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与文明》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讲义)5. Iron Silicon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0,文件大小:6.31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上游充通大淫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35 987 2006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材料与文明(MT901) 钢铁/硅 赵冰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896 1935 1987 2006 钢铁/硅 赵冰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材料与文明(MT901)

古代炼铁 AO TONG 最早使用陨铁(约商代)木炭还原铁矿石(~1000度)鼓风机的应用,更 高温度还原铁矿石 共利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古代炼铁 最早使用陨铁 (约商代) 木炭还原铁矿石(~1000度) 鼓风机的应用,更 高温度还原铁矿石

@ 我国用铁矿石直接炼铁 √春秋时期发明块炼铁,在较低温度还原固态铁矿石,获得海绵铁,锻打成铁块 √春秋晚期(BC6世纪),炼出可供浇铸的液态生铁,铸成铁器 口生铁的出现,是因为烧陶窑和冶铜炉的温度较高,具备了高温冶铁的条件 ▣高温炼铁炉中,铁矿石还原、渗碳,得到含碳3~4%的液态生铁 √战国初,掌握脱碳、热处理技术,使与铁化合的碳(FC)以石墨析出,发明韧性铸铁 口铁器以农具、手工工具为主,兵器则青铜、铁、钢兼而有之 】「孟子」:“许子以铁耕乎?”,反映BC4世纪正在推广铸铁农具 口战国后期,发明可重复使用的“铁范”(用铁制成的铸造金属器物的空腹器) 口兴隆战国铁器遗址:出土农具铁模,冶铸技术由泥砂造型进入铁模铸造阶段 ▣今山东临淄和河北邯郸铁矿,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开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我国用铁矿石直接炼铁 春秋时期发明块炼铁,在较低温度还原固态铁矿石,获得海绵铁,锻打成铁块 春秋晚期(BC 6世纪),炼出可供浇铸的液态生铁,铸成铁器  生铁的出现,是因为烧陶窑和冶铜炉的温度较高,具备了高温冶铁的条件  高温炼铁炉中,铁矿石还原、渗碳,得到含碳3~4%的液态生铁 战国初,掌握脱碳、热处理技术,使与铁化合的碳(Fe3C)以石墨析出,发明韧性铸铁  铁器以农具、手工工具为主,兵器则青铜、铁、钢兼而有之  「孟子」:“许子以铁耕乎?”,反映BC 4世纪正在推广铸铁农具  战国后期,发明可重复使用的“铁范”(用铁制成的铸造金属器物的空腹器)  兴隆战国铁器遗址:出土农具铁模,冶铸技术由泥砂造型进入铁模铸造阶段  今山东临淄和河北邯郸铁矿,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开采

国 √西汉时期,采用煤作为炼铁的燃料,比欧洲早1700多年 出现坩埚炼铁法 发明“炒钢法”新工艺,将生铁“炒”成熟铁,或钢 兴起“百炼钢”技术 √东汉(25~220)光武帝时,发明水力鼓风炉(水排),比欧洲早1100多年 口河南巩县汉代冶铁遗址:发掘20多座冶铁炉和锻炉。炉型庞大,结构复杂,有 鼓风装置和铸造坑 √「中华百科要览」:中国最早用煤炼铁,汉试用,宋、元普及。明用焦炭冶炼生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西汉时期,采用煤作为炼铁的燃料,比欧洲早1700多年 出现坩埚炼铁法 发明“炒钢法”新工艺,将生铁“炒”成熟铁,或钢 兴起“百炼钢”技术 东汉(25~220)光武帝时,发明水力鼓风炉(水排),比欧洲早1100多年  河南巩县汉代冶铁遗址:发掘20多座冶铁炉和锻炉。炉型庞大,结构复杂,有 鼓风装置和铸造坑 「中华百科要览」:中国最早用煤炼铁,汉试用,宋、元普及。明用焦炭冶炼生铁

国 BC8~7世纪,北非、欧洲相继进入铁器时代,冶炼海绵铁 中国古代钢铁的发展特点不同于他国 √世界上:长期采用固态还原的块炼铁和固体渗碳钢 √中国:铸铁、生铁炼钢一直是主要方法 明代中叶以前,冶金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14~15世纪,中国铁产量曾超过2000万斤,折合约1.2万吨 西方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约晚两个世纪,才达到这个水平 15世纪前,生铁没有在中国文明以外的地区大量使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C 8~7世纪,北非、欧洲相继进入铁器时代,冶炼海绵铁 中国古代钢铁的发展特点不同于他国  世界上:长期采用固态还原的块炼铁和固体渗碳钢  中 国:铸铁、生铁炼钢一直是主要方法 明代中叶以前,冶金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14~15世纪,中国铁产量曾超过2000万斤,折合约1.2万吨 西方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约晚两个世纪,才达到这个水平 15世纪前,生铁没有在中国文明以外的地区大量使用

「山海经·五藏山经」:春秋战国时代,产铁之山37处 秦,产铁区设铁官 汉,武帝在49个产铁区设置铁官 √「新唐书地理志」:唐产铁之山104处,元和初年(806~810)铁年收入200万丘 √宋,36个州有铁矿、铁场,年总收入550多万丘 √明,铁矿产地130处,明初官铁年收入1800余万斤 √「明史食货志」:“铁冶所,凡十三所,岁输铁七百四土六万馀丘” √清代前期(1644~1840年),铁矿产地134处 前期,铁矿主要由民间经营。佛山、汉中有大型铁场。佛山冶铁业兴盛时工人达 3000 同治13年(1874),海防议起,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采煤铁以济军 需,上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 1877,李鸿章命盛宣怀筹划探矿办厂,盛雇请英国地质专家勘探,重新发现明代被 废弃的大冶铁矿 光绪8年(1882),两江总督左宗棠言北洋筹办防务,制造船炮及机器轮船,请开办江 苏利国驿煤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山海经·五藏山经」:春秋战国时代,产铁之山37处 秦,产铁区设铁官  汉,武帝在49个产铁区设置铁官  「新唐书·地理志」:唐产铁之山104处,元和初年(806~810)铁年收入200万斤  宋,36个州有铁矿、铁场,年总收入550多万斤  明,铁矿产地130处,明初官铁年收入1800余万斤  「明史·食货志」 :“铁冶所,…凡十三所,岁输铁七百四十六万馀斤”  清代前期(1644~1840年),铁矿产地134处 前期,铁矿主要由民间经营。佛山、汉中有大型铁场。佛山冶铁业兴盛时工人达 3000 同治13年(1874),海防议起,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采煤铁以济军 需,上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 1877,李鸿章命盛宣怀筹划探矿办厂,盛雇请英国地质专家勘探,重新发现明代被 废弃的大冶铁矿 光绪8年(1882),两江总督左宗棠言北洋筹办防务,制造船炮及机器轮船,请开办江 苏利国驿煤铁

钢 生铁、韧性铸铁的大规模生产,导致生铁制钢的发明 我国“先炼铁、后炼钢”的两步法技术,比其它国家早1600多年 BC476,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留存的钢剑中有淬火组织 矛、箭铤中有正火组织 河南洛阳:留存的白口铸锛经脱碳退火,表面已脱碳成钢 BC206,中国的炒钢、百炼钢技术日益成熟 BC113,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留存经过渗碳处理的佩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生铁、韧性铸铁的大规模生产,导致生铁制钢的发明 我国“先炼铁、后炼钢”的两步法技术,比其它国家早1600多年 BC 476,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留存的钢剑中有淬火组织 矛、箭铤中有正火组织 河南洛阳:留存的白口铸锛经脱碳退火,表面已脱碳成钢 BC 206,中国的炒钢、百炼钢技术日益成熟 BC 113,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留存经过渗碳处理的佩剑 钢

钢 我国古代创造了3种炼钢法 铸铁脱碳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含碳3~4%的低硅铸铁,脱碳,避免形成石墨,韧 性铸铁工艺发展成铸铁脱碳成钢技术 两汉,铸铁脱碳钢制品材质大体相同,经历较长时期的发展,应用较广泛 宋、元后,尚无铸铁脱碳钢制品出土 √炒钢向熔化的生铁鼓风、搅拌,氧化其中的碳, 制成熟铁;再经渗碳、锻打成钢 始于西汉末年,东汉已相当普及 炒钢的发明,是炼钢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比英国早1600多年 √灌钢利用液态生铁对熟铁进行扩散渗碳炼钢。早称“宿铁”,后世称灌钢或团钢 南北朝时,灌钢得以推广开来,用于农具制作 使用木风箱和焦炭炼铁、生铁炼钢等,标志着古代中国冶金技术的卓越水平 √17世纪初,欧州始用生铁炒炼熟铁 √18世纪中叶,英国利用水力鼓风对熔化的生铁脱碳,成为低碳熟铁 仍用海绵铁渗碳制钢 √19世纪中叶,英国有炒熟铁炉3400座,每炉产铁达到1.6吨 当时熟铁产量占中国以外世界熟铁产量的学半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我国古代创造了3种炼钢法  铸铁脱碳钢 在氧化气氛中加热含碳3~4%的低硅铸铁,脱碳,避免形成石墨,韧 性铸铁工艺发展成铸铁脱碳成钢技术 两汉,铸铁脱碳钢制品材质大体相同,经历较长时期的发展,应用较广泛 宋、元后,尚无铸铁脱碳钢制品出土  炒钢 向熔化的生铁鼓风、搅拌,氧化其中的碳,制成熟铁;再经渗碳、锻打成钢 始于西汉末年,东汉已相当普及 炒钢的发明,是炼钢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比英国早1600多年  灌钢 利用液态生铁对熟铁进行扩散渗碳炼钢。早称“宿铁”,后世称灌钢或团钢 南北朝时,灌钢得以推广开来,用于农具制作 钢 使用木风箱和焦炭炼铁、生铁炼钢等,标志着古代中国冶金技术的卓越水平  17世纪初,欧州始用生铁炒炼熟铁  18世纪中叶,英国利用水力鼓风对熔化的生铁脱碳,成为低碳熟铁 仍用海绵铁渗碳制钢  19世纪中叶,英国有炒熟铁炉3400座,每炉产铁达到1.6吨 当时熟铁产量占中国以外世界熟铁产量的一半

钢 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战国时传到朝鲜,汉代传到日本。铁制农具此时传越南 张骞通西域后,把生铁冶铸技术带到中亚和西亚 「汉书·大宛传」:从大宛(帕米尔以北,今费尔干纳盆地至塔 什干)至安息(今伊朗)都不知铸铁,由汉代官兵教他们铸器 罗马博物学者PIiy(27~97)认为,最优良、最卓越的钢是中国产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战国时传到朝鲜,汉代传到日本。铁制农具此时传越南 张骞通西域后,把生铁冶铸技术带到中亚和西亚 「汉书·大宛传」:从大宛(帕米尔以北,今费尔干纳盆地至塔 什干)至安息(今伊朗)都不知铸铁,由汉代官兵教他们铸器 罗马博物学者Pliny (27~97) 认为,最优良、最卓越的钢是中国产品 钢

钢 剑始创自黄帝时代。「黄帝本纪」:帝采首山之铜铸剑 「管子地数篇」: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 自黄帝至东周,多以铜铸剑。青铜剑在商朝已大致成形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以铸剑精良闻名于世,举世无匹 剑身的表面处理技术精湛,花纹神秘华丽,2500年后仍寒光四射、锋锐如新 这种处理技术至今仍然是谜 √青铜兵器锻冶技术累积到一定程度,产生摺叠铟技术 「吴越春秋」: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以铸铁剑。三月不成。莫邪 “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 成剑”,制成“干将”、“莫邪” 铸剑师欧冶子、干将,铸就千古名剑:干将、莫邪、湛卢、巨阙、纯钩、龙渊、太 阿、工布、鱼肠等 「吴越春秋」载薛烛剑: 纯钩剑“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 太阿剑“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 工布剑“文若流水不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战国后期,青铜剑、铁剑并用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剑始创自黄帝时代。「黄帝本纪」:帝采首山之铜铸剑 「管子地数篇」:...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 自黄帝至东周,多以铜铸剑。青铜剑在商朝已大致成形 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以铸剑精良闻名于世,举世无匹 剑身的表面处理技术精湛,花纹神秘华丽,2500年后仍寒光四射、锋锐如新 这种处理技术至今仍然是谜  青铜兵器锻冶技术累积到一定程度,产生摺叠钢技术 「吴越春秋」: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以铸铁剑。三月不成。莫邪 “断发剪爪,投于 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 成剑”,制成“干将”、“莫邪” 铸剑师欧冶子、干将,铸就千古名剑:干将、莫邪、湛卢、巨阙、纯钩、龙渊、太 阿、工布、鱼肠等 「吴越春秋」载薛烛剑: 纯钩剑“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 太阿剑“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 工布剑“文若流水不绝”  战国后期,青铜剑、铁剑并用  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 钢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70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