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预测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 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 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 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 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 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 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 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 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 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 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 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 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 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 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 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鷹、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 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 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一一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 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 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 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 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 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 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 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 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 “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 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 “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 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
2012 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预测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 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 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 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 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 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 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 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 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 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 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 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 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 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 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 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 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 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 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 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 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 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 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 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 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 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 “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 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 “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 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
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 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 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 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 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 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髙标、清 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 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 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 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 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 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 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 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 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 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 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
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 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 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 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 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 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 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 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 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 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 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 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 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 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 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 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 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
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 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 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 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 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 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 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 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 书·孔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弥:满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感:感谢。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 见:被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3分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②躬率妻子,同 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奋谢之而 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⑥上病去官, 守约乡间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 弟到河西躲避,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建武 八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 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 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 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 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秽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 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 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 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 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 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 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 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 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 书·孔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弥:满。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感:感谢。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 见:被。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3 分)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②躬率妻子,同 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奋谢之而 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⑥上病去官, 守约乡间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 弟到河西躲避,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建武 八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 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 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 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 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秽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 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答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 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 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 均未被采纳。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8.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 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 9.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 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5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大珠小珠落玉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 开 (杜牧《过华清宫》)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答: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六幺令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 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 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 均未被采纳。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8.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 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9.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 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5 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大珠小珠落玉 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 开。 , 。 (杜牧《过华清宫》)
(3) ,不以己悲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一只套鞋 (前苏联)左琴科 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劝告,非要在那狭小的空间里 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 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 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结果却 是: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惟伯我 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 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 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等着吧:下班后我一定 把它找回来。 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他那里得 到些有用的信息。 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说: “嗯!是在电车上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不保险啦。 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 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 “噢,谢天谢地,”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 “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说,“鞋号是十二号。 “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说一下吧。 “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 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 请您稍等。 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 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竞在一只套鞋上花这 么大的功夫。 “谢谢,”我说,“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快 给我吧,我好穿上。谢谢你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 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给您。请 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实是丢了套鞋。让居委会再开个证明确保一下吧!这样 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
(3) ,不以己悲; ,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一只套鞋 (前苏联)左琴科 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劝告,非要在那狭小的空间里 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 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 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结果却 是: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惟伯我 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 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 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等着吧:下班后我一定 把它找回来。 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他那里得 到些有用的信息。 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说: “嗯!是在电车上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不保险啦。 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 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 “噢,谢天谢地,”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 “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说,“鞋号是十二号。” “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说一下吧。 “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 “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 “请您稍等。” 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 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竞在一只套鞋上花这 么大的功夫。 “谢谢,”我说,“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快 给我吧,我好穿上。谢谢你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 “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给您。请 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实是丢了套鞋。让居委会再开个证明确保一下吧!这样 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
“朋友,”我说,“好同志,可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他们可能 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他们一定会帮你的,而且……” 他坚持原则,我只好无奈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找到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 “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这是事实吗?我可是上过不少次当了!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会主任 说 “真的,”我说,“我是丢了套鞋。” 他说:“那就拿一张电车公司的证明,单凭你一句话,我可不敢胡乱开证明,我 必须为居委会的声誉负责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 我说:“怎么写呢?” 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丢失套鞋一只等等,再加上点保证,就说你以什 么样的名义起誓 我写了报告,随后便拿到了居委会的证明。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套鞋被我拿了回来。 现在我终于拿回了我的那只套鞋,并把它重新穿到我的脚上。“瞧,他们的服务 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为一只套鞋肯定不会花那么多时间!从车上扔出去完事 了。虽然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毕竟不是一无所获。” 但事情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又有一回,我丢了另一只套鞋一一一星期以来,我 把它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夹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但我有一点可以确 定,那就是一定不是在电车上。 虽然有所损失,但总算没全白忙活,现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当心里烦闷时, 只要朝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那时我心里总会想:总会有像这样 优秀的机构给我帮助的。 这只套鞋对我来说已远远地超出了它应有的价值,我一定会永远地保留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我”在电车上丢失了一只套鞋,本不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因为套鞋 在很短的时间丢失,才使得“我”心里很难受。 B.下班后,“我”在电车公司找了一个认识的人,希望通过他找到丢失的套鞋 事实上,我也由此顺利地找到了丢失的套鞋 C.在失物招领处,工作人员一再要求“我”提供详细的信息。此时“我”也表 现得很有耐心,对找回套鞋抱有希望。 D.“我”到了居委会开证明,结果受到了刁难。向电车公司打了报告后,才拿 到居委会的证明,最终拿到了丢失的套鞋 E.另一只套鞋丢失后,“我”没有上次那么幸运能找到套鞋。前后对比,更加 突出了之前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小说中的“我”为了找到丢失的一只套鞋,都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
“朋友,”我说,“好同志,可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他们可能 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他们一定会帮你的,而且……” 他坚持原则,我只好无奈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找到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 “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这是事实吗?我可是上过不少次当了!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会主任 说。 “真的,”我说,“我是丢了套鞋。” 他说:“那就拿一张电车公司的证明,单凭你一句话,我可不敢胡乱开证明,我 必须为居委会的声誉负责。”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 我说:“怎么写呢?” 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丢失套鞋一只等等,再加上点保证,就说你以什 么样的名义起誓……” 我写了报告,随后便拿到了居委会的证明。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套鞋被我拿了回来。 现在我终于拿回了我的那只套鞋,并把它重新穿到我的脚上。“瞧,他们的服务 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为一只套鞋肯定不会花那么多时间!从车上扔出去完事 了。虽然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毕竟不是一无所获。” 但事情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又有一回,我丢了另一只套鞋——一星期以来,我 把它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夹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但我有一点可以确 定,那就是一定不是在电车上。 虽然有所损失,但总算没全白忙活,现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当心里烦闷时, 只要朝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那时我心里总会想:总会有像这样 优秀的机构给我帮助的。 这只套鞋对我来说已远远地超出了它应有的价值,我一定会永远地保留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我”在电车上丢失了一只套鞋,本不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因为套鞋 在很短的时间丢失,才使得“我”心里很难受。 B.下班后,“我”在电车公司找了一个认识的人,希望通过他找到丢失的套鞋。 事实上,我也由此顺利地找到了丢失的套鞋。 C.在失物招领处,工作人员一再要求“我”提供详细的信息。此时“我”也表 现得很有耐心,对找回套鞋抱有希望。 D.“我”到了居委会开证明,结果受到了刁难。向电车公司打了报告后,才拿 到居委会的证明,最终拿到了丢失的套鞋。 E.另一只套鞋丢失后,“我”没有上次那么幸运能找到套鞋。前后对比,更加 突出了之前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小说中的“我”为了找到丢失的一只套鞋,都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 分)
(3)小说结尾提到“我”对于丢失的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这样写有什么 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一只套鞋”为题,有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方面的考虑,请任选一 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e,音“却”)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 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e),你却不予纠 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 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 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 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 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 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 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 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 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 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 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 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答: (3)小说结尾提到“我”对于丢失的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这样写有什么 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4)小说以“一只套鞋”为题,有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方面的考虑,请任选一 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e,音“却”)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 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e),你却不予纠 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 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 问付出了一生。 1925 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 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 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 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 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 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 36 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 辗转游学 13 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 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 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 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 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 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 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 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 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盜。他日后的学术研究, 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一一《隋唐 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 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 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 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 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 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 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 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 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 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 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 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 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 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 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 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 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 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 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 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文章开头以陈寅恪不重视自己名字的读音谈起,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引出陈寅 恪是一个不求虚名,唯重学问,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第二段没有直接写陈寅恪的卓越才华,而是通过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鼎鼎名 望的衬托及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
1937 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 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 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 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 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 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 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 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 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 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 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 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 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 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 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 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 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 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 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 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 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 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 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 年 8 月,阔别 12 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 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 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 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 是别传》。书稿完成于 1964 年,陈寅恪 75 岁。五年后, 1969 年 10 月 7 日, 陈寅恪走完了他 79 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文章开头以陈寅恪不重视自己名字的读音谈起,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引出陈寅 恪是一个不求虚名,唯重学问,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第二段没有直接写陈寅恪的卓越才华,而是通过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鼎鼎名 望的衬托及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
C.到国外游学13年的陈寅恪回到祖国,带回的是东方学,他认为只有“中学” 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才能和“西学”沟通交流,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 础的治学宗旨 D.陈寅恪在其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表达了读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 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发扬的治学理念。 E.辗转北平、长沙、云南各地,陈寅恪的藏书悉数毁于战火,而他做学问又习 惯在书上随读随记,后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盜,这为其日后的 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 (2).文中有几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请你找出来,结合文章分析这些描写为我们 勾勒出陈寅恪怎样的内心世界?(6分) 答 (3).文中共写了陈寅恪的几件事情?(6分) (4).请联系当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陈寅恪“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 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一主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游人们不仅可以在充满欧陆风情的圆明园路上欣赏10余栋完全恢复上世纪风 采的历史老楼,还可以登堂入室,参观一件件由20个国家的顶级画廊和珠宝商 送来参展的稀世珍宝 B.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 大失所望。 C.目前,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县级政府有编不补,迫使学校使 用代课教师,教师队伍中占编不在岗、久假不归、私找替教、师德滑坡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也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 D.这段时间气候反常,昨天还是艳阳高照暖意融融,没想到夜里下了一场雪, 竟然一寒如此,我今天早上出门时不得不穿上羽绒服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 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C.到国外游学 13 年的陈寅恪回到祖国,带回的是东方学,他认为只有“中学” 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才能和“西学”沟通交流,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 础的治学宗旨。 D.陈寅恪在其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表达了读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 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发扬的治学理念。 E.辗转北平、长沙、云南各地,陈寅恪的藏书悉数毁于战火,而他做学问又习 惯在书上随读随记,后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盗,这为其日后的 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 (2).文中有几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请你找出来,结合文章分析这些描写为我们 勾勒出陈寅恪怎样的内心世界?(6 分) 答: (3).文中共写了陈寅恪的几件事情?(6 分) 答: (4).请联系当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陈寅恪“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 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一主张的理解。(8 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人们不仅可以在充满欧陆风情的圆明园路上欣赏 10 余栋完全恢复上世纪风 采的历史老楼,还可以登堂入室,参观一件件由 20 个国家的顶级画廊和珠宝商 送来参展的稀世珍宝。 B.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 大失所望。 C.目前,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县级政府有编不补,迫使学校使 用代课教师,教师队伍中占编不在岗、久假不归、私找替教、师德滑坡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也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 D.这段时间气候反常,昨天还是艳阳高照暖意融融,没想到夜里下了一场雪, 竟然一寒如此,我今天早上出门时不得不穿上羽绒服。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 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 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 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 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 。事实上,许多心智活 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④⑤①②③ 16.阅读下面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 容充实,不超过60字。(5分) ①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②短信文学的传播媒介是手机。③短信文学的特 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④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 点。⑤短信文学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⑥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 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⑦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宣传也对短信文学的发展起到 了关键作用。⑧短信文学是大众化催生的宠儿 短信文学是 17.请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6 分) 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 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 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扫把姐”真名叫张秀芳,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工作之余,乐观的“扫 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每次干完活之后,“扫 把姐”就会来一段“扫把舞”。久而久之,“扫把姐”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被施了 魔法,有了灵性。不曾想,“扫把姐”的炫舞英姿竟被人偷录下来放到了网上。 超高的点击率让“扫把姐”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扫把舞”也开始蹿红网络 和电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张家口市普通中学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 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 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 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__________。事实上,许多心智活 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④⑤①②③ 16.阅读下面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 容充实,不超过 60 字。(5 分) ①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②短信文学的传播媒介是手机。③短信文学的特 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④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 点。⑤短信文学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⑥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 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⑦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宣传也对短信文学的发展起到 了关键作用。⑧短信文学是大众化催生的宠儿。 短信文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 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 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扫把姐”真名叫张秀芳,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工作之余,乐观的“扫 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每次干完活之后,“扫 把姐”就会来一段“扫把舞”。久而久之,“扫把姐”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被施了 魔法,有了灵性。不曾想,“扫把姐”的炫舞英姿竟被人偷录下来放到了网上。 超高的点击率让“扫把姐”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扫把舞”也开始蹿红网络 和电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 年张家口市普通中学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