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一中枣阳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襄州一中宜城一中命题人:杨长荣(备用卷) 、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骖(can)騑湍(tuan)急援(yudn)例躬逢胜饯(jidn) B、黏(zhan)菌镂(lou)空休恁(neng)遗(wei)赠礼物 C、玷(din)辱搠(shuo)倒斋(zhai)戒遥襟甫(f)畅 D、连缀(zhui)付梓(zi) 远岫(xi)数(shuo)见不鲜 【答案】B。黏nian菌休恁(ne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生当殒首兴高采烈砖石墁地见微知著 B、哀声叹气三径就荒身临其境心无旁骛 C、突如奇来推陈出新一愁莫展意蕴丰富 D、高朋满座共商国是没精打采垂头丧气 【答案】D。A.生当陨首B唉声叹气心无旁鹜C突如其来一筹莫展 3、下列空格中填入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的骈文讲究对仗,讲究辞藻,讲究运用典故和成语,借那个来说这个,可以说集 粉饰、做作、卖弄之大成。现在没有人写骈文了,可是骈文的这些毛病还有人犯,往往犯了 不知道是毛病,甚至自以为得计。滥用形容词和形容句子就是一条,以为用得越多文章越漂 亮;以为顺着一般人的表达习惯来写就不称其为文章,必得说些稀奇古怪的话才行 A、平仄雕琢但是因此稀奇古怪 B、辞藻卖弄但是甚至奇形怪状 形式华美可是因为怪腔怪调 D、辞藻卖弄可是甚至稀奇古怪 【答案】D。A“平仄”与“对仗”内容有交叉,不合适。“雕琢”为中性词,一般用于褒义, 与前文不协调;“因此”不合前后语句关系。B,“奇异古怪”多表现形态、样子,与后面不 搭配。C,"“形式”范围大,前后不能并列;“华美”一般用于褒义,与语境不合;“怪腔怪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1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9 页 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 2014—2015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 命题人:杨长荣 (备用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中有错误 ...的一组是( ) A、骖.(cān)騑 湍.(tuān)急 援.(yuán)例 躬逢胜饯.(jiàn) B、黏.(zhān)菌 镂.(lòu)空 休恁.(nènɡ) 遗.(wèi)赠礼物 C、玷.(diàn)辱 搠.(shuò)倒 斋.(zhāi)戒 遥襟甫.(fǔ)畅 D、连缀.(zhuì) 付梓.(zǐ) 远岫.(xiù) 数.(shuò)见不鲜 【答案】B。黏.nián 菌 休恁.(nè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生当殒首 兴高采烈 砖石墁地 见微知著 B、哀声叹气 三径就荒 身临其境 心无旁骛 C、突如奇来 推陈出新 一愁莫展 意蕴丰富 D、高朋满座 共商国是 没精打采 垂头丧气 【答案】D。A. 生当陨首 B 唉声叹气 心无旁鹜 C 突如其来 一筹莫展 3、下列空格中填入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的骈文讲究对仗,讲究辞藻,讲究运用典故和成语,借那个来说这个,可以说集 粉饰、做作、卖弄之大成。现在没有人写骈文了,可是骈文的这些毛病还有人犯,往往犯了 不知道是毛病,甚至自以为得计。滥用形容词和形容句子就是一条,以为用得越多文章越漂 亮;以为顺着一般人的表达习惯来写就不称其为文章,必得说些稀奇古怪的话才行。 A、平仄 雕琢 但是 因此 稀奇古怪 B、辞藻 卖弄 但是 甚至 奇形怪状 C、形式 华美 可是 因为 怪腔怪调 D、辞藻 卖弄 可是 甚至 稀奇古怪 【答案】D。A“平仄”与“对仗”内容有交叉,不合适。“雕琢”为中性词,一般用于褒义, 与前文不协调;“因此”不合前后语句关系。B,“奇异古怪”多表现形态、样子,与后面不 搭配。C,“形式”范围大,前后不能并列;“华美”一般用于褒义,与语境不合;“怪腔怪
调”,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团组织踊跃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建设富强祖国、创造 幸福生活的征程中不断奏响万众一心、团结奋进 B、视察期间,习近平分别接见了第ⅹ集团军、二炮某基地机关及驻地党委、政府团级 以上领导干部。 C、各地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加大经费投入、设施改造、安全防范和 专项督导检查的力度,中小学冬季取暖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D、应该形成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给予一些日常基本的经费保障:大学生顺利地开展 法律援助工作。 【答案】C。A、“奏响”缺宾语,最后加“的凯歌"。B、“第Ⅹ集团军、二炮某基地机关及 驻地党委、政府”不能共同修饰“团级以上领导干部″。D、两句话由于缺乏必要的关 联,看起来没有联系。后_句改成“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屐法律援助工作。”或“大学生 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是全文的情节主线,而封建大家族“呼啦啦四大杀青” 的历史命运,无疑是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 B、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 的顶峰之作 C、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可德》叙述的是唐吉可德与随从桑丘四处冒险,演出大战风车、 大战羊群等等的故事。尽管唐吉可德模仿骑士行侠的故事十分滑稽可笑,但他冋同情弱者、嫉 恶如仇,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的品质却是十分崇高伟大的。 D、《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题为《忠义水浒传》。《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 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杄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 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答案】A,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必修三100页) 现代文阅读(社科类阅读)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 第2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19 页 调”,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团组织踊跃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建设富强祖国、创造 幸福生活的征程中不断奏响万众一心、团结奋进。 B、视察期间,习近平分别接见了第 X 集团军、二炮某基地机关及驻地党委、政府团级 以上领导干部。 C、各地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加大经费投入、设施改造、安全防范和 专项督导检查的力度,中小学冬季取暖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D、应该形成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给予一些日常基本的经费保障;大学生顺利地开展 法律援助工作。 【答案】C。A、“奏响”缺宾语,最后加“的凯歌”。B、“第 X 集团军、二炮某基地机关及 驻地党委、政府”不能共同修饰“团级以上领导干部”。 D、两句话由于缺乏必要的关 联,看起来没有联系。后一句改成“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或“大学生 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是全文的情节主线,而封建大家族“呼啦啦四大杀青” 的历史命运,无疑是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 B、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 的顶峰之作”。 C、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可德》叙述的是唐吉可德与随从桑丘四处冒险,演出大战风车、 大战羊群等等的故事。尽管唐吉可德模仿骑士行侠的故事十分滑稽可笑,但他同情弱者、嫉 恶如仇,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的品质却是十分崇高伟大的。 D、《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题为 《忠义水浒传》。《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 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 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答案】A,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必修三 100 页) 二、现代文阅读(社科类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8题(每题3分,共9分) 作为祥瑞的芝草(灵芝) 汉代的儒家吸收了方士的某些思想,并发展出“天人感应”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当 君主贤明时,上天就会降生祥瑞;反之则会降生灾异。芝草在方术的概念中既然被认为是仙 草,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祥瑞的重要代表。 寻找祥瑞是现实的政治需求,皇帝借以证明自己合法地位的芝草,必须是现实世界中可 以找到的,而不能等同于方术家所谓“车马形,人形,六畜形”的虚构之物。因此,汉代的 皇帝并不是依据方士的描述去寻找芝草,而是当某种看似神奇的生物岀现之后,给它安上 个“芝草”的名字。于是,西汉元封三年六月,甘泉宫内中发现了“九茎连叶”的芝草,这 很可能是芝草第一次进入皇帝的视野。第一棵芝草获得朝廷的认证,表示朝廷有了识别芝草 的标准,芝草这个概念开始貝象化并清晰起来。从此之后,芝草就源源不断地被发现和进呈。 就汉朝而言,宣帝元康四年,“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汉平帝时,“甘露降,神芝生 明帝中元十七年,“芝草生殿前″;章帝建初三年,“零陵献芝草″;安帝元初七年,豫章“郡 界有芝草生”,但太守未进呈;桓帝建和元年,“芝草生中黄藏府”;灵帝光和四年,“郡国上 芝英草”(同上) 由于方土对芝草的描述迷离惝恍,所以对皇家而言,什么样的生物会被认为是芝草,是 很值得玩味的。首先,必须罕见,否则就无所谓灵异了。其次,常规条件下难以栽培,因为 芝草如果大量繁殖的话就失去了祥瑞的资格。第三,快速而突然地生长成形,因为我们也很 难想象天下会有需要生长多年才会成形的祥瑞。最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恐怕是靠风力传播 孢子繁殖的某些真菌。与先秦芝兰合称的提法不同,汉朝岀现了芝菌并列的另一种称谓,如 《汉书艺文志》中提到托名黄帝而作的、名为《黄帝杂子芝菌》的部著作。 那么,能不能说被认作祥瑞的芝草就是今夭通称的灵芝呢?仍然不能。拿汉宣帝元康四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3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19 页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6—8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作为祥瑞的芝草(灵芝) 汉代的儒家吸收了方士的某些思想,并发展出“天人感应”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当 君主贤明时,上天就会降生祥瑞;反之则会降生灾异。芝草在方术的概念中既然被认为是仙 草,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祥瑞的重要代表。 寻找祥瑞是现实的政治需求,皇帝借以证明自己合法地位的芝草,必须是现实世界中可 以找到的,而不能等同于方术家所谓“车马形,人形,六畜形”的虚构之物。因此,汉代的 皇帝并不是依据方士的描述去寻找芝草,而是当某种看似神奇的生物出现之后,给它安上一 个“芝草”的名字。于是,西汉元封三年六月,甘泉宫内中发现了“九茎连叶”的芝草,这 很可能是芝草第一次进入皇帝的视野。第一棵芝草获得朝廷的认证,表示朝廷有了识别芝草 的标准,芝草这个概念开始具象化并清晰起来。从此之后,芝草就源源不断地被发现和进呈。 就汉朝而言,宣帝元康四年,“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汉平帝时,“甘露降,神芝生”; 明帝中元十七年,“芝草生殿前”;章帝建初三年,“零陵献芝草”;安帝元初七年,豫章“郡 界有芝草生”,但太守未进呈;桓帝建和元年,“芝草生中黄藏府”;灵帝光和四年,“郡国上 芝英草”(同上)。 由于方士对芝草的描述迷离惝恍,所以对皇家而言,什么样的生物会被认为是芝草,是 很值得玩味的。首先,必须罕见,否则就无所谓灵异了。其次,常规条件下难以栽培,因为 芝草如果大量繁殖的话就失去了祥瑞的资格。第三,快速而突然地生长成形,因为我们也很 难想象天下会有需要生长多年才会成形的祥瑞。最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恐怕是靠风力传播 孢子繁殖的某些真菌。与先秦芝兰合称的提法不同,汉朝出现了芝菌并列的另一种称谓,如 《汉书·艺文志》中提到托名黄帝而作的、名为《黄帝杂子芝菌》的一部著作。 那么,能不能说被认作祥瑞的芝草就是今天通称的灵芝呢?仍然不能。拿汉宣帝元康四
年发现的灵芝来说,它生于“函德殿铜池中″,铜池底部可能积水聚土,滋生植物和真菌 但灵芝是一种特殊的真菌,生于树木或者朽木上,不会在土壤中滋生。东汉学者王充指出 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生土。”(《论衡》)可见汉代作为祥瑞的芝草,可能有不少是土 中所生,并不是专指今人所通称的灵芝。 我们甚至很难从古代药物学著作中寻找“灵芝”二字的踪迹。《神农本草经》不言灵芝, 而说有赤黑青白黄紫六芝,陶弘景认为六芝是仙家之物,现实中的灵芝(紫芝)功效并不显著。 明代的《本草纲目》被公认为药物学的权威著作,其作者李时珍并没有把灵芝当作一味药物 收入书中,也没有收录包含灵芝的药方,却明确地指出灵芝就是石耳的别称(参《本草纲目》 ‘石耳日用”条)。这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见的灵芝,在明代还没有与“灵芝”这个名字产 生对应关系。 被誉为仙药的灵芝仙草,在现实中竟然极少入药,这是为什么呢?李时珍指出 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屋柱无故生芝者,白主丧,赤主血,黑主贼,黄主喜,形如人 面者亡财,如牛马者远役,如龟蛇者蚕耗。时珍尝疑芝乃腐朽馀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 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 揆一也。 陶弘景认为灵芝只能治疗痔疮,李时珍也不相信灵芝的药效,认为它们是“腐朽馀气所 生″《草本》方面的权威尚且如此,我想可以直截了当地说:灵芝强身祛病的神奇效果是没 有古文献根据的。 6、下列说明中,不涉及芝草内涵的一项是: A、芝草在古代被称为神草,是一种和祥瑞、政治密切相关的植物。 有人认为,芝草就是一种芝菌,可能类似于今天说的真菌。靠风力传播 C、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认为,芝草可能就是腐朽余气之所生,就是石耳 D、自从芝草第一次进入汉皇帝的视野后,“九茎连叶”就成了识别芝草的标准,其后 汉王朝的各地也陆续有些发现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4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19 页 年发现的灵芝来说,它生于“函德殿铜池中”,铜池底部可能积水聚土,滋生植物和真菌, 但灵芝是一种特殊的真菌,生于树木或者朽木上,不会在土壤中滋生。东汉学者王充指出: “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生土。”(《论衡》)可见汉代作为祥瑞的芝草,可能有不少是土 中所生,并不是专指今人所通称的灵芝。 我们甚至很难从古代药物学著作中寻找“灵芝”二字的踪迹。《神农本草经》不言灵芝, 而说有赤黑青白黄紫六芝,陶弘景认为六芝是仙家之物,现实中的灵芝(紫芝)功效并不显著。 明代的《本草纲目》被公认为药物学的权威著作,其作者李时珍并没有把灵芝当作一味药物 收入书中,也没有收录包含灵芝的药方,却明确地指出灵芝就是石耳的别称(参《本草纲目》 “石耳日用”条)。这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见的灵芝,在明代还没有与“灵芝”这个名字产 生对应关系。 被誉为仙药的灵芝仙草,在现实中竟然极少入药,这是为什么呢?李时珍指出: 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屋柱无故生芝者,白主丧,赤主血,黑主贼,黄主喜,形如人 面者亡财,如牛马者远役,如龟蛇者蚕耗。时珍尝疑芝乃腐朽馀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 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 揆一也。 陶弘景认为灵芝只能治疗痔疮,李时珍也不相信灵芝的药效,认为它们是“腐朽馀气所 生”《草本》方面的权威尚且如此,我想可以直截了当地说:灵芝强身祛病的神奇效果是没 有古文献根据的。 6、下列说明中,不涉及芝草内涵的一项是: A、芝草在古代被称为神草,是一种和祥瑞、政治密切相关的植物。 B、有人认为,芝草就是一种芝菌,可能类似于今天说的真菌。靠风力传播。 C、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认为,芝草可能就是腐朽余气之所生,就是石耳。 D、自从芝草第一次进入汉皇帝的视野后,“九茎连叶”就成了识别芝草的标准,其后, 汉王朝的各地也陆续有些发现
【答案】A 7、对文章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汉家各地争先恐后进贡芝草,实际上是一种“天人感应”理论的折射,“天人感应” 是汉代儒家首创的一种理论 B、封建皇帝为了自己政治的需要,非常相信“天人感应”理论,并由此而强调,必须找 到芝草,才能证明其皇帝位置的合法性 C、汉代皇帝并没有完全按照方士的描述去界定芝草,他们对芝草的界定有着自己的考虑, 但实际上与今天我们所说的芝草(灵芝)仍有很大的差别。 D、古人对芝草的认识是多样性的,虽然看法不一,但至少说明,芝草(灵芝)作为一种 灵丹妙药很早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 【答案】C。A、“天人感应”理论不是汉代儒家首创。B、“芝草”作为皇帝合法性的依 据,只是其一而不是唯一。D、芝草(灵芝)作为一种灵丹妙药是没有古文献依据的。 8、对文章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探究了芝草在古代人们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今人把芝草当做医治百病的灵丹 妙药是有误解的 B、古代方士眼中的芝草是一种神物,皇帝眼中的芝草是祥瑞的象征,医学者眼中的芝 草则是药效宽泛的仙药。 C、方士、儒家、皇帝等人把芝草神秘化、政治化,都有着明显的利己色彩。 D、作者为了说明古人对芝草的认识,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答案】B。医学者眼中只是一般疗效,甚至认为就无效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长清僧某,道行高洁。年八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 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鷹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 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还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 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 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5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19 页 【答案】A. 7、对文章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家各地争先恐后进贡芝草,实际上是一种“天人感应”理论的折射,“天人感应” 是汉代儒家首创的一种理论。 B、封建皇帝为了自己政治的需要,非常相信“天人感应”理论,并由此而强调,必须找 到芝草,才能证明其皇帝位置的合法性。 C、汉代皇帝并没有完全按照方士的描述去界定芝草,他们对芝草的界定有着自己的考虑, 但实际上与今天我们所说的芝草(灵芝)仍有很大的差别。 D、古人对芝草的认识是多样性的,虽然看法不一,但至少说明,芝草(灵芝)作为一种 灵丹妙药很早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 【答案】C。A、“天人感应”理论不是汉代儒家首创。B、“芝草”作为皇帝合法性的依 据,只是其一而不是唯一。D、芝草(灵芝)作为一种灵丹妙药是没有古文献依据的。 8、对文章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探究了芝草在古代人们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今人把芝草当做医治百病的灵丹 妙药是有误解的。 B、古代方士眼中的芝草是一种神物,皇帝眼中的芝草是祥瑞的象征,医学者眼中的芝 草则是药效宽泛的仙药。 C、方士、儒家、皇帝等人把芝草神秘化、政治化,都有着明显的利己色彩。 D、作者为了说明古人对芝草的认识,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答案】B。医学者眼中只是一般疗效,甚至认为就无效。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长清僧某,道行高洁。年八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 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 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还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 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 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
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卸绝之。惟问:“山东长清 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日:“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 涉,不听 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 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 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 坏。”众唯唯。乃行。 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我即汝师。 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 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 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 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 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 矣,况僧乎哉 选自《聊斋志异》 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河南有故绅子故:过去的、老的B、按鹰猎兔按:抓住、抓获 C、我郁无聊赖郁:烦闷、郁闷D、略不顾瞻略:丝毫、一点点 【答案】B,带着、领着 10、下面几组中,能全部暗示复活的公子是高僧灵魂附体的一组是 ①翕然而合,遂渐苏②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③无烦问途,竟至兰若 ④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⑤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⑥又言生平所为,悉符⑦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6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19 页 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卸绝之。惟问:“山东长清 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 涉,不听。 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 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 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 坏。”众唯唯。乃行。 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我即汝师。” 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 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 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 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 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 矣,况僧乎哉!” 选自《聊斋志异》 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河南有故.绅子 故:过去的、老的 B、按.鹰猎兔 按:抓住、抓获 C、我郁.无聊赖 郁:烦闷、郁闷 D、略.不顾瞻 略:丝毫、一点点 【答案】B, 带着、领着 10、下面几组中,能全部暗示复活的公子是高僧灵魂附体的一组是: ①翕然而合,遂渐苏 ②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 ③无烦问途,竟至兰若 ④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 ⑤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⑥又言生平所为,悉符 ⑦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A、①③⑤⑥B、①③⑤⑦C、②③⑤⑦D、②③⑥⑦ 【答案】D、①只是刚刚附体,④无法暗示内容⑤不关心家务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高僧圆寂后又灵魂附体,执意要回到原来的寺院,表现出他对以前弟子的牵挂以及不习 惯于常人的生活 B、公子复活实际是高僧附体,家人不知,所尽管对已经附体的高僧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 但也并没有究根问底,所以不断的产生误会 C、高僧借故外出,经过打听又回到了原来的寺院,其实连他的弟子们都不认识他。大家都 认为他的说法太荒唐。 D、作者写高僧灵魂附体的故事,不仅感慨他能死而复生,也赞赏他能拒绝人情逃开世俗, 守住自己的本性。 【答案】B。A、是因为他“性定”,即本性坚定。C、他没有打听,直接到了寺院;大家认 为他的说法荒唐是他第二次又回到寺院,不是第一次。D、作者对他死而复生并不感到 惊奇 翻译文章划线的句子(9分,每句3分) (1)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 (2)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 (3)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答案】译文见(译文参考)(1)“自知”应为“知自”,(1分)“飘”为“飘然或飘飞 (1分),句子通顺1分;(2)“戒行”“手泽”“俾”各1分;(3)“诚笃”“而立”“辄 各1分。 【参考译文】 山东长清地方,有位道业高深、品行纯洁的老僧,八十多岁了还很康健。一天,他突然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7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19 页 A、①③⑤⑥ B、①③⑤⑦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⑦ 【答案】D、①只是刚刚附体,④无法暗示内容 ⑤不关心家务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高僧圆寂后又灵魂附体,执意要回到原来的寺院,表现出他对以前弟子的牵挂以及不习 惯于常人的生活。 B、公子复活实际是高僧附体,家人不知,所尽管对已经附体的高僧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 但也并没有究根问底,所以不断的产生误会。 C、高僧借故外出,经过打听又回到了原来的寺院,其实连他的弟子们都不认识他。大家都 认为他的说法太荒唐。 D、作者写高僧灵魂附体的故事,不仅感慨他能死而复生,也赞赏他能拒绝人情逃开世俗, 守住自己的本性。 【答案】B。A、是因为他“性定”,即本性坚定。C、他没有打听,直接到了寺院;大家认 为他的说法荒唐是他第二次又回到寺院,不是第一次。D、作者对他死而复生并不感到 惊奇。 12、翻译文章划线的句子(9 分,每句 3 分) (1)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 (2)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 (3)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答案】译文见(译文参考)(1)“自知”应为“知自”,(1 分)“飘”为“飘然或飘飞”, (1 分),句子通顺 1 分;(2)“戒行”“手泽”“俾”各 1 分;(3)“诚笃”“ 而立”“ 辄” 各 1 分。 【参考译文】 山东长清地方,有位道业高深、品行纯洁的老僧,八十多岁了还很康健。一天,他突然
跌倒起不来了,寺是的僧人跑过去抢救,一看已经圆寂了;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死,灵魂飘 然而去,到了河南地界。 河南有个旧官宦世家的子弟,这天率领十几个骑马的侍从,带着猎鹰打兔子。忽然马受 惊狂奔不止,公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这时老僧的灵魂恰好与公子的尸体相遇,倏忽而合, 公子竟然渐渐苏醒过来。奴仆们围着他问讯,他睁开眼说:怎么来到这里『众人扶着他回 了家 公子进门,搽粉描眉的姬妾们,纷纷聚集过来看望慰问。他大惊说:“我是僧人,怎么 来到了这里『家人以为太荒唐,都扯着他的耳朵恳切开导,促使他醒悟。他也不自我辩解, 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粗米饭才吃,凡是酒肉却拒绝。夜里他独自睡觉,不和妻妾在· 起。几天后,他忽然想稍微走动一下。家人都很高兴。出了房门后,他刚刚站定,就有几个 仆人来到,拿着钱粮帐册,纷纷请他审理收支情况。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办理 惟独问道:“山东的长清县,知道在哪里吗?”仆人们都回答说:“知道。”公子说:“我烦闷 无聊,要去那里游览一下,快备办行装。”众人说他病才痊愈,不应出远门,但他不听,第 二天就出门上路了。 到了长清,他见当地的风光景物犹如昨天一样。不用烦劳问路,竟然到了佛寺。那老僧 的好几个弟子见贵客来到都非常恭敬地前来拜见。公子就问道:"原来的老僧到哪里去了? 他们回答说:“我们的师父前些时候已经去世了。”公子又问老僧的墓地。众僧引导着他前去 看了看那三尺孤坟,荒草还没长满。僧人们都不知这位公子是什么意思。不久公子备马要走 嘱咐说:"你们的师父是个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遗留下的手迹,应当谨慎地守护好,不要使 它受到损害。”众僧很恭敬地答应了,公孑这才离去。回到家后,他木然呆坐,一点也不过 问家务 过了几个月,公子出门自己走去,直到长清旧寺。他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8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19 页 跌倒起不来了,寺是的僧人跑过去抢救,一看已经圆寂了;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死,灵魂飘 然而去,到了河南地界。 河南有个旧官宦世家的子弟,这天率领十几个骑马的侍从,带着猎鹰打兔子。忽然马受 惊狂奔不止,公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这时老僧的灵魂恰好与公子的尸体相遇,倏忽而合, 公子竟然渐渐苏醒过来。奴仆们围着他问讯,他睁开眼说:“怎么来到这里!”众人扶着他回 了家。 公子进门,搽粉描眉的姬妾们,纷纷聚集过来看望慰问。他大惊说:“我是僧人,怎么 来到了这里!”家人以为太荒唐,都扯着他的耳朵恳切开导,促使他醒悟。他也不自我辩解, 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粗米饭才吃,凡是酒肉却拒绝。夜里他独自睡觉,不和妻妾在一 起。几天后,他忽然想稍微走动一下。家人都很高兴。出了房门后,他刚刚站定,就有几个 仆人来到,拿着钱粮帐册,纷纷请他审理收支情况。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办理, 惟独问道:“山东的长清县,知道在哪里吗?”仆人们都回答说:“知道。”公子说:“我烦闷 无聊,要去那里游览一下,快备办行装。”众人说他病才痊愈,不应出远门,但他不听,第 二天就出门上路了。 到了长清,他见当地的风光景物犹如昨天一样。不用烦劳问路,竟然到了佛寺。那老僧 的好几个弟子见贵客来到,都非常恭敬地前来拜见。公子就问道:“原来的老僧到哪里去了?” 他们回答说:“我们的师父前些时候已经去世了。”公子又问老僧的墓地。众僧引导着他前去, 看了看那三尺孤坟,荒草还没长满。僧人们都不知这位公子是什么意思。不久公子备马要走, 嘱咐说:“你们的师父是个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遗留下的手迹,应当谨慎地守护好,不要使 它受到损害。”众僧很恭敬地答应了,公子这才离去。回到家后,他木然呆坐,一点也不过 问家务。 过了几个月,公子出门自己走去,直到长清旧寺。他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
众僧怀疑他说得荒唐,相视而笑。老僧于是叙述了他还魂的经过,又说了自己生前的所作所 为,全都符合事实。众僧这才信以为真,让他睡在原来的床上,仍像过去那样侍奉他。 后来公子家里屡次派车马来,苦苦地请他回家,他丝亳都不理会。又过了一年多,公子 的夫人派管家来到长清寺院,赠送了很多东西。凡是金银绸缎他一概不要,只收下一件布袍 而已。公子的朋友中有人到了长清,去寺院拜访他。见他默然处之,心志坚定;虽年仅三十 多岁,却总说他八十多年所经历的事情 异史氏说:"人死灵魂就消散了,老僧的魂魄走了干里之远还没消散,是因为本性坚定 罢了。我对于老僧,不奇异他死而复生,而奇异他进了纷杂繁华奢靡绮丽的环境,还能拒绝 人情逃开世俗。如果眼睛·眨,那么兰气麝香熏昏心智,就有求死而不能得到这样境遇的人 了,更何况还要去做僧人呢 13、为下面划线句断句,用/划开(共6处,3分)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 命富贵在天君子 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答案】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关爱,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 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 乎于礼的规范,那么,天下人就都是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14、阅读下首元曲,完成(1)(2)两题(8分) 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液。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9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9 页 共 19 页 众僧怀疑他说得荒唐,相视而笑。老僧于是叙述了他还魂的经过,又说了自己生前的所作所 为,全都符合事实。众僧这才信以为真,让他睡在原来的床上,仍像过去那样侍奉他。 后来公子家里屡次派车马来,苦苦地请他回家,他丝毫都不理会。又过了一年多,公子 的夫人派管家来到长清寺院,赠送了很多东西。凡是金银绸缎他一概不要,只收下一件布袍 而已。公子的朋友中有人到了长清,去寺院拜访他。见他默然处之,心志坚定;虽年仅三十 多岁,却总说他八十多年所经历的事情。 异史氏说:“人死灵魂就消散了,老僧的魂魄走了千里之远还没消散,是因为本性坚定 罢了。我对于老僧,不奇异他死而复生,而奇异他进了纷杂繁华奢靡绮丽的环境,还能拒绝 人情逃开世俗。如果眼睛一眨,那么兰气麝香熏昏心智,就有求死而不能得到这样境遇的人 了,更何况还要去做僧人呢!” 13、为下面划线句断句,用/划开(共 6 处,3 分)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 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答案】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关爱,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 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 乎于礼的规范,那么,天下人就都是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14、阅读下首元曲,完成(1)(2)两题(8 分) 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注○。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注:紫罗袍、黄金带:是古代官员的服饰。陋巷箪瓢颜回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 用瓢喝水。生活极为穷苦,但自得其乐 (1)曲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答案】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分)及功名利禄、权势富贵的 蔑视。(1分)作者与青山为伍,与白云为伴,住茅舍,赏野花,写出他寄情山水、隐 居林野的情伓;(1分)不追求“紫罗袍″“黄金带″,学习颜回,隐居陋巷,表现岀他 不慕荣利,鄙视富贵的高洁。(1分)(答出一个方面并能分析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2)试简析本曲的写作手法。(答出两种)(4分) 【答案】(1)语言质朴、平易,通俗易懂。全曲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简练直率。(2)拟人 手法。前两句,作者将青山、白云人格化,山与人相互期待,云与人相互依恋,折 射出自己的情趣。(3)对比手法。前两句与第三句形成对比,表现出对自然的热 爱,对功名利禄的蔑视。(4)色彩对比鮮明。青、白、紫、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 即显示出内涵上的差异,又表现出艺术上的匠心独运。(5)用典。“陋巷”后几句 借用《论语》“颜回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 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及《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即鲜明的表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又 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给分) 5、名句默写(任选5句,5分) (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笆行》)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9页
高二(上)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9 页 注: 紫罗袍、黄金带:是古代官员的服饰。 陋巷箪瓢:颜回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 用瓢喝水。生活极为穷苦,但自得其乐。 (1)曲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4 分) 【答案】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 分)及功名利禄、权势富贵的 蔑视。(1 分)作者与青山为伍,与白云为伴,住茅舍,赏野花,写出他寄情山水、隐 居林野的情怀;(1 分)不追求“紫罗袍”“黄金带”,学习颜回,隐居陋巷,表现出他 不慕荣利,鄙视富贵的高洁。(1 分)(答出一个方面并能分析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2)试简析本曲的写作手法。(答出两种)(4 分) 【答案】(1)语言质朴、平易,通俗易懂。全曲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简练直率。(2)拟人 手法。前两句,作者将青山、白云人格化,山与人相互期待,云与人相互依恋,折 射出自己的情趣。(3)对比手法。前两句与第三句形成对比,表现出对自然的热 爱,对功名利禄的蔑视。(4)色彩对比鲜明。青、白、紫、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 即显示出内涵上的差异,又表现出艺术上的匠心独运。(5)用典。“陋巷”后几句, 借用《论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 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及《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即鲜明的表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又 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给分) 15、名句默写(任选 5 句,5 分) ⑴、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⑵、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笆行》) 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