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五校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南侨中学、荷山中学、南安三中、永春三中、永春侨中)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 来更大幸福。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 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 研究。 197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 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 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 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 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 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 快乐。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 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 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 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 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 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 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 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 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 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 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把所有 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 不好的作用 幸福悖论”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悖论,其之所以作为悖论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恰恰体现了人类 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提示我们,人类对幸福的认知仍处于启蒙阶段。 (选自《求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幸福悖论”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幸福悖论”指人在获得更多的财富后,没有得到与财富增加相应的幸福快乐增加。 幸福悖论”最早是由美国伊斯特林提出的,这个概念也可以表述为“幸福一收入之谜”。 C.“幸福悖论ˆ产生的条件是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 D.“幸福悖论”不是逻辑悖论,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体现出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将许多人当做生活的最终目标的内心平静和幸福等纳入社会福利衡量 体系中 B.研究表明,平均快乐水平与人均收入的高低没有明显的关系,决定人们快乐的因素是文
福建省泉州市五校 2016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南侨中学、荷山中学、南安三中、永春三中、永春侨中)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 来更大幸福。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 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 研究。 l974 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 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 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 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 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 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 快乐。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 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 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 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 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 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 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 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 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 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 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把所有 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 不好的作用”。 “幸福悖论”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悖论,其之所以作为悖论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恰恰体现了人类 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提示我们,人类对幸福的认知仍处于启蒙阶段。 (选自《求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幸福悖论”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幸福悖论”指人在获得更多的财富后,没有得到与财富增加相应的幸福快乐增加。 B.“幸福悖论”最早是由美国伊斯特林提出的,这个概念也可以表述为“幸福一收入之谜”。 C.“幸福悖论”产生的条件是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 D.“幸福悖论”不是逻辑悖论,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体现出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统 一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将许多人当做生活的最终目标的内心平静和幸福等纳入社会福利衡量 体系中。 B.研究表明,平均快乐水平与人均收入的高低没有明显的关系,决定人们快乐的因素是文
化特征。 C.物质本身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物质的丰富性并不是生活幸福的唯一条 件 D.有学者认为有些人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是因为他们把赚钱作为唯一目标,作者也认同学 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幸福悖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对一个国家内部的研究,也有国家之间的对 比研究 B.当今社会变富了,可人们却没有更快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忽略 了精神追求。 C.研究表明,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 系却并不明显。 D.“幸福悖论”问题既有理论根源,也有经验依据,比如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 源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 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 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 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 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 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 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 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 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 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 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 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 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 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 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 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
化特征。 C.物质本身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物质的丰富性并不是生活幸福的唯一条 件。 D.有学者认为有些人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是因为他们把赚钱作为唯一目标,作者也认同学 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关于“幸福悖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对一个国家内部的研究,也有国家之间的对 比研究。 B.当今社会变富了,可人们却没有更快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忽略 了精神追求。 C.研究表明,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 系却并不明显。 D. “幸福悖论”问题既有理论根源,也有经验依据,比如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 源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 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 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 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 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 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 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 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 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 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 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 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 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 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 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 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
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 曾无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 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 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 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 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 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 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 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5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2)(3)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的迷离朦胧夜景的句子是 (3)客观因素是通过主观发挥作用的。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秦国的灭亡应从自身找 原因的语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陈子元
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 曾无休暇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两字相配,60 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 年法等。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 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 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 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 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 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 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5 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 谪。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2)(3)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的迷离朦胧夜景的句子是: , 。 (3)客观因素是通过主观发挥作用的。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秦国的灭亡应从自身找 原因的语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陈子元
叶辉 陈子元1924年出生于上海,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上海四维化学农场,跟随匈牙利籍植物生理 学家蔡古从事无土栽培试验。然而,陈子元却未能沿着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的路走下 去,他走上的是一条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学术之路 1956年,我国第一个12年科学发展规划制定,原子能和平利用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 原子能在农业上的应用随即被提上议事日程。陈子元和同事来到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参加了 “原子能和平利用讲习班”,讲习班分设10个专题组,陈子元被分在同位素农业应用组并任 组长。两个月的培训结束,陈子元受命组建我国农业高校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开始 了我国核农学艰苦卓绝的先驱之旅 1959年,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虽然建成,但条件异常简陋,实验仪器短缺。实验室没 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边建设边工作,边开展科研边培养人才。同位素实验室建成后,在当 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的支持下,他们获得了放射源 1959年10月,农学院谢学民等两位青年教师受命从北京将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实验 室后,陈子元亲自上阵操作。“你们还没有结婚,我已经有孩子了,我来吧。”他穿上防护服, 取出放射源进行实验。中国核农学的探索就此开始 就在中国核农学刚刚蹒跚起步时,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撤回全部 专家。核农学研究由热转冷,一些高校刚成立的农业物理系纷纷下马,教师也纷纷离岗。在 片寂寥中,陈子元顽强地坚持着。 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轰动。此书向人 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发出了警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学 者陈子元也开始关注卡森所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着手研究应对办法——当卡森提出农 药污染将对人类造成危害时,陈子元等已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始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 究 20世纪60年代初,农药的广泛应用虽然减轻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使粮食增产,但大量使 用农药也导致农作物产品的污染,农药残留导致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减少农药污 染?使用农药必须要有安全标准。而要制订标准,就必须搞清楚农药在作物体及周边环境中 的动态、数量、质量的变化,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要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就必 须对农药从农作物生长、收获、储存到进入人体的全过程进行了解,而要跟踪全过程,就必 须给农药做上标记,自此,陈子元开始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研究。这是一条前无 古人的新路,陈子元成为我国最早把同位素应用于农药残留研究的专家。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农药残留是不当使用农药造成的,而原 因是农民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可是,当时我国还没有一个农药安全使用的标准。因此, 农业部决定,立即制订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1973年初,全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课题正式下达,这是一个需要全国农业及有关系统科研 人员协作的大课题,农业部决定由陈子元总负责,统领全国有关科研机构协同作战 陈子元在研究中引入动力学过程的概念,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 论和方法,为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整整6年,陈子元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协调各方,戮力同心,课题组共编制出29种农药 与19种作物组合的69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1979年,我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草案 编制完成。1984年,国家正式颁布,这部农药国标一直沿用至今 (选自2014年03月28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材料链接: 1985年陈子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科学顾问委员会聘为委员,他是该机构的第一个中国科学 家,1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中国核农学第一位院士
叶辉 陈子元 1924 年出生于上海,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上海四维化学农场,跟随匈牙利籍植物生理 学家蔡古从事无土栽培试验。然而,陈子元却未能沿着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的路走下 去,他走上的是一条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学术之路。 1956 年,我国第一个 12 年科学发展规划制定,原子能和平利用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原子能在农业上的应用随即被提上议事日程。陈子元和同事来到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参加了 “原子能和平利用讲习班”,讲习班分设 10 个专题组,陈子元被分在同位素农业应用组并任 组长。两个月的培训结束,陈子元受命组建我国农业高校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开始 了我国核农学艰苦卓绝的先驱之旅。 1959 年,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虽然建成,但条件异常简陋,实验仪器短缺。实验室没 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边建设边工作,边开展科研边培养人才。同位素实验室建成后,在当 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的支持下,他们获得了放射源。 1959 年 10 月,农学院谢学民等两位青年教师受命从北京将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实验 室后,陈子元亲自上阵操作。“你们还没有结婚,我已经有孩子了,我来吧。”他穿上防护服, 取出放射源进行实验。中国核农学的探索就此开始。 就在中国核农学刚刚蹒跚起步时,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撤回全部 专家。核农学研究由热转冷,一些高校刚成立的农业物理系纷纷下马,教师也纷纷离岗。在 一片寂寥中,陈子元顽强地坚持着。 1962 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轰动。此书向人 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发出了警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学 者陈子元也开始关注卡森所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着手研究应对办法——当卡森提出农 药污染将对人类造成危害时,陈子元等已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始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 究。 20 世纪 60 年代初,农药的广泛应用虽然减轻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使粮食增产,但大量使 用农药也导致农作物产品的污染,农药残留导致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减少农药污 染?使用农药必须要有安全标准。而要制订标准,就必须搞清楚农药在作物体及周边环境中 的动态、数量、质量的变化,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要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就必 须对农药从农作物生长、收获、储存到进入人体的全过程进行了解,而要跟踪全过程,就必 须给农药做上标记,自此,陈子元开始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研究。这是一条前无 古人的新路,陈子元成为我国最早把同位素应用于农药残留研究的专家。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农药残留是不当使用农药造成的,而原 因是农民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可是,当时我国还没有一个农药安全使用的标准。因此, 农业部决定,立即制订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1973 年初,全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课题正式下达,这是一个需要全国农业及有关系统科研 人员协作的大课题,农业部决定由陈子元总负责,统领全国有关科研机构协同作战。 陈子元在研究中引入动力学过程的概念,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 论和方法,为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整整 6 年,陈子元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协调各方,戮力同心,课题组共编制出 29 种农药 与 19 种作物组合的 69 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1979 年,我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草案 编制完成。1984 年,国家正式颁布,这部农药国标一直沿用至今。 (选自 2014 年 03 月 28 日《 光明日报 》,有删节) 材料链接: 1985 年陈子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科学顾问委员会聘为委员,他是该机构的第一个中国科学 家,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中国核农学第一位院士
2004年,中科院前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陈子元80华诞时发来贺信称: 您是我国著名的核农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五十多年中,您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兢兢 业业、治学严谨,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您培养教育的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已成为我国农学事业的骨干力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子元大学毕业后跟随蔡古从事无土栽培试验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但后来他却 走上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学术之路。 B.1956年,陈子元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开始了我国核农学艰苦卓绝 的先驱之旅 C.1959年,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建成,虽然条件简陋,仪器短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但陈子元他们还是获得了放射源 D.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这时,陈子元等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 E.由于农民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20世纪70年代, 农业部决定,由陈子元总负责制订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2)陈子元在减少农药污染和安全使用农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分) (3)陈子元被称为“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请结合原文分析原因。(6分) (4)2004年,中科院前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陈子元80华诞时发来 贺信,对陈子元的给予高度的评价,结合全文概括他有哪些优秀品质。(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篇小说看起来 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②、近日美国五角大楼指责我工程师窃取其军事机密,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此 种说辞纯粹是 ③、日本安倍政权不顾历史事实,发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 的论调,实在是可 笑之极 A.荒诞不经荒谬绝伦荒诞无稽B.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 C.荒谬绝伦荒诞无稽荒诞不经D.荒诞无稽荒谬绝伦荒诞不经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央视对电视剧《琅琊榜》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剧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 因为其在国庆期间排片的比例与收视率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 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C.“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 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 D.此次亚艺节晚会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劲,韩国小天王Rain、神话成员金东万、乐坛教父申 圣勋,日本著名歌手西城秀树,以及萧亚轩、陶吉吉、费玉清等都位列其中。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2004 年,中科院前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陈子元 80 华诞时发来贺信称: “您是我国著名的核农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五十多年中,您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兢兢 业业、治学严谨,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您培养教育的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已成为我国农学事业的骨干力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陈子元大学毕业后跟随蔡古从事无土栽培试验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但后来他却 走上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学术之路。 B.1956 年,陈子元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开始了我国核农学艰苦卓绝 的先驱之旅。 C.1959 年,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建成,虽然条件简陋,仪器短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但陈子元他们还是获得了放射源。 D.1962 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这时,陈子元等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 E.由于农民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20 世纪 70 年代, 农业部决定,由陈子元总负责制订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2)陈子元在减少农药污染和安全使用农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 分) (3)陈子元被称为“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请结合原文分析原因。(6 分) (4)2004 年,中科院前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陈子元 80 华诞时发来 贺信,对陈子元的给予高度的评价,结合全文概括他有哪些优秀品质。(8 分) 第 II 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①、这篇小说看起来 ,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②、近日美国五角大楼指责我工程师窃取其军事机密,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此 种说辞纯粹是 。 ③、日本安倍政权不顾历史事实,发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一 的论调,实在是可 笑之极。 A.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B.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C.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荒诞不经 D.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荒诞不经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央视对电视剧《琅琊榜》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剧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 因为其在国庆期间排片的比例与收视率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 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C.“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 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 D.此次亚艺节晚会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劲,韩国小天王 Rain、神话成员金东万、乐坛教父申 圣勋,日本著名歌手西城秀树,以及萧亚轩、陶吉吉、费玉清等都位列其中。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 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 的想象空间 A.①②⑤⑥④③B.①③②⑤④⑥C.②⑤④⑥①③D.③①②⑤④⑥ 1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 ,二是社会幸 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 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 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②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 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 儒家幸福观 16.下面是一幅漫画,请写出主体部分构图要素,然后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漫画的寓意,要求 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2016年高考(272)福建省泉州五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 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 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 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 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含意,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C(曲解文意。原文是“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 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 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2、B(说法片面。文中说“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 3、D(无中生有。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源之一。这一观点在文中没有依据) 4、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 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5、D“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6、D兵部并没有采纳亨信的建议 7.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接受朝廷厚恩,怎敢临阵退缩呢?死于法度哪比得上和 敌人战死?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 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 的想象空间 A.①②⑤⑥④③ B.①③②⑤④⑥ C.②⑤④⑥①③ D.③①②⑤④⑥ 1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 ① ,二是社会幸 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 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 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 ②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 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 儒家幸福观 ③ 。 16.下面是一幅漫画,请写出主体部分构图要素,然后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漫画的寓意,要求 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2016 年高考(272)福建省泉州五校 2016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六、写作(60 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 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 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 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 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含意,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曲解文意。原文是“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 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 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2、B(说法片面。文中说“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 3、D(无中生有。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源之一。这一观点在文中没有依据) 4、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 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5、D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6、D 兵部并没有采纳亨信的建议。 7.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接受朝廷厚恩,怎敢临阵退缩呢?死于法度哪比得上和 敌人战死?
(5分,句意正确2分,“让”译为“责备”1分,“孰与”译为“哪赶得上”或“与.相比,哪 个好”1分,“死法、死敌”译为“死于法度、死于敌手”或“被法律处死、和敌人战死”1分。) (2)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 (5分,句意正确2分,“但”译为“只”1分,“虽”译为“即使”1分,“谁与”译为“和谁”1分。) 【参考译文】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考中进士。仁宗即位,才被召入朝庭担任御史。监 管通州粮仓,巡视京城 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 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停留十日率军 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 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呢?”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 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 功劳,提高俸禄一个等级 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石亨请求选拔大同三分 之一的百姓参军,亨信上书制止了这件事。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 巡抚。当时朝庭派遣官员测量这两个地方的军田,每军八十亩,超过的每亩全都要征收五升 的税。罗亨信说:“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 条命令。现在为何忽然有这种举动呢?塞上的军队守卫边疆非常辛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 从事田耕。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 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 如果再征税,那么百姓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 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 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挑起事端,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加 城池的守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等到 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纷争着出城。罗亨信持剑坐在 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斩头。”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太上 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迟疑后带兵 离开。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 正当这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凭 借这座孤城守卫着交通要道,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卫京城。杨洪到京城守卫后,亨信又与 朱谦共同守卫宣城,功劳显著。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亨信已经七十四岁 了,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亨信回去八年后,在家中去世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 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 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意思对即可) 9.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 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 舍。(意思对即可) 10.(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1.(1)E3分,C2分,D1分 (A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错误:B“我国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错误,原文是“我 国农业高校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D不严密,应该是“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 关注”但也有合理的成分。)
(5 分,句意正确 2 分,“让”译为“责备”1 分,“孰与”译为“哪赶得上”或“与……相比,哪一 个好”1 分,“死法、死敌”译为“死于法度、死于敌手”或“被法律处死、和敌人战死”1 分。) (2)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 (5 分,句意正确 2 分,“但”译为“只”1 分,“虽”译为“即使”1 分,“谁与”译为“和谁”1 分。) 【参考译文】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考中进士。仁宗即位,才被召入朝庭担任御史。监 管通州粮仓,巡视京城。 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 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停留十日率军 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 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呢?”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 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 功劳,提高俸禄一个等级。 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石亨请求选拔大同三分 之一的百姓参军,亨信上书制止了这件事。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 巡抚。当时朝庭派遣官员测量这两个地方的军田,每军八十亩,超过的每亩全都要征收五升 的税。罗亨信说:“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 条命令。现在为何忽然有这种举动呢?塞上的军队守卫边疆非常辛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 从事田耕。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 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 如果再征税,那么百姓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 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 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挑起事端,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加 城池的守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等到 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纷争着出城。罗亨信持剑坐在 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斩头。”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太上 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迟疑后带兵 离开。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 正当这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凭 借这座孤城守卫着交通要道,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卫京城。杨洪到京城守卫后,亨信又与 朱谦共同守卫宣城,功劳显著。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亨信已经七十四岁 了,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亨信回去八年后,在家中去世。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 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 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意思对即可) 9.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 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 舍。(意思对即可) 10.(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11.(1) E 3 分,C 2 分,D 1 分。 (A 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错误;B“我国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错误,原文是“我 国农业高校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D 不严密,应该是“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 关注”但也有合理的成分。)
(2)①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研究,成为我国最早把同位素应用于农药残留研究 的专家: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农药安全使 用提供了理论依据;③统领全国有关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编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 准。(每点2分) 【解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明确题干要求是“减少农药污染”和“安全使用 农药”方面的工作,注意选准答题区位。 (3)①创建我国农业院校第一个同位素实验室:②制订中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是被聘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的第一个中国科学家、中国核农学第一位 士。(每点2分) 【解析】这是一道文章整体内容概括的题目,要立足全文,提取关键的信息。注意对文章进 行层次划分,还要注意“材料链接“的内容 (4)①敢为人先:创建我国农业院校第一个同位素实验室,制订中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 标准:②勇于探索:实验室条件、仪器短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边建设边工作:较早关注 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着手研究应对办法。③勇于坚持:核农学研究由热转冷,农业物理系纷 纷下马,教师纷纷离岗,顽强地坚持。④领导、协调能力较强: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协调 各方,戮力同心,编制出29种农药与19种作物组合的69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⑤注重实 用:20世纪60年代初,大量使用农药也导致农作物产品的污染,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 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陈子元都作针对性研究。⑥身先士卒,不惧危险:1959年10月 农学院谢学民等两位青年教师受命从北京将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实验室后,陈子元亲 自上阵操作。(答出4点8分,每点2分,只照抄链接材料中的内容给2分,只要能运用文 章的具体事例证明所提的观点即可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课标卷的探究主要是列举式的,针对题干提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在文中找到依据即可。 12.B(“荒诞不经”的意思是荒唐离奇,不合情理。“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 “荒诞无稽”形容十分荒唐,毫无根据。第①句,根据后面“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可知,此处应该指小说内容不合情理,选“荒诞不经”;第②句,根据“指出此种说辞纯粹是” 可知,此处应该指说辞毫无根据,选“荒诞无稽”;第③句,根据后面的“可笑之极”可知,此 处应该指这一论调错误到了极点,选“荒谬绝伦” 13.C(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不仅”和“更”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B项句式杂糅, 由于的结果。D项主谓不配,“强劲”是“强有力”的意思,不能与前面的“阵容”搭配,应为 “强大”) 14.D(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 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③。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 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①。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 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②⑤④⑥。) 15.①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2分)②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2分)③是 种补充。(1分) 16.画面主体部分是两个大人在吃力地推着一个大铜钱上坡,铜钱上坐着一个背着书包捧着 书本在读书的孩子(3分)(有说出漫画大致对象即可) 寓意: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以致家长不堪重负。(3分)(意思对即可) 17.(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当卷柏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走掉,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 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从这个角度可以得出结论:不受羁绊,自由地追求
(2)①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研究,成为我国最早把同位素应用于农药残留研究 的专家;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农药安全使 用提供了理论依据;③统领全国有关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编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 准。(每点 2 分) 【解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明确题干要求是“减少农药污染”和“安全使用 农药”方面的工作,注意选准答题区位。 (3)①创建我国农业院校第一个同位素实验室;②制订中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③ 是被聘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的第一个中国科学家、中国核农学第一位院 士。(每点 2 分) 【解析】这是一道文章整体内容概括的题目,要立足全文,提取关键的信息。注意对文章进 行层次划分,还要注意“材料链接“的内容。 (4)①敢为人先:创建我国农业院校第一个同位素实验室,制订中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 标准;②勇于探索:实验室条件、仪器短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边建设边工作;较早关注 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着手研究应对办法。③勇于坚持:核农学研究由热转冷,农业物理系纷 纷下马,教师纷纷离岗,顽强地坚持。④领导、协调能力较强: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协调 各方,戮力同心,编制出 29 种农药与 19 种作物组合的 69 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⑤注重实 用:20 世纪 60 年代初,大量使用农药也导致农作物产品的污染,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的 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陈子元都作针对性研究。⑥身先士卒,不惧危险:1959 年 10 月, 农学院谢学民等两位青年教师受命从北京将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实验室后,陈子元亲 自上阵操作。(答出 4 点 8 分,每点 2 分,只照抄链接材料中的内容给 2 分,只要能运用文 章的具体事例证明所提的观点即可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课标卷的探究主要是列举式的,针对题干提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在文中找到依据即可。 12. B (“荒诞不经”的意思是荒唐离奇,不合情理。“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 “荒诞无稽”形容十分荒唐,毫无根据。第①句,根据后面“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可知,此处应该指小说内容不合情理,选“荒诞不经”;第②句,根据“指出此种说辞纯粹是” 可知,此处应该指说辞毫无根据,选“荒诞无稽”;第③句,根据后面的“可笑之极”可知,此 处应该指这一论调错误到了极点,选“荒谬绝伦”。) 13.C (试题分析:A 项不合逻辑,“不仅”和“更”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B 项句式杂糅, 由于…的结果。D 项主谓不配,“强劲”是“强有力”的意思,不能与前面的“阵容”搭配,应为 “强大”) 14.D (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 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③。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 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①。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 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②⑤④⑥。) 15.①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2 分) ②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2 分) ③是一 种补充。(1 分) 16. 画面主体部分是两个大人在吃力地推着一个大铜钱上坡,铜钱上坐着一个背着书包捧着 书本在读书的孩子(3 分)(有说出漫画大致对象即可) 寓意: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以致家长不堪重负。(3 分)(意思对即可) 17. (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一、当卷柏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走掉,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 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从这个角度可以得出结论:不受羁绊,自由地追求
二、卷柏被挡住后,打定心思不走,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安定内心、 把心摆正,才能更好地成长。还可以立意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白断退路,破釜沉舟,才能 激发潜力,杀出一条成功之路
二、卷柏被挡住后,打定心思不走,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安定内心、 把心摆正,才能更好地成长。还可以立意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白断退路,破釜沉舟,才能 激发潜力,杀出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