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山大学:《人体寄生虫学》第十章 吸虫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3,文件大小:314.5KB,团购合买
吸虫( trematoda)属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 Class Trematoda)。 在人体中寄生的吸虫均隶属于复殖目( Order Digenea),称为复殖吸 虫( digenetic trematode),其基本结构(见图10-1)及发育过程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蠕虫( helminth)指借助肌肉收缩而使身体作蠕形运动的一类多 细胞无脊椎动物。在分类史上曾被认为是独立的、特殊的一类动物。 随着分类学发展,发现蠕虫实际上包括扁形动物门( Phylum Platyminthes)、线形动物门( Phylum Nemathelminthes)和棘头动物门 ( Phy lum Acanthocephala)所属各种动物,与医学密切的蠕虫种类几 乎都属于前两门。尽管在分类学上蠕虫一词已没有实际意义,但习惯 上仍然沿用,由蠕虫引起的疾病仍称蠕虫病 第十章吸虫 第一节概论 吸虫( trematoda)属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 Class trematoda)。 在人体中寄生的吸虫均隶属于复殖目( Order digenea),称为复殖吸 虫( digenetic trematode),其基本结构(见图10-1)及发育过程略同 图10-1复殖吸虫成虫形态构造示意图 【形态与机能】 大多数复殖吸虫成虫外观呈叶状、长舌状。背腹扁平,两侧对 称;通常具口吸盘( oral sucker)及腹吸盘( acetabulum),内部结构

1 第三篇 医学蠕虫学 蠕虫(helminth)指借助肌肉收缩而使身体作蠕形运动的一类多 细胞无脊椎动物。在分类史上曾被认为是独立的、特殊的一类动物。 随着分类学发展,发现蠕虫实际上包括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minthes)、线形动物门(Phylum Nemathelminthes)和棘头动物门 (Phylum Acanthocephala)所属各种动物,与医学密切的蠕虫种类几 乎都属于前两门。尽管在分类学上蠕虫一词已没有实际意义,但习惯 上仍然沿用,由蠕虫引起的疾病仍称蠕虫病。 第十章 吸虫 第一节 概论 吸虫(trematoda)属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Class Trematoda)。 在人体中寄生的吸虫均隶属于复殖目(Order Digenea),称为复殖吸 虫(digenetic trematode),其基本结构(见图 10-1)及发育过程略同。 图 10-1 复殖吸虫成虫形态构造示意图 【形态与机能】 大多数复殖吸虫成虫外观呈叶状、长舌状。背腹扁平,两侧对 称;通常具口吸盘(oral sucker)及腹吸盘(acetabulum),内部结构

如下: 体壁组织吸虫成虫体表有皱褶、凸起、陷窝、体棘、感觉乳突 等,其形态、数量、分布等因不同虫种、不同部位而异。体壁由体被 ( tegument)与肌肉层构成。中间为实质组织( parenchymal tissue 消化、生殖、排泄、神经系统等分布于其中,缺体腔。体被曾被认为 是无活力的,只是保护作用的“角皮”( cuticle)。实际上,它是具有 代谢活力的合胞体( syncytium)(见图10-2)。从外到内由外质膜 ( external plasma membrane)、远端胞浆( distal cytop lasm)区、基质 膜( basal plasmamembrane)组成。与外质膜联合在一起的是表面外 膜( fur face coat),也称糖萼(glyα calyx),它是糖蛋白与糖脂上的糖 残支。远端胞浆区内布满基质,感觉器位于其中,它的纤毛伸出体表, 另一端有神经突( nerve process)与神经系统相通。在远端胞浆区中 还有线粒体( mitochondrion)及分泌颗粒( secretory granule)体棘位 于基质膜之上,基质膜之下为基层( basement layer)及肌肉层。肌肉 层由外环肌( circular muscle)与内纵肌( longitudinal muscle)组成。 肌肉层之下为近端胞浆区( proximal cytoplasm),也即细胞体区( cyton region),内有核、内质网( endoplasmic reticulum)高尔基复合体( Golgi complexes)、线粒体、分泌颗粒、各种小泡( vesicles)。修复和维持 远端区的物质都在此合成并通过窄小的胞浆连结部( cytoplasmic connective)输送到远端胞质区。各种虫及不同发育阶段的体被不尽 相同,但总的来说其功能是保护虫体、吸收营养及感觉

2 如下: 体壁组织 吸虫成虫体表有皱褶、凸起、陷窝、体棘、感觉乳突 等,其形态、数量、分布等因不同虫种、不同部位而异。体壁由体被 (tegument)与肌肉层构成。中间为实质组织(parenchymal tissue), 消化、生殖、排泄、神经系统等分布于其中,缺体腔。体被曾被认为 是无活力的,只是保护作用的“角皮”(cuticle)。实际上,它是具有 代谢活力的合胞体(syncytium)(见图 10-2)。从外到内由外质膜 (external plasma membrane)、远端胞浆(distal cytoplasm)区、基质 膜(basal plasmamembrane)组成。与外质膜联合在一起的是表面外 膜(furface coat),也称糖萼(glycocalyx),它是糖蛋白与糖脂上的糖 残支。远端胞浆区内布满基质,感觉器位于其中,它的纤毛伸出体表, 另一端有神经突(nerve process)与神经系统相通。在远端胞浆区中 还有线粒体(mitochondrion)及分泌颗粒(secretory granule)体棘位 于基质膜之上,基质膜之下为基层(basement layer)及肌肉层。肌肉 层由外环肌(circular muscle)与内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组成。 肌肉层之下为近端胞浆区(proximal cytoplasm),也即细胞体区(cyton region),内有核、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es)、线粒体、分泌颗粒、各种小泡(vesicles)。修复和维持 远端区的物质都在此合成并通过窄小的胞浆连结部(cytoplasmic connective)输送到远端胞质区。各种虫及不同发育阶段的体被不尽 相同,但总的来说其功能是保护虫体、吸收营养及感觉

图10-2复殖吸虫成虫体壁结构示意图 消化系统复殖吸虫有不完全的消化道,包括:由肌性口吸盘 围绕的口、前咽( prepharynx)、咽( pharynx)、食管( esophagus)和 肠管,后者常分为两个肠支( cecum)。口、咽、食管构成前肠( foregut) 前肠最里层类似体被结构,即其合胞体细胞由近端区及远端区构成。 肠支内壁为单层细胞层,其胞质伸出具浆膜的绒毛样褶以扩大吸收面 积。前肠及肠支虽具有吸收及消化动能,但主要是在前肠及肠管前部 进行。吸虫的消化是一种典型细胞外消化,即细胞分泌酶将食物消化, 然后由细胞吸收。 生殖系统复殖吸虫除血吸虫外都是雌雄同体( hermaphrodite), 即同一虫体内具雌、雄两套生殖系统,通常雄性生殖系统早熟于雌性 生殖系统,这似乎能减少自我受精机会。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 ( testis)、输出管( vas efferens)、输精管( vas deferens)、储精囊( seminal vesicle)、前列腺( prostatic gland)、射精管( ejaculatory duct)或阴茎 ( cirrus)、阴茎袋( cirrus pouch)等组成。在某些虫种,一些结构, 如前列腺、阴茎袋、阴茎等可能会缺失。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 ovary)、 输卵管( oviduct)、卵模( ootype)、梅氏腺( Mehlis g}and)、受精囊( ( seminal receptacle)、劳氏管( Laurer' s canal)、卵黄腺( vitellaria)、卵黄管( vitelline duct)、总卵黄管( commom vitelline duct)、卵黄囊( vitelline reserv ior)、 子宫( uterus)、子宫末段( metraterm)等组成(见图10-3、104)。雌雄 生殖系统的远端均开口于生殖窦(ε ental atrium。交配时,阴茎插入

3 图 10-2 复殖吸虫成虫体壁结构示意图 消化系统 复殖吸虫有不完全的消化道,包括:由肌性口吸盘 围绕的口、前咽(prepharynx)、咽(pharynx)、食管(esophagus)和 肠管,后者常分为两个肠支(cecum)。口、咽、食管构成前肠(foregut)。 前肠最里层类似体被结构,即其合胞体细胞由近端区及远端区构成。 肠支内壁为单层细胞层,其胞质伸出具浆膜的绒毛样褶以扩大吸收面 积。前肠及肠支虽具有吸收及消化动能,但主要是在前肠及肠管前部 进行。吸虫的消化是一种典型细胞外消化,即细胞分泌酶将食物消化, 然后由细胞吸收。 生殖系统 复殖吸虫除血吸虫外都是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 即同一虫体内具雌、雄两套生殖系统,通常雄性生殖系统早熟于雌性 生殖系统,这似乎能减少自我受精机会。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 (testis)、输出管(vas efferens)、输精管(vas deferens)、储精囊(seminal vesicle)、前列腺(prostatic gland)、射精管(ejaculatory duct)或阴茎 (cirrus)、阴茎袋(cirrus pouch)等组成。在某些虫种,一些结构, 如前列腺、阴茎袋、阴茎等可能会缺失。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ovary)、 输卵管(oviduct)、卵模(ootype)、梅氏腺(Mehlis gland)、受精囊(seminal receptacle)、劳氏管(Laurer’s canal)、卵黄腺(vitellaria)、卵黄管(vitelline duct)、总卵黄管(commom vitelline duct )、卵黄囊(vitelline reservior)、 子宫(uterus)、子宫末段(metraterm)等组成(见图 10-3、10-4)。雌雄 生殖系统的远端均开口于生殖窦(genital atrium)。交配时,阴茎插入

子宫末段,精子游进受精囊并储存于此,卵的受精一般在输卵管进行, 卵黄细胞颗粒在梅氏腺分泌物的作用下,卵壳前体鞣化(tan)为较 硬卵壳,或联粘成二硫化物,使之形成更有弹性卵壳。之后卵进入子 宫经生殖孔排出。复殖吸虫的生殖系统最为发达,每日产卵量多,所 需营养物质也最多,合成代谢与能量代谢也最旺盛。各种进入虫体物 质都在生殖系统进行代谢与消耗,同样地,杀虫药也会在此积聚造成 结构与功能损伤,甚至引起死亡 图10-3复殖吸虫成虫卵巢-卵模结构‖图104复殖吸虫成虫生殖系 统末段结构示意图 排泄系统吸虫排泄系统由焰细胞( flame cell)、毛细管 ( capillary tubule)、集合管( collecting tubule)与排泄囊( excretor bladder)组成,经排泄孔通体外(图9-4)。焰细胞与毛细管构成原肾 ( protonephron)单位。焰细胞的数目与排列可用焰细胞式( flame cell pattern)表示。它是吸虫分类的重要证据。焰细胞(见图10-5、1046) 有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胞浆内有一束纤毛,每一纤毛有两根 中央纤丝( fibril)与9根外周纤丝组成。活体显微镜观察时,纤毛颤 动象跳动的火焰,因而得名。纤毛颤动使液体流动并形成较高的过滤 压,促使含有氨、尿素、尿酸等废物的排泄物排除体外。 图105复殖吸虫排泄系统示意 图10-6焰细胞结构示意图 神经系统咽的两侧各有一神经节( ganglion),有背索相连 ( esophageal commissure)。每个神经节分别向前、后各发出背、腹

4 子宫末段,精子游进受精囊并储存于此,卵的受精一般在输卵管进行, 卵黄细胞颗粒在梅氏腺分泌物的作用下,卵壳前体鞣化(tan)为较 硬卵壳,或联粘成二硫化物,使之形成更有弹性卵壳。之后卵进入子 宫经生殖孔排出。复殖吸虫的生殖系统最为发达,每日产卵量多,所 需营养物质也最多,合成代谢与能量代谢也最旺盛。各种进入虫体物 质都在生殖系统进行代谢与消耗,同样地,杀虫药也会在此积聚造成 结构与功能损伤,甚至引起死亡。 排泄系统 吸虫排泄系统由焰细胞(flame cell)、毛细管 (capillary tubule)、集合管(collecting tubule)与排泄囊(excretory bladder)组成,经排泄孔通体外(图 9-4)。焰细胞与毛细管构成原肾 (protonephron)单位。焰细胞的数目与排列可用焰细胞式(flame cell pattern)表示。它是吸虫分类的重要证据。焰细胞(见图 10-5、10-6 ) 有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胞浆内有一束纤毛,每一纤毛有两根 中央纤丝(fibril)与 9 根外周纤丝组成。活体显微镜观察时,纤毛颤 动象跳动的火焰,因而得名。纤毛颤动使液体流动并形成较高的过滤 压,促使含有氨、尿素、尿酸等废物的排泄物排除体外。 神经系统 咽的两侧各有一神经节(ganglion),有背索相连 (esophageal commissure)。每个神经节分别向前、后各发出背、腹、 图 10-3 复殖吸虫成虫卵巢-卵模结构 图 10-4 复殖吸虫成虫生殖系 统末段结构示意图 图 10-5 复殖吸虫排泄系统示意 图 10-6 焰细胞结构示意图

侧3条神经干( nerve trunk)分布于虫体的背面、腹面、侧面。向后 的神经干间在不同水平有横索( transverse commissure)相连,使整个 神经系统形成“梯子形”( ladder)(图10-7)。由神经干发出的神经 末梢到达口吸盘、咽、腹吸盘、生殖系统等器官及体壁外层感觉器。 神经系统有乙酰胆硷脂酶与丁酰胆硷脂酶的活动,神经节中有神经分 泌细胞的存在,说明神经系统机能相当活跃。 图10-7复殖吸虫神经系统示意图 【生活史】 复殖吸虫的生活史都需经历世代交替即有性世代(有性生殖, sexual generation)与无性世代(无性生殖, asexual generation)的交 替。无性世代一般在中间宿主,如软体动物腹足类( gastropod)的螺 蛳与斧足类的蚌中。有性世代大多在脊椎动物(终宿主)。复殖吸虫 生活史虽较复杂,但基本生活史类型包括卵(ovum)、毛蚴 ( miracidium)、胞蚴 (sporocyst)、雷蚴 (redia)、尾蚴( cercaria)、囊蚴 ( encysted metacercaria)、后尾蚴(从囊中脱出的幼虫, metacercaria) 与成虫( adult)。卵从成虫所寄生的器官排进宿主腔道并随排泄物排 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或被宿主吞食后才孵出毛蚴。毛蚴侵入螺蛳 淋巴系统或其它器官发育为胞蚴。胞蚴体内胚团分裂发育成多个雷 蚴。雷蚴中的胚团再分裂发育为多个子雷蚴。在形态上雷蚴与胞蚴不 同,雷蚴前端已具口、肌性的咽及短的肠支。胞蚴与雷蚴均靠体表吸 取其周围组织中的营养。雷蚴与子雷蚴中的胚团分裂发育为尾蚴。在

5 侧 3 条神经干(nerve trunk)分布于虫体的背面、腹面、侧面。向后 的神经干间在不同水平有横索(transverse commissure)相连,使整个 神经系统形成“梯子形”(ladder)(图 10-7) 。由神经干发出的神经 末梢到达口吸盘、咽、腹吸盘、生殖系统等器官及体壁外层感觉器。 神经系统有乙酰胆硷脂酶与丁酰胆硷脂酶的活动,神经节中有神经分 泌细胞的存在,说明神经系统机能相当活跃。 【生活史】 复殖吸虫的生活史都需经历世代交替即有性世代(有性生殖, sexual generation)与无性世代(无性生殖,asexual generation)的交 替。无性世代一般在中间宿主,如软体动物腹足类(gastropod)的螺 蛳与斧足类的蚌中。有性世代大多在脊椎动物(终宿主)。复殖吸虫 生活史虽较复杂,但基本生活史类型包括卵(ovum)、毛蚴 (miracidium)、胞蚴(sporocyst)、雷蚴(redia)、尾蚴(cercaria)、囊蚴 (encysted metacercaria)、后尾蚴(从囊中脱出的幼虫,metacercaria) 与成虫(adult)。卵从成虫所寄生的器官排进宿主腔道并随排泄物排 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或被宿主吞食后才孵出毛蚴。毛蚴侵入螺蛳 淋巴系统或其它器官发育为胞蚴。胞蚴体内胚团分裂发育成多个雷 蚴。雷蚴中的胚团再分裂发育为多个子雷蚴。在形态上雷蚴与胞蚴不 同,雷蚴前端已具口、肌性的咽及短的肠支。胞蚴与雷蚴均靠体表吸 取其周围组织中的营养。雷蚴与子雷蚴中的胚团分裂发育为尾蚴。在 图 10-7 复殖吸虫神经系统示意图

不利环境,如寒冷季节,有些吸虫的雷蚴不产生尾蚴而只产生雷蚴, 并可连续数代。在血吸虫也可见类似情况:子胞蚴不产生尾蚴而产生 胞蚴。这种变换生殖现象称为多胚繁殖φ polyembryonic proliferation)。 有些吸虫缺雷蚴期或囊蚴期,而另一些吸虫却具有两代以上的雷蚴 期。吸虫的感染期是尾蚴或囊蚴。囊蚴被宿主吞食后,后尾蚴脱囊而 出,部分吸虫后尾蚴及以尾蚴为感染期的吸虫需移行才能到达适宜发 育的定居部位。不同器官组织为虫体提供不同发育期所需的营养物 质,虫体能识别不断改变的连续刺激,使大部分虫体能按一定移行途 径到达定居部位。不适宜宿主不能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及生理信号, 因而出现异常的个体发生移行( ontogenetic migration),导致异常寄 生或发育迟缓甚至死亡。 复殖吸虫生活史所有阶段的基因是相同的,但在不同阶段其基 因表达是不同的,例如,负责雷蚴发育的基因在胞蚴发育阶段是被抑 制的,反之也然。其激活与抑制机制至今未明。 【生理】 复殖吸虫生活史复杂,既有自由生活部分,又有寄生生活部分, 各种宿主体内,各个不同器官的理化条件差别很大,但吸虫具有广泛 的适应性和迅速应变能力,这是复殖吸虫重要生理特征 复殖吸虫代谢的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与糖原。成虫主要通过糖酵 解获得能量,即使在氧气含量充足的血液中也是如此。但在某些种的 幼虫期,还需从有氧代谢中获得一定的能量,以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 已糖的吸收主要通过皮层,以被动扩散或以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6 不利环境,如寒冷季节,有些吸虫的雷蚴不产生尾蚴而只产生雷蚴, 并可连续数代。在血吸虫也可见类似情况:子胞蚴不产生尾蚴而产生 胞蚴。这种变换生殖现象称为多胚繁殖(polyembryonic proliferation)。 有些吸虫缺雷蚴期或囊蚴期,而另一些吸虫却具有两代以上的雷蚴 期。吸虫的感染期是尾蚴或囊蚴。囊蚴被宿主吞食后,后尾蚴脱囊而 出,部分吸虫后尾蚴及以尾蚴为感染期的吸虫需移行才能到达适宜发 育的定居部位。不同器官组织为虫体提供不同发育期所需的营养物 质,虫体能识别不断改变的连续刺激,使大部分虫体能按一定移行途 径到达定居部位。不适宜宿主不能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及生理信号, 因而出现异常的个体发生移行(ontogenetic migration),导致异常寄 生或发育迟缓甚至死亡。 复殖吸虫生活史所有阶段的基因是相同的,但在不同阶段其基 因表达是不同的,例如,负责雷蚴发育的基因在胞蚴发育阶段是被抑 制的,反之也然。其激活与抑制机制至今未明。 【生理】 复殖吸虫生活史复杂,既有自由生活部分,又有寄生生活部分, 各种宿主体内,各个不同器官的理化条件差别很大,但吸虫具有广泛 的适应性和迅速应变能力,这是复殖吸虫重要生理特征。 复殖吸虫代谢的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与糖原。成虫主要通过糖酵 解获得能量,即使在氧气含量充足的血液中也是如此。但在某些种的 幼虫期,还需从有氧代谢中获得一定的能量,以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 已糖的吸收主要通过皮层,以被动扩散或以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靠多种介质传递方式进行,后者的摄入速度比前者快。 蛋白质普遍存在于吸虫体内组织,可概括为结构蛋白(包括胶原 蛋白、硬蛋白、血红蛋白、收缩蛋白及弹蛋白等)、游离蛋白质和酶 三大类。蛋白质除作为重要结构部分外,蛋白质或酶还参与吸虫各种 酶促反应、构成收缩系统并维持运转;构成吸虫的保护性因子、毒素、 激素、氨基酸储备;参与渗透压调节及氧与二氧化碳运送。吸虫合成 蛋白质的氨基酸从其所处组织周围通过消化道或体表吸收,成虫体内 虽有蛋白质分解代谢,但它不是能量主要来源。 脂类在吸虫组织中具有多种功能,既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组分, 又是重要的能量储备形式,部分脂类组分也是细胞色素链和膜运转机 制中的一个组分,类固醇在代谢调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脂肪酸全部 靠从宿主获得,吸虫本身只有加长某些脂肪链功能。 吸虫在宿主体内的有氧代谢不是能量主要来源,但氧却是合成某 些物质,如卵壳等所必需。氧从吸虫体表周围或摄取肠道的食物中, 通过体表或肠内壁进入虫体。在虫体内氧在体液中扩散或由血红蛋白 携带到所需器官。吸虫所寄生组织中氧含量差别很大,如在动脉血中 氧张力70~100mmHg,在大肠为0~5mmHg,在结囊中的后尾蚴及肠 道中的成虫,其周围环境氧压几乎为零,由于氧压差异,造成吸虫呼 吸代谢也有相应变化。 【分类】 我国常见寄生人体复殖吸虫目吸虫分类见表(10-1):

7 diffusion)——靠多种介质传递方式进行,后者的摄入速度比前者快。 蛋白质普遍存在于吸虫体内组织,可概括为结构蛋白(包括胶原 蛋白、硬蛋白、血红蛋白、收缩蛋白及弹蛋白等)、游离蛋白质和酶 三大类。蛋白质除作为重要结构部分外,蛋白质或酶还参与吸虫各种 酶促反应、构成收缩系统并维持运转;构成吸虫的保护性因子、毒素、 激素、氨基酸储备;参与渗透压调节及氧与二氧化碳运送。吸虫合成 蛋白质的氨基酸从其所处组织周围通过消化道或体表吸收,成虫体内 虽有蛋白质分解代谢,但它不是能量主要来源。 脂类在吸虫组织中具有多种功能,既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组分, 又是重要的能量储备形式,部分脂类组分也是细胞色素链和膜运转机 制中的一个组分,类固醇在代谢调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脂肪酸全部 靠从宿主获得,吸虫本身只有加长某些脂肪链功能。 吸虫在宿主体内的有氧代谢不是能量主要来源,但氧却是合成某 些物质,如卵壳等所必需。氧从吸虫体表周围或摄取肠道的食物中, 通过体表或肠内壁进入虫体。在虫体内氧在体液中扩散或由血红蛋白 携带到所需器官。吸虫所寄生组织中氧含量差别很大,如在动脉血中 氧张力 70~100mmHg,在大肠为 0~5mmHg,在结囊中的后尾蚴及肠 道中的成虫,其周围环境氧压几乎为零,由于氧压差异,造成吸虫呼 吸代谢也有相应变化。 【分类】 我国常见寄生人体复殖吸虫目吸虫分类见表(10-1):

表10-1我国常见寄生人体复殖吸虫 科 属 种 寄生部位 后睾科 支睾属 华支睾吸虫 肝胆管 Opisthorchiidae Clonorchis 异形科 异形吸虫 肠管 片形科 姜片属 布氏姜片虫 小肠 Fasciolidae Fasciolopsis 片形属 开片吸虫 肝胆管 Fasciola 并殖科 并殖属 卫氏并殖吸虫 肺或脑 Westermani 狸殖属 斯氏狸殖吸虫 皮下或肝 P skrjabini 裂体属 日本裂体吸虫 门脉系统 Schistosomatidae Schistosoma 棘口科 棘隙属 日本棘隙吸虫 小肠 (詹希美)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中华分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1875) Loss, 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 liver fluke)。成虫寄生在人 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道内发现, 1908年才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197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 便中发现本虫虫卵,继之又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见该种虫卵,从而证 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历史。 【形态】 成虫华支睾吸虫成虫具典型吸虫成虫形态结构。体形狭长

8 表 10-1 我国常见寄生人体复殖吸虫 科 属 种 寄生部位 后睾科 Opisthorchiidae 支睾属 Clonorchis 华支睾吸虫 C.sinensis 肝胆管 异形科 Heterophyidae 异形属 Heterophyes 异形吸虫 H.heterophyes 肠管 片形科 Fasciolidae 姜片属 Fasciolopsis 片形属 Fasciola 布氏姜片虫 F.buski 肝片吸虫 P.hepatica 小肠 肝胆管 并殖科 Paragonimidae 并殖属 Paragonimus 狸殖属 Pagumogonimus 卫氏并殖吸虫 P.westermani 斯氏狸殖吸虫 P.skrjabini 肺或脑 皮下或肝 裂体科 Schistosomatidae 裂体属 Schistosoma 日本裂体吸虫 S.japonicum 门脉系统 棘口科 Echinostomatidae 棘隙属 Echinochasmus 日本棘隙吸虫 E.japonicus 小肠 (詹希美)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中华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 Looss, 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liver fluke)。成虫寄生在人 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 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 1874 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道内发现, 1908 年才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1975 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 便中发现本虫虫卵,继之又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见该种虫卵,从而证 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已有 2300 年以上历史。 【形态】 成虫 华支睾吸虫成虫具典型吸虫成虫形态结构。体形狭长

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虫体大 小一般为10~25×3~5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位于体前端, 后者位于虫体前1/5处。消化道简单,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咽呈球 形,食道短,其后为肠支。肠支分两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不 汇合,末端为盲端。排泄囊为一略带弯曲的长袋,前端到达受精囊处, 并向前端发出左右两支集合管,排泄孔开口于虫体末端。雄性生殖器 官有睾丸1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呈分支状。两睾丸各发出 Ⅰ条输出管,向前约在虫体中部汇合成输精管,通储精囊,经射精 管入位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缺阴茎袋、阴茎和前列腺。雌性生殖 器官有卵巢1个,边缘分叶状,位于睾丸之前,输卵管发自卵巢, 其远端为卵模,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卵模之前为子宫,盘绕向前开口 于生殖腔。受精囊在睾丸与卵巢之间,呈椭圆形,与输卵管相通。劳 氏管位于受精囊旁边,与输卵管相通,为短管,开口于虫体背面。卵 黄腺为许多细小的颗粒状,分布于虫体的两侧,在腹吸盘向下延至受 精囊的水平线,两条卵黄腺管汇合后,与输卵管相通。 虫卵虫卵形似芝麻,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的卵壳 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瘤。卵甚小,大小为27~35×12~20μm 从粪便中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 图10-8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 图10-9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9 背腹扁平, 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虫体大 小一般为 10~25×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位于体前端, 后者位于虫体前 1/5 处。消化道简单,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咽呈球 形,食道短,其后为肠支。 肠支分两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不 汇合,末端为盲端。排泄囊为一略带弯曲的长袋,前端到达受精囊处, 并向前端发出左右两支集合管,排泄孔开口于虫体末端。雄性生殖器 官有睾丸 1 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 1/3,呈分支状。两睾丸各发出 1 条输出管, 向前约在虫体中部汇合成输精管,通储精囊,经射精 管入位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缺阴茎袋、阴茎和前列腺。雌性生殖 器官有卵巢 1 个,边缘分叶状,位于睾丸之前, 输卵管发自卵巢, 其远端为卵模,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卵模之前为子宫,盘绕向前开口 于生殖腔。受精囊在睾丸与卵巢之间,呈椭圆形,与输卵管相通。劳 氏管位于受精囊旁边,与输卵管相通,为短管,开口于虫体背面。卵 黄腺为许多细小的颗粒状,分布于虫体的两侧,在腹吸盘向下延至受 精囊的水平线,两条卵黄腺管汇合后,与输卵管相通。 虫卵 虫卵形似芝麻,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的卵壳 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瘤。卵甚小,大小为 27~35×12~20μm。 从粪便中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 图 10-8 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 图 10-9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为典型的复殖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 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童虫阶段。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 哺乳动物(狗、猫等)的肝胆道内,虫多时可移居至大的胆管、胆总 管或胆囊,也偶见于胰腺管内。 成虫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虫卵进入 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蛳的消化道内孵出毛蚴,毛 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过胞蚴、雷蚴和尾蚴阶段,成熟的尾蚴 从螺体逸出。尾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则 侵入鱼体内肌肉等组织,发育成为囊蚴。囊蚴呈椭球形,大小平均为 0.138×0.15m,囊壁分两层。囊内幼虫运动活跃,可见口、腹吸盘, 排泄囊含黑色颗粒。囊蚴被终宿主(人、猫、狗等)吞食后,在消化液 的作用下,囊壁被软化,囊内幼虫的酶系统被激活,幼虫活动加剧, 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后尾蚴循胆汁逆流而行, 少部分幼虫在几小时内即可到达肝内胆管。但也有动物实验表明,幼 虫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达到肝胆管内。即使将囊蚴注入动物腹腔,幼 虫同样可破囊而出并移行达到肝胆管内。因此认为,幼虫能从不同途 径达到肝胆管内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向组织性决定的 囊蚴进入终宿主体内至发育为成虫并在粪中可检到虫卵所需时 间随宿主种类而异,犬、猫约需20~30天,鼠平均21天,人约1个 月。人体感染成虫数量差别较大,曾有多达21000条的成虫的报道 成虫寿命,一般记载为20~30年

10 【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为典型的复殖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 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童虫阶段。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 哺乳动物(狗、猫等)的肝胆道内,虫多时可移居至大的胆管、胆总 管或胆囊,也偶见于胰腺管内。 成虫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虫卵进入 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蛳的消化道内孵出毛蚴,毛 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过胞蚴、雷蚴和尾蚴阶段,成熟的尾蚴 从螺体逸出。尾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则 侵入鱼体内肌肉等组织,发育成为囊蚴。囊蚴呈椭球形,大小平均为 0.138×0.15mm,囊壁分两层。囊内幼虫运动活跃, 可见口、腹吸盘, 排泄囊含黑色颗粒。囊蚴被终宿主(人、猫、狗等)吞食后,在消化液 的作用下,囊壁被软化,囊内幼虫的酶系统被激活,幼虫活动加剧, 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后尾蚴循胆汁逆流而行, 少部分幼虫在几小时内即可到达肝内胆管。但也有动物实验表明,幼 虫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达到肝胆管内。即使将囊蚴注入动物腹腔,幼 虫同样可破囊而出并移行达到肝胆管内。因此认为,幼虫能从不同途 径达到肝胆管内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向组织性决定的。 囊蚴进入终宿主体内至发育为成虫并在粪中可检到虫卵所需时 间随宿主种类而异,犬、猫约需 20~30 天,鼠平均 21 天,人约 1 个 月。人体感染成虫数量差别较大, 曾有多达 21000 条的成虫的报道。 成虫寿命,一般记载为 20~30 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73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