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三中、南靖二中2010届高三年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语基8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歌曰:桂棹兮兰 桨 。(苏轼《赤壁赋》)) ?只是 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人生如梦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3) 老大嫁作商人 妇。(白居易《琵琶行》) 仰观宇宙之 大 (王羲之《兰 亭集序》)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 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有学, 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
福建省漳州三中、南靖二中 2010 届高三年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语基 8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 分) (1)歌曰:桂棹兮兰 桨, 。(苏轼《赤壁赋》)) ?只是 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人生如梦,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3) ,老大嫁作商人 妇。(白居易《琵琶行》) 仰观宇宙之 大, 。(王羲之《兰 亭集序》)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 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 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 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 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 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痛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 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 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 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 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 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 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 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 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 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洁其行而秽其迹 秽:使……污秽 B.貌寝,口吃而辩 寝:丑陋 C.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D.羽野服挈具而入 野服:穿田野人 的服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羽虽是竟陵禅师智积在河边捡到的,但他并不想跟随智积削发为僧 他生性诙谐,曾任优伶的老师 B.陆羽的名字是他自己从《易经》卦辞中取得的,他尽管口吃,但很善 辩。他治学严谨,待人守信 C.陆羽写了《茶经》后,人们便称他为“茶仙”,茶商还用陶瓷铸他的 像,把他当作神来祭祀 D.茶商每卖十件茶具,便送人一具陆羽瓷像,为防止自己被人当作摇钱 树,陆羽写了一部《毁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5分) (2)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4分)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 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 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 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 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痛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 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 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 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 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 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 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 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 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 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洁其行而秽其迹 秽:使……污秽 B.貌寝,口吃而辩 寝:丑陋 C.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D.羽野服挈具而入 野服:穿田野人 的服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陆羽虽是竟陵禅师智积在河边捡到的,但他并不想跟随智积削发为僧, 他生性诙谐,曾任优伶的老师。 B.陆羽的名字是他自己从《易经》卦辞中取得的,他尽管口吃,但很善 辩。他治学严谨,待人守信。 C.陆羽写了《茶经》后,人们便称他为“茶仙”,茶商还用陶瓷铸他的 像,把他当作神来祭祀。 D.茶商每卖十件茶具,便送人一具陆羽瓷像,为防止自己被人当作摇钱 树,陆羽写了一部《毁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5 分) (2)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4 分)
(三)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5、6题。(6分) 春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分) 6.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 之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 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舂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 陪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 苦。凤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 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 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 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D.“我的天啊!咱们这位女主人比鹞子还轻巧呢!最灵活的果都巴人或墨西哥 人上高鞍也没她这本领。……” 堂吉诃德要去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可是桑丘却把路过的三个村姑说成是 杜尔西内娅和随从。堂吉诃德便跪下大献殷勤,他看到那位被认作杜尔西内娅的 村姑被驴儿掀翻在地,还一味地加以赞美,说了上述一番话。(《堂吉诃德》 E.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 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 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三)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 5、6 题。(6 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 分) 6.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 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 之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 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 陪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 苦。凤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 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 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 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D.“我的天啊!咱们这位女主人比鹞子还轻巧呢!最灵活的果都巴人或墨西哥 人上高鞍也没她这本领。……” 堂吉诃德要去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可是桑丘却把路过的三个村姑说成是 杜尔西内娅和随从。堂吉诃德便跪下大献殷勤,他看到那位被认作杜尔西内娅的 村姑被驴儿掀翻在地,还一味地加以赞美,说了上述一番话。(《堂吉诃德》) E.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 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 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凡是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忘不了这个情节,雨果写道: 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 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这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 助 女囚困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 述 (2)请讲述“孔明三气周瑜”故事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 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 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 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 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 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9.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10.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 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笔墨祭 余秋雨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凡是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忘不了这个情节,雨果写道: 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 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这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 助。 女囚困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 述。 (2)请讲述“孔明三气周瑜”故事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 (6 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 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 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 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 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 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9.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10.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 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 分)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3 题。 笔 墨 祭 余秋雨
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 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 壁十年,博览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 仪,不可轻易窥探;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 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頫的墨迹, 乍看全是赵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赵孟 頫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下 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融化 的结果。已经汇聚、融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 墨迹上指认出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 迹”正好相悖。这里,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 羲之,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 秦汉以来的碑迹。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 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但 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就成了后世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 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 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一眼看破, 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二王余绪的远代流注,连苏东坡 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 总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 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 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的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 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 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枚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删改)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书法艺术体现了美,但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不一定能反映出书法家的 品性。B.傅青主认为,赵孟頫的书法虽有甜媚之弊,却嶙嶙峋峋地有许多前人 风范的沉淀。C.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无法找出师承的痕迹,过于纯净,那么这 幅墨迹显然是赝品。D.中国文化,既想努力摆脱前人的规范,展现个性,又不 能不模仿前人,接受遗产。 E.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文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独 立的人格
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 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 壁十年,博览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 仪,不可轻易窥探;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 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頫的墨迹, 乍看全是赵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赵孟 頫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下 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融化 的结果。已经汇聚、融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 墨迹上指认出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 迹”正好相悖。这里,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 羲之,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 秦汉以来的碑迹。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 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但 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就成了后世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 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 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一眼看破, 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二王余绪的远代流注,连苏东坡 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 总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 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 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的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 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 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枚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节 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删改)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 分) A.书法艺术体现了美,但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不一定能反映出书法家的 品性。B.傅青主认为,赵孟頫的书法虽有甜媚之弊,却嶙嶙峋峋地有许多前人 风范的沉淀。C.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无法找出师承的痕迹,过于纯净,那么这 幅墨迹显然是赝品。D.中国文化,既想努力摆脱前人的规范,展现个性,又不 能不模仿前人,接受遗产。 E.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文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独 立的人格
12.·请根据文本信息,概括赵孟頫和王羲之这两位书法大家在书法艺术上的异同。 (3分) 13.第⑤段开头说:“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为什么说中国文化是“可 敬可叹”的?请简要说明。(4分) 四.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 组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一位于龙华的一幢豪 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 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 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 “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 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 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 是一直难于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 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 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 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 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 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12.请根据文本信息,概括赵孟頫和王羲之这两位书法大家在书法艺术上的异同。 (3 分) 13.第⑤段开头说:“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为什么说中国文化是“可 敬可叹”的?请简要说明。(4 分) 四.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 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 分) 甲、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7 题。(15 分)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 组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 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 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 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 100 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 “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 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 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 是一直难于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 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 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 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 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 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 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 “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 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 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 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走了过来,将支票给方先生,并说:“很 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 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书是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 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14.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这篇小说主要采用语言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 因为不读书而连续碰壁。 C.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 时还应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D.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 显得很巧妙。 15.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你写出当乞丐讨要一本书, 方先生为什么“惊奇”、“羞愧”和“窘迫”。(4分)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 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 2 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 “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 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 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 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走了过来,将支票给方先生,并说:“很 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 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书是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 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14.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这篇小说主要采用语言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 因为不读书而连续碰壁。 C.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 时还应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D.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 显得很巧妙。 15.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你写出当乞丐讨要一本书, 方先生为什么“惊奇”、“羞愧”和“窘迫”。 (4 分)
直接原因是 深层次原因 16.请你根据文章推测设想一下,在听了书店小姐转告的经理的话后,方先生会 有怎样的表现?你这样设想的理由是什么?(理由不少于两条)(6分) 表现: 理 由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5-17 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 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 “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 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 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 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 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 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 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 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 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 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 髙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 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 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 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 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 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 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 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 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 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 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 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 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 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直接原因是 深层次原因 16.请你根据文章推测设想一下,在听了书店小姐转告的经理的话后,方先生会 有怎样的表现?你这样设想的理由是什么?(理由不少于两条) (6 分) 表现: 理 由: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 15—17 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 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 “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 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 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 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 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 17 年前,在他还是只有 20 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 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 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 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 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 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 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 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 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 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 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 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 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 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 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 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 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 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 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 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一一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 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 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 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 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 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 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 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 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 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4.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 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超越现实的苍凉感、真实感,对当今两岸关系有暗示作用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 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 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 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 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5.文章的第一、二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的写 法有何作用? 答:(4分) 16.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五 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7.国家语委推出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在全国诵读大赛总决赛上,有人为庆祝这一盛会写了一副对联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 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 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 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 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 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 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 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 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 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 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4.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 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超越现实的苍凉感、真实感,对当今两岸关系有暗示作用。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 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 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 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 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5.文章的第一、二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的写 法有何作用? 答:(4 分) 16.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 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五. 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17. 国家语委推出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在全国诵读大赛总决赛上,有人为庆祝这一盛会写了一副对联:
雅言传承文明五千年文化滋润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对话先贤论说古今普通 话沟通你我心灵世界 经典浸润人生十三经精华涵养横平竖直铁画银勾书写和谐弘扬正气规范 字凝聚华夏气魄精神 (1)提取、组合材料中的对联,写一副新的对联。要求:体现说、写基本标准 与诵读活动的意义。(2分)新对联: (2)根据材料内容,给材料中的对联加横批。(1分)横批: 18.古人常以花草树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质,请仿照“君当如兰,幽谷长风,宁 静致远”句式,以竹、菊或梅为喻体,写一句。(3分) 答 19.为下面的寓言续写一段文字。字数与文中的“其一”或“其二”两项的字数 相当。(4分) 在铅笔被放进盒子之前,制作者对它说:在你面世之前, 有几件事情你要牢记,这是你成为一支最好的铅笔的先决条件。 其一:你能做很多伟大的事情,可条件是,你必须能容忍别人把你握在手里。 其二:你必须能容忍被削尖的痛苦过程,这可是你要成为一出色的铅笔所必须的 其 铅笔把这些话牢记在心,心中装着一个伟大的理想就进入了铅笔盒 第Ⅱ卷(作文70分) 六、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嘲笑的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一歌德 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一电影《爱玛》 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一马克吐温 读了上述文字,你一定会有所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漳州三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1)击空明兮溯流光 此情可待成追忆(2)一尊还酹江 金戈铁马
雅言传承文明五千年文化滋润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对话先贤论说古今普通 话沟通你我心灵世界 经典浸润人生十三经精华涵养横平竖直铁画银勾书写和谐弘扬正气规范 字凝聚华夏气魄精神 (1)提取、组合材料中的对联,写一副新的对联。要求:体现说、写基本标准 与诵读活动的意义。(2 分)新对联: (2)根据材料内容,给材料中的对联加横批。(1 分)横批: 18. 古人常以花草树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质,请仿照“君当如兰,幽谷长风,宁 静致远”句式,以竹、菊或梅为喻体,写一句。(3 分) 答: 19.为下面的寓言续写一段文字。字数与文中的“其一”或“其二”两项的字数 相当。(4 分) 在铅笔被放进盒子之前,制作者对它说:在你面世之前, 有几件事情你要牢记,这是你成为一支最好的铅笔的先决条件。 其一:你能做很多伟大的事情,可条件是,你必须能容忍别人把你握在手里。 其二:你必须能容忍被削尖的痛苦过程,这可是你要成为一出色的铅笔所必须的。 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铅笔把这些话牢记在心,心中装着一个伟大的理想就进入了铅笔盒 第Ⅱ卷(作文 70 分) 六、作文:(70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嘲笑的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歌德 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电影《爱玛》 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马克吐温 读了上述文字,你一定会有所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漳州三中 2010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1)击空明兮溯流光 此情可待成追忆(2)一尊还酹江 月 金戈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