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l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将第Ⅱ卷密封线内 各项填写清楚 3、请将第I卷答案选出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撺干净后 再涂其它答案;第Ⅱ卷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泥古/拘泥数落/数九蒙骗/瞎蒙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B.裨益/裨将悄寂/悄然切磋/切削千乘之国/乘人之危 C.解数/解元慰藉/狼藉佝偻/伛偻暴戾恣睢/一暴十寒 D.休假/假借攒射/攒钱稽查/稽首亲密无间/间不容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誊写歆羡耳熟能详恩同再造 B.伫候照相作茧自缚棉里藏针 C.遴选洗练毋庸置疑奋发图强 D.朝晖赡养偃苗助长官运亨通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奥巴马把自己定位为“碰巧是生为黑人的候选人”,其政治主张突出的是不同种族的团结与融合, 并非争取黑人的权利。这样一来,他在竞选过程中左右逢源 B.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卫生科学与技术组织科学家莉萨·费里德说:“从长计议,我们希望拥有需 要修补不同组织的大量支架。” C.马陈会提早举行,原订昨天下午登场的民进党围城行动措手不及,紧急在昨天上午提前发动抗议行 动 D.也许一路上的艰辛的挑战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见和想象,但英雄的征途永远是伸向远方的,英雄的态 度永远是义无反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场浩大的劫难,震痛了四川,震动了全国,同时也震醒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坚强不屈、百折不 挠的民族精神和底线 B.就在这样一个重商轻文的市场社会,语文正在成为成功的关键,或者降低点标准来说,成为能否在 社会立足的重要因素 C.在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劳动力市场自由化过程中,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不完全因为这些企业没有效益, 结果导致大量失业,腐败现象严重,大批中小企业破产等。 D.对大学生的培养,学校不仅是给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发个文凭就可以万事大吉,还要培 养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许多古建筑,何以能千年不遭雷击?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当今的科学界。相反,将古建筑装上 避雷针,反而更易招来雷击。其实古建筑避雷,是风水理论和阴阳学说的巧妙结合,即自然消雷与绝缘
四川省达州市 2008 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将第 II 卷密封线内 各项填写清楚。 3、请将第 I 卷答案选出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撺干净后, 再涂其它答案;第 II 卷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 I 卷 选择题(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泥.古/拘泥. 数.落/数.九 蒙.骗/瞎蒙.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B.裨.益/裨.将 悄.寂/悄.然 切.磋/切.削 千乘.之国/乘.人之危 C.解.数/解.元 慰藉./狼藉. 佝偻./伛偻. 暴.戾恣睢/一暴.十寒 D.休假./假.借 攒.射/攒.钱 稽.查/稽.首 亲密无间./间.不容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誊写 歆羡 耳熟能详 恩同再造 B.伫候 照相 作茧自缚 棉里藏针 C.遴选 洗练 毋庸置疑 奋发图强 D.朝晖 赡养 偃苗助长 官运亨通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奥巴马把自己定位为“碰巧是生为黑人的候选人”,其政治主张突出的是不同种族的团结与融合, 并非争取黑人的权利。这样一来,他在竞选过程中左右逢源。 B.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卫生科学与技术组织科学家莉萨·费里德说:“从长计议,我们希望拥有需 要修补不同组织的大量支架。” C.马陈会提早举行,原订昨天下午登场的民进党围城行动措手不及,紧急在昨天上午提前发动抗议行 动。 D.也许一路上的艰辛的挑战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见和想象,但英雄的征途永远是伸向远方的,英雄的态 度永远是义无反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场浩大的劫难,震痛了四川,震动了全国,同时也震醒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坚强不屈、百折不 挠的民族精神和底线。 B.就在这样一个重商轻文的市场社会,语文正在成为成功的关键,或者降低点标准来说,成为能否在 社会立足的重要因素。 C.在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劳动力市场自由化过程中,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不完全因为这些企业没有效益, 结果导致大量失业,腐败现象严重,大批中小企业破产等。 D.对大学生的培养,学校不仅是给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发个文凭就可以万事大吉,还要培 养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中国许多古建筑,何以能千年不遭雷击?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当今的科学界。相反,将古建筑装上 避雷针,反而更易招来雷击。其实古建筑避雷,是风水理论和阴阳学说的巧妙结合,即自然消雷与绝缘
避雷的有机结合 由建筑物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自然消雷,使建筑物周围大地与云层间雷电大量消失,雷电 被吸引到周围的凸尖物体上:而绝缘避雷,则使建筑物本身具有较髙的耐雷水平。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 是通过雷击选择性,即将雷电吸引到建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来实现消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性是 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一个推论。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自然消雷(雷击选择性) 任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电击毁。自然消雷与雷击选择性,都是由于地面凸起物在雷电场中产生的电晕电 流而存在。一般而言,自然消雷能力强,雷击选择也明显,但在保护古建筑不遭雷击上,都必须借助于 古建筑良好的绝缘性。 基于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的认识和探索,中国古代很早就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也就 是说,从对雷电现象的认识水平来看,中国古代实现绝缘避雷是可能的。 五台山古建筑,从使用材料看,主要有纯金属、木材和砖石三类。纯金属建筑,如铜殿、铜塔等 与自然融为一体,其防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木构和砖石建筑,从结构上讲,主要包括台基(地基 部分)、墙体和顶三部分。台基是基础部分,所用材料有砖石、灰浆(成分为白灰、糯米、白矾等 木材和小夯土灰等。从导电性能上说,这些材料都是绝缘和近似绝缘的。从构造上说,这种选料与制作 十分讲究的基础工程都具有防潮、防腐、防震等功能,水更不易侵入。因此,整个地基部分就是一个良 好的绝缘体。墙体的主要材料为木材、砖石、灰浆、油灰(成分为面粉、白灰、烟子、桐油等)、砖灰、 麻、油漆等,都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从工艺和构造上讲,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并能 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顶部的材料为木材、瓦、油漆、金属等,除金属外都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另 外,比较讲究的建筑物表面部分基本上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用油漆和桐油漆过, 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和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 从整体上看,五台山古建筑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若不遭破坏,是不易着雷的。同时,五台山古建 筑群有着良好的通风透气环境,使得古建筑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不遭破坏。本身良好的绝缘性 能,与所处环境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的相辅相成,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不仅处于弱电场中,而且本身电 阻较高近似于绝缘体或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使得雷击的主放电过程不会在建筑物上产生,从 而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不过,绝缘避雷最典型的例证,当属太原双塔。太原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是明代砖构 建筑的优秀之作。底平面八用形,内部空心式,各13层,高均在547米以上。塔身为全砖石结构,仅 在各层角檐装有一根桃木。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周围环境的自然消雷能力有限,本身也仅有高耸的 尖顶及各层出檐具有一定的但又远不足以避雷的自然消雷能力,其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 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高地,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 与五台山类似建筑一样或更甚,在雷雨天近似于绝缘体,耐雷水平很高,实际上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 大悬垂串一样。 选自《中国科技十二讲》 5、对五台山古建筑群能绝缘避雷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A.五台山古建筑的通风透气环境良妤,使古建筑群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没有遭破坏,保证了 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B.五台山古建筑群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其顶部使用的材料都 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 C.五台山古建筑使用的材料有纯金属、木构和砖石三类,这些材料都是绝缘或近似绝缘的,具有很好 的导电性能。 D.五台山古建筑群建筑物的表面部分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用油漆和桐油漆过, 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或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 6.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自然消雷,是由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它是通过雷击选择性,即将雷电吸引到建 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从而来实现避雷的。 B.绝缘避雷,强调建筑物本身应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不过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自然
避雷的有机结合。 由建筑物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自然消雷,使建筑物周围大地与云层间雷电大量消失,雷电 被吸引到周围的凸尖物体上;而绝缘避雷,则使建筑物本身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 是通过雷击选择性,即将雷电吸引到建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来实现消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性是 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一个推论。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自然消雷(雷击选择性), 任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电击毁。自然消雷与雷击选择性,都是由于地面凸起物在雷电场中产生的电晕电 流而存在。一般而言,自然消雷能力强,雷击选择也明显,但在保护古建筑不遭雷击上,都必须借助于 古建筑良好的绝缘性。 基于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的认识和探索,中国古代很早就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也就 是说,从对雷电现象的认识水平来看,中国古代实现绝缘避雷是可能的。 五台山古建筑,从使用材料看,主要有纯金属、木材和砖石三类。纯金属建筑,如铜殿、铜塔等, 与自然融为一体,其防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木构和砖石建筑,从结构上讲,主要包括台基(地基 部分)、墙体和顶三部分。台基是基础部分,所用材料有砖石、灰浆(成分为白灰、糯米、白矾等)、 木材和小夯土灰等。从导电性能上说,这些材料都是绝缘和近似绝缘的。从构造上说,这种选料与制作 十分讲究的基础工程都具有防潮、防腐、防震等功能,水更不易侵入。因此,整个地基部分就是一个良 好的绝缘体。墙体的主要材料为木材、砖石、灰浆、油灰(成分为面粉、白灰、烟子、桐油等)、砖灰、 麻、油漆等,都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从工艺和构造上讲,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并能 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顶部的材料为木材、瓦、油漆、金属等,除金属外都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另 外,比较讲究的建筑物表面部分基本上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用油漆和桐油漆过, 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和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 从整体上看,五台山古建筑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若不遭破坏,是不易着雷的。同时,五台山古建 筑群有着良好的通风透气环境,使得古建筑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不遭破坏。本身良好的绝缘性 能,与所处环境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的相辅相成,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不仅处于弱电场中,而且本身电 阻较高近似于绝缘体或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使得雷击的主放电过程不会在建筑物上产生,从 而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不过,绝缘避雷最典型的例证,当属太原双塔。太原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是明代砖构 建筑的优秀之作。底平面八用形,内部空心式,各 13 层,高均在 54.7 米以上。塔身为全砖石结构,仅 在各层角檐装有一根桃木。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周围环境的自然消雷能力有限,本身也仅有高耸的 尖顶及各层出檐具有一定的但又远不足以避雷的自然消雷能力,其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 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高地,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 与五台山类似建筑一样或更甚,在雷雨天近似于绝缘体,耐雷水平很高,实际上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 大悬垂串一样。 -----选自《中国科技十二讲》 5、对五台山古建筑群能绝缘避雷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五台山古建筑的通风透气环境良好,使古建筑群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没有遭破坏,保证了 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B.五台山古建筑群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其顶部使用的材料都 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 C.五台山古建筑使用的材料有纯金属、木构和砖石三类,这些材料都是绝缘或近似绝缘的,具有很好 的导电性能。 D.五台山古建筑群建筑物的表面部分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用油漆和桐油漆过, 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或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 6.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自然消雷,是由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它是通过雷击选择性,即将雷电吸引到建 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从而来实现避雷的。 B.绝缘避雷,强调建筑物本身应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不过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自然
消雷(雷击选择性),任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击毁。 C.太原双塔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D.自然消 雷与绝缘避雷,是通过雷击选择性来实现避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性是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 共同点。 7.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建筑避雷原理,暗合现代避雷原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先民伟大的创造才能。 B.由五台山古建筑群和太原双塔可看出,中国古代很早就对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有着一定的认识和探 索,并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其运用于建筑实践中 C.太原双塔地势高,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即使在雷雨天也近似于绝缘体,加 上它有着与五台山建筑类似的自然环境,所以耐雷水平很高。 D.五台山古建筑群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而所处环境又有着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使得五台山古 建筑群处于弱电场中,或者说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没有了避雷击的可能性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宁·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 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列为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 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其勇 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 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 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貌岸然济天 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乎? 盖尝论天、人之辩,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 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哉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 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安一日于朝廷之上。盖公之 所以能者天也,其所不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 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 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 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调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君蒿凄怆’,若或 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 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四部丛刊》本《进东坡文集事略》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弭:消除,制止 B.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审:清楚 C.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 榜:文告 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 卒:通“猝”突然,仓促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消雷(雷击选择性),任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击毁。 C.太原双塔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D.自然消 雷与绝缘避雷,是通过雷击选择性来实现避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性是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 共同点。 7.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建筑避雷原理,暗合现代避雷原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先民伟大的创造才能。 B.由五台山古建筑群和太原双塔可看出,中国古代很早就对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有着一定的认识和探 索,并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其运用于建筑实践中。 C.太原双塔地势高,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即使在雷雨天也近似于绝缘体,加 上它有着与五台山建筑类似的自然环境,所以耐雷水平很高。 D.五台山古建筑群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而所处环境又有着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使得五台山古 建筑群处于弱电场中,或者说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没有了避雷击的可能性。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宁·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 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列为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 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其勇, 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 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 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貌岸然济天 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乎? 盖尝论天、人之辩,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 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哉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 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安一日于朝廷之上。盖公之 所以能者天也,其所不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 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 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 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调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 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 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进东坡文集事略》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 弭:消除,制止 B.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审:清楚 C.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 榜:文告 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 卒:通“猝”突然,仓促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君子学道则爱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也 D.是孰使之然哉 然视其左右,来者已少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下笔洋洋洒洒,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 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 B.碑记的传统写法是以叙事为主,而本文却是以议论为主,其间叙事均以议论出之。作者从“文”“道” “忠”“勇”四川方面盛赞韩愈的历史功绩,并将其归于韩愈具有浩然之气“ 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是以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 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受到皇甫、李逢吉等到人的毁谤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作 者认为韩愈并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第Ⅱ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1题,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本卷前将密封线内各项填写清楚。 四.(23分)
A.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君子学道则.爱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也 D.是孰使之然.哉 然.视其左右,来者已少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下笔洋洋洒洒,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 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 B.碑记的传统写法是以叙事为主,而本文却是以议论为主,其间叙事均以议论出之。作者从“文”“道” “忠”“勇”四川方面盛赞韩愈的历史功绩,并将其归于韩愈具有浩然之气“。 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是以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 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受到皇甫、李逢吉等到人的毁谤。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作 者认为韩愈并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1 题,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本卷前将密封线内各项填写清楚。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5分) (2)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 期年而成。(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又寄升庵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的滇南之处。自是:应该是 (1)信是自己写的,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的妙 处?(4分) (2)“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 要赏析。(4分)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是日也, 所以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诗人笔下的雪景多姿多态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 杜甫《绝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 而毛泽东《沁园春·雪》则是 ,欲与天公试比高”。 五.(22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5 分) (2)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 期年而成。(5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又寄升庵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的滇南之处。自是:应该是。 (1)信是自己写的,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的妙 处?(4 分) (2)“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 要赏析。(4 分)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是日也, , , , , 所以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诗人笔下的雪景多姿多态;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 ”; 枊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 ”; 杜甫《绝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 而毛泽东《沁园春·雪》则是“ , ,欲与天公试比高”。 五.(22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 你知道西藏的天有多蓝 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蓝的。 天天,天蓝,白天黑夜地“蓝”着地球之巅的人们 我头顶的蓝天,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它当然是无声的,一只鸟便可以划破它的宁静。 天,把心情蓝得很髙,很畅,像天边的经幡,随着风的节奏而摇曳 天天,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全部答案裏起来,让人们以各种姿势在天底下猜测它 为何蓝得让人生疑。你常常会看到,有人满腹狐疑地盖上相机镜头,说:“我不相信天能 蓝到这种地步。”也有人一下飞机,抬头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呀?” 我说:“当然是因了你的远道而来。你一定会爱上它,对吗?” “但是你必须回答我,它干吗如此的蓝?” 是呀,天之蓝总得有个答案吧 我习惯地将两手放入衣袋,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紧张地思虑,让腾起风暴的脑海去筛 选一个最精确的解答,一时感觉满眼全是正确答案。稍顷,一切又恢复了静止。抬头望天, 天还是那么蓝。丝毫没有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变化。面对无限的蓝,瞬间,想好的答案又全 部消失了。 多数时候,我们会刻意去找寻一个完美的答案,以便对自己和对方的疑问做个解释。 实在是困难,初来西藏的人时常会为诸如天为什么那么蓝等问题冥思苦想而导致大脑缺 氧,反不能轻松享受天然风光的美丽。所以你不必过分去深究太多问题,在你抵达之前 西藏的天就这么蓝,在你离开之后,它还将依然蓝下去。我在西藏看了八年天,只求与蓝 共度,以免亵渎了天天天蓝的纯洁和真诚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 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 否认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 灰得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严格地说,这就是自然 的作用,它很容易左右一个人的审美视野,感觉习惯,心理情绪,思想态度,影响着人与 自然的相处方式,制约着人的生活状态 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 瞰着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纷纭变幻 我常常爬上大地的阶梯,看见闪电划过天边,雷声惊走天的睡眠,一丝忧蓝之情裸露 心底,我想去看看天 天天,天还蓝吗? 请不要问我。 选自《名作欣赏》2008年第9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4-17 题。 你知道西藏的天有多蓝 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蓝的。 天天,天蓝,白天黑夜地“蓝”着地球之巅的人们。 我头顶的蓝天,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它当然是无声的,一只鸟便可以划破它的宁静。 天,把心情蓝得很高,很畅,像天边的经幡,随着风的节奏而摇曳。 天天,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全部答案裹起来,让人们以各种姿势在天底下猜测它 为何蓝得让人生疑。你常常会看到,有人满腹狐疑地盖上相机镜头,说:“我不相信天能 蓝到这种地步。”也有人一下飞机,抬头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呀?” 我说:“当然是因了你的远道而来。你一定会爱上它,对吗?” “但是你必须回答我,它干吗如此的蓝?” 是呀,天之蓝总得有个答案吧。 我习惯地将两手放入衣袋,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紧张地思虑,让腾起风暴的脑海去筛 选一个最精确的解答,一时感觉满眼全是正确答案。稍顷,一切又恢复了静止。抬头望天, 天还是那么蓝。丝毫没有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变化。面对无限的蓝,瞬间,想好的答案又全 部消失了。 多数时候,我们会刻意去找寻一个完美的答案,以便对自己和对方的疑问做个解释。 可实在是困难,初来西藏的人时常会为诸如天为什么那么蓝等问题冥思苦想而导致大脑缺 氧,反不能轻松享受天然风光的美丽。所以你不必过分去深究太多问题,在你抵达之前, 西藏的天就这么蓝,在你离开之后,它还将依然蓝下去。我在西藏看了八年天,只求与蓝 共度,以免亵渎了天天天蓝的纯洁和真诚。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 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 否认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 灰得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严格地说,这就是自然 的作用,它很容易左右一个人的审美视野,感觉习惯,心理情绪,思想态度,影响着人与 自然的相处方式,制约着人的生活状态。 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 瞰着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纷纭变幻。 我常常爬上大地的阶梯,看见闪电划过天边,雷声惊走天的睡眠,一丝忧蓝之情裸露 心底,我想去看看天—— 天天,天还蓝吗? 请不要问我。 ----选自《名作欣赏》2008 年第 9 期
14.人们一到西藏为何有“我不相信天能蓝到这种地步”“西藏的天干吗这么蓝”的震惊? 文章写人们的震惊有何作用?(4分) 15.结合文意,说说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 皮嫩肉,看上去很“白” (2)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16.面对无限的蓝,作者为何说“你不必过分去探究太多的问题”?请分条概括原因。(6 分) 17.文章结尾说“天天,天还蓝吗?请不要问我”,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六.(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5分) ①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经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②清朝康熙年问,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在这庙里盖了三间西厅房 ③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其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④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的形式。 ⑤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⑥到了乾隆年间,这地方成了一片苇塘。 ⑦采用了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后来 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宴会之所。 排列次序: 19.在画线处进行仿写,使前后内容衔接。(6分) 都说,清白是为官两袖清风;都说,清白是贞烈女门前的牌坊:都说,清白是执法官 秉公无私的宣判。人生旅途,我们容易获得财富,却很难拥有清白。荷的清白在于出淤泥
14.人们一到西藏为何有“我不相信天能蓝到这种地步”“西藏的天干吗这么蓝”的震惊? 文章写人们的震惊有何作用?(4 分) 15.结合文意,说说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 分) (1)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 皮嫩肉,看上去很“白”。 (2)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16.面对无限的蓝,作者为何说“你不必过分去探究太多的问题”?请分条概括原因。(6 分) 17.文章结尾说“天天,天还蓝吗?请不要问我”,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 分) 六.(15 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5 分) ①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经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②清朝康熙年问,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在这庙里盖了三间西厅房。 ③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其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④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的形式。 ⑤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⑥到了乾隆年间,这地方成了一片苇塘。 ⑦采用了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后来 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宴会之所。 排列次序: 19.在画线处进行仿写,使前后内容衔接。(6 分) 都说,清白是为官两袖清风;都说,清白是贞烈女门前的牌坊;都说,清白是执法官 秉公无私的宣判。人生旅途,我们容易获得财富,却很难拥有清白。荷的清白在于出淤泥
而不染,梅的清白在于傲雪斗霜,月的清白在冰肌玉骨,玉的清白在于宁碎不曲。屈原投 汨罗江昭示清白,包公铡陈世美维护清白,杨乃武陷囹圄渴望清白,邱少云受火烧锻造清 白。清清白白地做人,清清白白地拥有,你便获得了最辉煌的人生! 20.请就下面新闻内容作一点评,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少于30字。(4分) 据《长江日报》11月21日报道,麻将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古老益智游戏,文化内涵丰 富。麻将牌制作中的图案设计、工艺设计、选材设计等等都蕴含丰富美学思想。由著名学 者于光远先生最先但是导发起的麻将首度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未果。昨日,中 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麻将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江选旗先生透露,“麻将申遗(申报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果我们不加紧做,就会被日本人抢在前面。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征途茫茫,有时看不到一丝星光:;长路漫漫,有时走得并不潇洒浪漫。给自己一个笑 脸好,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险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变得不再孤单。给自己一个笑脸,那样目标就不再遥远。只要心 中的风景不凋零,即使在严寒的冬季,生命的叶子也不会枯黄腐烂 请以“给自己一个笑脸”为题作文,文体自定
而不染,梅的清白在于傲雪斗霜,月的清白在冰肌玉骨,玉的清白在于宁碎不曲。屈原投 汨罗江昭示清白,包公铡陈世美维护清白,杨乃武陷囹圄渴望清白,邱少云受火烧锻造清 白。清清白白地做人,清清白白地拥有,你便获得了最辉煌的人生! 20.请就下面新闻内容作一点评,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少于 30 字。(4 分) 据《长江日报》11 月 21 日报道,麻将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古老益智游戏,文化内涵丰 富。麻将牌制作中的图案设计、工艺设计、选材设计等等都蕴含丰富美学思想。由著名学 者于光远先生最先但是导发起的麻将首度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未果。昨日,中 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麻将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江选旗先生透露,“麻将申遗(申报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果我们不加紧做,就会被日本人抢在前面。 七.(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征途茫茫,有时看不到一丝星光;长路漫漫,有时走得并不潇洒浪漫。给自己一个笑 脸好,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险。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变得不再孤单。给自己一个笑脸,那样目标就不再遥远。只要心 中的风景不凋零,即使在严寒的冬季,生命的叶子也不会枯黄腐烂。 请以“给自己一个笑脸”为题作文,文体自定
20081218四川省达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1. A (ni shi meng qiang) B(bi/pi gido/gido qie/xiao sheng/cheng) C(xie/jiejie/ji 1u bao/pu) D(jia/jia cuan/zan ji/qi jian/jian) 2.CA(祥一详)B(棉一绵)D(偃一揠) 3.A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此用第一义合乎语境。 B从长计议:指慢慢儿地多加商量,不急于作出决定。此处误作从长远考虑 C指临时来不及应付,对象多指人或集团之类;“措手不及”本身即指行动,此处表意余 D义无反顾:指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对象多指人物之类,此指态度,错 4.BA“震醒……精神和底线”动宾搭配不当,“震醒”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说“民族”,可这 样改“震醒了在危难时刻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
20081218 四川省达州市 2008 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A(nì shǚ méng qiǎng) B(bì/pí qiǎo/qiǎo qiē/xiāo shèng/chéng) C(xiè/jiè jiè/jí lǚ bào/pù) D(jià/jiǎ cuán/zǎn jī/qǐ jiàn/jiān) 2.C A(祥—详)B(棉—绵)D(偃—揠) 3.A 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此用第一义合乎语境。 B 从长计议:指慢慢儿地多加商量,不急于作出决定。此处误作从长远考虑。 C 指临时来不及应付,对象多指人或集团之类;“措手不及”本身即指行动,此处表意 余。 D 义无反顾:指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对象多指人物之类,此指态度,错。 4.B A“震醒……精神和底线”动宾搭配不当,“震醒”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说“民族”,可这 样改“震醒了在危难时刻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 800 字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