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授课计划 数课验外计动 2006学年第一学期 总共80学时 课程名称动力气象学任课教师李国平考查第周|课程性质些心必 使用班级大气2003级1、2班教研室主任(签字) 考试第20周 日|次 讲课内容分章和分节的名称 课堂课堂|教学方法备注 月周(实验、设计实践和科学实验名称)时数时数 第一章大气边界层 14 §1大气边界层及其特征 §2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3二级环流、 Ekman抽吸和旋转减弱 §4 Ekman数和 Richardson数 习题课、实验课 第二章大气能量学 10 §1大气中能量的主要形式 §2铅直气柱中各种能量的比较 §3能量方程与能量守恒 §4大气中的能量转换事实 §5大尺度大气运动的能量循环过程 第三章大气波动 24 §1波动的基本概念 2微扰法与方程组的线性化 §4重力外波和重力内波 §5惯性振荡与惯性波 §6水平无辐散的 Rossby波 §7有水平辐合辐散的 Rossby波 §8大气混合波一惯性重力外波 §9群速度,波的频散效应 习题课、实验课 第四章地转适应过程 §1地转偏差与地转适应过程 §2天气变化过程的阶段性 §3地转适应的机制 §4地转适应的尺度理论
1 成 都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课 程 授 课 计 划 2005 —— 2006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动力气象学 任 课 教 师 李 国 平 考查第 周 使用班级 大气 2003 级 1、2 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 考试第 20 周 日 月 次 周 讲课内容分章和分节的名称 (实验、设计实践和科学实验名称) 课堂 时数 课堂 时数 教学方法 备注 第一章 大气边界层 14 §1 大气边界层及其特征 §2 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3 二级环流、Ekman 抽吸和旋转减弱 §4 Ekman 数和 Richardson 数 习题课、实验课 第二章 大气能量学 10 §1 大气中能量的主要形式 §2 铅直气柱中各种能量的比较 §3 能量方程与能量守恒 §4 大气中的能量转换事实 §5 大尺度大气运动的能量循环过程 习题课 第三章 大气波动 24 §1 波动的基本概念 §2 微扰法与方程组的线性化 §3 大气声波 §4 重力外波和重力内波 §5 惯性振荡与惯性波 §6 水平无辐散的 Rossby 波 §7 有水平辐合辐散的 Rossby 波 §8 大气混合波—惯性重力外波 §9 群速度,波的频散效应 习题课、实验课 第四章 地转适应过程 8 §1 地转偏差与地转适应过程 §2 天气变化过程的阶段性 §3 地转适应的机制 §4 地转适应的尺度理论 周数 8 周 讲课 32 学时 实验 学时 课外 学时 设计 学时 机动 学时 总共 32 学时 学分 1.5 课程性质 任选 周数 17 周 讲课 72 学时 实验 8 学时 课外 学时 设计 学时 机动 学时 总共 80 学时 学分 5 课程性质核心必修 考试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授课计划 数课验外计 2006学年第一学期 总共80学时 课程名称动力气象学任课教师晝国平。考查第_周课程性质心必修 使用班级大气2003级1、2班教研室主任(签字) 考试第20周 日|次 讲课内容分章和分节的名称 果堂课堂|教学方法备注 月周(实验、设计实践和科学实验名称)时数时数 习题课 第五章波动的不稳定理论 14 §1波动稳定度概念 §2惯性不稳定 §3正压不稳定 §4斜压不稳定 §5K一H不稳定 习题课、实验课 第六章热带大气动力学 10 §1热带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 §2热带大气运动的尺度分析 §3热带大气波动 §4热带扰动发生、发展的机制 §5热带气旋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实验课
2 成 都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课 程 授 课 计 划 2005 —— 2006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动力气象学 任 课 教 师 李 国 平 考查第 周 使用班级 大气 2003 级 1、2 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 考试第 20 周 日 月 次 周 讲课内容分章和分节的名称 (实验、设计实践和科学实验名称) 课堂 时数 课堂 时数 教学方法 备注 习题课 第五章 波动的不稳定理论 14 §1 波动稳定度概念 §2 惯性不稳定 §3 正压不稳定 §4 斜压不稳定 §5 K—H 不稳定 习题课、实验课 第六章 热带大气动力学 10 §1 热带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 §2 热带大气运动的尺度分析 §3 热带大气波动 §4 热带扰动发生、发展的机制 §5 热带气旋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实验课 周数 17 周 讲课 72 学时 实验 8 学时 课外 学时 设计 学时 机动 学时 总共 80 学时 学分 5 课程性质 核心必修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