁迅的作品, 还有《三侠五义》等。读书的日子,佩甫感到充实而愉快,他常常读到深更半夜, 这习惯保持到现在。从此,他进入了丰富的文字世界,那世界与现实生活不一样, 吸引了他的心。这是文学对他最初的浸润,也是冥冥中命运悄然打开的一扇 门 1971年3月,佩甫怀揣壮志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到许昌县苏桥镇 侯王村当知青。在侯王村的时候,他亲身经历了农村所有的劳动,真实体验了农 民生计的各种苦累。这段日子里,佩甫与村人们打交道,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 真切地感知并理解着村庄。后来,在不断的继续行走和了解中,蒋马、候王就成 了李佩甫文字中的大李庄、画匠王、扁担杨 1978年至1985年是佩甫创作的起始阶段,他左突右奔、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 写作领地。习作的摸索期迷茫、痛苦、压抑。佩甫这拨“50后”作家,在马尔 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下,开始了以地理上的家乡位置为中心的火热的“圈地运 动”:莫言找到了“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划定了“商州”,内秀而要强的佩甫 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像狼一样满大街乱走,他不断地变化着、苦苦寻找着,终于,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寻到并推开了自己文学领地的大门。1986年,佩甫在《莽 原》上发表了《红蚂蚱绿蚂蚱》,这是他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沉睡的乡 村记忆和乡村情感被唤醒,在文字间氤氲出动人的诗意。1987年,下乡积累写 作素材后,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发表,其创作抵达第 个高峰。1999年,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出版,随即引起了轰动。 2012年,佩甫经过八年时间的准备和调整,写出了《生命册》。这是他付出心 力最多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给他带来一生的盛誉和报偿。写作之前他频繁地下 农村,了解新变化,沉淀新感受,着意弥补自己新农村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匮乏。 他还拿出一部分钱去炒股,只为了解炒股的常识,体会书中人物的心态起伏。这 部作品的立足点是未来中国,佩甫在检省我国社会五十多年发展的过程中思考前 途,试图在困厄中为未来寻找“让筷子立起来”的方法 将《生命册》放在佩甫的创作过程中,翻看他的每一部作品,就像铺展开了一幅 动态的图谱,会发现过程就是这样不可超越,每次努力都是一层台阶的递进,佩 甫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走到了今天。(有删改) 相关链接
2015 年 8 月 16 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李佩甫的《生命册》获此殊荣。河 南省作协主席、勤恳笔耕了三十八年的李佩甫成为河南本土作家获得茅盾文学奖 的第一人。“过程是不可超越的”,这是佩甫常挂在嘴边的话。回望李佩甫六十 二年的人生经历和三十八年的创作过程,似乎都准确而形象地印证着他的这句 话。 1953 年 10 月,在许昌市的一个大杂院里,李佩甫出生了。同许多穷人家的孩子 一样,佩甫生在草木灰上。后来,这个城市的街道、学校、人群,以及乡下的田 野、村民,也逐渐融入他的生命。李佩甫对生活的体验,从大杂院开始。那时候, 大杂院的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有拉煤卖炭的,有挑担剃头的,也有像李佩甫父亲 那样在工厂上班的。父亲工资低,不够维持家用,母亲就在街道上干活挣钱,补 贴家用。所以,佩甫这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对穷人的体恤和认识就成了他生 命的“底色”、他作品的“底色”。 1960 年,佩甫入读小学。佩甫班里有个男同学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他家柜子里锁着许多书,调皮的孩子们将那些书偷出来,交换其他孩子的螺丝糖、 蝈蝈笼和橡皮等。就这样,佩甫读了许多书,有苏联作家的作品,有鲁迅的作品, 还有《三侠五义》等。读书的日子,佩甫感到充实而愉快,他常常读到深更半夜, 这习惯保持到现在。从此,他进入了丰富的文字世界,那世界与现实生活不一样, 吸引了他的心。这是文学对他最初的浸润,也是冥冥中命运悄然打开的一扇 门。 1971 年 3 月,佩甫怀揣壮志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到许昌县苏桥镇 侯王村当知青。在侯王村的时候,他亲身经历了农村所有的劳动,真实体验了农 民生计的各种苦累。这段日子里,佩甫与村人们打交道,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 真切地感知并理解着村庄。后来,在不断的继续行走和了解中,蒋马、候王就成 了李佩甫文字中的大李庄、画匠王、扁担杨…… 1978 年至 1985 年是佩甫创作的起始阶段,他左突右奔、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 写作领地。习作的摸索期迷茫、痛苦、压抑。佩甫这拨“50 后”作家,在马尔 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下,开始了以地理上的家乡位置为中心的火热的“圈地运 动”:莫言找到了“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划定了“商州”,内秀而要强的佩甫 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像狼一样满大街乱走,他不断地变化着、苦苦寻找着,终于,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寻到并推开了自己文学领地的大门。1986 年,佩甫在《莽 原》上发表了《红蚂蚱绿蚂蚱》,这是他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沉睡的乡 村记忆和乡村情感被唤醒,在文字间氤氲出动人的诗意。1987 年,下乡积累写 作素材后,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发表,其创作抵达第 一个高峰。1999 年,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出版,随即引起了轰动。 2012 年,佩甫经过八年时间的准备和调整,写出了《生命册》。这是他付出心 力最多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给他带来一生的盛誉和报偿。写作之前他频繁地下 农村,了解新变化,沉淀新感受,着意弥补自己新农村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匮乏。 他还拿出一部分钱去炒股,只为了解炒股的常识,体会书中人物的心态起伏。这 部作品的立足点是未来中国,佩甫在检省我国社会五十多年发展的过程中思考前 途,试图在困厄中为未来寻找“让筷子立起来”的方法。 将《生命册》放在佩甫的创作过程中,翻看他的每一部作品,就像铺展开了一幅 动态的图谱,会发现过程就是这样不可超越,每次努力都是一层台阶的递进,佩 甫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走到了今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作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花甲之年出版的《生命册》几乎倾注 了他全部的心血。 李佩甫说,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 年。创作过程中,李佩甫废掉了已经写了七八万字的初稿,原因是“没有找到开 头的第一句话”。(《江南时报》) ②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开始编故事找素材,后来突然发现我自己最熟悉的这 个领域没有动用。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对熟悉的生活不用去编, 我最终把平原当作自己的写作领地,这是一步一步实现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一 直到90年代才完成。(《河南时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佩甫在创作上注重积累,在侯王村做知青的时候,就主动体验农村的各种 苦累,与人们打交 道,从各方面了解村庄。 B.李佩甫在《莽原》上发表的《红蚂蚱绿蚂蚱》,标志着他寻找到了自己的文 学领地,他开始以 自己熟悉的环境一一平原为中心进行写作。 C.《生命册》是李佩甫付出心力最多、花费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是他年近花 甲完成的作品,也是给他带来一生盛誉和报偿的成功作品。 D.文学对李佩甫最初的浸润,是他上小学时阅读的他同学父亲的许多书,他常 常读到深更半夜, 进入到丰富的文字世界,感到充实而愉快。 E.对穷人的体恤和认识之所以能成为李佩甫生命的“底色”与作品的“底色” 与他的家庭出身、生 活环境、成长经历等是密不可分的 (2)李佩甫文学创作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本文第五段为何要写到莫言和贾平凹?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答 4)李佩甫说,《生命册》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年。请结 合全文并联系现实 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答 第II卷表述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去年以来,物价猛涨,股市起伏,他手中所持的股票和债券转眼间变成了 文不名的废纸,这令他心急如焚
①作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花甲之年出版的《生命册》几乎倾注 了他全部的心血。 李佩甫说,整部作品写了 3 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 50 年。创作过程中,李佩甫废掉了已经写了七八万字的初稿,原因是“没有找到开 头的第一句话”。(《江南时报》) ②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我开始编故事找素材,后来突然发现我自己最熟悉的这 个领域没有动用。 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对熟悉的生活不用去编, 我最终把平原当作自己的写作领地,这是一步一步实现的,从上世纪 80 年代一 直到 90 年代才完成。(《河南时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李佩甫在创作上注重积累,在侯王村做知青的时候,就主动体验农村的各种 苦累,与人们打交 道,从各方面了解村庄。 B.李佩甫在《莽原》上发表的《红蚂蚱 绿蚂蚱》,标志着他寻找到了自己的文 学领地,他开始以 自己熟悉的环境——平原为中心进行写作。 C.《生命册》是李佩甫付出心力最多、花费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是他年近花 甲完成的作品,也是给他带来一生盛誉和报偿的成功作品。 D.文学对李佩甫最初的浸润,是他上小学时阅读的他同学父亲的许多书,他常 常读到深更半夜, 进入到丰富的文字世界,感到充实而愉快。 E.对穷人的体恤和认识之所以能成为李佩甫生命的“底色”与作品的“底色”, 与他的家庭出身、生 活环境、成长经历等是密不可分的。 (2)李佩甫文学创作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本文第五段为何要写到莫言和贾平凹?请简要分析原因。(6 分) 答: (4)李佩甫说,《生命册》整部作品写了 3 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 50 年。请结 合全文并联系现实 谈谈对你的启示。(8 分) 答: 第 II 卷 表述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去年以来,物价猛涨,股市起伏,他手中所持的股票和债券转眼间变成了一 文不名的废纸,这令他心急如焚
B.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登海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的喜讯在 港城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山东省团委要求大力宣传传李登海先进事迹,从善如登,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广泛参与公益事业 C.廖凡自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参演了多部影视剧,2014年凭借《白日焰火》中 不瘟不火的表演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D.朝鲜宣布进行氢弹试验后,朝鲜半岛局势箭在弦上,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 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高铁和动车带来的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 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 化。”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敏中说。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11月30日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 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决定大大出乎了 些西方国家的意料之外。 C.有人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的嫌疑, 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D.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 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的缅怀他的文章。 15.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3分) 故乡与游子,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心理学家分析,人离开母体, 来到这个纷繁扰 攘的世界后,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 便成为一种本能 的心理反应。 ,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B.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 C.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 D.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5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①_,如徐干《情诗》“啸 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 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 从魏晋开始, 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②,据记 载,阮籍之啸可“闻 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③,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 言的境遇有关; 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17.从下面一段材料中提取信息,概述3D生物打印血管的过程。(不超过60 个字)(6分) 据央视10月26日报道,我国“863计划”3D打印血管项目日前 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个3D 生物血管打印机由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来
B.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登海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的喜讯在 港城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山东省团委要求大力宣传传李登海先进事迹,从善如登,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广泛参与公益事业。 C.廖凡自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参演了多部影视剧,2014 年凭借《白日焰火》中 不瘟不火的表演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D.朝鲜宣布进行氢弹试验后,朝鲜半岛局势箭在弦上,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 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高铁和动车带来的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 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 化。”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敏中说。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 11 月 30 日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 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 2016 年 10 月 1 日正式生效。这一决定大大出乎了 一些西方国家的意料之外。 C.有人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的嫌疑, 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D.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 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的缅怀他的文章。 15.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3 分) 故乡与游子,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心理学家分析,人离开母体, 来到这个纷繁扰 攘的世界后,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 便成为一种本能 的心理反应。 ________ ,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B.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 C.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 D.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5 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 ,如徐干《情诗》“啸 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 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 从魏晋开始, 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② ,据记 载,阮籍之啸可“闻 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③ ,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 言的境遇有关; 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17.从下面一段材料中提取信息,概述 3D 生物打印血管的过程。(不超过 60 个字)(6 分) 据央视 10 月 26 日报道,我国“863 计划”3D 打印血管项目日前 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个 3D 生物血管打印机由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