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山大学:《人体寄生虫学》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四章 概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2,文件大小:77KB,团购合买
第一节概念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门类,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节 肢动物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87%。节肢动物分布广泛,几乎有生物存在的 生境都有节肢动物的存在,甚至有些种类是寄生人体及其它动物的寄生 虫。节肢动物重要特征包括:虫体两侧对称,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 节,因此称节肢动物;具有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 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坚硬的外骨骼( exoskeleton);循环系统开放式,整个循环 系统的主体称为血腔,内含血淋巴;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 ecdysis,molt) 和变态( metamorphosis)。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四章概论 第一节概念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门类,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节肢 动物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87%。节肢动物分布广泛,几乎有生物存在的生境 都有节肢动物的存在,甚至有些种类是寄生人体及其它动物的寄生虫。节肢 动物重要特征包括:虫体两侧对称,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因此称 节肢动物;具有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 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坚硬 的外骨骼( exoskeleton);循环系统开放式,整个循环系统的主体称为血腔, 内含血淋巴;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 ecdysis,molt)和变态( metamorphosis)。 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螫、寄生和传播病原生物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 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 医学节肢动物学( medical arthropodology)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形态、分类、生 活史、生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以及对这些节肢动物防制方法的科 学。由于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绝大多数为昆虫纲的种类,医学节肢动物学 的发展早期是由研究医学昆虫开始,因此医学节肢动物学通常又称为医学昆 虫学( medical entomology)。医学节肢动物学是人体寄生虫学、传染病学 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意义在于传播疾病。早期对细菌、寄生虫病传播的 研究集中在直接从宿主到另一宿主的传播,后来发现非直接传播是存在的

1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四章 概论 第一节 概念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门类,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节肢 动物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 87%。节肢动物分布广泛,几乎有生物存在的生境 都有节肢动物的存在,甚至有些种类是寄生人体及其它动物的寄生虫。节肢 动物重要特征包括:虫体两侧对称,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因此称 节肢动物;具有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坚硬 的外骨骼(exoskeleton);循环系统开放式,整个循环系统的主体称为血腔, 内含血淋巴;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ecdysis, molt)和变态(metamorphosis)。 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螫、寄生和传播病原生物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 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形态、分类、生 活史、生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以及对这些节肢动物防制方法的科 学。由于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绝大多数为昆虫纲的种类,医学节肢动物学 的发展早期是由研究医学昆虫开始,因此医学节肢动物学通常又称为医学昆 虫学(medical entomology)。医学节肢动物学是人体寄生虫学、传染病学、 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意义在于传播疾病。早期对细菌、寄生虫病传播的 研究集中在直接从宿主到另一宿主的传播,后来发现非直接传播是存在的

1848年 Joseph nott首先假设疟疾和黄热病是蚊子传播的,几乎在同时,实 验证明绦虫的生活史有不止一个宿主。但是,一般公认, Patrick manson在 我国厦门对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研究为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78年他证明致倦库蚊传播班氏丝虫病,这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医学节肢动 物学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科学家已发现了一系列虫媒病是由节肢动物传 播,包括1897年 Ronald ross证明了疟疾由蚊虫传播; Walker reed及其同 事1∞01年证明了黄热病在现场由蚊虫传播。这为许多虫媒病,特别是危害 极大的传染病如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鼠疫、黄热病、病毒性乙型脑炎等 的防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但是,在100年以后的今天,当 许多直接传播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后,许多虫媒病的防制在认识到并证 明主要传播媒介之后,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主要原因就是节肢动物的防 制中出现了诸多困难,因此要求我们对医学节肢动物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少走弯路。 第二节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分属5个纲。 1.蛛形纲( Arachnida)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愈合成一个整体, 称为躯体( idiosoma),成虫具足4对,无触角。本纲具有医学重要性的种类 有蜱、螨、蜘蛛、蝎子等。 2.昆虫纲( Insecta)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着生触角1对,具 有感觉功能;胸部有足3对,具有运动功能。与医学有关的本纲种类有:蚊 蝇、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虫、蟑螂、锥蝽、桑毛虫、松毛虫、毒

2 1848 年 Joseph Nott 首先假设疟疾和黄热病是蚊子传播的,几乎在同时,实 验证明绦虫的生活史有不止一个宿主。但是,一般公认,Patrick Manson 在 我国厦门对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研究为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78 年他证明致倦库蚊传播班氏丝虫病,这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医学节肢动 物学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科学家已发现了一系列虫媒病是由节肢动物传 播,包括 1897 年 Ronald Ross 证明了疟疾由蚊虫传播;Walker Reed 及其同 事 1901 年证明了黄热病在现场由蚊虫传播。这为许多虫媒病,特别是危害 极大的传染病如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鼠疫、黄热病、病毒性乙型脑炎等 的防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但是,在 100 年以后的今天,当 许多直接传播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后,许多虫媒病的防制在认识到并证 明主要传播媒介之后,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主要原因就是节肢动物的防 制中出现了诸多困难,因此要求我们对医学节肢动物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少走弯路。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分属5个纲。 1.蛛形纲(Arachnida)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愈合成一个整体, 称为躯体(idiosoma),成虫具足4对,无触角。本纲具有医学重要性的种类 有蜱、螨、蜘蛛、蝎子等。 2.昆虫纲(Insecta)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着生触角1对,具 有感觉功能;胸部有足3对,具有运动功能。与医学有关的本纲种类有:蚊、 蝇、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虫、蟑螂、锥蝽、桑毛虫、松毛虫、毒

隐翅虫等 3.甲壳纲( Crustacea)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触角2对着生在头胸部 前方,步足5对生于头胸部两侧,多数种类营水生生活。与医学有关的种类 有:淡水蟹、淡水虾、蜊蛄、剑水蚤、镖水蚤等。 4.唇足纲( Chilopoda)虫体窄长,腹背扁平,通常10节以上,由头 及若干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每一体节各有足1对,第 体节有一对毒爪,螫人时,毒腺排岀有毒物质伤害人体,主要种类如蜈蚣。 5.倍足纲( Diplopoda)体呈长管形,多节,由头及若干形态相似的体 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除第一体节外,每节有足2对,所分泌的物质常 引起皮肤过敏,如马陆;也有个别种类被证明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以上5个纲的节肢动物,昆虫纲及蛛形纲集中了几乎所有重要医学节肢 动物的种类,其它各纲重要性相对较小。在了解各纲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 过图14-1医学节肢动物图形检索表可以初步鉴定类群 图14-1医学节肢动物图形检索表 第二节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 大类。 直接危害 1.搔扰、吸血在孳生场所及其活动范围内,吸血昆虫如蚊、虱、蚤

3 隐翅虫等。 3.甲壳纲(Crustacea)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触角2对着生在头胸部 前方,步足5对生于头胸部两侧,多数种类营水生生活。与医学有关的种类 有:淡水蟹、淡水虾、蝲蛄、剑水蚤、镖水蚤等。 4.唇足纲(Chilopoda)虫体窄长,腹背扁平,通常10节以上,由头 及若干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每一体节各有足1对,第一 体节有一对毒爪,螫人时,毒腺排出有毒物质伤害人体,主要种类如蜈蚣。 5.倍足纲(Diplopoda)体呈长管形,多节,由头及若干形态相似的体 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除第一体节外,每节有足2对,所分泌的物质常 引起皮肤过敏,如马陆;也有个别种类被证明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以上5个纲的节肢动物,昆虫纲及蛛形纲集中了几乎所有重要医学节肢 动物的种类,其它各纲重要性相对较小。在了解各纲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 过图 14-1 医学节肢动物图形检索表可以初步鉴定类群。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 大类。 一、 直接危害 1.搔扰、吸血 在孳生场所及其活动范围内,吸血昆虫如蚊、虱、蚤、 图 14-1 医学节肢动物图形检索表

臭虫等常常袭击、叮咬人体,搔扰人们正常的工作或睡眠,;野外工作者也 常常受到蠓、蚋、恙螨的叮咬,引起工作的不便。 2.毒质损害昆虫分泌毒物或刺叮时注入毒液注入人体为常见现象,它 对人体的影响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死亡。一般来说,节肢动物分泌的有毒 物质可通过以下三道途径注入或接触人体 (1)由螯肢或颚体刺叮而注入皮下,往往是含毒的唾液或毒腺液:例 如,毒蜘蛛、蜱类、蜈蚣等刺咬人体后,不仅局部产生红、肿、痛,有时还 可引起全身症状;硬蜱叮刺后唾液可使宿主出现蜱瘫痪( tick paralysis)。 (2)由螫器(常是特化了的产卵管构造)剌螫人体,注入毒液,引起被刺 人体中毒,如黄蜂等。3.分泌毒质接触人体肌肤。例如,松毛虫和桑毛虫的 毒毛及毒液可通过接触引起皮炎和结膜炎,松毛虫还可致骨关节疼痛、严重 者可致骨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毒隐翅虫的毒液接触皮肤可引起隐翅虫皮炎 3.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反应节肢动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皮壳 等都是异性蛋白,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这些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如 尘螨引起的哮喘、鼻炎等;尘螨、革螨、恙螨引致的螨性皮炎。上述叮咬、 螫刺人体或分泌毒液的昆虫,对过敏个体也可引致过敏反应 4.侵害组织和寄生多种医学节肢动物固定地寄生于人畜的体内或体 表,如有些蝇类幼虫寄生于宿主的腔道,皮肤等处引起蝇蛆病( my lasis), 潜蚤寄生在宿主足趾等处皮肤内引起潜蚤病〔 tungiasis),疥螨寄生于皮肤引 起疥疮( scabies)等。 (1)蝇蛆病:是蝇幼虫寄生人体或动物组织和器官而引起的疾病。我 国已报道的各种蝇类引起的蝇蛆病有300多例,其中多数为狂蝇科

4 臭虫等常常袭击、叮咬人体,搔扰人们正常的工作或睡眠,;野外工作者也 常常受到蠓、蚋、恙螨的叮咬,引起工作的不便。 2.毒质损害 昆虫分泌毒物或刺叮时注入毒液注入人体为常见现象,它 对人体的影响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死亡。一般来说,节肢动物分泌的有毒 物质可通过以下三道途径注入或接触人体。 (1)由螯肢或颚体刺叮而注入皮下,往往是含毒的唾液或毒腺液:例 如, 毒蜘蛛、蜱类、蜈蚣等刺咬人体后,不仅局部产生红、肿、痛,有时还 可引起全身症状;硬蜱叮刺后唾液可使宿主出现蜱瘫痪(tick paralysis)。 (2)由螫器(常是特化了的产卵管构造)刺螫人体,注入毒液,引起被刺 人体中毒,如黄蜂等。3.分泌毒质接触人体肌肤。例如,松毛虫和桑毛虫的 毒毛及毒液可通过接触引起皮炎和结膜炎,松毛虫还可致骨关节疼痛、严重 者可致骨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毒隐翅虫的毒液接触皮肤可引起隐翅虫皮炎 等。 3.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反应 节肢动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皮壳 等都是异性蛋白,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这些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如 尘螨引起的哮喘、鼻炎等;尘螨、革螨、恙螨引致的螨性皮炎。上述叮咬、 螫刺人体或分泌毒液的昆虫,对过敏个体也可引致过敏反应。 4.侵害组织和寄生 多种医学节肢动物固定地寄生于人畜的体内或体 表,如有些蝇类幼虫寄生于宿主的腔道,皮肤等处引起蝇蛆病(myiasis), 潜蚤寄生在宿主足趾等处皮肤内引起潜蚤病(tungiasis),疥螨寄生于皮肤引 起疥疮(scabies)等。 (1)蝇蛆病:是蝇幼虫寄生人体或动物组织和器官而引起的疾病。我 国已报道的各种蝇类引起的蝇蛆病有 300 多例,其中多数为狂蝇科

( Oestridae)和皮下蝇科( Hypodermatidae)幼虫引致的眼蝇蛆病和皮肤蝇 蛆病。感染症状通常在幼虫取出后即消失。根据幼虫寄生的宿主部位,常把 蝇蛆病分为几类: ①胃肠蝇蛆病:致病种常为家蝇、厕蝇、腐蝇、金蝇和丽蝇等,由蝇卵 或幼虫随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而寄生致病。患者的症状包括消化道功 能紊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肠炎等。粪便中排出或呕吐 出蝇幼虫即可诊断。 ②口腔、耳、鼻咽蝇蛆病:多由金蝇、绿蝇和麻蝇等幼虫引起,常因感 染部位不洁引致蝇幼虫寄生,造成的蝇蛆病严重时可穿透软腭与硬腭、鼻中 隔,破坏咽骨,甚至引致鼻源性脑膜炎。 ③眼蝇蛆病:主要由狂蝇一龄幼虫引致,以羊狂蝇(Oes〃wsoνis)最常 见。狂蝇幼虫多致眼结膜蝇蛆病,患者有异物感、痒痛及流泪等症状。 ④泌尿生殖道蝇蛆病:致病种为麻蝇、绿蝇、金蝇、厕蝇等,其幼虫寄 生可引起尿道炎、膀胱炎和阴道炎等。 ⑤皮肤蝇蛆病:主要由纹皮蝇( ypoderma lineatum)和牛皮蝇(H. bovis) 的一龄幼虫引起。症状表现为移行性疼痛、幼虫结节或匐行疹。移行部位常 有胀痛或搔痒感。绿蝇、金蝇幼虫入侵皮肤创伤处寄生也可引起蝇蛆病 (2)潜蚤病: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及热带非洲,由穿皮潜蚤( Tunga penetrans)寄生引起。好发部位为足趾之间、足趾、甲沟处,足趾甲下及足 底的皱纹之间,其它部位如肘周围、生殖器附近也常被侵袭。该病在我国尚 无记录 (3)疥疮:参阅第十五章第五节

5 (Oestridae)和皮下蝇科(Hypodermatidae)幼虫引致的眼蝇蛆病和皮肤蝇 蛆病。感染症状通常在幼虫取出后即消失。根据幼虫寄生的宿主部位,常把 蝇蛆病分为几类: ①胃肠蝇蛆病:致病种常为家蝇、厕蝇、腐蝇、金蝇和丽蝇等,由蝇卵 或幼虫随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而寄生致病。患者的症状包括消化道功 能紊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肠炎等。粪便中排出或呕吐 出蝇幼虫即可诊断。 ②口腔、耳、鼻咽蝇蛆病:多由金蝇、绿蝇和麻蝇等幼虫引起,常因感 染部位不洁引致蝇幼虫寄生,造成的蝇蛆病严重时可穿透软腭与硬腭、鼻中 隔,破坏咽骨,甚至引致鼻源性脑膜炎。 ③眼蝇蛆病:主要由狂蝇一龄幼虫引致,以羊狂蝇(Oestrus ovis)最常 见。狂蝇幼虫多致眼结膜蝇蛆病,患者有异物感、痒痛及流泪等症状。 ④泌尿生殖道蝇蛆病:致病种为麻蝇、绿蝇、金蝇、厕蝇等,其幼虫寄 生可引起尿道炎、膀胱炎和阴道炎等。 ⑤皮肤蝇蛆病:主要由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um)和牛皮蝇(H. bovis) 的一龄幼虫引起。症状表现为移行性疼痛、幼虫结节或匐行疹。移行部位常 有胀痛或搔痒感。绿蝇、金蝇幼虫入侵皮肤创伤处寄生也可引起蝇蛆病。 (2)潜蚤病: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及热带非洲,由穿皮潜蚤(Tunga penetrans)寄生引起。好发部位为足趾之间、足趾、甲沟处,足趾甲下及足 底的皱纹之间,其它部位如肘周围、生殖器附近也常被侵袭。该病在我国尚 无记录。 (3)疥疮:参阅第十五章第五节

二、间接危害 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这种由 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arbo- disease),在传染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按其传播过程中与节肢动物媒介的关系可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1.机械性传播( mechanical transmission)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 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机械地从一个宿主被传给另一个宿主,或从 某一污物如宿主带“病原菌”的粪便,被输送到宿主的食物、膳具上,造成 食物等污染和病原体传播。病原体在与昆虫接触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 化或生物学变化。当然,在特定条件下亦可以繁殖,但并非必要。 机械性传播虫媒病的节肢动物,主要有蝇和蟑螂,尤其前者。蝇的外部 形态结构和生态特点,对于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十分有利。蝇的体表如足、 口器、背腹等满布体壁衍生物如鬃、毛、刺等,使蝇与病原体的接触面积大 大增加;足的足垫除多毛外,尚能分泌粘液,容易粘附病原体;蝇喜食粪便、 排泄物、伤口分泌物、脓血等腥臭的污物,同时又喜欢摄食宿主的食物和饮 料,在食物与污物间频繁来回寻食;蝇摄食过程中边食、边吐(吐滴)、边 排粪便的特点造成宿主的食物反复污染。据我国大连、长沙、杭州等地调査, 从蝇体内外可分离出多种病原菌,如痢疾杄菌、伤寒杄菌,沙门氏菌等。1964 年太原市的痢疾发病率、蝇类的消长、西瓜销售量三者之间互相一致。同时 在垃圾、厕所和水果摊档捕获的大头金蝇、麻蝇、舍蝇的体内外都分离出痢 疾杆菌。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种蝇类在传病作用上,主要是家蝇、大头金蝇、 绿蝇和麻蝇。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各蝇类的传病意义不同。 医学节肢动物还可以携带阿米巴包囊、蠕虫卵等寄生虫病原。国内有资

6 二、 间接危害 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这种由 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arbo-disease),在传染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按其传播过程中与节肢动物媒介的关系可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1.机械性传播(mechanical transmission) 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 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机械地从一个宿主被传给另一个宿主,或从 某一污物如宿主带“病原菌”的粪便,被输送到宿主的食物、膳具上,造成 食物等污染和病原体传播。病原体在与昆虫接触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 化或生物学变化。当然,在特定条件下亦可以繁殖,但并非必要。 机械性传播虫媒病的节肢动物,主要有蝇和蟑螂,尤其前者。蝇的外部 形态结构和生态特点,对于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十分有利。蝇的体表如足、 口器、背腹等满布体壁衍生物如鬃、毛、刺等,使蝇与病原体的接触面积大 大增加;足的足垫除多毛外,尚能分泌粘液,容易粘附病原体;蝇喜食粪便、 排泄物、伤口分泌物、脓血等腥臭的污物,同时又喜欢摄食宿主的食物和饮 料,在食物与污物间频繁来回寻食;蝇摄食过程中边食、边吐(吐滴)、边 排粪便的特点造成宿主的食物反复污染。据我国大连、长沙、杭州等地调查, 从蝇体内外可分离出多种病原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等。1964 年太原市的痢疾发病率、蝇类的消长、西瓜销售量三者之间互相一致。同时, 在垃圾、厕所和水果摊档捕获的大头金蝇、麻蝇、舍蝇的体内外都分离出痢 疾杆菌。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种蝇类在传病作用上,主要是家蝇、大头金蝇、 绿蝇和麻蝇。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各蝇类的传病意义不同。 医学节肢动物还可以携带阿米巴包囊、蠕虫卵等寄生虫病原。国内有资

料表明,蟑螂体外携带蛔虫卵率可达31.5%,体内带卵率也达15.7% 2.生物性传播( biological transmission)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在 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与繁殖的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不可缺少的 过程。在自然环境中,通常只有少数节肢动物种类才适合于某些病原体的发 育或/与繁殖,因此,生物性传播方式显示出病原与媒介节肢动物之间一定程 度的特异性关系。例如疟原虫必需经历在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有感染期的子 孢子;丝虫必需经历在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有感染期的丝状蚴;鼠疫杆菌必 需经历在蚤体内的繁殖,才能有足够数量的感染剂量感染新病例。病原体在 生物性媒介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完成其发育或/与繁殖的循环之后 才具有感染力。从病原体侵入昆虫体内,到具有感染力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外潜伏期( 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外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本身 的生物学特点、节肢动物种类及其易感性以及周围环境因素,尤其温度和湿 度密切相关。通常根据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的发育与繁殖的情况,将病原 体与节肢动物媒介的关系分为4类。 (1)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完成其生活史的发育阶段,但没 有繁殖过程,即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变 化,在数量上没有增加,有时甚至由于发育过程中一定比例的病原体死亡而 数量下降。例如丝虫微丝蚴进入蚊胃后,经过脱鞘进入胸肌成为腊肠期幼虫 感染前期幼虫、感染期幼虫,然后进入蚊喙才具感染性。但自始至终,虫数 只有因死亡而减少,不会增加 (2)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没有发育的阶段性,形态上没 有明显的变化。但经过繁殖后,其数量增多。例如黄热病毒、登革病毒在蚊 虫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鼠疫杄菌在蚤体内、回归热螺旋体在

7 料表明,蟑螂体外携带蛔虫卵率可达 31.5%,体内带卵率也达 15.7%。 2.生物性传播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在 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与繁殖的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不可缺少的 过程。在自然环境中,通常只有少数节肢动物种类才适合于某些病原体的发 育或/与繁殖,因此,生物性传播方式显示出病原与媒介节肢动物之间一定程 度的特异性关系。例如疟原虫必需经历在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有感染期的子 孢子;丝虫必需经历在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有感染期的丝状蚴;鼠疫杆菌必 需经历在蚤体内的繁殖,才能有足够数量的感染剂量感染新病例。病原体在 生物性媒介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完成其发育或/与繁殖的循环之后 才具有感染力。从病原体侵入昆虫体内,到具有感染力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外潜伏期(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外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本身 的生物学特点、节肢动物种类及其易感性以及周围环境因素,尤其温度和湿 度密切相关。通常根据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的发育与繁殖的情况,将病原 体与节肢动物媒介的关系分为 4 类。 (1)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完成其生活史的发育阶段,但没 有繁殖过程,即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变 化,在数量上没有增加,有时甚至由于发育过程中一定比例的病原体死亡而 数量下降。例如丝虫微丝蚴进入蚊胃后,经过脱鞘进入胸肌成为腊肠期幼虫、 感染前期幼虫、感染期幼虫,然后进入蚊喙才具感染性。但自始至终,虫数 只有因死亡而减少,不会增加。 (2)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没有发育的阶段性,形态上没 有明显的变化。但经过繁殖后,其数量增多。例如黄热病毒、登革病毒在蚊 虫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鼠疫杆菌在蚤体内、回归热螺旋体在

虱体内的繁殖等。 (3)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必须经历发育和繁殖两个 过程,它们不仅因有发育阶段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在数量上也因繁殖 而增加。处于发育阶段的病原体,在到达感染期前对人无感染性,它们完成 发育阶段和繁殖并到达感染部位之后,才能传染给人。例如疟原虫,在按蚊 体内雌、雄配子体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后,发育成动合子、卵囊,在卵囊阶 段发生孢子增殖,形成数以千计的子孢子,并且在子孢子侵入到唾液腺后, 通过感染蚊的吸血才能使人感染。 有些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的阶段不能明确地列入上述类型。例如利什 曼原虫在白蛉体内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其实也有发育的过程,应归入发 育繁殖式 (4)经卵传递式:某些病原体特别是病毒和立克次体不仅在节肢动物 体内繁殖,而且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之具有感染性。病原体 的这种传递方式多见于蜱螨类。例如恙螨幼虫叮刺宿主感染了恙虫病立克 次体后,病原体经成虫产卵传递给下一代幼虫并具感染性。森林脑炎、蜱 媒出血热、Q热等病原体均能经卵传递。昆虫媒介也有经卵传递病原体的 例子,如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在蚊媒中也可以经卵传递。 病原体经节肢动物传播的过程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从宿主中获得病原 体,二是经一定的发育或/和繁殖后再传给下一个脊椎动物宿主或人。前者一 般都通过吸血来完成,后者有多种形式 多数虫媒病病原体通过具感染性的媒介节肢动物吸血、叮咬传递给新宿 主。病原体在媒介昆虫体内发育成或繁殖后,侵入唾液腺,当昆虫叮咬或吸血 时,病原随唾液侵入宿主,使宿主获得感染,这种情形较多见,如按蚊传播

8 虱体内的繁殖等。 (3)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必须经历发育和繁殖两个 过程,它们不仅因有发育阶段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在数量上也因繁殖 而增加。处于发育阶段的病原体,在到达感染期前对人无感染性,它们完成 发育阶段和繁殖并到达感染部位之后,才能传染给人。例如疟原虫,在按蚊 体内雌、雄配子体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后,发育成动合子、卵囊,在卵囊阶 段发生孢子增殖,形成数以千计的子孢子,并且在子孢子侵入到唾液腺后, 通过感染蚊的吸血才能使人感染。 有些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的阶段不能明确地列入上述类型。例如利什 曼原虫在白蛉体内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其实也有发育的过程,应归入发 育繁殖式。 (4)经卵传递式:某些病原体特别是病毒和立克次体不仅在节肢动物 体内繁殖,而且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之具有感染性。病原体 的这种传递方式多见于蜱螨类。例如恙螨幼虫叮刺宿主感染了恙虫病立克 次体后,病原体经成虫产卵传递给下一代幼虫并具感染性。森林脑炎、蜱 媒出血热、Q 热等病原体均能经卵传递。昆虫媒介也有经卵传递病原体的 例子,如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在蚊媒中也可以经卵传递。 病原体经节肢动物传播的过程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从宿主中获得病原 体,二是经一定的发育或/和繁殖后再传给下一个脊椎动物宿主或人。前者一 般都通过吸血来完成,后者有多种形式。 多数虫媒病病原体通过具感染性的媒介节肢动物吸血、叮咬传递给新宿 主。病原体在媒介昆虫体内发育/或繁殖后,侵入唾液腺,当昆虫叮咬或吸血 时,病原随唾液侵入宿主,使宿主获得感染,这种情形较多见,如按蚊传播

疟原虫,蜱传播回归热螺旋体,库蚊传播乙型脑炎病毒,伊蚊传播登革病毒 和恙螨传播恙虫病立克次体都是随病媒节肢动物的唾液侵入宿主的。杜氏利 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白蛉消化道的胃内发育和繁殖,到感染后第七天,大量 增殖的前鞭毛体逐渐充满前胃、食道和咽部,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大量 的鞭毛体趋集在口腔、喙,此时吸血,鞭毛体即可随唾液注入宿主皮肤。蚤 类传播鼠疫杆菌的方式最为特别,鼠疫杆菌在蚤前胃棘间增殖并积聚到一定 数量时形成菌栓而致消化道阻塞(图14-2),称为栓塞 图14-2蚤消化系统,示菌栓形成 蚤。当栓塞蚤再次吸血时,血液不能通过已阻塞的消化道进入胃,饥饿的蚤 连续吸血的努力使血液不断冲刷菌栓把鼠疫杆菌带入人体;而不能达到吸血 目的栓塞蚤还可以吸食多个宿主,引起更多的新感染。丝虫在蚊宿主胸肌中 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后,即具运动能力,经血腔向全身各部位迁移,其中大部 分感染期幼虫集中到蚊喙,当蚊吸血时,幼虫从口器逸出到达宿主皮肤,并 在蚊虫叮咬吸血的皮肤伤口侵入宿主。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普氏立克次体在虱胃上皮细胞内繁殖,被侵犯 的上皮细胞破裂后,病原体随昆虫的粪便排出,并污染了皮肤伤口或粘膜、 眼结膜而侵入人体。由蚤传播的鼠型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 性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与虱媒流行病斑疹伤寒相似。虱媒冋归热螺旋体在虱 的体腔内繁殖,既不感染唾液腺以便在吸血时离开媒介,又不感染消化道使 病原可随粪便排出,因此没有任何正常的出路。只有当人抓获这种带病原体 的虱,继而压碎致死时,病原体才有机会随体液逸出,污染皮肤伤口或结膜

9 疟原虫,蜱传播回归热螺旋体,库蚊传播乙型脑炎病毒,伊蚊传播登革病毒 和恙螨传播恙虫病立克次体都是随病媒节肢动物的唾液侵入宿主的。杜氏利 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白蛉消化道的胃内发育和繁殖,到感染后第七天,大量 增殖的前鞭毛体逐渐充满前胃、食道和咽部,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大量 的鞭毛体趋集在口腔、喙,此时吸血,鞭毛体即可随唾液注入宿主皮肤。蚤 类传播鼠疫杆菌的方式最为特别,鼠疫杆菌在蚤前胃棘间增殖并积聚到一定 数量时形成菌栓而致消化道阻塞(图 14-2),称为栓塞 蚤。当栓塞蚤再次吸血时,血液不能通过已阻塞的消化道进入胃,饥饿的蚤 连续吸血的努力使血液不断冲刷菌栓把鼠疫杆菌带入人体;而不能达到吸血 目的栓塞蚤还可以吸食多个宿主,引起更多的新感染。丝虫在蚊宿主胸肌中 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后,即具运动能力,经血腔向全身各部位迁移,其中大部 分感染期幼虫集中到蚊喙,当蚊吸血时,幼虫从口器逸出到达宿主皮肤,并 在蚊虫叮咬吸血的皮肤伤口侵入宿主。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普氏立克次体在虱胃上皮细胞内繁殖,被侵犯 的上皮细胞破裂后,病原体随昆虫的粪便排出,并污染了皮肤伤口或粘膜、 眼结膜而侵入人体。由蚤传播的鼠型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 性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与虱媒流行病斑疹伤寒相似。虱媒回归热螺旋体在虱 的体腔内繁殖,既不感染唾液腺以便在吸血时离开媒介,又不感染消化道使 病原可随粪便排出,因此没有任何正常的出路。只有当人抓获这种带病原体 的虱,继而压碎致死时,病原体才有机会随体液逸出,污染皮肤伤口或结膜 图 14-2 蚤消化系统,示菌栓形成

并侵入宿主 除此之外,有一些病原体从蜱的基节腺随腺体分泌物逸出至皮肤,经宿 主皮肤伤口感染。 3.病媒节肢动物的判断虫媒病是指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一百多 年的研究历史使我们基本了解其节肢动物媒介的种类,积累了判断节肢动物 媒介的基本知识。遇到一个地区出现虫媒病流行,需要判断何种节肢动物为 传播媒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下列几方面的证据可以作为参考依 据。 (1)生物学的证据:疑为传病媒介的节肢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生 物学特征 1)与人的关系密切,例如吸血类节肢动物应有叮吸人血的行为,尤以 嗜吸人血者最值得注意;非吸血种类则其活动必须与人的生活特别是食物有 接触,如舐吸人的食物,在人的食物上、饮水中排泄等。 2)这种节肢动物在疑传病的区域内必须有较大的数量,往往是当地的 优势种,即在同类型的生物种中它在数量上占优势。 3)这种节肢动物的个体必须有较长的寿命,以保证病原体完成发育和 增殖所需要的时间,这主要是指生物性传病媒介的情况。例如传播疟原虫的 按蚊,其寿命至少应长于子孢子发育成熟并在唾液腺中出现所需的时间。 (2)流行病学的证据:疑为传播媒介的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和季节消 长应与虫媒病的流行地区及流行季节相一致或基本一致。 (3)实验室证据:主要是针对生物性传播媒介而言,应用人工感染的 方法在实验室内证明病原体能够在某种节肢动物体内发育或増殖至具感染 性并能感染易感的实验动物,这样的节肢动物称为易感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10 并侵入宿主。 除此之外,有一些病原体从蜱的基节腺随腺体分泌物逸出至皮肤,经宿 主皮肤伤口感染。 3.病媒节肢动物的判断 虫媒病是指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一百多 年的研究历史使我们基本了解其节肢动物媒介的种类,积累了判断节肢动物 媒介的基本知识。遇到一个地区出现虫媒病流行,需要判断何种节肢动物为 传播媒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下列几方面的证据可以作为参考依 据。 (1) 生物学的证据:疑为传病媒介的节肢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生 物学特征: 1)与人的关系密切,例如吸血类节肢动物应有叮吸人血的行为,尤以 嗜吸人血者最值得注意;非吸血种类则其活动必须与人的生活特别是食物有 接触,如舐吸人的食物,在人的食物上、饮水中排泄等。 2)这种节肢动物在疑传病的区域内必须有较大的数量,往往是当地的 优势种,即在同类型的生物种中它在数量上占优势。 3)这种节肢动物的个体必须有较长的寿命,以保证病原体完成发育和 增殖所需要的时间,这主要是指生物性传病媒介的情况。例如传播疟原虫的 按蚊,其寿命至少应长于子孢子发育成熟并在唾液腺中出现所需的时间。 (2)流行病学的证据:疑为传播媒介的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和季节消 长应与虫媒病的流行地区及流行季节相一致或基本一致。 (3)实验室证据:主要是针对生物性传播媒介而言,应用人工感染的 方法在实验室内证明病原体能够在某种节肢动物体内发育或增殖至具感染 性并能感染易感的实验动物,这样的节肢动物称为易感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