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章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及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原因、结果的分析都是静态的,分析模式通常假定贸易 双方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需求偏好都是固定不变。实际生活中现实世界在不断变化: 參技术在进步、资本在积累、劳动力在增加、收入在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扩展 世界交通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增强、各国间生产要素流动的不断扩大。 种种变化必然对对原有贸易基础、模式、数量产生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动态的研究。 经济增长原理 1.定义 经济增长: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经济增长可能恶化贸 易条件、使社会福利降低;也可能改善贸易条件、使社会福利提高。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源是劳动和资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中劳动、资本的投 入增加,产量会增加:由于技术进步,使资本、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也会增加。因此 经济增长的三个源泉:劳动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增加、科学技术进步 2.分类 假设两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生产两种产品:布(劳动密集型)、小麦(资本密集 型) (1)均衡增长: 生产过程中,如果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同比增长,则布和小麦的产量也会同比增长。PPFC 同比、平行向外移动。图中过原点任意射线与新旧PPFC的交点其斜率相同 (2)非均衡增长: 生产过程中,如果劳动投入增加而资本投入不变,则布产量随劳动投入增加而增长;如 果资本投入増加而劳动投入不变,则小麦产量随资本投入增加而增长。PFC不会平行向外 移动,而是分别向布轴、小麦轴扩张。 布 小麦0 小麦 第1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1 页 共 7 页 第五章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及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原因、结果的分析都是静态的,分析模式通常假定贸易 双方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需求偏好都是固定不变。实际生活中现实世界在不断变化: 技术在进步、资本在积累、劳动力在增加、收入在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扩展。 世界交通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增强、各国间生产要素流动的不断扩大。 种种变化必然对对原有贸易基础、模式、数量产生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动态的研究。 一、经济增长原理 1.定义 经济增长: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经济增长可能恶化贸 易条件、使社会福利降低;也可能改善贸易条件、使社会福利提高。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源是劳动和资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中劳动、资本的投 入增加,产量会增加;由于技术进步,使资本、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也会增加。因此 经济增长的三个源泉:劳动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增加、科学技术进步。 2.分类 假设两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生产两种产品:布(劳动密集型)、小麦(资本密集 型) (1)均衡增长: 生产过程中,如果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同比增长,则布和小麦的产量也会同比增长。PPFC 同比、平行向外移动。图中过原点任意射线与新旧 PPFC 的交点其斜率相同。 布 0 小麦 (2)非均衡增长: 生产过程中,如果劳动投入增加而资本投入不变,则布产量随劳动投入增加而增长;如 果资本投入增加而劳动投入不变,则小麦产量随资本投入增加而增长。PPFC 不会平行向外 移动,而是分别向布轴、小麦轴扩张。 布 布 0 小麦 0 小麦
第五章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和“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都属于不平衡增长。 ⊕各部门生产技术发展不同步:有的行业技术发展快,效率提高快:有些行业则比较缓慢。 參一国生产要素增长也不同步:资本增长有时很快,劳动力增长在一些国家很快,在另 些国家可能很慢,可利用的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虽然可能增长,但毕竞有限 ⊕生产技术革新和要素增长的不平衡,导致一国生产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如果一国某种生 产要素增长速度太快,超过其它要素的增长,该国密集使用这种要素部门的生产能力就 会比其它部门提高得快。这种增长就是“不平衡增长”。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指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较快,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 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指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它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 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以上分类根据各部门增长速度不同划分,与发展经济学的“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 发展战略不同,前者讨论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后者是研究怎样通过贸易来发展经济。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增长通过使生产变动、通过使人们收入提高引起需求变动,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象由于不同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不平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不一样,经济增长对贸易 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 1.国际市场的地位 由于经济规模、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在国际市场地位不同:即国际市场份 额不同,各国对商品国际价格的影响也不同。国际经济学通常根据对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 响程度将参与贸易的国家分为:“小国”和“大国”。 (1)定义 小国:指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对于小国 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 大国:指那些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大,其 进出口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升跌 參大国和小国并非完全由领土面积、人口多少决定,也不完全取决于整体经济实力,主要 是看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如印度是个大国,但在国际贸易中可能只是个“小国”, “四小龙”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但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可能被称为“大国”。 多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也表现在具体商品上。如古巴是地理上的小国,但在国际食糖市场, 古巴是出口大国。另外,即使是美国等经济强国也不是在所有产品上都举足轻重,在很 多具体商品上经济强国也可能是一个对国际价格没有影响的小国。 2.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 其主要原因是进口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资源(生产要素)增加。如中国进口小麦,小麦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假定其他资源不变而资本增加了,额外增加的资本使中国生产小麦的能 力提高,必然对小麦的生产和贸易产生影响 (1)对小国影响 參中国资本增长、提高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小麦)的生产能力,PPFC向小麦轴外移 中国是国际市场的小国,中国的任何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不会产生影响,小麦和布的相 对价格不变、中国的贸易条件不变。相对价格曲线平行外移。 象小麦的机会成本因为资本的增加而发生变动:由于使用资本的成本降低,小麦生产使用 资本较多;布生产使用资本较少。所以,小麦成本的降幅大于布成本的降幅。 如果价格不变,降低成本即增加利润,导致生产扩大。只要小麦的机会成本低于小麦的 第2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2 页 共 7 页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和“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都属于不平衡增长。 各部门生产技术发展不同步:有的行业技术发展快,效率提高快;有些行业则比较缓慢。 一国生产要素增长也不同步:资本增长有时很快,劳动力增长在一些国家很快,在另一 些国家可能很慢,可利用的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虽然可能增长,但毕竟有限。 生产技术革新和要素增长的不平衡,导致一国生产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如果一国某种生 产要素增长速度太快,超过其它要素的增长,该国密集使用这种要素部门的生产能力就 会比其它部门提高得快。这种增长就是“不平衡增长”。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指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较快,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 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指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它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 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以上分类根据各部门增长速度不同划分,与发展经济学的“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 发展战略不同,前者讨论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后者是研究怎样通过贸易来发展经济。 二、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增长通过使生产变动、通过使人们收入提高引起需求变动,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由于不同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不平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不一样,经济增长对贸易 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 1.国际市场的地位 由于经济规模、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在国际市场地位不同:即国际市场份 额不同,各国对商品国际价格的影响也不同。国际经济学通常根据对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 响程度将参与贸易的国家分为:“小国”和“大国”。 (1)定义 小国:指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对于小国 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 大国:指那些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大,其 进出口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升跌。 大国和小国并非完全由领土面积、人口多少决定,也不完全取决于整体经济实力,主要 是看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如印度是个大国,但在国际贸易中可能只是个“小国”, “四小龙”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但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可能被称为“大国”。 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也表现在具体商品上。如古巴是地理上的小国,但在国际食糖市场, 古巴是出口大国。另外,即使是美国等经济强国也不是在所有产品上都举足轻重,在很 多具体商品上经济强国也可能是一个对国际价格没有影响的小国。 2.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 其主要原因是进口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资源(生产要素)增加。如中国进口小麦,小麦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假定其他资源不变而资本增加了,额外增加的资本使中国生产小麦的能 力提高,必然对小麦的生产和贸易产生影响。 (1)对小国影响 中国资本增长、提高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小麦)的生产能力,PPFC 向小麦轴外移。 中国是国际市场的小国,中国的任何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不会产生影响,小麦和布的相 对价格不变、中国的贸易条件不变。相对价格曲线平行外移。 小麦的机会成本因为资本的增加而发生变动:由于使用资本的成本降低,小麦生产使用 资本较多;布生产使用资本较少。所以,小麦成本的降幅大于布成本的降幅。 如果价格不变,降低成本即增加利润,导致生产扩大。只要小麦的机会成本低于小麦的
第五章 相对价格,小麦生产的扩张就不会停止,直到其机会成本重新上升等于其相对价格。 ⊕当小麦成本由于资本增长而降低时,布的成本相对提高。因此,新增要素投入小麦产业, 布产业的一部分资源也会转移从事小麦生产,造成布的生产量绝对下降 英国经济学家罗勃津斯基论证了这一现象,提出了“罗勃津斯基定理”。该定理认为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时,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 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即:中国资本增加使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增加,使劳动密集 型产品生产减少。其中商品价格不变是前提,所以该理论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小国”。 布 布 大国 0 小麦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造成的生产变化会进一步影响贸易:一方面,由于国内小麦生产 增加会减少对国外小麦的需求,造成进口削减,另一方面,布的生产下降造成出口能力降低 中国的整个贸易量会因此而减少。 但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仍然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新的消费均衡点C’代表更高的社 会经济福利水平。福利增长既来自:要素增长所产生的生产能力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 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贸易量虽然减少,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非人为扭曲的结果。生 产要素的使用在自由贸易条件得到及时调整,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提高 (2)对大国的影响 中国资本增长使国内小麦生产能力加强、并减少进口,由于中国在国际小麦市场占重要 地位,国际市场价格会受中国生产、贸易变动的影响,价格由于中国需求减少而下跌 參小麦价格的下降,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进口产品(小麦)价格降低使出口产品(布) 的相对价格上升。同样数量布的出口,可以比以前换回更多数量的小麦。 由于资本增加、小麦成本相对降低,小麦生产扩大 由于小麦价格下降,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布的生产也会增加。 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国际市场小麦与布的价格比的变化程度: 如果布相对价格涨幅不大,罗勃津斯基定理仍可能成立:小麦生产增加而布生产减少 如果布相对价格上升很多,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有可能扩大,罗勃津斯基定理不成立 因此,资本增长对大国各种商品生产、贸易的影响不会象对小国那样确定。需求不变条 件时,如果两种商品生产都增加,既会减少进口又有可能增加出口 ⊕大国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比小国更大,原因是:大国不仅得到了 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而且还从国际贸易条件改善中得到了好处。从整个社会收益来看, 在生产、贸易大国发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显然比小国有更大的好处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 如果中国增长的要素是劳动力,或中国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高于资本的增长速度,则中国 生产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布是出口产品,由此出现的经济增长称为“偏 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该增长也会由于中国在国际布市场的地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1)对小国的影响 第3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3 页 共 7 页 相对价格,小麦生产的扩张就不会停止,直到其机会成本重新上升等于其相对价格。 当小麦成本由于资本增长而降低时,布的成本相对提高。因此,新增要素投入小麦产业, 布产业的一部分资源也会转移从事小麦生产,造成布的生产量绝对下降。 英国经济学家罗勃津斯基论证了这一现象,提出了“罗勃津斯基定理”。该定理认为: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时,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 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即:中国资本增加使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增加,使劳动密集 型产品生产减少。其中商品价格不变是前提,所以该理论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小国”。 布 小国 布 大国 S S’ S S’ C’ C C C’ 0 小麦 0 小麦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造成的生产变化会进一步影响贸易:一方面,由于国内小麦生产 增加会减少对国外小麦的需求,造成进口削减,另一方面,布的生产下降造成出口能力降低, 中国的整个贸易量会因此而减少。 但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仍然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新的消费均衡点 C’代表更高的社 会经济福利水平。福利增长既来自:要素增长所产生的生产能力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 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贸易量虽然减少,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非人为扭曲的结果。生 产要素的使用在自由贸易条件得到及时调整,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提高。 (2)对大国的影响 中国资本增长使国内小麦生产能力加强、并减少进口,由于中国在国际小麦市场占重要 地位,国际市场价格会受中国生产、贸易变动的影响,价格由于中国需求减少而下跌。 小麦价格的下降,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进口产品(小麦)价格降低使出口产品(布) 的相对价格上升。同样数量布的出口,可以比以前换回更多数量的小麦。 由于资本增加、小麦成本相对降低,小麦生产扩大。 由于小麦价格下降,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布的生产也会增加。 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国际市场小麦与布的价格比的变化程度: 如果布相对价格涨幅不大,罗勃津斯基定理仍可能成立:小麦生产增加而布生产减少。 如果布相对价格上升很多,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有可能扩大,罗勃津斯基定理不成立。 因此,资本增长对大国各种商品生产、贸易的影响不会象对小国那样确定。需求不变条 件时,如果两种商品生产都增加,既会减少进口又有可能增加出口。 大国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比小国更大,原因是:大国不仅得到了 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而且还从国际贸易条件改善中得到了好处。从整个社会收益来看, 在生产、贸易大国发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显然比小国有更大的好处。 3.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 如果中国增长的要素是劳动力,或中国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高于资本的增长速度,则中国 生产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布是出口产品,由此出现的经济增长称为“偏 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该增长也会由于中国在国际布市场的地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1)对小国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PPFC偏向布轴外移。如果中国是小国,出口要素增长使生产、 贸易产生的变化不会影响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中国贸易条件不会出现变化,相对价格曲线的 斜率不变、向外平移 小国 布 大国 小麦 多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对小国生产的影响可以用罗勃津斯基理论来说明:由于商品相对 价格不变,中国劳动力增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布)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产品(小麦) 生产缩减,新的生产点S 中国本来具有布的比较优势,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使这种优势得到加强,出口部门更 加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能力,进口部门生产的下降则增加了对国外产品进口的需求。无论 出口量还是进口量都比以前增加,“贸易三角”扩大。 ⊕中国经济福利水平也会增强:新的消费均衡点C’表明福利高于增长前水平。福利增加 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增长提高了出口比较优势,自由贸易使增加的优势及时得到发挥 (2)对大国的影响 參如果中国是国际布市场的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布市 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布出口的增加会造成布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 布的新相对价格曲线比原来斜率小。 象布是出口产品,布价格下跌标志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为了换回同样数量的小麦,必须出 口更多的布,显然对中国不利。 大国劳动力增长对布生产的影响有两重性: 由于劳动力成本降低使布生产的机会成本下降而促进布生产和出口的扩大 由于出口增加造成布的相对价格下跌又对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布生产的增长幅 度 多大国劳动力增长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小麦生产会由于机会成本提高而减少,也会由于相对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參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对大国贸易量的影响同样不确定: 布生产会增加,小麦生产会减少。但也可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增加 布生产的增加会增加出口,而贸易条件恶化和国内可能增加的小麦生产会减少小麦进 多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给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 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被贸易条件恶化所抵销。均衡点C’时社会经济福利水平虽 然高于增长前,但比贸易条件不变时的要低 4.悲惨的增长 一般来说,不管是哪一类的经济增长,都会给社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但在某种特殊条 件下,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会给本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4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4 页 共 7 页 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 PPFC 偏向布轴外移。如果中国是小国,出口要素增长使生产、 贸易产生的变化不会影响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中国贸易条件不会出现变化,相对价格曲线的 斜率不变、向外平移。 布 小国 布 大国 S’ S’ C’ S S C’ C C 0 小麦 0 小麦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对小国生产的影响可以用罗勃津斯基理论来说明:由于商品相对 价格不变,中国劳动力增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布)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产品(小麦) 生产缩减,新的生产点 S’。 中国本来具有布的比较优势,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使这种优势得到加强,出口部门更 加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能力,进口部门生产的下降则增加了对国外产品进口的需求。无论 出口量还是进口量都比以前增加,“贸易三角”扩大。 中国经济福利水平也会增强:新的消费均衡点 C’表明福利高于增长前水平。福利增加 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增长提高了出口比较优势,自由贸易使增加的优势及时得到发挥。 (2)对大国的影响 如果中国是国际布市场的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布市 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布出口的增加会造成布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 布的新相对价格曲线比原来斜率小。 布是出口产品,布价格下跌标志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为了换回同样数量的小麦,必须出 口更多的布,显然对中国不利。 大国劳动力增长对布生产的影响有两重性: 由于劳动力成本降低使布生产的机会成本下降而促进布生产和出口的扩大, 由于出口增加造成布的相对价格下跌又对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布生产的增长幅 度。 大国劳动力增长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小麦生产会由于机会成本提高而减少,也会由于相对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对大国贸易量的影响同样不确定: 布生产会增加,小麦生产会减少。但也可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增加。 布生产的增加会增加出口,而贸易条件恶化和国内可能增加的小麦生产会减少小麦进 口。 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给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 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被贸易条件恶化所抵销。均衡点 C’时社会经济福利水平虽 然高于增长前,但比贸易条件不变时的要低。 4.悲惨的增长 一般来说,不管是哪一类的经济增长,都会给社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但在某种特殊条 件下,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会给本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五章 象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如“荷兰病” ⊕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下降,这种增 长被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1)悲慘的增长 假设中国继续在其原有的生产结构上,实现经济增长扩大贸易,其社会福利将比小国还 要更大地下降,这种增长就是“悲惨地增长”。原因主要有 贸易条件不变时,中国的出口增长过快:由于劳动力要素的过度增长使其出口能力大增 象中国是贸易大国,过度的出口使布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变坏、恶化。 贸易伙伴对中国需求收入弹性小: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増加 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 ⊕中国对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过高:布不能在本国销售、小麦又依靠进口,一旦贸易条件 恶化,其社会福利水平必然降低 布 当一国努力提高技术、增长经济、增长贸易,但是人均收入反而减少、社会福利反而下 降,这种增长就是“悲惨的增长”,一般不会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则难逃此劫。 国际贸易现实中,虽然不少国家出现过由于出口工业增长而造成的贸易条件的恶化,但 真正使整个社会经济利益下降的例子很少。“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分析主要从理论上指出了 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在实践中为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提出一种应当避免的结果。 (2)“荷兰病” 开发新的出口资源带来问题的另一个例子被称为“荷兰病”,是根据荷兰在北海开发新 的天然气资源所碰到的问题而命名的。 ⊕背景:荷兰生产天然气越多,生产出口产品的制造业就越萧条。尽管有两次石油危机冲 击,使包括天然气在内的石油价格暴涨,荷兰因此发了横财,但这好象更加剧了荷兰经 济滑坡。后来一些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好象都感染上了“荷兰病”,包括英国、挪 威、澳大利亚、墨西哥和一些其他国家 具体原因: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根据罗勃津斯基 定理,新兴部门会从传统的出口部门夺走资源。即因为新兴部门支付的工资高、利润高, 劳动和资本都从传统的部门流入到新兴部门,使传统的部门萎缩 ⊕其他角度解释:自然资源出口的增加,该国获得更多外国货币,本币升值造成该国商品 和服务出口减少,这些部门出现萎缩。长期来讲:贸易总是要平衡的,增加了一种产品 的出口,就要增加进口、或减少另一种产品的出口(传统的出口部门成了牺牲品 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信息技术革命、网络经济的产生,使得美国的经济结构发 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了信息技术和网络产业,从而造成传统制造业 和自然资源产业的萎缩。美国曾经是一个资源产品和制造品的出口大国,而现在已成为 原材料和制造品(包括其曾有优势的机电产品)的进口大国。 第5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5 页 共 7 页 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如“荷兰病” 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下降,这种增 长被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1)悲惨的增长 假设中国继续在其原有的生产结构上,实现经济增长扩大贸易,其社会福利将比小国还 要更大地下降,这种增长就是“悲惨地增长”。原因主要有: 贸易条件不变时,中国的出口增长过快:由于劳动力要素的过度增长使其出口能力大增。 中国是贸易大国,过度的出口使布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变坏、恶化。 贸易伙伴对中国需求收入弹性小: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增加 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 中国对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过高:布不能在本国销售、小麦又依靠进口,一旦贸易条件 恶化,其社会福利水平必然降低。 布 C C’ S’ S 0 小麦 当一国努力提高技术、增长经济、增长贸易,但是人均收入反而减少、社会福利反而下 降,这种增长就是“悲惨的增长”,一般不会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则难逃此劫。 国际贸易现实中,虽然不少国家出现过由于出口工业增长而造成的贸易条件的恶化,但 真正使整个社会经济利益下降的例子很少。“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分析主要从理论上指出了 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在实践中为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提出一种应当避免的结果。 (2)“荷兰病” 开发新的出口资源带来问题的另一个例子被称为“荷兰病”,是根据荷兰在北海开发新 的天然气资源所碰到的问题而命名的。 背景:荷兰生产天然气越多,生产出口产品的制造业就越萧条。尽管有两次石油危机冲 击,使包括天然气在内的石油价格暴涨,荷兰因此发了横财,但这好象更加剧了荷兰经 济滑坡。后来一些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好象都感染上了“荷兰病”,包括英国、挪 威、澳大利亚、墨西哥和一些其他国家。 具体原因: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根据罗勃津斯基 定理,新兴部门会从传统的出口部门夺走资源。即因为新兴部门支付的工资高、利润高, 劳动和资本都从传统的部门流入到新兴部门,使传统的部门萎缩。 其他角度解释:自然资源出口的增加,该国获得更多外国货币,本币升值造成该国商品 和服务出口减少,这些部门出现萎缩。长期来讲:贸易总是要平衡的,增加了一种产品 的出口,就要增加进口、或减少另一种产品的出口(传统的出口部门成了牺牲品) 20 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信息技术革命、网络经济的产生,使得美国的经济结构发 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了信息技术和网络产业,从而造成传统制造业 和自然资源产业的萎缩。美国曾经是一个资源产品和制造品的出口大国,而现在已成为 原材料和制造品(包括其曾有优势的机电产品)的进口大国
第五章 国经济增长、外贸扩大能否使该国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关键在于该国的经 济增长拿否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使消费和生产更加匹配;该国的贸易条件是否能够得到改 善,能够以较少的出口换回更多的进口。 小结: 在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不平衡增长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可分为两类。 多要素变动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与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关 如果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 偏向进口增长使国内进口品生产增加,出口品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偏向出口增长 使出口品生产增加,进口品生产减少,总贸易量上升。这是罗勃津斯基定理。 參如果一国是贸易大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偏向进口增长使 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偏向出口增长使贸易条件恶化。该国的生产和贸易量受生产 要素变动、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贸易最终变动方向无法确定 參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使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但贸易大国出口扩张型最终引起 贸易条件恶化有可能使该国的福利水平下降,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三、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这是从古典经济学家到当代经济学家所着力揭示的国 际贸易动因理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的大小也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主 要有两种理论:生产要素作用论和经济增长引擎论。 1.生产要素作用论 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其配置,对于 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改善生产要素质量, 并且能够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形成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主要表现 (1)有利于解决资本不足的瓶颈 象发展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首推资本不足,经济发展 需要投资和进口资本品,投资来源于国内储蓄,进口外汇来源于出口的创汇。 但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国内储蓄不足、外汇不足两大缺口 多解决资本不足的途径:引进外资、扩大出口获得更多外汇 (2)有利于解决技术落后的状况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落后。改变科技落后状况除国内加快技术进步 外,另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推进了国家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分工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创汇,通过进口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节省了研究与开发费用 加快了技术进步速度,培养了将新产品、新技术、新原料、新市场、新组织等组合起来 的企业家,训练了科技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 (3)有利于建立国民经济主导产业部门。 參发展经济学认为,一国需要由主导部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參主导部门:指具有前向、后向、旁侧联系效应的产业部门 前向联系:指某个产业引起它的供给品生产部门的发展。 后向联系:指某个产业的产品需求会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旁侧效应:指某个产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汽车工业,它的前向联系效应是带动钢铁工业、玻璃工业、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 橡胶:仁业、纺织工业、塑料工业等的发展;它的后向联系效应是带动运输业、旅游业 第6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6 页 共 7 页 一国经济增长、外贸扩大能否使该国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关键在于该国的经 济增长拿否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使消费和生产更加匹配;该国的贸易条件是否能够得到改 善,能够以较少的出口换回更多的进口。 小结: 在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不平衡增长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可分为两类。 要素变动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与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关: 如果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 偏向进口增长使国内进口品生产增加,出口品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偏向出口增长 使出口品生产增加,进口品生产减少,总贸易量上升。这是罗勃津斯基定理。 如果一国是贸易大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偏向进口增长使 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偏向出口增长使贸易条件恶化。该国的生产和贸易量受生产 要素变动、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贸易最终变动方向无法确定。 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使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但贸易大国出口扩张型最终引起 贸易条件恶化有可能使该国的福利水平下降,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三、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这是从古典经济学家到当代经济学家所着力揭示的国 际贸易动因理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的大小也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主 要有两种理论:生产要素作用论和经济增长引擎论。 1.生产要素作用论 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其配置,对于 一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改善生产要素质量, 并且能够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形成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主要表现: (1)有利于解决资本不足的瓶颈: 发展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首推资本不足,经济发展 需要投资和进口资本品,投资来源于国内储蓄,进口外汇来源于出口的创汇。 但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国内储蓄不足、外汇不足两大缺口。 解决资本不足的途径:引进外资、扩大出口获得更多外汇。 (2)有利于解决技术落后的状况: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落后。改变科技落后状况除国内加快技术进步 外,另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推进了国家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分工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创汇,通过进口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节省了研究与开发费用, 加快了技术进步速度,培养了将新产品、新技术、新原料、新市场、新组织等组合起来 的企业家,训练了科技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 (3)有利于建立国民经济主导产业部门。 发展经济学认为,一国需要由主导部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主导部门:指具有前向、后向、旁侧联系效应的产业部门。 前向联系:指某个产业引起它的供给品生产部门的发展。 后向联系:指某个产业的产品需求会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旁侧效应:指某个产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汽车工业,它的前向联系效应是带动钢铁工业、玻璃工业、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 橡胶:仁业、纺织工业、塑料工业等的发展;它的后向联系效应是带动运输业、旅游业
第五章 以及所有用车行业的发展;它的旁侧效应是带动广告业、销售业、金融保险业等的发展 多发展中国家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的可行思路:通过进口替代优先建立和发展主导部门,然 后通过该产业的出口扩张,实现主导部门的规模经济,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引擎说 所谓经济增长引擎:指将对外贸易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20世纪30年代,罗 伯逊首先提出贸易是“经济增长引擎”命题。 (1)纳克斯解释 根据19世纪英国与移民垦殖型殖民地的贸易关系解释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 象欧洲中心国家经济上的迅速增长,通过国际贸易传递到外国,传递机制如下:中心的经 济增长→→引起中心对外围的原材料和食品的需求急剧上升→→给外围地区造成增加 生产的压力和动力→→导致中心的资本和劳动力移到贫困地区→→促进当地投资与生 产→→保证了对扩大市场的供应→→提高了外围国家人民的收入→→刺激了他们对消 费品的需求,从而就再次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參据此作出著名的结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的配 置的手段,它而且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不过,纳克斯已经注意到19世纪的贸易性质在当代早已发生变化 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由轻型结构走向重型结构,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參发达国家GNP中劳务价值比重增加,对原料的需求下降 參许多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低,发达国家收入水平提高,但对农产品需求并未大幅增加 多农业保护主义比制造业更严重 ⊕广泛地节约使用工业原料:新材料逐渐取代天然原料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不能单纯地把初级产品出口当作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阿瑟·刘易斯命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以“增长引擎的减慢”命题,阐述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关系的相关分析: 象当较发达国家增长较快时,它们进口的增长速度也加快,而欠发达国家就出口得更多 计算表明,世界初级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是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0.87倍,欠发 达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增长正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增长率所能预测到的2/3。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初级产品进口速度也会减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 引擎也就减慢了,初级产品出口再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是经济增长的润滑油 (3)欧文·克拉维斯批评 强烈的批评态度:19世纪经济取得成功的国家几乎都不是以出口导向型增长为其标志 的,而经济发展不成功的外围国家在19世纪倒有过相当大的出口扩展,因此贸易扩展不是 经济增长的引擎,而是经济增长的侍女。 3.评价 以上争论说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不同条件下发挥有差异,但是我们不能 否定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一国对外贸易,对本国宏观经济将发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收入效应:通过贸易,提高了收入水平,增加了国民收入总量。 參资本积累效应:出口创汇用于投资,增加了资本积累。 參替代效应:进口较多的投资品,使其对消费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 參收入分配效应:贸易会使出口部门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增加这些部门的储蓄和积累。 要素加权效应:出口贸易扩大,使出口部门使用的增长较快的生产要素带动其它生产要 素更快增长 所有这些效应都具有累积性,从而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强化。 第7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7 页 共 7 页 以及所有用车行业的发展;它的旁侧效应是带动广告业、销售业、金融保险业等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的可行思路:通过进口替代优先建立和发展主导部门,然 后通过该产业的出口扩张,实现主导部门的规模经济,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引擎说 所谓经济增长引擎:指将对外贸易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20 世纪 30 年代,罗 伯逊首先提出贸易是“经济增长引擎”命题。 (1)纳克斯解释 根据 19 世纪英国与移民垦殖型殖民地的贸易关系解释 19 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 欧洲中心国家经济上的迅速增长,通过国际贸易传递到外国,传递机制如下:中心的经 济增长→→引起中心对外围的原材料和食品的需求急剧上升→→给外围地区造成增加 生产的压力和动力→→导致中心的资本和劳动力移到贫困地区→→促进当地投资与生 产→→保证了对扩大市场的供应→→提高了外围国家人民的收入→→刺激了他们对消 费品的需求,从而就再次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据此作出著名的结论:19 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的配 置的手段,它而且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不过,纳克斯已经注意到 19 世纪的贸易性质在当代早已发生变化: 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由轻型结构走向重型结构,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发达国家 GNP 中劳务价值比重增加,对原料的需求下降; 许多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低,发达国家收入水平提高,但对农产品需求并未大幅增加; 农业保护主义比制造业更严重; 广泛地节约使用工业原料;新材料逐渐取代天然原料。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不能单纯地把初级产品出口当作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阿瑟·刘易斯命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以“增长引擎的减慢”命题,阐述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关系的相关分析: 当较发达国家增长较快时,它们进口的增长速度也加快,而欠发达国家就出口得更多。 计算表明,世界初级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是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 0.87 倍,欠发 达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增长正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增长率所能预测到的 2/3。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初级产品进口速度也会减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 引擎也就减慢了,初级产品出口再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是经济增长的润滑油。 (3)欧文·克拉维斯批评 强烈的批评态度:19 世纪经济取得成功的国家几乎都不是以出口导向型增长为其标志 的,而经济发展不成功的外围国家在 19 世纪倒有过相当大的出口扩展,因此贸易扩展不是 经济增长的引擎,而是经济增长的侍女。 3.评价 以上争论说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不同条件下发挥有差异,但是我们不能 否定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一国对外贸易,对本国宏观经济将发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收入效应:通过贸易,提高了收入水平,增加了国民收入总量。 资本积累效应:出口创汇用于投资,增加了资本积累。 替代效应:进口较多的投资品,使其对消费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 收入分配效应:贸易会使出口部门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增加这些部门的储蓄和积累。 要素加权效应:出口贸易扩大,使出口部门使用的增长较快的生产要素带动其它生产要 素更快增长。 所有这些效应都具有累积性,从而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