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疆的民族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一般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 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 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自 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1884年正式建立新 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 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 市:87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以及853 个乡镇,其中包括43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8万人。 新疆古称西域,自进入有史的时期以来,就是一个多种部落、部族、民 族共存,多种语言、文字同在,多种宗教并列的多元文化的区域。从先秦开 始至清代,在西域生活和活动的有过众多部落、部族和民族。它们主要是: 古代的塞人、汉人、匈奴人、羌人、乌孙人、大月氏人、吐火罗人、鲜卑人、 柔然人、突厥人、回鹘人、吐蕃人、蒙古人以及清代以来形成的维吾尔、汉、 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新中国解放后,国家积极支援边疆经济社会文化 建设,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现实容貌基本 确定。 目前新疆是我因民族成分最多的省(区)之一,现居住着53个民族(新 疆宗教局网,但新疆人民政府网的数据是47个民族),据新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新疆总人口数达218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共1306万,占总人口的 59.9%,汉族874万,占总人口的40.1%。其中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 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达斡尔 等13个世居民族。其中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 塔尔族,塔吉克族,回族,共七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撒拉族、东乡族、 保安族的主体一般不在新疆。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为新疆带来了丰富
第三章 新疆的民族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一般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 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 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权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自 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1884 年正式建立新 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 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 年 10 月 1 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新疆现有 14 个地、州、市,其中包括 5 个自治州、7 个地区、2 个地级 市;87 个县(市),其中包括 32 个边境县(市)、6 个民族自治县;以及 853 个乡镇,其中包括 43 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 14 个师,175 个农牧团场,总人口 258 万人。 新疆古称西域,自进入有史的时期以来,就是一个多种部落、部族、民 族共存,多种语言、文字同在,多种宗教并列的多元文化的区域。从先秦开 始至清代,在西域生活和活动的有过众多部落、部族和民族。它们主要是: 古代的塞人、汉人、匈奴人、羌人、乌孙人、大月氏人、吐火罗人、鲜卑人、 柔然人、突厥人、回鹘人、吐蕃人、蒙古人以及清代以来形成的维吾尔、汉、 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新中国解放后,国家积极支援边疆经济社会文化 建设,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现实容貌基本 确定。 目前新疆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区)之一,现居住着 53 个民族(新 疆宗教局网,但新疆人民政府网的数据是 47 个民族),据新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新疆总人口数达 2181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共 1306 万,占总人口的 59.9%,汉族 874 万,占总人口的 40.1%。其中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 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达斡尔 等 13 个世居民族。其中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 塔尔族,塔吉克族,回族,共七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撒拉族、东乡族、 保安族的主体一般不在新疆。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为新疆带来了丰富
多彩而又底蕴厚重的特色民族文化。 新疆的13个世居民族,依语言划分,大体可以分为操突厥语诸族和操 非突厥语诸族两大类;依宗教信仰区分,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 克、回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其他为非伊斯兰教诸族:依社会经济生活区分, 除各族城镇居民外,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以游牧业为主,其他民 族以农业为主:按传统的生活区域分,维吾尔族主要居住于南疆,柯尔克孜 族主要居住于南疆西部,塔吉克族主要居住于帕米尔高原,蒙古族和哈萨克 族主要居住在北疆,锡伯族主要聚居于伊犁,其他各族则散居于天山南北。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在各族的血统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这些民族彼此依存、不可分离、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构成了几千来新疆民族变迁的历史。 一、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本民族的自称,一般认为含有“联合”、“协助”的意思。维吾 尔族的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 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中一个药罗葛氏为核心的袁纥部。北 周至隋唐时“丁零”被称为“铁勒”,在铁勒部落中,以阿史那氏为核心建 立了突厥汗国,维吾尔的族源一一回纥是其中的属部。公元605一618年, 回纥部落联合附近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组成回纥部落联盟,反抗突 厥的压迫。744年,首领骨力裴罗在唐朝协助下灭了突厥汗国,建立了“回 纥汗国”。788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书唐朝,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改回 纥为“回鹘”。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所破,余众分三支西迁,分为河西 回鹘(或甘州回鹘)、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和喀喇汗王朝(即黑汗王朝 或葱岭西回鸭)。高昌回鹘以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和高昌为中心,建立 了高昌回鹘汗国,疆域大致是今天的吐鲁番地区,迁居这里的回鹘人由原来 的游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方式,居民普遍信奉 佛教和摩尼教。 由庞特勒等人率领的15个部落向西迁移,辗转到中亚地区,后来势力 发展到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喀喇汗王朝,也就是今天的喀什地区
多彩而又底蕴厚重的特色民族文化。 新疆的 13 个世居民族,依语言划分,大体可以分为操突厥语诸族和操 非突厥语诸族两大类;依宗教信仰区分,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 克、回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其他为非伊斯兰教诸族;依社会经济生活区分, 除各族城镇居民外,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以游牧业为主,其他民 族以农业为主;按传统的生活区域分,维吾尔族主要居住于南疆,柯尔克孜 族主要居住于南疆西部,塔吉克族主要居住于帕米尔高原,蒙古族和哈萨克 族主要居住在北疆,锡伯族主要聚居于伊犁,其他各族则散居于天山南北。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在各族的血统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这些民族彼此依存、不可分离、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构成了几千来新疆民族变迁的历史。 一、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本民族的自称,一般认为含有“联合”、“协助”的意思。维吾 尔族的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 3 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 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中一个药罗葛氏为核心的袁纥部。北 周至隋唐时“丁零”被称为“铁勒”,在铁勒部落中,以阿史那氏为核心建 立了突厥汗国,维吾尔的族源——回纥是其中的属部。公元 605—618 年, 回纥部落联合附近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组成回纥部落联盟,反抗突 厥的压迫。744 年,首领骨力裴罗在唐朝协助下灭了突厥汗国,建立了“回 纥汗国”。788 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书唐朝,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改回 纥为“回鹘”。840 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所破,余众分三支西迁,分为河西 回鹘(或甘州回鹘)、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和喀喇汗王朝(即黑汗王朝 或葱岭西回鹘)。高昌回鹘以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和高昌为中心,建立 了高昌回鹘汗国,疆域大致是今天的吐鲁番地区,迁居这里的回鹘人由原来 的游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方式,居民普遍信奉 佛教和摩尼教。 由庞特勒等人率领的 15 个部落向西迁移,辗转到中亚地区,后来势力 发展到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喀喇汗王朝,也就是今天的喀什地区
10世纪,喀喇汗王朝萨图克汗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教。略 喇汗王朝以圣战的旗帜向东扩展,并征服了和田地区,和田地区也皈依了伊 斯兰教。到11世纪初,在塔里木盆地只有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鹘东西两个 回鹘人的政权对峙了。 13世纪,蒙古军队进入新疆南部,这里成了察合台汗国的辖地,进入天 山以南的蒙古人逐渐的突厥化,一部分蒙古贵族皈依了伊斯兰教,蒙古统治 者把回鹘称作“畏吾儿”,此时东西两部的信仰仍然不同。到1506年,叶尔 羌汗国才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统一了塔里木盆地,取代了佛教对东疆的影响, 天山以南的居民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上得到真正完全的统一,所有居 民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得以产生和确立,西迁回鹘和塔里木盆地土著 居民经过长期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维吾尔族。清朝时称维吾尔族为缠回,民 国二十四年(1935年)起称作维吾尔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维吾尔 族民众的意愿统称为维吾尔族。 简单的说,近代维吾尔族的族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回鹘汗国 的崩溃在9世纪从蒙古高原西迁过来的回鹘人:另一部分是新疆(主要是南 疆)土著居民中的大部分人。 新疆的维吾尔族有1001万人(2009年),主要聚居在南疆,北疆也不少。 人口的多少直接会影响地区文化的形成,从人数看喀什、和田、阿克苏、伊 犁、吐鲁番地区是维吾尔人的聚居区,文化可用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 北疆伊犁地区,东疆吐鲁番地区来划分。 作为新疆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无论在语言文字、 宗教信仰还是民间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维吾尔族开朗豁 达,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做事敏捷,善于经商。文化的主要特点:其一是 文化变迁较为显著。维吾尔先民在840年西迁之前,在蒙古大草原过着迁徙 游牧的生活,自西迁之后,由草原游牧社会转变为农耕兼畜牧、狩猎和工商 社会:饮食由牛羊肉乳酪文化型转变成麦米牛羊乳酪文化型:居住由逐水草 迁徙生活改为城廓定居生活:服饰由素简而趋于华丽,甚至有金银珠宝之饰: 宗教由萨满教、摩尼教改奉佛教,最后皈依伊斯兰教:文字由突厭文、回鹘
10 世纪,喀喇汗王朝萨图克汗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教。喀 喇汗王朝以圣战的旗帜向东扩展,并征服了和田地区,和田地区也皈依了伊 斯兰教。到 11 世纪初,在塔里木盆地只有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鹘东西两个 回鹘人的政权对峙了。 13 世纪,蒙古军队进入新疆南部,这里成了察合台汗国的辖地,进入天 山以南的蒙古人逐渐的突厥化,一部分蒙古贵族皈依了伊斯兰教,蒙古统治 者把回鹘称作“畏吾儿”,此时东西两部的信仰仍然不同。到 1506 年,叶尔 羌汗国才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统一了塔里木盆地,取代了佛教对东疆的影响, 天山以南的居民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上得到真正完全的统一,所有居 民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得以产生和确立,西迁回鹘和塔里木盆地土著 居民经过长期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维吾尔族。清朝时称维吾尔族为缠回,民 国二十四年(1935 年)起称作维吾尔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维吾尔 族民众的意愿统称为维吾尔族。 简单的说,近代维吾尔族的族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回鹘汗国 的崩溃在 9 世纪从蒙古高原西迁过来的回鹘人;另一部分是新疆(主要是南 疆)土著居民中的大部分人。 新疆的维吾尔族有 1001 万人(2009 年),主要聚居在南疆,北疆也不少。 人口的多少直接会影响地区文化的形成,从人数看喀什、和田、阿克苏、伊 犁、吐鲁番地区是维吾尔人的聚居区,文化可用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 北疆伊犁地区,东疆吐鲁番地区来划分。 作为新疆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无论在语言文字、 宗教信仰还是民间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维吾尔族开朗豁 达,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做事敏捷,善于经商。文化的主要特点:其一是 文化变迁较为显著。维吾尔先民在 840 年西迁之前,在蒙古大草原过着迁徙 游牧的生活,自西迁之后,由草原游牧社会转变为农耕兼畜牧、狩猎和工商 社会;饮食由牛羊肉乳酪文化型转变成麦米牛羊乳酪文化型;居住由逐水草 迁徙生活改为城廓定居生活;服饰由素简而趋于华丽,甚至有金银珠宝之饰; 宗教由萨满教、摩尼教改奉佛教,最后皈依伊斯兰教;文字由突厥文、回鹘
文转而使用察合台文和现在使用的在察合台文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的阿 拉伯字母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 的新文字。80年代初又恢复使用了老维吾尔文。其二是整合性。维吾尔文化 虽然历史上变迁较大,但不是一种文化更替另一种文化,而是在主体文化的 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伊斯兰文化、中国中原文化、希腊文化和印度文化整 合而成的,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体系。其三是伊斯兰文化占有较大比 重。维吾尔族文化的伊斯兰色彩较浓,伊斯兰文化渗透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 方面,无论是见面行礼、接待客人、人生礼仪、婚丧嫁娶等都具有浓厚的伊 斯兰文化色彩。 (一)文学 1.文学作品:《突厥语辞典》、《福乐智慧》 喀拉汗王朝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学遗产有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 辞典》、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艾哈买提·尤格纳克的《真 理的入门》、艾哈买提·雅萨惟的《箴言集》等。 《福乐智慧》:作者新疆喀什的诗人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 成书于1070年。这部13000多行的长诗,是维吾尔文学史上的典范作品。 其主要部分采用对话形式,具有诗剧性质。作品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法制,选贤 用能,公正地治理国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结构、阶级关系、道德规范、 哲学思想及富国强兵之道的一系列观点,成为学者们研究喀拉王朝的一部重 要典籍,由于它在艺术上的成就,对后世维吾尔文学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作者认为,要使国富兵强,首先要使人民富裕。为此,国家应以“公 正”为基石,要有良好的法度:执法者应对国人一视同仁。国君好比牧人, 庶民好比羊群:牧人必须看护好羊群,使之免遭野狼之害。国君对侍臣民, 要恩威并用,要崇尚知识,尊重学者,任用贤良,以知识和智慧治理国家。 今世短暂,幸运无常,国君无须聚敛财富,而应广积善德,留下好的名声。 书中还论述了大臣、将领、侍臣、司库大臣、使节等各类宫廷人员应具备 的条件,还论述了如何对待学者、诗人、农民、牧民、工匠、医生、贫民 等各阶层人民。通过这些,为人们勾画出了作者心目中的一幅理想之国的画
文转而使用察合台文和现在使用的在察合台文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的阿 拉伯字母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 的新文字。80 年代初又恢复使用了老维吾尔文。其二是整合性。维吾尔文化 虽然历史上变迁较大,但不是一种文化更替另一种文化,而是在主体文化的 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伊斯兰文化、中国中原文化、希腊文化和印度文化整 合而成的,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体系。其三是伊斯兰文化占有较大比 重。维吾尔族文化的伊斯兰色彩较浓,伊斯兰文化渗透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 方面,无论是见面行礼、接待客人、人生礼仪、婚丧嫁娶等都具有浓厚的伊 斯兰文化色彩。 (一)文学 1.文学作品:《突厥语辞典》、《福乐智慧》 喀拉汗王朝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学遗产有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 辞典》、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艾哈买提·尤格纳克的《真 理的入门》、艾哈买提·雅萨惟的《箴言集》等。 《福乐智慧》:作者新疆喀什的诗人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 成书于 1070 年。这部 13000 多行的长诗,是维吾尔文学史上的典范作品。 其主要部分采用对话形式,具有诗剧性质。作品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法制,选贤 用能,公正地治理国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结构、阶级关系、道德规范、 哲学思想及富国强兵之道的一系列观点,成为学者们研究喀拉王朝的一部重 要典籍,由于它在艺术上的成就,对后世维吾尔文学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作者认为﹐要使国富兵强﹐首先要使人民富裕。为此﹐国家应以“公 正”为基石﹐要有良好的法度﹔执法者应对国人一视同仁。国君好比牧人﹐ 庶民好比羊群﹔牧人必须看护好羊群﹐使之免遭野狼之害。国君对侍臣民﹐ 要恩威并用﹐要崇尚知识﹐尊重学者﹐任用贤良﹐以知识和智慧治理国家。 今世短暂﹐幸运无常﹐国君无须聚敛财富﹐而应广积善德﹐留下好的名声。 书中还论述了大臣﹑将领﹑侍臣﹑司库大臣﹑使节等各类宫廷人员应具备 的条件﹐还论述了如何对待学者﹑诗人﹑农民﹑牧民﹑工匠﹑医生﹑贫民 等各阶层人民。通过这些﹐为人们勾画出了作者心目中的一幅理想之国的画
面。这些对於抑制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贪得无厌,对协调君臣关系、统治 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都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企望统治者持法公正、抑制贪欲,使百姓 得以休养生息、和平安宁的愿望。 在诗中,诗人把知识作为认识的主要手段,宜传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有 了知识和智慧,就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而掌握知识和真理的目的,就在于促 进社会幸福。“人类有知识今天变得高大,因有知识才解开了自然的奥秘”, 他虽然认为劳动者低下无知,却承认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者是社会存在 的基础。在不少段落中,诗人还从国家兴亡的高度强调了法制的作用,如“暴 政如火,会把人焚毁:礼法如水,会养有万物”等不少名言警句,既形象又 简练。与此同时,诗人对伦理道德的教育及其社会功用也极为关注。尽管由 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中也时而流露出鄙视群众而抬高统治者的倾向,但 从总体看,仍是瑕不掩瑜。在政治主张方面,诗人极力反对保守,诸如“无 常对我来说不算缺点,大力革新我最喜欢”等不少诗句,都说明了这一点。 对当时各族人民依靠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动,诗人也予以高度 评价和热情讴歌:“他们从东到西经商,给你运来需要之物:…假若中国 商队之旗被人砍倒,你从哪里得到千万种珍宝!”诗人们,一方面从写诗来 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实的写照,能够为后人留下遐想 的空间。诗歌,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批判,让后人能 够客观全面的认识这个时代。 《突厥语辞典》是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词的词典,完成于11世纪 70年代.编著者是出生于喀什噶尔的维吾尔族伟大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 里。《突厥语大词典》系作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搜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 料于1072至1074年在巴格达编纂而成。它介绍了维吾尔族及其他突厥语部 族的源流及分布地域、典章制度、人文风尚、文化成就等多方面的情况,被 世界突厥学界公认为1世纪突厥人的百科全书,具有多学科的重大学术研 究价值。在该书词条的注释中收录格言、谚语300多条,诗歌及史诗片断约 240余段,按其内容、形式、韵律归纳分类,除有英雄史诗的片断外,还有
面。这些对於抑制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贪得无厌﹐对协调君臣关系﹑统治 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都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企望统治者持法公正﹑抑制贪欲﹐使百姓 得以休养生息﹑和平安宁的愿望。 在诗中,诗人把知识作为认识的主要手段,宣传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有 了知识和智慧,就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而掌握知识和真理的目的,就在于促 进社会幸福。“人类有知识今天变得高大,因有知识才解开了自然的奥秘”, 他虽然认为劳动者低下无知,却承认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者是社会存在 的基础。在不少段落中,诗人还从国家兴亡的高度强调了法制的作用,如“暴 政如火,会把人焚毁;礼法如水,会养育万物”等不少名言警句,既形象又 简练。与此同时,诗人对伦理道德的教育及其社会功用也极为关注。尽管由 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中也时而流露出鄙视群众而抬高统治者的倾向,但 从总体看,仍是瑕不掩瑜。在政治主张方面,诗人极力反对保守,诸如“无 常对我来说不算缺点,大力革新我最喜欢”等不少诗句,都说明了这一点。 对当时各族人民依靠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动,诗人也予以高度 评价和热情讴歌:“他们从东到西经商,给你运来需要之物;……假若中国 商队之旗被人砍倒,你从哪里得到千万种珍宝!”诗人们,一方面从写诗来 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实的写照,能够为后人留下遐想 的空间。诗歌,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批判,让后人能 够客观全面的认识这个时代。 《突厥语辞典》是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词的词典,完成于 11 世纪 70 年代.编著者是出生于喀什噶尔的维吾尔族伟大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 里。《突厥语大词典》系作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搜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 料于 1072 至 1074 年在巴格达编纂而成。它介绍了维吾尔族及其他突厥语部 族的源流及分布地域、典章制度、人文风尚、文化成就等多方面的情况,被 世界突厥学界公认为 11 世纪突厥人的百科全书,具有多学科的重大学术研 究价值。在该书词条的注释中收录格言、谚语 300 多条,诗歌及史诗片断约 240 余段,按其内容、形式、韵律归纳分类,除有英雄史诗的片断外,还有
劳动狩猎歌、征战诗歌、描绘大自然的季节歌、习俗歌、爱情诗歌以及关于 道德风尚、民族传统方面的训诚性诗作片断等等,从中可以窥见古代维吾尔 文学反映历史和现实的广度、深度及其艺术成就,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主要内容: 《突厥语大词典》约包含7500词条,采录的范围非常广泛。为了诠释 突厥语词的意义,作者还引用了许多谚语、格言、诗歌,还有叙事诗和散文 的片断。所以说,《突厥语大词典》不只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突厥语的语音学、 词汇学、语法学和方言学的系统而完备的知识、突厥语和阿拉伯语、波斯语 的比较语言学的知识,还包含下述内容: 一、介绍了突厥各部落,提供了有关这些部落的部分材料。麻赫穆德·喀 什噶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伊斯兰教观念的局限,比较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历 史事件。 二、记述了当时突厥一些部落居住的地区及其四界,对这一地区内的城 市、重要村镇、交通枢纽和山川的名称都有介绍,甚至还结合某一重要历史 事件举出了与一些地名有关的传闻掌故。 当然,由于历史己经推进了900多年,我们现在对书中所说突厥各部落 的理解不一定完全符合作者的原意。对有些部落(例为“秦”部落)所持的 确切对象和范围也有争议。但就总体来说,此书对我们了解当时突厥各部落 的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三、书中引用了各种体裁、各类题材的突厥语文学作品的片断242节, 谚语200余条。这部分内容可以称得起一部相当珍贵的中古时期突厥语文选, 它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观点。 四、提供了许多当时维吾尔人和其他突厥部落人民的物质及文化生活有 关的重要材料。譬如,词典中介绍了农牧业方面的许多词汇和常见的鸟兽、 农作物、草木的名称,并说明了它们的特征。这类材料有力的表明了当时农 牧业生产的发达程度。又如,词典中收录了一些医药学方面的词汇,还介绍 了常见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这就充分证明了民族医学在当时的高度发展。 五、词典对政权机构、品衔阶级、军事制度等方面的术语做了解释
劳动狩猎歌、征战诗歌、描绘大自然的季节歌、习俗歌、爱情诗歌以及关于 道德风尚、民族传统方面的训诫性诗作片断等等,从中可以窥见古代维吾尔 文学反映历史和现实的广度、深度及其艺术成就,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主要内容: 《突厥语大词典》约包含 7500 词条,采录的范围非常广泛。为了诠释 突厥语词的意义,作者还引用了许多谚语、格言、诗歌,还有叙事诗和散文 的片断。所以说,《突厥语大词典》不只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突厥语的语音学、 词汇学、语法学和方言学的系统而完备的知识、突厥语和阿拉伯语、波斯语 的比较语言学的知识,还包含下述内容: 一、介绍了突厥各部落,提供了有关这些部落的部分材料。麻赫穆德·喀 什噶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伊斯兰教观念的局限,比较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历 史事件。 二、记述了当时突厥一些部落居住的地区及其四界,对这一地区内的城 市、重要村镇、交通枢纽和山川的名称都有介绍,甚至还结合某一重要历史 事件举出了与一些地名有关的传闻掌故。 当然,由于历史已经推进了 900 多年,我们现在对书中所说突厥各部落 的理解不一定完全符合作者的原意。对有些部落(例为“秦”部落)所持的 确切对象和范围也有争议。但就总体来说,此书对我们了解当时突厥各部落 的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三、书中引用了各种体裁、各类题材的突厥语文学作品的片断 242 节, 谚语 200 余条。这部分内容可以称得起一部相当珍贵的中古时期突厥语文选, 它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观点。 四、提供了许多当时维吾尔人和其他突厥部落人民的物质及文化生活有 关的重要材料。譬如,词典中介绍了农牧业方面的许多词汇和常见的鸟兽、 农作物、草木的名称,并说明了它们的特征。这类材料有力的表明了当时农 牧业生产的发达程度。又如,词典中收录了一些医药学方面的词汇,还介绍 了常见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这就充分证明了民族医学在当时的高度发展。 五、词典对政权机构、品衔阶级、军事制度等方面的术语做了解释
六、词典提供了有关历法和天文的宝贵资料。譬,词典中列出了黄道十 二宫和许多星辰的名称。 此外,词典中还讲到突厥各部落人民喜爱的食品饮料及其制作加工方法, 提到乐器、居室、城郭的形制等等。这些对于了解当时突厥人的日常生活, 都是不可少的材料 2.史诗 维吾尔族史诗中,代表性作品首推乌古斯传(亦称《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它是迄今发现的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部古老的散文体史诗。反映了尚处于游 牧氏族部落社会阶段时期的维吾尔族先民信奉萨满教的原始风习,对苍狼的 图腾崇拜,及对周围其他古老部落名称的民俗学解释。史诗通过关于乌古斯 可汗南征北战的有声有色的描述,表现了乌古斯可汗的英雄气概和赫赫战 功,表达了各突厥游牧部落要求联合统一的愿望。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 言古朴生动。 3.民间故事 维吾尔族民间故事,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有的清幽淡雅:有的瑰丽神 奇;有的机智幽默:有的寄寓遥深,大多表现了劳动人民鲜明的爱憎是非观 念和顽强、乐观、风趣的民族性格特征。如描述一个吝啬刁钻的巴依不许长 工们在他门前树荫下歇凉,长工们集资买得荫影后,随着荫影的移动,跑到巴 依院子里、屋顶上开怀作乐,使得巴依叫苦不迭的《桑树荫影的故事》:流传 极广的《阿凡提的故事》,以及与之相类似的《毛拉则丁的故事》、《赛莱依·恰 坎的故事》等,都显示了维吾尔族民间文学诙谐幽默的情趣。《三条遗嘱》 之类的故事则具有较浓厚的讽喻色彩,它教有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 辛勤的劳动去谋求幸福。在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还有一类连环故事, 如流传于南疆喀什、和田一带的、包括36则故事的《鹦鹉的故事》、包括10 则故事的《国王阿扎旦和巴哈提亚尔》等。它们在结构上、情节内容上,都 明显反映出印度文学、阿拉伯一波斯文学的影响,这是由于新疆曾经处于丝 绸之路的枢纽,维吾尔族汲取了各种文化精粹的结果。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 还有包括动物故事在内的相当数量的寓言故事,它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维吾
六、词典提供了有关历法和天文的宝贵资料。譬,词典中列出了黄道十 二宫和许多星辰的名称。 此外,词典中还讲到突厥各部落人民喜爱的食品饮料及其制作加工方法, 提到乐器、居室、城郭的形制等等。这些对于了解当时突厥人的日常生活, 都是不可少的材料。 2.史诗 维吾尔族史诗中,代表性作品首推乌古斯传(亦称《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它是迄今发现的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部古老的散文体史诗。反映了尚处于游 牧氏族部落社会阶段时期的维吾尔族先民信奉萨满教的原始风习,对苍狼的 图腾崇拜,及对周围其他古老部落名称的民俗学解释。史诗通过关于乌古斯 可汗南征北战的有声有色的描述,表现了乌古斯可汗的英雄气概和赫赫战 功,表达了各突厥游牧部落要求联合统一的愿望。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 言古朴生动。 3.民间故事 维吾尔族民间故事,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有的清幽淡雅;有的瑰丽神 奇;有的机智幽默;有的寄寓遥深,大多表现了劳动人民鲜明的爱憎是非观 念和顽强、乐观、风趣的民族性格特征。如描述一个吝啬刁钻的巴依不许长 工们在他门前树荫下歇凉,长工们集资买得荫影后,随着荫影的移动,跑到巴 依院子里、屋顶上开怀作乐,使得巴依叫苦不迭的《桑树荫影的故事》;流传 极广的《阿凡提的故事》,以及与之相类似的《毛拉则丁的故事》、《赛莱依·恰 坎的故事》等,都显示了维吾尔族民间文学诙谐幽默的情趣。《三条遗嘱》 之类的故事则具有较浓厚的讽喻色彩,它教育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 辛勤的劳动去谋求幸福。在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还有一类连环故事, 如流传于南疆喀什、和田一带的、包括 36 则故事的《鹦鹉的故事》、包括 10 则故事的《国王阿扎旦和巴哈提亚尔》等。它们在结构上、情节内容上,都 明显反映出印度文学、阿拉伯—波斯文学的影响,这是由于新疆曾经处于丝 绸之路的枢纽,维吾尔族汲取了各种文化精粹的结果。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 还有包括动物故事在内的相当数量的寓言故事,它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维吾
尔族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哲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4.谚语 维吾尔族的谚语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和生产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 结品。人们常用它来揭示真理,富有哲理。维吾尔族谚语内容丰富,主题 泛,在艺术上有其显著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语言朴实,比喻生动,如: “对朋友莫讽刺,对敌人莫微笑”, “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不反悔”, 哪只乌鸦能白白净净?哪个赌徒能磊磊落落? 金丝鸟笼装饰得虽好,但夜驾爱的还是荆刺丛林! 风雨猛,折不断雄鹰的翅膀! 乌鸦学百灵鸟走路,结果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了。 破墙头上多麻雀,穷人家里多困难! 天鹅有飞翔的翅膀,英雄有自己的利剑! 没见过戈壁荒漠的百灵,不会懂得春色的美好: 没受过情伤的情人,不会懂得真爱的美好! 河水泉源千年在,青春一去不复返。 (二)歌舞 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 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由于地 域的分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 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即南疆色彩区,东疆色彩 区和刀郎色彩区(刀郎地区包括巴楚、麦盖提、阿瓦提县以及麦盖提与莎车 县接壤的乡村。“刀郎”是当地人对这片地区的自称)。南疆色彩区范围较 广,内容、形式又因地而异。例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 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 透露着古龟兹乐舞的乐声舞姿的遗风。东疆色彩区包括哈密、吐鲁番等地, 民间歌曲在结构、调式等方面,都同汉族、蒙古族的民间歌曲有许多近似之
尔族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哲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4.谚语 维吾尔族的谚语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和生产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 结晶。人们常用它来揭示真理,富有哲理。维吾尔族谚语内容丰富,主题广 泛,在艺术上有其显著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语言朴实,比喻生动,如: “对朋友莫讽刺,对敌人莫微笑”, “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不反悔”, 哪只乌鸦能白白净净?哪个赌徒能磊磊落落? 金丝鸟笼装饰得虽好,但夜莺爱的还是荆刺丛林! 风雨猛,折不断雄鹰的翅膀! 乌鸦学百灵鸟走路,结果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了。 破墙头上多麻雀,穷人家里多困难! 天鹅有飞翔的翅膀,英雄有自己的利剑! 没见过戈壁荒漠的百灵,不会懂得春色的美好; 没受过情伤的情人,不会懂得真爱的美好! 河水泉源千年在,青春一去不复返。 (二)歌舞 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 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由于地 域的分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 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即南疆色彩区,东疆色彩 区和刀郎色彩区(刀郎地区包括巴楚、麦盖提、阿瓦提县以及麦盖提与莎车 县接壤的乡村。“刀郎”是当地人对这片地区的自称)。南疆色彩区范围较 广,内容、形式又因地而异。例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 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 透露着古龟兹乐舞的乐声舞姿的遗风。东疆色彩区包括哈密、吐鲁番等地, 民间歌曲在结构、调式等方面,都同汉族、蒙古族的民间歌曲有许多近似之
处。刀郎色彩区的民歌风格粗犷,保留着古代从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爱的牧 歌情调。此外,在伊犁地区,二百余年来由南疆、东疆大量迁来的维吾尔族, 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这里多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带有伊犁地方色彩的维 尔民间音乐。歌曲结构完整,规模较大,曲调悠长,情绪深沉,不少歌曲有 者叙咏性的特点。 维吾尔族舞蹈含蓄、优美,女性姿态柔软、舒展,男子则奔放、矫健。 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通过移颈,头部的摇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再加上 昂首、挺胸、立腰等姿态,以及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蹈色彩浓郁,别具一 格。微颤膝部、旋转身体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富有特色的表演风格。 [赛乃姆]在众多的传统民间舞蹈中,“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 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城镇乡村,深为广大维吾尔族 群众所喜爱。这种舞蹈非常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程式的要求,舞者即兴表演。 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也可三、五人甚至更多的人同舞。舞蹈动作抒情优 美,婀娜多姿。在喜庆佳节以及举行婚礼和平常亲友欢聚时,维吾尔人都要 跳。 [夏地亚那]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也是深受维吾尔群众喜爱 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舞者人数多少不限,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两臂上 举,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快之感。这种舞蹈在民间很普及, 每逢节日和盛大集会维吾尔人聚集在一起,合着唢呐、纳格拉的音乐的节奏, 跳这种欢乐、明快的舞蹈,以尽情抒发欢乐的心情。 [刀朗舞]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还 盛行着富有地方色彩的“刀朗舞”,伴奏音乐称为“刀朗赛乃姆”、“刀郎 木卡姆”。这种舞蹈带有维吾尔族过去草原游牧生活的浓厚气息,保持着狩 猎和战争的痕迹,表现了维吾尔族劳动人民英勇善战的性格。舞蹈动作粗犷, 演唱曲调热情淳朴。舞会常常通宵达旦,尽兴而散。 [纳孜尔库姆]在吐鲁番等地区还流行着别具特色的“纳孜尔库 姆”舞,这种舞蹈模拟劳动生活的动作,形式活泼自由,表情幽默、诙谐, 多为男性即兴表演,以两人为一组进行
处。刀郎色彩区的民歌风格粗犷,保留着古代从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爱的牧 歌情调。此外,在伊犁地区,二百余年来由南疆、东疆大量迁来的维吾尔族, 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这里多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带有伊犁地方色彩的维 尔民间音乐。歌曲结构完整,规模较大,曲调悠长,情绪深沉,不少歌曲有 着叙咏性的特点。 维吾尔族舞蹈含蓄、优美,女性姿态柔软、舒展,男子则奔放、矫健。 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通过移颈,头部的摇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再加上 昂首、挺胸、立腰等姿态,以及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蹈色彩浓郁,别具一 格。微颤膝部、旋转身体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富有特色的表演风格。 [赛乃姆] 在众多的传统民间舞蹈中,“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 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城镇乡村,深为广大维吾尔族 群众所喜爱。这种舞蹈非常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程式的要求,舞者即兴表演。 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也可三、五人甚至更多的人同舞。舞蹈动作抒情优 美,婀娜多姿。在喜庆佳节以及举行婚礼和平常亲友欢聚时,维吾尔人都要 跳。 [夏地亚那] 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也是深受维吾尔群众喜爱 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舞者人数多少不限,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两臂上 举,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快之感。这种舞蹈在民间很普及, 每逢节日和盛大集会维吾尔人聚集在一起,合着唢呐、纳格拉的音乐的节奏, 跳这种欢乐、明快的舞蹈,以尽情抒发欢乐的心情。 [刀朗舞] 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还 盛行着富有地方色彩的“刀朗舞”,伴奏音乐称为“刀朗赛乃姆”、“刀郎 木卡姆”。这种舞蹈带有维吾尔族过去草原游牧生活的浓厚气息,保持着狩 猎和战争的痕迹,表现了维吾尔族劳动人民英勇善战的性格。舞蹈动作粗犷, 演唱曲调热情淳朴。舞会常常通宵达旦,尽兴而散。 [纳孜尔库姆] 在吐鲁番等地区还流行着别具特色的“纳孜尔库 姆”舞,这种舞蹈模拟劳动生活的动作,形式活泼自由,表情幽默、诙谐, 多为男性即兴表演,以两人为一组进行
[麦西来甫]麦西来甫是舞蹈、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相结合的一种 歌舞形式。它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具有传播艺术和道德风尚的社 会作用。麦西来甫分为节日、野游、婚娶、轮流举办等多种举办形式。 内容一般分为三部分:乐曲舞蹈、娱乐游戏和惩罚行为不端者。 乐曲舞蹈是以传统大型曲十二木卡姆为主,开始时一人独唱,接着几个 人打起手鼓,参加的人男女成双结对,翩翩起舞,舞蹈的动作不断变化,节 秦越来越快,所有的人单独旋转,直到疲乏或头晕退下,最后只下一、二人 时达到高潮,这睚人便成了舞场上的佼佼者。这样,一轮结束,一曲又起, 反复几次。 接着开始娱乐游戏。其中较著名的游戏的抢“黛莱”(腰带)、献茶和 民。“黛菜”游戏支作敏捷,高有戏剧性,特别是在男女青年间进行,能 成为表达成恋人间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情的一种手。献茶和唱民也非常有趣, 用一对盛水的小碗在全场中众手相传,每个递碗‘接碗的人都要唱一首民或 联句。如果传递动作失措或将水酒倒,都被“罚”唱或说一则笑话。这种娱 乐形式,要求参加麦西来甫的人,在众目暌暌之下比娴熟的技巧和对答如流 的才华,客观上也起了繁荣民间文学的作用。有时说笑话也是娱乐形式中的 一项,滑人物的诙谐言谈和动作,博得人们的阵阵笑声,深受欢迎。 麦西来甫的第三部分为惩罚不守道德规范和纪律的人,参加麦西来甫的 人推选办事公正无私、有威望的人担任“首领”和“法”为纪律执行人。他 们有权对那些不经允许而离开现场、无故迟到、舞中破坏秩序等违反纪律者 进行“审讯”、“裁决”和“惩罚”。让其站在公众中间,接受大家的质问 和指责,然后由“法官”“判决”,实行惩罚。爱惩罚者,或拿出食物、水 果等招待大家,或做种种令人发笑的游戏,如“做烤包子”、“雄鹰捉兔”、 “榨油”、“照像”、“两个老婆”,其间充满了喜剧色彩,受罚者也同样 感到高兴。通过这种“惩罚”娱乐,达到维护道德规范和纪律的目的。 [游园会】也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的歌舞娱乐活动。它有一定的 季节性,多在春暖花开,果瓜成熟季节举行,邀集亲朋好友,到风景优美的 果园去游玩和唱歌跳舞
[麦西来甫] 麦西来甫是舞蹈、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相结合的一种 歌舞形式。它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具有传播艺术和道德风尚的社 会作用。麦西来甫分为节日、野游、婚娶、轮流举办等多种举办形式。 内容一般分为三部分:乐曲舞蹈、娱乐游戏和惩罚行为不端者。 乐曲舞蹈是以传统大型曲十二木卡姆为主,开始时一人独唱,接着几个 人打起手鼓,参加的人男女成双结对,翩翩起舞,舞蹈的动作不断变化,节 秦越来越快,所有的人单独旋转,直到疲乏或头晕退下,最后只下一、二人 时达到高潮,这睚人便成了舞场上的佼佼者。这样,一轮结束,一曲又起, 反复几次 。 接着开始娱乐游戏。其中较著名的游戏的抢“黛莱”(腰带)、献茶和 民。“黛莱”游戏支作敏捷,富有戏剧性 ,特别是在男女青年间进行,能 成为表达成恋人间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情的一种手。献茶和唱民也非常有趣, 用一对盛水的小碗在全场中众手相传,每个递碗‘接碗的人都要唱一首民或 联句。如果传递动作失措或将水洒倒,都被“罚”唱或说一则笑话。这种娱 乐形式,要求参加麦西来甫的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比娴熟的技巧和对答如流 的才华,客观上也起了繁荣民间文学的作用。有时说笑话也是娱乐形式中的 一项,滑人物的诙谐言谈和动作,博得人们的阵阵笑声,深受欢迎。 麦西来甫的第三部分为惩罚不守道德规范和纪律的人,参加麦西来甫的 人推选办事公正无私、有威望的人担任“首领”和“法”为纪律执行人。他 们有权对那些不经允许而离开现场、无故迟到、舞中破坏秩序等违反纪律者 进行“审讯”、“裁决”和“惩罚”。让其站在公众中间,接受大家的质问 和指责,然后由“法官”“判决”,实行惩罚。爱惩罚者,或拿出食物、水 果等招待大家,或做种种令人发笑的游戏,如“做烤包子”、“雄鹰捉兔”、 “榨油”、“照像”、“两个老婆”,其间充满了喜剧色彩,受罚者也同样 感到高兴。通过这种“惩罚”娱乐,达到维护道德规范和纪律的目的。 [游园会] 也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的歌舞娱乐活动。它有一定的 季节性,多在春暖花开,果瓜成熟季节举行,邀集亲朋好友,到风景优美的 果园去游玩和唱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