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a意味提供了相 同的数量,却得到了更高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b意味购买了相 同的数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 多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价格。 购买量较少时,产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逐渐降低。 多对于同一产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偏好不同获得不同效用,从而愿意支付不同价格 多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并不因为产品带来不同效用而有差别。不管消费者愿意 支付多少,他们最终支付的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同一价格。 參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省了钱获得了额外满足。此“愿意支 付”和“实际支付”的差价或额外的满足,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盈余”。 參市场供求曲线中,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代表“消费者盈余 參同理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由供给曲线表示)与实际卖出价格(市场价格)的差别称 为“生产者盈余”。 2.进出口福利分析 小麦的进口 布的出口 P od (1)进口国福利分析: ⊕贸易前,中国小麦价格由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供求均衡点价格P对应的供给量 和需求量相等。此价格高于美国 第1页共9页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1 页 共 9 页 第四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一、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a 意味提供了相 同的数量,却得到了更高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b 意味购买了相 同的数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 P a b 0 Q 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价格。 购买量较少时,产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逐渐降低。 对于同一产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偏好不同获得不同效用,从而愿意支付不同价格 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并不因为产品带来不同效用而有差别。不管消费者愿意 支付多少,他们最终支付的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同一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省了钱获得了额外满足。此“愿意支 付”和“实际支付”的差价或额外的满足,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盈余”。 市场供求曲线中,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代表“消费者盈余”。 同理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由供给曲线表示)与实际卖出价格(市场价格)的差别称 为“生产者盈余”。 2.进出口福利分析 P 小麦的进口 P 布的出口 P’ S a b S P P a b P’ D D 0 Qs Qe Qd 0 Qd Qe Qs (1)进口国福利分析: 贸易前,中国小麦价格由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供求均衡点价格 P 对应的供给量 和需求量相等。此价格高于美国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象贸易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供给量增加了进口小麦,供大于求,出现剩余 ⊕为了增加需求,进口商以低价促销,迫于竞争,国内小麦也不得不降价出售。结果中国 小麦市场价格下降,直至新的市场均衡点。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国际 市场价格水平P'。价格下降导致产品总消费的增加至Qd,国内生产下降至Qs,消费与 国内生产的缺口QsQd为进口所填补 象对小麦的生产者:自由贸易并非好事,在廉价进口产品冲击下,生产者盈余减少a部分 象对小麦的消费者: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付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的产品,消费 者盈余增加了a+b部分,多于生产者的损失 进口使本国消费者受益而生产者损失。综合考虑中国进口小麦仍然获利,因为消费者所 获的利益a+b总是大于生产者的损失a,进口小麦的纯利益是b (2)出口国福利分析: 多自由贸易对出口行业的影响正好与进口行业相反。中国生产布有比较优势。贸易前,布 的价格低于美国。贸易后,中国向美国出口布。结果原来供求均衡的国内布市场出现短 缺,造成国内布价格上涨,直至与国际市场价格一致。此时布停止出口并满足国内市场 的需要。价格稳定下来,新价格比没有贸易时要高。 贸易前布的国内市场价格P,生产与消费量相等,贸易后价格上升为P’,国内生产增至 Qs,消费量降为Qd,生产超过消费部分QdQs为出口。 參对布的消费者:出口没有得到好处:不仅消费量减少,还要付高价。布的出口贸易中, 消费者只有损失没有获利。由于布价格提高,消费者盈余减少了a部分。 对布的生产者:出口带来很大利益,既增加产量,又卖了高价。生产者盈余增加a和b 多出口使本国消费者受害而生产者得益。综合考虑中国出口布仍然获利,因为生产者所获 的利益a+b总是大于消费者的损失a,出口布的纯利益是b (3)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 多在中国通过国际贸易获益的同时,美国作为布的进口国、小麦的出口国也从贸易中获得 了净利益。新古典模型表明,一国不仅从扩大出口中获得利益,而且从开放市场同样提 高社会福利。国际贸易的结果不是“一贏一输”的“零和游戏”,而是双贏的局面。 各国收益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贸易后价格变动的幅度,本国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 般说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净收益越大。 、特定要素模型 在赫一俄模型中,我们假设只有两种要素、两种产品,产品与要素的种类相等。如果要 素种类多于产品种类,如说三种要素、两种产品,贸易对生产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种要素、两种产品模型又称“特定要素模型”。其基本思想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的哈伯勒(1936)、哈罗德(1939)、俄林(1933)、维纳( Viner)等人,真正建立模型、并 进行系统分析的是萨缪尔森和琼斯。70年代后期,尼瑞、马萨又进一步分析,将“特定要 素模型”看作是“短期内某些要素不能流动的赫一俄模型”。 基本模型 (1)基本假设 多两种产品:布和小麦 參三种要素投入:劳动L、资本K、土地T,其中资本、土地是特定要素,资本只用于布, 土地只用于小麦,劳动是公共要素(普通要素),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 资本和土地在部门间不会流动,而劳动可以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是“流动要素”。 各个要素达到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本和土地都分别被用于生产布和小麦 象劳动资源总量L=Lm+Lb,Lm是用于生产小麦的劳动,Lb是用于生产布的劳动。 第2页共9页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2 页 共 9 页 贸易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供给量增加了进口小麦,供大于求,出现剩余。 为了增加需求,进口商以低价促销,迫于竞争,国内小麦也不得不降价出售。结果中国 小麦市场价格下降,直至新的市场均衡点。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国际 市场价格水平 P’。价格下降导致产品总消费的增加至 Qd,国内生产下降至 Qs,消费与 国内生产的缺口 QsQd 为进口所填补。 对小麦的生产者:自由贸易并非好事,在廉价进口产品冲击下,生产者盈余减少 a 部分 对小麦的消费者: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付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的产品,消费 者盈余增加了 a+b 部分,多于生产者的损失。 进口使本国消费者受益而生产者损失。综合考虑中国进口小麦仍然获利,因为消费者所 获的利益 a+b 总是大于生产者的损失 a,进口小麦的纯利益是 b。 (2)出口国福利分析: 自由贸易对出口行业的影响正好与进口行业相反。中国生产布有比较优势。贸易前,布 的价格低于美国。贸易后,中国向美国出口布。结果原来供求均衡的国内布市场出现短 缺,造成国内布价格上涨,直至与国际市场价格一致。此时布停止出口并满足国内市场 的需要。价格稳定下来,新价格比没有贸易时要高。 贸易前布的国内市场价格 P,生产与消费量相等,贸易后价格上升为 P’,国内生产增至 Qs,消费量降为 Qd,生产超过消费部分 QdQs 为出口。 对布的消费者:出口没有得到好处:不仅消费量减少,还要付高价。布的出口贸易中, 消费者只有损失没有获利。由于布价格提高,消费者盈余减少了a部分。 对布的生产者:出口带来很大利益,既增加产量,又卖了高价。生产者盈余增加 a 和 b。 出口使本国消费者受害而生产者得益。综合考虑中国出口布仍然获利,因为生产者所获 的利益 a+b 总是大于消费者的损失 a,出口布的纯利益是 b。 (3)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 在中国通过国际贸易获益的同时,美国作为布的进口国、小麦的出口国也从贸易中获得 了净利益。新古典模型表明,一国不仅从扩大出口中获得利益,而且从开放市场同样提 高社会福利。国际贸易的结果不是“一赢一输”的“零和游戏”,而是双赢的局面。 各国收益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贸易后价格变动的幅度,本国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一 般说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净收益越大。 二、特定要素模型 在赫-俄模型中,我们假设只有两种要素、两种产品,产品与要素的种类相等。如果要 素种类多于产品种类,如说三种要素、两种产品,贸易对生产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种要素、两种产品模型又称“特定要素模型”。其基本思想可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 的哈伯勒(1936)、哈罗德(1939)、俄林(1933)、维纳(Viner)等人,真正建立模型、并 进行系统分析的是萨缪尔森和琼斯。70 年代后期,尼瑞、马萨又进一步分析,将“特定要 素模型”看作是“短期内某些要素不能流动的赫-俄模型”。 1.基本模型 (1)基本假设 两种产品:布和小麦; 三种要素投入:劳动 L、资本 K、土地 T,其中资本、土地是特定要素,资本只用于布, 土地只用于小麦,劳动是公共要素(普通要素),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 资本和土地在部门间不会流动,而劳动可以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是“流动要素”。 各个要素达到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本和土地都分别被用于生产布和小麦, 劳动资源总量 L=Lm + Lb,Lm 是用于生产小麦的劳动,Lb 是用于生产布的劳动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2)生产函数 生产小麦的土地投入和生产布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的,等于两种特定要素的总量。劳动 在两个行业中分配,数量不确定。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是: Qm = f(T, Lm) 在特定要素不变时,小麦与布产量分别是用于这两种产品生产的劳动投入的函数 左图是小麦生产函数,说明小麦产量与劳动投入的关系。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小麦产 量不断提高。由于土地投入不变,新增每单位劳动的产出逐渐减少,出现边际产出递减效应。 右图生产函数的斜率(ΔQm/△Lm)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出,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3)封闭经济要素分配 劳动是公共要素,在部门间自由流动。劳动力分配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根据完 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定,市场均衡工资下,本国劳动总供给等于小麦生产使用劳动和布生产 使用劳动之和,即:L=Lm+Lb。下图显示两个行业对劳动的需求和劳动总供给 工资率 小麦行业 布行业 Pm米MPLm Pb*MPB 劳动总供给 多各行业对劳动的需求由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决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支付 的工资不会超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则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愿意支付的工资)等于产品价 格P乘以边际劳动投入生产的产品数量(边际劳动生产率MPL)。根据边际产出递减规 律,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厂商雇用的劳动力越多,边际劳动产品越少。因此对于任何 给定的产品价格,劳动需求都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图左是小麦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Pm乘以边际劳动产出MPLm;图右是布行业 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Pb乘以边际劳动产出MPLb 工资越低,两个行业所需的劳动力越多。工资为W时,两个行业雇用劳动力等于劳动总 供给,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同时决定劳动在两个行业的分配和两个行业的产量 多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工资水平W以下面积代表两个行业的劳动总收益,W*Lm为 小麦行业的劳动收益,W*Lb是布行业的劳动收益。W以上、需求曲线以下部分表示特定 要素的收益。左边三角形面积是土地的总收益,右边三角形面积是资本的总收益 (4)开放经济要素分配 ⊕小麦劳动需求曲线上移表示该行业愿支付更高工资。如果该行业劳动人数不变,工资从 A至B。由于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布业一部分劳动力会转移到小麦业,小麦业工资从 A至C,同时布业厂商被迫提高工资,防止工人进一步流失,最终在C点达到均衡。 第3页共9页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3 页 共 9 页 (2)生产函数 生产小麦的土地投入和生产布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的,等于两种特定要素的总量。劳动 在两个行业中分配,数量不确定。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是: Qm = f(T,Lm) Qb = f(K,Lb) 在特定要素不变时,小麦与布产量分别是用于这两种产品生产的劳动投入的函数。 Q ΔQm/ΔLm 0 L 0 L 左图是小麦生产函数,说明小麦产量与劳动投入的关系。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小麦产 量不断提高。由于土地投入不变,新增每单位劳动的产出逐渐减少,出现边际产出递减效应。 右图生产函数的斜率(ΔQm/ΔLm)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出,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3)封闭经济要素分配 劳动是公共要素,在部门间自由流动。劳动力分配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根据完 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定,市场均衡工资下,本国劳动总供给等于小麦生产使用劳动和布生产 使用劳动之和,即:L=Lm + Lb。下图显示两个行业对劳动的需求和劳动总供给。 工资率 小麦行业 布行业 W Pm*MPLm Pb*MPLb Lm 劳动总供给 Lb 各行业对劳动的需求由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决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支付 的工资不会超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则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愿意支付的工资)等于产品价 格 P 乘以边际劳动投入生产的产品数量(边际劳动生产率 MPL)。根据边际产出递减规 律,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厂商雇用的劳动力越多,边际劳动产品越少。因此对于任何 给定的产品价格,劳动需求都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图左是小麦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 Pm 乘以边际劳动产出 MPLm;图右是布行业 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 Pb 乘以边际劳动产出 MPLb。 工资越低,两个行业所需的劳动力越多。工资为 W 时,两个行业雇用劳动力等于劳动总 供给,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同时决定劳动在两个行业的分配和两个行业的产量。 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工资水平 W 以下面积代表两个行业的劳动总收益,W*Lm 为 小麦行业的劳动收益,W*Lb 是布行业的劳动收益。W 以上、需求曲线以下部分表示特定 要素的收益。左边三角形面积是土地的总收益,右边三角形面积是资本的总收益。 (4)开放经济要素分配 小麦劳动需求曲线上移表示该行业愿支付更高工资。如果该行业劳动人数不变,工资从 A 至 B。由于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布业一部分劳动力会转移到小麦业,小麦业工资从 A 至 C,同时布业厂商被迫提高工资,防止工人进一步流失,最终在 C 点达到均衡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象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是国内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竞争产品价格下降 假设本国出口小麦,结果小麦价格提高10%,而布价格不变,小麦业劳动需求曲线向上 移动10%,在新劳动市场均衡点C,新的小麦劳动需求曲线与布劳动需求曲线相交。结果: 參劳动力总量不变时,小麦行业的劳动投入增加,布行业行业的劳动投入减少。 根据两个行业生产函数,可知小麦产量增加,布产量减少 ⊕名义工资上升,但上升幅度小于小麦价格上升幅度。用名义工资衡量的劳动总收益增加 小麦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收益增加,无论名义还是实际都是如此 象布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减少,无论名义还是实际都是如此。 同理可以分析布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总之,国际贸易通过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劳动需求 从而影响生产和生产要素收益 工资率 小麦行业 2.特定生产要素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设其他条件不变,一国特定要素(资本)增加。由于资本只用于布的生产,资本的增长 使布行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布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该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在图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由A移到B 工资率W 小麦行业 布行业 Lb' ⊕布行业劳动投入增加,产量提高:小麦行业劳动投入减少,产量下降,土地的名义收益 与实际收益都下降 參由于产品价格没有变动,随着工资上升,劳动的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都有所提高。 虽然资本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都增加了,但是由于资本总量也比以前多了,所以资本 的收益率是否提高还无法确定 同理,土地供给增加会提高小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从布行业向小麦行业 转移,小麦生产增加,布生产减少。劳动收益提高,资本收益下降,土地总收益增加但 每单位土地的收益是否提高则也不能确定 第4页共9页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4 页 共 9 页 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是国内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竞争产品价格下降。 假设本国出口小麦,结果小麦价格提高 10%,而布价格不变,小麦业劳动需求曲线向上 移动 10%,在新劳动市场均衡点 C,新的小麦劳动需求曲线与布劳动需求曲线相交。结果: 劳动力总量不变时,小麦行业的劳动投入增加,布行业行业的劳动投入减少。 根据两个行业生产函数,可知小麦产量增加,布产量减少。 名义工资上升,但上升幅度小于小麦价格上升幅度。用名义工资衡量的劳动总收益增加。 小麦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收益增加,无论名义还是实际都是如此。 布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减少,无论名义还是实际都是如此。 同理可以分析布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总之,国际贸易通过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劳动需求 从而影响生产和生产要素收益。 工资率 W 小麦行业 布行业 Wb B Wc C Dm’ Wa Db A Dm Lm’ Lb’ Lm Lb 2.特定生产要素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设其他条件不变,一国特定要素(资本)增加。由于资本只用于布的生产,资本的增长 使布行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布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该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在图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由 A 移到 B。 工资率 W 小麦行业 布行业 Db’ Wb B Db Wa A Dm Lm’ Lb’ Lm Lb 布行业劳动投入增加,产量提高;小麦行业劳动投入减少,产量下降,土地的名义收益 与实际收益都下降。 由于产品价格没有变动,随着工资上升,劳动的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都有所提高。 虽然资本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都增加了,但是由于资本总量也比以前多了,所以资本 的收益率是否提高还无法确定。 同理,土地供给增加会提高小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从布行业向小麦行业 转移,小麦生产增加,布生产减少。劳动收益提高,资本收益下降,土地总收益增加但 每单位土地的收益是否提高则也不能确定
第四章 3.公共生产要素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如果特定要素供给不变、而公共要素(劳动)供给增加,则原来的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大 工资率 Lb 參由于产品价格、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两个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没有变动。 多公共要素增加表现为劳动力市场边界的扩展,劳动需求曲线距离扩大,布曲线向右平移 劳动力市场边界向左、右、两边扩展,需求曲线分别向左、右、两边平移结果一样。 如果按原来工资水平W支付,两个行业劳动需求量不会增加,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 的失业状况,失业人数正好等于新增劳动力人数(AB)。 參过剩劳动力给市场带来压力,失业者愿意接受低工资,两个行业都会在低工资下增加劳 动投入。劳动市场调整的最终结果是:工资下降到W’,两个行业都增加了劳动投入, 新增的劳动供给量分别被两个行业雇佣,劳动力市场达到了新的均衡点E 公共生产要素(劳动)增长的结果是 两个行业的劳动投入都增加,但增幅不一定相同,这取决于各个行业的劳动需求弹性 同样的工资下降幅度,劳动需求弹性大的行业劳动投入增加的幅度大 多两个行业的产量也都增加,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 象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下降,公共生产要素(劳动)的收益下降; 两个行业特定要素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都增加。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1.萨缪尔森( Paul Anthony Samue lson) 1915年出生美国印第安纳州,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对经济理论几乎所有方面都作出根本性的贡献,拥有数量众多的研究成果并获1970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著作有《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及五卷《科学论文 集》。著名教科书《经济学》几十年来流行不衰,体系完善并跟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实例改版, 吸引了无数经济学生,具有非凡的著作能力 參在消费理论方面,他最主要的成就是显示偏好理论。 在国际贸易方面,有不少巨大影响力的论文。最早的1941年的“保护与实际工资”,提 出了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1948年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等化”、1953年“ 般均衡中的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讨论了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问题 其对贸易理论的贡献是经典的,与赫俄共同奠定了新古典贸易模型的分析框架。 參在宏观经济学方面,主要贡献有乘数、加速器模型。在动态分析方面有很高声望,坚信 通过数学来表达经济模型的重要性,推动经济学沿着此方向演进并做出非凡贡献。最大 贡献是代表了战后至80年代宏观经济学主流派观点: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被运用 于保持经济接近充分就业、货币一财政政策可以混合运用来决定投资率、提供了简单的 般均衡结构消费贷款模型以模拟生活周期最大化的时际问题,影响巨大,广为流行 第5页共9页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5 页 共 9 页 3.公共生产要素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如果特定要素供给不变、而公共要素(劳动)供给增加,则原来的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大。 工资率 A B E Db Db’ W W’ E’ Lm Lb Dm Lm’ Lb’ 由于产品价格、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两个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没有变动。 公共要素增加表现为劳动力市场边界的扩展,劳动需求曲线距离扩大,布曲线向右平移。 劳动力市场边界向左、右、两边扩展,需求曲线分别向左、右、两边平移结果一样。 如果按原来工资水平 W 支付,两个行业劳动需求量不会增加,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 的失业状况,失业人数正好等于新增劳动力人数(AB)。 过剩劳动力给市场带来压力,失业者愿意接受低工资,两个行业都会在低工资下增加劳 动投入。劳动市场调整的最终结果是:工资下降到 W’,两个行业都增加了劳动投入, 新增的劳动供给量分别被两个行业雇佣,劳动力市场达到了新的均衡点 E’。 公共生产要素(劳动)增长的结果是: 两个行业的劳动投入都增加,但增幅不一定相同,这取决于各个行业的劳动需求弹性。 同样的工资下降幅度,劳动需求弹性大的行业劳动投入增加的幅度大; 两个行业的产量也都增加,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下降,公共生产要素(劳动)的收益下降; 两个行业特定要素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都增加。 三、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1.萨缪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1915 年出生美国印第安纳州,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0 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对经济理论几乎所有方面都作出根本性的贡献,拥有数量众多的研究成果并获 1970 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著作有《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及五卷《科学论文 集》。著名教科书《经济学》几十年来流行不衰,体系完善并跟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实例改版, 吸引了无数经济学生,具有非凡的著作能力。 在消费理论方面,他最主要的成就是显示偏好理论。 在国际贸易方面,有不少巨大影响力的论文。最早的 1941 年的“保护与实际工资”,提 出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1948 年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等化”、1953 年“一 般均衡中的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讨论了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问题。 其对贸易理论的贡献是经典的,与赫俄共同奠定了新古典贸易模型的分析框架。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主要贡献有乘数、加速器模型。在动态分析方面有很高声望,坚信 通过数学来表达经济模型的重要性,推动经济学沿着此方向演进并做出非凡贡献。最大 贡献是代表了战后至 80 年代宏观经济学主流派观点: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被运用 于保持经济接近充分就业、货币-财政政策可以混合运用来决定投资率、提供了简单的 一般均衡结构消费贷款模型以模拟生活周期最大化的时际问题,影响巨大,广为流行
2.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使本国生产者盈利,进口使本国生产者受损。生产者包括参与生产 的所有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者由于国际贸易受益或受损,并不意味着该产品 生产中的所有要素都受益或都受损。 ⊕假设小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是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国家。 參边际要素生产率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即:要素的边际产量。边际要 素生产率跟要素的投入量有关。一般来说,当一种要素不变时,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 率会随着其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即“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规律”。 劳动力收益由工资(W)代表,资本收益由利润(R)代表,用公式表示: W=P×MPL R=P×MPK P:产品价格,ML:边际劳动生产率,MPK:边际资本生产率 參公式表明:要素收益=产品市场价格*要素边际产量,即:边际产量的市场价值。即国际 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W、R)的影响,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产生 參产品价格变化是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在短期内即会影响工资、利润。 參边际要素生产率变化是生产组合变动、生产要素流动的结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只有 在长期情况下才对工资、利润产生影响。因此,分析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1)短期影响 參假设生产要素不能在行业间流动。尽管各行业的工资、利润会因贸易而产生变化,但是 劳动力和资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变换工作和重新投资,所以短期内各行业劳动力和资 本数量都没有改变,劳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则工资、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产 品价格的变动来决定。例如: Wm(上升)=Pm(上升)×MPL(不变)Rm(上升)=Pm(上升)×MPK(不变) Wb(下降)=Pb(下降)xMPL(不变)Rb(下降)=Pb(下降)xMPK(不变) 參由于中国出口布、进口小麦,造成布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跌,布产业的工资、利润都 会增加,小麦产业的工资、利润都会下降。短期内,价格上升的出口行业:其所有生产 要素都会获益,价格下降的进口行业:其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 (2)长期影响: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假设: 參长期条件下生产要素可以在各行业间流动,各行业的生产、投资会由于贸易发展而调整。 出口行业价格上升,生产扩大;进口行业价格下降,生产缩减,生产要素量因此变动。 參各国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没有闲置要素,生产要素在行业间流动一个行业使用的生产要 素增加,另一行业使用的生产要素必定减少 结果: 生产要素会向收益高的行业流动。短期内贸易使出口行业所有要素收益都增加,使进口 行业所有要素收益都下降。长期内劳动力和资本会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 多中国进口的小麦属资本密集产品,资本比例高。小麦生产减少时,转移出来的资本较多、 劳动力较少,出口的布属劳动密集产品,布生产扩大时,所需劳动力超过对资本需求。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导致:社会劳动力因为布生产扩大变得相对不足、资本因为小麦生产 减少变得相对过剩。如果按原有资本、劳动比例进行生产,则部分资本会闲置 由于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要素间可互相替代,各类要素会被充分使用。所以资本闲置后 会相对便宜且容易获得,闲置资本会被两个行业共同吸收使用。小麦生产、布生产都会 比以前使用更多的资本以替代相对不足的劳动力。两个行业的劳动力、资本比例(人均 资本)都增加。两个行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都会由于资本投入的增加而提高,资本的边 际生产率则因为资本劳动比例的提高而下降 第6页共9页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6 页 共 9 页 2.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使本国生产者盈利,进口使本国生产者受损。生产者包括参与生产 的所有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者由于国际贸易受益或受损,并不意味着该产品 生产中的所有要素都受益或都受损。 假设小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是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国家。 边际要素生产率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即:要素的边际产量。边际要 素生产率跟要素的投入量有关。一般来说,当一种要素不变时,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 率会随着其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即 “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规律”。 劳动力收益由工资(W)代表,资本收益由利润(R)代表,用公式表示: W = P×MPL R = P×MPK P:产品价格,MPL:边际劳动生产率,MPK:边际资本生产率。 公式表明:要素收益=产品市场价格*要素边际产量,即:边际产量的市场价值。即国际 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W、R)的影响,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产生。 产品价格变化是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在短期内即会影响工资、利润。 边际要素生产率变化是生产组合变动、生产要素流动的结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只有 在长期情况下才对工资、利润产生影响。因此,分析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1)短期影响 假设生产要素不能在行业间流动。尽管各行业的工资、利润会因贸易而产生变化,但是 劳动力和资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变换工作和重新投资,所以短期内各行业劳动力和资 本数量都没有改变,劳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则工资、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产 品价格的变动来决定。例如: Wm(上升)=Pm(上升)×MPL(不变) Rm(上升)=Pm(上升)×MPK(不变) Wb(下降)=Pb(下降)×MPL(不变) Rb(下降)=Pb(下降)×MPK(不变) 由于中国出口布、进口小麦,造成布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跌,布产业的工资、利润都 会增加,小麦产业的工资、利润都会下降。短期内,价格上升的出口行业:其所有生产 要素都会获益,价格下降的进口行业:其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 (2)长期影响: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假设: 长期条件下生产要素可以在各行业间流动,各行业的生产、投资会由于贸易发展而调整。 出口行业价格上升,生产扩大;进口行业价格下降,生产缩减,生产要素量因此变动。 各国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没有闲置要素,生产要素在行业间流动一个行业使用的生产要 素增加,另一行业使用的生产要素必定减少。 结果: 生产要素会向收益高的行业流动。短期内贸易使出口行业所有要素收益都增加,使进口 行业所有要素收益都下降。长期内劳动力和资本会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 中国进口的小麦属资本密集产品,资本比例高。小麦生产减少时,转移出来的资本较多、 劳动力较少,出口的布属劳动密集产品,布生产扩大时,所需劳动力超过对资本需求。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导致:社会劳动力因为布生产扩大变得相对不足、资本因为小麦生产 减少变得相对过剩。如果按原有资本、劳动比例进行生产,则部分资本会闲置。 由于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要素间可互相替代,各类要素会被充分使用。所以资本闲置后 会相对便宜且容易获得,闲置资本会被两个行业共同吸收使用。小麦生产、布生产都会 比以前使用更多的资本以替代相对不足的劳动力。两个行业的劳动力、资本比例(人均 资本)都增加。两个行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都会由于资本投入的增加而提高,资本的边 际生产率则因为资本劳动比例的提高而下降
(3)长期(短期)影响的表述 劳动密集型产品:Wb(上升)=Pb(短期上涨)×MPL(长期提高) Rb(?)=Pb(短期上涨)MPK(长期下降) 资本密集型产品:Wm(?)=Pm(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m(下跌)=Pm(短期下降)XMPK(长期下降) 综合短期、长期影响,国际贸易造成国内资源流动对不同产业的影响非常明确 出口产业的工人工资不仅在短期内由于布价格上涨而提高,长期内还会由于工人边际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上涨 象进口产业的资本不仅由于小麦价格的下跌而受损,其收益还会由于长期资本边际生产率 的下降而进一步下降。 由于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与资本在行业间自由流动必然造成 两个行业的工资和利润率在长期相等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 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充裕要素)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 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素)报酬降低,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以上结论由美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论证,称“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该定 理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他们在《贸 易保护与实际工资》中指出,通过关税保护,美国相对稀缺资源收益的提高幅度会超过进口 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使得实际工资上升,即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 3.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本国要素收益影响、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使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趋于一致,即“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萨缪尔森1948年6月在 《经济杂志》发表文章,在赫一俄林模型基本假设下证明了以下结果 參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 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 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贸易会最终使两国的工资相等,利润也相等。不仅是相对工资相等,连绝对工资也相等。 该理论是建立在赫一俄模型基础上,所以“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又被称为“赫克歇尔 俄林一萨缪尔森定理”。 (1)推理说明 參将劳动价格(工资率)与资本价格(利润率)定义为: 工资率(W)=产品价格(P)×边际劳动生产率(MPL) 利润率(R)=产品价格(P)×边际资本生产率(MPK) 贸易前,两国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两个行业的工资率和利润率都相 等。中国是劳动充裕国家、美国是资本充裕国家,两个行业的生产,中国都比美国使用 更多的劳动,两个行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都低于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布的相对价格也 低于美国,因此中国劳动工资低于美国、资本利润则高于美国 參中美贸易的结果:中国布的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跌,美国正相反。产品价格的变动在 长期会引起生产调整、国内行业间生产要素流动。根据斯一萨定理,这种生产的调整和 要素流动最终会导致:中国劳动市场均衡工资率的上升和资本市场均衡利润率的下降 美国的工资率的下跌和利润率的上升。中美两国的工资、利润差距缩小 赫一俄模型假设两国生产技术相同。贸易后生产调整和要素流动最终使两国同样产品的 投入产出比例趋于相同。如果两国工资率和利润率仍然不同,两国产品生产成本、产品 价格仍然存在差别,则贸易继续进行,直至两国产品价格、要素价格完全相等 第7页共9页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7 页 共 9 页 (3)长期(短期)影响的表述 劳动密集型产品:Wb(上升)=Pb(短期上涨)×MPL(长期提高) Rb( ?)=Pb(短期上涨)×MPK(长期下降) 资本密集型产品:Wm( ?)=Pm(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m(下跌)=Pm(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综合短期、长期影响,国际贸易造成国内资源流动对不同产业的影响非常明确。 出口产业的工人工资不仅在短期内由于布价格上涨而提高,长期内还会由于工人边际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上涨。 进口产业的资本不仅由于小麦价格的下跌而受损,其收益还会由于长期资本边际生产率 的下降而进一步下降。 由于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与资本在行业间自由流动必然造成 两个行业的工资和利润率在长期相等。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 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充裕要素)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 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素)报酬降低,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以上结论由美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论证,称“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该定 理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他们在《贸 易保护与实际工资》中指出,通过关税保护,美国相对稀缺资源收益的提高幅度会超过进口 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使得实际工资上升,即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 3.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本国要素收益影响、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使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趋于一致,即“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萨缪尔森 1948 年 6 月在 《经济杂志》发表文章,在赫-俄林模型基本假设下证明了以下结果: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 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 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贸易会最终使两国的工资相等,利润也相等。不仅是相对工资相等,连绝对工资也相等。 该理论是建立在赫-俄模型基础上,所以“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又被称为“赫克歇尔 -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1)推理说明 将劳动价格(工资率)与资本价格(利润率)定义为: 工资率(W)=产品价格(P)×边际劳动生产率(MPL) 利润率(R)=产品价格(P)×边际资本生产率(MPK) 贸易前,两国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两个行业的工资率和利润率都相 等。中国是劳动充裕国家、美国是资本充裕国家,两个行业的生产,中国都比美国使用 更多的劳动,两个行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都低于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布的相对价格也 低于美国,因此中国劳动工资低于美国、资本利润则高于美国。 中美贸易的结果:中国布的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跌,美国正相反。产品价格的变动在 长期会引起生产调整、国内行业间生产要素流动。根据斯-萨定理,这种生产的调整和 要素流动最终会导致:中国劳动市场均衡工资率的上升和资本市场均衡利润率的下降、 美国的工资率的下跌和利润率的上升。中美两国的工资、利润差距缩小。 赫-俄模型假设两国生产技术相同。贸易后生产调整和要素流动最终使两国同样产品的 投入产出比例趋于相同。如果两国工资率和利润率仍然不同,两国产品生产成本、产品 价格仍然存在差别,则贸易继续进行,直至两国产品价格、要素价格完全相等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2)埃奇沃斯盒型图说明 用埃奇沃斯盒形图可以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来自等产量曲线和扩展线 小 中国 布 矩形长为劳动投入量,宽为资本投入量,中国是劳动力丰富、资本缺乏的国家 多0b为布产量原点,Om为小麦产量原点,ObOm是布和小麦的扩展线,直线说明在两种产 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和资本的比率不变。 多布等产量线和小麦等产量线的切点轨迹形成生产契约曲线PC,表示有效地使用资本和 劳动力,此点的生产组合达到最大化:曲线之外,资源未实现有效利用 參PC曲线倾向L轴,表明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小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PCC曲线移到布轴、小麦轴的产量空间,即可得到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 PPFCO 多同理可以得到美国的生产契约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 小麦 美国 PPFC 第8页共9页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8 页 共 9 页 (2)埃奇沃斯盒型图说明 用埃奇沃斯盒形图可以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来自等产量曲线和扩展线。 L Om K PPP K Ob L 小麦 中国 PPFC 0 布 矩形长为劳动投入量,宽为资本投入量,中国是劳动力丰富、资本缺乏的国家 Ob 为布产量原点,Om 为小麦产量原点,ObOm 是布和小麦的扩展线,直线说明在两种产 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和资本的比率不变。 布等产量线和小麦等产量线的切点轨迹形成生产契约曲线 PCC,表示有效地使用资本和 劳动力,此点的生产组合达到最大化;曲线之外,资源未实现有效利用。 PCC 曲线倾向 L 轴,表明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小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PCC 曲线移到布轴、小麦轴的产量空间,即可得到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 PPFC。 同理可以得到美国的生产契约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 L Om 小麦 美国 K K PPFC
第四章 横矩形是中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缺乏:竖矩形是美国,资本充裕、劳动力不足。贸易 前双方经济均衡点分别在C和U,中国劳动力丰富,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较多的劳动 产品具有劳动密集特点,美国资本丰富,两种产品都使用较多的资本,产品具有资本密 集特点。图示U点斜率大于C点斜率,中国要素密集度(K/L)小于美国要素密集度 ⊕根据赫一俄定理,两国开放经济进行贸易。中国增加布的生产用于出口、美国增加小麦 的生产用于出口,各自进口对方的小麦和布。经济均衡点移至C’和 多中国减少资本密集的小麦生产,释放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用于布的生产,要素密 集度上升;美国减少劳动密集的布生产,释放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用于小麦的生 产,要素密集度下降。最终两国的K/L趋向一致,图示U’点斜率等于C’点斜率。 參中国劳动需求增加、资本需求减少,工资上涨、利率下降:美国资本需求增加、劳动需 求减少,工资下降、利率上升。两国工资、利率实现均等化,要素价格实现均等 (4)评价 根据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要素不能在各国间自由流动,贸易最终仍然导致各 国要素收益相同。对此结论应该结合世界现实分析,不能全面否定或肯定。虽然贸易的确使 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发生很大变化,如中国20年发展,某些行业与国外的收入差距在缩小 但是各国间的要素收益仍然存在巨大差异:相同的生产要素,如具有相同技术的劳动者在不 同国家是获得不同的收入,某些领域的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使用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虽然 逻辑严格,但其基础假设条件只是现实的简单化和抽象化,所以无法实现。理由 国际贸易并非完全自由:各种利益集团的存在、各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造成了许多的 贸易障碍,使得各国同类商品的价格不可能相同。即使在在各国国内,生产要素也达不 到完全的自由流动。一国内同一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的收益不可能达到相同。 象各国的生产技术并非固定不变:发达国家工人工资的不断增长,更多的是源自生产技术 的不断革新、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所以尽管国际贸易日益自由,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工资差距仍然很大。 排除技术进步因素,贸易的确在个别行业中缩短了各国要素收益的差距。动态上各国要 素收益的差距由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在不断地扩大,又通过自由贸易在不断地缩小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化”是要阐明一种趋势而非描述一种结果。从局部和静态的角 度说,“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9页共9页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9 页 共 9 页 L Om K K U L C’ K U’ C Ob L 横矩形是中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缺乏;竖矩形是美国,资本充裕、劳动力不足。贸易 前双方经济均衡点分别在 C 和 U,中国劳动力丰富,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较多的劳动, 产品具有劳动密集特点,美国资本丰富,两种产品都使用较多的资本,产品具有资本密 集特点。图示 U 点斜率大于 C 点斜率,中国要素密集度(K/L)小于美国要素密集度。 根据赫-俄定理,两国开放经济进行贸易。中国增加布的生产用于出口、美国增加小麦 的生产用于出口,各自进口对方的小麦和布。经济均衡点移至 C’和 U’ 中国减少资本密集的小麦生产,释放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用于布的生产,要素密 集度上升;美国减少劳动密集的布生产,释放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用于小麦的生 产,要素密集度下降。最终两国的 K/L 趋向一致,图示 U’点斜率等于 C’点斜率。 中国劳动需求增加、资本需求减少,工资上涨、利率下降;美国资本需求增加、劳动需 求减少,工资下降、利率上升。两国工资、利率实现均等化,要素价格实现均等。 (4)评价 根据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要素不能在各国间自由流动,贸易最终仍然导致各 国要素收益相同。对此结论应该结合世界现实分析,不能全面否定或肯定。虽然贸易的确使 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发生很大变化,如中国 20 年发展,某些行业与国外的收入差距在缩小。 但是各国间的要素收益仍然存在巨大差异:相同的生产要素,如具有相同技术的劳动者在不 同国家是获得不同的收入,某些领域的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使用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虽然 逻辑严格,但其基础假设条件只是现实的简单化和抽象化,所以无法实现。理由: 国际贸易并非完全自由:各种利益集团的存在、各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造成了许多的 贸易障碍,使得各国同类商品的价格不可能相同。即使在在各国国内,生产要素也达不 到完全的自由流动。一国内同一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的收益不可能达到相同。 各国的生产技术并非固定不变:发达国家工人工资的不断增长,更多的是源自生产技术 的不断革新、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所以尽管国际贸易日益自由,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工资差距仍然很大。 排除技术进步因素,贸易的确在个别行业中缩短了各国要素收益的差距。动态上各国要 素收益的差距由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在不断地扩大,又通过自由贸易在不断地缩小。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化”是要阐明一种趋势而非描述一种结果。从局部和静态的角 度说,“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