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衍(yan)梧桐(w)果实累累(16i) B.镂空(1如u)摇曳(ye)绿意盎然(ang) C.取缔(di) 擅自(shan)远眺近望(tido) D.裸土(gu6)浏览(li)树木葱茏(10ng)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下面的表格里。 常年璧绿芳草如荫崇尚环保 减燥防尘若隐若现绿色屏幛 错别字 改正 3.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课后,老师专门组织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 加 (1)【你说我说】下面是一位同学对《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一文的 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中国的围墙,如北京故宫,显示出肃穆的气氛,江南水乡的粉墙 黛瓦,北方深宅大院的风火墙,都别有一番韵致,中国墙有其文化内 涵,不能一概而论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繁衍.(yǎn) 梧.桐(wú) 果实累.累(lěi) B.镂.空(lóu) 摇曳.(yè) 绿意盎.然(ànɡ) C.取缔.(dì) 擅.自(shàn) 远眺.近望(tiào) D.裸.土(ɡuǒ) 浏.览(liú) 树木葱茏.(lónɡ)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下面的表格里。 常年璧绿 芳草如荫 崇尚环保 减燥防尘 若隐若现 绿色屏幛 错别字 改 正 3.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课后,老师专门组织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 加。 (1)【你说我说】下面是一位同学对《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一文的 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中国的围墙,如北京故宫,显示出肃穆的气氛,江南水乡的粉墙 黛瓦,北方深宅大院的风火墙,都别有一番韵致,中国墙有其文化内 涵,不能一概而论
我的理由: (2)【材料探究】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 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该活动在全球 128个国家的4600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学校发出倡议,号召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请你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 二、美文品析 (2012·安徽模拟)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①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 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 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还不足10%,到了2000 年的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②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 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 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 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 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
我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探究】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 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该活动在全球 128 个国家的 4 600 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学校发出倡议,号召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请你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品析 (2012·安徽模拟)阅读下文,完成 4~8 题。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①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 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 市。1900 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还不足 10%,到了 2000 年的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 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②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 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 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 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 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
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 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③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 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 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 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 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 ④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 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 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路上,有充足的 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 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 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 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⑤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 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 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 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 步 ⑥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
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 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③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 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 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 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 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 识。 ④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 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 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路上,有充足的 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 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 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 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⑤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 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 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 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 步。 ⑥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
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 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 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 身了。 ⑦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 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 秃鹰。 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 时均行速只有10公里~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 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 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 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⑩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 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需求,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 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 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 美好家园吗?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10期,有删减) 4.第①段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
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 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 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 身了。 ⑦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 年,臭名昭 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 23 届奥运会开幕式的 秃鹰。 ⑧____________。10 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 时均行速只有 10 公里~20 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 年后的今天,北京 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 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 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⑩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 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需求,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 ——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 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 美好家园吗? (选自《百科知识》2011 年第 10 期,有删减) 4.第①段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
5.结合文章第②段的内容,给“城市文化”下一个定义 答 6.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特点,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上填写 个恰当的句子 答: 7.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 答 8.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 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提炼出三个问题 或观点。 【链接材料】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结合文章第②段的内容,给“城市文化”下一个定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6.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特点,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上填写一 个恰当的句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 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提炼出三个问题 或观点。 【链接材料】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
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 ②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 特色 ③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 史名城。到2011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7处,这些文 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 ④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 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获得的。 答: 三、写作训练 9.【写法借鉴】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多种多样的“绿色围 墙”。课文很多地方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使文章通俗易 懂,读来生动有趣。 【片段仿写】如果你所在学校要设计成一所“生态之校”,你希望学 校的围墙怎样设计呢?请你发挥想像,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学 校围墙的特点描绘出来。(200字左右)
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 ②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 特色。 ③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 99 座历 史名城。到 2011 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47 处,这些文 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 ④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 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获得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写作训练 9.【写法借鉴】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多种多样的“绿色围 墙”。课文很多地方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使文章通俗易 懂,读来生动有趣。 【片段仿写】如果你所在学校要设计成一所“生态之校”,你希望学 校的围墙怎样设计呢?请你发挥想像,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学 校围墙的特点描绘出来。(200 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累”应读l6i;B项中“镂”应读1ωu;D 项中“裸”应读1u6 2答案:璧碧荫茵燥噪幛障 3答案:(1)示例一-: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我们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传统文化,不必什么都去学外国。“绿墙 有它的好处,但中国围墙也有自己的优点,除了防盜、分隔区的作 用外,也能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而且各地不同风格的围墙也体现着 民族风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示例二: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中国的围墙,虽然有其文化内涵, 但历史是前进的,东西方文化也是可以相互交流的,何必为了保存自 己的风格而固步自封呢?“绿墙”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分隔区域的功 能,更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社会在发展,人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 C。A 项中“累”应读 léi;B 项中“镂”应读 lòu;D 项中“裸”应读 luǒ。 2.答案:璧—碧 荫—茵 燥—噪 幛—障 3.答案:(1)示例一: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我们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传统文化,不必什么都去学外国。“绿墙” 有它的好处,但中国围墙也有自己的优点,除了防盗、分隔区域的作 用外,也能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而且各地不同风格的围墙也体现着 民族风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示例二: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中国的围墙,虽然有其文化内涵, 但历史是前进的,东西方文化也是可以相互交流的,何必为了保存自 己的风格而固步自封呢?“绿墙”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分隔区域的功 能,更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社会在发展,人的
观念也该变一变,要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着想 (2)熄灯一小时,节能辈子。让绿色成为地球最美的颜色。 4.【解析】本题考査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和赏析。从文中列举的-一系列 数字以及1900年的城市和2000年的城市的区别,可以看出本段所 使用的说明方法。其作用都是突出了说明的对象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答案:主要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越来越多的人 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5.【解析】本题考査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解题时应首先明确原题的 含义,然后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第②段,注意其中的陈述的、带有总结 和诠释性质的语句 答案:“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或者:“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活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 城市风貌的总体形式。)6.【解析】本题考査补写句子的能力。解题 时不能随意发挥,补写内容首先应和选文内容相契合,其次欠要能到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答案(示例):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或:交通堵塞使许多 城市患上“肠梗阻"。) 7.【解析】本题难度相对较小,只要能理解“¨诗意的栖息地″的内涵 然后和上文中城市的现状进行比较即可。 答案:因为城市正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8.【解析】本题考査对材料的理解和探究。本题的四则材料,从不同
观念也该变一变,要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着想。 (2)熄灯一小时,节能一辈子。让绿色成为地球最美的颜色。 4.【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和赏析。从文中列举的一系列 数字以及 1900 年的城市和 2000 年的城市的区别,可以看出本段所 使用的说明方法。其作用都是突出了说明的对象,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答案:主要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越来越多的人 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5.【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解题时应首先明确原题的 含义,然后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第②段,注意其中的陈述的、带有总结 和诠释性质的语句。 答案:“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或者:“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活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 城市风貌的总体形式。)6.【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题 时不能随意发挥,补写内容首先应和选文内容相契合,其次要能起到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答案(示例):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或:交通堵塞使许多 城市患上“肠梗阻”。) 7.【解析】本题难度相对较小,只要能理解“诗意的栖息地”的内涵, 然后和上文中城市的现状进行比较即可。 答案:因为城市正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8.【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探究。本题的四则材料,从不同
角度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题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探究和提炼。 答案(示例):(1)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既 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处理好城市发 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 9答案(示例):眼前,再也看不到那砖石砌成的堵堵围墙。在校 园四周,一棵棵髙树挽起了手,构成天然的屏障。树墙外侧增加了铁 栅栏,种植了爬山虎、凌霄花等攀援植物,任其爬满栅栏,造就-道 别具韵味的绿色围墙。临街侧,用络石、紫藤等攀援楦物附着墙面 形成垂直绿化面,丰富了学校绿化构图的立体景观。这些用花草树木 装点起来的绿色风景线,将一幅幅美的绿色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 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迷人
角度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题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探究和提炼。 答案(示例):(1)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既 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处理好城市发 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 9.答案(示例):眼前,再也看不到那砖石砌成的一堵堵围墙。在校 园四周,一棵棵高树挽起了手,构成天然的屏障。树墙外侧增加了铁 栅栏,种植了爬山虎、凌霄花等攀援植物,任其爬满栅栏,造就一道 别具韵味的绿色围墙。临街一侧,用络石、紫藤等攀援植物附着墙面 形成垂直绿化面,丰富了学校绿化构图的立体景观。这些用花草树木 装点起来的绿色风景线,将一幅幅美丽的绿色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 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