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2015-2016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卷 2016.1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 ①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干变万 化的图象,表现出人们对于平衡和倚侧、协调和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 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 绪与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成员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 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 ②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果把书法与绘画相比较,绘画直接取法于自然和生活,它通 过图象来再现真实,绘画的重要原则是逼真,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抒情写意。而书法的象形意 义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文字意义所代表的物象而是指书法创作中表现了自然之物所具有的 美感,如人们从飞鸟岀林、惊蛇入草、惊沙孤蓬和夏云奇峰以及公主与担夫争路、公孙大娘 的舞蹈之中悟通了书法;相反,人们在书法作品中也看到了各种自然形态的美感,起自魏晋 之间的书势赞与后人大量以各种自然景观比喻书法的诗文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因而书法的 魅力不在表现真实的物象,而是图象所造成的美感以及由此而体现的韵味意趣,故它比绘画 更具有含蓄深蕴之美,更直接地展现作者的心灵气质与审美情趣。 ③如果把书法与诗文创作相比较,则诗文的媒介手段取自文字的意义,而书法则主要凭 借文字的形态,文学创作的构思依赖于语言意义的组合,故文学创作纯为一种思想的推进过 程,它主要出于人的心理活动而无所依傍。书法则通过笔墨表现心志,它借助于固定的笔法 和字形,在其中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图象和体现繁复纷呈的个性与心态,它是有依傍而又超越
昌平区 2015-2016 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语 文 试 卷 2016.1 本试卷共 8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6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①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 ... 化.的图象,表现出人们对于平衡和倚侧、协调和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 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 绪与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成员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 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 ....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 ②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果把书法与绘画相比较,绘画直接取法于自然和生活,它通 过图象来再现真实,绘画的重要原则是逼真,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抒情写意。而书法的象形意 义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文字意义所代表的物象,而是指书法创作中表现了自然之物所具有的 美感,如人们从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惊沙孤蓬和夏云奇峰以及公主与担夫争路、公孙大娘 的舞蹈之中悟通了书法;相反,人们在书法作品中也看到了各种自然形态的美感,起自魏晋 之间的书势赞与后人大量以各种自然景观比喻书法的诗文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因而书法的 魅力不在表现真实的物象,而是图象所造成的美感以及由此而体现的韵味意趣,故它比绘画 更具有含蓄深蕴之美,更直接地展现作者的心灵气质与审美情趣。 ③如果把书法与诗文创作相比较,则诗文的媒介手段取自文字的意义,而书法则主要凭 借文字的形态,文学创作的构思依赖于语言意义的组合,故文学创作纯为一种思想的推进过 程,它主要出于人的心理活动而无所依傍。书法则通过笔墨表现心志,它借助于固定的笔法 和字形,在其中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图象和体现繁复纷呈的个性与心态,它是有依傍而又超越
依傍的,因而书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巧的熟练,故前人论书十分强调“心手合 如果我们以客观物象作为一极以人的思想作为另一极则与之相契合的艺术是绘画和文学, 而在此两极之中便是书法。因而书法是图象与意义的结合,它既不须如绘画那样直接模仿自 然物象,也不须像文学创作那样冥思苦想。文人画兴起以后,画家便注意到吸收书法的笔墨 情趣,表现了绘画向书法的靠拢;书法家也强调胸次涵养及书法作品的书卷气,则证明了文 学对书法的影响。因为书法成为中国艺术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既有类似于造型艺术的形态 之美,也要求具备文学修养与类似于文学创作的激情 (取材于《中国书法理论史》)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书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点画组合成的图象能表现出人们对形态美的认识 B.书法线条的流动可以展现出作者的情感与修养 C.书法的超实用性是指艺术家借助它表达淡泊情怀 D.书法有类似造型艺术的形态美和文学创作的情思。 2.根据材料一的②③段,下列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绘画以逼真为重要原则,通过图象来抒情写意 B.书法的魅力在于图象美,也在于含蓄深蕴的情趣美。 C.在诗文创作中,作者借助文字形态来推进思想进程 D.书法创作强调胸次涵养,这与诗文创作比较相似。 3.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变万化:“化”的第三笔是“丿”(撇) B.淡泊无为:“泊”的读音是“b6” C.契合:“契”的读音是“qi D.冥思苦想:“冥”也可以写成“暝” 材料二 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历史贡献,除传播《干字文》外,他还发“永字八法 之旨趣,以传遗后世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正楷点画用笔和组织的方法。据说右军 以“永″字总括切笔法,日书数十次以习运笔。《法书苑》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工‘永 字,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智永之后,“永字八法”流传甚广,见载于史传者更为详尽。元刘有定注郑杓《衍极》
依傍的,因而书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巧的熟练,故前人论书十分强调“心手合一”。 如果我们以客观物象作为一极,以人的思想作为另一极,则与之相契合..的艺术是绘画和文学, 而在此两极之中便是书法。因而书法是图象与意义的结合,它既不须如绘画那样直接模仿自 然物象,也不须像文学创作那样冥思苦想 ....。文人画兴起以后,画家便注意到吸收书法的笔墨 情趣,表现了绘画向书法的靠拢;书法家也强调胸次涵养及书法作品的书卷气,则证明了文 学对书法的影响。因为书法成为中国艺术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既有类似于造型艺术的形态 之美,也要求具备文学修养与类似于文学创作的激情。 (取材于《中国书法理论史》)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书法”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点画组合成的图象能表现出人们对形态美的认识。 B.书法线条的流动可以展现出作者的情感与修养。 C.书法的超实用性是指艺术家借助它表达淡泊情怀。 D.书法有类似造型艺术的形态美和文学创作的情思。 2.根据材料一的②③段,下列内容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绘画以逼真为重要原则,通过图象来抒情写意。 B.书法的魅力在于图象美,也在于含蓄深蕴的情趣美。 C.在诗文创作中,作者借助文字形态来推进思想进程。 D.书法创作强调胸次涵养,这与诗文创作比较相似。 3.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千变万化:“化”的第三笔是“丿”(撇) B.淡泊无为:“泊”的读音是“bó” C.契合:“契”的读音是“qì” D.冥思苦想:“冥”也可以写成“暝” 材料二 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历史贡献,除传播《千字文》外,他还发“永字八法” 之旨趣,以传遗后世。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正楷点画用笔和组织的方法。据说右军 以“永”字总括一切笔法,日书数十次以习运笔。《法书苑》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工‘永’ 字,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智永之后,“永字八法”流传甚广,见载于史传者更为详尽。元刘有定注郑杓《衍极》
云:“隋僧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萧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 法得传于唐也。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良亲师欧阳。欧阳询传陆柬之,柬之传子彦远,彦远 传张旭。彦远,张之舅也。”由此可见,“八法”之流传有序,于后世书法发展功莫大焉。 如明解缙《暮雨杂述》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羲献而后,世无善书 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 有人对“永字八法"颇持异议,认为“永字八法″不足以成为笔法的楷范。我们认为“永 字之所以可以成为笔法楷范是因为它正好具备了汉字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测(点)、勒(横)、 努(竖)、趯(钩)丶、策(挑、掠(长撇)、啄(短撇、磔捺)。横和竖相交而为“折”,也是汉字楷 书基本笔法之一,也包含在“永”字之中,只是前贤少有提及。有人认为“永字八法”中无 戈”钩、“心”钩等笔画,实则无论什么钩都包含在“永字八法”的“超”法之中,只不 过方向、曲直、长度等不同罢了。可以说,“永字八法”是前人对汉字楷书笔法的总结。 (取材于《百代书杰》) 4.“永字八法”流传有序,请根据材料二,在横线处填入相应的人名。(3分) 智永→虞世南→(①)^(②) 陆柬之→(③)→张旭 5.有人认为“永字八法”不足以成为笔法楷范,作者反驳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4 分) 材料三 唐张敬玄《书则》有论:“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宋人蔡襄《论书》也云 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苏轼说得更加清楚:“书法备于 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以及孙 过庭所说的“惱图真不悟,习草将迷”等论述都阐明了学习行草书应先从学习楷书开始的道理。 综观历代行草书大家,都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有的甚至不亚于行草书,因为历史习惯于 在一个书家身上聚焦一个高频点而被行草盛名所掩盖。“二王"、张旭、黄庭坚、赵孟頫、鲜 于枢、王铎、祝允明,包括近现代林散之、于右任等概莫如此,既是以绵邈堂皇的行草书名
云:“隋僧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萧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 法得传于唐也。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良亲师欧阳。欧阳询传陆柬之,柬之传子彦远,彦远 传张旭。彦远,张之舅也。”由此可见,“八法”之流传有序,于后世书法发展功莫大焉。一 如明解缙《暮雨杂述》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羲献而后,世无善书 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 有人对“永字八法”颇持异议,认为“永字八法”不足以成为笔法的楷范。我们认为“永” 字之所以可以成为笔法楷范,是因为它正好具备了汉字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侧(点)、勒(横)、 努(竖)、趯(钩)、策(挑)、掠(长撇)、啄(短撇)、磔(捺)。横和竖相交而为“折”,也是汉字楷 书基本笔法之一,也包含在“永”字之中,只是前贤少有提及。有人认为“永字八法”中无 “戈”钩、“心”钩等笔画,实则无论什么钩都包含在“永字八法”的“趯”法之中,只不 过方向、曲直、长度等不同罢了。可以说,“永字八法”是前人对汉字楷书笔法的总结。 (取材于《百代书杰》) 4. “永字八法”流传有序,请根据材料二,在横线处填入相应的人名。(3 分) 智永→虞世南→(①)↗(②) ↘陆柬之→(③)→张旭 5.有人认为“永字八法”不足以成为笔法楷范,作者反驳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4 分) 材料三 唐张敬玄《书则》有论:“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宋人蔡襄《论书》也云: “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苏轼说得更加清楚:“书法备于 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以及孙 过庭所说的“图真不悟,习草将迷”等论述都阐明了学习行草书应先从学习楷书开始的道理。 综观历代行草书大家,都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有的甚至不亚于行草书,因为历史习惯于 在一个书家身上聚焦一个高频点而被行草盛名所掩盖。“二王”、张旭、黄庭坚、赵孟頫、鲜 于枢、王铎、祝允明,包括近现代林散之、于右任等概莫如此,既是以绵邈堂皇的行草书名
世,又有精微澄明的楷书展现。由此可见,从楷书入手才是学习行草书的通衢大道。写好了 楷书不一定能写得好行草书,但不写好楷书就-定写不好行草书,这庶几就是规律。但有些 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在楷书上不值得,甚至还说楷书就是行草书的 羁绊,写多了反而会影响行草书的发展,凡此种种,都是无稽之谈,纰缪之说。史载唐代狂 草书家张旭的楷书即比草书鸣世更早,且有时评:“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此论虽有夸 大其辞之嫌,但也足以证明他的楷书成就在当时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每个人对书法传统形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对书法本源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赵孟 頫说:‘用笔干古不易。”学习楷书可以使初学者了解、掌握最基本的笔墨语言构成,正确认 识和熟练运用正侧、藏露、衄挫、轻重、疾涩、曲直、转折等笔法和运锋要则,培养规行矩 步、严谨审慎的逻辑思维和起止有度、法正完满的点画功夫,锻炼良好的控笔能力。所以, 楷书不仅能使我们掌握基本的字形结构,而且能使我们储蓄丰富的用笔体验。是初学者理想 的入门书体,也是向行草书进发的滥觞。无论怎样,学书之初从比较规正、端庄的楷书入手 都应该是正道 (取材于钱玉涛的相关文章) 6.下列是为“材料三”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书法要从楷书起 B.楷书与行草之关系 C.行草书名家重视练楷书 D.书法本源之认识 7.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不能够用括号里的替换的一项是(2分) A.羁绊(束缚) B.无稽之谈(不经之谈) C.夸大其辞(闪烁其词) D.滥觞(起源) 8.三则材料介绍中国书法侧重点各有不同,请逐一说明,并结合材料谈谈何传承中 国书法。(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材料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 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世,又有精微澄明的楷书展现。由此可见,从楷书入手才是学习行草书的通衢大道。写好了 楷书不一定能写得好行草书,但不写好楷书就一定写不好行草书,这庶几就是规律。但有些 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在楷书上不值得,甚至还说楷书就是行草书的 羁绊..,写多了反而会影响行草书的发展,凡此种种,都是无稽之谈 ....,纰缪之说。史载唐代狂 草书家张旭的楷书即比草书鸣世更早,且有时评:“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此论虽有夸. 大其辞 ...之嫌,但也足以证明他的楷书成就在当时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每个人对书法传统形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对书法本源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赵孟 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学习楷书可以使初学者了解、掌握最基本的笔墨语言构成,正确认 识和熟练运用正侧、藏露、衄挫、轻重、疾涩、曲直、转折等笔法和运锋要则,培养规行矩 步、严谨审慎的逻辑思维和起止有度、法正完满的点画功夫,锻炼良好的控笔能力。所以, 楷书不仅能使我们掌握基本的字形结构,而且能使我们储蓄丰富的用笔体验。是初学者理想 的入门书体,也是向行草书进发的滥觞..。无论怎样,学书之初从比较规正、端庄的楷书入手 都应该是正道。 (取材于钱玉涛的相关文章) 6.下列是为“材料三”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学书法要从楷书起 B.楷书与行草之关系 C.行草书名家重视练楷书 D.书法本源之认识 7.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不能够 ...用括号里的替换的一项是(2 分) A.羁绊(束缚) B.无稽之谈(不经之谈) C.夸大其辞(闪烁其词) D.滥觞(起源) 8.三则材料介绍中国书法侧重点各有不同,请逐一说明,并结合材料谈谈何传承中 国书法。(6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 材料一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 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亮日:“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 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 东连昊、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 知存恤,智能之土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 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 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日:“善。”后果如其计。 (取材于刘基《计战》) 材料二 到夏 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 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日:“豫州今欲何至?″备日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 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 欲投昊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 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 住鄂县之樊口 (取材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计料已审 审:审阅B.则名微而众寡名:名望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资助D.内修政治: 修:治理 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亮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 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 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 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 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后果如其计。 (取材于刘基《计战》) 材料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 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 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 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 “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 住鄂县之樊口。 (取材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计料已审. 审:审阅 B.则名.微而众寡 名:名望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 D.内修.政治: 修:治理 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矣也 B.其哉 C.何 D.孰乎 11.材料二中“今为君计”中的“计”,与下列成语中的“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计穷力竭B.不计名利C国计民生D.计日程功 12.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先主”是作者对刘备的敬称,因其时代有别,其人已逝,故称“先”。 B.诸葛亮称刘备“将军”,因为刘备手握重兵并且己经收复了荆益之地 C.刘备做过豫州牧,古人敬称中可以称官职,因此鲁肃称刘备为“豫州” D.“荆州”古称江陵,是九州之一,位于长江中游两岸,为江汉平原腹地 14.刘备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是怎样阐述的?请分条概括。(5分)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刘基看来,用兵之道的根本在于作战之前要拥有充足的粮草和兵力。 B.刘备曾三次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地分析。 C.鲁肃自称诸葛瑾之友,目的是与诸葛亮拉近关系,从而取得他的信任。 D.在当阳长坂,鲁肃与刘备会面,表达孙权希望联合刘备共济大业之意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21题。 赠将 [宋]王质 问讯山东窦长卿,苍苍云外且垂纶口2。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 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卬入清尊。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 注释:【1】已从官场归隐的王质听说好友窦将军意欲归隐,写此词相赠。 【2】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3】榆林:在陕西北部,地临沙漠,北宋时防御西戛的边防重镇
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A.则 矣 B.其 哉 C.何 也 D.孰 乎 11. 材料二中“今为君计”中的“计”,与下列成语中的“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3 分) A.计穷力竭 B.不计名利 C.国计民生 D.计日程功 12.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4 分) ①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1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先主”是作者对刘备的敬称,因其时代有别,其人已逝,故称“先”。 B.诸葛亮称刘备“将军”,因为刘备手握重兵并且已经收复了荆益之地。 C.刘备做过豫州牧,古人敬称中可以称官职,因此鲁肃称刘备为“豫州”。 D.“荆州”古称江陵,是九州之一,位于长江中游两岸,为江汉平原腹地。 14. 刘备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是怎样阐述的?请分条概括。(5 分)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在刘基看来,用兵之道的根本在于作战之前要拥有充足的粮草和兵力。 B.刘备曾三次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地分析。 C.鲁肃自称诸葛瑾之友,目的是与诸葛亮拉近关系,从而取得他的信任。 D.在当阳长坂,鲁肃与刘备会面,表达孙权希望联合刘备共济大业之意。 三、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6—21 题。 赠将【1】 [宋]王质 问讯山东窦长卿,苍苍云外且垂纶【2】。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3】沙月静边尘。 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4】入清尊。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 神。 注释:【1】已从官场归隐的王质听说好友窦将军意欲归隐,写此词相赠。 【2】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3】榆林:在陕西北部,地临沙漠,北宋时防御西夏的边防重镇
【4】五湖烟浪:指范蠡载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 16.本词的词牌名是(1分) A.如梦令B.定风波C.菩萨蛮D.浣溪沙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苍苍云外且垂纶”一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在茫茫云天之外安静垂钓的闲人 B.“榆林沙月静边尘”中饱含作者对友人的希望:希望他能够在边防重镇建立战功 C.“江面”一句中,江面”与“杯面”指出世、入世,“不如”表达作者对二者的取舍 D.“挑灯看剑”一句,表现了作者的军旅生活十分单调,夜不能寐时,常常抚剑遣愁 18.“五湖烟浪入清尊”一句运用了范蠡西施五湖泛舟的典故,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情 感。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相同写作手法的两句是(4分)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王勃《滕王阁序》)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E.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9.有人评价此词“以理遣情,展开内心情与理之矛盾”。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简析。 (6分) 20.读完本词后,将此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一首《赠将》,颇显词人劝勉之意。 下联 2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古诗词中,词人常常借“酒”抒怀。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①_,②_、晚来 风急”感叹淡酒无味,难敌冷风浸骨;范仲淹在《苏幕遮》中“③_,④_”借酒遺相思, 反而更增其相思之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⑤,⑥”的诗句,更抒发词 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伤!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细雨探花瑶 不管雨里的山路多湿滑,不管不断有人说“你别把冯先生扯倒”,老后还是紧抓着我的 手往山上拉,恨不得一下子把我拉到山顶,拉进那个花团锦簇的瑶乡。这个瑶乡有个可以入 诗的名字:花瑶。 花瑶,得名于这个古老的瑶族分支对衣装美的崇尚。然而,隆回县政府为花瑶正式定名 却是上世纪末的事。这和老后不无关系 老后是人们对他的昵称。他本名叫刘启后。一位从摄影家跨越到民间文化保护领域的殉 道者。我之所以用“殉道者”,不用“志愿者”这个词儿,是因为志愿多是一时一事,殉道 则要付出终生。为了不让被声光化电包围着的现代社会忘掉这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原生态的 部落,二十多年来,他从几百里以外的长沙奔波到这里,来来回回已经二百多次,有八九个 春节是在瑶寨里度过的,家里存折的钱早叫他折腾光了。也许世人并不知道老后何许人,但 居住在这虎形山上的六千多花瑶人却都识得这个背着相机、又矮又壮、满头花发的汉族汉子 而且没人把他当做外乡人。花瑶人还知道他们的“鸣哇山歌″和“桃花刺绣”列入国家非物
【4】五湖烟浪:指范蠡载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 16.本词的词牌名是(1 分) A.如梦令 B. 定风波 C.菩萨蛮 D.浣溪沙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读“苍苍云外且垂纶”一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在茫茫云天之外安静垂钓的闲人。 B.“榆林沙月静边尘”中饱含作者对友人的希望:希望他能够在边防重镇建立战功。 C.“江面”一句中,江面”与“杯面”指出世、入世,“不如”表达作者对二者的取舍。 D.“挑灯看剑”一句,表现了作者的军旅生活十分单调,夜不能寐时,常常抚剑遣愁。 18. “五湖烟浪入清尊”一句运用了范蠡西施五湖泛舟的典故,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情 感。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相同写作手法的两句是(4 分) A.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C.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王勃《滕王阁序》) D.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E.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9. 有人评价此词“以理遣情,展开内心情与理之矛盾”。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简析。 (6 分) 20.读完本词后,将此对联补充完整。(2 分) 上联: 一首《赠将》,颇显词人劝勉之意。 下联: 。 21.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 分) 古诗词中,词人常常借“酒”抒怀。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 ① ,② 、晚来 风急” 感叹淡酒无味,难敌冷风浸骨;范仲淹在《苏幕遮》中“③ ,④ ”借酒遣相思, 反而更增其相思之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⑤ ,⑥ ”的诗句,更抒发词 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伤!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2—25 题。 细雨探花瑶 不管雨里的山路多湿滑,不管不断有人说“你别把冯先生扯倒”,老后还是紧抓着我的 手往山上拉,恨不得一下子把我拉到山顶,拉进那个花团锦簇的瑶乡。这个瑶乡有个可以入 诗的名字:花瑶。 花瑶,得名于这个古老的瑶族分支对衣装美的崇尚。然而,隆回县政府为花瑶正式定名 却是上世纪末的事。这和老后不无关系。 老后是人们对他的昵称。他本名叫刘启后。一位从摄影家跨越到民间文化保护领域的殉 道者。我之所以用“殉道者”,不用“志愿者”这个词儿,是因为志愿多是一时一事,殉道 则要付出终生。为了不让被声光化电包围着的现代社会忘掉这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原生态的 部落,二十多年来,他从几百里以外的长沙奔波到这里,来来回回已经二百多次,有八九个 春节是在瑶寨里度过的,家里存折的钱早叫他折腾光了。也许世人并不知道老后何许人,但 居住在这虎形山上的六千多花瑶人却都识得这个背着相机、又矮又壮、满头花发的汉族汉子, 而且没人把他当做外乡人。花瑶人还知道他们的“鸣哇山歌”和“桃花刺绣”列入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后是有功之臣,他多年收集到的大量的花瑶民歌和桃花图案派上了大用 场!记得前年,老后跑到天津来找我,提着沉甸甸-书包照片。当时他从包里掏出照片的感 觉极是奇异,好像忽然团团火热而美丽的精灵往外窜。原来照片上全是花瑶。那种闪烁在 山野与田间的红黄相间火辣辣的圆帽与缤纷而抢眼的衣衫,还有种种奇风异俗,都是在别的 地方绝见不到的。我还注意到种神秘的“女儿箱”的照片。女儿箱是花瑶妇女收藏自己当 年陪嫁的花裙的箱子花裙则是花瑶女子做姑娘时精心绣制的针针倾注对爱情灿烂的向往, 件件华美无比。它通常秘不示人,只会给自己的人瞧。看来,老后早已是花瑶人真正的知己 了 老后问我:“我拉你是不是太用力了?″ 我笑道:“其实我比你心还急呢。你来了多少次,我可是头一次来呵。 这时,音乐声与歌声随着霏霏细雨,忽然从天而降。抬头望去,面前屏障似的山坡上 参天的古树下,站满了头戴火红和金黄相间的圆帽、身穿五彩花裙的花瑶女子。那种异样又 神奇的感觉,真像九天仙女忽然在这里下凡了。跟着是山歌、拦门酒,又硬又香的腊肉,混 在一大片笑脸中间,热烘烘冲了上来。一时,完全忘了洒在头上脸上的细雨。而此刻老后已 经不在前边拉我,而是跑到我身后边推我,他不替我挡酒挡肉,反倒帮着那些花瑶女孑拿酒 灌我。好像他是瑶家人。 在村口,个头缠花格布头布的老人倚树而立这棵树至少得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抱过来。 树干雄劲挺直,树冠如巨伞,树皮经雨一浇,黑亮似钢。站在树前的老人显然是在迎候我们。 他在抽烟,可是雨水已经淋湿了夹在他唇缝间的半棵烟卷,烟头熄了火。我忙掏岀一支烟敬 他。老后对我说:“这老爷子是老村长。大炼钢铁时,上边要到这儿来伐古树。老村长就召 集全寨山民,每棵树前站一个人。老村长喊道:‘要砍树就先砍我!这样,成百上干年的古 树便被保了下来。” 古树往往是和古村或古庙一起成长的。它是这些古村寨年龄尊贵的象征。如今这些拔地 百尺的大树,益发葱茏和雄劲,好似守护着瑶乡,而这位屹立在树前的老村长不正是这些古 树和古寨的守护神吗?我忙掏出打火机,给老人点燃。老人用手挡住火,表示不敢接受。我 笑着对他说:“您是我和老后的“师傅′呀 他似乎听不大懂我的话。 老后用当地的话说给他听。他笑了,接受我的“点烟"。 待入村中,渐渐天晩,该吃瑶家饭了。花瑶姑娘又来唱着歌劝酒劝吃了。她们的歌真是 太好听了。听了这么好听的歌,不叫你喝酒你自己也会喝。干百年来,这些欢乐的歌就是酒 的精魂。再看屋里屋外的花瑶姑娘们,全在开心地笑,没人不笑。 所有人都是参与者,没有旁观者,这便是民俗的本质。 老后更是这欢乐的激情的参与者。他又唱歌又喝酒又吃肉。唱歌的声音山响;姑娘们用 筷子给他夹的一块块肉都像桃儿那么大,他从不拒绝;时他酒兴高涨,就差跳到桌上去了。 然而,真正的高潮还是在饭后。天黑下来,小雨住了。在古树下边那块空地—一实际是 山间一块高高的平台上,燃起篝火,载歌载舞,这便是花瑶对来客表达热情的古老的仪式了。 亲耳听到了他们来自远古的鸣哇山歌了,亲眼瞧见他们鸟飞蝶舞般的咚咚舞、桃花裙” 和“米酒甜”了,还有那天籁般的八音锣鼓。只有在这大山空阔的深谷里,在回荡着竹林气
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后是有功之臣,他多年收集到的大量的花瑶民歌和桃花图案派上了大用 场!记得前年,老后跑到天津来找我,提着沉甸甸一书包照片。当时他从包里掏出照片的感 觉极是奇异,好像忽然一团团火热而美丽的精灵往外窜。原来照片上全是花瑶。那种闪烁在 山野与田间的红黄相间火辣辣的圆帽与缤纷而抢眼的衣衫,还有种种奇风异俗,都是在别的 地方绝见不到的。我还注意到一种神秘的“女儿箱”的照片。女儿箱是花瑶妇女收藏自己当 年陪嫁的花裙的箱子,花裙则是花瑶女子做姑娘时精心绣制的,针针倾注对爱情灿烂的向往, 件件华美无比。它通常秘不示人,只会给自己的人瞧。看来,老后早已是花瑶人真正的知己 了。 老后问我:“我拉你是不是太用力了?” 我笑道:“其实我比你心还急呢。你来了多少次,我可是头一次来呵。” 这时,音乐声与歌声随着霏霏细雨,忽然从天而降。抬头望去,面前屏障似的山坡上, 参天的古树下,站满了头戴火红和金黄相间的圆帽、身穿五彩花裙的花瑶女子。那种异样又 神奇的感觉,真像九天仙女忽然在这里下凡了。跟着是山歌、拦门酒,又硬又香的腊肉,混 在一大片笑脸中间,热烘烘冲了上来。一时,完全忘了洒在头上脸上的细雨。而此刻老后已 经不在前边拉我,而是跑到我身后边推我,他不替我挡酒挡肉,反倒帮着那些花瑶女子拿酒 灌我。好像他是瑶家人。 在村口,一个头缠花格布头布的老人倚树而立,这棵树至少得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抱过来。 树干雄劲挺直,树冠如巨伞,树皮经雨一浇,黑亮似钢。站在树前的老人显然是在迎候我们。 他在抽烟,可是雨水已经淋湿了夹在他唇缝间的半棵烟卷,烟头熄了火。我忙掏出一支烟敬 他。老后对我说:“这老爷子是老村长。大炼钢铁时,上边要到这儿来伐古树。老村长就召 集全寨山民,每棵树前站一个人。老村长喊道:‘要砍树就先砍我!’这样,成百上千年的古 树便被保了下来。” 古树往往是和古村或古庙一起成长的。它是这些古村寨年龄尊贵的象征。如今这些拔地 百尺的大树,益发葱茏和雄劲,好似守护着瑶乡,而这位屹立在树前的老村长不正是这些古 树和古寨的守护神吗?我忙掏出打火机,给老人点燃。老人用手挡住火,表示不敢接受。我 笑着对他说:“您是我和老后的‘师傅’呀!” 他似乎听不大懂我的话。 老后用当地的话说给他听。他笑了,接受我的“点烟”。 待入村中,渐渐天晚,该吃瑶家饭了。花瑶姑娘又来唱着歌劝酒劝吃了。她们的歌真是 太好听了。听了这么好听的歌,不叫你喝酒你自己也会喝。千百年来,这些欢乐的歌就是酒 的精魂。再看屋里屋外的花瑶姑娘们,全在开心地笑,没人不笑。 所有人都是参与者,没有旁观者,这便是民俗的本质。 老后更是这欢乐的激情的参与者。他又唱歌又喝酒又吃肉。唱歌的声音山响;姑娘们用 筷子给他夹的一块块肉都像桃儿那么大,他从不拒绝;一时他酒兴高涨,就差跳到桌上去了。 然而,真正的高潮还是在饭后。天黑下来,小雨住了。在古树下边那块空地——实际是 山间一块高高的平台上,燃起篝火,载歌载舞,这便是花瑶对来客表达热情的古老的仪式了。 亲耳听到了他们来自远古的鸣哇山歌了,亲眼瞧见他们鸟飞蝶舞般的咚咚舞、“桃花裙” 和“米酒甜”了,还有那天籁般的八音锣鼓。只有在这大山空阔的深谷里,在回荡着竹林气
息的湿漉漉的山里,在山民有血有肉的生活中,才领略到他们文化真正的“原生态"。其他 都是一种商业表演和文化做秀。人们在秋收后跳起庆丰收的舞蹈时,心中按捺不住喜悅的心 情和驱邪的愿望是舞蹈的灵魂;如果把这些搬到大都市的舞台上,原发的舞蹈灵魂没了,一 切的动作和表情都不过是做“丰收秀”而已,都只是自己在模仿自己。 今天有两拨人也是第一次来到花瑶的寨子里。他们不是客人,而是隆回一带草根的“文 化人"。一拨人是几个来演“七江炭花舞”的老人。他们不过把吊在竹杆端头的一个铁篮子 里装满火炭,便舞得火龙翻飞,漫天神奇。这种来自渔猎文明的舞蹈天下罕见,也只有在 隆回才能见到。还有一拨人,多穿绛红衣袍,神情各异,气度不凡。他们是梅山教的巫师 都是老后结交的好友。几天前老后用手机发了短信,说我要来。他们平日人在各地,此时 聚,竟有五十余人。诸师公没有施法,演示那种神灵显现而匪夷莫思的巫术,只表演一些武 术和硬软气功,就已显出个个身手不凡,称得上民间的奇人或异人。 花瑶的篝火晚会在深夜中结束。 在我的兴髙采烈中,老后却说:“最遗憾的是您还没看到花瑶的婚俗,见识他们打泥 巴′,用泥巴把媒公从头到脚打成泥人。那种风俗太刺激了,别的任何地方也没有。 我笑道:“我没看见什么,你夸什么。 老后说:“"我是想叫你看呀。 我说:“我当然知道。你还想让天下的人都来见识见识花瑶! 这话叫周围的人大笑。笑声中自然有对老后的赞美 如果每一种遗产都有一个“老后”这样的人守着它多好! 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开篇用“花团锦簇”形容瑶乡,一方面因为瑶乡服饰色彩绚丽,另一方面因为 它的风俗奇异 B.文中“鸟飞蝶舞般的咚咚舞”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瑶舞 蹈的轻盈和美丽 C.文中对“七江炭花舞”的描写,既表现了花瑶乡舞者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远古时期 渔猎文明的神奇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实写了花瑶的各种民俗文化,写得有声有色,让读者身临其境地 感受到花瑶特色 E.作者认为保护并发展民俗文化不应做旁观者,在文章结尾发出感慨,引发读者对文化 遗产现状的思考 23.文中写老村长带领全寨山民保护古树一事有何作用?(4分) 24.文中作者对老后有不同的称呼,如“殉道者”、“知己”、“瑶家人”等,从这些称呼 中可以看出老后是怎样的人?(6分) 25.作者亲临花瑶,领略了那里的原生态。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花瑶文化的“原生态” 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为将昌平区建成绿色模范城市,请写一段话,向区政府献计献策。要求条理清楚,可
息的湿漉漉的山里,在山民有血有肉的生活中,才领略到他们文化真正的“原生态”。其他 都是一种商业表演和文化做秀。人们在秋收后跳起庆丰收的舞蹈时,心中按捺不住喜悦的心 情和驱邪的愿望是舞蹈的灵魂;如果把这些搬到大都市的舞台上,原发的舞蹈灵魂没了,一 切的动作和表情都不过是做“丰收秀”而已,都只是自己在模仿自己。 今天有两拨人也是第一次来到花瑶的寨子里。他们不是客人,而是隆回一带草根的“文 化人”。一拨人是几个来演“七江炭花舞”的老人。他们不过把吊在竹杆端头的一个铁篮子 里装满火炭,便舞得火龙翻飞,漫天神奇。这种来自渔猎文明的舞蹈,天下罕见,也只有在 隆回才能见到。还有一拨人,多穿绛红衣袍,神情各异,气度不凡。他们是梅山教的巫师, 都是老后结交的好友。几天前老后用手机发了短信,说我要来。他们平日人在各地,此时一 聚,竟有五十余人。诸师公没有施法,演示那种神灵显现而匪夷莫思的巫术,只表演一些武 术和硬软气功,就已显出个个身手不凡,称得上民间的奇人或异人。 花瑶的篝火晚会在深夜中结束。 在我的兴高采烈中,老后却说:“最遗憾的是您还没看到花瑶的婚俗,见识他们‘打泥 巴’,用泥巴把媒公从头到脚打成泥人。那种风俗太刺激了,别的任何地方也没有。” 我笑道:“我没看见什么,你夸什么。” 老后说:“我是想叫你看呀。” 我说:“我当然知道。你还想让天下的人都来见识见识花瑶!” 这话叫周围的人大笑。笑声中自然有对老后的赞美。 如果每一种遗产都有一个“老后”这样的人守着它多好! (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4 分) A.作者在开篇用“花团锦簇”形容瑶乡,一方面因为瑶乡服饰色彩绚丽,另一方面因为 它的风俗奇异。 B.文中 “鸟飞蝶舞般的咚咚舞”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瑶舞 蹈的轻盈和美丽。 C.文中对“七江炭花舞”的描写,既表现了花瑶乡舞者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远古时期 渔猎文明的神奇。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实写了花瑶的各种民俗文化,写得有声有色,让读者身临其境地 感受到花瑶特色。 E.作者认为保护并发展民俗文化不应做旁观者,在文章结尾发出感慨,引发读者对文化 遗产现状的思考。 23.文中写老村长带领全寨山民保护古树一事有何作用?(4 分) 24.文中作者对老后有不同的称呼,如“殉道者”、“知己”、“瑶家人”等,从这些称呼 中可以看出老后是怎样的人?(6 分) 25.作者亲临花瑶,领略了那里的原生态。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花瑶文化的“原生态” 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6.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 字左右。 ①为将昌平区建成绿色模范城市,请写一段话,向区政府献计献策。要求条理清楚,可
操作性强。 ②高三某班将召开“为青春喝彩”主题班会,请你写一个发言。要求感情真挚,可写诗 ③北京市中学生戏剧节将上演《茶馆》《哈姆雷特》《窦娥冤》《鸿门宴》,请任选一个剧 目写剧情简介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①《细雨探花瑶》引发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对此你有怎样的见闻和看 法。写一篇文章 ②请以“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昌平区2015-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1 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1、2、4、6题每小题3分,3、7题每小题2分。5题4 分,8题6分。 1.C(3分) 2.C(3分) 3.D(2分) 4.(3分)①欧阳询②褚遂良③陆彦远 5.(4分)作者认为“永”字涵盖了汉字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包含的笔画全:其他笔画 的衍生和变形都包含在“永字八法”的基本笔画中。(每点2分) 选A得3分,选C得1分。 7.C(2分) 8.(6分)材料一侧重说中国书法是特殊的艺术,它具有与绘画和诗文不同的特点;材料二 侧重说“永字八法”流传有序,是学习楷书的根基:材料三侧重说学习书法要打好楷书的 基础。传承中国书法应该了解中国书法的特点及魅力;传承“永字八法”练好楷书,打好 书法基础。(每点1分) 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9-11、13、15题每题3分;第12题4分;第14题5分 A(3分) 10.D(3分) 11.B(3分) 12.(4分,每句2分) ①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都愿意辅佐他,这可以结为盟援,而不可以图谋他 ②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吞并,难道能够依靠吗?
操作性强。 ②高三某班将召开“为青春喝彩”主题班会,请你写一个发言。要求感情真挚,可写诗 歌。 ③北京市中学生戏剧节将上演《茶馆》《哈姆雷特》《窦娥冤》《鸿门宴》,请任选一个剧 目写剧情简介。 27.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 700 字。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①《细雨探花瑶》引发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对此你有怎样的见闻和看 法。写一篇文章。 ②请以“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昌平区 2015-2016 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1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6 分。1、2、4、6 题每小题 3 分, 3、7 题每小题 2 分。5 题 4 分,8 题 6 分。 1. C(3 分) 2. C(3 分) 3. D(2 分) 4.(3 分)①欧阳询②褚遂良③陆彦远 5.(4 分)作者认为 “永”字涵盖了汉字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包含的笔画全;其他笔画 的衍生和变形都包含在“永字八法”的基本笔画中。(每点 2 分) 6. 选 A 得 3 分,选 C 得 1 分。 7. C(2 分) 8.(6 分)材料一侧重说中国书法是特殊的艺术,它具有与绘画和诗文不同的特点;材料二 侧重说“永字八法”流传有序,是学习楷书的根基;材料三侧重说学习书法要打好楷书的 基础。传承中国书法应该了解中国书法的特点及魅力;传承“永字八法”;练好楷书,打好 书法基础。(每点 1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9-11、13、15 题每题 3 分;第 12 题 4 分;第 14 题 5 分。 9.A (3 分) 10.D(3 分) 11.B(3 分) 12.(4 分,每句 2 分) ①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都愿意辅佐他,这可以结为盟援,而不可以图谋他。 ②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