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初中06/0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周测试题 (第4周) 成绩 1、下面一段话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1分) 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ke(A),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 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qio(B)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 ,于是蹑手蹑nie(C)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 weng(D)地哀啼,也不理睬 2、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 B、在她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 次吃了蜂蜜。 C、美国总统卡特在“东楼”的开幕剪裁仪式上,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的建筑师。 D、“你要去干什么?”母亲问我:“不是放暑假了吗?” 3、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我们都面面相q()了,shu()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niac ),到了头发shao()儿上,添上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 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4、给下面加点字注音(5分) 确凿()宿儒()殷红()倔强()鲜为人知() 嫉妒()枸杞()轮廑()颤栗( 愷没声息( 5、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nie()嚅ni()味恍h()人声ding )沸 mido()茫风mi()bi()谷初生之d 6、订正错别字(2分) 变换莫测不堪设想相依相偎灰心伤气手不释卷 著作等身字迹缭草不约而同融于一炉别具匠心正 7、默写(10分) 乾坤日夜浮。(2)戎马关山北, 3)油蛉在这里低唱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5)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 (6)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 (7)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 (8)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9)每归私第 读之竞日 (10)宋初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8、修改病句(2分) (1)周恩来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天平初中 06/07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周测试题 (第 4 周) 成绩: 1、 下面一段话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1 分) 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 ké(A),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 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 qiào(B)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 密,于是蹑手蹑 niè(C)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 wēng(D)地哀啼,也不理睬。 2、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 芒。 B、在她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 次吃了蜂蜜。 C、美国总统卡特在“东楼”的开幕剪裁仪式上,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的建筑师。” D、“你要去干什么?”母亲问我:“不是放暑假了吗?” 3、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我们都面面相 qù( )了,shū( )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 niáo niáo ( ),到了头发 shāo( )儿上,添上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 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4、给下面加点字注音(5 分) 确凿( ) 宿儒( ) 殷红( ) 倔强( ) 鲜为人知( ) 嫉妒( ) 枸杞( ) 轮廓( ) 颤栗( ) 悄没声息( ) 5、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nié ( )嚅 nì( )味 恍 hū( ) 人声 dǐng( )沸 miǎo( )茫 风 mǐ( ) bǐ( )谷 初生之 dǔ( ) 6、订正错别字(2 分) 变换莫测 不堪设想 相依相偎 灰心伤气 手不释卷 著作等身 字迹缭草 不约而同 融于一炉 别具匠心 7、默写(10 分) (1) ,乾坤日夜浮。 (2)戎马关山北, 。 (3)油蛉在这里低唱, 。 (4)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5)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 (6)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 (7)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 。 (8)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9)每归私第, ,读之竟日。 (10)宋初,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8、修改病句(2 分) (1)周恩来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错 正
(2)能否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9、读名著《西游记》,同学们一致认为,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他们师徒四人缺了谁都不成 请仿照对唐僧和沙和尚的评价,将对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评价补充完整。(2分) 唐僧,虽然软弱无能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品行端正有坚定的信念 孙悟空,虽然 但他 猪八戒,虽然 但他 沙和尚,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他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 10、最近,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建设文明城市,营造美好家园”的倡议书,请你就倡议 内容,采访一下县长及你所在学校的校长,各设计两个问题。(4分) 采访县长:① 采访校长:①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12、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 (2分) 13、回顾文言文《赵普》,完成下面的作业: (1)解释加点字(4分) 寡学术( )手不释卷()家人发箧视之 )碎裂奏牍掷地() 每归私第()读之意且()他日补级旧纸()明且复奏其人( (2)下面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及为相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又以其人奏 C、读之竟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未有其比 复奏其人 (3)翻译句子(2分) ①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②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4)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典故各 个,格言或名言一句。(3分) 成语 典故 格言或名言 (5)赵普晚年勤奋读书,获益匪浅,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传世,对此你有何感 悟?试谈出两点启示来。(2分)
(2)能否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9、读名著《西游记》,同学们一致认为,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他们师徒四人缺了谁都不成。 请仿照对唐僧和沙和尚的评价,将对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评价补充完整。(2 分) 唐僧,虽然软弱无能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品行端正有坚定的信念; 孙悟空,虽然 ,但他 ; 猪八戒,虽然 ,但他 ; 沙和尚,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他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 10、最近,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建设文明城市,营造美好家园”的倡议书,请你就倡议 内容,采访一下县长及你所在学校的校长,各设计两个问题。(4 分) 采访县长:① ② 采访校长:① ②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 分) 12、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 (2 分) 13、回顾文言文《赵普》,完成下面的作业: (1)解释加点字(4 分) 寡学术 ( ) 手不释卷( ) 家人发箧视之( ) 碎裂奏牍掷地( ) 每归私第( ) 读之竟日( ) 他日补缀旧纸( ) 明日复奏其人( ) (2)下面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A、及为相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又以其人奏 C、读之竟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未有其比 复奏其人 (3)翻译句子(2 分) ①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②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4)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典故各 一个,格言或名言一句。(3 分) 成语: 典故: 格言或名言: (5)赵普晚年勤奋读书,获益匪浅,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传世,对此你有何感 悟?试谈出两点启示来。(2 分)
参考答案: 9、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原著内容,前句填缺点,后句填优点。参考:孙悟空,虽然顽皮冲 动犯过天条,但他神通广大能降妖除魔: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会搬弄是非,但他最通人性懂 得爱恨情仇 11、抒发诗人向往自由的心情和作者寄情山水而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 12、不矛盾。这里以动衬静,假如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 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5) 成语如:韦编三绝、学而不厌、孜孜不倦 典故如ε韦编三绝、牛角挂书、囊萤火映雪、凿壁偷光· 格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宋代·苏东坡。 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一宋代·苏东坡
参考答案: 9、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原著内容,前句填缺点,后句填优点。参考:孙悟空,虽然顽皮冲 动犯过天条,但他神通广大能降妖除魔;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会搬弄是非,但他最通人性懂 得爱恨情仇。 11、抒发诗人向往自由的心情和作者寄情山水而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 12、不矛盾。这里以动衬静,假如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 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13 (5) 成语如:韦编三绝、学而不厌、孜孜不倦…… 典故如:韦编三绝、牛角挂书、囊萤火映雪、凿壁偷光…… 格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代·苏东坡。 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宋代·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