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儒家的环境伦理思想
第三节 儒家的环境伦理思想
儒家的环境伦理思想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 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 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环境道德行为规则,“和”、“节
儒家的环境伦理思想 •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 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 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 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环境道德行为规则, “和” 、 “节” 、 “时
、环境价值观 殷周时期,天命思想,如君权天授和以 德配天等观念 儒家孔、孟继承天命思想,知天、敬天 ·孔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的范 畴来考察,放入审美的视野来欣赏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赞天地之化育
一、环境价值观 • 殷周时期,天命思想,如君权天授和以 德配天等观念 • 儒家孔、孟继承天命思想,知天、敬天 • 孔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的范 畴来考察,放入审美的视野来欣赏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 “赞天地之化育
孟子:“天人合一’思想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 矣 “上下与天地同流
孟子:“天人合一’思想 •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 矣” • “上下与天地同流
重视自然规律,相互依存共生 孔子: “土敝则草木不长” 荀子: ·“山林者,鸟兽之居也” 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山林险则鸟兽去之”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 “得地则生,失地则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易传·说卦传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
• 重视自然规律,相互依存共生 • 孔子: • “土敝则草木不长” • 荀子: • “山林者,鸟兽之居也” • “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 “山林险则鸟兽去之” •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 “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 • “得地则生,失地则死”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易传·说卦传 •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
儒家的环境伦理 ·不天其生,不绝其长 树木以时伐焉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 故谓之礼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此道与物无对 ·天地之心别无可做,大德曰生,只是生物而已 ·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儒家的环境伦理 • 不夭其生,不绝其长 • 树木以时伐焉 •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 故谓之礼 •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此道与物无对 • 天地之心别无可做,大德曰生,只是生物而已 • 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二、环境道德行为规则 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一致,生态关系的 协同进化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 百物归化;序,故群物皆别 荀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 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董仲舒: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德莫大于和
二、环境道德行为规则 • 和 :人际关系的和谐一致,生态关系的 协同进化 •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 百物归化;序,故群物皆别 • 荀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 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 董仲舒: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德莫大于和
·节:反对无节制的田猎等娱乐活动,主 张对自然资源亡利用一定要遵循一定的 规律,有一定的限制 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荀子:强又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 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节:反对无节制的田猎等娱乐活动,主 张对自然资源亡利用一定要遵循一定的 规律,有一定的限制 • 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 荀子:强又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 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时:天地之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春夏秋冬四时 的更替,自然万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规律, 因而人们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来对待各种生物, 使它们各安其位、各得其宜 孔子:春秋致其时而万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万民皆治 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 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荀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 余食也
• 时:天地之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春夏秋冬四时 的更替,自然万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规律, 因而人们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来对待各种生物, 使它们各安其位、各得其宜 • 孔子:春秋致其时而万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万民皆治 • 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 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荀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 余食也
第四节关于环境伦理未来学基 础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环境伦理未来学基 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