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张玉群刘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中,读音有三处错误的一项是(B/C) A.踮(dian)起思忖(cun)肴馔( zhuan)颠簸(bo) 殍(piao)遍野 B.蓊(weng)郁水泵(beng)魁梧(w) 违拗(ao) 饿翘 (qiao)首以盼 C.奢侈(chi) 轮廓(kuo) 酾酒(shi) 田塍( cheng)汗 流浃(jia)背 D.倚(yi)托 嗥叫(ao) 鬼祟(sui) 抹煞 (sha) 余音袅袅(nido) 1、B\C(A.踮dian,簸b∂B.蓊weng,翘qiωo魁梧wC.侈chi,酾sh,浃 jiωD.嗥hao,煞sha)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两组相同的一项是(C) A.犄角/掎角之势 饮啜/缀点 玫瑰/瑰丽一栋/一幢 B.绰起/绰绰有余 缉拿/舟楫 藐视/悠邈蓦地/招 募 C.余暇/闻名遐迩 纤弱/拉纤 妥帖/字帖嬉游/嘻笑 D.寒暄/煊赫一时 撩起/潦草 违拗/执拗惊蛰/螫针 2、C余暇/闻名遐迩xia,嬉游/嘻笑ⅹi(B.藐视/悠邈 migo d.寒暄/煊赫一时 3、下列选项中都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铩羽而归 方兴末艾 含辛如苦 敷衍 B.按奈不住 怨天忧人 真知卓见 蛰居 C.枉自菲薄 出类拨萃 按步就班 皇悚 D.入不付出 苟延残喘 望洋心叹 震憾 3、C.妄自菲薄,出类拔萃,按部就班,惶悚(A.方兴未艾,含辛茹苦B.按捺不住, 怨天尤人,真知灼见D.入不敷出,望洋兴叹,震撼)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 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 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白驹过隙 B.物换星移 坚如磐石 昙花一现 C.时过境迁 坚如磐石 白驹过隙 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4.D物换星移:景致改变,星辰移动。形容时序世事的变迁。时过境迁:时间 过去了,环境或情况也随之改变了。抱残守缺:(1)固守陈旧残缺的东西不放。 形容保守、不知改进。(2)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坚如磐石:形容 人立场、观点、主张等固定专一,毫不动摇。白驹过隙:看见白驹在缝隙前飞快
江苏省淮阴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张玉群 刘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中,读音有三处错误的一项是(B/ C) A.踮(diān)起 思忖(cǔn) 肴馔(zhuàn) 颠簸(bō) 饿 殍(piǎo)遍野 B.蓊(wēng)郁 水泵(bèng) 魁梧(wú) 违拗(ào) 翘 (qiǎo)首以盼 C.奢侈(chi) 轮廓(kuò) 酾酒(shì) 田塍(chéng) 汗 流浃(jiá)背 D.倚(yǐ)托 嗥叫(áo) 鬼祟(suì) 抹煞 (shà) 余音袅袅(niǎo) 1、B\C(A.踮 diǎn,簸 bǒB. 蓊 wěng,翘 qiáo 魁梧 wu C. 侈 chǐ, 酾 shī, 浃 jiāD. 嗥 háo,煞 shā)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两组相同的一项是(C ) A.犄角/掎角之势 饮啜/缀点 玫瑰/瑰丽 一栋/一幢 B.绰起/绰绰有余 缉拿/舟楫 藐视/悠邈 蓦地/招 募 C. 余暇/闻名遐迩 纤弱/拉纤 妥帖/字帖 嬉游/嘻笑 D. 寒暄/煊赫一时 撩起/潦草 违拗/执拗 惊蛰/螫针 2、C 余暇/闻名遐迩 xiá,嬉游/嘻笑 xī(B. 藐视/悠邈 miǎo D. 寒暄/煊赫一时 xuān) 3、下列选项中都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铩羽而归 方兴末艾 含辛如苦 敷衍 B.按奈不住 怨天忧人 真知卓见 蛰居 C.枉自菲薄 出类拨萃 按步就班 皇悚 D.入不付出 苟延残喘 望洋心叹 震憾 3、C. 妄自菲薄,出类拔萃,按部就班,惶悚(A.方兴未艾,含辛茹苦 B.按捺不住, 怨天尤人,真知灼见 D. 入不敷出,望洋兴叹,震撼)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 用。及至__________,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__________,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_________,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 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白驹过隙 B.物换星移 坚如磐石 昙花一现 C.时过境迁 坚如磐石 白驹过隙 D.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4.D 物换星移:景致改变,星辰移动。形容时序世事的变迁。时过境迁:时间 过去了,环境或情况也随之改变了。抱残守缺:(1)固守陈旧残缺的东西不放。 形容保守、不知改进。(2)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坚如磐石:形容 人立场、观点、主张等固定专一,毫不动摇。白驹过隙:看见白驹在缝隙前飞快
地驰过。形容时光过得极快。昙花一现:比喻人或事物存在的时间很短,刚一出 现就迅速消失了。 5、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请从语言的简明、连贯、 得体等角度加以修改。(3分) 敬爱的老师: 您好!您渊博的知识启迪我的智慧,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我的人生一直 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我的成长离不开您无微不至的悉心培养。……虽然我毕 业了,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您的教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会经常光临寒 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园! 学生:xxx x月x日 ①简明 ②连贯: ③得体: 5、①用语不简明,将“无微不至”删去;(1分) ②语言不连贯,应将“我的人生一直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改为“您亲切的话 语激励我的人生”;(1分) ③用语不得体,“光临寒舍”应改为“登门拜访”。(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 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为五 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这】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更换】其号。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走 乎日【太阳】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 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姑且】以志【记述】吾之 乐【乐趣】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泂庭之野,阅大战于涿【zhuo 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空闲】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日天子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哀【怜悯,同情】之,赐其骸骨【乞骸骨:古代 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使得与此五物偕【俱,共同】返于田 庐,庶几【差不多】偿【实现,满足】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地驰过。形容时光过得极快。昙花一现:比喻人或事物存在的时间很短,刚一出 现就迅速消失了。 5、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请从语言的简明、连贯、 得体等角度加以修改。(3 分) 敬爱的老师: 您好!您渊博的知识启迪我的智慧,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我的人生一直 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我的成长离不开您无微不至的悉心培养。……虽然我毕 业了,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您的教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会经常光临寒 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园! 学生:ⅹⅹⅹ ⅹ月ⅹ日 ①简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用语不简明,将“无微不至”删去;(1 分) ②语言不连贯,应将“我的人生一直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改为“您亲切的话 语激励我的人生”; (1 分) ③用语不得体,“光临寒舍”应改为“登门拜访”。 (1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9 分)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 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为五一 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这】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更换】其号。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走 乎日【太阳】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 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姑且】以志【记述】吾之 乐【乐趣】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zhuō】 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空闲】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 日天子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哀【怜悯,同情】之,赐其骸骨【乞骸骨:古代 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使得与此五物偕【俱,共同】返于田 庐,庶几【差不多】偿【实现,满足】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 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安逸】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 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 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 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 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祖上 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 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 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 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 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 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 下我的乐趣罢了 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 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 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 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 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 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 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 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 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 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 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 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 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 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辨论吧,区区 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不久,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 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 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 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 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 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 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 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安逸】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 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 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 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祖上 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 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 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 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 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 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 下我的乐趣罢了。” 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 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 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 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 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 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 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 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 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 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 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 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 “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 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 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 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不久,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 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 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 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 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 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 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 佚:散 失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 惊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 患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 其去宜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 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 6、D(佚:安逸) 7、B①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 ⑤是一般读书人的情况; ⑥是欧阳修的去职理由。 8、B(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分) 9、(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 岂……乎”各1分)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 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虽、响、状语后置、喻各1分) 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 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 佚:散 失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 分)( )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 惊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 患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 其去宜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 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 了。 6、D(佚:安逸) 7、B ①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 ⑤是一般读书人的情况; ⑥是欧阳修的去职理由。 8、B(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 分) ▲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 分) ▲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 分) ▲ 9、(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 “岂……乎”各 1 分)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 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虽、响、状语后置、喻各 1 分) (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 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 1 分)
三、诗词鉴赏 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1)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2)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3)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分) 10.(1)(3分)由惜春(1分)到思归(1分)再到怀人(1分)。 (2)(3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 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摯 (3)(4分)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以“鸳聋”喻夫妻(有情人) 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 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 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 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诗词鉴赏: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 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 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 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 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 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 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 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 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 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 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 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 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 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 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 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 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 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
三、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⑴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 分) ⑵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 分) ⑶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 分) 10.⑴(3 分)由惜春(1 分)到思归(1 分)再到怀人(1 分)。 ⑵(3 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 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 (1 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⑶(4 分) 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 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 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 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 分;表达效果分析,1 分。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 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诗词鉴赏: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 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 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 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 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 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 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 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 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 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 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 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 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 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 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 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 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 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
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 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 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 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 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 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2)举酒属客, (苏轼《赤壁赋》)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 可怪也欤! (4)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5)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上》 11、(1)惟江上之清风,取之无禁(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发愤忘食,(5)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 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个老兵的签名 樊碧贞 新兵下连时,他被分配到卡苏里哨所,他随着给养车上的哨所。 已是6月,透过车窗他却看到了远处山顶上的积雪。他突然兴奋地哼起了歌儿。 司机直是摇头。 车不能往前开了,他必须徒步上山去。凝神一望,他不禁吃了一惊。来时的路全 悬在峭壁上。一只被惊起的鹰掠过他的头顶,顺着岩壁冲向峰顶 我也会上去的,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 他浑身是劲。真得感谢新兵连那阵的队列、擒敌和体能训练。那时的训练很苦, 有的兵上厕所蹲下去就起不来,非得旁人架着胳膊才能站起。他很用功,各项考 核都是优。 有备而来,自然不怕。终于,他看到了哨所前迎风飘扬的红旗。他想再往前几步 却挪不动脚。胸腔里的肺如同炸裂般难受,以至于他不得不弓着身子蹲下去。那 刻,他明白了司机为什么摇头 有个人迎了上来,立正,军礼。没有过多的介绍,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然 后,他背上的背包被取了过去 别紧张,这是髙原反应,过一阵子就没事了。他知道,说这话的是老兵 哨所只有他和老兵。听给养车的司机说,老兵已经在这里守了四年零六个月。按 例,每两年这里就会送走一位老兵,也会迎来一位新兵。他很纳闷,老兵为什么 不挪动地方 哨所的生活很单调。每天天一亮,老兵就带着他去巡山
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 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 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 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 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 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1]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__________,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2)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可怪也欤! (4)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5)____________________,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上》 11、(1)惟江上之清风,取之无禁(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发愤忘食,(5)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 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一个老兵的签名 樊碧贞 新兵下连时,他被分配到卡苏里哨所,他随着给养车上的哨所。 已是 6 月,透过车窗他却看到了远处山顶上的积雪。他突然兴奋地哼起了歌儿。 司机直是摇头。 车不能往前开了,他必须徒步上山去。凝神一望,他不禁吃了一惊。来时的路全 悬在峭壁上。一只被惊起的鹰掠过他的头顶,顺着岩壁冲向峰顶。 我也会上去的,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 他浑身是劲。真得感谢新兵连那阵的队列、擒敌和体能训练。那时的训练很苦, 有的兵上厕所蹲下去就起不来,非得旁人架着胳膊才能站起。他很用功,各项考 核都是优。 有备而来,自然不怕。终于,他看到了哨所前迎风飘扬的红旗。他想再往前几步, 却挪不动脚。胸腔里的肺如同炸裂般难受,以至于他不得不弓着身子蹲下去。那 一刻,他明白了司机为什么摇头。 有个人迎了上来,立正,军礼。没有过多的介绍,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然 后,他背上的背包被取了过去。 别紧张,这是高原反应,过一阵子就没事了。他知道,说这话的是老兵。 哨所只有他和老兵。听给养车的司机说,老兵已经在这里守了四年零六个月。按 例,每两年这里就会送走一位老兵,也会迎来一位新兵。他很纳闷,老兵为什么 不挪动地方。 哨所的生活很单调。每天天一亮,老兵就带着他去巡山
老兵总走在前面,背挺得很直。他做不到。已经上来一段时间了,但每次巡山到 这里,他还是感到呼吸困难,头痛。他很奇怪,黑瘦黑瘦的老兵,脚下怎么就那 么有力 这里,是卡苏里哨所的最高处! 每次走到这里,老兵都会歇上十来分钟。老兵招呼他上去。他总是摇头。那顶上 除了有雪,什么都没有。不过,老兵上去了,站成了一棵笔直的树。 等老兵下来,他把自己的感觉说了,老兵只是憨憨地一笑:你上去就知道了。 那上面究竟有什么呢?非得要上去才知道。 老兵不愿说,他也不好强求。只想,等自己感觉好些,一定上去看看。 有一天,他忍着不适爬了上去。顶上什么也没有。他有些生气,责问老兵为何捉 弄人。 老兵不生气。拉了他一把,站这看,往远处看。看到什么了? 只有连绵不断的山 还有什么? 茫茫的雾。 还有什么? 没有了。 怎么会呢?应该看得见竹篱小院,屋旁有髙髙的草垛儿,还有两只母鸡躲在草垛 下。旁边,青竹竿上有还在滴水的衣裳… 可是这些,他根本没有看见。该不会是老兵的幻觉吧。 他攥了攥老兵的胳膊。老兵回过头来,眼里竟然有了泪花。 莫不是老兵想家了?他的好奇心一下子上来了。那个竹篱小院是你家? 老兵先是摇头,后又点了点头。 他更是一头雾水,想再问点什么,老兵却说,回去吧。 他跟在老兵身后,从夏天走进冬天。 下雪了,好大的一场雪。哨所外的雪花飘落有声。他睡不着,他知道老兵也没睡 也不知道咱老家下雪没有?他自言自语 想家了?老兵搭话了。 有点,你呢 相 你在这儿都四年多了,已是超期服役了。为什么不下去呢? 老兵没有回答,却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在老兵还是新兵的时候,这哨所里也有一个老兵。那个老兵每天也带着他去巡山 每次也总走在他的前面。老兵的背挺得很直。老兵每次经过山顶的时候都会呆上 十多分钟。他跟着上去看过,什么都没有。 我看到的跟你一样。他接过话茬。但那个老兵看到的不一样 为什么呢? 当你心里装有了一个地方,再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那个老兵呢? 他永远守在了这里。本来,开春他就要下山去的。那个竹篱小院等着他。谁知道 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去接应山下送来的给养,他走在前面,意外地滑下去了 老兵有些哽咽。 他接过照片,真的就看到了那个竹篱小院,高高的柴垛,还有两只母鸡躲在草垛 下。旁边,青竹竿上有还在滴水的衣裳…
老兵总走在前面,背挺得很直。他做不到。已经上来一段时间了,但每次巡山到 这里,他还是感到呼吸困难,头痛。他很奇怪,黑瘦黑瘦的老兵,脚下怎么就那 么有力。 这里,是卡苏里哨所的最高处! 每次走到这里,老兵都会歇上十来分钟。老兵招呼他上去。他总是摇头。那顶上 除了有雪,什么都没有。不过,老兵上去了,站成了一棵笔直的树。 等老兵下来,他把自己的感觉说了,老兵只是憨憨地一笑:你上去就知道了。 那上面究竟有什么呢?非得要上去才知道。 老兵不愿说,他也不好强求。只想,等自己感觉好些,一定上去看看。 有一天,他忍着不适爬了上去。顶上什么也没有。他有些生气,责问老兵为何捉 弄人。 老兵不生气。拉了他一把,站这看,往远处看。看到什么了? 只有连绵不断的山。 还有什么? 茫茫的雾。 还有什么? 没有了。 怎么会呢?应该看得见竹篱小院,屋旁有高高的草垛儿,还有两只母鸡躲在草垛 下。旁边,青竹竿上有还在滴水的衣裳…… 可是这些,他根本没有看见。该不会是老兵的幻觉吧。 他攥了攥老兵的胳膊。老兵回过头来,眼里竟然有了泪花。 莫不是老兵想家了?他的好奇心一下子上来了。那个竹篱小院是你家? 老兵先是摇头,后又点了点头。 他更是一头雾水,想再问点什么,老兵却说,回去吧。 他跟在老兵身后,从夏天走进冬天。 下雪了,好大的一场雪。哨所外的雪花飘落有声。他睡不着,他知道老兵也没睡。 也不知道咱老家下雪没有?他自言自语。 想家了?老兵搭话了。 有点,你呢? 想。 你在这儿都四年多了,已是超期服役了。为什么不下去呢? 老兵没有回答,却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在老兵还是新兵的时候,这哨所里也有一个老兵。那个老兵每天也带着他去巡山。 每次也总走在他的前面。老兵的背挺得很直。老兵每次经过山顶的时候都会呆上 十多分钟。他跟着上去看过,什么都没有。 我看到的跟你一样。他接过话茬。但那个老兵看到的不一样。 为什么呢? 当你心里装有了一个地方,再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那个老兵呢? 他永远守在了这里。本来,开春他就要下山去的。那个竹篱小院等着他。谁知道 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去接应山下送来的给养,他走在前面,意外地滑下去了…… 老兵有些哽咽。 他接过照片,真的就看到了那个竹篱小院,高高的柴垛,还有两只母鸡躲在草垛 下。旁边,青竹竿上有还在滴水的衣裳……
背后有一行字:守好这个家。落款:老 兵! 【小说引读】 1、把握这篇小说的关节点 1小说开头部分对于雪山的观察与感受,看起来幼稚、浮躁,实际上体现了他积 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部分内容下文新战士上山时发生高原反应形成照应,又为 后文表现能够坚守岗哨、承继老战士的优良传统埋下伏笔。 2老兵带新兵巡山,每次到哨所最高处,老兵都会站上去远眺,说是看到了一个 竹篱小院。这一部分设置悬念,为老兵讲已逝老兵的故事设伏。 3老兵讲已逝老兵的故事。这一部分与前文照应,表现了边哨战士舍小家守大家 的牺牲精神。 2、小说主题概括 小说赞颂了边哨战士舍小家守大家的牺牲精神,并表明这样的精神会不 断传递下去 12.小说为什么从“我”对雪山的观察和感受写起?(4分)【环境描写作用】 12、答案:①设置背景,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塑造老兵的形象铺垫;③暗 示小说主题。(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13.简要概括小说中带“我”的老兵形象。(4分)【概括人物形象】 13、答案:①热爱祖国;②忠于职守;③毅力坚定;④不怕吃苦:⑤关爱新兵 ⑥坚守承诺。 (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14.这篇小说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分析小说构思】 14、答案:①明线与暗线交织(明线是写带“我”的老兵,暗线是写已逝的老兵); ②顺序与插叙相结合;③铺垫照应自然。(每点2分) 15.结合全文,理解“守好这个家”的丰富含义。(6分)【句意理解】 15、答案:①这个家既指已逝老兵家乡的竹篱小院,也指国防哨所;②是已逝老 兵的嘱托与期望;③是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 ①翻译家王永年精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他勤于翻译,译著等身, 《欧·亨利小说全集》《十日谈》《约婚夫妇》,还有《博尔赫斯全集》中绝大 部分的篇章都出自他的译笔。 ②王永年女儿王绛说:“父亲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只是在照顾他的八个月甲,讲 到自己的生平,他总是说,你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好好做学问,要终生学习。 在王绛的印象里,父亲在新华社上班的时候,为了多做一点文学的翻译工作,每 天三四点钟就起来。 ③翻译家赵德明表示,王永年在外语、中文、历史、文化上具有全方位的才学, 并能把原文吃透,译作传神、忠实、精彩,文字也好。尽管因为翻译那些严肃高 雅、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论的作品,王永年得到业界内外的推崇,但他却因为翻译 《在路上》,收获了更广泛的关注。英美文学专家陆建德说:“听说他翻译凯魯 亚克的《在路上》,我很吃惊,这本书年轻人很喜欢,他这样一个资深译者翻译
背后有一行字:守好这个家。落款:老 兵! 【小说引读】 1、把握这篇小说的关节点: 1 小说开头部分对于雪山的观察与感受,看起来幼稚、浮躁,实际上体现了他积 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部分内容下文新战士上山时发生高原反应形成照应,又为 后文表现能够坚守岗哨、承继老战士的优良传统埋下伏笔。 2 老兵带新兵巡山,每次到哨所最高处,老兵都会站上去远眺,说是看到了一个 竹篱小院。这一部分设置悬念,为老兵讲已逝老兵的故事设伏。 3 老兵讲已逝老兵的故事。这一部分与前文照应,表现了边哨战士舍小家守大家 的牺牲精神。 2、小说主题概括: 小说赞颂了边哨战士舍小家守大家的牺牲精神,并表明这样的精神会不 断传递下去。 12.小说为什么从“我”对雪山的观察和感受写起?(4 分)【环境描写作用】 12、答案:①设置背景,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塑造老兵的形象铺垫;③暗 示小说主题。(1 点 1 分,2 点 2 分,3 点 4 分) 13.简要概括小说中带“我”的老兵形象。(4 分)【概括人物形象】 13、答案:①热爱祖国;②忠于职守;③毅力坚定;④不怕吃苦;⑤关爱新兵; ⑥坚守承诺。 (每点 1 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14.这篇小说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 分)【分析小说构思】 14、答案:①明线与暗线交织(明线是写带“我”的老兵,暗线是写已逝的老兵); ②顺序与插叙相结合;③铺垫照应自然。(每点 2 分) 15.结合全文,理解“守好这个家”的丰富含义。(6 分) 【句意理解】 15、答案:①这个家既指已逝老兵家乡的竹篱小院,也指国防哨所;②是已逝老 兵的嘱托与期望;③是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每点 2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 “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 ①翻译家王永年精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他勤于翻译,译著等身, 《欧·亨利小说全集》《十日谈》《约婚夫妇》,还有《博尔赫斯全集》中绝大 部分的篇章都出自他的译笔。 ②王永年女儿王绛说:“父亲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只是在照顾他的八个月里,讲 到自己的生平,他总是说,你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好好做学问,要终生学习。” 在王绛的印象里,父亲在新华社上班的时候,为了多做一点文学的翻译工作,每 天三四点钟就起来。 ③翻译家赵德明表示,王永年在外语、中文、历史、文化上具有全方位的才学, 并能把原文吃透,译作传神、忠实、精彩,文字也好。尽管因为翻译那些严肃高 雅、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论的作品,王永年得到业界内外的推崇,但他却因为翻译 《在路上》,收获了更广泛的关注。英美文学专家陆建德说:“听说他翻译凯鲁 亚克的《在路上》,我很吃惊,这本书年轻人很喜欢,他这样一个资深译者翻译
的多是经典作品,要翻译嬉皮士文化的代表作,是一种挑战,他的勇气和精神令 人钦佩。” ④出版人赵武平回忆说:“以我看,译文的风格再明显,如果没有以准确为基础, 就离原作比较远。王先生的翻译没有匠气。他的汉语修养很髙,翻译最明显的特 点是准确、通俗,不会转文。”事实上,生前接受采访时,王永年多次表示自己 并不喜欢《在路上》,但他还是花了十个月时间一点一点把它翻译完。有些人不 能理解,为什么不喜欢还要翻译?他表示:“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不喜欢这样 消极的小说,但可以介绍它是怎么回事。” ⑤有人问他为何翻译了如此多的文学作品,他想了半日,也只是诚实地说:“为 了谋生。”赵武平说:“王先生经历过‘反右’,晚年坦承当时也有‘不由自主 的时候。他翻译作品,在特殊年代里也有一些是‘完成任务’,有些他自己并不 满意,但是他能实话实说。” ⑥或许,王永年留给后世的,除了沉甸甸的文学翻译遗产,就是这种堪为典范的 职业精神。在他看来,世上没什么不好翻译的东西。“反正你看懂原文,你有一 定的中文基础,你就能够表达出来。”“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定时定量,并不 累的 (摘自《文学报》,有删改) 16.文章第②段引用王绛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17.从文中看,王永年因翻译《在路上》而受到更广泛关注的因素有哪些?(6 分) 18.结合全文,概括王永年在翻译上取得丰硕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16.(6分)①借女儿之口,间接说明诫于做人、恒于学问是王永年一生的追求; ②再现王永年生前的活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感,有力地证明了作者对王永年 的认识; ③为下文王永年在特殊年代里完成不满意的“任务”而能实话实说作铺垫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7.(6分)①资深翻译家挑战非经典作品,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 ②王永年的翻译准确、通俗,没有匠气; ③翻译《在路上》,让中国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了嬉皮士文化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8.(6分)①深厚的语言素养:精通多种语言,有深厚的中文功底 ②学识全面:不仅精通各种语言,在历史、文化上也具有全方位的才学; ⑧治学严谨:翻译以准确为基础,尊重原文,并形成个人翻译风格; ④勤于工作:定时定量,每天翻译,笔耕不辍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 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 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的多是经典作品,要翻译嬉皮士文化的代表作,是一种挑战,他的勇气和精神令 人钦佩。” ④出版人赵武平回忆说:“以我看,译文的风格再明显,如果没有以准确为基础, 就离原作比较远。王先生的翻译没有匠气。他的汉语修养很高,翻译最明显的特 点是准确、通俗,不会转文。”事实上,生前接受采访时,王永年多次表示自己 并不喜欢《在路上》,但他还是花了十个月时间一点一点把它翻译完。有些人不 能理解,为什么不喜欢还要翻译?他表示:“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不喜欢这样 消极的小说,但可以介绍它是怎么回事。” ⑤有人问他为何翻译了如此多的文学作品,他想了半日,也只是诚实地说:“为 了谋生。”赵武平说:“王先生经历过‘反右’,晚年坦承当时也有‘不由自主’ 的时候。他翻译作品,在特殊年代里也有一些是‘完成任务’,有些他自己并不 满意,但是他能实话实说。” ⑥或许,王永年留给后世的,除了沉甸甸的文学翻译遗产,就是这种堪为典范的 职业精神。在他看来,世上没什么不好翻译的东西。“反正你看懂原文,你有一 定的中文基础,你就能够表达出来。”“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定时定量,并不 累的。” (摘自《文学报》,有删改) 16.文章第②段引用王绛的话,有什么作用?(6 分) 17.从文中看,王永年因翻译《在路上》而受到更广泛关注的因素有哪些?(6 分) 18.结合全文,概括王永年在翻译上取得丰硕成就的主要原因。(6 分) 16. (6 分)①借女儿之口,间接说明诚于做人、恒于学问是王永年一生的追求; ②再现王永年生前的活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感,有力地证明了作者对王永年 的认识; ③为下文王永年在特殊年代里完成不满意的“任务”而能实话实说作铺垫。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 17. (6 分)①资深翻译家挑战非经典作品,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 ②王永年的翻译准确、通俗,没有匠气; ③翻译《在路上》,让中国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了嬉皮士文化。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 18. (6 分)①深厚的语言素养:精通多种语言,有深厚的中文功底; ②学识全面:不仅精通各种语言,在历史、文化上也具有全方位的才学; ③治学严谨:翻译以准确为基础,尊重原文,并形成个人翻译风格; ④勤于工作:定时定量,每天翻译,笔耕不辍。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七、作文(7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70 分)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 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 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 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 来 (选自[阿富汗]乌尔法特《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评讲 、总体印象 从作文批阅情况看,本次作文学生偏题较多,审题这一块上问题很大, 许多学生打擦边球,写成“水”、“珍惜水资源”、“劳动最光荣”、“珍惜” 珍惜拥有”、“知足常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存在问题 1、偏题严重,对材料作文理解能力欠缺,对材料作文的立意缺少方法。 2、题目拟得不好,不能直接显示文章中心主旨,显示学生拟题能力欠缺, 有的学生甚至忘记加文题。 3、记叙文写作能力缺失,选材老套,远离生活,思想单薄。 4、写议论文,文章缺少章法,结构混乱,说理空洞,许多学生甚至大段引 用提供的材料来敷衍字数 5、语言基本功差,病句较多,错别字多,缺少文采。如“不经(禁)大为 赞同”、“雪中送碳(炭)”、“箫(萧)瑟”、“选则(择)” 6、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一逗到底,问号、感叹号,该用而不用。 7、滥加题记。一些同学加了一些毫无哲理、毫无文、毫无必要的题记。 如“没有付出,便没有回报的价值 题记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记住 它的美丽,却忘记了它背后的汗水和血水。一题记” 三、评分档次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 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 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 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 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高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原始材料】 同是一条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 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水,本来是没有任何 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只有 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 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 来。 (选自[阿富汗]乌尔法特《生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评讲 一、总体印象 从作文批阅情况看,本次作文学生偏题较多,审题这一块上问题很大, 许多学生打擦边球,写成“水”、“珍惜水资源”、“劳动最光荣”、“珍惜”、 “珍惜拥有”、“知足常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二、存在问题 1、偏题严重,对材料作文理解能力欠缺,对材料作文的立意缺少方法。 2、题目拟得不好,不能直接显示文章中心主旨,显示学生拟题能力欠缺, 有的学生甚至忘记加文题。 3、记叙文写作能力缺失,选材老套,远离生活,思想单薄。 4、写议论文,文章缺少章法,结构混乱,说理空洞,许多学生甚至大段引 用提供的材料来敷衍字数 。 5、语言基本功差,病句较多,错别字多,缺少文采。 如“不经(禁)大为 赞同 ”、“ 雪中送碳(炭)”、“ 箫(萧)瑟”、“选则(择)” 6、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一逗到底,问号、感叹号,该用而不用。 7、滥加题记。一些同学加了一些毫无哲理、毫无文采、毫无必要的题记。 如“没有付出,便没有回报的价值。——题记”、“成功的花儿,人们只记住 它的美丽,却忘记了它背后的汗水和血水。——题记” 三、评分档次 一类卷(63-70 分) 基准分 67 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 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 分) 基准分 57 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 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 分) 基准分 45 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 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 分) 基准分 29 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 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 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 400 字。 【原始材料】 同是一条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 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水,本来是没有任何 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只有 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