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 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材料强调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 A.国家利益 B.意识形态 C.地缘政治 D.社会制度 2.法国政治家勃鲁姆指出.“在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的唯一途径就是把德 国结合到一个“强大的、足以对它进行再教育和加以约束的,并在必要时加以控制的国际共 同体之中”。该政治家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 A制约德国避免新的战争 B.增强实力对抗美苏 C联合自救恢复发展经济 D.提高国际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 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 A.推行非军事化管理 B.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C.实行政治民主化改革 D.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日趋完善。联邦德 国总理科尔曾在20世纪80年代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 准确理解是( A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5.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的原因的有( ①马克思主义己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②苏联模式的影响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 1999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7.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倡导的团结、友谊、合 作的万隆精神深入人心。万隆精神、“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史实所反映的时 代主题是( A.冷战中的对峙 B.世界格局多极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8.1952一1956年,北非6国除阿尔及利亚外,都已获得独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 末,南部非洲诞生了32个新独立国家。其中1960年,有17个国家取得了独立。材料表明 A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B.“非洲年”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C.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成效显著 D.非洲国家的独立受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极大影响 9.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在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方面,影响最大的国 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国际联盟 C同盟国 D.协约国 10.下列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的是(
第五、六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 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材料强调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 ( ) A.国家利益 B.意识形态 C.地缘政治 D.社会制度 2.法国政治家勃鲁姆指出,“在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的唯一途径,就是把德 国结合到一个“强大的、足以对它进行再教育和加以约束的,并在必要时加以控制的国际共 同体之中”。该政治家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 ) A.制约德国避免新的战争 B.增强实力对抗美苏 C.联合自救恢复发展经济 D.提高国际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 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 教育方案》,1958 年改革中小学课程。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 ) A.推行非军事化管理 B.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C.实行政治民主化改革 D.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日趋完善。联邦德 国总理科尔曾在 20 世纪 80 年代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 准确理解是( ) A.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5.下列属于 1991 年苏联解体的原因的有( )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苏联模式的影响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 1999 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7.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倡导的团结、友谊、合 作的万隆精神深入人心。万隆精神、“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史实所反映的时 代主题是( ) A.冷战中的对峙 B.世界格局多极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8.1952—1956 年,北非 6 国除阿尔及利亚外,都已获得独立。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 末,南部非洲诞生了 32 个新独立国家。其中 1960 年,有 17 个国家取得了独立。材料表明 ( ) A.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B.“非洲年”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C.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成效显著 D.非洲国家的独立受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极大影响 9.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在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方面,影响最大的国 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国际联盟 C.同盟国 D.协约国 10.下列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的是( )
奥 ® ® 华 欧盟 北 奥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约 美国 中 俄 意 A B 11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为此我们应该( ①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②采取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模式③反对霸权主 义,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④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德国设计) 澳大利亚 发动机 韩国轮胎 日本车身薄板 20多个国家 (南非变速器 12.右图所示为某品牌轿车的部分零件生产分布示意图,这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信息化 B.多极化 C.工业化 D.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3.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某校九 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邀请你全程参与。(17分) 材料一 英 德 俄 法 奥 华 意 约 图1 图2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意 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组成欧 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又组成了欧洲经济 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上 述三个组织合并。 图3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国际局势?图2反映的国际局势是围绕当时哪一对主要 矛盾形成的?图1、图2中军事集团的形成分别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9 分) (2)材料二中图3所示内容反映了哪一组织的建立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组织建立的历 史作用。(8分) 14.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曾在经济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但成立60余年后,在没有内战和 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自行解体,令世人震惊与沉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11.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为此,我们应该( ) ①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②采取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模式 ③反对霸权主 义,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右图所示为某品牌轿车的部分零件生产分布示意图,这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信息化 B.多极化 C.工业化 D.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3.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某校九 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邀请你全程参与。(17 分) 材料一 图 1 图 2 材料二 图 3 (1)材料一中图 1 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国际局势?图 2 反映的国际局势是围绕当时哪一对主要 矛盾形成的?图 1、图 2 中军事集团的形成分别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9 分) (2)材料二中图 3 所示内容反映了哪一组织的建立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组织建立的历 史作用。(8 分) 14.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曾在经济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但成立 60 余年后,在没有内战和 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自行解体,令世人震惊与沉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日 1921一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 份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材料曰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 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一毛泽东 材料目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 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1)导致材料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具有什么显著特点?(6 分) (2)材料二揭示了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存在哪一突出问题?(4分) (3)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8分) 15.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日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 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 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曰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 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除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弧立状态。 一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材料国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 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 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四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 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1)关于“世界历史从何时开始”的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4分) (3)你赞同材料四中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一 1921—1925 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 份 1921 年 1923 年 1925 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材料二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 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 材料三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 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1)导致材料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具有什么显著特点?(6 分) (2)材料二揭示了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存在哪一突出问题?(4 分) (3)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8 分) 15.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 1500 年开始……回答是,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 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500 年前后,各 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 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除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材料三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 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 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四 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 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1)关于“世界历史从何时开始”的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6 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4 分) (3)你赞同材料四中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7 分)
第五、六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A2.A3.B4.A5.A6.D7.D8.C9.A 10.D11.C12.D 二、非选择题 13.(1)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矛盾:美苏矛盾。影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 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 团的对立,导致两极格局形成。 (2)组织:欧洲共同体。历史作用: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动摇了 美国的霸主地位。 14.(1)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 (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 的领导权,使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5.(1)材料一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1500年(新航路开辟)。材料二认为大工业(工业革命) 开创了世界历史。 (2)全球的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3)不赞同。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潮流,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有 机遇也有挑战。发展中国家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努力防控风险,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第五、六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A 2.A 3.B 4.A 5.A 6.D 7.D 8.C 9.A 10.D 11.C 12.D 二、非选择题 13.(1)时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矛盾:美苏矛盾。影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 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 团的对立,导致两极格局形成。 (2)组织:欧洲共同体。历史作用: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动摇了 美国的霸主地位。 14.(1)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 (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 的领导权,使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5.(1)材料一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 1500 年(新航路开辟)。材料二认为大工业(工业革命) 开创了世界历史。 (2)全球的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3)不赞同。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潮流,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有 机遇也有挑战。发展中国家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努力防控风险,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