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455.5KB,团购合买
一、目的 1.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实验三齿轮参数的测定 、目的 1.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 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 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测量原理和方法 齿数Z、模数m、压力角a、齿顶高系数h、顶隙系数C、变位系数X等是齿轮 的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 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3-1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 切点间距A1B1和A2B2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 卡购 p 根据渐开线性质可知:A1B1=A2B2=AB0,且湖开线 渐开线 必与基圆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 A. 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 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 基圆 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这时所 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 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 z12~1819~2627~3637~4546~5455-6364~72 k 2 8

1 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目的 1. 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 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 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 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 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测量原理和方法 齿数 Z、模数 m、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 z o h 、顶隙系数 C x、变位系数 X 等是齿轮 的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 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 3—1 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 切点间距 A1B1 和 A2B2 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 根据渐开线性质可知: A1B1 = A2B2 = A0B0 ,且 必与基圆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 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 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 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这时所 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 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 z 12~18 19~26 27~36 37~45 46~54 55~63 64~72 k 2 3 4 5 6 7 8

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W、W,齿数Z、顶圆直径da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数: m、a、x、h和C。方法如下: 1.齿数Z: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模数m和压力角a 根据齿数Z由上表查出卡测数K(或由附表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W、 Wk+1(W1亦可),由图3-2可得, w=Pb(k-1)+Sh (2) 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 Pb=Wk-WK-=IcoS a 5 P 七 模数 (3) Z cosa 其中:a一一分度圆压力角 一般a=20°但也有a=15°,故分别以a=20 和15°代入式求出m值,如与标准值相符或极接近 者,则此压力角为该齿轮压力角。所求得的m值为该 齿轮的模数 20 3.变位系数 根据测得的公法线长度Wk和4(由附表3-1 求得),则可得齿轮变位系数 图3-2 Wr-Wk 2msin a 根据计算结果:如X=0,则为标准齿轮:如果X>0,则为正变位齿轮:如果Ⅹ<0, 则为负变位齿轮。对非机类专业,由于变位齿轮是超出其教学要求,故不要求非机类同 学进一步测定和计算变位齿轮的有关参数和尺寸 4.分度圆直径d:对直齿圆柱齿轮

2 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 Wk  、 Wk+1  ,齿数 Z、顶圆直径 da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数: m、α、x、 * a h 和 C x。方法如下: 1. 齿数 Z: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 模数 m 和压力角α 根据齿数 Z 由上表查出卡测数 K(或由附表 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 Wk 、 +1  Wk ( −1  Wk 亦可),由图 3—2 可得, Wk  =Pb(k-1)+Sb (1) +1  Wk =Pb·k+Sb (2) 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 Pb= +1  Wk -Wk =πcosα ∴ 模数 m=  cos Pb (3) 其中:α——分度圆压力角。 一般α=20°但也有α=15°,故分别以α=20° 和 15°代入式求出 m 值,如与标准值相符或极接近 者,则此压力角为该齿轮压力角。所求得的 m 值为该 齿轮的模数。 3. 变位系数 根据测得的公法线长度 Wk  和 Wk (由附表 3—1 求得),则可得齿轮变位系数 X= 2msin  Wk −Wk  (4) 根据计算结果:如 X=0,则为标准齿轮;如果 X>0,则为正变位齿轮;如果 X<0, 则为负变位齿轮。对非机类专业,由于变位齿轮是超出其教学要求,故不要求非机类同 学进一步测定和计算变位齿轮的有关参数和尺寸。 4. 分度圆直径 d:对直齿圆柱齿轮

d=mz (5) 5.测量齿顶圆直径d和齿根圆直径d,当齿数Z为 偶数时,可直接量出d和d′。当齿数Z为奇数时 d d =do+2H (7) H1和H2分别为从齿轮孔壁到齿顶和齿根之距 (见图3-3) 6.齿顶高系数h 齿顶高 d -d (8) 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由(8)和(9)式得出齿顶高系数 (10) 如果求出的h符合标准值:如h2=1则为正常齿,此时C=0.25,如h=0.8,则为 短齿,此时Cx=0.80。 7.齿厚测量 齿厚测量常是切齿过程用以测量和检验切削用量以 及控制齿侧间隙的一种方法 圆柱齿轮齿厚测量常用公法线长度或分度圆弦齿厚 (或固定弦齿厚)公法线长度的测量原理和它所用的工 具如前所述。测量时,卡测齿数K及公法线长度W的 理论值可由附表3-1求得。分度圆弦齿厚S的测量可用 齿轮游标卡尺来进行(图3-4)。齿轮游标卡尺实际上 是由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两把游标卡尺组成。测量时, 分度圆弦齿高ha按附表3-2求得,以齿顶为基准,并 图3-4 按ha调整垂直方向上的游标卡尺。然后在水平游标卡尺 上读出分度圆弦齿厚S

3 d=mz (5) 5. 测量齿顶圆直径 da和齿根圆直径 df,,当齿数 Z 为 偶数时,可直接量出 a d  和 f d  .。当齿数 Z 为奇数时 (6) (7) ( H1 和 H2 分别为从齿轮孔壁到齿顶和齿根之距 (见图 3—3) 6. 齿顶高系数 * a h 齿顶高 2 d d h a a − = (8) 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 h0 = mha (9) 由(8)和(9)式得出齿顶高系数 m h h * a a = (10) 如果求出的 * a h 符合标准值:如 * a h =1 则为正常齿,此时 C x=0.25,如 * a h =0.8,则为 短齿,此时 C x=0.80。 7. 齿厚测量 齿厚测量常是切齿过程用以测量和检验切削用量以 及控制齿侧间隙的一种方法。 圆柱齿轮齿厚测量常用公法线长度或分度圆弦齿厚 (或固定弦齿厚)。公法线长度的测量原理和它所用的工 具如前所述。测量时,卡测齿数 K 及公法线长度 Wk 的 理论值可由附表 3—1 求得。分度圆弦齿厚 S 的测量可用 齿轮游标卡尺来进行(图 3—4)。齿轮游标卡尺实际上 是由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两把游标卡尺组成。测量时, 分度圆弦齿高 a h 按附表 3—2 求得,以齿顶为基准,并 按 a h 调整垂直方向上的游标卡尺。然后在水平游标卡尺 上读出分度圆弦齿厚 S 。 da = d0 + 2H1  d f = d0 + 2H2 

四、实验步骤 单个齿轮参数的测量可按下列方框图所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五、思考题 1.决定齿廓形状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2.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卡尺的卡脚若放在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上,对所测定的公 法线长度Wk和Wk+有无影响?为什么? 1.在测量顶圆直径da和根圆直径d时,对偶数齿和奇数齿的齿数的齿轮在测量方 法上有什么不同?

4 四、实验步骤 单个齿轮参数的测量可按下列方框图所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五、思考题 1. 决定齿廓形状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2.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卡尺的卡脚若放在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上,对所测定的公 法线长度 Wk  和 +1  Wk 有无影响?为什么? 1. 在测量顶圆直径 da和根圆直径 df时,对偶数齿和奇数齿的齿数的齿轮在测量方 法上有什么不同?

数齿数Z d和d dodo+2H h=(d-do/ 长度:W和W4 计基节P=W-W+1 确定m和a Wk(标准齿轮为法线长度 判别是否变位 或d′d 或d≠da k≠Wk D!≠dr 负变位齿轮 正变位齿轮 标准齿轮

5 计 d =d +2H o o 1 d =d +2H f o 2 H=H H 1 2 - H= d d /2 ( - ) a f 测公法线长度: 和 W W +1 k k 计基节 - P =b W W +1 k k 确定 和α m D =m Z+2h a o ( )X D =m Z 2h 2C f o ( - - ) X X W k(标准齿轮为法线长度) 计 : 判别是否变位 W =Wk k 或d =d a a 或 ≠d d a a d =d f f D d f f ≠ W W k k ≠ 计 :x= W W k k - α 2msin X0 (d >d ) a a 负变位齿轮 正变位齿轮 标准齿轮 奇 数 偶 数

实验报告(实验三) 班别 学号 姓名 日期 成绩 教师签名 测量与计算结果 齿轮齿数Z 跨测齿数K 公法线长度测量值 wi+ Wk+II WiWi 测量次数 公法线长度平均值 基节Pb=Wk+1-Wk Bb n coS C 与标准比较后取值 公法线长度计算值Wk 变位系数x=-W 2msin a 属标准齿轮 判断齿轮 属变位齿轮 齿轮的其他参数 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 分度圆直径d 顶圆直径d 根圆直径d 分度圆弦齿厚S 分度圆弦齿高ho

6 实验报告(实验三) 班 别 学 号 姓 名 日 期 成 绩 教师签名 一、测量与计算结果 齿轮齿数 Z 跨测齿数 K 公法线长度测量值 Wk  +1  Wk Wk  +1  Wk Wk  +1  Wk 测量次数 1 2 3 公法线长度平均值 基节 Pb= +1  Wk -Wk  m=  cos Pb α=20° α=15° 与标准比较后取值 m α 公法线长度计算值 Wk 变位系数 X= 2msin  Wk −Wk  判断齿轮 属标准齿轮 属变位齿轮 齿轮的其他参数 测量值 计算值 测量值 计算值 测量值 计算值 分度圆直径 d 顶圆直径 do 根圆直径 df 分度圆弦齿厚 S 分度圆弦齿高 ho

二、思考题讨论 附表3—1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Wk与卡测齿数K(a=20°) Z Wo(m=1mm)4.582 4.680 7.730 10.795 10.809 K 2 3 4 4 注:1.当m≠1时,公法线长度:Wk等于表中数值乘以该轮模数而得 2.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Wk=(Wk0+0.684x)m 卡测齿数k′=0.111Z0.5+1.75x 附表3-2标准圆柱齿轮分度圆弦齿厚S和弦齿高h。(a=20°,m=lmm,h2=1) 25 33 zSh 15663 1.5688 15698 1.5702 1.5702 1.559 1.0342 1.0247 10187 1.0l81 注:当m≠1时,实际的S和h值可用表中数值第乘以该模数m而得

7 二、思考题讨论 附表 3—1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 Wk 与卡测齿数 K(α=20°) Z 12 18 25 33 34 Wko(m=1mm) 4.582 4.680 7.730 10.795 10.809 K 2 2 3 4 4 注:1. 当 m≠1 时,公法线长度:Wk 等于表中数值乘以该轮模数而得。 2. 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 Wk=(Wko+0.684x)m 卡测齿数 k =0.111Z+0.5+1.75x 附表 3—2 标准圆柱齿轮分度圆弦齿厚 S 和弦齿高 o h (α=20°,m=1mm, x o h =1) Z 12 18 25 33 34 S 1.5663 1.5688 1.5698 1.5702 1.5702 o h 1.559 1.0342 1.0247 1.0187 1.0181 注:当 m≠1 时,实际的 S 和 o h 值可用表中数值第乘以该模数 m 而得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